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疆教育版语文八上第11课《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word教案

合集下载

第十一课 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

第十一课 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

第十一课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第六课时口语交际上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学生要掌握口语交际中的重点词语的用法。

能力目标:学生能用口语交际中的重点词语情感目标:体会一个父亲对女儿的关爱之情。

重点:掌握口语交际中的重点词语,信息能准确的判断。

难点:所学过的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能口语交际。

处理方式:给学生多听,多说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录音文本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判断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教学目标,板书课题。

④讲解口语交际中的重点词语的用法。

⑤让学生判断,纠正错误。

⑥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用口语交际中的重点词语的造句。

口语交际一,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1.A.拌面 B.凉面C.大米D.抓饭()2.A.不怎么样B.很好 C.一般 D.色,香,味俱全3.A.询问 B.怀疑 C.不满 D.失望2.听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1.A.花B.蒜()C.葱D.盐2.A肉煮的不能太烂B.肉要煮烂()C.把肉煮得要与骨头分开D.肉要煮成伴生不熟的3.A.要先唱一会歌再吃肉B.跳舞跳得最好的先吃C.不同年龄和不同辈分的人吃羊的不同的不位()4.A.女婿 B.孩子们C.尊贵的人D.妻子作业: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第七课时阅读理解少吃烧烤食品上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内容。

能力目标:能复述阅读理解的大意。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多看书。

重点:熟读课文,掌握课文。

难点:阅读理解中的新词,句型的掌握。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查词典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练习法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教学目标,板书课题④让学生朗读阅读理解,纠正错误。

让学生讨论问题。

⑤讲解阅读理解。

⑥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朗读阅读理解,学生讨论问题。

第11课---词语

第11课---词语

3.至今(副) 至今未归;至今未还 ①他至今没来上学。 ②他至今没交作业。 4.好客(形) 词意:指乐于接待客人,对客人热情。 好客的人;特别好客 ①他妈妈对客人很好客,热情。 ②哈萨克族人特别好客。
受宠若惊(组) 词意:受到过分的宠爱待遇而感到 以外的惊喜。 ①因为这样是为我而宰,所以让我 受宠若惊。 ②这么多的人出来迎接我,我真是 受宠若惊。 表明(动) 词意;表示清楚。 表明观点;表明意思 在这次会议上,他表明了态。 今天的班会上,大家已表明了决。
规矩(名) 比喻一定的规则或习惯。 没有规矩;懂规矩 我们要按规矩办事。 他是一个规矩人,
不会干这种事的。

顽固练习: 1.上海世博会,让我们( )了世界科技发展的 趋势。
2.这是我们家的( ),我必须听家里的。
3.你要牛肉的哪个( ),我给你切.
4.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一Fra bibliotek要 ( )自己的态度.
第十一课 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
你们认识哈萨克族吗?
你们知道他们居住在哪里?
第十一课 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
1、重点词语
1.习俗(名)zhēn zhòng 词语解释:风俗 组词:生活习俗;服装习俗;民族习俗 造句:①这里民族习俗很浓。 ②骑马是哈萨克族的一个民族习俗之一 。 2.见识(动) 词意:接事物,扩大见闻。 见识见识;见识以下 ①暑假,妈妈带我去三亚,让我见识了真正的大海。 ②这次去上海,见识了不少的新鲜事情。

第11课《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word省优获奖教案1

第11课《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word省优获奖教案1

第九课北京的四合院班级:初二()班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课程:汉语授课教师:一、教学内容:第九课北京的四合院二、课时分配:一共五课时第一课时讲解词语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三课时复述课文第四课时综合练习第五课时听力训练,自读课文三、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1)能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叙述课文大意,背诵课文。

(2) 掌握全课的26个词语。

能读准写对,并能理解和运用。

(3)能理解并在日常生活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2.能力训练(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要掌握好语法要点部分。

3.思想教育方面通过课文教学让学生们懂得爱护自己的家园,一定的了解古代中国的建筑,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词语的用法,并能用它们来造句。

能独立完成综合练习和自读课文。

难点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掌握语法要点。

第一课时 讲解词语一、课型:讲练课二、教学方法:讲解法三、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1. 师生问候。

2. 由班长用汉语报告学生出勤情况,教师了解学生交作业的情况。

3. 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

(二) 复习旧课1. 让两三名学生背诵第九课的课文。

2. 让三名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

(三)开始新课检查词语的预习情况。

把课文朗读课、齐读、指名读。

讲解词语所suǒ 谓wèi——有两种意思:1) 所说的,用于复说、引证等。

2) 所说的(含不承认之意)。

1. 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名人”吗? 2. 所谓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就是。

考kǎo 虑lǜ——思考问题,以便作出决定。

1. 这种设计还有使用方面的考虑。

2. 这个问题让我考虑一下再回答你。

气qì 氛fēn—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或景象。

1. 我们的校园里充满了团结友爱的气氛。

2. 这个班里的学习气氛很浓。

情qíng 趣qù—— 性情志趣;情调趣味。

1. 我们两人情趣相同,比较合得来。

哈萨克族饮食风俗

哈萨克族饮食风俗
不要离去;主人做饭时,客人不要走进配餐的地方,忌讳客人乱动餐 具,更不能用手拨弄食物或掀开锅盖; ◆ 五、 主人递送的茶、酒、肉食和其他食品,不管是否合乎自己的胃口,
都应高兴的接受,喝奶茶不应喝一半剩一半而离席,喝马奶酒也应一饮而尽, 不会喝酒也要少许啜上一口,以示谢意,不然主人会不高兴的; ◆ 六、 吃饭时,不必脱帽,或戴上白衬便帽; ◆ 七、 就餐前后,主人会给客人倒水洗手,洗完手,不要乱甩动,应用毛巾擦 手,并有礼貌地送还毛巾; ◆ 八、 年轻人不许当着老人的面喝酒; ◆ 九、 吃馕时,不能把整个拿在手上用嘴啃; ◆ 十、 妇女怀孕后忌食骆驼肉、免肉以及狼咬过的动物的肉。
◆ (2)包尔沙克(油果子):用奶子(或水)或用适量盐水和面(发酵的面为 佳)将和好的面切成菱形,用煮沸的牛、羊、驼油或植物油炸熟。
◆ (3)油饼。 ◆ (4)面条分肉面条和奶子面条。 ◆ (5)蒸饼牛、羊肉上盖上一层薄面片,然后蒸熟。 ◆ (6)面炸小饼(哈语称奥卡撒克馕)。
包尔沙克
19
面类食品的种类及做法二
油炸奶皮子
奶皮子、奶酪、奶疙瘩等
15
奶类食品的种类及做法
(l)鲜奶子是刚挤下的牛、羊奶,倒在铁锅里煮熟,称鲜奶子。
(2)胶奶子奶牛、羊产养后第一二天挤的奶,这种奶子稠,脂肪多,没有 鲜奶甜,但营养价值高。
(3)酸奶子:鲜奶通过发酵后制成,营养极为丰富。 (4)奶皮子是鲜奶煮沸放凉后表面凝积的一层油脂。21ຫໍສະໝຸດ THANK YOU11
食肉的礼仪二

吃手抓羊肉,要重新铺上干净的餐布,主人把肉盛在大盘内端
来。把盛有羊头、臀部肉、肋条肉的盘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中年长
者必须先将羊头上的腮帮肉割一块回敬给年老的主人,再削下羊头上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哈萨克族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哈萨克族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哈萨克族一、教学目标1.了解哈萨克族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其特有的民俗传统。

2.观看介绍哈萨克族的视频,了解哈萨克族的语言、服饰、习惯、风俗等。

3.帮助学生建立对哈萨克族的认知和尊重,培养学生宽容的态度和文化包容力。

4.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思考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哈萨克族历史文化,观看相关视频,表达自己对哈萨克族的认知与想法。

2.教学难点:建立学生对哈萨克族的尊重和理解,避免对不同文化的偏见与误解。

三、教学内容活动一:认识哈萨克族1.通过图片展示哈萨克族的服饰、住房、习俗、风景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分组观看介绍哈萨克族的视频,观察哈萨克族的语言、民俗、节庆、动物等特点。

3.课堂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哈萨克族的认知和理解,讲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活动二:了解哈萨克族的文化1.介绍哈萨克族的历史渊源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2.分组观看有关哈萨克族文化的视频,掌握其文化内涵,体验其特色。

3.通过游戏、绘画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哈萨克族文化,建立对哈萨克族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活动三:参观展览1.安排学生参观有关哈萨克族文化的展览,让学生直观感受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

2.导师现场解释,引导学生了解展品内涵。

3.再次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看体会和感受。

活动四:总结分享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哈萨克族的认知和理解,讲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总结活动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跨文化的重要性,引导他们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习俗。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学习了解其他文化,建立世界性的视野,培养文化包容力。

四、教学建议1.建议教师提前准备好课件和视频,以及相关的教辅材料和乐器道具等。

2.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并积极发言。

3.建议教师为学生做好安全保障措施,注意安排参观时间和路线等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估本次课程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学生的参与度:能否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及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二课《维吾尔族的服饰》教案1 新疆教育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二课《维吾尔族的服饰》教案1 新疆教育版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工具:无。
五、教学环节:
பைடு நூலகம்(一)导入:
谈谈你们维吾尔族服饰的特色?
(二)阅读课文(组读、全班读)
(三)学习课文
开头提问部分说出课文段意?
提问:1、第一段:
——————————————————————
——————————————————————
2.第二段:
——————————————————————
1、知识目标:通过自读、教分组读、全班读等形式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抓住课文的主旨。
2、技能目标: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初步把握阅读技巧,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母亲的关心及指导。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顺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培养创新的精神。
第十一课维吾尔族的服饰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汉字学习: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等多种汉字学习的方法,学习本课的24个汉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
2、词语学习:通过查字典,联系已学过的词语学习新词语。通过同义词比较、词语例释等多种词语学习的方法学习本课的24词语。
技能目标:通过对词语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在教学中每个组互相讨论一起和回答老师下边纠正答案。
(四)总结:
本文给我们介绍了维吾尔组各种美丽的服饰。
六、课堂小结:
新疆民族众多,各民族的服饰各具特色。维吾尔族的服饰不仅样式较多,而且彩色明显,富有特色。
七、课后作业:
(1)复述课文。
(2)熟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一、学目标:

哈萨克语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哈萨克语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我的家乡》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

2.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3. 提高学生的哈萨克语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2. 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如何用哈萨克语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用哈萨克语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家乡吗?请用哈萨克语介绍一下你们的家乡。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用哈萨克语描述家乡的风景、风俗习惯等。

二、新课导入1. 教师用哈萨克语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我的家乡》,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节课,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2. 教师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

三、生字词教学1. 教师用哈萨克语板书本节课的生字词,并逐一讲解字词的意思。

2.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3. 学生分组进行生字词接龙游戏,巩固所学字词。

四、课文讲解1. 教师用哈萨克语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 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五、课后作业1. 用哈萨克语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

2. 收集家乡的图片,制作成家乡风光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了学生的家乡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生字词的讲解和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哈萨克语听说读写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对家乡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生字词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新疆教育版八上第十一课《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教案(语文)

新疆教育版八上第十一课《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教案(语文)

教学内容:《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哈萨克族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许多风俗,
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就是其中之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词语的读音、写法、用法,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

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6、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让学生完全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
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情感教育;教育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之间和平共处。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汉语思维并能用汉语回答问题。

教学工具:现代汉语词典小黑板图片
解决方法:通过抽读、泛读课文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不懂得生词,对学生抽读并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
逐词逐句的讲解课文,在课堂上多用课堂用语,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哈萨克族有什么特点?
2、板书课题。

3、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几名学生读课文。

4、老师泛读,抽读并及时纠正错误。

5、解释重点词语、组成词组。

6、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

串讲课文
课文共分6个自然段: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本节课讲解课文第一段:(1自然段):叙述了我去伊犁采风,见识了哈萨克人的手抓羊肉。

问:
1、“我”至今忘不了什么?
1。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哈萨克族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与其他 民族的文化交流 丰富了各自的文 化内涵
哈萨克族与其他 民族的文化交流 对于促进地区和 平与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哈萨克族与其他民族的友好关系
哈萨克族与汉族的交往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友谊和合作基础。 哈萨克族与其他民族在文化、宗教、语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交流与融合。 哈萨克族与其他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哈萨克族与其他民族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哈萨克族的民间舞蹈
哈萨克族舞蹈的起源和发 展
哈萨克族舞蹈的种类和特 点
哈萨克族舞蹈的表演形式 和技巧
哈萨克族舞蹈的文化内涵 和价值
哈萨克族的民间美术
06
哈萨克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哈萨克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
哈萨克族与其他 民族的文化交流 历史悠久
哈萨克族与其他 民族的文化交流 促进了民族团结 与融合
认识哈萨克族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的意义和价值
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认识哈萨克族可以增进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了解哈萨克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可以增进对其他民族的了解,从而促进民族团 结。
认识哈萨克族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 发展。
哈萨克族的饮食 文化:哈萨克族 的饮食文化非常 丰富,他们以奶 制品、羊肉和面 食为主,烤全羊 是他们的代表性 美食之一。
03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哈萨克族的饮食文化
哈萨克族以肉、 奶、奶制品等为 主食
哈萨克族人喜欢 饮用奶茶、酥油 茶等
哈萨克族人善于 制作各种奶制品 ,如酸奶、乳酪 等
哈萨克族人还喜 欢食用各种野生 动物和昆虫

第十一课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

第十一课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

住宅:毡房
服饰
乐器:冬不拉
食俗:手抓肉
待客:哈萨克人以纯朴,诚实,直爽,热情好客而闻名。
朗读课文
个 人
分析课文:
第一自然段: 讲述了“我”去伊犁采风时的情景。 回答问题:“我”至今忘不了什么? 第二、三、四自然段: 讲述了宰羊节哈萨克牧民为“我”而宰羊, 收拾羊,煮肉等的过程。
课后练习:
请大家说说这些肉的做法
一大盘烤羊肉
一大盘红烧肉
一大盘手抓肉
哈萨克族还有哪些风俗习惯?
哈萨克族的骑马比赛
哈萨克族的拔河
哈萨克族的叼羊
哈萨克族的驯鹰
哈萨克族的婚礼
哈萨克族的姑娘追
课文教学总结:
“我”去伊犁见识了哈萨克族的手抓肉—在 宰牲节来临之际,主人为迎接“我”而宰了 羊—宰羊、收拾羊、煮肉—煮肉的方法简单而 科学—吃肉的习俗独特—招待客人的方式特 别—客人吃肉也要讲究礼貌。
回答问题:
1.“我”去伊犁的时候,正赶上了什么节日?
2.“我”为什么感到受宠若惊? 3.哈萨克族牧民当着“我”的面干了什么? 哈萨克人是怎么煮羊肉的?
第五、六自然段:


讲述了哈萨克人吃肉的习俗与众不同,他 们按年龄,辈分等“看人给肉”。同时招待客 人吃肉的习俗也很特别。 回答问题: 1.哈萨克人吃肉时有什么讲究? 2.一只羊按骨头的不同部位分成几分?哪些? 3.哈萨克人招待客人吃肉有哪些规矩?
?我去伊犁见识了哈萨克族的手抓肉在宰牲节来临之际主人为迎接我而宰了羊宰羊收拾羊煮肉煮肉的方法简单而科学吃肉的习俗独特招待客人的方式特别客人吃肉也要讲究礼貌
第十一课 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
七十六团中学 扎木扎古丽
课文导入:

第十一课哈萨克的吃肉习俗词语

第十一课哈萨克的吃肉习俗词语
听家里的. (规矩,规则) 3.你要牛肉的哪个( )我给
你切. (部位,部分) 太棒
9
•熟读字词.每个词语抄写五遍 •预习课文
2019/10/15
11
2019/10/15
7
7.剥:去掉外面的皮或壳.
剥花生 剥皮
造句:他让爆根香焦给我吃.
8.尊贵:可尊敬,高贵.
地位尊贵
尊贵的人
造句:他是我们家尊贵的客人.
9.规矩:比喻一定的规则或习惯.
没有规矩
懂规矩
造句:我们要按规矩办事.
2019/10/15
8
2019/10/15
能力测评
比较词语并选择填空 1.上海世博会让我( )了世界 科技发展的趋势.(见识,知识) 2.这是我们家的( )我必须
2019/10/15
4
一、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探讨
教师和学生活动活动: 1、前提测评 2、老师示读并纠正发音 3、板书讲解疑难 4、布置作业
2019/10/15
5
讲解词语
1.习俗:习惯和风俗
生活习俗 民族习俗
造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习俗.
2.采风:搜集民歌
2019/10/15
1
前提测评
一.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们家的春联贴起来了吗? (改为陈述句)
2.对联很快被人揭走了.
(改为把字句)
二.其他同学在下面听写写词
语 2019/10/15
2
2019/10/15
3
教具:电脑,透影机 屏幕 电教课
知识目标:学会全课词语23个. 难点 :掌握重点词语 重点 :理解词意并能灵活运用
采风的事侯 记者采风

幼儿园大班肉孜节教案

幼儿园大班肉孜节教案

幼儿园大班肉孜节教案
I. 教学目标
1.了解肉孜节的起源、意义和传统习俗。

2.了解肉孜节是维吾尔族和其他民族的共同节日。

3.能引导幼儿探究肉孜节和维吾尔族文化,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II. 教学内容
1.肉孜节的起源与意义。

2.肉孜节的传统习俗。

3.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

4.小组讨论和展示。

III. 教学准备
1.肉孜节的相关材料。

2.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和饰品。

3.肉孜节的食品和餐具。

4.绘本故事《阿切的肉孜节》。

IV. 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
1.引导幼儿回忆昨天发生的事情,让他们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

2.向幼儿介绍肉孜节的概念,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2. 新知教学
1.通过故事《阿切的肉孜节》让幼儿了解肉孜节的起源和意义。

2.给幼儿分享肉孜节的传统习俗,并展示有关肉孜节的图片资料。

3.引导幼儿品尝维吾尔族的传统食品,了解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

3. 拓展探究
1.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了解的肉孜节相关知识。

2.通过展示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和饰品,引导幼儿了解维吾尔族的文化。

V.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了解了肉孜节的起源、意义和传统习俗,了解到肉孜节是维吾尔族和其他民族的共同节日。

幼儿能够引导幼儿探究肉孜节和维吾尔族文化,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民族大团结教案饮食风俗习惯

民族大团结教案饮食风俗习惯

第一课景颇族的饮食风俗习惯一、教学目标1、能简约的说出景颇族饮食的特点。

2、能简单的说出”鬼鸡”的制作过程.3、能说出几道景颇族的特色菜。

二、教学准备:景颇族特色菜图片。

三、教学过程1、课题引入。

①出示几张景颇族特色菜图片②让同学们说一说是什么民族的菜肴。

③引入景颇族食俗的概念。

2、揭示正题。

①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认识景颇族的食俗,先出示图片,让同学看,再说一说景颇族几种特色菜。

②让同学们自由发言的说。

③老师再跟据图片指明讲解。

(1)、景颇族餐数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中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景颇人闲时每日两餐,忙时三餐,主食为大米,副食有豆类、薯类、蔬菜和野菜野果。

(2)、景颇族喜好食物景颇族爱吃糯米饭、糖粥。

制菜多加盐与辣椒烧煮,很少油炒。

口味偏好酸辣、酵臭、不用碗筷,常用蕉叶裹食。

白酒多系外地运来,爱嚼槟榔及草烟。

景颇族的烹调方法大多简易,大米多加土豆、青菜煮成浓粥,糯米则蒸成干饭,而且当天舂米当天吃,不留“隔夜粮”。

制菜非煮即腌,腌菜很有特色,水豆豉、干豆豉、酸竹笋、腌茄子等,开胃爽口。

他们制作肉品的方法一是风干后抹辣椒和盐巴烤;二是先烤熟、剁细,再拌以辣椒、葱蒜及野生香料;三是拌匀佐料后用笆蕉叶或枇杷叶包好,置入火塘灰中焐。

肉食以猪肉和鸡肉居多,农闲时进行渔猎,如捕猎野猪、麂子、山羊、野牛、野鸡、鸟雀,捕捞鱼蟹、田螺。

(3)、景颇族吃野味食俗景颇山的野味也出奇制胜,特别保留了人类童年的昆虫为食的习俗。

黄蚂蚁蛋从蚁穴中取出,用清水淘洗干净后晾干,与鸡蛋混合炒吃,味美无比。

去掉翅、足的鸣蝉放火锅中培烤后,再用油炒食,其味香脆,是下酒佳肴。

在竹林中寻觅到被竹虫钻蛙的洞,顺着往上一节剖开,竹蛹就抖落出来一小碗,半小碗。

将竹蛹剁细加上炒米粉和佐料,用生菜沾食,或用水稍煮一会,捞起用油煎食,或与鸡蛋一起炒吃,或培干作下酒菜,都以富含蛋白的本质,特异的风味成为待客的上品。

最奇谲的是吃花蜘蛛。

【大班社会教案】大班社会《认识哈萨克族》教案与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大班社会《认识哈萨克族》教案与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大班社会《认识哈萨克族》教案与反思活动意图:哈萨克族是一个歌唱民族。

它是一个游牧部落,古代生活在中国西部和中亚。

它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它有自己的语言、习俗、宗教信仰、天文学和历法、伦理、文学艺术和定居点。

它具有鲜明、丰富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哈萨克民族,开展了这项活动。

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从各个角度认识社会。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活动目的:1.了解哈萨克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

2、哈萨克族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开展爱护少数民族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准备:1.课前丰富地理知识和音乐舞蹈技能。

2、自制课件。

活动流程:一、开始部分1.展示中国、甘肃和阿克塞的地图,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家乡。

2、让幼儿知道哈萨克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

第一次尝试: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幼儿他们还知道哪些国家?幼儿讨论:3.描述哈萨克人的生产和生活。

二、基本部分1.展示哈萨服饰图片和挂图,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

帽子、夹克、裙子、靴子等服饰分别出现,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哈萨人的服饰特点。

第二次尝试:幼儿观察讨论哈萨克族人穿什么样的衣服?他们的服饰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爱好什么?2.展示哈萨克食品习俗的挂图,分别展示奶茶、牛扒、奶豆腐等食品。

引导孩子观察,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他们的服装、生活、乐器等的一些特点。

第三次尝试:幼儿观察讨论哈萨克族人常吃什么食品?小朋友吃过没有?3.展示哈萨克族民族乐器——东布拉、库布齐等(东布拉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通常在宴会和节日期间被谈论和演唱)然后由教师小结,加深幼儿印象。

三、端部1、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欣赏哈萨克传统舞蹈——黑色步行马,孩子们可以随着音乐自由跳舞。

3、结束。

活动反思:教学是一门艺术。

既需要规范性,又需要创造性和实践性。

此次活动是为了丰富幼儿的知识,帮助幼儿全面的了解少数民族朋友。

新疆教育版语文八上第十一课《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ppt课件2

新疆教育版语文八上第十一课《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ppt课件2
1.“我”去伊犁的时候,正好赶 上什么节日?“我”为什么感到 受宠若惊?
宰牧节 因为主人为了迎接“我”专 门宰了一只肥羊。
2.哈萨克人是怎样煮羊肉的?
不剔不切,剁成大块,立刻丢 进水里去煮;既无花椒,也无葱、 蒜,只往锅里放一把盐;肉并不煮 到与骨头分离,只要不流血水就可 以了。
3.哈萨克人吃羊肉时有什么 讲究?
3.中国的茶叶分为哪几个大类?它们各 有什么特点?
红茶:叶子乌黑,有水果香气和醇厚的 滋味。 绿茶:保持了原来茶叶的鲜绿色,香气 浓郁且适口。 花茶:绿茶或红茶中放入适量香花熏成。 乌龙茶:味道浓厚。
再见
庐山云雾 四
中国十 大名茶
九 六安瓜片 八 信阳毛尖
七 武夷岩茶
安溪铁观音 五
六 祁门红茶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称中国为“茶叶的故乡”?
中国是最早发现茶树、栽培茶树、 制作茶叶的国家。
2.为什么说饮茶是中国人进行社交 活动的一种方式?
中国的各个城市都开设了不少茶馆, 约合作伙伴在茶馆,边喝边洽谈商务, 请亲朋友好友在茶馆拉拉家常,都会增 进感情,愉悦心情。
你Hale Waihona Puke 道这是哪儿吗?你知道他们这是在干嘛吗?
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
词语学习
见识:接触事物,扩大见闻。 造句—这次去上海,见识了不少新鲜事 物。 规矩:比喻一定的规则或习惯。 造句—我们要按规矩办事。 受宠若惊:受到过分的宠爱待遇而感到 意外的惊喜。 造句—这么多的人出来迎接我,我真是 受宠若惊。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哈萨克族的叨羊 哈萨克族的婚礼
哈萨克族骑马比赛
哈萨克族的葬礼
哈萨克族的驯鹰
拓展练习
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第十一课. 哈萨克的吃肉习俗 课文

第十一课. 哈萨克的吃肉习俗  课文
2016/1/9 5
讲解课文
一.要求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1.我为什么感到受宠若惊? 2.哈萨克人是怎样煮羊肉的? 3.哈萨克人吃羊肉是有什么讲究?
2016/1/9
6
二.在读的过程中,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 词语,句子,句型. 1.宰性节:古尔邦节. 2,念经:信仰宗教的人朗读或背诵经文. 3.受宠若惊:受到过分的宠爱待遇而感 到意外的惊喜. 4.否则:如果不是这样. 5.辈分:指家族,亲友之间的世系次第. 句型 既…也…只:他既不说话,也不做事,只呆 的坐着.
知识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使学生熟读课文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掌握重点词语
2016/1/9 4
一、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探讨
教师和学生活动活动:
1、前提测评并导入新课 2、老师示读课文并纠正发音 3、板书讲解疑难 4、布置作业
学生活动: 1、抽读课文并注意发音 2、找出疑难理解的词语
2016/1/9
1
前提测评
一.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接触事物,扩大见闻. ( 2.指乐于接待客人,对客人热情. ( 3.表示清楚. ( 4.比喻一定的规矩或习惯. ( 二.听写词语 见识 好客 香味 否则 规矩 外甥
2016/1/9
) ) ) ) 表明 臀部
2
2016/1/9
3
教具:电脑,透影机 屏幕 电教课
2016/1/9 7
能力测评
一.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让我至今忘不了的是( ) a.哈密瓜 b.手抓羊肉 c. 无花果 d.馕坑烤肉 2.主人告诉我了什么?( ) a.怎么吃羊肉 b.怎么煮肉 c.怎样 煮肉 怎样放调料
太棒

幼儿园关于肉孜节教案

幼儿园关于肉孜节教案

幼儿园关于肉孜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肉孜节的起源和意义,明白肉孜节在维吾尔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掌握一些肉孜节的庆祝方式,如唱歌跳舞、制作传统食品等;3.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如语言表达、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等。

二、教学内容1.肉孜节简介–肉孜节的起源和意义–肉孜节在维吾尔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肉孜节的庆祝方式–跳拉都克舞–唱古尔班乐–制作格孜拉(糖果)和托木尔(饼干)3.肉孜节手工制作–制作托木尔(饼干)–制作格孜拉(糖果)三、教学步骤1.教师为幼儿讲解肉孜节的起源和意义,引导幼儿了解肉孜节在维吾尔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教师播放肉孜节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在幼儿中引发浓厚的兴趣;3.教师组织幼儿跳拉都克舞和唱古尔班乐,激发幼儿的音乐感和动手能力;4.教师现场制作托木尔饼干,引导幼儿动手参与,并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5.教师指导幼儿制作格孜拉糖果,培养幼儿的创意能力和动手能力;6.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回顾肉孜节故事和庆祝方式,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肉孜节文化。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讲解肉孜节的基本概念和文化内涵;2.演示法:通过教师现场制作等形式,向幼儿展示一些肉孜节的庆祝方式和手工制作过程;3.体验式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意能力,向幼儿提供制作托木尔和格孜拉的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评估1.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考虑开展一些趣味性的小测验或问答活动;2.安排一些小组活动,引导幼儿在团队中积极交流、合作,提高其综合素质;3.定期收集学生练习册的相关内容,查看其学习情况和进展。

六、教学资源1.肉孜节的相关视频或图片;2.托木尔和格孜拉的相关材料和工具;3.教师的教案和教材。

别具风味的回族饮食》教学设计

别具风味的回族饮食》教学设计

别具风味的回族饮食》教学设计《别具风味的回族饮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由于各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

2、让学生了解回族独特的饮食习惯,欣赏回族独特的饮食文化。

3、充分感受回族独特的饮食习俗,理解和尊重各民族习俗。

教学重难点:。

懂得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民族饮食的图片文字资料,了解家乡的民族饮食,如汉族的和回族的特色小吃。

教学过程:1、阅读小故事《油香》:同学们,由于各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比如草原上的蒙古族同胞,他们的饮食和草原生活有关;生活在东北的赫哲族,他们的饮食多和渔业有关。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小故事《油香》,并思考:油香是哪个民族喜爱的传统食品,有什么样的美丽传说呢?阅读后在小组进行交流。

指派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

2、请班里的回族同学介绍自己民族的油香。

可以从制作方法、味道、样式等方面进行介绍。

3、教师用课件展示回族油香制作方法、味道、样式等。

4、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家乡民族特色饮食小吃。

要求:在小组长的组织下,通过交流整理收集的民族,为在全班展示做好准备,同时要选好发言的代表。

进行交流时从饮食的制作方法、味道、样式等方面,可以选择从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5、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讲述。

6、了解回族的饮食习俗(1)幻灯片出示部分“回族饮食习俗”图片和文字资料回族饮食习俗回族860多万人口,在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

全国各省市都有分布,但却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宁夏回民比较集中,约120万人口,其分回民大多分布于甘肃、河南、河北、青海、新疆、云南、山东等地。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是著名的回族聚居地。

其民族形成可上溯到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波斯人来中国经商留居中国一部分,及13世纪被迫迁到我国的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不断与汉族等民族通过通婚、信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十一课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
授课教师:
授课学校和班: 八年级(8)班
时间: 2018年11月20日
教学内容:《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哈萨克族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许多风俗,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就是其中之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词语的读音、写法、用法,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

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6、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让学生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和结构,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情感教育;教育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之间和平共处。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汉语思维并能用汉语回答问题。

教学工具:现代汉语词典小黑板图片
解决方法:通过抽读、泛读课文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不懂得生词,对学生抽读并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逐词逐句的讲解课文,在课堂上多用课堂用语,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哈萨克族有什么特点?
2、板书课题。

3、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几名学生读课文。

4、老师泛读,抽读并及时纠正错误。

5、解释重点词语、组成词组。

6、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

串讲课文
课文共分6个自然段: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本节课讲解课文第一段:(1自然段):叙述了我去伊犁采风,见识了哈萨克人的手抓羊肉。

问:
1、“我”至今忘不了什么?
答:手抓羊肉。

第二段:(2—4自然段): 讲述了宰牲节哈萨克牧民为“我”宰羊、煮肉的过程。

2、“我”去伊犁的时候,正赶上了什么节日?
答:宰牲节。

3、“我”为什么感到受宠若惊?
答:因为此羊是专为迎接“我”而宰的、所以“我”感到受宠若惊。

4、哈萨克族牧民当着我的面干什么了?
答:哈萨克族牧民当着我的面念了经。

5、哈萨克人是怎么煮羊肉的?
答:不剔不切、剁成大块、立刻丢进开水锅里去煮。

重点句型:
1、称···为:把···叫做。

如:老百姓称她为英雄。

2、既··也:表示两件事都是肯定的。

如:她多才多艺,既会跳舞,也会唱歌。

板书设计:
作业:
1、背诵课文1-2自然段。

2、用所学的句型造句。

组长签字: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