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原文,配方,临床运用医案

芍药甘草汤原文,配方,临床运用医案【原文】1.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
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29)2.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
……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
(30)【组成】白芍12g 炙甘草12g【煎服】水浸30分,煎30分,约400ml,分2次服。
【主治】阴血虚之腿脚挛急,咽干烦躁者。
【加减】1.兼湿热证者,加三妙散。
2.兼寒湿症者,加桂枝、苍术。
3.虚弱者,酌加人参、附子。
4.胁痛者,加柴胡、枳实。
5. 项强痛者,加葛根。
【禁忌】挛急兼四肢厥冷,喜热怕冷,脉沉迟者,忌之。
【类方】当归四逆汤:同可治手足拘挛。
不同者,本方所治之挛急,为寒邪直中厥阴,症见肢冷脉细;芍药甘草汤所治之挛急,系阴血亏损,筋脉失养引起,故有一派阴虚内热症状。
【临床运用】1. 治腹痛如神,脉迟加干姜,脉洪加黄连。
(《医学醒悟》)2. 凡青筋暴露,色紫,皮肉挛急者,用之无不效。
不仅治脚挛急,凡因跌打损伤,或睡眠姿势不正,致腰背有筋牵强者,本汤治之。
(《经方实验录》)3. 治小肠腑咳,发咳而矢气。
(《皇汉医学.内科摘要》)4. 足跟痛如锥刺、如刀刮,不可触近,伴有腹皮挛急者。
(《皇汉医学.建殊录》)5. 鼠溪部肿痛。
兼见右腿拘紧,不能伸直,抽筋,脉弦细数,舌红少苔。
(《新编伤寒论类方》)6.治舌肿满塞口。
(《圣济总录》)【您跆)7. 三叉神经痛。
伴头晕目眩,脉缓大,舌无苔有裂。
(《江西医药杂志》1965;7:90)8.大便干结如羊粪,数日一行,脉弦细而涩。
十剂而愈。
(《四川中医》1991;3:34)9. 不安腿综合征。
症见小腿有莫可名状的酸、麻、胀、似痛非痛感,时抽筋,时有触电感,休息时加重。
(《浙江中医杂志》1988;6:273)10.强中。
芍药甘草汤治各种疾病的配伍

芍药甘草汤治各种疾病的配伍《伤寒论》芍药甘草汤配方1:芍药30克、甘草10克、白糖30克。
制作:1.将甘草、芍药润透切片;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
2.将锅置中火上,煎煮20分钟,滤去渣,在药汁内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功效:温补中阳。
芍药甘草汤配方2:生白芍12克生甘草12克【用法】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效和营散逆,舒挛止痛。
主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
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用法用量日1剂水煎服。
用药禁忌忌生冷、辛辣、油腻之品。
临床应用1.胃脘痛:本方加味:芍药、甘草、良姜、沙参、黄芪。
日1剂水煎服。
3个月为1疗程。
治疗胃脘病212例中,男性152例,女性60例;年龄20-76岁;病程半年至30年,多为4年左右。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或病理复查该病的特征性改变消失;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好转,胃镜或病理复查特征性改变减轻;好转:主要症状减轻,胃镜或病理复查该疾病特征性改变无明显变化者;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善,检查无甚变化者。
结果:痊愈63例,显效75例,好转7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06%。
2.胃十二指肠溃疡:用本方加减:治疗溃疡病120例。
脾胃虚寒型74例,用本方加党参、黄芪各12g,茯苓20g,干姜10g;胃阴不足型14例,用本方加沙参10g,麦冬、当归各12g,生地15g;气滞血瘀型26例,加乳香、没药各10g,丹参、川芎各15g;肝胃不和型6例,加柴胡、白术、陈皮各10g,茯苓20g。
结果:除脾胃寒4例无效外,116例全部有效,总有效率为96.67%,其中治愈率为69.17%,按中医分型统计,疗效最好的是气滞血瘀型,治愈率为84.62%,好转率为15.38%。
芍药甘草汤一一健脾益气,缓急止痛

芍药甘草汤一一健脾益气,缓急止痛健脾益气,缓急止痛——芍药甘草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29、30条讲了一个方子:芍药甘草汤。
组方:白芍药、炙甘草各四两。
服用方法:上两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29条曰: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30条曰: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
功能主治:调和肝脾,缓急止痛。
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
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芍药甘草汤一方,在《伤寒论》中仅以治疗太阳病误服桂枝汤而使阴阳皆伤,经过治疗阳虽恢复,而营阴仍不足,无以养筋,致使脚挛急一证。
除此以外,别无所载。
但临床运用本方治疗的病证,不仅仅如此,其治疗范围较为广泛:1、吴遵程曰:专治荣中之虚热,其阴虚阳乘至夜发热,血虚筋挛。
2、魏氏家传方:治湿热脚气,不能行步。
3、朱氏集验方;治足弱无力,行步艰难。
4、《医学心悟》:治腹痛。
本方的药物组成,看来很简单、平易,但如能加减适宜,灵活运用,效果竟有出乎意料者。
药方:芍药、炙甘草,共二味。
芍药能滋阴液、和血脉、养筋脉、解痉挛。
炙甘草补中缓急。
芍药、甘草合用共为酸甘化阴之剂,善能柔肝、养阴,滋养血脉而解痉挛,另一方面又可强壮筋脉,以治筋脉弛缓而无力。
人身之筋脉强壮有力,刚柔相得,运用伸屈灵活自如,都要依靠阳气之温煦,阴血之濡养。
如果气血一旦失调,筋脉失其温养,则会产生各种病患。
由于邪伤阴液,致筋脉失养,既可导致筋脉的枯槁而发生挛急之证,又可导致筋缓而松软无力,不任使用。
在治疗方面,凡属于此种病理机制范围的,概以和血养阴,濡养筋脉为治疗原则。
芍药甘草汤,一方能兼二用,既可治疗因伤阳而致的筋挛,又可治疗因伤阴而致的筋缓诸证。
【名家与经方】李可:芍药甘草汤

【名家与经方】李可: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汤【组成】白芍、甘草(炙)各4两。
【用法】上2味,以水3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温再服。
【方证】伤寒,脉浮,内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肢孪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比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29条)。
【彭解】中风之后,津液未复,木气枯燥,故脚不伸。
芍药、炙草以润木液,其脚乃伸。
用承气汤使大便微溏,阳明结消,谵语乃止。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因而阳亡谵语者,宜四逆汤以回阳也(127页)。
【主治】腹痛及腿脚疼痛都可用。
但腹挛痛不拒按者及腿脚挛痛不红肿者,用白芍、炙甘草;腹满时痛拒按者及腿脚胀痛而红肿者,用赤芍、生甘草。
【李案】三叉神经痛裴某,女,55岁。
患原发性三叉神经经痛8年,迭用酒精封闭、针灸,服中药百剂皆无效。
近年来发作频繁,因外受风寒,或大喜大怒,过度劳累,高声说话,咀嚼食物,洗脸刷牙,打呵欠皆能触发。
8年前仅下颌支患病。
2年之后累及上颌支,去年冬眼支亦病。
以为龋齿作痛,牙已拔光,病势日见严重。
以致不敢进食咀嚼,以流质食物维持不饿,致消瘦脱形,弱不禁风。
此次发病已3日,病前无故右眼赤如鸠目,泪如泉涌,日夜不止,右耳鸣如潮声。
今晨,因火声呼唤幼子起床,冷风拂面,突觉畏寒。
同时觉有热气从右足心沿腿之内侧上攻头面,迅如闪电,旋即整个右头部如蛇咬蝎蜇,火灼电击,剧痛嚎哭,惊扰四邻。
每次发作1次,约5分钟,频发30余次,已历3小时之久。
诊脉洪大无伦,舌干红无苔。
头晕脚软,足膝冰冷,口干,便燥,3~4日一行。
拟傅山引火汤合芍药甘草汤大剂,滋阴恋阳,引火归原,柔肝缓急,以制雷火。
熟地黄90克,盐巴戟天、天麦冬各30克,茯苓15克,五味子6克,白芍100克,炙甘草30克,3剂。
二诊:药后脚底上冲之气已敛,发病次数逐日减少。
每有发作,一闪即过,已可耐受,洪象已敛,目赤、耳鸣均愈。
考虑多年痼疾,久痛入络,佐以虫类搜剔。
芍药甘草汤(古代经典名方1006)

芍药甘草汤(古代经典名方1006)
芍药甘草汤是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著名方剂,由白芍和甘草相同分量组成。
此方有效地解除肌肉的痉挛,缓解相应的症状。
是解痉止痛的基本方。
是治疗“脚挛急”的主方。
古人称小腿为脚,“脚挛急” 为小腿曲伸不利,即是今之腓肠肌痉挛。
《朱氏集验方》记载芍药甘草汤治疗脚弱无力,行步艰难,又名去杖汤。
方名暗示了服此方后可恢复下肢功能,使病人扔掉拐杖。
方中白芍味苦酸性微寒,能补血,益肝脾真阴,因而能收摄脾气之散乱,肝气之恣横。
具有补血调经,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收敛阴液之功。
甘草味甘性平,健脾益气,复脉安神,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白芍甘草配伍,甘苦合用,有人参之气味,双补气血又酸甘化阴而滋阴液,两药互根互用,共奏补益收敛,柔肝缓急,调和肝脾,解痉镇痛,止咳平喘,养心安神等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芍的主要成份为白芍甙,与甘草协同发挥作用,能显著抑制平滑肌骨骼肌的收缩,对全身内外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解痉镇痛效果;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降体温、抗惊厥作用十分明显;对冠状动脉及血管有扩张作用,能有效缓解心绞痛。
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小方治大病】芍药甘草汤的10大妙用

【小方治大病】芍药甘草汤的10大妙用【小方治大病】芍药甘草汤的10大妙用如果说桂枝汤为群方之魁,那么,芍药甘草汤则是小方之首。
芍药甘草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方子呢也很简单,只有区区两味药,芍药和甘草。
不得不说,这两味药太平常了,又是可以当作食材来煲汤吃的,但用的好却神通广大。
古代形容芍药甘草汤功效就四个字,缓急止痛。
总结起来,有如下10大妙用,当然,它的作用远不止这些。
1、脚气肿痛有个老爷子,每到梅雨季节,脚肿的就像萝卜一样,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古书《岁时广记》上记载,白芍50克,炙甘草10克,专门治疗脚气肿痛。
这老爷子连吃了十剂,果然,脚肿退了一半。
好多人以为芍药只补血,其实它还能利水,能把肿胀化为水排出体外,再配上甘草就能缓急止痛。
2、乳腺增生乳腺增生在古代叫做乳癖,就是乳房结块的意思,古往今来,虽然时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女性的性子却是如出一辙——爱生气嘛,大部分女性都爱生气,中医叫做肝气郁结,肝气最容易郁结在哪里?胸肋部。
所以人一生气,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心情不好,胸闷肋胀。
碰到乳房方面有结块的,白芍30克,甘草10克,再加陈皮30克,小剂量的陈皮能健脾胃,重用则能破气散结。
3、腿抽筋腿抽筋不要老想着缺不缺钙,要想到《黄帝内经》上所说的“肝主筋”。
肝是主藏血的,筋的舒展离不开血的柔润,如果肝血不足了,筋得不到足够的柔润,变得硬、紧、绷,不就会抽筋吗?白芍味酸,能够起到养阴柔肝的效果;甘草味甘,既能止疼,又能补虚;它们两个作伴,一酸一甘正好符合了中医上“甘酸化阴以养肝”的说法,肝血充足了,筋得到了滋润,自然也就不抽筋了。
4、面瘫有一老农,面瘫后脸部一直恢复不好,半边脸麻木,不受控制地跳动,《皇帝内经》讲,风盛则动。
你看自然界的树啊草啊,有风吹才会动,没有风,它也不会动,人体的零部件不由自主地动的话,也是像自然界一样,有一种“内风”在吹动,“内风”的源头就是肝。
白芍60克,炙甘草20克,川芎15克,芍药甘草养血柔肝,肝得血养不生风,川芎引药达头面。
芍药甘草汤的标准配方

芍药甘草汤的标准配方
芍药甘草汤的标准配方:
用料:5克芍药,10克甘草,750毫升水。
做法:
1.将芍药和甘草放入清水中浸泡,煮沸,用中火煎10分钟。
2.取出甘草,保留芍药,用小火炖30分钟,芍药软了即可关火。
3.将芍药和甘草汁混合,再放入少量的清水,煮沸,用适量的盐调味,即可。
注意事项:
芍药甘草汤温热性,有滋阴补肺的功效;有清热解毒、下痢止泻的功效,适用于气滞、肺热的症状。
但是,服用芍药甘草汤时要避免过量,以
防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芍药甘草汤也不宜药用慢性病患者或尚未
满18周岁的儿童服用。
芍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甘草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由芍药和甘草为主要药材组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1. 温经止痛:芍药甘草汤具有温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经期痛经或月经不调引起的腹痛症状。
芍药和甘草能够舒缓子宫肌肉的痉挛,减轻疼痛感。
2. 补血活血:芍药甘草汤对于一些因气血不足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芍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
而甘草则具有补益脾虚、补血养阴的作用,能够改善气血不足的情况。
3. 调理肝气:芍药甘草汤还可以缓解情绪波动引起的肝气不舒畅的症状,如烦躁易怒、胸闷等。
芍药和甘草具有舒肝解郁的作用,能够平缓肝气的上升,促进情绪的稳定。
4. 抗炎镇痛:芍药甘草汤还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芍药和甘草中的芦丁和甘草酸等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缓解部分疼痛症状。
5. 改善消化功能:芍药甘草汤对于一些消化不良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芍药和甘草能够调理胃肠功能,促进食欲,缓解胃痛、腹胀等不适感。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芍药甘草汤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合理
用药,避免过量使用或超过疗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
在使用中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建议。
芍药甘草汤,可化阴,又可治便秘

芍药甘草汤,可化阴,又可治便秘芍药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二味药,药专力强。
说起芍药甘草汤初初用此方的时候,觉得很不可思议,遇到了一个便秘1-2年之久的患者,七天一行,吃了很多含有大黄、番泻叶、芦荟等成药,也用过开塞露等措施,只是解了当时之难,后面越来越严重,前医基本以承气汤之意开方来治疗此种情况,结果可想而知,缓解一时。
便秘--网络图片现在,这个患者的情况为舌红、苔薄黄或无苔、舌体比较干,易怒,脸颊部微红,眼睛干涩,脉弦细。
毕竟便秘这么长的时间,脾气、性格方面都会有所影响的,又是一个女同胞,比较注重自己的脸蛋,暗沉、长痘,会更加的烦恼。
想来想去,前医基本以承气汤之意来治疗此病,效果不明显,以患者现在这种情况,决定换一条思路,则开方:白芍50-65克,甘草15-20克,生地15-20克,火麻仁15-30克,杏仁10-15克,枳壳10-15克,两副服之。
(剂量因人而异,用之前需医师辨证论治)以芍药甘草汤,白芍之酸,甘草之甘,二味药,酸甘化阴,伍以生地、火麻仁、杏仁来辅助芍药甘草汤,伍以枳壳宽肠理气。
结果患者服用了两剂后,大便两天一次。
久泻会导致体虚,故更方:白芍20-30克,甘草10-15克,生地10-15克,火麻仁10-15克,苦杏仁10-12克,枳壳8-10克,升麻5-8克,两副服之。
(剂量因人而异,用之前需医师辨证论治)患者自述,大便通畅,脸色也相对红润一些。
白芍之酸,养阴血,敛阴白芍--网络图片甘草之甘,调和诸药,清热益气甘草--网络图片二味药合用,酸甘化阴,恰好治疗患者之便秘,阴血虚之便秘,重用白芍之剂量,效果明显,前医采取承气汤之意,虽说前期效果明显,但久服则伤身,故用《芍药甘草汤》,以酸甘化阴之法,来治疗便秘。
当然,《芍药甘草汤》此汤方,并不是单单用于便秘。
也适用于其他疾病,比如,筋骨酸痛,这类疾病。
曾经以《芍药甘草汤》合《四妙勇安汤》治疗一个膝关节疼痛的患者。
经方芍药甘草汤

经方芍药甘草汤糖尿病的老Z高兴地告诉我;他烦人的夜间小腿抽筋消失了;方子很简单;就是芍药甘草汤:白芍药50克、生甘草5克..他说当天晚上服药后;这么近月来再没有发过..他连连说:这方真是神了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抽筋是张仲景的经验..伤寒论上就说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而且起效快;说服药后“其脚即伸”..后世沿用;屡有验证..所以朱氏集验方竟改芍药甘草汤方名为“去杖汤”脚抽筋是俗称;医学术语为腓肠肌痉挛..这不仅仅是局部的病变;往往也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我曾发现一些肝病患者可以出现严重的脚抽筋;用芍药甘草汤及其加味方后;脚抽筋好转;肝病也得到控制..此外;有些糖尿病、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肾结石急性发作、肺动脉高压、高粘血症等患者;也有类似情况..患者不仅有脚抽筋;还有下肢发凉、走路疼痛、局部皮肤发暗浮肿、脚底开裂等..临床上也将脚抽筋及其附带下肢的症状作为使用芍药的一个指证.. 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其实也不仅是下肢肌肉的拘急痉挛;患者的腹肌也会表现的紧张..用手按压腹部;常常感到肌肉发硬..日本古方家吉益东洞的经验是:“腹皮挛急按之不弛”..即腹直肌挛急;或腹壁虽弛缓;腹底肌肉却呈拘急之状..如建殊录记载:“云州医生祝求马;年可二十;一日;忽苦跟痛如锥刺;如刀刮;不可触近;众医莫能处方者..有一疡医;一位当有脓;刀辟之;亦无效矣..于是迎先生;诊之;腹皮挛急;按之不弛;为芍药甘草汤饮之;一服;痛即已”..腹皮挛急;是指腹肌比较紧张..而腹肌的紧张;也往往提示其他肌肉也容易紧张甚至痉挛..含有芍药甘草汤的小建中汤;就专治腹中痛;苏沈良方说此方“治腹痛如神”..这种腹痛有何特点仲景说的“腹时痛”“急痛”;也就是那种痉挛性的腹痛..所以;许多不明原因的脐腹部的腹痛;就可以用芍药甘草汤或小建中汤..我治疗过敏性紫癜;常常用小建中汤;原因就是患者常有腹痛;而且是痉挛性腹痛.. 芍药甘草汤原方的用量是芍药甘草各四两;后世医家则常根据临床调整比例;如朱氏集验方调整为6:1;伤寒论方解调整为5:2至2:1;我常用3:1或6:1;老Z有糖尿病;顾虑甜食;所以甘草仅用5克;居然也有效.. 芍药甘草汤方小;但效果非常好;当然;前提是方证相应..可惜的是;此方在医院处方中已经很少见到了;原因就是方小..真是当今怪事当她走进诊室的时候;我差点没有认出她来..她脸色红润;丰满的脸庞上洋溢着喜悦;与一年半前相比判若两人..她;71岁;名x小妹;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2010年4月;因为肝硬化反复呕血、贫血来门诊..我根据她消瘦、大便干结、下肢经常挛急的特点;给予芍药甘草汤:白芍30克、赤芍15克、炙甘草5克..水煎;每日一剂..服用四月以后复诊;病情稳定;呕血未出现;贫血好转..以后;便仍守原方;加生麦芽30克..嘱其如果大便不成形;可以改为一剂药吃2-3天..如此一年多;她几次来门诊;都是此方..据她的相邻告诉我;这位老人本已做好寿衣;没有想到如此便宜的中药救了她的命;在当地传为美谈.. 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方;原治疗脚挛急;我则用于治疗有脚痛、腓肠肌痉挛、大便秘结的肝病患者..最初是治疗老同学的母亲;肝硬化腹水;每天晚上均脚抽筋;必须由老伴搀扶走路方能缓解入睡;十分痛苦..据此;我用芍药甘草汤加上鳖甲、北沙参、枸杞子等;居然脚痛缓解的同时;腹水也渐渐消退;患者存活了很多年..后来就试用于肝硬化;效果不错;主要表现为食欲增加、黄疸减轻、体重上升等.. 使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肝硬化;必须是有脚挛急、大便干结如栗的..这是使用本方的临床抓手..芍药是解痉药;特别是配上甘草后效果更好;张仲景不仅用于脚挛急;还用于腹痛;特别是那种阵发性的腹痛;所谓“腹时痛”..患者有以抽筋为主诉的;也有表现为腰腿牵扯疼痛;走路困难者;还有下肢酸麻不适的..同时;大便要干结;如栗状的更好..这是一种痉挛性的便秘..大剂量的芍药有通便效果;俗称“小大黄”..凭此指征;用芍药甘草汤就比较安全有效..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肝硬化;往往白芍赤芍同用..白芍;传统经验有柔肝功效;对于痉挛性疼痛者为佳;比如常熟名医陶君仁先生创有柔肝饮一方;即生白芍、生甘草、生麦芽..治疗胃痛..肝硬化患者多伴有胃痛腹痛者;比用白芍..赤芍药用于瘀血黄疸..据2002年3月7日中国中医药报报道;北京302医院的汪承柏教授重用赤芍60克;治疗慢性肝炎、失代偿肝硬化病人见大量腹水高血清胆红素者;取得较好效果;并开发了赤丹退黄颗粒;成为国家三类新药..陕西中医药研究院郭教礼老中医也重用赤芍60克以上治疗原发性硬化型胆管炎.. 芍药甘草汤安全无毒;但大量服用;往往导致腹泻;可采用减量或饭后服用的方法..如X小妹一度服用芍药甘草汤后有轻度腹泻;减为一剂药服用3天后;大便就成形了..我国肝病患者很多;转化为肝硬化者也不少;此时虽花费巨资;仍然难收佳效..中医治疗肝病经验丰富;良方许多;只要对症下药;不少患者是能够控制病情发展的..芍药甘草汤安全无毒;服用方便;而且药味少;价格低廉;是普通老百姓吃得起好方;特此推荐..经方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芍药甘草汤组成用法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水煎服;分二次服..方证 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现代应用 1.以骨骼肌、韧带的痉挛、抽掣样疼痛为特征的疾病..如腓肠肌痉挛;肌肉痛性痉挛综合征、阴道痉挛、强中阴茎持续勃起不软、喉痉挛、缩阴症、全身抽搐、中风后遗症的肌肉僵硬、疼痛、麻木、肩周炎、肌强直症;急性腰扭伤;脊椎骨质增生症、外伤性头痛眩晕症、阴茎抽痛.. 2.以内脏平滑肌绞痛、剧烈痉挛等为特征的疾病..如胆绞痛、肾绞痛、胃痉挛、胃扭转、肠粘连、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及顽固性咳嗽、溃疡性结肠炎、晚期肝癌疼痛、痛经..对于子宫收缩导致的先兆流产;本方可缓解子宫痉挛;对避免流产有显效..3.骨与关节疼痛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足跟痛、颈椎综合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增生症、椎间盘突出症..4.神经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引起的肋间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病变所致的疼痛与麻木、坐骨神经痛、牙痛.. 5.不自主性、异常兴奋性疾病..如顽固性呃逆、不安腿综合征、小儿睡中磨牙症、颜面肌抽搐、眼睑痉挛、帕金森病、书写震颤症、小舞蹈病、心房颤动、小肠咳咳而矢气、小儿夜啼、小儿遗尿症、马钱子中毒..6.血证..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上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张咯血、鼻衄..7.一些功能衰弱性疾病..如血睾丸酮血症之不育症、不孕症、下肢软弱无力及步行艰难、高泌乳素血症性阳痿、重症肌无力.. 8.其他方面..如病毒性肝炎、糖尿病、急性乳腺炎、细菌性痢疾、习惯性便秘、肛裂;乳溢症、冠心病;老人便秘、梅核气、多毛症、激素停用后综合征如关节疼痛不适..经验参考芍药甘草汤治疗疼痛性、痉挛性疾病..骨骼肌的痉挛主要表现在四肢肌肉的抽筋疼痛;且以阵发性、痉挛性、历时短为特征;尤其在负重的下肢更为明显;此即仲景所谓“脚挛急”..下肢疼痛多有行走障碍;比如经方家曹颖甫以此方治疗数例足病不能行走者经方实验录..尿失禁与膀胱括约肌痉挛有关者;也可用本方治疗..如陈亦人教授治一少女小便频数失禁;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尿频;历用各种固涩方药均无效..陈氏断为膀胱急迫;用本方舒筋缓急;服药一周即效;二周痊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3..芍药甘草汤对于血管痉挛性头痛即血管收缩性头痛也有使用的机会;但对血管扩张性头痛则无效..前者因血管收缩而面色苍白;后者则四血管扩张而面色多泛红..有报道本方对咳喘有较好疗效;如王兆奎治一55岁男性;咳嗽少痰;郁郁微烦一年余;舌尖边红赤少苔;多方治之不效;与白芍30 z、甘草2 8;三剂咳嗽大减;继服五剂而愈湖南小医杂志;1986;l:44..李福生川白芍、甘草;共为细末;每次30g加开水100~150ml或再煮沸3~5分钟澄清温服;治疗支气管哮喘35例;结果服药30~120分钟后显效8例;有效23例;2小时以上仍无效者4例中医杂志;1987;9:66..其实;早在伤寒论中就有芍药甘草汤治疗咳喘的痕迹;小青龙汤即含本方..后肚医家也有相关的治验;如正好古单用芍药治喘急;细野史郎治咳嗽常加芍药..这可能与芍药解除支气管痉挛;缓解气道的高反应性有关..哮喘、咳嗽等町以理解为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这些治验提示我们:当咳喘常规治疗不效时要想到本方..本方还可广泛用于血证..白芍治血证;如罗止园的止园医话肺痨咯血验方下云“方中主药是白芍;其止血之效力乃至神妙不可思议”;“放胆用之;率皆一剂而有奇效”..岳美中认为“临床上凡吐血、衄血皆可用之;妇女血崩辨证属脾不统血者;可在归脾汤中加白芍一二两..往往可收到止血效果..”岳氏并治胃出血病人;吐血量极大;以升斗计;予旋复代赭汤加白芍一两半;肉桂三分;一剂血止岳美中医学文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558..大剂量芍药止血的经验对于理解小建中汤证中的“衄”也有重要帮助..除了从症状上识别方证外;腹证也是本方应用的重要参考..对此;日本古方派泰斗吉益东洞的经验是:“腹皮按之挛急不弛”..即腹直肌挛急;或腹壁虽弛缓;腹底肌肉却呈拘急之状..东洞治一男子足跟痛;即据此腹证而投本方;一服而愈..胡天雄治一例50余岁男性;昏不识人;两目直视;可关紧闭;手足强直;诊其腹肌板硬;体温正常;脉象缓中带弦;不言不语..乃施白芍60g、甘草30g;煎汁撬齿灌之;未几即苏;二剂后;痉挛全平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天雄;90页..不过;这种腹证要与腹膜炎造成的肌卫、压痛及反跳痛相鉴别..双向性调节是巾医方药治疗的特点之一..本方也不例外;既可治腓肠肌痉挛又可治脚弱无力;行步艰难;如朱氏集验方的去杖汤;即是此方..矢数道明曾治一54岁男子;患脊髓腔内肿瘤;双下肢完全麻痹;不能行走;卜趾亦完全不能动;即用芍药甘草汤伍山豆根末服半年而能自己行走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81..本方既能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性阳痿;又可降低血中雄激素;用于高睾酮血症;治疗阳举不倒..如乔保钧治一36岁男子;阅情志不遂而阳物易举;挺而坚硬近一月;舌尖边俱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投生甘草150g、芍药90g;水煎服;五剂症减;八剂而瘥河南中医;1989;3:31..芍药甘草汤治疗的疾病以功能性多见;治疗腹痛;—定要排除梗阻、穿孔及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疾病;治疗呃逆也要排除膈肌肿瘤;久病体虚之呃逆;此多为中气衰败;本方疗效多不佳..应用本方要注意:剂量上;对于剧烈绞痛、晚期肝癌所致疼痛、急性乳腺炎等疾病;本方剂量要加大;芍药可达60~100 g;药物比例上;原方芍药与甘草之比为4:4;临床可根据病情作相应调整;不必拘于此;本方芍药有赤芍与白芍之分;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冠心病时多选用赤芍;化裁上;加味药不可太多;一般以3味为度..剂型上;对于需要长期服用的疾病;如糖尿病;可制成片剂服用;其疗效持久稳定、副作用小..另外;根据仲景用药规律;凡出现胸满、悸动时一般不用芍药;此证为本方禁忌..本方运用多有加味..治腹痛;医学心悟说“止腹痛如神;脉迟为寒加干姜;脉洪为热加黄连”;治小儿磨牙、夜啼多加蝉衣;重症肌无力;加党参、黄芪、乌梅;治颜面抽搐多加僵蚕、全蝎、蜈蚣;治便秘、肛裂加麻仁、肉苁蓉;肾绞痛加玄胡;支气管哮喘加椒目、沉香;阳痿加蜈蚣、仙灵脾;呃逆加刀豆壳;颈椎综合征加鸡血藤、威灵仙;缩阳症加小茴香;腓肠肌痉挛疼痛加木瓜、牛膝..本方合方运用的机会也很多;如治泌尿系结石多与猪苓汤合方;治癫痫样痉挛发作多合抑肝散白术、茯苓、当归、川芎、钩藤、柴胡、甘草;合大黄附子汤又治闪腰伴便秘;下半身冷而恶寒者..仲景方的四逆散即本方加柴胡、枳实;加附子即为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是重要的救逆方..如江尔逊老中医根据伤寒论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用本方治愈发热服复方阿司匹林APC后汗出;背心处啬啬而冷;常欲沐阳光;多日不解者..无独有偶;隋志化也治一40岁男性患者;因天热贪凉;夜宿树下;晨起即感恶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涕;自认为感冒;遂购APC三片服之半小时后大汗淋漓;良久方止..白此;觉气短懒言;倦怠乏力;畏寒怕冷;倦卧欲盖被;动则汗出;半月未愈..舌红苔白;脉迟无力..隋氏投白芍12g、炙甘草10g、附子15g..服2剂四肢转温;汗出停止;病愈体安河南中医;1988;5:34..任有堂治一人;素体阳虚复感外寒;自购“安乃近"12片顿服..药后大汗淋漓、恶寒、逆冷、四肢挛急..虽厚衣重被仍呼冷不绝..证见神疲;闭目欲睡;问之懒答;舌淡;脉沉微..予炒白芍20s、炙甘草20s、制附子60go两日一夜;服尽4剂;汗止、身暖、挛舒;病遂告愈河南中医;1985;2:22..可见;西药发汗并不亚于麻黄桂枝;此方在今天仍有较多的使用机会..刘定西则以本方治寒痹;其经验为芍药赤芍或白芍或二者同用15~30g、甘草15~30g、附子9~60g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用量水煎服;日一剂..并认为只要辨证准确;常可一剂减;三五剂愈;重者亦不过十数剂;刘氏还指出单用原方效果最佳国医论坛;1991;5:17..原文点睛 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胂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29条2.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于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30条芍药、甘草炙各四两;上;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注论精选成尤己: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也..酸以收之;甘以缓之;酸甘相合;用补阴血..钱大米:拘急者;筋不得舒也..筋者;足厥阴肝之合也..筋不舒而挛急;故以酸泻之;以甘缓之;是以厥阴少阳主治治之也..汤本求真:其腹证现腹直肌挛急;故认此腹证而处本方时;不仅主治下肢而已;即上肢之挛急;及其他因一般脏器组织之紧缩急剧而发诸证..此东洞翁所以谓本方以治拘挛急迫者为定义也皇汉医学..胡希恕:本方不只治脚挛急;即脚弱无力、行步困难者;用之亦验;古方中为去杖汤即由于此经方传真..桑木崇秀:本方组成极为简单;仅芍药和甘草两味药..芍药具有缓解肌肉拘挛的作用;与甘草的缓和作用相得益彰;共同发挥镇痛、镇静之效果..两药皆有补性和润性;因此;可以讲本方对虚证、燥证者较适宜;但临床上町不管热证、寒证、实证和虚证;广泛用于镇痛和镇静的目的汉方诊疗便携..桂枝甘草汤组成用法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一次顿服..方证汗多而心下悸..现代应用 1.以心悸、心下悸为主诉的疾病..如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伴见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及心律不齐等心律失常者..2.低血压所致头晕者..3.发汗过多所致心悸、耳聋、头晕及失眠者..4.心源性哮喘..经验参考本方对于因感冒而过于发汗导致的:耳聋、失眠有应刚的机会..伤寒论第75条“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闪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在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此条仲景未言治法;但参考64条可知也可用此方..周福生沂29岁男子;突起耳聋近一月;病起于感冒过汗之后;伴心悸乏力;稍有畏寒感;占淡红;苔薄白;脉细软尤力..他医用益气聪明汤治疗无效;周氏处以桂枝12g、炙甘草8g、石菖蒲4g;服2剂自觉明显增强;心悸好转;寒感消失;再服2剂耳聋全除新中医;1989;1l:43;过度发汗后的失眠;本方也有应用的机会..山西名医门纯德先生治一46岁男子;因着雨外感;自服大剂葱姜红糖汤;得大汗;风寒得解而不寐旋起;持续失眠达3个月..诊见面色青;双日布满血丝;彻夜不卧;烦躁;在病房四周行走不休;白天喜独自蜷卧;少言、少食;脉弦细;舌淡苔少..服磁朱丸、柏子养心丸、安神丸等少效..门氏据此病史;施桂枝甘草汤一料试服:桂枝12g、炙甘草9g;睡前服一煎..次晨查房时;见患者正在酣睡;同室人谓其一夜安眠名方广用;1990;22..若用于失眠;当于睡前30分钟服..根据条文“其人叉手自冒心”来用方的经验也比较多..如马元仪医案治沈康生夫人;病经一月;两脉虚浮;自汗恶风;初用黄芪建中汤;越一日;病者叉手自冒心间;脉之虚涩特甚而改用本方得效..李白召治一女;因与其母吵嘴而患癫疾..开始郁郁寡欢;不欲多言;以后寐多不醒;呼之不应;或昏昏欲睡;或语无伦次;时轻时重..多次求医诊治;屡用理气泻下之品;病无起色..见患者发育正常;面容呆板;两手交叉护胸;问其故;但言心中害怕;耳中如物.阻塞;脉浮大;舌淡苔白..李氏处以桂枝45g、甘草20g..服一剂精神好转;二剂而嗜睡除;言语增;病情稳定;心悸耳塞消失;自云如梦一场..继服二剂彻底治愈国医论坛;1986;3:51..可见;“其人叉手自冒心”是重要的用方佐证;但病人安静时则不易出现..因此;在病情允可的条件下;可让病人上楼或做其他体力活动以诱发这一特征..本方虽小;却是仲景治悸的基本方..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茯苓甘草汤等均可视为本方之变方;所主也都不离一“悸”证..本方所主之悸多为一过性;突发性;阵发性;故一般多一次顿服;中病即止..心悸明显时桂枝用量要加大;桂枝甘草之比为2:1;必要时还可加肉桂;尤其治疗低血压及心悸时..用方之前尽可能做心电图检查;以排除致命性心律失常..另外;本方之用不限于误汗之后;凡平素经常心悸;稍动则喘促汗出;属桂枝体质者多见此方证..“发汗过多”旨在说明体质虚弱而已..原文点睛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4条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注论精选徐灵胎:发汗不误;误在过多..汗为心之液;多则心气虚..二味扶阳补中;此乃阳虚轻者..甚而振振欲擗地;则用真武汤矣..一症而轻重不同;用方迥异;其义精矣伤寒类方..尾台榕堂:两手相错曰叉;冒;覆也..心下悸而上冲急迫;以手亲覆压心胸;觉稍安;故又欲得人按之也..然比诸桂枝加桂汤;冲逆犹轻者也类聚方广义..胡希恕:夺汗则亡血;发汗过多;则血液亡亦甚;心气不足故悸;汗多出于上体部;上下体液骤然失调;因致心剧的气上冲;其人不得不叉手自冒于心;欲按心抑制其心下的冲且悸;因以桂枝甘草汤主之经方传真..。
[方案]芍药甘草汤
![[方案]芍药甘草汤](https://img.taocdn.com/s3/m/9ca2e9359ec3d5bbfc0a749f.png)
[方案]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汤(转载)[组成用法)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
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现代应用]1(以骨骼肌、韧带的痉挛、抽掣样疼痛为特征的疾病。
如腓肠肌痉挛,肌肉痛性痉挛综合征、**痉挛、强中(*持续勃起不软)、喉痉挛、缩阴症、全身抽搐、中风后遗症的肌肉僵硬、疼痛、麻木、肩周炎、肌强直症,急性腰扭伤,脊椎骨质增生症、外伤性头痛眩晕症、*抽痛。
2(以内脏平滑肌绞痛、剧烈痉挛等为特征的疾病。
如胆绞痛、肾绞痛、胃痉挛、胃扭转、肠粘连、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及顽固性咳嗽、溃疡性结肠炎、晚期肝癌疼痛、痛经。
对于子宫收缩导致的先兆流产,本方可缓解子宫痉挛,对避免流产有显效。
3(骨与关节疼痛性疾病。
如风湿性关节炎、足跟痛、颈椎综合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增生症、椎间盘突出症。
4(神经性疼痛。
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引起的肋间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病变所致的疼痛与麻木、坐骨神经痛、牙痛。
5(不自主性、异常兴奋性疾病。
如顽固性呃逆、不安腿综合征、小儿睡中磨牙症、颜面肌抽搐、眼睑痉挛、帕金森病、书写震颤症、小舞蹈病、心房颤动、小肠咳(咳而矢气)、小儿夜啼、小儿遗尿症、马钱子中毒。
6(血证。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上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张咯血、鼻衄。
7(一些功能衰弱性疾病。
如血**酮血症之不育症、不孕症、下肢软弱无力及步行艰难、高泌乳素血症性阳痿、重症肌无力。
8(其他方面。
如病毒性肝炎、糖尿病、急性乳腺炎、细菌性痢疾、习惯性便秘、肛裂,乳溢症、冠心病;老人便秘、梅核气、多毛症、激素停用后综合征(如关节疼痛不适)。
[经验参考]芍药甘草汤治疗疼痛性、痉挛性疾病。
骨骼肌的痉挛主要表现在四肢肌肉的抽筋疼痛,且以阵发性、痉挛性、历时短为特征,尤其在负重的下肢更为明显,此即仲景所谓“脚挛急”。
芍药甘草汤传承1800年的解痉止痛方,坐骨神经痛、腰椎病都可以治

芍药甘草汤传承1800年的解痉止痛方,坐骨神经痛、腰椎病都可以治芍药甘草汤适用于各种肌肉痉挛性疾病及以脚挛急、疼痛为特如肥大征的疾病。
如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病、糖尿病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增生症、足跟痛等。
1.本方是古代的解痉止痛方,适用本方者大多易于下肢疼痛,易于腹痛,易于便秘,易于肌肉痉挛。
其体型胖瘦皆有,但多肌肉坚紧,尤其是腹壁肌肉比较紧张,按之比较硬,不按不痛,一按即痛;腰背部肌肉紧张拘挛也多见;疼痛多为牵扯样、阵发性、针刺样或电击样。
2.下肢疼痛、麻木、抽筋,站立行走屈伸困难,是本方证的特征。
3.大便干结难解,或如栗状,或经常脐腹部疼痛者,用本方更好。
4. 剧痛,加附子 15g。
J女士,48 岁。
2018 年10月 21 日初诊。
左腿疼痛剧烈2周,无法行走,弓着身子由家人搀扶来诊。
自诉疼痛难忍,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某医院CT示腰椎退变,第一骶椎腰化,腰椎间盘突出。
考虑手术治疗。
患者不愿手术,寻求中医治疗。
患者干瘦,腰腹部肌肉坚紧,以后腰部为明显,扪之坚硬如一块铁板。
处方:生白芍60g,生甘草15g。
5剂。
患者拿到处方后,又折返,面露疑色问:“就2味药?能有效吗?”我笑答:“不妨一试!”2018年10月28日复诊:药后疼痛大减,静坐时已不痛,已可行走,唯行走时仍有痛感,患者与家属喜形于色,连连称奇。
扪之其后腰部肌肉坚紧有所缓解。
处方:原方加量生白芍100g,生甘草20g,10 剂,5-2 服法。
2018年11月4日三诊:疼痛已缓解,坐、行无碍,药后有轻微腹泻。
告之原已绝经半年,例假又至,原经血黯黑,而此次颜色鲜红。
一、芍药甘草汤源流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系仲景为伤寒误汗亡阳,阳复后脚挛急而设。
白芍益阴和营,炙甘草补中缓急,故其具有柔肝舒筋、缓急止痛之效。
其运用范围甚广,仅《伤寒论》中就有24首方使用了这一配伍,使用率达21%。
仲景及历代医家十分重视此方的化载运用,国内外同仁研究该药方成果甚丰。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方剂名】芍药甘草汤,出自汉·《伤寒论》。
【组成】芍药、炙甘草各四两(各12克)。
【用法】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功效】养血益阴,缓急止痛。
【主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等。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肌肉痉挛、老年腰腿痛、胃扭转、腹痛、消化性生溃疡、先天性和萎缩性肌强直症、哮喘、百日咳、出血热后期脚挛急、痛经、呃逆、痢疾、慢性结肠炎、坐骨神经痛、老年腰腿痛、血栓性静脉炎、颈椎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跟骨骨质增生等病症。
1.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选择治疗对象为脑血管病伴有一侧肢体麻痹、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水平上举<90度),予镇痛药、骨骼肌松弛药及物理疗法治疗疗效不佳15例,给予芍药甘草汤7.5克,分3次服。
结果:疼痛显效20%,有效33.3%,稍有效33.3%,无效13.3%;关节活动度显效(上举>15度)13.3%,有效(上举>120度)26.7%,稍有效(上举>90度)33.3%,无效26.7%。
疗效出现时间:1日以内26.7%,2~3日33.3%,4~5日26.7%,不变13.3%。
由此认为,对伴有肢体疼痛的脑血管偏瘫患者,芍药甘草汤呵在减轻疼痛,解除肌张力增高状态的同时,使关节活动度扩大,改善日常生活活动,且顿服效果比定时服用效果好。
无效的病例可能与严重的关节变形有关,故早期给药效果更好。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9年第3期)2.慢性萎缩性胃炎:选用芍药甘草汤作为基础,随症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6例,以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所有病例均服药2个疗程。
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报告显示正常为治愈指标;以胃病缓解,发作次数少,其他症状减轻,为好转指标;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无变化为无效。
结果:治愈6例,好转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1.7%。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3.尿毒症末梢神经病变: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用芍药甘草汤加薏苡仁,其中芍药30~60克,薏苡仁40~6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连服3-10剂,服药期间停用一切镇静剂治疗。
【中医十大类方】芍药甘草汤

【中医⼗⼤类⽅】芍药⽢草汤2016-08-13 18:55X【中医⼗⼤类⽅】芍药⽢草汤本⽅主治津液受损,阴⾎不⾜,筋脉失濡所致诸证。
⽅中芍药酸寒,养⾎敛阴,柔肝⽌痛;⽢草⽢温,健脾益⽓,缓急⽌痛。
⼆药相伍,酸⽢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痛之效。
芍药⽢草汤【来源】《伤寒论》【原⽂】 伤寒,脉浮,⾃汗出,⼩便数,⼼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烦躁吐逆者,作⽢草⼲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温者,更作芍药⽢草与之,其脚即伸;若胃⽓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29)?【异名】戊⼰汤(《症因脉治》卷四)。
【组成】芍药12克⽢草12克【⽤法】上⼆味,⽤⽔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调和肝脾,缓急⽌痛。
【主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
现⽤于⾎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亏虚,肝脾失调者。
实验研究解痉、⽌痛、抗炎作⽤安徽医学院《急腹症资料》1977:74,本⽅对病变异常兴奋状态有强⼒的抑制、镇静作⽤。
其中芍药对疼痛中枢和脊髓性反射⼸的兴奋有镇静作⽤,故能治疗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挛急,以及因挛急⽽引起的疼痛。
芍药、⽢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药合⽤后,这些作⽤确能显著增强。
芍药⽢草汤做法配⽅:⽩芍药30克炙⽢草10克⽩糖30克制作:1.将⽢草、芍药润透切⽚;放⼊锅内,加⽔1000毫升。
2.将锅置中⽕上,煎煮20分钟,滤去渣,在药汁内加⼊⽩糖拌匀即成。
⾷法:代茶饮⽤。
功效:酸⽢化阴,和⾥缓急。
拓展阅读《伤寒论研读与经义发微》蒋⼩敏刘英峰主编【运⽤思路】 芍药⽢草汤⽴法以⽢酸为主,其依据则源于《内经》“肝苦急,急⾷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以缓之,以酸泻之。
经方心裁(143)芍药甘草汤

经方心裁(143)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汤【原文】1.参见甘草干姜汤【原文】《伤寒论》(29)2.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
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
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
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伤寒论》(30)【组成与用法】芍药甘草,炙,各四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渣,分温再服。
【功效】养阴舒筋。
【医案】1.经行腿痛初诊:2004年12月23日。
邱某,35岁,近3年来经量较多,经色暗,无血块,无痛经,7天净。
月经期间左侧大腿疼痛较剧,小腿疼痛次之,须将左腿按压,疼痛方略微减轻,如果经量较少,则左腿不痛,平时带下不多。
末次月经12月16日来潮。
生育史:2-0-1-2,两侧输卵管已结扎。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子宫颈轻度炎症,宫体后位,大小正常,活动,质地中等,压痛,两侧附件压痛,三合诊两侧子宫骶骨韧带触痛。
西医诊断:(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治法:清热和血,养血通络。
方剂:芍药甘草汤合三物养血汤(经验方)加味。
白芍20g 生甘草6g 桑寄生15g 丝瓜络10g 竹茹10g 红藤30g 皂角刺15g 石见穿15g 延胡索10g 血竭4g 地鳖虫10g 独活10g,15剂。
二诊:2005年1月11日。
月经1月2日来潮,左腿疼痛消失,胃脘不适,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半夏10g、砂仁(冲)4g,7剂。
2.崩漏初诊:2005年10月21日。
吴某,35岁,月经提前7天,于10月7日来潮,经量多,经色鲜红,夹血块,至今半月未净,平时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不多,5天即净。
经前乳房及小腹发胀,腰坠,白带不多,纳可,二便正常。
芍药甘草汤的功能主治

芍药甘草汤的功能主治功能主治概述芍药甘草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主要由芍药和甘草组成。
它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使用,并有许多功效和主治。
本文将详细介绍芍药甘草汤的功能和主治,以及它在临床上的应用。
功能作用芍药甘草汤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 清热解毒 - 强化脾胃 - 祛湿利水主治适应症芍药甘草汤对以下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 血热致口舌生疮:芍药甘草汤可以清热解毒,对治疗口舌生疮、口腔溃疡有良好的疗效。
2. 湿热泄泻:由于芍药甘草汤能强化脾胃,因此对脾胃虚弱引起的湿热泄泻有显著的疗效。
3. 小儿脾胃虚弱:芍药甘草汤可以调理脾胃功能,改善小儿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4. 慢性湿疹、湿疮:芍药甘草汤具有祛湿利水的作用,对慢性湿疹、湿疮等湿热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5. 妇科炎症:芍药甘草汤可清热解毒、祛湿利水,对妇科炎症、白带异常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临床应用在临床上,芍药甘草汤主要以饮片和丸剂的形式出现。
此外,在药店和中药房也可以购买到芍药甘草汤的成品。
通常,芍药甘草汤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如下: - 成人剂量:每次10克,每日2-3次。
- 儿童剂量:按体重进行计算,一般为每千克体重0.3克,每日2-3次。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芍药甘草汤具有收敛作用,因此对于大便秘结者应慎用。
此外,怀孕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在临床实践中,芍药甘草汤常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发挥更好的疗效。
例如,对于湿热泄泻病例,常常与黄连汤联合使用,以加强疗效。
包括荆防败毒散、香薷饮等在内的中成药中也包含芍药甘草汤配方的成分,这充分证明了芍药甘草汤在临床上的重要地位。
小结芍药甘草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强化脾胃、祛湿利水等多种功能。
它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口舌生疮、湿热泄泻、小儿脾胃虚弱、慢性湿疹、湿疮、妇科炎症等疾病。
经过长期实践,芍药甘草汤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但在使用时仍需遵循医嘱,特别是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大便秘结者需慎用。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两味药止痛,从头治到脚,不容错过!中医养生 2022-07-21 09:00 发表于云南土豆微信在中药世界里,甘草是非常百搭的一味药物,它和温药在一起能驱寒,和寒药在一起能清热,如果用它来止痛,还要再给它找个伴儿,找谁呢?芍药自告奋勇,没想到二者一拍即合,一个千古名方,芍药甘草汤就这样诞生了。
芍药甘草汤组成:白芍12克、炙甘草12克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张仲景主要用它来缓急止痛,注意,这里面包含了两个信息,一个是缓急,一个是止痛。
所以,什么样的人最适合用这个方子?一个是火急火燎的人,这样的人总是静不下来,刚一坐下,话还没说上几句,凳子还没捂热呢,又要风风火火去往别处;再一个是有各种疼痛的人,如果疼痛的同时,又心急火燎的,两者一结合,芍药甘草汤就是非常好的止痛药。
那么,它能治哪些疼痛呢?具体来讲:1第一,它能治牙痛一看这个人捂着半边脸,柔柔弱弱,像林妹妹一样,这样的人用芍药甘草汤,可能要多斟酌一下。
但是如果一个人已经痛到龇牙咧嘴了,讲起话来依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甚至有点暴跳如雷了,恨不得立马好起来,这样的人,赶紧给他喝芍药甘草汤。
甘草的性子不用多说,甘润平和,白芍也是非常的内敛,而且它主要入肝经,有柔肝的作用,中医认为,肝为刚脏,肝的火气是很足的,所以一个人脾气急躁的主要原因在于肝,白芍和甘草加在一起,就像一位厉害的推手,能够把坚硬的,有棱有角的变得柔和。
2第二,它能治头痛有一种头痛是因为肝血不足,身体里的血属阴,阴不足,阳就失去了制约,本来应该潜藏在水里,现在循经上攻到头部,稍微动一下气,立刻头痛难忍。
这种痛大多位于头部的一侧或者双侧,也就是以偏头痛为主。
白芍有补血的作用,白芍把肝血补足,肝阳就乖乖潜藏下来,不再作乱。
芍药甘草汤对风寒头痛同样有效,《黄帝内经》里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就是在告诫你要远寒凉。
然而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往往是背道而驰。
比如,现在很多人喜欢在早上洗头,洗完以后也不吹干,顶着湿漉漉的头发就出门,风一吹,内外因一勾结,血脉受寒而收缩,一收缩就会疼痛,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不通则痛”。
芍药甘草汤(去杖汤)

芍药甘草汤(去杖汤)上次介绍了甘草干姜汤:新冠的预防方,这次接着介绍芍药甘草汤。
它们在同一个条文中。
《伤寒论》原文: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芍药甘草汤方:白芍药,炙甘草各四两(60克)。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一日分两次服。
《神农本草经》药症:【芍药】味苦、平。
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甘草】味甘、平。
主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伤寒论》条文解读:病人得伤寒,脉浮有表证。
“自汗出,小便数“:有阳不摄阴之意,说明病人是阳虚受寒。
自汗出和小便数导致人体津液大量流失。
”微恶寒“,很多人解读为“脉微恶寒”。
这是津液流失,导致血容量减少。
同时,人体的热量(阳气)也随津液流失,即阴损及阳,所以脉微细弱而怕冷。
同样因为体液和热量的流失,导致肌肉失养,脚抽筋。
至此,病人是阴阳两虚表未解。
“虚人伤寒建其中”,如果这时候,却用桂枝汤解表,就错了,因为阴阳两虚,没有足够的能量和津液来供桂枝汤发汗解表。
如果用桂枝汤发汗,继续消耗能量(阳)和津液(阴),就会导至“厥”。
“厥”的本意是阴阳气不能顺接,症状是手脚四肢发冷(阳虚);咽喉干,烦躁吐逆(阴虚)。
这是体内阴阳两虚,已经不接受外来水谷。
这时候要用甘草干姜汤,取辛甘化阳之意。
甘草干姜汤是能量药,干姜温化寒湿,提振胸腹的阳气,甘草补气补津液,两者合作恢复体内的气血循环,好转的标志就是“厥愈足温”。
即,四肢末梢的血液循环被打通。
然后,再用芍药甘草汤,取酸甘化阴之意,补充津液,所以肌肉得到津液,脚挛急就好了。
这一条文说明,在阴阳两虚的情况下,中医一般要先补阳,后补阴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芍药甘草汤糖尿病的老Z高兴地告诉我,他烦人的夜间小腿抽筋消失了,方子很简单,就是芍药甘草汤:白芍药50克、生甘草5克。
他说当天晚上服药后,这么近月来再没有发过。
他连连说:这方真是神了!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抽筋是张仲景的经验。
《伤寒论》上就说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而且起效快,说服药后“其脚即伸”。
后世沿用,屡有验证。
所以《朱氏集验方》竟改芍药甘草汤方名为“去杖汤”!脚抽筋是俗称,医学术语为腓肠肌痉挛。
这不仅仅是局部的病变,往往也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我曾发现一些肝病患者可以出现严重的脚抽筋,用芍药甘草汤及其加味方后,脚抽筋好转,肝病也得到控制。
此外,有些糖尿病、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肾结石急性发作、肺动脉高压、高粘血症等患者,也有类似情况。
患者不仅有脚抽筋,还有下肢发凉、走路疼痛、局部皮肤发暗浮肿、脚底开裂等。
临床上也将脚抽筋及其附带下肢的症状作为使用芍药的一个指证。
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其实也不仅是下肢肌肉的拘急痉挛,患者的腹肌也会表现的紧张。
用手按压腹部,常常感到肌肉发硬。
日本古方家吉益东洞的经验是:“腹皮挛急按之不弛”。
即腹直肌挛急,或腹壁虽弛缓,腹底肌肉却呈拘急之状。
如《建殊录》记载:“云州医生祝求马,年可二十,一日,忽苦跟痛如锥刺,如刀刮,不可触近,众医莫能处方者。
有一疡医,一位当有脓,刀辟之,亦无效矣。
于是迎先生,诊之,腹皮挛急,按之不弛,为芍药甘草汤饮之,一服,痛即已”。
腹皮挛急,是指腹肌比较紧张。
而腹肌的紧张,也往往提示其他肌肉也容易紧张甚至痉挛。
含有芍药甘草汤的小建中汤,就专治腹中痛,《苏沈良方》说此方“治腹痛如神”。
这种腹痛有何特点?仲景说的“腹时痛”“急痛”,也就是那种痉挛性的腹痛。
所以,许多不明原因的脐腹部的腹痛,就可以用芍药甘草汤或小建中汤。
我治疗过敏性紫癜,常常用小建中汤,原因就是患者常有腹痛,而且是痉挛性腹痛。
芍药甘草汤原方的用量是芍药甘草各四两,后世医家则常根据临床调整比例,如《朱氏集验方》调整为6:1,《伤寒论方解》调整为5:2至2:1,我常用3:1或6:1,老Z有糖尿病,顾虑甜食,所以甘草仅用5克,居然也有效。
芍药甘草汤方小,但效果非常好,当然,前提是方证相应。
可惜的是,此方在医院处方中已经很少见到了,原因就是方小。
真是当今怪事!当她走进诊室的时候,我差点没有认出她来。
她脸色红润,丰满的脸庞上洋溢着喜悦,与一年半前相比判若两人。
她,71岁,名x小妹,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
2010年4月,因为肝硬化反复呕血、贫血来门诊。
我根据她消瘦、大便干结、下肢经常挛急的特点,给予芍药甘草汤:白芍30克、赤芍15克、炙甘草5克。
水煎,每日一剂。
服用四月以后复诊,病情稳定,呕血未出现,贫血好转。
以后,便仍守原方,加生麦芽30克。
嘱其如果大便不成形,可以改为一剂药吃2-3天。
如此一年多,她几次来门诊,都是此方。
据她的相邻告诉我,这位老人本已做好寿衣,没有想到如此便宜的中药救了她的命,在当地传为美谈。
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方,原治疗脚挛急,我则用于治疗有脚痛、腓肠肌痉挛、大便秘结的肝病患者。
最初是治疗老同学的母亲,肝硬化腹水,每天晚上均脚抽筋,必须由老伴搀扶走路方能缓解入睡,十分痛苦。
据此,我用芍药甘草汤加上鳖甲、北沙参、枸杞子等,居然脚痛缓解的同时,腹水也渐渐消退,患者存活了很多年。
后来就试用于肝硬化,效果不错,主要表现为食欲增加、黄疸减轻、体重上升等。
使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肝硬化,必须是有脚挛急、大便干结如栗的。
这是使用本方的临床抓手。
芍药是解痉药,特别是配上甘草后效果更好,张仲景不仅用于脚挛急,还用于腹痛,特别是那种阵发性的腹痛,所谓“腹时痛”。
患者有以抽筋为主诉的,也有表现为腰腿牵扯疼痛,走路困难者,还有下肢酸麻不适的。
同时,大便要干结,如栗状的更好。
这是一种痉挛性的便秘。
大剂量的芍药有通便效果,俗称“小大黄”。
凭此指征,用芍药甘草汤就比较安全有效。
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肝硬化,往往白芍赤芍同用。
白芍,传统经验有柔肝功效,对于痉挛性疼痛者为佳,比如常熟名医陶君仁先生创有柔肝饮一方,即生白芍、生甘草、生麦芽。
治疗胃痛。
肝硬化患者多伴有胃痛腹痛者,比用白芍。
赤芍药用于瘀血黄疸。
据2002年3月7日《中国中医药报》报道,北京302医院的汪承柏教授重用赤芍60克,治疗慢性肝炎、失代偿肝硬化病人见大量腹水高血清胆红素者,取得较好效果,并开发了赤丹退黄颗粒,成为国家三类新药。
陕西中医药研究院郭教礼老中医也重用赤芍60克以上治疗原发性硬化型胆管炎。
芍药甘草汤安全无毒,但大量服用,往往导致腹泻,可采用减量或饭后服用的方法。
如X小妹一度服用芍药甘草汤后有轻度腹泻,减为一剂药服用3天后,大便就成形了。
我国肝病患者很多,转化为肝硬化者也不少,此时虽花费巨资,仍然难收佳效。
中医治疗肝病经验丰富,良方许多,只要对症下药,不少患者是能够控制病情发展的。
芍药甘草汤安全无毒,服用方便,而且药味少,价格低廉,是普通老百姓吃得起好方,特此推荐。
经方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芍药甘草汤[组成用法] 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
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 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现代应用] 1.以骨骼肌、韧带的痉挛、抽掣样疼痛为特征的疾病。
如腓肠肌痉挛,肌肉痛性痉挛综合征、阴道痉挛、强中(阴茎持续勃起不软)、喉痉挛、缩阴症、全身抽搐、中风后遗症的肌肉僵硬、疼痛、麻木、肩周炎、肌强直症,急性腰扭伤,脊椎骨质增生症、外伤性头痛眩晕症、阴茎抽痛。
2.以内脏平滑肌绞痛、剧烈痉挛等为特征的疾病。
如胆绞痛、肾绞痛、胃痉挛、胃扭转、肠粘连、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及顽固性咳嗽、溃疡性结肠炎、晚期肝癌疼痛、痛经。
对于子宫收缩导致的先兆流产,本方可缓解子宫痉挛,对避免流产有显效。
3.骨与关节疼痛性疾病。
如风湿性关节炎、足跟痛、颈椎综合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增生症、椎间盘突出症。
4.神经性疼痛。
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引起的肋间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病变所致的疼痛与麻木、坐骨神经痛、牙痛。
5.不自主性、异常兴奋性疾病。
如顽固性呃逆、不安腿综合征、小儿睡中磨牙症、颜面肌抽搐、眼睑痉挛、帕金森病、书写震颤症、小舞蹈病、心房颤动、小肠咳(咳而矢气)、小儿夜啼、小儿遗尿症、马钱子中毒。
6.血证。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上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张咯血、鼻衄。
7.一些功能衰弱性疾病。
如血睾丸酮血症之不育症、不孕症、下肢软弱无力及步行艰难、高泌乳素血症性阳痿、重症肌无力。
8.其他方面。
如病毒性肝炎、糖尿病、急性乳腺炎、细菌性痢疾、习惯性便秘、肛裂,乳溢症、冠心病;老人便秘、梅核气、多毛症、激素停用后综合征(如关节疼痛不适)。
[经验参考] 芍药甘草汤治疗疼痛性、痉挛性疾病。
骨骼肌的痉挛主要表现在四肢肌肉的抽筋疼痛,且以阵发性、痉挛性、历时短为特征,尤其在负重的下肢更为明显,此即仲景所谓“脚挛急”。
下肢疼痛多有行走障碍,比如经方家曹颖甫以此方治疗数例足病不能行走者(《经方实验录》)。
尿失禁与膀胱括约肌痉挛有关者,也可用本方治疗。
如陈亦人教授治一少女小便频数失禁,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尿频,历用各种固涩方药均无效。
陈氏断为膀胱急迫,用本方舒筋缓急,服药一周即效,二周痊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3)。
芍药甘草汤对于血管痉挛性头痛(即血管收缩性头痛)也有使用的机会,但对血管扩张性头痛则无效。
前者因血管收缩而面色苍白,后者则四血管扩张而面色多泛红。
有报道本方对咳喘有较好疗效,如王兆奎治一55岁男性,咳嗽少痰,郁郁微烦一年余,舌尖边红赤少苔,多方治之不效,与白芍30 z、甘草]2 8,三剂咳嗽大减,继服五剂而愈(湖南小医杂志,1986;l:44)。
李福生川白芍、甘草,共为细末,每次30g加开水100~150ml(或再煮沸3~5分钟)澄清温服,治疗支气管哮喘35例,结果服药30~120分钟后显效8例,有效23例,2小时以上仍无效者4例(中医杂志,1987;9:66)。
其实,早在《伤寒论》中就有芍药甘草汤治疗咳喘的痕迹,小青龙汤即含本方。
后肚医家也有相关的治验,如正好古单用芍药治喘急,细野史郎治咳嗽常加芍药。
这可能与芍药解除支气管痉挛,缓解气道的高反应性有关。
哮喘、咳嗽等町以理解为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
这些治验提示我们:当咳喘常规治疗不效时要想到本方。
本方还可广泛用于血证。
白芍治血证,如罗止园的《止园医话》肺痨咯血验方下云“方中主药是白芍,其止血之效力乃至神妙不可思议”;“放胆用之,率皆一剂而有奇效”。
岳美中认为“临床上凡吐血、衄血皆可用之,妇女血崩辨证属脾不统血者,可在归脾汤中加白芍一二两。
往往可收到止血效果。
”岳氏并治胃出血病人,吐血量极大,以升斗计,予旋复代赭汤加白芍一两半,肉桂三分,一剂血止(《岳美中医学文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558)。
大剂量芍药止血的经验对于理解小建中汤证中的“衄”也有重要帮助。
除了从症状上识别方证外,腹证也是本方应用的重要参考。
对此,日本古方派泰斗吉益东洞的经验是:“腹皮按之挛急不弛”。
即腹直肌挛急,或腹壁虽弛缓,腹底肌肉却呈拘急之状。
东洞治一男子足跟痛,即据此腹证而投本方,一服而愈。
胡天雄治一例50余岁男性,昏不识人,两目直视,可关紧闭,手足强直,诊其腹肌板硬,体温正常,脉象缓中带弦,不言不语。
乃施白芍60g、甘草30g,煎汁撬齿灌之,未几即苏,二剂后,痉挛全平(《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天雄》,90页)。
不过,这种腹证要与腹膜炎造成的肌卫、压痛及反跳痛相鉴别。
双向性调节是巾医方药治疗的特点之一。
本方也不例外,既可治腓肠肌痉挛又可治脚弱无力,行步艰难,如《朱氏集验方》的去杖汤,即是此方。
矢数道明曾治一54岁男子,患脊髓腔内肿瘤,双下肢完全麻痹,不能行走,卜趾亦完全不能动,即用芍药甘草汤伍山豆根末服半年而能自己行走(《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81)。
本方既能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性阳痿,又可降低血中雄激素,用于高睾酮血症,治疗阳举不倒。
如乔保钧治一36岁男子,阅情志不遂而阳物易举,挺而坚硬近一月,舌尖边俱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投生甘草150g、芍药90g,水煎服,五剂症减,八剂而瘥(河南中医,1989;3:31)。
芍药甘草汤治疗的疾病以功能性多见,治疗腹痛,—定要排除梗阻、穿孔及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疾病;治疗呃逆也要排除膈肌肿瘤,久病体虚之呃逆,此多为中气衰败,本方疗效多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