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合集下载

博弈论的创始人——“孤独天才”纳什

博弈论的创始人——“孤独天才”纳什

人生驿站RAND GARDEN OF SCIENCE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心灵》主人公原型、“博弈论”大师、著名数学家纳什,2015年3月25日因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与数学家路易斯·尼伦伯格共获2015年度阿贝尔奖(也有人把它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然而,就在领奖之后不到2个月,纳什和妻子因为车祸双双离世。

纳什曾为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博弈理论,同时,在代数簇理论、黎曼几何、抛物和椭圆型方程上取得了一些突破。

纳什写的文章不多,仅仅几篇,但已经足够了,因为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1928年6月13日,纳什(John Nash)出生于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阿巴拉契亚电力(现为“美国电力”)公司的工程师,母亲同样受过良好教育、做过教师。

因此,纳什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温暖家庭。

纳什的才华在小学四年级就显露出来,不过,他的数学成绩只有B-。

纳什的老师告诉他的母亲,说他不怎么懂得做功课,但母亲很清楚孩子已经找到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更多的例子随之而来,特别是高中阶段,当老师好不容易才作出一个勉强的、冗长的证明,纳什却只用两、三步就能解决问题。

中学毕业后,纳什进入了匹兹堡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学习,之后又进入卡耐基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

1948年,大三的纳什,同时被美国顶尖级高校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大学录取。

而普林斯顿大学则表现得更加热情,当数学系主任莱夫谢茨感到纳什的犹豫时,就立即写信敦促他选择普林斯顿,这促使纳什接受了一份1150美元的奖学金。

由于这一笔优厚的奖学金以及与家乡较近的地理位置,纳什选择了普林斯顿,来到爱因斯坦当时生活的地方。

在此,纳什显露出对拓扑、代数几何、博弈论和逻辑学的浓厚兴趣。

1950年,纳什获得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博士学位,他那篇仅仅27页的博士论文中有一个重要发现,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

博弈论朱·弗登博格摘抄

博弈论朱·弗登博格摘抄

博弈论朱·弗登博格摘抄一、简介博弈论是一种研究决策问题的理论,广泛应用于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

朱·弗登博格是博弈论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贡献和实际应用备受瞩目。

本文将摘抄朱·弗登博格的一些重要观点和理论,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博弈论。

二、博弈论基本原理1.策略选择:在博弈论中,每个参与者都需要在给定其他参与者的策略选择情况下,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

因此,策略选择是博弈论的核心。

2.收益分析:在博弈论中,收益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参与者的收益取决于其他参与者的策略选择,以及当前环境等因素。

因此,收益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3.合作与竞争:在博弈论中,合作与竞争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

合作是指在博弈中,参与者可以达成协议,实现共同的利益。

竞争则是指参与者相互对立,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三、博弈论在现实中的应用1.金融市场:朱·弗登博格指出,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经常处于博弈之中。

投资者需要综合考虑市场信息、风险和收益等因素,做出最优决策。

2.政治决策:政治决策往往涉及到多方利益,需要博弈论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

通过博弈论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各方的利益诉求和决策过程,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企业管理:企业管理中也需要运用博弈论原理和方法。

例如,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和供应链管理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最优决策。

四、朱·弗登博格的其他观点1.动态博弈:朱·弗登博格强调动态博弈的重要性。

在动态博弈中,参与者之间的策略选择是相互影响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灵活应对。

2.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是指参与者为了实现共同利益而进行的博弈,而非合作博弈则是指参与者之间存在利益对立的情况。

朱·弗登博格认为,在实践中,需要关注非合作博弈中的利益冲突和协调问题。

3.信任和信誉:朱·弗登博格认为,信任和信誉是博弈论中的重要因素。

博弈论方法

博弈论方法

博弈论方法博弈论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学科,将数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视野结合起来,研究智能体之间的决策行为,从而获得更有效的结果。

一、定义:博弈论主要是根据博弈的模型,对研究对象的博弈行为进行建模分析,利用数学技术找出一种最佳策略,从而达到解决大型复杂博弈决策问题。

二、历史发展:1. 早期发展:早期博弈论由英国数学家凯恩斯(John C.H.Keynes)所提出,他将博弈论用于了经济学,对二人博弈的构造展开过研究;2. 现代发展: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数学家约翰·哈德曼(John von Neumann)与奥地利数学家普林斯顿(Oskar Morgenstern)共同编写的著作《博弈论理论》,奠定博弈论现代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理论基础:1. 互相博弈:智能体彼此之间进行决策对抗,考虑彼此策略以及环境变量等;2. 博弈模型:针对某一特定问题,整理分析有限信息,建立博弈模型,以助于解决决策问题;3. 决策理论:主要研究决策者为得到最优解而所采取的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策略;4. 决策树:是一种类型的博弈模型,用来建模智能体之间可能发生的决定步骤,有助于确定最优解。

四、应用:1. 经济学和金融学:博弈论模型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应用广泛,可用于垄断定价和资源分配;2. 游戏论:引入了许多人工智能技术,在策略行为方面有众多研究成果;3. 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服务于决策支持,利用博弈论及其衍生的技术来求解决策方案;4. 武器决策:根据双边或多边博弈模型,来评估武器的有效性。

五、总结:博弈论由于其充分结合各种科学视角建模决策,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金融学、游戏论、决策支持系统等诸多领域,对提高决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未来,随着科技和数学等方面的发展,博弈论也将会得到更全面、更有效的应用,从而发挥更大作用。

博弈论发展史及主要著作

博弈论发展史及主要著作

博弈论发展史及主要著作博弈论发展史及主要著作纳什(JohnNash)、泽尔腾(ReinhardSelten)和海萨尼(JohnHarsany)三位博弈理论家和经济学家。

第一阶段:1944年以前,早期思想和基本概念的形成。

1838年,法国经济学家奥古斯汀古诺(AugustinCournot)在分析生产者竞争时,就利用均衡概念研究了寡头市场的情况,并使用了解的概念,该概念实际上是后来的纳什均衡的一种严格说法。

1881年英国经济学家埃奇沃斯(FrancisY.Edgworth)提出了"契约曲线(ContractCurve)"作为决定个体之间交易结果题目的一个解。

1913年,博弈论中第一个定理--泽梅罗定理(ZermeloTheorm)断言,国际象棋是严格确定的,尽管泽梅罗定理的适用范围是具有完全信息的两人零和博弈,但它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五六十年代曾引起很多博弈论专家和经济学家的广泛深进研究。

1921― 1927年间,波莱尔(EmileBorel)发表了四篇关于策略博弈的文章,第一次给出了一个混合策略的现代形式,并找到了有3个或多个可能策略的二人博弈的最小最大解。

1928年,冯诺伊曼(JohnvonNeumann)证实了最小最大定理,该定理被以为是博弈论的精华,博弈论中的很多概念都与该定理相联系。

1930年泽尤森(F.Zeuthen)的著作《垄断题目与经济竞争》出版,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关于讨价还价题目的解,该解后来被海萨尼证实与纳什的讨价还价解是等价的。

此外,这一阶段还提出了博弈的扩展形式、纯策略、策略形式、混合策略、个体理性等重要概念。

第二阶段:1944~1959年,现代博弈论的建立与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1944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和经济学家摩根斯坦(OskarMorg enstern)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出版。

该书在详述两人零和博弈理论的同时,在博弈论的诸多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如合作博弈、可转移效用、同盟形式以及冯诺伊曼--摩根斯坦稳定集等,该书还说明了导致后来在经济学中广泛应用的公理化效用理论。

约翰·纳什——经济学博弈论创始者

约翰·纳什——经济学博弈论创始者

1994年10月11日在斯德哥尔摩,三个男人因为博弈理论研究成果,共享了百万美元奖金。

他们不是电视评论员,也不是曼联或者迈阿密海豚队扶手椅的批判家。

两个美国人约翰·C·海萨尼和约翰·纳什,和一名德国人莱因哈德·泽尔腾,他们的博弈论赢得了那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博弈理论听起来微不足道。

但事实上,在过去的20年时间,它已经彻底改变了产业组织经济学,并且影响了很多其他的分支,尤其是货币政策理论和国际贸易。

如今,没有哪个经济学毕业生不知道博弈理论的基本原理。

尽管看起来有些奇怪,但是在博弈理论出现之前,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公司可以忽视自己的行为对别人行为的影响。

这种想法在完全竞争市场是可行的:单个公司或消费者不会影响到整体。

与此同时,不受挑战的垄断者说:他们没有竞争对手可以去担心。

现代博弈论是由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联合发表在1944年“博弈和经济行为的理论”的。

约翰·海萨尼、约翰·纳什和莱因哈德·泽尔腾将其磨练成了今天经济学家所使用的锋利工具。

纳什的博弈论需要细化。

首先,它只适用于比赛一次,或者,玩家同时移动。

但几乎所有有趣的经济活动都是游戏玩家的持续互动。

从信誉的重要性来说是毫无意义的计划:一旦被其他玩家知道,他将不得不改变。

泽尔腾延伸拓展了纳什的均衡理论。

但是瑕不掩瑜,即使有批评声,也毫不影响博弈论的热潮。

中央银行家们现在都知道因此认识到了声誉和信誉。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使用博弈论设计今年的无线电频谱拍卖。

同时,企业也开始了解博弈论:哈佛的勃兰登堡门教授,将博弈理论运用到了MBA教学和管理教学。

属于博弈论的时代来了,他说,那些对自我要求很高的MBA学员,以及喜欢数学的经济学毕业生,他们不会离开学校直到学到博弈论。

文章来源:一米金融互联网金融平台。

简述博弈论产生与发展过程

简述博弈论产生与发展过程

博弈论的发展历程一、博弈论起源博弈论(Game Theory)起源于上世纪初的数学领域,最初是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被研究的。

它主要研究在策略性决策场景中,参与者的最优行为及其相互影响。

这一理论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13年,Borel在一般集合论的基础上定义了对策论的基本概念。

二、经典博弈理论在博弈论的发展历程中,经典博弈理论在上世纪中叶占据主导地位。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John von Neumann和Oskar Morgenstern。

他们于1944年合作发表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冯·诺依曼-摩根斯坦博弈模型”,为现代博弈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非合作博弈理论非合作博弈理论(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包括Gerard Debreu和John Harsanyi。

他们提出了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概念,成为现代博弈论中的重要基石。

非合作博弈理论主要研究在信息不完全或不确定的情况下,参与者如何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

四、合作博弈理论与非合作博弈理论相对,合作博弈理论强调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可能性和最优策略的均衡。

这一理论在上世纪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代表人物包括R.B. Myerson和Roger Wollenstein。

合作博弈理论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合作实现各方的利益最大化,以及如何分配这些利益。

五、演化博弈理论演化博弈理论(Evolutionary Game Theory)是在上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人物包括John Maynard Smith和George R. Price。

这一理论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出发,研究参与者如何通过学习和适应环境,实现最优策略的选择。

演化博弈理论在经济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六、动态博弈理论动态博弈理论(Dynamic Game Theory)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的,其代表人物包括Arrow Kenneth J.和Leslie Richard Stallings。

纳什 博弈论

纳什 博弈论

纳什博弈论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于1950年提出。

纳什均衡是指在博弈过程中,每个
参与者都选择了在给定其他参与者策略下,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且没有动力改变自己的策略。

简单来说,纳什均衡是一种策略组合,其中每个参与者都无法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在纳什均衡下,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选择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个参与者的单方面改变都可能导致整体结果的变差。

纳什均衡在博弈论和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市场竞争、军备竞赛、囚徒困境等多种情景下都可以运用纳什均衡来分析参与者的最佳策略选择。

然而,纳什均衡并非总是能够实现最优解,有时候可能存在多个纳什均衡,其中某些均衡可能并不是理想的结果。

此外,纳什均衡也无法解决博弈中可能存在的合作问题,因为每个参与者都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不考虑整体利益。

总的来说,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分析参与者的策略选择和博弈结果。

它在博弈论和经济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并对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术杰出人物

学术杰出人物

卢卡斯·帕帕季莫斯生于1947年,20世纪70年代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先后获得物理学学士、电子工程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

帕帕季莫斯在1994年至2002年间担任希腊中央银行行长;2002年至2010年担任欧洲中央银行副行长,任期内支持强化财政纪律。

2011年11月10日被任命为希腊联合政府总理。

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1928年6月13日—),又译约翰·纳许,美国数学家,前麻省理工学院助教,主要研究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

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家约翰·C·海萨尼(John Harsanyi)和莱因哈德·泽尔腾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1950年,纳什获得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博士学位,他在那篇仅仅27页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

阿兰·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 ,6月23日生于英国伦敦。

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提出了“图灵机”和“图灵测试”等重要概念。

人们为纪念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设立“图灵奖”。

李政道,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另有同名之国际著名免疫血液学家,中国HLA专业的奠基人,现任台湾慈济骨髓捐献资料中心主任李政道。

1943-44 中国贵州省,浙江大学(由于战争,浙江大学从浙江迁往贵州)1945 中国云南省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由从北京南迁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及从天津南迁的南开大学组成)1946-49 美国芝加哥大学,1950年获博士学位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 )(1936年1月27日-),1936年出生,美国实验物理学家。

纳什 博弈论

纳什 博弈论

纳什博弈论
(最新版)
目录
1.纳什简介
2.博弈论的概念
3.纳什对博弈论的贡献
4.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影响
5.博弈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正文
纳什,全名约翰·纳什,是一位美国数学家,因其在博弈论领域的突出贡献而广受赞誉。

他所创立的纳什讨价还价解和纳什均衡概念,对经济学、社会学以及政治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博弈论,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多个理性决策者在相互竞争或合作过程中如何做出决策的数学理论。

它旨在分析决策者之间的互动行为,并预测可能的结果。

在博弈论中,理性决策者被假定为以最大化自己利益为目标的个体。

纳什在博弈论领域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纳什讨价还价解和纳什均衡。

纳什讨价还价解是纳什在 1950 年提出的一个解决博弈问题的方法,它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子问题,并使用递推方法求解,从而找到了一个使所有参与者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纳什均衡则是指在一个策略型博弈中,当所有参与者都选择了最优策略后,达到的一种均衡状态。

纳什均衡对于分析市场竞争、政策制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纳什均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经济学领域,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价格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企业如何制定最佳策略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政治学领域,纳什均衡可以用来分析国际关系、军备竞
赛等问题。

此外,纳什均衡还在社会学、生物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纳什在博弈论领域的贡献不仅丰富了数学理论体系,而且对多个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

纳什 博弈论

纳什 博弈论

纳什博弈论摘要:一、引言1.介绍纳什和博弈论2.阐述纳什对博弈论的贡献二、博弈论的基本概念1.博弈论的定义2.博弈论的基本要素三、纳什均衡1.纳什均衡的概念2.纳什均衡的性质3.纳什均衡的求解方法四、博弈论的应用1.经济学领域2.社会学领域3.政治学领域五、纳什的成就与影响1.学术成就2.影响与启示六、结语1.总结纳什与博弈论的关系2.对未来博弈论发展的展望正文:一、引言约翰·纳什,一个在数学界和经济学界都享有盛誉的名字。

他以博弈论的研究闻名于世,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本文将简要介绍纳什与博弈论的故事,以及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纳什均衡。

二、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博弈论是研究多个理性决策者在相互影响下如何进行决策的数学理论。

它包括以下基本要素:1.参与人:进行决策的主体。

2.策略:参与人可以选择的行动方式。

3.收益:参与人通过采取某种策略所获得的利益。

4.博弈:参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决策过程。

三、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指在博弈论中,参与人达成的一种纳什平衡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参与人没有动力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因为任何改变都会导致自己的收益下降。

纳什均衡具有以下性质:1.纳什均衡是唯一的。

2.纳什均衡是稳定的,即一旦达到纳什均衡,参与人不会改变策略。

3.纳什均衡可以通过混合策略求解。

四、博弈论的应用博弈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领域。

在经济学领域,博弈论被用来分析市场竞争、企业合作和政府政策等现象。

在社会学领域,博弈论有助于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规范的形成。

在政治学领域,博弈论为研究国际政治和外交策略提供了有力工具。

五、纳什的成就与影响纳什的成就不仅在于他提出了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纳什均衡,还在于他将博弈论成功地应用于经济学领域。

纳什的研究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为他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纳什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启示我们在研究问题时要善于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约翰 纳什

约翰 纳什

在2001年,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艾里西亚与约翰·纳什复婚了。事实上,在漫长的岁月里,艾里西亚在心 灵上从来没有离开过纳什。这个伟大的女性用一生与命运进行博弈,她终于取得了胜利。而纳什,也在得与失的 博弈中取得了均衡。
当地时间2015年5月23日,约翰·纳什夫妇遇车祸,在美国新泽西州逝世,终年86岁。他82岁的夫人艾丽西 亚也在车祸中去世 。
秋天,纳什30岁,刚取得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职位(Tenure),艾里西亚怀孕。后来他们的儿子John Charles Martin Nash出生,他因为幻听幻觉被确诊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然后是接二连三的诊治,短暂的恢复, 和新的复发。
1960年夏天,他目光呆滞,蓬头垢面,长发披肩,胡子犹如丛生的杂草,在Princeton的街头上光着脚丫子 晃晃悠悠,人们见了他都尽量躲着他。1962年时当他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Fields奖——数学领域里的诺贝尔奖 (Nobel)——获得者时,他的精神状况又使他失之交臂。
一个博弈收益图,中心点是该博弈的纳什均衡其中一个最耀眼的亮点就是日后被称之为“纳什均衡”的非合 作博弈均衡的概念。纳什的主要学术贡献体现在1950年和1951年的两篇论文之中(包括一篇博士论文)。1950年 他才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题为“非合作博弈”的长篇博士论文,1950年11月刊登在美国全国科学院每月公报上, 立即引起轰动。
"纳什均衡”是他21岁博士毕业的论文,也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
纳什在授课纳什对纯数学里的拓扑流形感兴趣。1950年夏天他为美国兰德公司(Rand)公司工作。那时兰德 公司正在试图将博弈论用于冷战时期的军事和外交策略。秋天回到普林斯顿大学后,他并没有继续在博弈论方面 的研究,而是开始在纯数学里的拓扑流形(Manifolds)和代数簇(Algebraicvarieties)上做他原先在攻读博 士期间曾经感兴趣的工作,同时教些本科生的课程。但是Princeton数学系没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他教职,不是基于他的学术水 平,而是因为他的性格因素。

纳什 博弈论

纳什 博弈论

纳什博弈论摘要:1.纳什简介2.博弈论概述3.纳什博弈论的主要贡献4.纳什均衡的应用场景5.纳什均衡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6.纳什均衡的局限性与挑战7.总结正文:【1】纳什简介约翰·纳什(John Nash,1928-2015)是一位美国数学家,他在博弈论、微分几何和数论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数学天赋,年仅21岁便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

纳什一生充满传奇,他的故事被改编成了电影《美丽心灵》,该片讲述了他与精神分裂症斗争的一生。

【2】博弈论概述博弈论是研究多个理性决策者在相互竞争或合作过程中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它旨在分析不同决策者之间的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对各决策者的利益和整体结果的影响。

博弈论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生物学等领域。

【3】纳什博弈论的主要贡献纳什在博弈论领域的最重要贡献是他提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

1950年,他在《数学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对策论与经济行为》的论文,其中阐述了纳什均衡的基本思想。

纳什均衡是指在一个博弈游戏中,每个参与者都选择了最优策略,使得任何一个参与者改变自己的策略,都无法获得更好的结果。

【4】纳什均衡的应用场景纳什均衡在许多现实场景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案例:1.价格竞争:两个竞争对手在确定价格时,会考虑到对方的反应。

如果双方都选择降价,那么双方都将损失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可能选择保持原价,以维持现有的市场份额。

这种竞争格局可以看作是一个纳什均衡。

2.选举投票:选民在投票时,会考虑到其他选民的投票行为。

如果大多数选民都认为某候选人会赢得选举,那么他们可能不会投票给这位候选人。

这种投票行为可以看作是一个纳什均衡。

【5】纳什均衡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囚徒困境博弈是纳什均衡的一个经典案例。

两个被捕的囚徒需要决定是否合作或背叛对方,以获得可能的最低刑期。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另一个囚犯选择合作还是背叛,每个囚犯都倾向于背叛对方。

博弈论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博弈论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博弈论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

以下是博弈论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1.古代时期: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等著作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著作。

2.20世纪初:博弈论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

3.1944年:冯•诺依曼(Von Neumann)与摩根斯坦(Morgenstern)合作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这本书,标志着博弈理论的正式诞生,不过,此书与现代博弈论关系不大。

4.1950年:纳什和夏普里的“讨价还价”模型以及“核”的概念,提出了合作博弈的概念。

5.20世纪60年代:纳什均衡被提出;泽尔腾(1965)引入动态分析,提出了“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海萨尼(1967-1968)将不完全信息引入博弈论研究,这标志着博弈论的快速发展时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书籍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博弈论 朱·弗登博格

博弈论 朱·弗登博格

博弈论朱·弗登博格博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在竞争和冲突环境中如何做出最优决策。

朱·弗登博格的博弈论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视角。

朱·弗登博格是一位杰出的博弈论学者,他的研究涵盖了各种不同的主题和领域。

他的工作涉及到了经济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市场均衡、公共政策、国际关系等。

他的研究不仅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也提供了实际应用上的指导。

在市场均衡方面,朱·弗登博格的研究揭示了市场如何通过竞争和合作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他分析了市场中的各种力量和影响,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和影响价格的形成。

他的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关于如何管理和监管市场的建议,同时也为经济学家提供了关于市场均衡的理论基础。

在公共政策方面,朱·弗登博格的研究关注的是如何制定出最有效的政策来改善公共福利。

他分析了公共政策的影响和效果,以及政策制定者如何做出决策。

他的研究强调了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等,以制定出最有效的政策。

在国际关系方面,朱·弗登博格的研究探讨了国际政治中的各种策略和行为。

他分析了国家之间的互动和竞争,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谈判、妥协和合作来实现共同利益。

他的研究为国际政治学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国际关系的基础,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关于如何处理国际冲突和合作的建议。

总之,朱·弗登博格的博弈论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竞争和冲突环境中决策制定的视角。

他的工作不仅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也提供了实际应用上的指导。

通过了解博弈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决策环境中的策略和行为,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博弈论吉本斯

博弈论吉本斯

博弈论吉本斯
吉本斯(John Nash)是著名的美国数学家和经济学家,他对博弈论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以下是关于吉本斯在博弈论方面的主要贡献:
1. 吉本斯均衡:吉本斯提出了著名的吉本斯均衡概念,也称为纳什均衡。

吉本斯均衡是指在博弈中,当每个参与者都选择了最优策略后,没有参与者有动机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

这个概念对于理解博弈中的平衡点和策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2. 非合作博弈理论:吉本斯发展了非合作博弈理论,该理论研究了在博弈中参与者之间缺乏合作的情况。

他提出了一种数学模型,描述了参与者在决策中寻求自己最佳利益的过程,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均衡点。

3. 吉本斯博弈:吉本斯还提出了吉本斯博弈,这是一类特殊的博弈模型,其中每个参与者的最佳策略取决于其他参与者的选择。

吉本斯博弈的研究为博弈论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揭示了博弈中可能存在的多个均衡点和策略选择的复杂性。

吉本斯的贡献对于博弈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的研究为理解经济、社会和政治中的决策行为和策略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经济学、管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博弈论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博弈论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完全竞争经济: 参与者“连续统”模 型 • 奥曼认为:“事实上,只要仅存在有限多的
参与者,个别参与者对经济的影响就不能被忽视。 因此,适合于完全竞争的直观上的概念的数学模 型必须包括无限多的参与者。我们认为适合这个 目的的最自然的模型包括了参与者“连续统”, 类似于一条线上点的‘连续统’或流体中粒子的 ‘连续统’。” • 古典经济学假定每个人接受既定的所有商品的 价格(单个居民或厂商的决策不能影响价格)。为 了使经济处于稳定的状态,价格必须使总需求等 于总供给,这就是瓦尔拉斯的竞争均衡。奥曼证 明了它的存在,并用商人连续统的市场作了明确 的说明。
第一个定义了博弈论中的相关均衡概念, 这是一种非协作型博弈中的均衡,比经典 纳什均衡更加灵活。 交易者“连续统”市场经济模型。 交互环境中代理人之间通识的数学公式 表示。 重复博弈的连续交互模型。
交互式条件下“最优理性决策”
• 以经济主体的理性为分析的出发点,认 为博弈论是交互式条件下“最优理性决 策”,即每个参与者都希望能以其偏好获 得最大的满足。如果仅有一个参与者,通 常就会产生划分明确的最优化问题。而在 多人参与者的博弈论中,一个参与者对结 果的偏好等级并不意味着是他的可能决策 的等级,这个结果也取决于其他参与者的 决策。

谢林进一步发展了非合作博弈理论,并 开始涉及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些主要问题。 谢林从经济学的角度,感到从博弈论入手 有可能重新塑造关于人类交互作用的分析 范式。与此同时,谢林指出,许多人们所 熟知的社会交互作用可以从非合作博弈的 角度来加以理解。

谢林的博弈理论建立在对新古典经济理 论分析方法突破的基础之上,与主流的博 弈理论在研究方法和侧重点上都有很大的 不同,从而完善、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博弈 论。 • 谢林在其经典著作《冲突的战略》一书 中,谢林首次定义并阐明了威慑、强制性 威胁与承诺、战略移动等概念开始把关于 博弈论的洞察力作为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 来研究社会科学问题,并对讨价还价和冲 突管理理论作了非常细致的分析。

奥曼作为博弈论的学术领袖

奥曼作为博弈论的学术领袖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博弈论的集大成者奥曼罗伯特·奥曼(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1930年6月出生于法兰克福·1950年毕业于纽约大学并获数学学士学位·1952年和195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分别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和数学博士学位·1966年被选为经济计量协会会员·1983年获得以色列技术机构颁发的科学技术哈维奖·1994年获得以色列颁发的经济学奖·现任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理性分析中心教授、纽约州立大学斯坦尼分校经济系和决策科学院教授、以色列数学俱乐部主席、美国经济联合会荣誉会员等·他担任多家专业杂志社的编辑,如《国际对策论杂志》、《数理经济学杂志》、《经济学理论杂志》、《经济计量学》、《运筹学数学》等这位以色列裔美籍经济学家很长时间以来,都被广泛认为是一位应当获得诺贝尔奖但却没有获得的经济学家。

而今,罗伯特·奥曼终于美梦得圆。

这位白须飘飘、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博弈论大师,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介绍自己的时候,并没有向其他人那样首先注明各种各样的头衔,而只是写道:“一个死了老伴,现在有5个子女、17个外孙和1个曾孙的老头子”。

谈到博弈论,人们第一反应也许就是“纳什均衡”、“囚徒困境”之类的名词。

著名的“纳什均衡”让约翰·纳什声名远播,他也在1994年一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开创了博弈理论“染指”经济诺奖的先河。

尽管在此之前50多年里,博弈论的研究就非常广泛,获诺奖的呼声也一直很高。

没有人会想到,等待的时间是那么漫长;更没有人会想到,这一“奖”就“一发不可收拾”。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再一次钟情于两位博弈论研究的经济学家———在此之前20多年里,博弈论已经四次折桂。

这种不寻常,更让今年获奖的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受到了更多瞩目,也有了我们广罗资料、广寻采访的兴奋和执着。

事实上,博弈论进入微观经济学等经济学核心课程的教科书,只有不到20年时间。

博弈论弗登博格epub

博弈论弗登博格epub

博弈论弗登博格epub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博弈论简介
2.弗登博格的贡献
3.博弈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弗登博格 epub 的概述
5.结论
正文
1.博弈论简介
博弈论是一种数学工具,用于研究决策者在特定情况下做出的选择,尤其是在互动中的选择。

它是一种研究多个理性决策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从商业到政治,甚至到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弗登博格的贡献
弗登博格(Alain Haurie)是一位法国数学家,他在博弈论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包括了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各种主题,如合作博弈、动态博弈和重复博弈等。

弗登博格在博弈论中的研究,使他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

3.博弈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

例如,在商业领域,博弈论可以帮助企业分析竞争对手的策略,以便制定最佳策略来获取最大利益。

在政治领域,博弈论可以用于研究国家之间的外交策略,以及在国际组织中的投票策略等。

4.弗登博格 epub 的概述
弗登博格 epub 是一种电子书格式,它包含了弗登博格关于博弈论的研究成果。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弗登博格在博弈论领域的重要发现。

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提高博弈论方面的知识,还可以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5.结论
总的来说,博弈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弗登博格在博弈论领域的贡献,使他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

马丁·舒比克的博弈论思想及其贡献的开题报告

马丁·舒比克的博弈论思想及其贡献的开题报告

马丁·舒比克的博弈论思想及其贡献的开题报告马丁·舒比克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博弈论思想和贡献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本文将主要介绍马丁·舒比克的博弈论思想及其贡献。

一、马丁·舒比克的生平及思想马丁·舒比克(Martin Shubik)生于美国,1943年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他在耶鲁大学教授文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并在世界各地的大学担任访问教授。

舒比克是博弈论的先驱之一,他在博弈论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舒比克的博弈论思想的核心是人们的决策依赖于游戏规则。

舒比克认为,玩家的决策行为属于“规则演绎”类别,即基于游戏规则来做出决策。

他认为,游戏规则决定了玩家的决策行为,通过改变游戏规则可以预测玩家的决策行为。

此外,舒比克的思想还包括博弈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纳什均衡、策略支配和合作博弈等。

二、马丁·舒比克的贡献1.舒比克-帕特纳博弈舒比克与帕特纳合作提出了一种新的多人非合作博弈:舒比克-帕特纳博弈。

该博弈模型包含多个玩家和多个动作。

舒比克和帕特纳发现,当玩家的数量增加时,学习纳什均衡变得更加困难。

2.博弈理论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舒比克的另一个贡献是将博弈论应用于风险管理。

他的贡献包括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分析方法,尤其是关于金融真实性的分析。

他发现,金融部门中的风险管理需要博弈理论的帮助,以便更好地评估市场和投资者之间的预期收益和风险。

3.博弈论应用于政治和集体行动舒比克还致力于将博弈论应用于政治和集体行动。

他对基本公共物品的理论和模型做出了贡献。

基本公共物品是指那些以公共形式提供却不能排除任何人的商品或服务。

基本公共物品的非排他属性是导致市场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博弈论工具才能妥善管理。

总之,马丁·舒比克是博弈论领域的先锋和杰出贡献者。

他的博弈论思想被广泛应用于金融、政治、社会学等领域,促进了这些领域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曼指出,竞争分配的核心和模式与厂商连 续统的市场相一致。奥曼通过精确表达完全竞争 观点的连续统模型,成功地使最初由埃奇沃思提 出,经许多其他模型改进的理论精确化,并从此 成为经济理论的基本准则之一。 完全竞争分析所获得的基本观点,使对完全 竞争之外的基本经济问题的研究成为可能并且更 加容易。在这方面,奥曼最重要的贡献和影响是 利用一个或更大的参与者的连续统建立的垄断和 寡头垄断竞争模型,以及公共经济学基于经济活 动和政治过程相互交织的税收模型,如表决、固 定价格模型等。

重复博弈论: 理论系统性的发展
• 重复博弈是指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多 次,其中的每次博弈称为“阶段博弈”。 重复博弈是动态博弈中的重要内容,它可 以是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也可以是不完 全信息的重复博弈。奥曼对重复博弈的贡 献在于对理论系统性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 进作用。

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的目的是解释 诸如合作、利他主义、报复、威胁(自 我破坏或其他)等现象。 • 而关于不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的分 析被扩展至更一般的模型,即2人零和 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合作与非合作博弈论: 非转移效用与理性的假设
• 非合作博弈论的重点是对个体的战略选 择,即每个参与者如何博弈,或者说选择 什么策略达到他的目标。与之不同,合作 博弈理论的重点则是对群体,并仅从更一 般的意义上阐述了每个联盟的赢得,而没 有说明如何赢得。
托马斯· 克罗姆比· 谢林

托马斯· 克罗姆比· 谢林 (Thomas Crombie 斯德哥尔摩宣布,将 200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授予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托马 斯· 谢林和以色列希伯莱大 学的罗伯特· 奥曼,以表彰 他们“通过博弈论分析,促 进了人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 解”。

谢林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博弈论的新 发展并且加速了这一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 的运用,特别是他对战略承诺的研究为许 多现象(比如公司的竞争性战略、政治决策 权的授权等)给出了解释。 • 本届诺贝尔评奖委员对他的评价是: “谢林,这位自称‘周游不定的经济学 家’,被证明是一位非常杰出、具有开创 性的探险者。”
第一个定义了博弈论中的相关均衡概念, 这是一种非协作型博弈中的均衡,比经典 纳什均衡更加灵活。 交易者“连续统”市场经济模型。 交互环境中代理人之间通识的数学公式 表示。 重复博弈的连续交互模型。
交互式条件下“最优理性决策”
• 以经济主体的理性为分析的出发点,认 为博弈论是交互式条件下“最优理性决 策”,即每个参与者都希望能以其偏好获 得最大的满足。如果仅有一个参与者,通 常就会产生划分明确的最优化问题。而在 多人参与者的博弈论中,一个参与者对结 果的偏好等级并不意味着是他的可能决策 的等级,这个结果也取决于其他参与者的 决策。
完全竞争经济: 参与者“连续统”模 型 • 奥曼认为:“事实上,只要仅存在有限多的
参与者,个别参与者对经济的影响就不能被忽视。 因此,适合于完全竞争的直观上的概念的数学模 型必须包括无限多的参与者。我们认为适合这个 目的的最自然的模型包括了参与者“连续统”, 类似于一条线上点的‘连续统’或流体中粒子的 ‘连续统’。” • 古典经济学假定每个人接受既定的所有商品的 价格(单个居民或厂商的决策不能影响价格)。为 了使经济处于稳定的状态,价格必须使总需求等 于总供给,这就是瓦尔拉斯的竞争均衡。奥曼证 明了它的存在,并用商人连续统的市场作了明确 的说明。
博弈论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第三组:王艺儒 张 倩 王衍君 陈 欣 刘国宝
罗伯特· 约翰· 奥曼
• 罗伯特· 约翰· 奥曼 (Robert John Aumann) (1930年 6月8日—),美国 和以色列(双重国 籍)经济学家,以 色列耶路撒冷希伯 来大学合理性研究 中心教授,犹太人。
关于博弈论主要成就
thank you

谢林进一步发展了非合作博弈理论,并 开始涉及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些主要问题。 谢林从经济学的角度,感到从博弈论入手 有可能重新塑造关于人类交互作用的分析 范式。与此同时,谢林指出,许多人们所 熟知的社会交互作用可以从非合作博弈的 角度来加以理解。

谢林的博弈理论建立在对新古典经济理 论分析方法突破的基础之上,与主流的博 弈理论在研究方法和侧重点上都有很大的 不同,从而完善、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博弈 论。 • 谢林在其经典著作《冲突的战略》一书 中,谢林首次定义并阐明了威慑、强制性 威胁与承诺、战略移动等概念开始把关于 博弈论的洞察力作为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 来研究社会科学问题,并对讨价还价和冲 突管理理论作了非常细致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