第9章弯曲

合集下载

第9章弯5.7

第9章弯5.7

等。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24
小结:
等直梁纯弯曲正应力的计算
项目
依据
结果
变化规律
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假设
变化规律
单向应力状态下的
胡克定律=E
=y/ =Ey/
中性轴位置 正应力公式
FN dA 0 通过截面形心
A
Mz ydA M
A
My
Iz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25
线弹性, 小变形, 外力作用在纵向对称平面内; 线应变和正应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规律。
dx
FS(x)
C
M(x)+dM(x)
dM ( x) dx
FS (
x)
—— (2)
M(x)
FS(x)+dFS (x)
q(x)
d2M ( dx 2
x)
q(
x)
—— (3)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5
2. 载荷集度、剪力图、弯矩图之间的关系
56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6
归 纳: (1) 图 形 规 律
q
M
ydA E
y2dA
E
y2dA
A
A
A
y
22
z
A y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23
M
E
y2dA
A
Iz y2dA
A
Iz为对z轴的惯性矩
1 M
EI z
EIz为抗弯刚度
E
Ey
公式的适用条件:
My
Iz

弹性力学第九章

弹性力学第九章
b 2 ~ q( ) , 及扭应力 xy (合成扭矩 M xy) b ~ q ( ), 横向切应力 zx , zy (合成横向剪力Fsy ,Fsx )
挤压应力
z ~ q.

第九章 薄板弯曲问题
所以 zx , zy 为次要应力,σ z 为更次要 应力。略去它们引起的形变,即得 zx 0, zy 0 . (a)
(1)具有一定的刚度,横向挠度 ; (2) 在中面位移中,w 是主要的,而纵向位 移u,v很小,可以不计;
(3)在内力中,仅由横向剪力 Fs 与横向荷
载 q 成平衡,纵向轴力的作用可以不 计。
第九章 薄板弯曲问题
计算假定
本章研究小挠度薄板的弯曲问题。
根据其内力和变形特征,提出了3个计 算假定(kirchhoff): 1. 垂直于中面的线应变 z 可以不计。
第九章 薄板弯曲问题
⑶ 从计算假定1、2,得出 z zx zy 0,
故中面法线在薄板弯曲时保持不伸
缩,并且成为弹性曲面的法线。
第九章 薄板弯曲问题
3.中面的纵向位移可以不计,即
(u, v) z 0 0.
(9-3)
(c)
u v v u , y , xy , 由于 x x y x y
第九章 薄板弯曲问题
2. 将 u ,v 用 w 表示。

应用几何方程及计算假定2, zx 0, zy 0,
u w v w 0, 0. z x z y
w w u z f1 ( x, y ), v z f 2 ( x, y ). x y

( x , y , xy ) z 0 0.
因此,中面在变形后,其线段和面积 在 xy 面上的投影形状保持不变。

工程力学 9弯曲

工程力学 9弯曲

O
讨论: 惯性矩大于零
z
§A.3 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组合截面的惯性矩
1.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yc y 设有面积为A的任意形状的截面。 x xc dA C为其形心,Cxcyc 为形心坐标 yc xc 系。与该形心坐标轴分别平行 C 的任意坐标系为Oxy ,形心C在 y Oxy坐标系下的坐标为(a , b) 任意微面元dA在两坐标系 x 下的坐标关系为: O b
20
③计算静矩Sz(ω)和SzC(ω)
Sz ( ) A y C (0.1 0.02 0.14 0.02 0.103 0.494m 3 )
S zc ( ) Ai y C 0.1 0.02 0.047 - 0.02 0.14 0.033 1.6 10 6 m 3
(f)
纵向线应变在横截面范围内的变化规律
图c为由相距d x的两横截面取出的梁段在梁弯曲后的情
况,两个原来平行的横截面绕中性轴相对转动了角d。梁的 横截面上距中性轴 z为任意距离 y 处的纵向线应变由图c可知 为

B1B B1 B y d AB1 O1O2 dx
(c)
令中性层的曲率半径为(如图c),则根 1 d 据曲率的定义 有 dx y
切应力。
F
FS
M
F
M
C

C
F
A

Ⅰ.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计算公式的推导 (1) 几何方面━━ 藉以找出与横截面上正应力相对应 的纵向线应变在该横截面范围内的变化规律。 表面变形情况 在竖直平面内发生纯弯曲的梁(图a):
(a)
1. 弯曲前画在梁的侧面上相邻横向线mm和nn间的纵 向直线段aa和bb(图b),在梁弯曲后成为弧线(图a),靠近梁

工程力学第9章 梁弯曲时的刚度计算

工程力学第9章 梁弯曲时的刚度计算
挠曲线

w

x
qx
F
x
9.1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9.1.2 挠度和转角的关系
◆挠曲线方程 : w f x
w
挠曲线

w

x
qx
F
x
tan dw
dx
dw
dx
9.1.3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一、挠曲线的曲率公式
1M EI

1
x

M x
EI
d2w

1
x


6EI 2l
l 2
2l 2


l 2
2



11Fl3 96EI
未知约束力单独作用引起的B处挠度
wB FB

FB 2l 3
48EI

FBl 3 6EI
将上述结果代入式(b),得到补充方程
11Fl3 FBl3 0 96EI 6EI
w Mex x2 l2 6EIl
(c)
Me 3x2 l2 6EIl
(d)
(4)计算最大挠度与截面的转角
作出梁的弯矩图如下图所示,全梁弯矩为正。其最大 挠度处的转角为零。故由式(c)有
dw Me 3x2 l2 0 dx 6EIl
从而得最大挠度所在截面的坐标为
2
在集中力 F 单独作用下,大梁跨度中点C的挠度由教材表
7–1第5栏中查出为
wC
F


Fl 3 48EI
将以上结果叠加,即得在均布载荷 和q 集中力 的F 共同作用
下,大梁跨度中点C的挠度

材料力学——第9章(平面弯曲杆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

材料力学——第9章(平面弯曲杆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

a
A
x1
F C
b
Fa l
当 a>b 时——
6lEI
B
max
x2
Fab( l a ) max B 6lEI 当 a>b 时——最大挠度发生在AC段
0 x l 2 b2 3 a( a 2b ) 3
xa
最大挠度一定在左侧段
x x
max 1
2 Fb 1 ( x x ) ( l b 2 )3 9 3 EIl
19
Fb l
讨论:1、此梁的最大挠度和最大转角。 左 1 max 1 0 x1 0 右 2 max 2 0 x 2 l 侧 侧 Fab( l b ) Fab( l a ) 段: 1 max A 段: 2 max B 6lEI
§9-1 挠曲线 挠度和转角
§9-2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9-3 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9-4 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9-5 梁的刚度条件与合理刚度设计 §9-6 用变形比较法解简单超静定梁
1
研究范围:等直梁在对称弯曲时位移的计算。 研究目的:①对梁作刚度校核; ②解超静定梁(为变形几何条件提供补充方程)。
式中,C1、D1是积分常数,可通过梁的边界条件(支座 的约束条件)确定。
梁上有集中力、集中力偶以及间断性分布荷载作用时,弯 矩方程需分段写出,各梁段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也不同。积 分常数还要利用连续性条件,才能求出。 7
二、位移边界条件
A F C B F D
支座位移条件: A 0 B 0 Nhomakorabea

18
⑸跨中点挠度及两端端截面的转角

x L 2

弹性力学第九章柱形杆的扭转和弯曲

弹性力学第九章柱形杆的扭转和弯曲

zx G 1
2ab2 x
x2
y2
2 y
zy
G x a
ab2 (x2 y2 )
x2 y2 2
• 最大剪应力在A点,A(b,0),得
zx A 0
zy
A
m
ax
2Ga1
2ba
• B(2b,0)点的剪应力
zx B 0
zy
B
Ga1
b2 4a 2
A O
r
Bx
当b<<a
yb 2
max |
zx
yb 2
| 3T ab2
(5)
二 任意边长比的矩形截面杆的扭转 在狭长矩形截面扭杆应力函数(1)的基础上,加上修正项F1,即
F(x,y)b42 y2F1(x,y)
(6)
函数F应满足方程
,将2式F(6)代入2,得到F1满足方程
2 F1 x2
2 F1 y 2
0
(7)
另外,应力函数F在矩形截面的边界处满足如下边界条件
§9.1 扭转问题的位移解法----圣维南扭转函数
柱体扭转 横截面翘曲 自由扭转——横截面翘曲变形不受限制 约束扭转——横截面翘曲变形受到限制 弹性力学讨论自由扭转
柱体自由扭转位移解法 自由扭转的位移 1. 2.翘曲假设
位移解法基本方程
u yz v xz
w(x,y)
设单位长度相对扭转角为

(a2 b2)T
a3b3G
代入式(9-1a),得
翘曲位移为
u
(a 2 b 2 )T
a 3b 3G
yz
v
(a 2 b 2 )T
a 3b 3G
xz
w(a2a3bb32G)T xy

第9章 弯曲应力

第9章 弯曲应力
应变分布规律 直梁纯弯曲时纵向纤维的应变与它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比
第9章 弯曲内力
9.2 弯曲正应力
2、物理关系
Hooke’s Law 所以
E(弹性范围内) M
y
?
O
z x
E

?
y
应力分布规律
直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应力,与它到中性轴的距离 成正比 待解决问题 中性轴的位置 中性层的曲率半径ρ
9.2 弯曲正应力
max
M max [ ] W
对塑性材料而言,由于材料的抗拉和抗压性能相同。因此对等 截面直梁来说,危险截面仅有一个,既 M max 所在的截面,而截 面上的危险点,既 y max 所在之点 横截面关于中性轴对称的等直梁 b o
σ t max c max
o
M max Wz
2 2
第9章 弯曲内力
9.2 弯曲正应力
尽可能使横截面上的面积分布在距中性轴较远处,以使抗
弯截面系数Wz增大。
由四根100 mm×80 mm×10 mm不等边角钢按四种不
同方式焊成的梁(角钢的长肢均平放,故四种截面的高度
均为160 mm),他们在竖直平面内弯曲时横截面对于中性 轴的惯性矩Iz和弯曲截面系数Wz如下:
?
第9章 弯曲内力
9.2 弯曲正应力
3、静力关系
内力与外力相平衡可得
待解决问题
中性轴的位置 中性层的曲率半径ρ
FN A dFN A dA 0 (1)
Mz
M
O
z
y
dA
x σdA
FN
M y dM y zdA 0 (2)
A A
My
y

(修订)第9章 弯曲应力与弯曲变形-习题解答

(修订)第9章 弯曲应力与弯曲变形-习题解答

第9章 弯曲应力与弯曲变形 习题解答题9 – 1 试计算下列各截面图形对z 轴的惯性矩I z (单位为mm )。

解:(a )mm 317400250500350200400250250500350≈⨯-⨯⨯⨯-⨯⨯=c y()()49323mm 107314002502003171240025050035025031712500350⨯≈⎪⎪⎭⎫ ⎝⎛⨯⨯-+⨯-⎪⎪⎭⎫ ⎝⎛⨯⨯-+⨯=.I Z (b )mm 431550400800500375550400400800500≈⨯-⨯⨯⨯-⨯⨯=c y()()410323mm 1054615504003754311255040080050040043112800500⨯≈⎪⎪⎭⎫ ⎝⎛⨯⨯-+⨯-⎪⎪⎭⎫ ⎝⎛⨯⨯-+⨯=.I Z (c )()mm 3060202060506020102060=⨯+⨯⨯⨯+⨯⨯=c y()()46323mm103616020503012602020601030122060⨯=⎪⎪⎭⎫ ⎝⎛⨯⨯-+⨯+⎪⎪⎭⎫ ⎝⎛⨯⨯-+⨯=.Z I(a)(b) (c)题9-1图题9–2 悬臂梁受力及截面尺寸如图所示。

设q = 60kN/m ,F = 100kN 。

试求(1)梁1– 1截面上A 、B 两点的正应力。

(2)整个梁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

解:(1)求支反力kN 220100260=+⨯=A F (↑)m kN 32021001260⋅=⨯+⨯⨯=A M ( ) (2)画F S 、M 图(3)求1-1截面上A 、B 两点的正应力 m kN 1305016011001⋅=⨯⨯+⨯=.MF MA 点:MPa 254Pa 1025412150100550101306331=⨯≈⨯⨯⨯==...I y M zA t σB 点:MPa 162Pa 107816112150100*********331=⨯≈⨯⨯⨯==....I y M σzB c (4)求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M P a 853Pa 10385361501010320623max max =⨯≈⨯⨯==...W M σzM P a 22Pa 10221501010220232363max =⨯≈⨯⨯⋅=⋅=..A F τS 题9 - 3 简支梁受力如图所示。

第9章-梁的弯曲变形与刚度计算

第9章-梁的弯曲变形与刚度计算

y
M
M
M<0 w’’<0
O O
x
曲线向下凸 时: w’’>0, M>0
因此, M与w’’的正负号相同。 y
M
M
w
M (x)
(1 w2 )32 EI
M>0 w’’>0
x
w
(1
w2
)
3 2
M (x) EI
由于挠曲线是一条非常平坦的曲线, w'2远比1小, 可以略去不计, 于是上式可写成
w M (x) EI
转角(): 横截面 y
绕中性轴(即Z轴)转 A 过的角度(或角位 移), 称为该截面 的 转 角 (Slope rotation angle) 。
F CBx
w(挠度)
C1
(转角)
9.1 工程实际中的弯曲变形问题
挠度和转角符号的规定:
挠度:在图示坐标系中, 向上为正, 向下为负。
转角: 逆时针转向为正,顺时针转向为负。
在这种情况下, 梁在几项载荷 (如集中力、集中力 偶或分布力)同时作用下某一横截面的挠度和转角, 就 分别等于每项载荷单独作用下该截面的挠度和转角的 叠加。此即为叠加原理。
例1:一抗弯刚度为EI的简支梁受荷载如图所示。
试按叠加原理求梁跨中点的挠度wC 和支座处横
截面的转角A ,B 。
q Me
解:将梁上荷载分为两项 A
C
B
简单的荷载。
l
wC wCq wCM
5ql4 M el2 384EI 16EI
A Aq AM
ql3 M el 24EI 3EI
B
Bq BM
ql3 M el 24EI 6EI
例2:试利用叠加法, 求图示抗弯刚度为EI的简支

工程力学:第9章 弯曲应力及强度计算(新)

工程力学:第9章 弯曲应力及强度计算(新)

P1
例如:
P2
纵向对称面
aP
Pa
A
P FS P
B P
x
P Pa M
x
3、纯弯曲(Pure Bending): 某段梁的内力只有弯矩
没有剪力时,该段梁的变 形称为纯弯曲。
纯弯曲:AB段
三.两个概念 中性层:梁内一层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因而纤维不
受拉应力和压应力,此层纤维称中性层。 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
x
t max
1.5
FS max A
1.5 5400 0.12 0.18
qL
2
0.375MPa 0.9MPa [t ]
应力之比
x
s max M max 2 A L 16.7
t max Wz 3FS h
P1=9kN
A
C
P2=4kN
B
D
1m RA
1m 1m RB
2.5kNm
x
4
例3 T 字形截面的铸铁梁受力如
(sdA)z
A
Eyz dA E
A
yzdA EI yz 0
A
(对称面)
M z
(sdA) y
A
Ey 2 dA E
A
y2dA
A
EI z
MZ
A y2dA I Z
• IZ—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1 Mz
EI z
… …(3) EIz 杆的抗弯刚度。
sx
M y Iz
...... (4)
M(x)+d M(x) 在梁上取微段如图b;
z
t1
x
在微段上取一块如图c,平衡
sI
t

工程力学(第二版)第9章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李卓球 朱四荣 侯作富

工程力学(第二版)第9章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李卓球 朱四荣 侯作富


q 2
lx2 (
2

x3 3
)

C1
C2
q
0
(l 3

6lx2

EIw
4x3)

q 2
lx3 (
6

x4 )
12

C1x

C2
24EI
w qx (l3 2lx2 x3 ) 24EI
由对称性可知, 在两 端支座x=0和x=l 处, 转角的绝对值相 等且都是最大值
y
A
A
l/2
q wmax B
受一集中力F作用。试求梁的挠曲线方程和转角
方程, 并确定其最大挠度wmax和最大转角max 。
解:以梁左端A为原点, y
取直角坐标系, 令x轴
向右, y轴向上为正。
A
F
B x
(1) 列弯矩方程
x
l
M (x) F (l x) Fl Fx
(2) 列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
EIw M (x) Fl Fx
q
FB
梁的两个支反力为
A
B x
FA

FB

ql 2
x l
梁的弯矩方程及挠曲线微分方程分别为
M (x) ql x 1 qx2 q (lx x2 ) (a)
22
2
EIw M (x) q (lx x2 )
(b)
2
y
FA
q
FB
A x
B x
l
EIw M (x) q (lx x2 )
C
B
简单的荷载。 l
wC wCq wCM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第9章题解g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第9章题解g

( ) 10.5x − x2 = 10.5 ×140 ×106 × 875 ×10−6 62 ×103 = 20.75
x 2 − 10.5x + 20.75 = 0 x1 = 2.59 m , x2 = 7.91 m l0 = x2 − x1 = 5.22 m
(2)校核加固部分强度
M max
=
M ⎜⎛ l ⎟⎞ ⎝2⎠
F E
D
3F / 2
68
F ≤ 28.9 ×103 N = 28.9 kN
9-5 一重量为 P 的均质钢条,长度为 l,截面宽为 b,厚为 t,放置在刚性平面上如图。 当在钢条一端用力 F = P 提起时,求钢条与刚性平面脱开的距离 a 及钢条内的最大正应力。
3
解(1) ∑ M C
=
0 , Fa −
M ⎜⎛ l ⎟⎞ Pl
σ max =
⎝ 3 ⎠ = 18 = Pl
W
bt 2 36t 2
6
9-6 ⊥ 型 截 面 铸 铁 悬 臂 梁 , 尺 寸 及 载 荷 如 图 所 示 。 若 材 料 的 拉 伸 许 用 应 力
[σ t ] = 40 MPa , 压 缩 许 用 应 力 [σ c ] = 160 MPa , 截 面 对 形 心 轴 zC 的 惯 性 矩
思考题 9-5 图
答 (b)(从强度考虑,(b),(c)差不多,从工艺考虑,(b)简单些)
65
9-6 弯曲切应力公式τ = FSSz* 的右段各项数值如何确定? Izb
答 FS 为整个横截面上剪力; I z 为整个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b 为所求切应力所
在位置横截面的宽度;
S
* z
为横截面上距中性轴为
I zC = 10 180 cm4 , h1 =9.64 cm,求该梁的许可载荷 F。

工程力学-第9章

工程力学-第9章

基本概念
梁的位移与约束密切相关
基本概念
三种承受弯曲的梁
AB段各横截面都受有相 同的弯矩(M=Fa)作用。
三 种 情 形 下 , AB 段 梁 的
曲率(1/)处处对应相等,
因而挠度曲线具有相同的形 状。但是,在三种情形下, 由于约束的不同,梁的位移 则不完全相同。
对于没有约束的梁,因 为其在空间的位置不确定, 故无从确定其位移。
第9章
弯曲刚度问题
返回总目录
第9章 弯曲刚度问题
基本概念 小挠度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梁的刚度设计 结论与讨 论
返回总目录
基本概念
梁在弯矩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如果在弹性范围内加载, 梁的轴线在梁弯曲后变成一连续光滑曲线。这一连续光滑 曲 线 称 为 弹 性 曲 线 ( elastic curve ) , 或 挠 度 曲 线 (deflection curve),简称弹性线或挠曲线。
变形后的横截面相对于变形前位置绕中性轴转过的角 度,称为转角(slope)用表示;
基本概念
梁在弯曲变形后,横截面的位置将发生改变,种位置的 改变称为位移(displacement)。梁的位移包括三部分:
横截面形心沿水平方向的位移,称为轴向位移或水平 位移(horizontal displacement),用u表示。
3
C2
x
D2
其中,C1、D1、C2、D2为积分常数,由支承处的约束条件和
AB段与BC段梁交界处的连续条件确定确定。
小挠度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EI1
3 8
FP x 2
C1
EIw1
1 8
FP
x3
C1x
D1
EI
=-3
2

弹性力学第9章—薄板的弯曲

弹性力学第9章—薄板的弯曲
b
O
a
x
z
y
边界条件
( w) x =0,a ( w) y =0,b ⎛∂ w⎞ =0 ⎜ 2 ⎟ =0 ⎝ ∂x ⎠ x =0,a
2
因为任意的荷载函数q总能展 开成双重三角级数,因此纳维解的 基本形式为

⎛ ∂2w ⎞ =0 ⎜ 2 ⎟ =0 ⎝ ∂y ⎠ y =0,b
mπ x nπ y sin w = ∑ ∑ Amn sin m =1 n =1 a b
9.3 薄板的边界条件
薄板的边界条件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位移边界条件,即在边界上给定挠度和转角; (2)静力边界条件:给定边界横向剪力、弯矩; (3)混合边界条件:在边界上同时给定广义力和广义位移。
9.3.1 固定边界
x
y
x
侧视图
( w ) x =0 = 0
⎛ ∂w ⎞ ⎜ ⎟ =0 ⎝ ∂x ⎠ x =0
⎫ ⎪ ⎬ ⎪ ⎭
俯视图
9.3 薄板的边界条件
9.3.2 简支边界
x
y
x
侧视图
⎫ ( w ) x =0 = 0 ⎪ ( M x ) x =0 = 0 ⎬ ⎪ ⎭
俯视图
将上式中的弯矩用挠度函数来表示,则有
( w ) x =0 = 0
⎛ ∂2w ⎞ ⎜∂ 2⎟ ⎝ x ⎠ x =0
⎫ ⎪ ⎬ = 0⎪ ⎭
9.3 薄板的边界条件
9.3.3 给定广义力的方案
x
x=a
侧视图 俯视图 以广义力为零的自由边界为例,x=a处的边界条件为
⎪ ⎪ M 0 = ( xy ) x=a ⎬ ⎪ (Qx ) x =a = 0 ⎪ ⎭
( M x ) x =a = 0 ⎫
其中第1式分布弯矩可以根据 M x = D (κ x + vκ y ) 用挠度函数表示

岩土钻掘工程--第09章_钻孔弯曲与纠正

岩土钻掘工程--第09章_钻孔弯曲与纠正
一二、、顶方角位测角量测原量理原理
123、、地陀地磁螺面定定向向原原理理
陀螺(top) :指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通常 特指对称陀螺(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具有轴对称形 状的刚体,其几何对称轴就是它的自转轴)。大家小时 候都玩过的陀螺就是一例。陀螺一边自转,一边绕一个固定 轴旋转(一般是虚的),叫“旋进”(precession),又 称回转效应(gyroscopic effect)。旋进要在一定的初始 条件和外力矩作用下产生,比如游戏陀螺快要“坏了” 时,还有旋转的硬币快要停下时,都是旋进的实例。 陀螺旋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第一节 钻孔空间位置要素
一、钻孔轨迹的基本要素
孔口坐标Xo,Yo,Zo)
利用钻孔轨迹的基本要 素,可以计算出轨迹上 每一点的空间坐标。设 钻孔轨迹为一斜直线, 坐标系的原点为孔口,X 轴取正北、Y轴取正东方
向θ,—Z开轴孔铅顶垂角向;下α。—据开钻 孔顶的孔 测各角空方 点深和间位 钻度 方 坐角孔上 位 标;轴(角 计L线即A。 算—的测轨如孔长点迹下口度)的上:至。
钻孔弯曲
1.空间位置要素
第一节 钻孔空间位置要素
一二、、钻钻孔孔轨轨迹迹的弯基曲本强要度素
如果某一孔段既有顶角又有方位角变化, 则产生全弯曲角γ , 钻孔轨迹上A、B两点 的全弯曲角γ 可用下式计算:
γ cosθAcosθB sinθAsinθBcos(αB αA)
钻孔全弯强对于校核钻杆柱工作的安全性 和粗径钻具入孔的可通过性有实际意义。 也是设计定向钻孔轨迹的一个重要参数。
第二节 钻孔弯曲的测量及仪器 一二、、顶方角位测角量测原量理原理
12、、地地磁面定定向向原原理理
tg tg cos
式中:α-定位与钻孔倾斜方向方位角差; ф-终点角;θ-测点处钻孔顶角。

第9章 弯曲强度-作业答案

第9章  弯曲强度-作业答案

解: 1.求支反力,作剪力、弯矩图。 FQ max 22 kN , M max 16.2 kN m
2.按正应力强度条件选择工字钢型号
4
由 max
M max Wz
≤[ ] ,得到
Wz

M max [ ]
16.2 103 160 106
101.25 cm3
查表选 14 号工字钢,其
Wz 102 cm3 , b 5.5 mm , I z
BC 连接,BC 杆在 C 处用铰链悬挂。已知圆截面杆直径 d=20 mm,梁和杆的许用应力均为 =
0.5 x
M(kN.m)
0.4125
160 MPa,试求:结构的许用均布载荷集度 q 。
解:画弯矩图如图所示: 对于梁:
M max 0.5q
习题 9-10 图
max
M max W
,
0.5q
校核梁的强度。
F1=9kN
F2=4kN
E
A
C
EB
D
1m 1m
1m
80
y1 z
y2
20 120
20 y E—E 截面 解:由静力平衡方式程求出梁的支反力为 RA=2.5kN,RB=10.5kN 作弯矩图如图所示。最大正弯矩在截面 C 上,MC=2.5kN•m。最大负弯矩在截面 B 上, MB=-4kN•m。
MPa
D 截面
+ max
40 103 N m 153.6103 m 1.02 108 1012 m4
60.24106 Pa=60.24 MPa>
- max
40 103 N m 96.4 103 m 1.02 108 1012 m4
37.8106 Pa=37.8 MPa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观察右侧列各组图
图中这种梁段的 弯曲(横截面上 既有 弯矩又有剪力)称为 横力弯曲。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13
图中这种梁 的弯曲(横截面上 只有弯矩而无剪力) 称为纯弯曲。
M=0, FS =0
纯弯曲
纯弯梁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14
9.2.2 单一材料梁的弯曲正应力
1. 分析模型: (1) 单一材料窄高矩形截面梁(h b) ; (2) 细长梁(l/h 10); (3) 荷载作用在纵向对称平面内(xy平面内)。


38
例题 9-2
图a所示简支梁由56a号工字钢制成,其截面 简化后的尺寸见图b。已知F=150 kN。试求危险截 面上的最大正应力max和同一横截面上翼缘与腹板 交界处a点(图b)的正应力a。
(a)
(b)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39
例题 9-2
解: 1. 在不考虑梁的自重(1.041kN/m)的情况下, 该梁的弯矩图如图所示,截面C为危险截面,相应 的最大弯矩值为
远小于外加荷载 F 所引起的最大正应力。
165.7 160 MPa 5.7 MPa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43
§9-3 求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y yC a , z zC b。
I y z 2dA ( zC b)2 dA
A 2 A 2
zC dA 2b zC dA b
ya a max ymax 148 MPa
0.56 m 0.021 m 2 160 MPa 0.56 m 2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42
例题 9-2
如果考虑梁的自重(q=1.041 kN/m)则危险截面 未变,但相应的最大弯矩值变为 Fl ql 2 M max 375 kN m 13 kN m 388 kN m 4 8 而危险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变为 3 388 10 N m max 165.7 106 Pa 165.7 MPa 2342 106 m 3 显然,梁的自重引起的最大正应力仅为


25
线弹性,小变形,外力作用在纵向对称平面内; 线应变和正应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规律。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26
4. 轴惯性矩
I z y 2d A
A h 2 h 2
bh3 y 2 b dy 12
空心矩形的惯性矩? 圆的惯性矩?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27
思考题 9-3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36
例题 9-1
t ,max 56.0 MPa, c ,max 67.1 MPa。
C 截面上: B截面上: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37
思考题 9-4 若例9-1中的梁截面为工字形,则横截面的最 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是否一定在弯矩绝对值最 大的横截面上?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如图所示,当梁在水平面内弯曲时,中性轴 是哪个轴?截面对此轴的惯性矩表达式是什么?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28
5. 轴惯性矩及抗弯截面系数 (1) 实心矩形的惯性矩及抗弯截面系数 bh3 I z y 2dA 12 A My Iz M ymax M t ,max c ,max Iz Wz 对中性轴z 的抗弯截面系数:
A A
dA A
I yC Ab2 ( zC d A 0 ) 同理可得: I z I z Aa 2
C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44
思考题 9-5 (1) 根据求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是否可得如下 结论:图形对于形心轴的惯性矩是图形对于与 该形心轴平行的轴之惯性矩中的最小者? (2) 求图示截面对于形心轴z 的惯性矩。
E

y 2dA , I z y 2dA
A A
I z为对z轴的惯性矩 1 M EIz为抗弯刚度 EI z Ey My E Iz 公式的适用条件: (a) 几何方面:平面假设; (b) 物理方面:各纵向纤维间互不挤压,材料在 线弹性范围内工作,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 弹性模量相等。
max
M ( x) Wz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34
例题 9-1
对于图示 T 形截面梁,已知: Iz=290.6×10-8 m4求横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 压应力。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35
例题 9-1
解: B 截面: ( 3 103)( 35 10 3)N B上 8 2 36.1 MPa 290.6 10 m 65 B下 ( 36.1)MPa 67.1 MPa 35 C 截面: 2.5 2.5 C下 B下 67.1 MPa 56.0 MPa 3 3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10
思考题 9-2
右面的剪力图和弯 矩图有无错误,请改正。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11
§9-2 弯曲正应力
9.2.1 横力弯曲与纯弯曲的概念 M 0 横力弯曲 弯曲正应力 弯曲切应力
FS 0
FS dA
A
M ydA
A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12
dM ( x ) FS ( x ) —— (2) dx d2 M ( x ) q( x ) —— (3) 2 dx
dFS q( x ) dx
—— (1)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5
2. 荷载集度、剪力图、弯矩图之间的关系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6
归 纳: (1) 图 形 规 律 q FS M 为 直 线 段 =0 >0 <0
从前面的例题6-9可见,将弯矩函数M(x)对x求 倒数,即得剪力函数FS(x);将剪力函数FS(x)对x求 导数得均布荷载的集度q。本节对一般的直梁讨论:
荷载集度、剪力、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
微分关系的推导; 荷载集度、剪力图、弯矩图之间的规律应用。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3
1. 微分关系的推导
荷载集度q(x)是x 的连续 函数。


8
3. 应用分析
已知: F=2 kN, M =10 kN · m,q =1 kN/m。 求: 梁ABCDE的剪力图及弯 矩图。 解:(1) 求约束力
FA 7 kN
FD 5 kN
(2) 利用微分关系作图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9
思考题 9-1 右面的剪力图和 弯矩图有无错误,请 改正。
(a)
M max
Fl 150 kN 10 m 375 kN m 4 4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40
例题 9-2
由型钢规格表查得56a号工字钢截面
W z 2342 cm 3 I z 65586 cm 4
于是有 M max 375 103 N m max 6 3 160 MPa Wz 2342 10 m 危险截面上点a 处的正应力为
从几何、物理,静力学三方面综合考虑 此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15
2. 实验研究
FN 0
静力学方面:
My 0 Mz M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16
弯曲变形演示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17
(1) 各横向周线仍各在一个平面内,只是各自 绕着与弯曲平面垂直的轴转动了一个角度; (2) 纵向线段变弯,但仍与横向周线垂直; (3) 部分纵向线段伸长,部分纵向线段缩短。
2 y2 z2
A
I P ( y 2 z 2 )dA I y I z
I P πd 4 I y Iz 2 64 πd 3 Wz 32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31
(4) 空心圆截面的惯性矩
π I y I z ( D4 d 4 ) 64 π D4 (1 4 ) 64 d D π D3 Wz (1 4 ) 32
0.56 m 375 10 N m 2 0.021 m M max ya 148 MPa a Iz 65586 108 m 4
3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41
例题 9-2
该点处的正应力a亦可根据直 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在与中性轴z 垂直的方向按直线变化的规律,利 用已求得的该横截面上的 max=160 MPa来计算:
Iz 1 2 Wz bh (单位为:mm3或m3) ymax 6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29
(2) 空心矩形的惯性矩及抗弯截面系数
BH 3 bh3 Iz 12 12 HB 3 hb3 Iy 12 12
BH 3 bh3 Wz 6H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30
(3) 实心圆截面的惯性矩及抗弯截面系数 πd 4 I P 2dA 32 A
FS >0
M
=0
<0
>0
<0
>0
<0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