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引擎技术白皮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流引擎产品功能介绍
目录
1.1工作流引擎简介
1.1.1产生背景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以IT 系统建设为基础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共识。
在过去的若干年中,许多企业以当时的IT 发展水平为基础,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搭建了种类繁多的应用系统。回顾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发现长期以来IT 系统的建设一直跟随着技术的革新和业务需求的增长而被动地发展着。不论技术手段如何变化,企业仍旧习惯于沿着功能分析的思路为特定的需求开发专有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内部逐渐积累了许多相互孤立的筒仓式应用系统。不可否认,正是这些应用系统共同构成了当今企业的主要IT 运行环境并有效地支撑了企业早期的业务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些缺乏前期规划、互连性极差的应用系统之间信息不能被有效地共享且难于保持一致,业务过程也无法顺畅地流转,它们是造成“信息孤岛”现象的根源。一些企业也曾经尝试采用整理、合并各种需求、统一数据接口、规范业务过程等方式来降低集成的复杂度,但是在经过一番实践后,人们又发现仅仅依靠规范静态信息的交换格式,集合局部的需求等方法并不足以支持更大范围内的应用整合。因此当前的企业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支持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完成协作任务的具有前瞻性的应用集成框架。
当前,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多变且难以预测的市场,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和
发展,就必需具备对外部变化做出迅速响应的能力。同样,政府部门也面临着转变工作职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压力,需要不断地为大众提供各种高效的公共服务。各项独立调查表明: 对业务系统和IT 基础设施进行快速调整和扩展一直是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早期的IT 系统设计过程中,人们往往更加关注于系统的稳定性而不是迅速应对变化的能力,原先那种僵硬的基于硬编码实现的系统功能扩展和集成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来搭建能够实现跨部门、跨企业、跨地理范围的支持流程协作和流程自动化的IT 基础设施”,“如何能够从被动地应对变化到预见变化进而实现前瞻性地主动变化”…这些都是当前每一个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必须面对的挑战。
通过工作流系统把各业务部门的孤立应用系统整合起来是IT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我国从上实际八十年代大量建设基础信息系统至今,工作流技术的发展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1.2发展阶段
1.1.
2.1EDF(电子数据流)阶段
此阶段的工作流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仅着眼于利用信息技术减轻人们在流程中的计算强度最主要的特点是仅对企业单项业务进行处理,基本不涉及管理的内容。国内最早成功的产品是财务管理产品,为了配合产生正确的数据,可能要设计一个流程用来协调多个会计统计帐目。
此阶段仅仅停留在诸如文档处理、公文流转以及信息发布等这些简单的业务
层面上。
1.1.
2.2TPF(事务处理流)阶段
TPF并没有形成对企业的全局业务的管理,而着眼于对企业局部业务的管理,比如,设计一套工作流程,来管理物资的采购和供应。
此阶段不仅仅停留在诸如文档处理、公文流转以及信息发布等这些简单的业务层面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或部门要求将信息技术的应用扩展到关键业务中,例如,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银行的借贷和划账业务,还有商标的申请、审查和注册业务等等,都属于相应企业或部门的关键业务。
1.1.
2.3IMF(整体集成管理流)阶段
IMF强调对企业业务的全局的整体性的管理。在这个阶段,工作流就是为了完成同一目标而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一系列业务活动或任务。工作流技术与信息技术以及企业管理紧密结合,已经悄悄渗入MIS系统、ERP系统和CRM系统等企业级关键系统中,并迅速成为这些系统的核心。
1.1.
2.4CPF(知识共享和持续改进)阶段
针当企业走上一个良性循环后,它会更加依靠系统从业务、管理的点点滴滴不断地进行积累、总结提高,其中包括流程本身的改进、业务技能和经验的总结推广、管理思想的推广。
企业顺利实施本阶段,则和竞争对手的差距就可以明显拉大。
1.1.3主要特点
通常的工作流引擎一般都具备以下特点:
1.提供方便灵活的流程定义工具;
2.按照既定的业务规则管理和监督业务的运行;
3.提高工作效率,有效缩短业务处理周期;
4.避免传统处理方式中的随意性造成业务流程混乱,增强业务各环节的协作能力,使业务运做更加顺畅;
5.减少或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原则性错误及由此带来的损失;
6.有利于业务的评估和业绩考核;
7.新员工可以迅速适应本职工作;
8.由于业务处理主要由业务人员自行处理,并且业务的管理由工作流服务器承担,各业务主管将从以前大量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将主要精力用于更重要的事情;
9. 与现有系统进行整合集成(EAI);
10.为帮助企业适应新形势而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和技术支持;
11.高效率的业务处理有助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能力;
1.1.4流程定义和运行
1.1.5流程运转模式
在工作流引擎中,千变万化的流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基本模式:
1.1.6工作流引擎不等于OA系统
很多人一到工作流就理解成收发文,简单吧工作流认为是OA产品,其实很大地降低的工作流地价值。
纵观当前OA市场,我们可以简单地把OA系统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基于IBM Lotus Domimo/Notes平台开发的OA系统。这类系统在中国的用户量相对较大。典型的代表产品有蓝凌、金蝶开思、合强和凌柯等软件公司的OA产品。这类软件的优点是,它和Lotus系列的其他软件如Sametime、Quickplace等的集成度比较高,还能利用Lotus提供与关系数据库和大型ERP 软件如SAP、Oracle、Peoplesoft的接口。其缺点是,平台不够开放,存储结构不是建立在关系数据库平台上,大数据量下的频繁CRUD(创建、替换、更新、删除)操作会大大降低性能。根据IBM对Lotus系列产品的发展路径图,Domino 平台存储将会基于DB2平台,同时完全支持J2EE平台,但对于现有客户来说,这是一笔较大的升级成本。对于马上要用的客户来说,这不过是望梅止渴。
第二类是基于微软Exchange平台开发的OA系统,这类系统用户数量也不少。比较典型的有京华网络的ExOA、领航OA等系统。这类软件的特点是和微软的产品高度集成,而和其他系统(如企业的ERP、CRM等)的集成需要定制开发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