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春秋岳麓版说课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岳麓版必修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的第四章《梨园春秋》,主要内容包括: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元杂剧的兴起、明清传奇的繁荣、京剧的形成及其艺术特色。
具体涉及第4节《京剧的艺术魅力》的详细内容,包括京剧的角色、唱腔、脸谱、表演艺术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京剧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戏曲艺术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京剧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戏曲的起源和发展、京剧的角色、唱腔、脸谱、表演艺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选段,引导学生关注戏曲艺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介绍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戏曲艺术的历史;(2)讲解元杂剧、明清传奇等戏曲形式,为学生揭示京剧的历史背景;(3)详细讲解京剧的角色、唱腔、脸谱、表演艺术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京剧的艺术魅力;(4)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京剧在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京剧与其他戏曲形式的异同。
六、板书设计1. 《梨园春秋——京剧的艺术魅力》2. 内容:(1)戏曲的起源和发展;(2)元杂剧、明清传奇;(3)京剧的角色、唱腔、脸谱、表演艺术;(4)京剧在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京剧的艺术特色,并结合实例说明其在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
2. 答案提示:从京剧的角色、唱腔、脸谱、表演艺术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具体剧目的演出情况进行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京剧剧目,如《霸王别姬》、《红楼梦》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京剧艺术,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梨园春秋ppt9(说课) 岳麓版课件
北京地区流行的戏曲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被称为“雅部”的昆曲, 为宫廷所垄断,深受士大夫文人喜爱;第二类叫“花部”,包括了除昆曲外的所 有地方剧种。昆曲由于脱离群众、曲辞深奥,逐渐衰落。“花部”的地方戏高度 繁荣,最为流行的是弋阳腔体系。
③为什么这些戏种都要到北京表演?
院院烧灯如白昼, 戏曲表演。所以,傩戏是我
沉香水底坐吹笙。 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
第11课 梨园春秋
南戏与杂剧
——宋元戏曲艺术的成熟
第11课 梨园春秋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1.产生背景
《
的 说 话 场 面
清 明 上 河 图 》
中
宋代城市格局的变化
第11课 梨园春秋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 大小勾栏五十馀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 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自丁先现、 王团子、张七圣辈,后来多有人于此作场。瓦中多有 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 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第11课 梨园春秋
■大傩之舞
——古代傩仪和戏剧起源
■南戏与杂剧
——宋元戏曲艺术的成熟
■徽班进京
——明清戏曲艺术的鼎盛:京剧 Nhomakorabea第11课 梨园春秋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者也。 ——王国维
第11课 梨园春秋
大傩之舞
——古代傩仪和戏剧起源
第11课 梨园春秋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
1.产生背景
【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遇到可怕的事情总把它归于 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在作祟,在这种情 况下,怎么办?
第11课 梨园春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 精品课件
比女人更美的男人
梅兰芳第二:李玉刚
李玉刚,中国当红 男旦,一位来自吉林省农 村的小伙子。
在2006年7月中国国 家电视台CCTV—3深受 老百姓喜爱的“星光大道” 节目中获得年度季军,成 为当之无愧的平民偶像。
第10课 梨园春秋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戏曲的起源 1. “傩”——戏曲的萌芽 2. “梨园”——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 所3. 瓦舍(瓦肆)——宋代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 4. “南戏”——两宋之际,完备的戏曲形式
第10课 梨园春秋
京 剧 开 山 鼻 祖 程 长 庚
——
第10课 梨园春秋
清光绪年间画师沈蓉圃《同光十三绝》
自左至右: 郝兰田(《行路训子》康氏);张胜奎(《一捧雪》莫成);梅巧玲
(《雁门关》萧太后);刘赶三(《探亲家》乡下妈妈);余紫云(《彩楼配》 王宝钏);程长庚(《群英会》鲁肃);徐小香(《群英会》周瑜);时小福 (《桑园会》罗敷);杨鸣玉(《思志诚》闵天亮);卢胜奎(《战北原》诸 葛亮);朱莲芬(《玉簪记》陈妙常);谭鑫培(《恶虎村》黄天霸);杨月 楼(《四郎探母》杨延辉)。
第10课 梨园春秋
■戏曲的起源 ■元杂剧与昆曲 ■“国粹”京剧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戏曲的起源 “傩”、“梨园”、瓦舍、“南戏”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戏曲的起源 1. “傩” nuó(原始宗教歌舞)——戏曲的萌芽
三星堆铜人面具,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傩戏面具。
第10课 梨园春秋
贵州傩面具
第10课 梨园春秋
唐玄宗
梨园
唐代华清宫梨园,亦称随驾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 西侧,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梨园弟子演练歌 舞的场所。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 岳麓版 必修2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岳麓版必修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章“梨园春秋”第一节。
内容包括:梨园春秋的历史背景、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京剧艺术的特点与影响、京剧表演艺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梨园春秋的历史背景,掌握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 理解并掌握京剧艺术的特点与影响,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认识京剧表演艺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京剧艺术的特点与影响,京剧表演艺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教学重点:梨园春秋的历史背景,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京剧表演视频。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京剧表演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梨园春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京剧产生的社会环境。
3. 讲解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历史沿革。
4. 分析京剧艺术的特点与影响,结合实例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 介绍京剧表演艺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让学生了解京剧的丰富内涵。
6.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个京剧流派,了解其特点并列举代表人物。
7.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梨园春秋历史背景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京剧艺术的特点与影响京剧表演艺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分析京剧艺术的特点与影响。
(3)列举你所了解的京剧表演艺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2. 答案:(1)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明清时期,地方戏曲逐渐发展壮大。
清代中叶,四大徽班进京,与汉剧、秦腔等地方戏曲相互融合,形成了京剧。
(2)京剧艺术的特点与影响:京剧艺术具有唱、做、念、打的综合表演形式,以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类型为基础,注重舞台表演技巧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梨园春秋说课稿2岳麓版实用教案
《梨园春秋》讲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今日我讲课的题目是《梨园春秋》,下边请同意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讲课程序,它包含以下六个环节——第一进入第一个环节——设计理念。
在讲堂教课方案中我一直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兴趣教课为主线,以信息技术为桥梁,以创建情形为手段,以能力感情的培育为目的。
第二个环节——对教材的剖析。
《梨园春秋》是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
本课既是本单元主题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前面四个部分的一个总结。
要修业生能经过本课的学习全面的认识中国古代文艺发展的全面性和完好性,并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的发展与思想文化发展关系的认识。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戏曲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教材共分三目:大傩之舞、南戏与杂剧以及徽班进京,以此向学生显现我国古代绚烂的戏曲艺术成就。
接下来,在学情剖析中。
、教课对象:高二学生。
、有益之处: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学生在音乐课及平时生活中也能有时接触戏剧这类艺术,对它的一些形式不会陌生。
、不利之处:此刻的学生对戏剧这类相对古老的艺术不感兴趣,甚至有反抗情绪,对于它的现状关注不够;学生还比较缺少把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相联合剖析的能力。
在第四环节——教课目的中,我主要从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给学生制定本课学习的计划和任务。
本课教课中,自己特别注意引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经过启迪学生剖析戏曲艺术的发显现状及思虑将来发展之路,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本课的重难点及对重难点的打破,我将在教课流程中再作说明。
下边,我将要点介绍第五环节——教课流程。
我的教课流程分为三大步骤。
第一,经过一个动画“国粹片头”导入新课,创造讲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后紧接着就过渡到第一步骤——昨天:回首梨园。
这也是本课的要点即认识京剧等剧种发展的历程及成就。
本部分主假如经过知识比赛的方式检测学生们对课本知识的预习状况并经过解说以突出要点。
2024年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岳麓版必修3
2024年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 岳麓版必修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章《梨园春秋》。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第七章第一节“戏曲的起源与发展”,重点探讨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唐宋时期的杂剧和元杂剧;第二节“京剧的形成与繁荣”,主要学习京剧的诞生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发展与影响,掌握唐宋杂剧、元杂剧和京剧的艺术特点。
2. 通过学习戏曲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3. 分析京剧的形成与繁荣,理解戏曲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发展与影响,京剧的艺术特点。
难点:元杂剧和京剧的艺术表现手法,戏曲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戏曲表演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选段,引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学习唐宋杂剧、元杂剧和京剧的艺术特点。
3. 实践: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戏曲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 例题讲解:以元杂剧《西华山陈抟高卧》和京剧《霸王别姬》为例,讲解戏曲的艺术表现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戏曲艺术的发展趋势,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唐宋杂剧元杂剧京剧2. 京剧的形成与繁荣背景与艺术特点地位与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分析京剧的艺术特点及其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2. 答案:(1)中国古代戏曲起源于远古时期,经过唐宋杂剧、元杂剧的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繁荣。
其中,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京剧则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巅峰之作。
(2)京剧的艺术特点包括:表演程式化、唱腔优美、脸谱独特、服饰华丽等。
在戏曲史上,京剧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国剧”,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梨园春秋ppt11(说课) 岳麓版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阅读课文第二目前三个自然段:
1、指出南戏流行的区域 2、结合两宋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为什么在这一地区戏曲获得很大发展?
1、指出南戏流行的区域
浙江的温州、福建 的泉州、福州一带
宋代 南戏
2、结合两宋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为什么在这一地区戏曲获得很大发展?
十、丐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关汉卿
元 曲 四 大 家
《窦娥冤》 《梧桐雨》
白朴
马致远
郑光祖
《天净沙· 秋思》 《倩女离魂》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 界文化名人之列。 “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 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 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地也,你不分 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堪 贤愚枉做天!
元 杂 剧 表 演 壁 画
(1)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 (2)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思考2:杂剧在元代出现并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蒙古人 色目人(中亚) “汉人” (中国北方人)
一、官
二、吏
三、僧 四、道 五、医 六、工 七、匠
“南人” (中国南方人)
(1)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八、娼 (2)知识分子地位低下,把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 九、儒
梨园的昨天
梨园的今天
梨园的明天
设 计 思 路
1、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2、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3、知识延伸,情感提升 4、归纳小结,巩固练习
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唐 玄 宗
梨 园 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 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 歌舞的场所。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 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2024年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岳麓版必修2
2024年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岳麓版必修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章“梨园春秋”,涉及第一、二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元杂剧的繁荣、明清传奇的兴盛以及近现代戏曲的变革。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
2. 分析戏曲艺术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理解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元杂剧的繁荣、明清传奇的兴盛以及近现代戏曲的变革。
重点:戏曲的发展历程、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及其与历史背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戏曲视频片段。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经典戏曲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按照教材内容,讲解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分析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及其与历史背景的关系。
3. 例题讲解:以元杂剧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及历史背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明清传奇兴盛的原因。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近现代戏曲的变革及其影响。
7.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戏曲发展历程起源与发展元杂剧繁荣明清传奇兴盛近现代戏曲变革2. 各个时期戏曲特点元杂剧:现实主义、悲剧、喜剧、歌舞、表演明清传奇:文人创作、生旦净末丑、唱腔、表演近现代戏曲:改良、创新、多元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元杂剧《西华山陈抟高卧》的艺术特色。
2. 答案要点:人物塑造:生动、典型、个性鲜明情节安排:紧凑、合理、富有戏剧性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寓意深刻舞台表演:注重舞蹈、唱腔优美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兴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参观戏曲表演,感受戏曲魅力。
开展戏曲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对戏曲的认识。
鼓励学生创作戏曲剧本,培养创新精神。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 岳麓版必修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1课《梨园春秋》,内容包括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京剧的艺术特色、京剧的代表性剧目以及京剧的现状与未来。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形成过程、艺术特色及其在我国的地位和影响。
2. 掌握京剧的代表性剧目,感受京剧艺术的美。
3.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京剧的艺术特色及其表现。
教学重点:京剧的形成过程、代表性剧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选段,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介绍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2)讲解京剧的艺术特色,如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
(3)介绍京剧的代表性剧目,如《霸王别姬》、《空城计》等。
(4)分析京剧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京剧中的角色,体验京剧表演。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京剧的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关于京剧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京剧的形成与发展2. 京剧的艺术特色3. 京剧的代表性剧目4. 京剧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京剧的形成过程。
(2)列举三部京剧的代表性剧目,并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
2. 答案:(1)京剧的形成过程:清代中叶,四大徽班进京,与北京剧种相互融合,形成了京剧。
(2)代表性剧目:《霸王别姬》:讲述楚汉争霸时期,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悲剧。
《空城计》: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故事。
《群英会》: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孙权等群雄争霸的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京剧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京剧的现状与未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优秀教学案例
在课程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思考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让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收获和不足。最后,我进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并对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表扬。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问题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例如,在进行戏曲起源的讲解时,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戏曲会在我国古代社会产生和发展?”让学生思考并讨论,通过查阅资料、分享观点,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戏曲艺术,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审美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价值。
五、案例亮点
1.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戏曲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我还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了一些实践性强的课堂活动,如让学生动手绘制戏曲人物、编排一个小型的戏曲表演等,使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戏曲艺术,提高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剖析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让学生掌握中国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以及代表人物等。学生能够了解戏曲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024年高中历史《梨园春秋》精彩教案2岳麓版必修3
2024年高中历史《梨园春秋》精彩教案2 岳麓版必修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章《戏剧与影视艺术》的第二节《梨园春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京剧的艺术特色以及京剧在近现代的变革与创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形成过程、艺术特色及其在近现代的变革与创新。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京剧的历史发展,使学生认识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京剧的艺术特色及其在近现代的变革与创新。
重点:京剧的形成过程、艺术特色以及在近现代的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霸王别姬》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京剧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历史背景。
(2)详细讲解京剧的艺术特色,如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
(3)讲述京剧在近现代的变革与创新,如样板戏的出现,现代剧目的创作等。
3. 实践情景引入:(1)请学生模仿京剧中的唱腔、动作,体验京剧表演的基本技巧。
(2)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京剧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前景。
4. 例题讲解:以京剧《贵妃醉酒》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及在近现代的创新发展。
5. 随堂练习:(1)请学生列举出自己所了解的京剧剧目。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京剧艺术特色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京剧的形成与发展历史背景艺术特色近现代变革与创新2. 京剧艺术特色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京剧的形成过程。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京剧艺术特色的认识。
2. 答案:(1)京剧的形成过程: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四大徽班进京,经过与秦腔、汉调、昆曲等地方戏曲的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京剧。
(2)京剧艺术特色:以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为基础,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相结合,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岳麓版必修3
a.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b.元杂剧的兴起及其代表作
c.明清传奇的繁荣及其代表作家
d.京剧的形成、流派及其艺术特点
3.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戏曲表演,体验戏曲艺术魅力。
4.例题讲解:分析《红楼梦》中的戏曲元素,理解戏曲艺术与古典文学的关系。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戏曲艺术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重点:元杂剧、明清传奇、京剧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选段,引导学生关注戏曲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补充说明:可通过展示戏曲服饰实物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寓意。
二、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1.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戏曲表演,体验戏曲艺术魅力。
补充说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戏曲表演,可选择经典剧目中的片段,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深入了解戏曲表演手法和艺术特点。
2.例题讲解:分析《红楼梦》中的戏曲元素,理解戏曲艺术与古典文学的关系。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岳麓版必修3
修3,第三章《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第五节《梨园春秋》。内容主要包括: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元杂剧的兴起、明清传奇的繁荣、京剧的形成及其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
2.理解戏曲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认识戏曲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3.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西厢记》的戏曲元素。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岳麓版必修2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梨园春秋”的内容。
具体包括:京剧的诞生与发展、京剧的艺术特色、京剧的代表剧目和表演艺术家、京剧的传播与影响。
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京剧在我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2. 掌握京剧的艺术特点,如脸谱、唱腔、表演技巧等。
3. 能够列举出京剧的代表剧目和表演艺术家,并了解他们的艺术成就。
4. 分析京剧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点、代表剧目和表演艺术家。
难点:京剧的艺术特点,如脸谱、唱腔、表演技巧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京剧表演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京剧在我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京剧的艺术特点,如脸谱、唱腔、表演技巧等。
2. 介绍京剧的代表剧目和表演艺术家,如《贵妃醉酒》和梅兰芳、《霸王别姬》和程砚秋等。
3. 分析京剧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四、课堂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京剧的了解和感悟。
五、实例分析(10分钟)以《贵妃醉酒》为例,分析京剧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
六、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京剧的艺术特点3. 京剧的代表剧目和表演艺术家4. 京剧的传播与影响作业设计:1. 请列举出至少三个京剧代表剧目和相应的表演艺术家。
2. 请简要描述京剧的艺术特点。
3. 请谈谈你对京剧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认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点以及代表剧目和表演艺术家。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 岳麓版必修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的《梨园春秋》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代表性作品,以及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艺术的历史演变和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了解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戏曲形式。
2. 分析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戏曲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 掌握京剧的形成过程,理解其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元杂剧、明清传奇和京剧的特点。
难点:元杂剧、明清传奇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戏曲艺术的影响,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选段,让学生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梨园春秋》。
2. 讲解新课:(1)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发展历程:从先秦时期歌舞、百戏的起源,到唐宋时期的杂剧、南戏,再到元杂剧、明清传奇,介绍京剧的形成。
(2)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介绍关汉卿、马致远、汤显祖、洪升等戏曲家的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3)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讲解四大徽班进京、京剧艺术特点、京剧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各个时期戏曲艺术的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戏曲艺术的选择题,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戏曲艺术的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发展历程2. 元杂剧和明清传奇3. 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艺术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有了全面的了解。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历史iii岳麓版第11课梨园春秋说课稿
历史iii岳麓版第11课梨园春秋说课稿(一)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梨园春秋》是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最后一课。
编者把本课内容放在本单元最后一课,既是把它当作本单元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想以本课作为对前面四个部分的一个总结,要求学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的认识中国古代文艺进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的进展与思想文化进展关系的认识.2.知识体系:本课要紧介绍了中国的戏曲艺术产生与进展的历程。
教材共分三目:大傩之舞、南戏与杂剧以及徽班进京,以此向学生展现我国古代辉煌的戏曲艺术成就。
3.课标要求与重难点分析: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进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基础,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戏曲产生进展的缘故和京剧的形成与进展成就。
基于学生对我国古代戏剧进展历程了解专门少的状况,结合课标要求,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两个方面:一是戏剧的进展与政治经济进展的关系;二是京剧的形成与进展成就。
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强,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明白得会存在一定难度,把这两个问题确定为本课难点是合适的。
(二)教学方法:1.设计思想:以“学生进展为本”。
从学生及其学习的角度动身,去考虑学生需要学习什么,能够学习什么和如何样去学习,注重与学生生活体会的联系,利用多媒体的直观优势,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作用。
并注意发挥教师重要的导向作用,设计一些有摸索力度的问题,激发学生摸索和探究的爱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产生与进展,说明其艺术成就,明白得社会经济、政治的进展与戏剧文化盛衰的关系。
通过材料阅读和观看培养学生猎取历史信息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情境设置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戏曲知识及多媒体的直观优势,激发学生的爱好。
高中历史岳麓版ppt梨园春秋PPT说课稿1
第4讲 梨园春秋
课程标准: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说明其艺术成就。 考纲明示: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音乐
(1)骨笛、陶埙、青铜编钟等乐器的考古发现表明,在先秦时期, 中国的音乐艺术已较为发达了。
(2)秦汉时期的乐府机构在收集民间歌曲和异域音乐的基础上, 融
合成了新的音乐形式;隋唐时期民间音乐进入宫廷,总称燕乐。 (3)明清时期不仅戏曲音乐繁荣,而且器乐艺术也发达。
史料探史——平民化、世俗化艺术特征趋势的成因 史料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 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 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 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 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提示] 原因: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
扩大。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1)宫廷舞蹈多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具有一定的技 舞蹈
巧性和艺术性。 艺术
(2)民间舞蹈大多反映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情感。
(1)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杂剧、南戏出现。 戏曲
(2)元朝时元杂剧形成。 艺术 (3)明代 传奇 剧兴盛起来。
(1)乾隆年间徽戏进京。
京剧产 (2)形成——道光年间。徽剧和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等民
生与发 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
展的历 (3)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
程
绝”。
(4)走向世界——民国年间,京剧走向世界,成为国粹。
特别提醒 元曲≠元杂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教案2)
讲课题第10课梨园春秋目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列出本课的知识框架,认识中国传统戏曲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熟习京剧的形成与特色。
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
充足利用学生已有的戏曲知识,调换学生学习热忱。
2、过程与方法:经过讲堂上的分组议论沟通,培育学生综合剖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经过观看戏曲录像,提升学生的察看能力。
经过指引学生表演,加深学三维目标生对京剧艺术的理解。
经过指引学生设计脸谱和服饰,激发学生对学习戏曲的兴趣。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引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加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重点京剧的形成和特色。
难点京剧在形成的原由及艺术成就。
课型□讲解□习题□复习□议论□其余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因材施教【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前言: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小的舞台上,浓缩着无数离合悲欢的故事,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可谓窥伺传统社会发展轨迹和先人生活的窗口。
它以优美感人的剧情、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们所喜闻乐道。
你知道最早的中国戏曲是如何产生的吗?号称“国剧”的京剧又有什么特色?今日,我们学习第 10课梨园春秋。
【讲解新课】戏曲的发展1、发源---傩2、唐朝---梨园(教练歌舞艺人的特意场所)3、形成---宋朝:南戏瓦舍(特意的娱乐场所)4、元朝——杂剧:标记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关汉卿《窦娥冤》5、明中叶---清中期:昆曲“百戏之祖”。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因材施教6、清中叶---京剧“国粹”乾隆年间开始形成,同治光绪年间鼎盛。
四大行当:生、旦、净丑;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脸谱艺术:黑脸代表铁面无情;红脸代表忠勇正义;白脸代表奸诈狡猾。
【随堂训练】1“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四面八方,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以下中国哪一种传统艺术特色的描绘A.魔术B.绘画C.戏剧D.杂技2家有子女》里刘星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怎么比窦娥还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基于以上状况,我准备指导学生从三个 方面来学习本课:
⑴作好预习,并完成练习册上本课网络构建 部分的内容;
⑵重新阅读必修一、二有关宋、元、清部分 的内容,深入了解以上三个时间段的政治经济 状况;
⑶课后列表整理本单元内容线索,把本课内 容和前面四课内容对比总结学习。
四、说教学目标(三方面)
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 解我国戏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知道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这 既是课标内容标准的要求,同时 也是课标课程目标中知识与能力 培养的要求。
• 2,采用探究与讲解方式是为了让学生独立的理
解分析戏剧的发展背景;采用京剧脸谱和观看戏 剧短片等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我国古代戏剧艺术的 直观印象,观看戏剧短片和讨论相结合更可以加 深学生对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加强学生的 历史责任感 。
三、说学法
1,学情简介:经过高一必修一、二的学习,学 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全面 的了解,另外戏剧这种艺术在日常生活当中学生 也能偶尔接触,对它的一些形式不会陌生,这些 是学生学习本课的有利之处。不利的是现在的学 生对戏剧这种相对古老的艺术不感兴趣,甚至有 抵触情绪,更重要的是学生还比较缺乏把思想文 化与政治经济相结合进行学习和分析的能力,理 解本课内容比较困难。
五、说教学过程(教学行为设计)
1,新课的导入
本课将从情景导入,先播放一段后舍男孩演唱的京剧(一段带有强 烈搞笑成分的京剧后舍男生最新做作口品-京剧.mpeg)然后提出问 题:同学们知道这段戏剧属于什么戏种吗?这两个男孩的唱词说的
是什么?(京剧脸谱)(情景的设计是基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坚
持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倡导主动、开放和
2,引导学生透过中国传统戏剧发展演 变史实,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 迹,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观看影视剧 作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 比较、归纳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现 象的分析能力。这两方面是课程目标 中能力、过程与方法培养的要求。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我国古 代戏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戏剧的认识,加强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与社会责任感。 这是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的要求。
2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 产生与发展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我把本课内 容重点确定为两点:元杂剧的流行;京剧的形成与 发展。
之所以把元杂剧也确立为本课重点,主要是
元杂剧在中国戏剧发展历史上的地位,它的出现是 中国古代戏剧成熟的标志,而且直到今天元杂剧作 品也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基于学生对我国古代戏剧发展历程了解很少的
国古代戏剧种类是很多的。那么,你知道我国的戏剧起源于什么时
候吗?京剧是北京本地戏剧吗?我国古代戏剧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八课——梨园春秋
(从情景和问题导入课文有利于学生主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
2,新课内容的学习
导入新课后屏幕将打出课文标题 “第八课——梨园春秋”
学习第二目时候我这样导入:唐代傩仪盛行,但这时的 傩仪依然侧重于国家祭祀和礼仪方面,它还不算了真正的戏剧。 到了宋代,一种表现百姓生活,揭露社会黑暗的戏剧出现了, 这就是南戏。南戏是中国古代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什么 是南戏?为什么会出现南戏?南戏有何特色?打出第二目提纲, 请学生阅读课文后分别回答上述三个问题。
多样化的学生。另外带有搞笑成分的京剧能消除学生对传统戏剧的 抵触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待学生回答完后,再设问:除了京剧,大家还听过什么戏剧?我们
广东最流行的戏剧是什么?(本问题是对前一问题的拓展,同时也 是让课文联系现实生活,提高学生兴趣与认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上问题集体回答完毕后总结提问:通过以上问题我们知道我
4,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学生 要掌握两个问题: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戏剧的艺术成就。并要求学生透过对 戏剧发展历程和古代艺术成就的学习提高对祖 国历史与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二、说教法
• 1,本课主要采用讨论式,探究式,讲解和观看
戏剧短片等方式展开教学,使用的教具主要有京 剧脸谱、多媒体平台和课件等。
学习第一目中国戏剧的起源— —先秦傩仪,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什么是傩?傩和傩仪有区别吗?傩 仪成为中国古代戏剧起源的原因是 什么?同时打出三幅有关傩与傩仪 的图片邓玉万文件\文化史教案\第 二单元\5.jpg,请学生结合图片和 课本知识回答上述问题。
(问题与图片的设计是让学生
明确本目内容,同时也可以增强学 生对傩的直观印象,提高学生学习 兴趣,培养学生透过图片提取历史 信息的能力。)
第十一课 梨园春秋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属岳麓版文化史第二单元第十一课, 课文内容是围绕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过程展 开的。教材在叙述中国戏曲发展过程的时候, 从中国戏曲的起源“傩仪”说起,把我国戏 曲的发展分为先秦傩仪、宋代南戏、元代杂 剧、清代京剧四个阶段进行学习,有利于学 生系统的掌握中国古代戏剧的产生与发展过 程,了解我国古代戏剧艺术成就。
老师简单对课文标题作一解释(戏剧 概念与梨园概念),然后打出本课 知识的总体框架
第十一课 梨园春秋
一、中国戏剧的起源——先秦傩仪 二、中国戏剧的发展——宋代南戏 三、中国戏剧的成熟——元代杂剧 四、中国戏剧的高峰——清代京剧
(打出本课框架的目的是考虑到本课教 材的编写特点,框架内容使学生在学习 本课内容时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课本知 识,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 络,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状况,结合课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两 个方面:一是戏剧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是京剧形成与发展成就。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 强,对以上两个问题的理解会存在一定难度,把这 两个问题确定为本课难点是合适的。
3,编者把本课内容放在本单元最后一课,既是 把它当作本单元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 主题是中国古代文艺的发展,包含五个部分: 汉字与书法;绘画;诗歌;小说;戏剧),同 时也是想以本课作为对前面四个部分的一个总 结,要求学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的认识中 国古代文艺发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加深学 生对政治经济的发展与思想文化发展关系的认 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