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导向下的会计专业教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第4期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ol .23 No .42010年8月
Journal of Henan Business College
Aug .2010
收稿日期:2010-05-16
作者简介:黄良杰(1968-),男,江西九江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副教授,博士,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研究方向为会计信息
披露与投资。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会计专业教与学
黄良杰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河南郑州450045〕
摘 要:会计职业教育高专、本科及硕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定位。
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基本思路是:课程体系重视会计职业入门教育,减少内容重复课程,重视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结合,注意跨学科课程的结合。
教学方法上,财政加大投入,加强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加实训、案例教学课时;鼓励教师从事实务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考核评价可以采取“实务(案例)资料分析报告+闭卷考试+单元模拟作业+综合岗位模拟作业”模式。
关键词:职业能力;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评价
doi:10.3969/j .issn .1008-3928.2010.04.02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28(2010)04-0095-03
一、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可描述为两层含义:一是为了胜任一种具体职业而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二是指在工作中与人沟通、与人共处的能力。
职业能力可分为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三大方面(姜大源,2003)。
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不但需要将企业日常发生的各种交易和事项记录下来,还需要对各类会计信息需求的机构和人员提供相关会计信息。
因此,会计人员必须能够根据自身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素养和经验,准确地对各种各样的交易和事项发生的状况及其经济后果作出判断,及时在会计报告中进行确认和计量,并以会计语言及时、公允地披露相关信息,以便各利益关系人能够据此做出准确判断和决策,以便保护利益关系人的利益。
除此之外,会计人员还需要与政府、银行、投资人、债权债务人、管理者等方方面面的机构和人士打交道。
2003
年,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委员会(I A ES B )颁布的《职业
技能》中明确指出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知识技能、技术技能、个人技能、人际技能和组织技能等五个方面技能。
2000年,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调查认为,会计人员最具价值的技能是: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企业与行业经验、财务会计与控制、团队精神、项目管理、财务系统(信息技术)、语言与沟通。
据此,笔者认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为:首先是方法能力,即学习能力,会计人员必须擅长从书本、课堂以及工作中学习,掌握经验积累、信息处理、数字分析与应用等能力。
其次是专业能力,包括核算能力(财务会计与控制知识的运用,对会计交易及事项处理能力)、判断与披露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财务系统信息技术处理及对内外报告能力)、管理能力(批判与思考及决策能力、监督与指导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第三是社会能力,具体包
・
59・
2010年第4期职业能力导向下的会计专业教与学
括职业道德、沟通能力、语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确定会计职业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关于会计教育目标在我国高校一直争论不休,直至1998年后国家大力提倡高等职业教育才开始明确,会计教育分两个方向,即职业教育和理论研究教育,职业教育以提高就业和职业能力为导向,倾向应用型。
目前,我国会计职业教育基本上分为三个层次,即高职高专、本科及硕士研究生((Master of Pr ofessi onal Accounting,MP Acc)教育三个层次。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下,各层次会计职业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不管哪个层次,都将会计职业教学目标定位为满足企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审计等部门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定位含糊。
结合上述会计职业能力分析和需求,笔者认为,我国会计职业三个层次教学目标必须有明确的定位,且
,而应体现在专业能力上。
因为无论哪个层次,其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必需的,只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岗位和部门的需求,专业能力才有所差异。
高职高专会计职业教学目标应当注重于专业能力中核算能力的培养,而判断与披露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则不作重点,以满足基层、某一区域或行业第一线中小企业会计业务需求。
会计本科职业教学与高职高专层次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不再仅是面向某一区域或行业,而是面向全国和适应各行业对会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般情况下,本科层次教学主要为业务相对复杂、规模较大的大中型企业、事业等经济单位培养技能型人才。
由于大中型企业涉及面较广,涉及利益关系人众多,对其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要求更为严格,因此,本科层次会计职业教学目标应当侧重于专业能力中判断与披露能力培养,而核算能力应当成为其基础能力,而管理能力则作为其拓展能力。
而MP Acc教学是在经济和资本市场越来越发达,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师、管理会计师、企业咨询师、注册税务师以及投资分析师等与会计专业相关的职业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产生的。
MP Acc教学目标应当定位于培养专业能力中的管理能力,而判断与披露能力是其基础,具有国际视野的能力则是其发展方向。
三、会计专业的教与学
根据上述会计职业能力和教学目标分析,笔者分别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总体上探讨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基本思路。
1.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等组成。
从当前的课程体系来看,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习方法和能力,结合选修课,培养学生社会能力。
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从表面上看,我国会计职业教学课程体系似乎也是按照职业能力开设的,但为什么有很多学生走向职业岗位时不适应或不能从事会计工作呢?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会计职业课程体系比较庞杂而内容重复,各课程重理论教学而轻实务教学,许多学校还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即以会计执业资格或职称考试作为导向开设专业课程。
课程体系内容重复还体现在教材上,目前会计专业教材太过注重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解释,不利于学生对实际工作问题的分析与判断,所以,很难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这种庞杂和课程体系的重复使得很少注重各课程间的衔接,忽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基于上述分析,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是:首先,重视会计职业入门教育,把会计职业入门教育放在现实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下教学,使学生对会计职业有起码的认知和认同,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会计职业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减少内容重复课程,重视会计基本技能教学,遵循认知规律由浅入深。
因此,在会计职业教学过程中,理论性课程应当减少,多开设案例性课程和实训课程,并注重各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训课程的衔接,在技能知识培养上,注重从初级到高级递进层次关系,即按照核算能力、判断和披露能力及管理能力规律开设课程。
第三,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结合,注意跨学科课程结合。
如将数学方法与财务分析知识结合,将财务报告知识与excel计算表结合,将财务分析与金融投资结合等,将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学科知识与会计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传授,便于学生在会计工作中熟练运用相关学科工具。
2.教学方法
在上世纪90年代前,我国会计教学还比较重视实务教学,但由于高校竞争的压力,教师们纷纷投身于与实务脱离的会计研究,轻视实务教学,致使学生钟情于职业考试和学术,对会计实务缺乏灵敏嗅觉,不能有效适应市场需求(于增彪等,2004)。
另外,
・
6
9
・
第23卷第4期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23 No.4 2010年8月Journal of Henan Business College Aug.2010
许多学校教学资金紧张,对会计实训等实验室及设备投入不足,也导致一些实训等实务性课程难以开设。
在社会上,各企事业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或出于商业保密等方面考虑,也不愿意与高校合作开设实务性课程。
基于此,会计职业教学在方法上仍然采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保证学生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对会计职业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果只考虑学校方面因素是不够的。
根据林志军等(2004)的调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信息分析、公司实习、案例分析和科技应用。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也强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教学方法改革首先是加大投入,加强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其次,各企事业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在其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吸收会计专业学生到单位实习;第三,改革教学方法,减少理论知识课时,加大实训、案例教学课时,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第四,改革对会计职业教师考核办法,鼓励教师从事实务教学。
3.学习方法
目前,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学生学习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由于其教学实践或实训和实习条件(或环境)相对较为薄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会计实际工作缺乏感官认知,不知要学什么以及如何学,因此,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学习状况迫在眉睫。
改革关键在于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目前,在就业的压力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
在会计教学中,在每个知识点讲解之前,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个与要讲解的知识点相关的案例或资料,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要让学生知道会计工作任务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和难点,使学生知道知识点讲授要解决哪些问题,让学生自己主动寻找学习的要点,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和掌握。
这样,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对会计职业的认同感,以利其职业能力的培养。
4.考核评价
目前,我国会计专业考核评价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平时作业加期末闭卷考试模式。
这种模式仅考核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甚至很难考核到学生是否理解了所学知识。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比如可以采取“实务(案例)资料分析报告+闭卷考试+单元模拟作业+综合岗位模拟作业”模式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考核评价。
这种模式是指在学生进行单元学习之前,先对实务(案例)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并写出讨论分析报告,以促进学生对实务工作理解。
闭卷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单元模拟作业主要考核对每个单元实际操作能力掌握情况。
综合岗位模拟作业的做法是:选取各企业一个月所有业务资料,然后整理出一个完整会计循环资料,让学生从最原始的凭证填制和审核开始,直至最后财务报告编制、披露和分析结束,做一个完整的综合模拟实训,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借此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和专业能力学习状况。
参考文献:
[1] 林志军,熊筱燕,刘明.中国会计教育中知识及技能要
素的发展[J].会计研究,2004(9).
[2]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
育,2003(3).
[3] 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
[J].会计研究,2009(10).
(责任编辑:樊 霞)
・
7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