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复习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复习大纲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名词解释
1、区域分析: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诶经特征及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
所谓防护费用是指用人们为了消除或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而愿意承担的费用来替代生态环境价值的方法。
影子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生态环境价值难以直接估算时,可借助能够提供类似功能的替代工程或所谓的影子工程的价值来替代该生态环境的价值。
4、区域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区域经济就是在一国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点的地域性国名经济。
5、区域政策: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发展。
6、吸收型技术转移:吸收型技术转移是指某项先进技术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并且将会被乙国消化、吸收并复制出来。
7、垂直技术转移:甲国基础科研成果能用于乙国的应用科学中,或将前者的科研成果用于后者的生产中。
8、绿色GDP
绿色GDP=传统GDP-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
9、区域竞争力: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10、比较优势:建立在要素禀赋基础之上,生产某些特定产品所拥有的相对低廉的价格优势,表现为在区外市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11、竞争优势:当一个组织实施一种同类组织无法复制或难以模仿的独特的价值创造战略时所形成的优势。
12、垂直分工水平分工
区域垂直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在同一个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彼此联系而产生的区域分工。
区域水平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发展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生产具有差异的同类产品所形成的分工。
13、空间管治:是区域管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它是通过划定区域内不同功能、不同建设发展特性的类型区,制定各类型区的开发标准和控制引导要求,其中包括城镇建设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建设、土地资源利用等内容,以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实施区域的统一规划,以协调区域内各级政府、各团体、企业、居民等不同主体的利益。
14、科技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加工区
科学工业园区是一种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综合体,是科研成果商品化的区域,其功能表现为以研究开发为主,包括产品试制和开发生产,而不具有大批量制造、销售、管理或其他实业性功能。
高新技术加工区是世界出口加工区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新型加工区。
15、生态政区:生态政区是人们按生态学规律(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人类生态)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个行政单元的简称。
简答
1、区域研究的新动向
(1)更新区域资源的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区域文化背景、信息交流、科学技术雄厚的资金支撑作用以及高素质的人才对区域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强调区域间关系研究
任何区域都必须在与外部的合作交流和互相竞争中求得发展,区域研究必须考虑地域间的相互联系。
(3)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研究
区域研究应注重知识、信息、科技、人才的产生和传播(流动)与扩散以及所产生效应的时空规律,尤其是“知识区位”的研究。
(4)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区域研究必须树立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的区域发展观念。
2、自然资源的评价方法(5个标题)
(1)自然资源质的评价
(2)自然资源量的评价
主要考察自然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及其对一定生产部门的适合程度
(3)自然资源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
判定哪些是主导资源、哪些是辅助资源,哪些是优势资源、哪些是限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组合对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合和保证程度。
(4)自然资源可能开发利用的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前提的评价
从技术上可能性和经济上合理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提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方案。
(5)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
对资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引起正负两方面的效应,需要综合权衡利弊得失,作出正确判断,减轻负效应影响。
3、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这经济发杂很难道路的选择。
区域文化中原有的潜在因素与自然资源、资金、人才、产业发展相耦合的程度,决定这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
(2)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
文化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现代经济发展是与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的
(4)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区域文化增长力是文化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增长态势。
总之,一个地区的区域文化背景是区域经济。政治在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反映,又反过来对区域经济的发杂很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一个地区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体现。
4、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可以将人口的自然增长划分为以下4中类型:
1)原始型:特点是两高一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
2)年轻型:出生率显着得高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大提高,人口总量迅速增多,年龄构成区域年轻。
3)成年型:出生率比过去有了明显降低,人口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年龄构成由年轻化向老年化演变。
4)衰老型: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5、技术扩散的形式与途径
技术扩散可以分为空间梯度式、跳跃式和双向式等三种类型。
空间梯度扩散是指以发源地为核心呈放射状向周围地区渐次转移的技术扩散过程,空间距离远近是影响技术扩散强度的主要因子。
跳跃式技术扩散是指技术从一地呈跳跃式传播到另一距离较远的地点。
双向对流式是指技术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经改造发展后又传回到甲地的技术扩散过程。
6、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遵循的原则
(1)量化原则
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全部采用可以量化的因素,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可比性奠定基础
(2)一致性原则
即采用大多数区域都具有的,且在计算范围、计算口径、计算方法上基本一致的评价指标,并且将指标体系进行标准化处理,转化为无量纲数据进行地区间的比较。(3)简明、易操作性原则
方法设计简明易懂,资料易行评估,易取得,操作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