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段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复习资料

病理生理复习资料

病理生理(一)

一、选择题:

1、疾病的概念中下列哪项陈述较确切: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下,因自稳调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2、下列哪项陈述是正确的:没有病因存在,疾病肯定不会发生。

3、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是:疾病发生的原因。

4、典型的疾病过程不包括下列哪期:恢复期。

5、下述哪项不符合完全康复的标准:遗留有基本病理变化,通过机体的代偿来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6、不完全康复时: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

7、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8、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称为:脑死亡。

9、下列哪项不宜作为脑死亡的标准:心跳。

10、细胞内外液成分不同,它们之间渗透压的关系是: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

11、组织液和血浆两者含量的主要差别是:蛋白质。

12、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Na+。

13、细胞内液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K+。

14、血浆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Cl-。

15、机体通过下述哪项的移动来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水。

16、何种类型的水与电解质失衡最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低渗性脱水。

17、决定脱水类型的因素为:细胞外液透压。

18、下述哪一情况可引起低渗性脱水:大量体液丢失后只补水。

19、低渗性脱水的特征是:失钠>失水,血浆渗透压<280mmol/L,血钠<130mmol/L。

20、一小儿严重腹泻,只补充葡萄糖溶液,最易引起何种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低渗性脱水。

21、高渗性脱水时体液分布改变的特点: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

22、高热患者不作任何处理,易发生:高渗性脱水。

23、低渗性脱水时的主要失水部位是:细胞外液。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简答问答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简答问答

疾病: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过程,集体因自稳调节紊

乱出现一系列功能

、代谢和形态改变的异常生命活动。

2、脑死亡:集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包括枕骨大孔以上的全脑功能

永久性丧失。

3、健康:没有疾病和痛苦,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4、病理过程:也叫基本病理过程,或典型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肯出现的、共

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1、水中毒:有叫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为血清钠浓度小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9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

1、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2、漏出液(transudate):体液比重低于 1.015、蛋白含量低于 2.5g/%、细胞数少于500个/100ml的水肿液

3、渗出液(exudate):体液比重比重高于 1.018、蛋白含量可达3g/%~5g/%,细胞数大于500个/100ml的水肿液。

1、代酸: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引起的血浆HCO3-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2、呼酸:CO2排出障碍或CO2吸入过多,引起血浆血浆H2CO3浓度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3、代碱: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丢失,引起的血浆HCO3-增多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4、呼碱:肺通气过度引起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1、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是由于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血红

蛋白性质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血氧含量减少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而导致组织缺氧。此时动脉血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均正常,故又称等张性低氧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大纲复习资料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大纲复习资料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大纲

1.活体组织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

2.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指不仅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3.什么是疾病?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的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4.在疾病发生的原因中,以生物性因素最为常见。

5.疾病的经过包括: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

6.临床上确定死亡时间主要以脑死亡作为判断标准。

7.根据原因的不同,可将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8.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9.什么是萎缩?

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

10.营养不良性萎缩时,组织萎缩的先后顺序是:首先是脂肪萎缩、其次是肌肉和内脏等,最后是脑和心脏。

11.什么是化生?

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12.心肌细胞脂肪变性时,在心内膜下尤其是乳头肌处出现成排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排列,状若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结核病常引起干酪样坏死。

13.细动脉壁发生玻璃样变性,常见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

14.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细胞核的改变,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15.坏死的结局包括: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包裹钙化。

16.(1)不稳定细胞: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造血及淋巴细胞。

(2)稳定细胞:腺体或腺样器官(肝、胰、内分泌腺等)、软骨细胞、骨细胞、纤维细胞。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名解、填空、考点、

疾病: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亚健康: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

趋向疾病的状态。表现为“三多三少”:主诉症状多、自我感觉不适多、疲劳多;活力低、反应能力低、适应能力低,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分为躯体性亚健康状态,心理性亚健康状态,人际交往性亚健康状态。

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指能引起某一疾病的特定因素,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又称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理化因素、营养因素、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免疫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

遗传易感性:指由某些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个体患病风险,即相同环境下不同个体患病的风险。如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肾病因人而异。(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个体易于罹患某种疾病的倾向性。)

条件: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诱因:其中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恶性循环:在一些疾病或病理过程因果交替的链式发展中,某几种变化互为因果,形成环式

运动,而每一次循环都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称为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恶性循环。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性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判定标准:

1、自主呼吸停止,人工呼吸15分钟仍无自主呼吸;

2、不可逆性深昏迷;

3、颅神经反射(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均消失;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疾病健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呼吸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心肌肥大

肝性脑病尿毒症发热高渗性脱水病理过程应激呼吸衰竭心肌顿抑

急性肾功能不全

二、简述题

1、简述低钾血症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低钾血症引起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变化为心肌兴奋性升高,传导性下降,自律性升高。

[K+]e明显降低时,心肌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K+随化学浓度差移向胞外的力受膜的阻挡,达到电化学平衡所需的电位差相应减小,即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减小(|Em|↓),与阈电位(Et)的差距减小,则兴奋性升高。|Em|降低,使O相去极化速度降低,则传导性下降。膜对钾的通透性下降,动作电位第4期钾外流减小,形成相对的Na+内向电流增大,自动除极化速度加快,自律性升高。

2、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皆可引起肌麻痹,其机制有何不同?请简述之。

低钾血症时出现超极化阻滞,其机制根椐Nernst方程, Em≈59.5lg [K+]e/[K+]I,[K+]e减小,Em负值增大,Em至Et间的距离加大,兴奋性降低。轻者肌无力,重者肌麻痹,被称为超极化阻滞。

高钾血症时出现去极化阻滞,高钾血症使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变小,按Nernst

方程,静息膜电位负值变小,与阈电位的差距缩小,兴奋性升高。但当静息膜电位达到-55至-60mv时,快Na+通道失活,兴奋性反下降,被称为“去极化阻滞”。

3、一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可发生什么类型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的指标会有哪些变化为什么?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HCO3-原发性降

病理生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以下是一套病理生理学的考试题库及答案,供参考使用。

一、选择题

1. 细胞凋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 细胞体积增大

B. 细胞核分裂

C. 细胞膜起泡

D. 细胞质浓缩

答案:C

2. 炎症反应中,哪种细胞是主要的效应细胞?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淋巴细胞

D. 血小板

答案:B

3. 以下哪个是病理性钙化的类型?

A. 骨化

B. 纤维化

C. 硬化

D. 坏死

答案:A

4. 肿瘤的恶性程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

A. 肿瘤的大小

B. 肿瘤的分化程度

C. 肿瘤的生长速度

D. 肿瘤的位置

答案:B

5. 以下哪种类型的肿瘤是良性的?

A. 肉瘤

B. 腺瘤

C. 淋巴瘤

D. 胶质瘤

答案:B

二、填空题

6. 细胞凋亡是由_________控制的程序性死亡过程。

答案:基因

7. 炎症反应的三个主要阶段包括血管扩张、白细胞渗出和_________。

答案:组织损伤修复

8. 肿瘤的转移方式主要有_________、淋巴道转移和血行转移。

答案:直接蔓延

9. 病理性萎缩是指组织或器官的_________减少,导致体积缩小。

答案:细胞数量

10. 纤维化是组织损伤后,由_________替代原有组织的过程。

答案:纤维组织

三、简答题

11. 简述病理性钙化的原因。

答案:病理性钙化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含有钙盐的组织或器官中出现钙盐沉积。其原因可能包括局部组织损伤、代谢紊乱、局部pH值变化等。

12. 描述肿瘤的分级和分期的意义。

答案:肿瘤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的分化程度、核分裂象的多少等来划分的,通常分为高、中、低三级。分期则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远处转移情况来划分。分级和分期有助于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预后及指导治疗方案。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

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从机能,代谢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得得规律及其机理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2.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果的变化。

3.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etiology):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的因素,称为病因,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5.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6.脑死亡(brain death):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停止,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这是判断脑死亡的标志。

7.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失水,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低渗性脱水。

8.高容量性低钠血疗(水中毒):其特点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由于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水中毒。

9.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na+,血清na浓度>150mmol/L,细胞外液流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以细胞内液减少明显。又称高渗性脱水。

10。水肿(edema):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病理过程。

11.显性水肿(frank edema):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按压后留下的凹陷,需经数秒到1分钟左右才平复,称为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亦称为显性水肿。

(完整word版)《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疾病概论

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

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判断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

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⑶因果转化规律;

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第三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

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病理生理学考试归纳

病理生理学考试归纳

一、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系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包括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缺血-再灌注损伤等。

2.疾病:体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3.诱因:能够通过作用于病因或机体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4.完全康复: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5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6高钠血症:指血清钠浓度大于150mmol/L。

7高钾血症:指血清钾浓度大于5.5mmol/L。

8反常性碱性尿:酸中毒时尿液一般呈酸性,但在高血钾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时,远曲小

管上皮Na+-K+交换增强,导致肾泌H+减少,尿液呈碱性,故称之为反常性碱性尿。

9.标准碳酸氢盐:指全血标本在标准条件下(即温度38o C ,PaCO240mmHg,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测得的血浆中HCO3-量。正常范围是22~27mmol/L,平均为24mmol/L。

10.碱剩余:指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正

常范围为-3.0~+3.0mmol/L。

11.阴离子间隙: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正常值为12+2mmol/L。

12.缺氧: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以致机体发生机能代谢甚至形态结构异常改变的病理过程。

13.血氧含量:指100ml血液实际所含的氧量,包括与Hb实际结合的氧和溶解在血液中的氧。

(完整word版)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完整word版)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病生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研究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

变化和机制,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实验治疗,分析疗效原理,探

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主要内容是:①总论,包括绪论和疾病概论。②病理过程。③各论,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2.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①动物实验(急性、慢性)②临床观察③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3.循证医学

主要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实践为核心的医学。

4.谈谈你对病理生理学课程特点的理解及学习计划。

病理生理学揭示了疾病时各种临床表现和体内变化的内在联系,阐明了许多疾病的原因、条件、机制和规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从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机制和规律出发,深入学习。

第二章疾病概论

1.概念题

①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全身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净精神状态。

②疾病: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

③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又可称为致病因素。

④条件: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⑤脑死亡: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2.简述病因、条件及诱因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病因分成七大类:①生物性因素②理化因素③机体必须物质的缺乏或过多④遗传性因素⑤先天性因素⑥免疫因素⑦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病理生理学 背诵

病理生理学 背诵

一、名词解释

1.疾病

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3.高渗性脱水

为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其特征是失水大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4.呼吸性碱中毒

指肺通气过度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5.低张性缺氧

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为基本特性的缺氧称为低张性缺氧。

6.发热

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移超过正常值的0.5°C时,成为发热

7.低容量性休克

由于血容量减少引起的休克称为低血容量性休克。

8.休克

休克是多病因,多发病环节,有多种体液因子参与,以机体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尤其是微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

9.低钠血症

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10. 水肿

是通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累积的一种病理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一旦出现脑死亡,就意味着人的实质性死亡。因此,脑死亡成了近年来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脑死亡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自主呼吸停止,需要不停地进行人工呼吸。

(2)不可逆性深昏迷。无自主性肌肉活动;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但此时脊髓反射仍可存在。

(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均消失)。

病理生理学复习大全

病理生理学复习大全

名词解释:

1、水肿(edema):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2、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由于血浆中NaHCO3原发性增加,继而引起H2CO3

含量改变,使NaHCO3/H2CO3>20/1,血浆pH升高的病理改变。

3、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由于血浆中NaHCO3原发性减少,继而引起H2CO3

含量改变,使NaHCO3/ H2CO3<20/1,血浆PH值下降的病理过程。

4、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由于血浆中H2CO3原发性减少,使血浆

NaHCO3/H2CO3增加,血浆pH值升高的病理过程。

5、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由于血浆中H2CO3原发性增加,使NaHCO3/H2

降低,血浆pH值下降的病理过程。

6、缺氧(hypoxia):机体组织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发生的病理变化过

程。

7、发热(fever):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

温升高称为发热。

8、应激(stress):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称为应激。

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使体内凝血系统激活,从而引起微

血管内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集,形成弥散性微血栓,并继而引起凝血因子损耗、纤溶系统激活和多发性微血栓栓塞的综合病症。

10、休克(Shock):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的毛细血管灌流量急剧减少,所引起的组织代谢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生理学

疾病概论

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

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即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二、疾病: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

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功能、

代谢、形态的异常变化,并由此出现临床的症状和体征。

三、亚健康: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

适应力减退,处于健康与

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或“第三状

态” .

病因学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

1、生物性致病因素 2. 物化因素 4. 营养性因素(机体必需物质

的缺乏或过多) 5. 遗传性因素 6 、先天性因素7 、免疫性因素8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二. 疾病发生的条件

能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如环境、营养状况、性别、年龄等。

诱因: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发病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损伤与抗损伤(二)因果交替(三)局部与整体

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停止,即脑死亡。

传统的临床死亡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脑死亡: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不可逆的死亡。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标准: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6、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第一节水、钠代谢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60%

国开《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国开《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病理生理学》2022秋考试复习资料

选择题汇总(201901-202009共5套试卷)(字母排序)2022年11月整理

1.II型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为(A)。

A.Pa02<60mmHg,PaC02>50mmHg

B.Pa02<60mmHg,PaC02>40mmHg

C.Pa02SOmmHg

D.Pa02<70mmHg,PaC02>40mmHg

E.Pa0260mmHg

2.病理生理学是研究(D)。A.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C.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E.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科学

3.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E)。A.心泵功能衰竭B.急性心力衰竭c.以心肌肥大为特征的心力衰竭D.以心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心力衰竭E.以血容量、组织间液增多为主

要特征的心力衰竭

4.代谢性碱中毒常可引起低血钾,其主要原因是(C)。A.十摄入量减少B.细胞外液量增多使血钾稀释C.细胞内十与细胞外十交换增加D.消化道排十增多E.肾滤过十

增多

5.代谢综合征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D)。A.腹型肥胖。糖尿病C.高血压D.胰岛素抵抗E.高脂血症

6.导致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是(D)。A.苯乙胺和酪胺B.苯乙胺和苯乙醇胺C.酪胺和胫苯乙醇胺D.苯乙醇胺和胫苯乙醇胺E.苯乙胺和轻苯乙醇胺

7.导致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是(B)。B.疾病发生的原因D.疾病发生的诱因A.疾病发生的条件C.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E.疾病发生的外因

8.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为(B)。A.水中毒C.低渗性脱水E.水肿B.高渗性脱水D.等渗性脱水

9.发热激活物的作用部位是(C)。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骨骼肌C.产致热原细胞D.皮肤血管E.汗腺

病理生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总结归纳

病理生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总结归纳

病理生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总结归纳

总论各论

1.绪论 1.心脏病理生理学

&

2.疾病概论

2.肺病理生理学

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3.肝脏病理生理学

4.酸、碱平衡紊乱 4.肾脏病理生理学

5.缺氧 5.脑病理生理学

`

6.发热

7.应激

8.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9.休克

10.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绪论(掌握)

本节要点:

(一)病理生理学概念

(二)病理生理学的作用

(三)病理生理学研究方法

(一)病理生理学概念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其主要的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建立有效的疾病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二)病理生理学的作用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正确答案』C

二、疾病概论

本节要点:

(一)健康与疾病(了解)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了解)

(一)健康与疾病

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2.疾病:指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生命活动障碍。

在疾病过程中,躯体、精神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被破坏,机体进入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的状态。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

1.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内稳态失衡

损伤与抗损伤并存

因果交替

局部与整体关联

2.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1)神经机制

神经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和调控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许多致病因素通过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

病理生理学试资料题库(附内容答案解析)

病理生理学试资料题库(附内容答案解析)

病理生理学试资料题库(附内容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一、多选题A型题

1.病理生理学是

A.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D.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

B.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E.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

C.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科

[答案]B

[题解]病理生理学属病理学范畴,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

A.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D.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B.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E.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

C.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

[答案]D

[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共同规律和机制,也研究各种疾病的特殊规律和机制。但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共同规律)。

3.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

A.流行病学调查 D.推理判断

B.动物实验研究 E.临床实验研究

C.临床观察病人

[答案]B

[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成果可来自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等,但主要来自动物实验。

4.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

性改变称为

A.病理状态 D.病理障碍

B.病理过程 E. 病理表现

C.病理反应

[答案]B

[题解]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又称基本病理过程。

5.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

A.器官病理学 D.疾病病理学

B.细胞病理学 E.医学生理学

C.实验病理学

[答案]C

[题解]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 Bernard倡导以研究活体疾病为对象的实验病理学,复制动物模型是病理生理学的前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生理学段考复习资料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掌握:(1)低钠血症的概念、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基本特征及体内改变,为什么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早期就可以出现循环障碍。

(2)高钠血症的概念、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基本特征及体内改变(包括口渴、脱水热、昏迷和晚期循环障碍);

(3)水肿的定义,水肿的发病机制(包括:血管内外液交换失平衡的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熟悉:体液和电解质的概念;体液的容量、组成、渗出压稳定性的重要性,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原因和机制;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原因和机制及水肿的表现特征。

了解: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等容量性低钠血症、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水中毒的概念、原因及对机体的主要影响;等容量性高钠血症及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低钠血症:是指血请Na‟浓度<130mmol/L,伴有或不伴有细胞外液容量的改变.是临床上常见的水、钠代谢紊乱。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基本特征: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也可称为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1)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

(2)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故机体虽缺水却不思饮。同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抑制渗透压感受器,使ADH分泌减少,导致多尿和低比重尿。晚期血容量显著降低时,ADH释放增多,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出现少尿。

(3)有明显的失水体征,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凹陷;

(4)经肾失钠的患者尿钠增多,但若是肾外因素导致,则肾小管在醛固酮的作用下,对钠的重吸收增加,结果导致尿Na+含量减少。

为什么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早期就可以出现循环障碍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主要特点是细胞外液量减少,渗透压下降,水分由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从而进一步减少血容量,容易发生低血容量休克。外周循环障碍症状出现较早,患者有直立性眩晕、血压下降、四肢厥冷、脉搏细弱等症状。

高钠血症:是血清钠浓度>150 mmol/L。高钠血症患者血浆皆为高渗状态.但体Na+总量有减少、正常和增多之分;根据细胞外液量的变化可分为低容量性、高容量性和等容量性高钠血症。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基本特征及体内改变(包括口渴、脱水热、昏迷和晚期循环障碍):

低容最性高钠血症的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 mmol/L 。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bdration)。(1)口渴:由于细胞外液高渗,通过渗透压感受器刺激中枢,引起口渴感.

(2)细胞外液含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通过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ADH分泌增加.加强了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因而尿量减少而尿比重增高。

(3)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

(4)血液浓缩:在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时细胞外液量及血容量的减少均没有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明显因而,这类患者血液浓缩、血压下降及氟质血症一般比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为轻。

(5)严重的患者.由于细胞外液高渗使脑细胞严重脱水时.可引起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包括嗜睡、肌肉抽搐、昏迷、甚至死亡。脑体积因脱水而显著缩小时.颅骨与脑皮质之间的血管张力增大.因而可导致静脉破裂而出现局部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严重的病例,尤其是小儿,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为脱水热。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edema)。水肿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种重耍的病理过程。如水肿发生于体腔内,则称之为积水,如心包积水、胸腔积水、腹腔积水、脑积水等。

水肿的发病机制(包括:血管内外液交换失平衡的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可致有效流体静压增高,平均有效滤过压增大。于是,组织液生成增多,当后者超过淋巴回流的代偿能力时.便可引起水肿。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的常见原因是静脉压增高。充血性心力衰竭时静脉压增高可成为全身水肿的重要原因;肿瘤压迫静脉或静脉的血栓形成可使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压增高+引起局部水肿。动脉充血也可引起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成为炎性水肿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白蛋白的含量。引起血浆白蛋白含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①蛋白质合成障碍.见于肝硬变和严重的营养不良;②蛋白质丧失过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时大量的蛋白质从尿中丧失;③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

③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当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时血浆蛋白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壁滤出。于是.毛细血管静脉端和微静脉内的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上升.促使溶艟及水分滤出。

④淋巴回流受阻:正常情况下,淋巴回流不仅能把组织液及其所含蛋白回收到血液循环.而且在组织液生成增多时还能代偿回流,具有重要的抗水肿作用。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当淋巴干道被堵塞.淋巴回流受阻或不能代偿性加强回流时.含蛋白的水肿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形成淋巴性水肿。

(2)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正常人钠、水的摄人量和排出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从而保持体液量的相对恒定:

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广泛的肾小球病变,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

②近端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心房钠尿肽(ANP)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

③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受激素调节:醛固酮分泌增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引起ADH分泌增加的原因有:

1)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左心房和胸腔大血管的容量感受器所受的刺激减弱.反射性的引起ADH分泌的增加;

2)肾素一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后,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多.进而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加,并促使肾小彗对钠的重吸收增多,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ADH的分泌与释放增加。

体液:体液,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内的液体。具体包括精液,阴道的液体,人奶,血液,淋巴液,脑脊髓的液体,肺腔的液体,腹膜的液体,关节的液体,羊水,等等电解质:电解质是在固体状态下不能导电,但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解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并产生化学变化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某些共价化合物也能在水溶液中导电。

体液的容量、组成、渗出压稳定性的重要性

成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占体重的20%.细胞外液中的血浆约占体重的5%.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是沟通组织细胞之间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问的媒介。为了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和各种生理功能的发挥,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必需的。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原因和机制及:

(1)水摄入减少;

(2)水丢失过多

1)经呼吸道失水:任何原因引起的过度通气(如癔病和代谢性酸中毒等)都会使呼吸道黏膜不感性蒸发加强。

2)经皮肤失水:高热、大量出汗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均可通过皮肤丢失大量低渗液体。

3)经肾失水:中枢性尿崩症时因ADH产生和释放不足,骨型屎崩症时肾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ADH反应缺乏及肾浓缩功能不良时,肾排出大量低渗性屎液,使用大量脱水剂如甘露醇、葡萄糖等高渗溶液,以及昏迷的病人鼻饲浓缩的高蛋白饮食,均可产生溶质性利尿而导致失水。

4)经胃肠道丢失:呕吐、腹泻及消化道引流等可导致等渗或含钠量低的消化液丢失。

水肿的表现特征:

(1)水肿的皮肤特点:皮下水肿是全身或躯体局部水肿的重要体征。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可能有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又称为显性水肿。实际上,全身性水肿病人在出现凹陷之前已有组织液的增多.并可达原体重的10%,称为隐性水肿。

(2)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最常见的全身性水肿是心性水肿、肾性水肿和肝性水肿。水肿出现的部位各不相同。心性水肿首先出现在低垂部位;肾性水肿先表现为眼晗或面部水肿:肝性水肿则以腹水为多见。这些特点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重力效应: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受重力影响,距心脏水平面垂直距离越远的部位,外周静脉压与毛细血管流体静压越高。因此,右心衰竭时体静脉回流障碍,首先表现为下垂部位的流体静脉压增高与水肿.

②组织结构特点:组织结构疏松,皮肤伸展度大的部位容易容纳水肿液。组织结构致密的部位如手指和足趾等,皮肤较厚iili伸展度小不易发生水肿。固此,肾性水肿由于不受重力的影响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眼睑部。

③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以肝性水肿的发生为例.肝硬变时由于肝内广泛的结缔组织增生与收缩,以及再生肝细胞结节的压迫.肝静脉回流受阻,进而使肝静脉压和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成为肝硬变时易伴发腹水的朦凶。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原因和机制:

常见的原因是肾内或肾外丢失大量的液体或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后处理措施不当所致,如只给水而未给电解质平衡液。

(1)经肾丢失:

①长期连续使用高效利尿药;

②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影响醛固酮分泌;

③肾实质性疾病,使钠随尿液排出增加;

④肾小管酸中毒,集合管分泌H+功能降低,H+和Na+交换减少,导致Na+随尿排出增加.或由于醛固酮分泌不足,也可导致Na+排出增多。

(2)肾外丢失

①经消化道失液:如呕吐等;

②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如胸膜炎形成大量胸水,腹膜炎、胰腺炎形成大量腹水等;

③经皮肤丢失: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可导致液体和Na+的大量丢失。

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一)根据体液的渗透压

l 低渗性脱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