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洛与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7页PPT
第六讲-《浮土德》PPT课件
多愁善感的性格
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
14
欧洲出现“维特热” 歌德写诗劝戒读者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圣至神, 啊,怎么从此中会有惨痛飞迸?
可爱的读者哟,你哭他、你爱他, 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声名;
你看,他出穴的精灵正在向你目语: 请做个堂堂男子,不要步我后尘!
的 矛 盾
一个则强要脱离尘世,
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 哦,如果空中真有精灵,
性
上天入地纵横飞行,
就请从祥云瑞霭中降临,
引我向那新鲜而绚烂的生命!
(《浮士德》,董问樵译,第57-58页)
歌德生平与创作
二、中期生活与创作(1775-1794)
1775-1785年到魏玛公国任枢密 顾问和首相。停止创作。 1786年,重新投身于文学创作。 歌德手稿 中期代表作(三个剧本): 1、《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1775-1789) 2、《哀格蒙特》(1775-1787) 3、《塔索》(1789)
.
15
思考与探讨
你如何看待维特这个人? 你认为维特为爱自杀值得 吗?
你认为造成维特自杀悲剧 的原因是什么?你会像维 特一样为爱自杀吗?
.
16
《少年维特之烦恼》之悲剧原因
维特爱情上的失败导致了内心 无法解脱的矛盾。特别是他连 续遭受的三次沉重打击:
①阿尔贝特从外地返回是维特 所受的第一次打击。
②绿蒂和阿尔贝特的结婚对维 特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第六讲 《浮士德》鉴赏
歌德的文学地位
德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伟大
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也是
欧洲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
恩格斯:歌德是站在
文学方面的主要代表。他把一 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浮⼠德博⼠的悲剧Titoli 来⾃⼥巫之锤 00:00 02:58“ 神学,再见吧 ! 术⼠们的这些⽅术以及这些魔术,才妙不可⾔! ”在克⾥斯托弗·马洛笔下《浮⼠德博⼠的悲剧》⾥,将⾃⼰关在书房⾥沉思的浮⼠德博⼠,评估所学的中世纪精英知识之后,带着失望的情绪与神学告别,决定探寻未知⽽充满争议的巫术领域。
长期以来,浮⼠德博⼠探寻未知世界的形象被认为代表了典型的“⽂艺复兴⼈”:充满⽆限雄⼼壮志,挑战宗教传统和权威,通过各种⽅式实现⾃我完善,对能达到⽐肩上帝的⾃我能⼒深信不疑。
克⾥斯托弗·马洛在理解浮⼠德博⼠这⼀⼈⽂知识分⼦的精英形象时,其最终⽆法得到救赎的结局困扰着该剧的读者,对于这⼀众所周知的难题,本⽂将从⽂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巫术⽂化传统出发,讨论魔法这⼀意象在剧中的多层⾯象征,并解答该剧所关注的⼀个核⼼问题: 作为个体的⼈,其局限究竟何在?剧中的浮⼠德博⼠在试图折中魔法与基督教传统的过程中,是否能够解决剧中所描绘出的各种不可调和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实现⾃我完善? 本⽂通过对剧中浮⼠德博⼠所践⾏的各种巫术⾏为的详细分析,确认了浮⼠德博⼠特定的⿊巫师⾝份,剧中所展现的欧洲巫术⽂化传统背景是理解浮⼠德所⾯临的困境和焦虑状态的恰当切⼊点。
中世纪后期的欧洲,西⽅基督教四分五裂,异端林⽴,1517年之后,新教改⾰派正式与天主教决裂。
“在⽂艺复兴时期,⼏乎每⼀个欧洲⼈,包括受过训练的神学家,都相信巫术的存在。
”巫术以⾃⼰的⽅式 ,对这个时代的宗教忧患提出了解答。
那么,巫术到底是什么? 法国作家 J. -M.萨尔曼在其代表作《⼥巫 — 撒旦的情⼈》⼀书的开篇就说道 :“巫术并⾮来⾃洪荒时代的信仰,也⾮迷信。
它是对世界和推动世界⽆形⼒量的⼀种阐释。
”萨尔曼认为,巫术“从其和善的⼀⾯来说,是⼀种特异能⼒;从其严肃的⼀⾯来说,就是⼀种反宗教⾏为 ” 。
⾄少在中世纪⼀些神学家的眼⾥,巫术是⼀种反宗教的⾏为,巫术的施弄者是巫师,他们致⼒于撒旦崇拜。
马洛与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全剧分五幕, 根据内容分成三部分, 即主人公被引诱而堕落( 第一、二幕) ; 契约许可的年限内主人公恣情欢乐的生活 ( 第三、四幕) ; 主人公的死亡与永罚( 第五幕) 。
2.人文主义精神的映射 浮士德博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 他崇尚知 识, 认为知识可以带来权力和财富, 但是获取 知识必须与当时的宗教势力作斗争, 人文主义 者有深刻的思想, 远大的抱负, 却没有足够坚 强的羽翼。所以, 马洛在序幕的合唱中借用希 腊神话伊卡罗斯的典故( 乘着其父为他用羽毛 和蜡制作的翅膀飞翔, 因为飞得太高, 离太阳 太近结果翅膀融化, 堕海而亡) 暗示浮士德的 命运, 指出悲剧的根源。
二.主要作品 早期作品《帖木儿大帝》 ( 1587~1588) 另一部作品《马尔他岛 的犹太人》( The Jew of Malta) 。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 1592~1593) 是马洛最 杰出的作品之一, 他根据 英译本的德国民间故 事书改编而成。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1.剧情简介 学有所成、通今博古的大学者浮士德博士厌倦了正统的 知识, 忽然对魔术着迷起来。于是他不顾善良天使的劝阻, 决 意依照邪恶天使的怂恿走上歧途。聪明过人的浮士德用魔术 召来魔鬼靡菲斯, 得知群魔想要争夺人的灵魂。浮士德决定 让 靡菲斯传话给群魔之首卢西佛, 同意交出自己的灵魂, 交换条 件是允许他过上24年随心所欲的生活, 并且让靡菲斯做他的 随从。经过滴血盟誓, 浮士德如愿以偿, 拥有知识就可以创造 一切, 获得财富, 就能够探出“ 所有外国君主的秘密”, 能够 “用 一道铜墙把德国围起”“, 让学生们能穿上绸缎衣服”。
在浮士德有动摇之意时, 靡菲斯不失时机地 递上一把匕首, 逼浮士德重新以血盟誓, 至此 浮士德再无退路, 义无反顾在自己选择的路 上走到尽头。美女海伦再次出现, 浮士德向 恶魔提出最后的请求, 想博得美人一吻, 死亦 无憾。这里作者着力描写了一番, 道出浮士 德对美、对爱的深切渴望, 24年的放浪形骸 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他将失去灵魂、失去生 命, 失去欣赏体味这个世界的权利, 向美人索 吻, 怕是他最后的安慰了。我们能感觉出此 刻的浮士德悔之晚矣, 内心深处在渴求救赎, 渴望人间的普通情爱。
《浮士德》读书分享课件(共19张PPT)
第四部分
作品鉴赏
04
艺术特点
01
创作 方法
在创作方法上,实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巧妙结 合。作品主要是采用象征的创作手法写成的。正是 由于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浮士德》在艺术上达 到了形象性与哲理性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有 机交融,艺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密切结合。
活记忆被唤醒,熙熙攘攘的复活节人群帮助他完成了思想上的转变。
03 摩非斯特和浮士德的赌约
➢ 魔鬼和上帝之间打了一个赌,作为赌注的浮士德自己却尚未知晓这件事。魔鬼引诱浮士德与他签署了一份协议:魔 鬼将满足浮士德生前的所有要求,但是将在浮士德死后拿走他的灵魂作为交换。
➢ 借助摩非斯特的帮助,久居书斋的浮士德开始了世俗生活,进入爱情生活阶段,尝试与体验另一种生活。 ➢ 浮士德到达的第一个的地方是“酒吧”,返老还童后的浮士德在大街上追逐少女玛甘蕾。一开始见到玛甘蕾,他就对摩
02 极端的迷茫和苦恼
➢ 刚出场的浮士德满腹经纶,久负盛名,但是却对长期的生活状态感到迷茫和不满,不知道应该向什么地方去。 ➢ 学术上的成就不能使他收获内心的满足,理性和感性在这里发生了极大的冲突,在这时理性占据上风,压制了他的感
性需要。极端的迷茫和苦恼状态下浮士德想到的第一种解决方案竟然是自杀。 ➢ 当然事情并没有真的这样发展,否则剧情就没法往下写了。随着耳边传来的复活节的音乐,浮士德少年时期的美好生
01
作者简介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学生阅读指导书目
歌德 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
个人作品
➢ 代表作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诗体哲理悲剧《浮士 德》(1774~1831)和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1775~1828)。
➢ 《浮士德》作品跟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并列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古典名著,《威廉·迈斯特》分《学习时代》和《漫 游时代》两部。
罗密欧与朱丽叶文本解读.ppt
情窦初开
罗:要是我这俗手上的尘污。 亵渎了你的神圣的庙宇, 这两片嘴唇,含羞的信徒, 愿意用一吻祈求你的宽恕。
R:If I proane with my unworthiest hand This holy shrine ,the gentle fine is this My lips, two blushing pilrims ,ready stand To smooth that rough touch with a tender kiss
• 《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就很爱写剧本,共 写了二、三十出,此外还有莫里那、阿拉贡 等剧 作家。
英国
• 大致分为三阶段:一、15世纪末到16世纪70年代;二、16世纪80年代到17世 纪20年代;三、17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
• 从中世纪宗教戏剧中派生出来的城市戏剧;学院戏剧。 • 1576年,伦敦建起第一座剧院; • 1642年清教徒掌握了英国的政权,议会决定封闭伦敦剧场。 • 约翰·赫伍德(1500?-1580?),以出色的幕间剧知名。《四P》:香客、
啊,瞧!那不是提伯尔特的鬼魂,正在那里追赶罗 密欧,报复他的一剑之仇吗?提伯尔特,等一等, 罗密欧,我来了!我为你干了这一杯!
亚里斯多德和贺拉斯的学说 。 • 卡斯特尔维特洛(1505—1571)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著名的文艺理论家,
也是当时欧洲 最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之一。许多理论家都把他作为“三一律” 的创始人。 • 瓜里尼(1538—1612 )一出既非悲剧、也非喜剧的剧本《牧羊人裴多》
西班牙
• 维迦(1562~1635)成就最高、作品最多、影响 最大的 。作大多取材于西班牙历史故事, 富于民 族特色, 可称为西班牙民族戏剧正式建立的一座 里程 碑。 他的剧作以浓重的笔墨描写了农民对封 建贵族势力有限度的反抗, 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 思想基调。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羊泉村》 。
《浮士德》PPT课件
• 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
43
第二部:“大宇宙”内的追求
走出地狱,通过世界,再回到天上。
• 政治悲剧(权力的追求) • 艺术悲剧(美的追求) • 事业悲剧(事业的追求)
.
44
.
45
我为几百万人开拓出疆土;
虽然还不安全,但也可自由勤苦。
原野十分青翠,土壤一片膏腴,
人畜都在这新地上得到安居,
.
13
歌德诗选
• “我的全部诗 歌都是应景即 兴的诗,来自 现实生活,从 现实生活中获 得坚实的基础 。我一向瞧不 起空中楼阁的 诗“。
《歌德谈话录》)
• 浪游者的夜歌
一切的峰顶上 一片宁静, 一切树梢上 感不到 一丝微风; 林中鸟群已沉默。 稍等,片刻, 你也将安静。
.
14
《普罗米修斯》
• 哲学诗剧(1773) • 借希腊神话中为人类的
24
晚年开始从事东方 文化(阿拉伯、波 斯和中国)研究, 写下《西东合集》。 预见到“世界文学” 时代的来临。完成 《浮士德》、《威 廉.迈斯特》、《诗 与真》等。
.
25
《 浮 士 德 》
.
26
浮士德题材来源
• 中世纪德国民间传说 • 无名氏:《浮士德生平》
(1587). • 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
剧》(1604). • 莱辛:《浮士德》片断
(1784). • 克林格尔《浮士德》
(1791). • 沙米索:《浮士德》
(1813).
.
16世纪的一幅浮士德版画
27
• 五幕诗体悲剧《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 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
• 歌德从大约23岁时开始写作《浮士德》 (1772),将丰富的个人阅历、厚重的神 话、历史文化信息和鲜明的时代感层层沉 积、叠加在一起。
浮士德课件
政治生活阶段——政治悲剧
• 浮士德随魔鬼来到罗马帝国皇宫, 为腐朽封建王朝服务,最后以失败 告终。皇帝异想天开,要求浮士德 召来古希腊美女海伦以供观赏、消 遣。浮士德看到美的化身海伦有了 新追求,从政治家变成艺术家。
K.J.施迪勒尔作于1828年
一、生平创作
歌德(1749—1832)德国大诗人。 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德国文 学的主要代表。 出生富裕市民家庭,父亲是市参 议员。16岁上大学学法律。22岁 毕业,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1775—1786年在魏玛公国做了10 年官。以后专事文学和科学工作。 1791年任魏玛宫廷剧院经理,领 导剧院27年。1832年去世,终年 83岁。
1 .民族诗人:歌德启发了德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反映 并批判了德国社会生活。 2.全世界诗人:歌德使德国文学列入世界文学宝库,成为 欧洲有代表性的诗人。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齐名。
歌德故居
歌德故居外景
歌德故居内.1
歌德故居内. 2
歌德故居内. 3
二、《浮士德》分析
《浮士德》是歌德的毕生大作,从25岁开始创作,82岁完 成,花了60年时间。 • 浮士德形象源于16世纪德国民间传说,传说中的浮 士德是一个游方术士,用魔术吸引观众。他和魔鬼签订 合同,以灵魂换取生前的享乐。最后被魔鬼引入地狱。 • 英国剧作家克里斯托夫·马洛将这一传奇改编为剧 本《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588)。浮士德博士为追求 无限知识征服自然,毅然叛离上帝,以灵魂换取役使魔 鬼的权利,期满后被劫往地狱。 • • 歌德受马洛影响,把浮士德塑造成一个追求自由,不 断进取的叛逆者。
玛甘泪拒绝逃离监狱,因为只要魔鬼不离开浮士德,他们 不可能生活在一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浮士德也明白他不可能长期与玛甘泪生活 ,否则就意味着魔鬼的胜利。浮士德为了远大理想和抱负,必 须离开玛甘泪;玛甘泪虽然心地善良,但视野短浅,生活圈狭 窄。在“小世界”里浮士德难有作为,更难实现宏愿。 浮士德面临两种抉择:爱情和事业。浮士德不得不抛弃玛 甘泪,因为他的追求决定他不愿选择一生过庸俗生活。抛弃或 不抛弃都是不能避免的悲剧。在爱情悲剧中,魔鬼也是重要原 因。对浮士德而言,没有魔鬼就没有任何行动能力,也就没有 发展;对玛甘泪来说,有了魔鬼,她就不会幸福。矛盾的解决 只能以牺牲爱情作代价。
浮士德文秘班ppt课件
6
• 浮士德“我有敢于入世的胆量,下界的苦乐我要 一概担当” ——从摆脱神性到高扬主体意识,五百年间人性 发展的缩影
• 浮士德的人生旅程是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 几百年间德国及欧洲资产阶级(歌德视其 为全人类代表)的精神历程
二·《浮士德》结构
《浮士德》是一部诗剧,全剧分为两部。诗剧共由 四部分组成:
第一阶段:学者生活—知识需要
浮士德追求知识但苦无实践作为,走出书斋寻找本源。
第二阶段:爱情生活—情欲需要
浮士德恋爱失败,情欲不能满足。
第三阶段:宫廷生活—社会活动需要
• 政治理想幻灭,为达官贵人服务非人生幸福所在。
第四阶段:艺术生活—美的需要
浮士德发现古典美,与海伦结合。海伦认为“幸福与 美不能长久结合”,离开浮士德。对美的追求破灭。
等到我最后坐下来的时候 仍无新的力量从内心涌现
我没有增高丝毫 而队无垠的存在未曾接近半点
• 然而,即便如此,浮士德仍然义无反顾追 随魔鬼而去
• 人类正是在同恶的斗争中克服自身的矛盾 而不断走向明天——这是又一个西西弗斯。
3·浮士德与梅菲斯特对立统一关 系
他们一善一恶,一正一反,相克相生,相反相成,构 成辨证的统一体。
爱情悲剧
爱情的悲剧: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 解放的要求和封建制度、宗教势力 的矛盾。
表现资产阶级(或所有精神探索者) 的两面性:理性与情感矛盾。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3
政治悲剧
• 政治的悲剧 :批判了封建王朝 的腐朽堕落,表现启蒙主义者企图 依靠君主改良现实的迷梦的破产
• 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性 和思想上的软弱性
• “浮士德难题”其实是人类共同的难题,它是每 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将无法逃避的 “灵”与“肉”,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个人幸 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也就是把两者结
马洛
1564年3月6日生于坎特伯雷一富有鞋匠之家,1593年5月 30日卒于伦敦附近的德特福德。
1587年在剑桥大学获硕士学位。
在伦敦期间曾与探险家、政治活动家罗利,剧作家查普曼,数学家哈里奥特等怀疑宗教者结成团体,人称黑夜派和无神论者。
曾一度入狱。
后在一次决斗中被人刺死。
马洛共写了 7 部剧本,均属悲剧或带有悲剧意味的历史剧:《帖木儿》、《浮士德博士的悲剧》、《马耳他的犹太人》、《爱德华二世》、《迦太基女王狄多》和《巴黎的大屠杀》。
后两剧可能是与剧作家纳什合作,时间不能确定。
马洛革新了中世纪的戏剧,在舞台上创造了反映时代精神的巨人性格和``雄伟的诗行'',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Christopher "Kit" Marlowe (baptised 26 February 1564 – 30 May 1593) was an English dramatist, poet and translator of the Elizabethan era. The foremost Elizabethan tragedian next to William Shakespeare, he is known for his magnificent blank verse, his overreaching protagonists, and his own mysterious and untimely death.马洛(1564—1593)是“大学才子”中最有才华、成就最大的一个,在文学史上享有“诗剧的晨星”、“英国悲剧之父”的美誉。
他是莎士比亚以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
马洛与莎士比亚生于同一年,故乡是古老的坎特伯雷(Canterbury)城。
他的父亲是一个鞋匠,马洛的出身寒微与莎士比亚十分相似,但他却在莎士比亚被迫辍学的同时幸运地进入了剑桥大学,得以系统地学习拉丁文、希腊文和神学课程,这为他早莎士比亚一步从事戏剧与诗歌创作并声名鹊起奠定了基础。
马洛的作品
帖木儿大帝》,马洛的第一个剧本就是他在剑桥读书时完成的《帖木儿大帝》讲述了14世纪一个普通牧民帖木儿,如何登上国王宝座,成为一个野心勃勃、残暴无情的鞑靼统治者的故事,是一部“巨星陨落”式的悲剧。
骄横跋扈的蒙古大帝帖木儿利用波斯国王的弟弟推翻了波斯王,在登上王位后又杀害了波斯王的弟弟。
然后帖木尔马不停蹄地战败了土耳其君主并将他关入囚笼示众。
最后这个嗜血成性、权迷心窍的牧羊人竟然向上天的权威发动攻击,致使他所向披靡的铁骑陷入绝境,这个建立了蒙古庞大帝国的征服者只能孤零零地死在皇后的坟墓上。
作者通过刻画一个百战百胜的枭雄,表达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渴望获得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权势的心情。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The Tragical History of the Life and Death of Dr. Faustus)该剧取材于一个古老的德国传说。
浮士德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渴求各方领域的知识。
他对中世纪一成不变的学科(神学、哲学、医学与法律)深感厌烦,为了获取新知识遂求助于一种黑色魔术。
通过咒语他结识了梅菲斯特,即魔鬼的仆从。
浮士德与魔鬼达成协议,他将他的灵魂出卖给魔鬼,作为交换,魔鬼则要在此后的24年中满足浮士德所有求知的愿望。
在魔鬼的帮助下,浮士德充分利用其妖术,见到了教皇亚历山大大帝以及绝代佳人希腊王后海伦,同时,浮士德也承受着内心强烈的煎熬,这一切都表现在善良天使与罪恶天使的表情里。
24年合约期满,浮士德求助上帝无效,终于在时钟敲响12下的时候,他的灵魂被劫向地狱。
《马耳他岛的犹太人》(The Jew of Malta)是马洛的另一部著名的剧作,主人公是个家财万贯、贪婪残忍、诡计多端的巴拉巴斯。
作者通过刻画一个对金钱财富永无休止追求的拜金主义者巴拉巴斯,鞭挞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种种丑恶。
巴拉巴斯为报复财富的丧失而使女儿死与非命,他阴谋叛逆,先将马耳他岛出卖给土耳其人,然后又策划将土耳其征服者投入沸锅蒸煮,结果却使自己葬身火海。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PPT
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 《炼金术师的作坊》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莎士比亚“ 不属于一个 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本·琼生
莎士比亚生平
1564年生于英国中部的小 镇斯特拉福
莎士比亚生活的三个阶段: 1.少年、青年时期(22岁前) 2.伦敦时期(22-49岁) 3.晚年时期(最后3年)
其次,小说无情地批判了封建国家的黑暗 与罪恶,并描绘了希望中的理想世界。
《巨人传》艺术特点
1.第一部长篇系列小说,欧洲散文体长篇小 说的开端。 2.继承了法国中世纪那列狐故事诗等民间文 学的夸张、幽默、讽刺的传统。 3. 以粗俗的形式,表达严肃、崇高的思想主 题,具有寓崇高于粗鄙之中的审美品格。
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
莎士比亚一家
斯特拉福镇
莎士比亚故居
莎士比亚的文学创作
戏剧37部 长篇叙事诗2部 十四行诗集154首
第一阶段:诗歌、历史剧、喜剧时期(1590—1600) 1.诗歌
叙事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斯》 1592 叙事长诗:《鲁克丽丝受辱记》 1594 《十四行诗》1592—1598 (154首)
《维纳斯与阿都尼斯》
给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西班牙生活描 绘出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
作品通过的游历见闻,对当时法律婚姻制度 以及道德、文化等级观念都进行了揭发。
《堂吉诃德》封面
艺术特色
运用讽刺和幽默的手法,具有一种喜剧的效果。 大量的对比和夸张 (唐·吉诃德和桑丘潘沙 驽骍难 得和斑点儿) 文字活泼,语言流畅生动,而且运用大量的民间谚语 作品情节内容虚构和古怪,但细节真实可信
塞 万 提 斯 的 书 房
唐·吉诃德
可笑的骑士——以主观幻想代替客 观现实,把失败当成功,陶醉于自 我胜利之中
歌德和《浮士德》PPT幻灯片
魏玛古典主义:又称德
国古典文学。 是指18世纪末 席勒与歌德在魏玛携手进行 文学创作,使德国文学达到 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诗剧《浮士德》第一部(1808)
5
4、晚期创作(1805—1832)
自传《诗与真》和《意大利游记》 诗集《西东合集》 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小说《威
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 诗剧《浮士德》第二部(1832)
17
第一阶段的内容表明歌德对中世纪学 问的否定,象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 投身社会,探索人生真理的战斗历程,表 现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扩张自我,了解社会、 了解人生、了解自然的愿望。
18
第二阶段,是浮士德追求个人 幸福的阶段,即爱情的悲剧。
浮士德走出书斋后,魔鬼先用感官享受引诱他, 把他带到市民社会。魔鬼让他饮下魔汤而返老还童, 变成翩翩贵族青年。浮士德在魔镜里看到一位美少女 形象。他第一次向靡非斯特提出了一个愿望:他要立 即占有这个姑娘。在魔鬼的导演下,青年浮士德在街 头遇见了魔镜中的少女——市民女子玛甘泪。玛甘泪 出身于守旧的小市民家庭,思想上受着严格的封建礼 教的束缚。她天真无邪,纯朴可爱。她是带着半惊怯 半欣喜的心情与浮士德恋爱,但立即遭到了一连串的 灾难:为与浮士德幽会,她给母亲服下过多的安眠药, 以致母亲中毒身亡;哥哥华伦亭又在与浮士德的决斗 中丧生。她不得已淹死了自己与浮士德的私生子,后 被投入监狱,精神失常。浮士德经历了爱情的享受, 也感到极大的内心谴责的痛苦。
29
浮士德精神(难题)
浮士德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具有鲜明的两重性:一方 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 女色和美等现实欲求之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个人欲求和 现实所迷惑,一次又一次勇敢地超越了自我,不断走向新生 活。浮士德身上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善”与“恶” 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 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以及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浮士 德每前进一步,都要克服这种灵与肉的内在矛盾和理想与现 实之间的外在矛盾。这就是著名的“浮士德难题”——怎样 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需遵循的原 则协调一致。
文艺复兴戏剧ppt课件
莎士比亚
1.莎士比亚的地位 同时代剧作家本·琼生评论莎士比亚:“他是时代的灵魂,我们所击节
称赏的戏剧元勋……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歌德《莎士比亚的命名日》:“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说我一生都属于
他。” 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与荷马、但丁、歌德并称为“世界四大诗人”。
14
Thomas Kyd
基德出生于伦敦,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因为才气人,一直被称为“大学才 子”。现存基德的作品只有《西班牙悲剧》一部,该剧开创了英国悲剧中的一个 新剧种——复仇悲剧。基德最成功的就是对主人公霍罗尼莫的心理分析 基德创立的这种复仇悲剧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复仇是全剧最基本的动机。在《西班牙悲剧》中,霍罗尼莫要报杀子之仇,贝 尔因佩莉亚是为她的两个未婚夫之死而复仇。目的达到后,两位复仇者先后自杀。 2.被害者的亡灵出现在舞台上,以监督复仇的全过程。 3.复仇悲剧中一个重要的戏剧手法是复仇者的延宕,理由常常是缺乏足够的证据 或一个适当的机会。 4.疯癫是另一个重要的戏剧手法。 5.敌对的双方都在绞尽脑汁,使用诡计以战胜对方。双方的智斗是复仇悲剧的主 体。 6.全剧充满了血腥味。 7.剧作家常用对比手法来强化剧中的主要情节、人物的戏剧效果。 8.敌对双方的助手或帮凶都难免一死。
16
格林的文学生涯是从模仿开始的,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成功。 格林的第一部剧作《阿拉贡国王阿尔方索斯》明显地模仿了马洛的《帖木 儿》。他的第二次戏剧尝试是和托马斯·洛奇合写的《反映伦敦和英格兰 的一面镜子》,这是根据《圣经·旧约》中《约拿书》的部分情节改编的 道德剧。格林的下一个剧《疯狂的奥兰多》似乎是有意地把《帖木儿》和 《西班牙悲剧》揉合到一起,这个剧也并没有为格林带来成功。到了他的 第四个剧作《僧人培根和僧人邦格》才第一次展示了他作为一名喜剧作家 的天才。在该剧中,格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属于三个不同世界——巫术、 贵族、和平民的故事情节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剧中的浪漫色彩、风趣的对 白、颇有个性的喜剧人物都使这个剧有别于早期或同期的英国喜剧,成为 浪漫喜剧的一个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