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心主义之一种:敬畏生命与尊重自然
一曲民族生态挽歌——《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深层生态学解读
第37卷第2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37,N o .22021年3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M a r .2021ʌ收稿日期ɔ2020G06G02ʌ基金项目ɔ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 华莱士 史蒂文斯生态诗学的中国文化渊源研究 (20WW B 007);盐城师范学院青年科研项目 马克 吐温小说经典化的研究 (15Y C KWQ 007)ʌ作者简介ɔ刘岩(1980-),男,河北张家口人,盐城师范学院讲师,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一曲民族生态挽歌«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深层生态学解读刘㊀岩(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盐城㊀224002)ʌ摘要ɔ东北籍作家迟子建在代表作«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深刻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展现出一种深层生态学思想.在工业文明和城镇化的侵袭下,鄂温克民族所依赖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他们坚守自己的物质与精神家园,敬畏自然,尊重万物,试图建构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系统.该作品展现出深层生态学所倡导反对人类中心主义㊁生物平等以及实现生态自我的观念.ʌ关键词ɔ«额尔古纳河右岸»;深层生态学;生物平等;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自我ʌ中图分类号ɔI 206.7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21)02G0065G05O nD e e p E c o l o gi c a l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i n T h eL a s t Q u a r t e r o f t h eM o o n L I U Y a n(S c h o o l o f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 ,Y a n c h e n g T e a c h e r sU n i v e r s i t y ,Y a n c h e n g 224002,J i a n gs u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h e rm a s t e r p i e c e T h eL a s tQ u a r t e ro f th e M o o n ,C h i Z i j i a na n a l y z e s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h u m a nb e i n g s a n dn a t u r e t od i s p l a y ad e e p e c o l o gi c a l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U n d e r t h e i n v a s i o no fm o d e r n i n d u s t r i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a n du r b a n i z a Gt i o n ,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w h e r eE w e n k i p e o p l e l i v eh a sb e e nd e s t r o y e d .T h e y c h o o s e t o p r o t e c t t h e i r p h y s i c a l a n ds p i r i t u a l h o m e ,t o r e s p e c t n a t u r e a n do t h e r c r e a t u r e s ,t oc o n s t r u c t aw h o l ee c o l o g i c a l s y s t e mi nw h i c hh u m a nb e i n gsa n dn a t u r e c o u l d c o e x i s t .H e rw o r k d e m o n s t r a t e s d e e p e c o l o g i c a l c o n c e p t s :a n t i Ga n t h r o p o c e n t r i s m ,b i o c e n t r i c e q u a l i t y a n d a n e c o l o g i Gc a l s e l f h o o d .K e y w o r d s :T h eL a s tQ u a r t e r o f t h eM o o n ;t h ed e e p e c o l o g y ;a n t h r o p o c e n t r i s m ;b i o c e n t r i c e q u a l i t y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s e l f Gh o o d .㊀㊀东北籍作家迟子建常年来坚持以女性视角来书写自己家乡漠河地区的原始生态风貌,哀叹自然环境在人类文明进程下所遭受的侵袭.对于大自然,她本身有着一种关爱和亲近, 我对文学的思考,与我的故乡,与我的童年,与我所爱的大自然是紧密相连的[1].在作品中以平淡的基调客观描述了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统一,将鄂温克族人的生活加以 荒野化 处理,将宇宙万物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强烈的深层生态意识.«额尔古纳河右岸»为迟子建的代表作,作者用一天的时间讲述了鄂温克民族百年间的沧桑历史,展现了民族整体的精神面貌,同时关注个体的命运与情感,以女性角度看待荒野与文明之间的冲突,揭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勾勒出鄂温克民族在工业文明到来后的复杂民族情感和消亡的历史,展现出独有的生态意识,唱响了弱小民族的一首生态挽歌.迟子建在该小说中构建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㊁息息相关的生态系统;在此环境中,万物有灵,万物平等.树木㊁花草㊁麋鹿㊁棕熊与人类一样都是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曾明确提出了生态整体主义最为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 有助于维持生56命共同体的和谐㊁稳定和美丽的事,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2]93从鄂温克族与自然的关系来讲,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始终视自然为母亲,将民族的命运与自然的命运紧密相连,谴责人类欲望㊁人类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呼唤回归一种原生态之美,找回曾经的 真 善 美 的精神之魂,体现出一种生态之 野 .该小说中的 野化 有 原初 荒野 的意味,指涉所处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保持了原初的面貌,尚未沦为人类工业文明侵袭的牺牲品,原有的文化和精神信仰得以幸存,从而实现自然的 赋魅 .作者真实描绘了人类文明入侵下人类中心主义所导致的生态失衡,揭示深层生态主义在构建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一㊁生物中心主义平等观:万物有灵㊁万物平等㊀㊀生物中心主义平等观(b i o c e n t r i c e q u a l i t y)是深层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尊重个体生命,承认所有生物体的内在价值,将人类看作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万物处于平等的地位,而非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各种各类的动植物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更是人类所信任的伙伴,也是人类的精神支柱.鄂温克族人的兴衰荣辱与大自然的命运息息相关.迟子建的家乡在黑龙江畔,广袤的原始森林㊁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作家宝贵的记忆.她曾讲过: 我一直以为,大自然是这个世界上真正不朽的东西,它有呼吸㊁有灵性,往往会使你和它产生共鸣. [3]美国学者劳伦斯 布伊尔认为地方意识是个人难以摆脱的情怀,与之前相比,如今的地方更像是一连串的群岛,而非以家乡为中心的同心圆.作为东北作家,迟子建有着浓厚的地方感情,故乡赋予了她创作的源泉和灵感,构成了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结.不论是在童年,还是青年时期读书的大兴安岭,作家所在环境是一派自然风光;与大城市的灯红酒绿相比,那里更是一片 荒野 ,充满着 野性 之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不仅仅是迟子建的一种情怀,更是其理想化的一种生态环境.荒野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它作为一个角色屹立在虚伪庸俗的社会之上,是自由㊁爱情㊁生命的象征,是摆脱社会文明制约的人的自然本性,是人的本能的激烈释放,是人性的呼啸.在荒野之中,没有对人的尊严的践踏,人们可以呼吸到清新自然的空气,过自由㊁野性和欢乐的生活. [4]荒野和文明之间的冲突始终伴随着鄂温克族的历史变迁.迟子建对荒野的关注反映出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即敬畏自然,如同敬畏人类自己的生命一样.«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大自然恰是荒野的代表,仿佛是世外桃源,逃离了外界的纷争.迟子建在小说中为读者描绘了诗画般的荒野景色:湛蓝的天空㊁茂密的森林㊁绵延的山脉㊁白云㊁广袤的冰雪世界,荒野在这里不再令人恐惧,而是成为了远离俗世的世外桃源.勒拿河是一条蓝色的河流 在勒拿湖的上游,有一个拉穆湖,也就是贝加尔湖.有八条大河注入湖中,湖水也是碧蓝的.拉穆湖中生长着许多碧绿色的水草,太阳里湖水很近,湖面上终年漂浮着阳光,还有粉色和白色的荷花.拉穆湖的周围,是挺拔的高山. [5]13鄂温克人在这种湖光山色中,形成了自己朴素的生态观念,森林里的驯鹿㊁黑熊㊁ 堪达罕 ㊁灰鼠成为了人类的朋友.在皎洁的月光㊁点点繁星下,鄂温克族人搭起居住的 希楞柱 ,融为那荒野的一部分.人类不再是自然的主宰者,而是与万物平等的生物,回归生命的原初,遵循万物之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鄂温克人将自我置于宇宙万物之中,感受到了人类自我的渺小,由此对自然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之情,认为万物有灵,要崇敬自然㊁爱护自然,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理念:打猎前要拜祭山神,敬奉烟酒,磕头祈福;不敬畏自然的孩子要受到死亡的惩罚;人吊死后,要连其一起吊死的树烧掉;萨满和族人要倾听驯鹿的的话,驯鹿与人心灵相通;当人类受到伤害时,马也会伤心落泪,拒绝进食;吃熊肉时,要学乌鸦的叫声,长唱赞美之歌;其对自然的情感还寄托在自然神的崇拜上,鄂温克人实行多神崇拜,敬畏火神㊁水神等,部落的火种象征着生命之源,酋长的女人要用一生来守候.迟子建主张人与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由于敬畏生命,我们不仅与人,而且与一切存在于我们范围之内的生物发生了联系,与宇宙建立了一种精神关系 [1]92在自由的状态下,将世间万物以原汁原味地形式进行描写,使其保持自生自灭的状态,亦是一种生态之美,敬畏自然,则意味着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摒弃.而对自然的占有,如美国学者梭罗所认为的一样,在艰苦的荒野中,鄂温66克人只索取生命所需的资源,且从未有过多的欲望.他们利用桦树皮来做桶等器具,因为桦树皮是再生资源;狩猎的范围限于山鸡㊁灰鼠㊁野兔等动物,而猎杀大型动物则要经过祭祀;所用的柴火不过是折断的树枝,不曾砍伐森林.自然成为了鄂温克人真正的家园㊁精神寄托,他们爱护自然这个万物之源.哲学家海德格尔曾提出 天㊁地㊁人㊁神 的合一境界,即诗意栖居.鄂温克人将居住的森林视为自己的生态家园,与自然构成了和谐的整体,敬畏生命,像保护子女一样爱护驯鹿等动物,实现了海德格尔所讲的人与自然之和谐相处.小说中达西为保护三只驯鹿而失去了一条腿;拉吉达则在寻找走失的驯鹿的途中被冻死.在荒野化的自然中,万物的生命与人类生命一样弥足珍贵.驯鹿成为了鄂温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家人 ,列那病重时,驯鹿一度失去了哺乳的能力;达西的猎鹰和主人一起在与灰狼的搏斗中死去;猎犬在主人去世时,用爪子刨地,具有灵性的生命同人类一起构成了迟子建笔下那和谐的自然世界.鄂温克人还会以动植物的名字来个孩子起名字,而 风能听出我的病,流水能听出我的病,月光也能听出我的病.病是埋藏在我胸口中的秘密之花.我的医生就是清风流水,日月星辰 [5]135.敬畏自然,敬畏其原初的 野性 ,意味着对生命的万千感悟人不是自然的奴仆,也不是自然的主人,或许也称不上自然的朋友,本质上讲,我们即 荒野 ,如万物一般,只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我们即万物.迟子建在小说开头便讲到: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它们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瘢痕. [5]1作者在时间的长河中,将自然和自身融为一体,慢慢地老去,自然成了记忆,而记忆中的荒野变成了永远的家园书写.二㊁人类中心主义的枷锁:工业文明下的生态失衡㊀㊀ 19世纪以来,人类的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然而,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并不都表现为正确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范围内适度地增加人类的物质财富;在很多情况下,却表现为干扰自然进程㊁违背自然规律㊁破坏自然美和生态平衡㊁透支甚至耗尽自然资源. [2]229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也渐渐体现.人类将自我视为宇宙的中心,万物的主宰,肆意妄为,企图改造自然,宣扬人类的力量.永无止境的欲望和不断膨胀的野心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导致了人类的精神异化和迷失.作为一名鄂温克族作家,迟子建在该小说中始终表现出一种对工业文明侵袭下民族命运的担忧,谴责人类文明对 荒野 所谓的征服不过是对大自然资源的无尽掠夺.面对自然,鄂温克族人既感到亲近,又充满了畏惧,因此其文化保持了对自然的原始情感,生于自然,依赖自然;在人类工业文明所侵袭下,鄂温克人始终反对将自我视为大自然的主人,而是保持了天地人和的原初状态,浑然一体.出于对自然的情感,鄂温克人在生活中保留了大量的敬天祭神的风俗,他们的生活依旧和自然密切相连.打猎时,他们会在树木上刻下记号,使用原始的燧石枪㊁别力弹克枪㊁连珠枪,弓箭;渔猎时依靠桦树皮船;储存猎物使用 靠老宝 .鄂温克人喜欢躺在 希棱柱 中观看繁星.与工业文明不同,荒野中的鄂温克人的原始部落生活仍旧以自然为中心,这里没有烟囱丛立的工厂,狩猎和饲养构成了族人生活的主体.围着篝火,吃着烤鱼和烤肉,晒肉干,饮用桦树汁,采摘松子㊁蘑菇,自己染布,熟皮子,鄂温克人从自然那里索取,但自给自足的生活却仅限于生活所需,从未有无限攫取的欲望,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天人合一,这样的 荒野 生活充满了诗意,一派静谧.迟子建在小说中着力描写了鄂温克族的宗教信仰,以此来表达族人对自然的情感.鄂温克人供奉 玛鲁 神,喜欢跳 斡日切 舞,而萨满教则成为了鄂温克族人的精神寄托.萨满文化尊崇万物有灵论 ,实行自然和图腾崇拜,敬畏自然,敬畏祖先,体现出一种原初的生态意识.萨满从自然中寻找精神来源,采用鹿角的造型来制造神帽,袍子上布满各种动物的图案,将自我视为大自然的孩子.萨满似乎充满魔力,能够掌控生命,她的歌声可以让伤口愈合,也可以让战马死去;她的力量可以造就生命,她用驯鹿的孩子,挽救了列那的乌买;她以自身的力量抗拒瘟疫㊁疾病等灾难;面对狂妄的日本军官,萨满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当人类文明在科学技术面前渐渐失去魅力时,萨满文化恰是保留了那原始的神秘感和仪式感,让自然 赋魅 .萨满文化所蕴含的是人与自然相融76的境界,萨满虽有改变生命的力量,却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人与自然是平等的.作者通过对萨满的描写,挑战人类中心特权,谴责工业文明对于民族文化的侵袭,突破了事物间的空间维度,生命宛如一条大河,在不同 地点 间流动,完成了生命的循环.在鄂温克人看来,自然既是万物的生生之源,亦是死亡的终点;死亡并非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一种回归,回归自然的另一种方式.面对死亡,他们从容㊁镇定,坦然处之,因此鄂温克人选择树葬㊁火葬等方式来送别亲者,以自身经历来感悟生命,尊重自然.无论是追求未雕琢之物,还是 真情 展现,都是原生态文化之美的所在,原生态文化始终贯穿人类文明发展之中.一种文化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其根本在于其顽强的生命力,即自我震撼力㊁感染力的体现,无一不是原生态意识的产物.面对着科技至上㊁消费之上的工业时代,文化似乎丧失了魔力,走向终结.但正如庄子所言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6].文化的命运始终与人类历史紧密相连,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细胞.鄂温克人淳朴的自然文化强烈回击了工业时代人类中心主义,谴责人类难以满足的物欲,从而形成了一种延异,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三㊁自我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深层生态学所最终倡导的是生态自我的实现,即人类的价值在大自然这个整体生态系统中的实现.人类要获取幸福,就要认同大自然,限制自我欲望,维护环境,找回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意,从而探寻人性深处的美.鄂温克族人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丑陋,选择了回归自然的精神救赎之旅,折射出现代社会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多重矛盾以及实现生态正义之任重道远.令人欣喜的是,鄂温克族人虽经历百年沧桑变化,但瘟疫㊁疾病㊁自然灾害㊁种种苦难却始终未能夺走鄂温克族的灵魂.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贴近自然,保护自己的生存家园和精神家园不受工业文明的侵袭,体现出一种善良㊁淳朴㊁真挚的精神本性;这种精神代代相传,如同那燃烧的火种,永不熄灭,与外界物质化的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迟子建也深切地感觉到在历史的车轮下,弱小民族文化和精神面临着被吞噬的危险,族人虽竭力抗争,却难以逆转局面,产生了一种民族焦虑和感叹.小说中鄂温克族萨满为了救助他人,便要牺牲自己孩子的生命,在营救被鱼刺卡住的 马粪包 时,妮浩也献上了自己心爱女儿的生命,这便是一种无私的奉献.人类应爱护自然,敬畏自然,而非破坏自然;自然一旦遭到毁坏,人类便要受到惩罚,或是被雷劈死,或是身体残疾.当人类文明一步步地踏入森林,破坏着原有生态系统时,鄂温克人深深地感觉到自然的力量.随着战争的到来,森林不再是美妙的 天国 ,而是人类利益争夺的战场.鄂温克人也卷入了世事纷争,命运由此改变.自然和鄂温克人共同经受着这场劫难, 荒野 随即被所谓的文明所取代.人类对于森林的大肆砍伐,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使得自然丧失了灵性,鄂温克人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家园. 对大兴安岭的大规模开发开始了,更多的伐木工人进驻山里,伐木声越来越响了,森里中灰鼠的数量减少了. [5]245生活资源的匮乏使得鄂温克人不得不面临着如此的困境:是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还是选择背叛,投入到工业文明的怀抱.在选择下山迁徙的投票过程中,只有 我 和安草儿愿意留下来守候火种, 那次搬迁是那么的沉闷,骑在驯鹿身上的人无精打采的,而走在地上的人也是垂头丧气的 [5]237.远离故土的鄂温克人,如同被圈养的驯鹿一样,没有了生气,艰难度日.驯鹿喜欢宽阔㊁开放一点的空间,而人类则向往自由㊁无拘无束的生活.选择移居的族人慢慢地又回到了故土,但灵魂却永远留在了远方.浸染了城市气息的鄂温克人,显得与世事格格不入,在回归和留守之间犹豫不决.在外服兵役的伊万回来了,但疲惫不堪;作为第一个上大学的鄂温克人,伊莲娜精神上依旧眷恋着故土, 她每次回来都是兴冲冲的,说是城市里到处都是人流,到处都是房屋,到处都是车辆,到处都是灰尘,实在是无聊.她说回到山上真好,能和驯鹿一起,晚上睡觉时能看到星星,听到风声,满眼看到的是山峦溪流㊁花朵飞鸟,实在是太清新了 [5]276.思恋故乡,描绘故乡,但作为城市文明的半个孩子,她有时也会骂自己的画是垃圾,返回城市.美国生态批评家劳伦斯 布伊尔曾指出: 地方自觉意识以及与地方的情感联系不仅涉及对空间的适应,还有对时间的适应.从空间层面上看,它至少涉及三种精神图谱,是最为传统并仍旧流行的意象 [7]然而在鄂温克人看来,大自然就是所依附的精神家园,世代与自然的亲近感使他们将自我视为宇86宙的子孙,始终要回到那魂绕梦牵的灵魂发源地,因而夹杂在焦虑和困惑中,丧失了民族精神㊁灵魂的伊莲娜只能选择以死亡的方式回归自然.美国生态作家梭罗指出文明和进步的主要标志是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利奥波德也认为人类只有在人口激增㊁城市化㊁工业化㊁商品经济化和自我评价高涨的过程中,获得真正解决污染㊁资源耗尽等难题的能力,进而真正重返与自然的和谐;那才是真正的文明与进步. [2]242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以自然为养育万物的母亲,不愿丢弃自我文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回归自然.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选择了以 清晨 正午 黄昏 和 半个月亮 四个时间段来展示鄂温克族和自然的变迁,再现了从 野性 自然到人类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其中不乏作者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种种思考.人类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在生态危机的今天,这个问题显得愈发急迫和重要.作者将深层生态学理念与鄂温克族人的命运相结合,深入剖析了现代社会环境危机与精神危机,指出人类与自然间的隔离是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所在,人类应从重新认识自我开始,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平衡,再造绿色家园.人类只有勇于担负自身的生态责任,才能实现生态正义,达到生态自我的救赎.在小说的结尾,作者写道: 月亮升起来了,不过月亮不是圆的,是半轮,它莹白如玉,就像一只喝水的小鹿 我看到了路,听到了隐约的鹿铃声,眼前是那模糊的灰白色影子. [5]305在这里,迟子建选择了鄂温克人精神回归,对于那理想诗意栖居的向往,对于 荒野 生活的坚持.大自然宛如小说中那一条条缓缓流动的大河,犹如万物生机勃勃的大地,如母亲般关爱着我们这些自然之子,吟唱着人与自然相互守望的生态之歌.ʌ参考文献ɔ[1]迟子建.寒冷的高纬度 我的梦开始的地方[J].小说评论,2002,(3):35G37.[2]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方守金,迟子建.自然化育文学精灵 迟子建访谈录[J].文艺评论,2001,(3):80G86.[4]洪娜.超越文化相对主义 加里 斯奈德的文化思想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67.[5]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6]王艺云.«庄子 齐物论» 方生方死 说新释 兼与惠施 方生方死 说比较[J].东南学术,2018,(5):198G203.[7]L a w r e n c eB u e l l.T h eF u t u r e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 r i t iGc i s m[M].M a l d e n:B l a c k w e l l P u b l i s h i n g,2005:68.[责任编辑:王作华]96。
生物中心主义
生物中心主义论摘要:随着人类对大自然地认识,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人类中心主义的片面性,那么生物中心主义就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完善,它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扩展到人之外的动物,主张以生命个体或整体性的存在物为中心来看待世界的价值,使人们敬畏每一个生命,敬畏大自然。
关键词:生物中心主义;敬畏大自然西方的环境伦理流派有很多,主要有四大流派: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论与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主义。
这四个流派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那么下面本文主就生物中心主义来讨论论。
生物中心论基本上是一种整体主义环境伦理。
生物中心论认为,生物系统的健康本身具有价值,人类对它负有直接的义务;生命个体、物种、生物过程作为生物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存在形式,具有非(人类的)工具价值,人类对它们同样负有道德义务。
利奥波德是生物中心论的开创者。
他的《大地伦理》(1949)一文首次阐述了生物中心论的环境伦理观。
他接受了坦斯利等人的“生物系统”观念,把自然界描述成一个由太阳能流动过程中的生命和无生命物组成的“高级有机结构”或“金字塔”:土壤位于底部,其上依次是植物层、昆虫层、鸟和啮齿动物层,最顶端是各种食肉动物;物种按其食物构成分列于不同的层或营养级,上一级靠下一级提供食物和其他服务,形成复杂的食物链;结构的功能运转取决于各个不同部分的协作与竞争。
利奥波德指出,这种结构是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发展起来的,而人是增加金字塔高度和复杂性的众多后来者之一。
历史和生物学的证据表明,人为改变的激烈程度越小,金字塔中重新适应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对自然的生物学理解,要求我们将道德共同体从人类社会扩展至整个自然界,即“大地”,从而“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变为共同体的普通成员和公民。
这意味着对同伴的尊重,以及对共同体本身的尊重”。
其根本原则是:“一件事物,当它倾向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时,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
”[1]罗尔斯顿从自然主义出发,综合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提出一种“自然价值论”,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依据。
阿尔贝特·施韦泽 《敬畏生命》
论敬畏生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由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神学家、传教医生、管风琴演奏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施韦泽创造性地提出,引发了伦理学的理论革命,将伦理学带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为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敬畏生命”作为施韦泽伦理思想的核心范畴,其中“生命”一词包含了人、动物以及植物在内的一切生命现象,而“敬畏”一词具有“崇敬”和“畏惧”的双重意义,表达的是对生命的一种虔诚态度。
因此,敬畏生命是一种心理特征,也是行为方式,这是史怀泽对其伦理学最基本,也是最深刻的道德要求。
在敬畏生命的伦理学中,施韦泽认为“实际上,伦理与人对所有存在于他的范围之内的生命的行为有关。
只有当人认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
①也就是说施韦泽看到只涉及人对人的伦理学是不完整的,他把所有的生命体都纳入了道德价值的范畴。
敬畏生命不仅是要求敬畏人的生命,而且要求敬畏动物、植物的生命。
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不仅与人,而且与存在于我们范围之内的一切生物存在着联系,我们的生存必然依托于世界其他物质,我们应该具有意识的是人与其他生命不可分割。
西雅图的印第安人的酋长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
世界上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血液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连结在一起。
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
但人类可做的一切,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影响到人类本身。
因此对一切生命予以尊重,关心它们的命运,不仅比只涉及到人的伦理学来说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活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最终使得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相处的最佳状态。
在施韦泽看来,一切生命都有生命意志,他们都能感觉到生命的存在并要求保存和发展自己的生命。
然而,自然本身是一个自发地过程,其并不懂得敬畏生命。
“它以最有意义的方式产生着无数生命,又以毫无意义的方式毁灭着它们。
”②为了杀死可怜的小生命,自然会引导蚂蚁成群结对地去攻击它们;再比如一个儿童感染结核病菌,然而这种最低级的生物就在儿童的最高贵机体内繁殖起来,最终导致这个儿童的痛苦与死亡。
生物科学中的生命敬畏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人道精神
生物医学研究与伦理审查
人体实验的伦理原则
隐私保护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涉及人体实验的 部分必须遵循知情同意、尊重生命、 有利无害等伦理原则。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必须严格保护受 试者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避免信 息泄露和滥用。
伦理审查机制
建立严格的伦理审查机制,对生物医 学研究项目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研 究活动的合规性和伦理性。
生命伦理与道德观念
生命伦理
生命伦理是研究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中的道德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如何保护人类和动物的权益、尊严和福利。
道德观念
道德观念是人们对于善恶、是非、荣辱等问题的看法和态 度,它对于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具有指导作用。
生命伦理与道德观念的关系
生命伦理和道德观念密切相关,它们都关注如何尊重和保 护生命,强调人类的责任和义务,倡导公正、平等和博爱 的价值观。
教育普及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普及生命教育,提高公众对生命 敬畏的认识和意识。
媒体宣传
媒体应积极宣传生命敬畏的理念和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命敬畏的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环保行动等, 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公众意识提升的途径
通过媒体宣传、社会活动和学校教育等多种途径,普及生命科学 知识,提高公众对生命的认知和尊重程度。
06
结论与展望
生命敬畏的重要性与价值
01 02
尊重生命
生物科学强调对生命的尊重,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这种尊重不仅体现在对人类生命的珍视,也包括对其他生物生命的关 怀。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拥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应 该受到平等和尊重。
环境美德伦理及其对生态环境保护实践的启示
环境美德伦理及其对生态环境保护实践的启示摘要: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美德伦理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环境美德伦理主张从人的内在德性角度去解决日益紧迫的环境问题,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和现实困境。
本文通过对环境美德伦理的德性内容分析,揭示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伦理环境美德伦理生态环境20世纪80年代初,环境美德伦理作为一种新的环境伦理思想出现。
环境美德伦理比较注重对人的内在品格的培养,主张从人的内在德性角度、从人学向度去重新研究环境伦理,重新开拓包含自然环境在内的人类美德。
这既是伦理学领域产生的新生长点,也是环境伦理研究的新转向。
深入研究环境美德伦理在环境问题上的现实关照,对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美德伦理提出的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繁荣,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力量有了巨大提高,人在自然界面前的地位也随之改变,由敬畏自然转向了改造自然。
但人类在认识、改造、征服自然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危机,致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变得千疮百孔。
恩格斯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1]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使人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繁荣和无限制的掠夺式发展有可能使人类面临失去发展的能力和赖以生存的空间。
环境伦理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兴起的,其目的就是通过论证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桎梏,从而开辟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境界。
主流的环境伦理学说基本上是从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的视角研究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的。
功利主义认为,“一个行动道德与否仅仅取决于其效果,取决于它能否产生最大的大众幸福”;义务论则认为,“一个行动道德与否取决于行动是否具有某种正确性或道德性的特征,而这种正确性或道德性的特征最终是由人们显而易见的义不容辞的义务所决定的”[2]。
人与自然关系论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反思
人与自然关系论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反思摘要: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传统的价值观理论存在着很多缺陷,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异化。
本文通过对传统价值观的分析和反思,得出人与自然应建立一种对立统一的生态价值观,并探讨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
根据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的实践活动究竟是以人的价值为中心,还是以自然界的价值为中心,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一、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主张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
在这里,人类中心主义又分为强势和弱势两种,强势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一切以人为中心,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高于一切,自然界的存在只是为了人类实现自身价值的工具和手段,为实现人类价值最大化,人类可以肆意掠夺和破坏生态资源环境。
弱势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的主体地位,意味着人类在实现自己目的的同时,也要运用科技的手段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但是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仍是人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出发点,是促进人类保护自然行为的依据,也是评价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尺度。
不管是强势还是弱势人类中心主义,都暴露出人类的功利性。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片面的夸大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只承认人对自然界的能动性,不考虑自然界对人的制约性。
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实践,就表现为人对自然界的自身存在和内在规律的漠视。
事实不断的证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主张的“人与自然界之间是一种否定和对抗的关系”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中,把人确立为唯一的价值和目的中心,形而上学的分离了人和自然界的价值论地位并把它们对立起来,使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陷入困境,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
西方生态伦理学主要流派
以澳大利亚哲学家帕斯莫尔( 以澳大利亚哲学家帕斯莫尔(J. Passmore) 为代表的“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 为代表的“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
以美国哲学家诺顿(B.G.Norton) 以美国哲学家诺顿(B.G.Norton)为代表的 弱式人类中心主义” “弱式人类中心主义”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
• 它的合理之处在于消除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积弊,放弃 它的合理之处在于消除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积弊, 了它们片面强调主体一极的偏激主张; 了它们片面强调主体一极的偏激主张; • 在强调人类主体性原则的同时,反对违背自然规律,凌驾 在强调人类主体性原则的同时,反对违背自然规律, 于自然之上的人类专制主义; 于自然之上的人类专制主义; • 强调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归宿的同时,并不否认自然 强调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归宿的同时, 界在调节生态平衡中的作用,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界在调节生态平衡中的作用,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并 且把它看成是实现人类价值的前提条件; 且把它看成是实现人类价值的前提条件; • 强调人类追逐特殊利益的同时必须最大限度地服从整体利 益和长远利益,实行可持续发展。 益和长远利益,实行可持续发展。
理性优越论——康德 康德 理性优越论
– 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危机
• 2、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价值论
本位论 存在论 认识论
• 2、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 核心观念Βιβλιοθήκη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几种形态
以美国植物学家墨迪(W.H.Murdy) 以美国植物学家墨迪(W.H.Murdy)为代表的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西方生态伦理学主要流派
康军利
主要流派:
一、人类中心主义
1、传统人类中心主义
解读《红楼梦》中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理据
直 都是 被普 遍追 求 崇 尚的道 德境 界 。让人 称
奇 的是 , 红楼 梦 》多处 凸显 了 时下流 行 的非 《
林黛玉信步便往怡红院中来,只见 几个 丫头 舀水,都在回廊上围着看画眉
洗 澡呢 。
人类 中心主 义 的道德 关怀 境 界 。因此 ,我 们 认 为 ,经 典作 品不仅 在 于它 的可读 性 ,更 在 于其 研 究价 值给 现 实社会 带 来 的理论 和实 践
着 人 们对 自然环 境和 栖 息于 其 中 的所 有 动物 和 内在 的精 神信 念 。一 句话 ,有 道德 的人必 须敬 畏 生命 ,时刻 保 持生 命 ,促进 生 命 。 和 植 物 的道 德关 怀 义 务和 道德 关怀 责 任 。 “ 敬畏 生命 ”和 “ 重 自然 ”的生 物平 尊
伦理 意义上的 “ 溶为一 体 ” 雷毅, 0 0 2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实就 是人 与 自然关系 的写照 , ( 20:5) 人物对动物 的
《 楼梦 》 中多次 描绘 了这 种动 物福 利 态度也就是 人物对 自然的态度 的一个缩影 。 红 道 德境 界 。文本 通 过对 人物 给动 物 以道德 关 品味文 本 ,作家 曹雪 芹 的生态 伦理意 识 怀 等场 景 的描 写 ,暗示道 德 关怀填 平 了横 亘 彰显 无 疑 。关爱 动物 , 与动物 和谐相 处 ,人 在 人 与动物 之 间 的道 德鸿 沟 ,消 除 了人 与动 才 能体会 人 生 的意义 , 能感悟 生活 的真谛 , 才
物 的疏 离 感 ,使 人 与动物 共 同构建 了浑然 一 也才 能拥 有 更协 调 的 自然生 态环 境 。 体 的 生态伦 理 画境 ,从而 在 刻画人 物 对人 生 意 义 的理解 和觉 悟 时 ,显得 更加 生动 饱满 。
敬畏生命的知识点总结
敬畏生命的知识点总结
敬畏生命的知识点总结:
一、尊重人类生命
1. 尊重每个人的存在和价值
2. 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信仰
3. 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
二、尊重动植物生命
1. 尊重动物的自然权利和福利
2. 尊重植物的生长和生存
3. 尊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三、尊重整个自然界的生命
1. 尊重自然界的奇迹和美好
2. 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和秩序
3. 尊重自然界的生命互动和生存方式
四、尊重自己的生命
1. 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
2. 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3. 珍惜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五、培养敬畏生命的意识和行为
1. 培养关爱和同情心
2. 培养责任心和社会责任
3. 培养爱护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以上是对敬畏生命的知识点总结,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和自然环境。
敬畏自然_观评析.docx
敬畏自然_观评析(l)对自然生命的敬畏阿尔贝特•施韦泽是20世纪世界闻名的西方伦理学家之一,1919年2月23日他在斯特拉斯堡圣尼古拉教堂布道时,第一次公开阐述“敬畏生命”的思想。
“善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最高价值。
恶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
”施韦泽把“敬畏生命”作为其伦理学的核心范畴,其中“生命”一词与通常‘性物”的含义相同,指包括人、动物和植物在内的一切生命现象。
“敬畏”一词在德语中具有“崇敬”和“畏惧”双重意义,表达对生命的一种虔诚的态度。
[8]欧洲哲学否定善待动物和善待人类是绝对相同的伦理要求,施韦泽不满足这种传统,强调“把爱的原则扩展到一切动物”。
施韦泽认为:“敬畏生命的人,只是出于不可避免的必然性才伤害和毁灭生命,但从来不会由于疏忽而伤害和毁灭生命。
”说明敬畏生命伦理学理论的实质是:“人越是敬畏自然的生命,也就越敬畏精神的生命。
”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五十年的基本论述》收录了关于“敬畏生命”的基本见解,他从神学与哲学出发论证这一原则,尽可能尊重和不伤害生命;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信念,如果我们摆脱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
施韦泽认为自然作为一个自发过程不懂得敬畏生命,它最有意义地产生着生命,又毫无意义地毁灭着它们但是,自然作为生命在人那里达到了自觉,人一方面受制于利己主义的生存竞争,另一方面则能对生命施加各种影响。
人所有德性的根据在于:“只有人能够认识到敬畏生命,能够摆脱其余生物苦陷其中的无知。
”[9](2)对自然物的尊重与关爱美国著名伦理学家彼得•辛格,是世界动物保护运动的倡导者。
1973年4月在《纽约书评》上首次提出“动物解放”一词,此后的《动物解放》一书影响非常广泛,很多人认为不能再支持那种残忍、暴虐并危害环境的肉食业了,于是成为素食主义者,希望通过不致使其它动物无辜受难的生活方式改变动物的生存困境,实现对动物的关爱与保护。
彼得•辛格主要通过六个部分来阐述动物拥有同样生存权利的伦理思想。
电影《花木兰》中的东方主义浅析
2022/2上1998年,由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电影《花木兰》一经上映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20年9月,翻拍自该动画电影的真人版电影《花木兰》终于在各大影院上线,与全国观众见面,但通过国内外各大电影评分网站对该电影的评分来看,国内观众对于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并不看好。
数据显示动画电影《花木兰》在国内电影评分网站“豆瓣影评”的评分为7.9分,而真人版电影《花木兰》在“豆瓣影评”的评分则为4.9分,并且两部电影在国外电影评分网站“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 的评分也差距悬殊,动画版电影评分为7.6分,真人版电影评分则为5.7分。
为什么国内观众对于这部真人版《花木兰》并不买账?自从真人版电影《花木兰》上映以来,学者们已经对这部电影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或从跨文化角度来比较两版电影的异同点,或从性别叙事角度分析花木兰的人物形象,或从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对该电影的改编进行分析。
而本文将基于东方主义理论,对该电影中的东方主义倾向和他者化想象进行分析,进而为如何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电影这种大众媒介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提供借鉴。
“东方主义”与“他者”“东方主义”由霍斯沃特在1769年首次提出,由爱德华·W ·萨义德将“东方主义”进一步发展。
萨义德在其著作《东方学》中阐述的“东方主义”标志着东方主义理论的基本完善。
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中表示,西方国家仍然将自己和东方置于一个二元对立的话语模式之下,并且对各自特征进行预先设定,然后打上本质化标签,从而使东西方的差异根深蒂固,西方是世界的中心、是进步的、理性的、文明的,而东方是落后的、非理性的、野蛮的。
这种服务于西方对东方的霸权统治方式,使东方成为他者,并且是从属于西方的他者,就是萨义德东方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
[1]法国哲学家福柯的话语理论认为,话语背后是一套权力机制,权力不只有暴力这一种表现形式,权力还表现为对话语的创造和生产能力。
生物中心主义之一种:敬畏生命与尊重自然
敬畏生命的实践
放弃美好前程,学习医学,治病救人。 放弃美好前程,学习医学,治病救人。 1913年2月26日,启程深入非洲腹地,4月 年 月 日 启程深入非洲腹地, 月 15日抵达兰巴伦,兴建医院,免费救治黑 日抵达兰巴伦, 日抵达兰巴伦 兴建医院, 人。 一生共十余次返回非洲,最终埋骨非洲。 一生共十余次返回非洲,最终埋骨非洲。 演奏管风琴、到处演讲,为医院筹集资金。 演奏管风琴、到处演讲,为医院筹集资金。 82岁(1957)向全世界呼吁停止原子弹试 岁 ) 爆。
生物自身的善是客观的
生物自身的善或利益是客观的, 生物自身的善或利益是客观的,即不 依赖于任何人的观点或意见。 依赖于任何人的观点或意见。 例如,肥料对西红柿有利,剪枝对苹 例如,肥料对西红柿有利, 果树有利,干旱对蔬菜有害, 果树有利,干旱对蔬菜有害,蚜虫对豆类 有害,而瓢虫对蚜虫有害,等。 有害,而瓢虫对蚜虫有害,
所有的生物都有其目的、方向或目标。 所有的生物都有其目的、方向或目标。 每个物种都有其具体目的, 每个物种都有其具体目的,但所有的物种 都有生长、发展、 都有生长、发展、要求营养和繁殖这样一 些目的。所以每个生物都是这样的目的性 些目的。 活动的中心。 活动的中心。 植物自身虽没有对自己目的的自觉, 植物自身虽没有对自己目的的自觉,但不 影响其有目的。 影响其有目的。 只要我们有一点生物学知识, 只要我们有一点生物学知识,我们就可以 理解生物有其自身利益。 理解生物有其自身利益。 沙子却没有它本身的善。 沙子却没有它本身的善。
二、“尊重自然”:泰勒的生物中心主 尊重自然” 义
所有生物都具有本身的善
所有生物都有它们本身的善( 所有生物都有它们本身的善(all living things have a good of their own), ), 因为所有生物都是“生命目的中心” 因为所有生物都是“生命目的中心” (teleological centers of life)。 )。 正是生物生存的目的性决定了它们本身的 善或利益。 善或利益。
生物中心主义
三、发展:尊重自然
3、内在价值、天赋价值与固有价值 (1)内在价值
指当人类或其他有意识地存在物在生活中直 接体验到某事本身就是令人愉快的时候,他 们就赋予该事物正面价值,当他们因为该事 物令人愉快而重视这种体验(认为它是善的) 的时候,他们赋予该事物的价值就是内在价 值。
三、发展:尊重自然
三、发展:尊重自然
3. 个体生物是生命目的论的中心 这一命题的基本含义是:个体生物的内部功 能和外部行为都是有目标的,随着时间的推 移不断地努力使自己活下去,并使自己能够 成功地发挥生物功能,以此繁殖后代和适应 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事件和环境条件。 这不意味着我们是在错误地将其人格化。它 们拥有自身的善,而且它们的行为安排也是 紧紧围绕着自身的善。每个生物都是一个由 各种有目的的活动构成的协调统一的有序系 统,这个系统不断地力求保护和维持生物的 生存。
二、起源:敬畏生命
阿尔贝特· 史怀泽指出,遵守敬畏生命的伦理 是非常重要的。 他明确指出:“善的本质是保持生命、促进 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 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阻碍生 命的发展。”
二、起源:敬畏生命
首先,对生命的敬畏能够使我们过上一种 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其次,正是通过对其他生命的同情和关心, 人把自己对世界的自然关系提升为一种有 教养的精神关系,从而赋予自己的存在以 意义; 最后,人们在生活中,确实得杀死其他生 命。 但是,“敬畏生命的人,只是出于不 可避免的必然性才伤害和毁灭生命。”这 种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就是为了拯救另一个 生命。因此,人只有在为了保存其他生命 的情况下,才可伤害或牺牲某些生命,而 且要带着责任感和良知意识作出这种选择。
三、发展:尊重自然
第四,补偿正义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那些伤害了其他有机体的人对 这些有机体作出补偿,恢复道德代理人与道 德顾客之间的正义的“平衡”。 保尔· 泰勒指出,生活于现代工业社会中的每 一个人的福利都是以牺牲地球上的其他生命 的利益为代价换来的,因此所有的人都对自 然界及其中的生命负有补偿正义的义务,都 应承担保护和恢复生态平衡所需的费用。
《生物中心主义》课件
02
生物中心主义的观点
生命的本质
生命是物质的高级形式
生命是由物质组成的,是物质的高级 形式,具有自我复制、新陈代谢、应 激性等特征。
生命具有内在价值
生命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内在 价值,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生命起源于地球
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地球是生命的摇篮,通过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等机制,地 球上的生命逐渐演化和发展。
它挑战了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人类不应该将其他生物仅仅视为满足自身需求的资源,而应该尊 重和保护它们的生存和福利。
生物中心主义的理论基础
生态学
生物中心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生态学,它强调生物之间的相互依 存和相互作用,认为每个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位和生存价值。
伦理学
生物中心主义也涉及到伦理学问题,它挑战了传统的伦理观念,认 为我们应该将道德考虑扩展到所有生物,而不仅仅是人类。
生物中心主义认为生物多样性对生态 系统稳定至关重要,强调保护各种生 物种群,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如建 立自然保护区、制定物种保护法规、 推广生态农业等。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重新定位
生物中心主义提倡人类应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行为准则
3
推动实践应用
未来生物中心主义需要更加注重实践应 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为解决生态 问题提供实际帮助和支持。同时,也需 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问 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05
结论
对生物中心主义的评价
理论贡献
生物中心主义为理解生命和宇宙提供了一个新的 视角,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敬畏生命》教案
敬畏生命一、教学要求1.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提出的“敬畏生命”这一概念。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严谨的思路和思想上的穿透力。
3. 体会作者质朴的语言风格。
二、学习要点1.理解“敬畏生命”,思考它与生命的休戚与共的联系。
2.掌握史怀泽的论述“敬畏生命”的文章脉络与结构。
3. 体会作者质朴的语言风格以及辩证地看待作者的某些带有宗教色彩的语言。
三、作者生平阿尔贝特·史怀泽(1875—1965,又译施韦泽)法国神学家,哲学博士,医生。
曾获1952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他是当代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家,他创立的以“敬畏生命”为核心的生命伦理学是当今世界和平运动、环保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
1992年,他的代表作《敬畏生命》中译本问世,其生平与思想开始为中国读者所知。
他的诺贝尔和平奖演讲《我的呼吁》被收入高一语文课本。
与此同时,海外出版了他的多种传记及著作汉译。
2003年12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将《敬畏生命———五十年来的基本论述》(陈泽环译)重新出版,2004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台湾作家钟肇政编译的《史怀泽传》,这使我们再一次沉浸于史怀泽的博大胸怀和神奇经历之中。
1875年,史怀泽诞生于德、法边界阿尔萨斯省的小城凯泽尔贝格。
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他精通德、法两种语言,他先后获得哲学、神学和医学三个博士学位,还是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研究专家。
1904年,在哲学、神学和音乐方面已经拥有巨大声望的他听到刚果缺少医生的呼吁,决定到非洲行医。
历经9年的学习,他在38岁的时候获得了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
史怀泽于1913年来到非洲,在加蓬的兰巴雷内建立了丛林诊所,服务非洲直至逝世。
他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被称为“非洲之子”。
1957年,他的传奇经历曾被拍成电影。
四、作家作品1.作品概述史怀泽的著作众多,横跨四大领域而且均具有极高的专业性。
有《康德的宗教哲学》(1899)、《巴赫论》(1905法文版,1908德文版)、《耶稣生平研究史》(1906)、《德法两国管风琴的制造与演奏风琴的技巧》(1906)、《原始森林的边缘》(1921)、《文明的哲学》(1923)、《非洲杂记》(1938)等,其生命伦理学方面的代表作则是《敬畏生命》。
第8讲生物中心主义
32
泰勒(Taylor)的“生物中心展望” (biocentric outlook)
• 强烈的争论
– 有人认为,谈完全独立于人类评价的“价值” 毫无意义 。
– 有人认为,固有价值的讨论还是有意义的。 如人类自己拥有固有价值。人的固有价值独 立于他人的评价。
• 人以外的生物或事物可否拥有固有价值?
– 有些环境主义者认为众生皆有固有价值 – 动物保护主义者认为至少某些动物拥有固有
价值
16
34
8.7应用意义
• 泰勒(Taylor)的规范伦理学集中在两个 基本问题上:
• 一、由尊重自然情感而来的一般规范或 责任。
• 二、解决人与其它生物之间冲突的优先 权法则。
35
• 泰勒(Taylor)提出四个一般性责任:
– 无毒害法则(nonmaleficence) – 不干涉法则(noninterference) – 忠诚法则(fidelity) – 重构公平法则(restitutive justice)
• 环境哲学即是这种思考的产物。它要考 察问题的根源,人们为什么对环境问题 苦恼,为什么应该苦恼?
10
• 为什么对死亡有恐惧? • 构成生命的要素中,哪些东西引起我们
的尊重? • 当你看到摧残生命的行为时,什么样的
情感让你感到痛苦、不妥或不安?
• 生命的正常与不正常
11
• 心经
– 五蕴皆空 – 色、受、想、行、识 – 五蕴拆开就没有人了
论丘特切夫诗歌中的生态意蕴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2,2021Genera.No.1792021年第2期(总第179期)Journal of Qiqihar Teachers College 费多尔·伊万诺维奇·丘特切夫(1803-1873)是俄国19世纪著名的诗人,开创了俄国诗歌中影响深远的“哲理抒情诗派”。
[1]屠格涅夫曾把丘特切夫誉为“最优秀的俄国诗人之一”[2]费特称丘特切夫是“大地上存在的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3]。
丘特切夫一生热爱大自然,创作了110多首自然诗,自然赋予丘特切夫广阔的想象空间,是丘特切夫诗歌创作的源泉。
丘诗反对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主张关注自然,顺应自然,并融入自然,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丘诗中丰富的生态意蕴,堪称“现代生态文学的先声”[4]一、顺应自然,敬畏生命在丘特切夫的笔下,大自然总是在运动着,是一个生气勃勃的生命有机体,人类必须顺应自然,爱护生命、尊重自然规律。
丘特切夫认为自然同人一样,有着生命、情感乃至思想、语言、爱情,他在被称为“泛神论”宣言的诗歌《大自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中写到:大自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它不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模型。
它也有心灵,它也有自由,它也有语言,它也有爱情…………须知河流喧闹,树林絮语,用的是它们自己特殊的语汇,而雷电在夜间亲切交谈,并不会同它们进行商议。
[5]本诗被认为是丘特切夫自然诗中最重要的一首。
在这首诗中,丘特切夫第一次大声而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捍卫了心中最亲近的自然。
这首诗于1836年发表在《现代人》杂志上,当时的教会思想家把大自然视为被征服的无生命的客体,诗人批评了当时占主流地位的西方传统思想观念———人类中心主义,可能某些言论过激,第二、四两节被当时的书报检查官删掉了。
这首诗宣称大自然并不是没有灵魂的模型,而是有生命的,它有着自己的灵魂、意志、爱情和语言,诗人用了拟人化的修辞,常人看来没有生命的东西在诗人笔下都活跃起来,“河流喧闹,树林絮语”,“雷电在夜间亲切交谈”,丘特切夫以高昂的热情、激烈的言论表达了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大自然拥有与人同等的权利和感情,是一个独收稿日期:2021-01-11基金项目:2020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D033)。
生态中心主义观点
生态中心主义观点
生态中心主义是一种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哲学观点和社会运动。
生态中心主义强调人类应当将自己置于自然界之中,而不是将自然界作为人类活动的工具。
以下是生态中心主义的一些核心观点:
生态平衡:生态中心主义主张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人类应该尊重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以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生态伦理:生态中心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应当建立在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之上,同时也要尊重其他物种的权利和生存空间。
可持续发展:生态中心主义强调人类活动应当追求可持续发展,以满足当前的需求,同时也要保护未来世代的生存环境和资源。
生态民主:生态中心主义倡导人们以民主的方式来参与环保和生态保护的决策,以确保所有人的利益都能得到充分的考虑。
总的来说,生态中心主义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这种观点在当代环保运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占据重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有“敬畏生命” 只有“敬畏生命”,才能带来人类的全面 进步。 进步。 人类已拥有强大的物质力量和外在的力量, 人类已拥有强大的物质力量和外在的力量, 却十分缺乏精神的和内在的力量, 却十分缺乏精神的和内在的力量,只有当 我们能培养起对生命的敬畏时, 我们能培养起对生命的敬畏时,才能产生 和我们的物质力量相称的精神力量。 和我们的物质力量相称的精神力量。
所有的生物都有其目的、方向或目标。 所有的生物都有其目的、方向或目标。 每个物种都有其具体目的, 每个物种都有其具体目的,但所有的物种 都有生长、发展、 都有生长、发展、要求营养和繁殖这样一 些目的。所以每个生物都是这样的目的性 些目的。 活动的中心。 活动的中心。 植物自身虽没有对自己目的的自觉, 植物自身虽没有对自己目的的自觉,但不 影响其有目的。 影响其有目的。 只要我们有一点生物学知识, 只要我们有一点生物学知识,我们就可以 理解生物有其自身利益。 理解生物有其自身利益。 沙子却没有它本身的善。 沙子却没有它本身的善。
“敬畏生命”与生存斗争 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
按辛格和里根的道德要求, 按辛格和里根的道德要求,做一个有道德 的人尚有东西可吃,因为他们认为吃植物、 的人尚有东西可吃,因为他们认为吃植物、 菌类绝不会有悖于道德。 菌类绝不会有悖于道德。如果杀死任何生 物个体都是道德上的错误, 物个体都是道德上的错误,那么人类又该 如何生存呢? 如何生存呢? 作为一名医生,他明白, 作为一名医生,他明白,人不可避免地要 杀死其他生命。怎么办呢? 杀死其他生命。怎么办呢?
生物自身的善是客观的
生物自身的善或利益是客观的, 生物自身的善或利益是客观的,即不 依赖于任何人的观点或意见。 依赖于任何人的观点或意见。 例如,肥料对西红柿有利,剪枝对苹 例如,肥料对西红柿有利, 果树有利,干旱对蔬菜有害, 果树有利,干旱对蔬菜有害,蚜虫对豆类 有害,而瓢虫对蚜虫有害,等。 有害,而瓢虫对蚜虫有害,
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也就是体认生命的尊严和可贵, 敬畏生命,也就是体认生命的尊严和可贵, 并珍视生命, 并珍视生命,在生命之前抱持谦恭和敬畏 之意。 之意。 我们必须将“生的意志”当作神圣的东西, 我们必须将“生的意志”当作神圣的东西, 予以肯定尊重, 予以肯定尊重,并且应当深惧对生命的破 坏和压迫。 坏和压迫。
第5讲 生物中心主义: “敬畏生命”与“尊重自然” 敬畏生命” 尊重自然”
一、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 施韦泽的“敬畏生命” 学
阿尔伯特·施韦泽( 阿尔伯特 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又译史怀 施韦泽 , 泽):20世纪最伟大的人之一 世纪最伟大的人之一 另一位20世纪最伟大的人爱因斯坦称赞他具有 另一位 世纪最伟大的人爱因斯坦称赞他具有 质朴的伟大” “质朴的伟大”,说“他在一切领域内都避免了 粗暴和冷酷的行为方式” 粗暴和冷酷的行为方式”。 罗素: 世上真正善意、献身的人,非常罕见。 罗素:“世上真正善意、献身的人,非常罕见。 在我们这个时代, 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不适于理解和无资格比拟这 种人的。施韦泽博士就是真正善意、献身于世的 种人的。施韦泽博士就是真正善意、 人。”
二、“尊重自然”:泰勒的生物中心主 尊重自然” 义
所有生物都具有本身的善
所有生物都有它们本身的善( 所有生物都有它们本身的善(all living things have a good of their own), ), 因为所有生物都是“生命目的中心” 因为所有生物都是“生命目的中心” (teleological centers of life)。 )。 正是生物生存的目的性决定了它们本身的 善或利益。 善或利益。
敬畏生命的实践
放弃美好前程,学习医学,治病救人。 放弃美好前程,学习医学,治病救人。 1913年2月26日,启程深入非洲腹地,4月 年 月 日 启程深入非洲腹地, 月 15日抵达兰巴伦,兴建医院,免费救治黑 日抵达兰巴伦, 日抵达兰巴伦 兴建医院, 人。 一生共十余次返回非洲,最终埋骨非洲。 一生共十余次返回非洲,最终埋骨非洲。 演奏管风琴、到处演讲,为医院筹集资金。 演奏管风琴、到处演讲,为医院筹集资金。 82岁(1957)向全世界呼吁停止原子弹试 岁 ) 爆。
《文明的哲学》与欧洲文化批判 文明的哲学》
施韦泽痛感欧洲文化麻木不仁( 施韦泽痛感欧洲文化麻木不仁(不注重 生的意志”),欧洲在物质文明方面取 “生的意志”),欧洲在物质文明方面取 得了辉煌成就, 得了辉煌成就,可在道德上并没有真正的 进步,人们沉迷于追求物欲,强调对立, 进步,人们沉迷于追求物欲,强调对立, 甚至不惜为此发动世界大战, 甚至不惜为此发动世界大战,这样的道德 是浅薄而不完整的, 是浅薄而不完整的,终将导致人类文明的 灭亡。 灭亡。 如何促进文明在道德上面的进步呢?如何 如何促进文明在道德上面的进步呢? 让文明充满活力而繁荣呢? 让文明充满活力而繁荣呢? 在悟出“敬畏生命”这一原则之前, 在悟出“敬畏生命”这一原则之前,他百 思不得其解。 思不得其解。
那么, 那么,人类可根据什么原则去决定让哪个 个体死让哪个个体活呢? 个体死让哪个个体活呢? 史怀泽语焉不详, 史怀泽语焉不详,不小心又会落入功利主 义的窠臼:为救多数个体的生命可牺牲少 义的窠臼: 数个体的生命。 数个体的生命。但这违反个体主义者和平 等主义者的初衷。 等主义者的初衷。
施韦泽的“敬畏生命” 思想的特点: 施韦泽的“敬畏生命” 思想的特点: 1、生物中心主义,坚决摒弃人类中心主义, 、生物中心主义,坚决摒弃人类中心主义, 主张把道德共同体扩展到所有生物。 主张把道德共同体扩展到所有生物。 2、个体主义。 、个体主义。 3、强烈的仁慈主义。 、强烈的仁慈主义。
不仅敬畏人的生命,也敬畏一切其他生命。 不仅敬畏人的生命,也敬畏一切其他生命。 他从不杀死蚊子, 他从不杀死蚊子,不辞劳苦驱赶蚊子而拒 绝使用DDT。 绝使用 。
“敬畏生命”与道德共同体的扩 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 展
施韦泽主张把道德共同体扩展到一切生命, 施韦泽主张把道德共同体扩展到一切生命, 他于1923年写到:有道德的人“不打碎阳光下的 他于 年写到:有道德的人“ 年写到 冰晶,不摘树上的绿叶,不折断花枝, 冰晶,不摘树上的绿叶,不折断花枝,走路时小 心谨慎以免踩死昆虫。 心谨慎以免踩死昆虫。” 原始人的道德观念很狭隘, 原始人的道德观念很狭隘,只救助本氏族的 奴隶社会不把奴隶当人, 人,奴隶社会不把奴隶当人,今天很多人都觉悟 到对所有人都负有道德责任。 到对所有人都负有道德责任。而施韦泽认为真正 文明的人应当对一切生命都负有道德责任。 文明的人应当对一切生命都负有道德责任。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善恶标准 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
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 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 命实现其最高价值。 命实现其最高价值。 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 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 发展。 发展。 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 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
史怀泽的解决办法是: 史怀泽的解决办法是:你杀死一个生命 唯一理由,必须是为了挽救其他生命, 的唯一理由,必须是为了挽救其他生命, 并且要对“ 并且要对“被牺牲的生命怀着一种责任感 和怜悯心” 和怜悯心”。 例如,为了喂牛而割下很多牧草的农民, 例如,为了喂牛而割下很多牧草的农民, 在回家的路上,就应该小心翼翼, 在回家的路上,就应该小心翼翼,不要再 踩坏路边的花草,砍掉路边的花枝, 踩坏路边的花草,砍掉路边的花枝,否则 他就是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违背敬畏生命 的法则。 的法则。
资本主义试图在人类共同体内部保持和平, 资本主义试图在人类共同体内部保持和平,但 竭力张扬人的扩张性,激励竞争, 竭力张扬人的扩张性,激励竞争,这样人的扩 张性和斗争性便指向自然。 张性和斗争性便指向自然。 无止境地追求经济增长, 无止境地追求经济增长,将导致地球资源的匮 这反过来会导致人类的战争。 乏,这反过来会导致人类的战争。 如淡水资源的缺乏可能引起战争, 如淡水资源的缺乏可能引起战争,世界银行负 责环境事务的副总裁兼世界水资源委员会主席 伊斯梅尔·塞拉格尔丁曾直言不讳地说 塞拉格尔丁曾直言不讳地说, 伊斯梅尔 塞拉格尔丁曾直言不讳地说,“21 世纪的战争将是为了水! 世纪的战争将是为了水!”
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5 1875-
阿尔伯特·施韦泽 阿尔伯特 施韦泽
拥有四个博士学位的施韦泽是法国神学家、 拥有四个博士学位的施韦泽是法国神学家、哲学 四个博士学位的施韦泽是法国神学家 音乐理论家、管风琴演奏家、 家、音乐理论家、管风琴演奏家、管风琴制造高 医生,著名人道主义者。 手、医生,著名人道主义者。 21岁立志 30岁之前为研究学问和艺术而生活 21岁立志:30岁之前为研究学问和艺术而生活, 岁立志: 岁之前为研究学问和艺术而生活, 30岁以后献身直接服务人群。 岁以后献身直接服务人群。 岁以后献身直接服务人群 53岁获得歌德奖,77岁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岁获得歌德奖, 岁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岁获得歌德奖 ),85岁获得加蓬共和国赤道十字星最高 (1952), 岁获得加蓬共和国赤道十字星最高 ), 勋章。 勋章。 提出“敬畏生命”的伦理原则,并终生身体力行。 提出“敬畏生命”的伦理原则,并终生身体力行。
只有“敬畏生命”才能实现“永久和平” 只有“敬畏生命”才能实现“永久和平”的 理想,即仅当人类能善待一切生命时, 理想,即仅当人类能善待一切生命时,才能 彼此善待。只有“敬畏生命” 彼此善待。只有“敬畏生命”人类才能走出 核战争”的阴影。 “核战争”的阴影。
讨论: 讨论: 为什么没有人与生物之间的和谐, 为什么没有人与生物之间的和谐,就没 有人类内部的和平? 有人类内部的和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敬畏生命绝不只是敬畏人的生命, 敬畏生命绝不只是敬畏人的生命,还包括 敬畏一切生物的生命。 敬畏一切生物的生命。 因为,尽管“我是要求生存的生命,但我 因为,尽管“我是要求生存的生命, 在求生存的生命之中” 在求生存的生命之中”。 他曾说过: 他曾说过:“到目前为止的所有伦理学的 最大缺陷,就是它们相信, 最大缺陷,就是它们相信,它们只须处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他看来, 一个人, 在他看来,“一个人,只有当他把植物和 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人的生命同样神圣的时 他才是有道德的。 候,他才是有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