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单元小结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单元解读)高二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单元解读)高二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也可以综合运用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这种综合是充 分借助图形的几何性质,一定程度上简化代数运算,最后 得到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本章选学内容
本章还安排了 1. “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参数方程” 2. “笛卡儿与解析几何” 3. “坐标法与数学机械化”等选学内容,
目的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从多种角度 认识直线方程的表示形式,了解解析几何产生的过 程,以及我国数学家吴文俊先生运用坐标法进行几 何定理机器证明的杰出贡献.
1. 用向量方法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 以及对直线与直线的方程, 3. 圆与圆的方程之间关系的认识,
坐标法是解析几何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 本章研究直线、圆及其相关问题,用的是坐标法. • 坐标法是解析几何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 它建立了几何与代数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数形结 合的思想.
七、本章学业要求
准方程. • 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得到圆的一般方程. • 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是圆的方程的两种形式,它们
各有自己的特点,而且两者之间可以互化.
第5节是“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综合运用直线和圆的方程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 置关系,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既可以直观定性描述,也可以 严格定量刻画.定量刻画的方法既可以完全运用代数的方法, 通过运算求解,得到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1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 通过一点和一个方向确定一条直线,引入直线倾斜角刻画 直线的倾斜程度(方向);
• 然后通过具体实例,由具体到一般,通过向量法,用直线 上两点的坐标刻画倾斜角;
• 把倾斜角的正切值表示为这两点纵坐标的差与横坐标的 差的商,进而引出直线斜率的概念;
• 建立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以及直线的斜率与其方向向 量的关系.由于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取决于它们的方向,所以 由它们斜率的关系可以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位置关系. ’

第二章晶体与晶体结构小结

第二章晶体与晶体结构小结

小结第二章晶体与晶体结构内容:金属的晶体结构:合金的晶体结构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第一节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与非晶体1. 晶体:指原子呈规则、周期性排列的固体。

常态下金属主要以晶体形式存在。

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非晶体:原子呈无规则堆积,和液体相似,亦称为“过冷液体”或“无定形体”。

在一定条件下晶体和非晶体可互相转化。

2. 区别(a)是否具有周期性、对称性(b)是否长程有序(c)是否有确定的熔点(d)是否各向异性3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描述了晶体中原子(离子、分子)的排列方式。

1)理想晶体——实际晶体的理想化·三维空间无限延续,无边界·严格按周期性规划排列,是完整的、无缺陷。

·原子在其平衡位置静止不动2)理想晶体的晶体学抽象(晶体)空间规则排列的原子→刚球模型→晶格(刚球抽象为晶格结点,构成空间格架)→晶胞(具有周期性最小组成单元)。

晶体学参数:a,b,c,α,β,γ晶格常数:a,b,c晶系:根据晶胞参数不同,将晶体分为七种晶系。

90%以上的金属具有立方晶系和六方晶系。

立方晶系:a=b=c,α=β=γ=90︒六方晶系:a1=a2=a3≠ c, α=β=90︒, γ=120︒原子半径:晶胞中原子密度最大方向上相邻原子间距的一半。

晶胞原子数:一个晶胞内所包含的原子数目。

配位数:晶格中与任一原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原子数目。

致密度:晶胞中原子本身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二.常见的金属晶格晶胞晶体学参数原子半径晶胞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2 8 68% BCC a=b=c,α=β=γ=90oFCC a=b=c, α=4 12 74%β=γ=900HCP a=b c,a/2 6 12 74% c/a=1.633, α=β=90o, γ=120o第二节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理想晶体+晶体缺陷——实际晶体实际晶体——单晶体和多晶体单晶体:内部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各向同性。

多晶体:由许多位向各不相同的单晶体块组成,各向异性。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单元解读课件)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单元解读课件)

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注意事项 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其推论可以证明一些不等式.解决此类问题 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准、记熟不等式的性质并注意在解题中 灵活准确地加以应用. 2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推导时,应注意紧扣不等式的性质成立 的条件,且不可省略条件或跳步推导,更不能随意构造性质与法则.
能说明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能借助二次函数图象,说明二次函数与一元 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联系;能根据二次函数二次项系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画出二次函数图象,能够借助函数图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能将比较两个代数式大小的问题转化为两个代数式的差与0比大小的问题, 能将解方程 ax2 +bx+c=0 (a≠0) 的问题转化为研究函数 y ax2 bx c ,当 自变量为何值时,函数值 y=0的问题,能将解不等式 ax2 bx c>0 的问题 转化为研究函数 y ax2 bx c ,当自变量在什么范围时,函数值 y>0的 问题
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 方程和不等式单元解读
一:本章知识结构图
二: 单元目标
1.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2.能够掌握基本不等式,能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3.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现 实意义 4.能够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 5.能够借助二次函数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并能用集合表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 解集 6.能够从函数的观点认识方程和不等式,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认识函数 的重要性.体会数学的整体性. 7.能够在本章的学习中,重点提升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素养
6.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关键是获得满足基本不等式成立条件,即 “一正、二定、三相等”.解题时应对照已知和欲求的式子运用适当的 “拆项、添项、配凑、变形”等方法创设应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具体 可归纳为三句话:若不正,用其相反数,改变不等号方向;若不定应 凑出定和或定积;

生物(2019)必修1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知识点小结)

生物(2019)必修1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知识点小结)

单元知识点小结生物(2019)必修1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________;但是,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________又大不相同,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________。

(P16)2.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有些含量较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称为________;有些含量很少,如Fe、B、Mn、Cu、Zn、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

(P17)3.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类,无机化合物主要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其中,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________,它同时也是含量最高的________,含量最高的有机物是________。

(P17)4.根据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及相对含量,写出相应的化合物名称(P17):5.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或观察结构需要加热的是________的鉴定,需要借助显微镜的是________鉴定。

常见的还原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斐林试剂:甲液是________________,乙液是质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

双缩脲试剂:A液是________________,B液是________________。

(P18“探究·实践”)7.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中,先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然后注入1 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________________后再注入),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

(P18“探究·实践”)8.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中,切片后,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的中央;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分钟,用____________洗去浮色;观察时看到视野中被染成橘黄色的________清晰可见。

2020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总结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含解析)

2020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总结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含解析)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单元总结要点图解知识清单一.海陆分布1. 大洲和大洋地球上七分是海洋(71%)、三分是陆地(21%)(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面积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广)、欧洲、大洋洲(面积最小)(2)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记忆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太平洋(面积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练习:填出图中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2、重要的大州分界线:大洲州界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欧洲和非洲直布罗陀海峡二.海陆的变迁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建造围海大坝等)。

2、大陆漂移假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会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如科学家在南极大陆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3、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2)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版块,板块在不断的运动。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4.熟记六大板块名称及相对位置: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5、能够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现象。

例如:(1)珠穆朗玛峰升高的原因: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不断地相互碰撞,使其不断升高(2)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3)红海不断扩张的原因: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两板块不断发生张裂运动,所以红海在不断扩张。

第二章二次函数单元小结课件

第二章二次函数单元小结课件
与y轴正半轴相交 与y轴负半轴相交
b2-4ac
b2-4ac=0
b2-4ac>0 b2-4ac<0
与x轴有唯一交点(顶点)
与x轴有两个交点 与x轴没有交点
知识专题
知识点5: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表示方式 1.已知抛物线上的三点,通常设解析式为_y_=_a_x_2_+_b_x_+_c_(_a_≠_0_) _.
作业布置
1.布置作业:教材“复习题”中第2、3、4、8、13 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知识点6.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最大面积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1.根据要求设出自变量x,因变量y是面积; 2.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出自变量取值范围; 3.运用顶点公式或利用配方把解析式化为顶点式求出
面积的最大值。
知识专题
最大利润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1.总利润=单利润×销售数量; 2.设价格为自变量x,总利润为因变量y,列出关系式; 3.运用公式法或配方化为顶点式求出利润的最大值.
开口方向
a>0 a<0
向上 向下
对称轴 x=h
顶点坐标 (h,0)
知识专题
知识点3:抛物线的平移
1.平移关系
当h>0时,向右平移 y=ax2
当h<0时,向左平移
y=a(x-h)2
当k>0时,向上平移 当k<0时,向下平移
y=a(x-h)2+k
2.顶点变化 (0,0)
(h,0)
(h,k)
知识专题
知识点4:二次函数 y=ax2+bx+c (a≠0) 的图象和性质
考点专练
【要点指点】 解决这类问题常用待定系数法. 设二次函 数表达式时常见的有三种情势:一般式y=ax2+bx+c(a≠0); 顶点式y=a(x-h)2+k(a≠0), 其中(h, k)是二次函数图像的顶 点坐标;交点式y=a(x-x1)(x-x2)(a≠0), 其中x1, x2是抛物 线 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初二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

初二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

初二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初二上学期的学习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冲刺。

初二上学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知识范围更广,课程的内容更加抽象,更加难以理解,上文为您整理初二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

一、知识梳理本单元小结: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运动方式,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动物运动需要能量,能量的来源是食物,直接来源是ATP。

动物以各种方式适应着环境,动物行为主要有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社群行为等。

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动物的复杂行为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共同协调完成。

动物越高等,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1、动物在长期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运动器官,扩大了活动范围,提高了的能力。

2、动物通过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如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

3、多细胞动物依靠特有的进行运动。

哺乳动物:一般为。

鸟类:和后肢。

爬行动物:大部分靠。

两栖动物:四肢。

鱼类:。

节肢动物:附肢。

昆虫:翅和附肢。

软体动物:斧足、腹足等。

单细胞动物的运动结构:草履虫:。

变形虫:。

4、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组成。

在系统的支配下,肌肉收缩或舒张,牵拉所附着的骨,以骨连接为枢纽,产生运动。

5、人和脊椎动物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骨骼肌单独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如屈肘时,以为主的屈肌肌群要收缩,以为主的伸肌肌群要舒张。

6、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需要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进入细胞。

细胞通过作用主要分解糖类,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放出,一部分用于合成。

ATP分解放出的能量,为各种生命活动直接利用。

所以,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直接来源是。

7、动物行为指动物的动作,包括动物的爬行、奔跑、游泳、飞翔、以及动物的体态、发声和其他外部所有可以的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动物的类群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
知识点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称为__________动物;
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称为__________动物。

知识点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刺胞动物
(1)常见的刺胞动物:水螅、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2)刺胞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________对称;体表有________;有
______无______。

2.扁形动物
(1)常见的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绦虫等。

(2)扁形动物的生活方式:少数营自由生活,大多数营__________生活。

(3)扁形动物的结构特点:__________器官简单,__________器官发达。

(4)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________对称;背腹__________;有口无
__________。

3.线虫动物
(1)代表动物——蛔虫
蛔虫
(2)常见的线虫动物:除了蛔虫,还包括蛲虫、钩虫、丝虫等。

(3)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__________;体表有__________;有口
有__________。

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⑥细准焦螺旋
1.单目;双目;光学
知识点二
1.转动转换器;调节遮光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2.转动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3.中央;转换器;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平面镜;凹面镜
4.反光镜;物镜;目镜
5.物镜;防止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1.单目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2.双目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3.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观察的方法
特别提醒(1)在调焦观察时,单目显微镜转动准焦螺旋升降的是镜筒,而双目显微镜转动准焦螺旋升降的是载物台。
(2)不要用手扳镜头来转换物镜,更不要用手触摸镜头的镜片部分。
(3)实验完毕,对单目显微镜,要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对双目显微镜和数码液晶显微镜,要将载物台下降到最低处,将电源亮度调到最低后关闭电源。

________
方法点拨
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相当于将物体旋转180°后的图像。玻片标本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如物像在右上方,要想将其移向视野中央,实际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即“偏哪往哪移”。
【参考答案】
第二章 认识细胞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知识点一
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反光镜⑤粗准焦螺旋
2.大;少;小;小;多;大
第二章 认识细胞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知识点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作用
1.实验室中常见的显微镜有__________显微镜和__________显微镜,这两种显微镜都以可见光为光源,属于__________显微镜。
2.数码液晶显微镜可以直接在液晶屏上显示观察到的视野画面,为拍照和录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知识点二:练习使用显微镜
(4)擦拭显微镜的镜身用纱布,擦拭镜头用擦镜纸。

第一-五章小结

第一-五章小结


2 n Aei[t ( 2 na) q ]
2 n 1 Be
i[t ( 2 n 1) aq ]
[声学波和光学波]
2
mM 4mM {1 [1 sin2 aq]1 / 2 } mM (m M )2
2
mM 4mM {1 [1 sin 2 aq]1/ 2 } mM (m M ) 2
氢原子和负 电性很大的 原子(O、F、 N、Cl)结合 形成一个构 造基元。
较强 ~1ev/ 键
分 子 晶 体 氢 键 晶 体
范德瓦尔斯键: 由偶极矩的作用 聚合
弱 ~0.1ev/ 键
氢键:氢原子的电 子参与形成共价键 后,裸露的氢核与 另一负电性较大的 原子通过静电作用 相互结合。
冰 H2 F H2 N
ω+对应的格波称为光学波(optic wave)或光学支(optic branch) ;ω-对应的格波称为声学波(acoustic wave)或声学 支(acoustic branch) [对色散关系的讨论] 1. [ω+ 与ω- 都是q 的周期函数]
(q ) (q)
4. 晶体的对称性 • 晶体的对称性是指经过某种操作之后晶体自身重合(晶格整体 不变)的性质,这种操作就是对称操作,对称操作数目多的晶 体称为对称性高。 • 点对称操作是指旋转、反演后晶体不变,反映晶体的宏观对称 性。晶体中的旋转对称只能是1,2,3,4,6度轴。在数学上 用点群描述晶体宏观对称性,共有32种点群。 5. 七个晶系和十四个布拉菲格子 • 根据对称性可将反映周期性的布拉菲格子分为七类,即七个晶 系(因为晶胞反映对称性,故也可以说是根据晶胞基矢情况将 晶体分为七个晶系),每个晶系可有不止一个布拉菲原胞,使 得七个晶系共有14种布拉菲格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二章 小结与复习-经典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二章 小结与复习-经典PPT教学课件】
一、染色体、DNA和基因:
经过整理后绘制的人体(女) 细胞内的染色体
数一数人体细胞内的有多少条染色体? 想一想:为什么将这些染色体画成一对一对的? 23对。 因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一个(条)染色体其实是一条DNA分子链,包 绕着众多蛋白质分子而成!
1、人类有23对(46条)染色体。染色体一般呈现X形。 2、同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是一定的。 3、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其中一条来
(固定细胞)


显微注射器
注入输卵管
从输卵管中取 出核尚未融合 的受精卵
正常受精卵
大鼠生长 激素基因
携 带 转 入 的 基 因
P27: 1)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
鼠的体量(体积与质量)大小。 2)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3)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了性状与基因之 间什么关系?
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
普通甜菜 (2n)
化学药剂
高糖甜菜 (4n)
通过化学药剂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培育出的新品种
随堂训练
1、“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俗语说明生物
界普遍存在( A )
A、变异现象 B、繁殖现象 C、遗传现象 D、进化现象
2、下列变异中,不可遗传的是( D )
A、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患色盲的儿子 B、家兔的毛色有白色、黑色、灰色 C、玉米地中常出现的白化苗 D、暑假后同学们在军训一段时间后肤色变黑
可遗传的变异: 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
起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的变异
讲授新课
可遗传的变异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七年级(上)科学 第二章单元评价

七年级(上)科学 第二章单元评价

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单元评价2012.10.131、“基因型身份证”主要是利用现在国内外最先进的DNA指纹技术,选取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位点进行鉴定。

2002年9月郑州市民李广利先生正式领到了我国第一张18个微点的基因型身份证。

你认为李广利先生这张身份证上的18个位点的信息取自()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2、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C.液泡与吸水和失水有关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3、我们吃的胡萝卜、甘蔗是植物的()A.生殖器官B.基本器官C.营养器官D.果实4、下列植物体的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A.导管B.叶肉C.叶绿体D.花5、下列各组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A. B. C. D.6、月季和青蛙在结构层次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是否具备()A.组织B.细胞C.器官D.系统7、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人的肝脏属于()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8、下列关于一株番茄和一头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既是它们的结构单位,又是它们的功能单位B.它们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C.番茄果实的表皮和牛的心脏都属于器官D.它们的各种组织的形式,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9、下列不是与鸟类飞翔生活有直接关系的特征是()A.龙骨突上有发达的胸肌B.具有坚硬的角质喙C.身体成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D.长骨中空,充满空气10、下列动物中,最低等的是()A.鲫鱼B.蛇C.家鸽D.狗11、下列关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们都不是无脊椎动物B.它们在地球上依次出现的最早时间距今大约有4.5亿、3.5亿、3亿、1.5亿、2亿年C.它们在地球上出现的最早时间事实上是没有先后之分的D.恐龙要比人类祖先出现得早12、下列动物属于脊椎动物的一组是()A.青蛙、蚯蚓、河蟹B.家鸽、蛇、鲫鱼C.鼠、蝴蝶、蜗牛D.蝗虫、家蚕、梭子蟹13、哺乳类是目前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哺乳动物高等的是()A.体内有膈B.牙齿有分化C.体温恒定D.胎生、哺乳14、自然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的植物是()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苔藓植物D.藻类植物15、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自制的植物标本分成两类,一类是蕨、葫芦藓、海带、地钱,另一类是黑松、苏铁、侧柏、玉兰,他们这样分类的依据是:有没有()A.种子B.根C.茎D.叶16、某类植物提供了空气中绝大部分的氧气,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分布在占地球表面积约71%的水域环境中。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二章 单元小结与复习(共25张PPT)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二章 单元小结与复习(共25张PPT)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42021/9/4Saturday, September 0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10:17:56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42021/9/42021/9/4Sep-214-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42021/9/42021/9/4Saturday, September 04,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4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4日星期六2021/9/42021/9/42021/9/4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42021/9/4September 4,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42021/9/42021/9/42021/9/4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第二章 稳态导热小结及习题课

第二章 稳态导热小结及习题课
K B 1.53W m.k
o 得 T1 525 c

q
Ts ,i T1 600 T1 5000 LA 0.015 KA
T2 Ts ,o T 20 5000 2 LC 0.003 KC
q

T2 35 oc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11、 具有均匀内热源强度qv的无限大平壁处于稳态导热, 其厚度为2δ ,导热系数 λ 为常数,两侧壁温各自均布,分 别为 tw1和tw2。 试求该平壁内的温度分布表达式。 解: 根据题意,导热系数为常数,有均匀内热源,一维, 稳态,导热,x坐标的原点取平壁的中心线。 数学描写: tw1 tw2 2 d t qv 0 2 dx 边界条件: x= -δ: t=tw1 x= δ: t=tw2 x -δ 0 δ qv tw2 tw1 t w2 t w1 2 2 (2 x ) x 得到壁内的温度表达式 t 2 2 2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9、如图所示的墙壁,其导热系数为50W/(m•K),厚度为50mm, 在稳态情况下的墙壁内的一维温度分布为:t=200-2000x2, 式中t的单位为0C,x单位为m。试求: (1)墙壁两侧表面的热流密度; (2)墙壁内单位体积的内热源生成的热量。 解:(1)由傅立叶定律: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2-4 通过肋片的导热
数学描写
G . Eq : d 2t Φ 0 2 dx λ
BC :
dt x 0, t t 0 ; x H , 0 dx
导热微分方程与边界条件转化为:
d 2 2 m 0 2 dx
t t ch[ m ( H x )] 0 t0 t ch( mH )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总结(解析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总结(解析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总结(解析版)【上好物理课】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1.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速及不同介质中的声速特点;超声波和次声波;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2.会:分辨生活中声音的特性的例子;判断声音的利用的类型。

3.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及其特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方式;噪声的概念。

4.掌握: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和噪声防治方法辨别和分类。

5.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有关声现象。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诠释:1.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小结练弹力、摩擦力(限时:45分钟)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会有弹力的作用B.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来直接测量C.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相切D.重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接触面向下答案 C解析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接触面处发生弹性形变,A错误.天平是用来测量质量的仪器,B错误.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C正确.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可利用铅垂线确定,D错误.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到静摩擦力B.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既可以充当动力也可以充当阻力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压力增大,摩擦力也增大D.两物体间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而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答案 C解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A正确.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也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摩擦力也不一定都是阻力,有时也可以是动力,B正确.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可归纳为①两物体必须接触,②接触面粗糙,③接触面间有弹力存在,④两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C错误,D正确.3.如图1所示,凹形槽半径R=30 cm,质量m=1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沿半径方向的轻弹簧挤压下处于静止状态.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50 N/m,自由长度L0=40 cm,一端固定在圆心O处,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则()图1A.物块对槽的压力大小是15 NB.物块对槽的压力大小是16 NC .槽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是6 ND .槽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是8 N答案 C解析 由受力分析可知物块对槽的压力F N =mg cos 37°+k Δx =8 N +5 N =13 N ,槽对物块的摩擦力F f =mg sin 37°=6 N.4.如图2所示,物体A 置于倾角为θ的倾斜的传送带上,它能随传送带一起向上或向下做匀速运动,下列关于物体A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受力描述,正确的是 ( )图2A .物体A 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运动时,A 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B .物体A 随传送带一起向下运动时,A 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C .物体A 随传送带一起向下运动时,A 不受摩擦力作用D .无论物体A 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还是向下运动,传送带对物体A 的作用力均相同 答案 D解析 由于A 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相对静止,由力的平衡条件知,无论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A 受的静摩擦力方向一定都是沿斜面向上的,且大小为F f =mg sin θ,选项D 正确.5.如图3所示,两轻弹簧a 、b 悬挂一小铁球处于平衡状态,a 弹簧与竖直方向成30°角,b 弹簧水平,a 、b 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则a 、b 两弹簧的伸长量x 1与x 2之比为( )图3A.2k 2k 1B.k 2k 1C.k 1k 2D.k 22k 1答案 A解析 对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F b =F a sin 30°=12F a 故k 1x 1=2k 2x 2所以x 1x 2=2k 2k 1, 选项A 正确.6.A 、B 、C 三个物体通过细线和光滑的滑轮相连,处于静止状态,如图4所示,C 是一箱沙子,沙子和箱的重力都等于G ,动滑轮的质量不计,打开箱子下端开口,使沙子均匀流出,经过时间t 0流完,则下列图中哪个图线表示在此过程中桌面对物体B 的摩擦力F f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 )图4答案 B解析 两根细线中的拉力之和等于沙子和箱的重力之和,把A 、B 看做整体,由平衡条件可知整体所受摩擦力等于两根细线中拉力之和.桌面对物体B 的摩擦力F f 从2G 逐渐减小到G ,选项B 正确.7.如图5所示,A 是一质量为M 的盒子,B 的质量为3M 4,两者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的定滑轮,A 置于倾角为α=30°的斜面上(与A 相连的绳与斜面平行),B 悬于斜面之外,处于静止状态.现在向A 中缓慢地加入沙子,整个系统始终保持静止,则在加入沙子的过程中( )图5A .绳子拉力变大B .A 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C .A 所受的摩擦力逐渐增大D .A 所受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答案 B解析 绳子的拉力大小与B 的重力相等,为34Mg ,A 项错误.由F N =(M +m )g cos α知B 正确.在没加沙子前,A 盒的重力的下滑分力为F 1=Mg sin α=12Mg ,小于34Mg ,因此,A 受到的摩擦力向下,当向A 中加入沙子时,有F f +(M +m )g sin α=34Mg .当沙子质量m 增加时,F f 减小,当盒子A 与沙的总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B 的重力时,A 与斜面间无摩擦力.继续加入沙子时,A 相对斜面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摩擦力随所加沙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选项C 、D 错误.8.如图6所示,滑块A 与小球B 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且滑块A 套在水平直杆上.现用大小为10 N 、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 拉B ,使A 、B 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中A 、B 保持相对静止.已知A 、B 的质量分别为2 kg 、1 kg ,重力加速度为10 m/s 2,则( )图6A .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B .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53°C .滑块A 与水平直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4 D .滑块A 与水平直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5答案 D解析 以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可知,在水平方向上F cos 30°=μF N ,在竖直方向上(m A +m B )g =F sin 30°+F N ,联立解得μ=35,所以C 错误,D 正确;以B 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可知,水平方向上F T cos θ=F cos 30°,竖直方向上F T sin θ+F sin 30°=m B g ,联立解得θ=30°,A 、B 错误.9.(2011·山东·19)如图7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 、b 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 、b 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 所受摩擦力F f a ≠0,b 所受摩擦力F f b =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图7A .F f a 大小不变B .F f a 方向改变C .F f b 仍然为零D .F f b 方向向左答案 A解析 剪断右侧细绳瞬间,b 木块仍受弹簧向左的拉力,故此时F f b 不等于零,其方向向右,与弹簧拉力方向相反.a 木块在剪断细绳瞬间与剪断前受力情况没有发生变化,故F f a 的大小、方向均没有变化.综上所述,选项A 正确.10.如图8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木块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 ( ) A .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 +m )gB .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 +M )gC .当F >μ2(m +M )g 时,长木板便开始运动D .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长木板都不可能运动答案 D解析 m 在F 作用下向右滑行时受的滑动摩擦力为μ1mg ,同样m 对M 的摩擦力也为μ1mg .由M 静止可知地面对M 的静摩擦力F f =μ1mg ,且F f =μ1mg 一定小于等于长木板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A 、B 项错.无论所加的力F 多大,m 对M 的摩擦力都不会大于μ1mg ,木板也就不可能运动,所以C 项错,D 项对.11.如图9所示,顶角为直角、质量为M 的斜面体ABC 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A =30°,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沿垂直于BC 方向对斜面体施加力F ,斜面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则关于斜面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f 的大小,正确的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 )图9A .F N =Mg ,F f =32F B .F N =Mg +12F ,F f =μMg C .F N =Mg +12F ,F f =32F D .F N =Mg +32F ,F f =12F 答案 C解析 对斜面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斜面体保持静止,则:F f =F cos 30°=32F F N =Mg +F sin 30°=Mg +12F ,故C 正确.12.(2012·浙江理综·14)如图10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 =1.0 kg的物体.细绳的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经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秤相连.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秤的示数为4.9 N .关于物体受力的判断(取g =9.8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0A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B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 N ,方向沿斜面向上C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4.9 3 N ,方向竖直向上D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4.9 N ,方向垂直斜面向上答案 A解析 选斜面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重力mg ,支持力F N 和细绳拉力F ,因为F =4 .9 N ,且mg sin 30°=4.9 N ,即F =mg sin 30°,由于物体静止,所以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零,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 N =mg cos 30°=4.9 3 N ,方向垂直斜面向上,选项C 、D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