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黄赤夹角及其影响每日一题

合集下载

高考一轮复习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步训练题(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步训练题(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步训练题一、选择题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二十四节气”备受瞩目。

2016年12月7日迎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节气——大雪。

下图是“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行位置对应关系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2016年立冬的日期大致是 ( )A. 10月7日B. 10月22日C. 11月7日D. 11月22日2. 某地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一次出现在大雪,另一次出现在 ( )A. 小寒B. 大寒C. 小暑D. 大暑3. 严格意义上的节气只是一瞬间,2016年冬至是北京时间12月21日18时44分,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A. 19°E,23°26'NB. 19°E,23°26'SC. 139°W,23°26'ND. 139°W,23°26'S【答案】1. C 2. A 3. B【解析】【1题详解】立冬在大雪前2个节气,每一个节气有15天,2016年12月7日为大雪,则立冬的日期大致是11月7日,故C项正确。

【2题详解】大雪位于冬至前一个节气,小寒位于冬至后一个节气,二者关于冬至对称。

某地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则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一次出现在大雪,则另一次出现在小寒,故A项正确。

【3题详解】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整,根据北京时间可以计算出直射点的经度为19°E,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故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19°E,23°26'S),B项正确。

南半球某地(105°E)某同学对每天的日落时间进行了观测与记录,绘成图。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4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讲)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4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讲)含解析

1.4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精讲)1.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

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4.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划分及其原因。

知识点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运动规律见下图。

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影响的方面黄赤交角变大(小)太阳直射范围扩大(缩小)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扩大(缩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五带的范围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赤道与寒带除外)季节的变化变化明显(不明显)知识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重点,应主要抓住“三看”: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计算——看“特点”(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1小时(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黄赤夹角及其影响每日一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黄赤夹角及其影响每日一题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黄赤夹角及其影响高考频度:★☆☆☆☆难易程度:★☆☆☆☆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

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14′,最小时为22°6′,变动周期约4万年。

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1—2题。

1.黄赤交角为24°14′时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小纬度为22°6′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参考答案】1.B 2.C黄赤夹角及其影响1.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3)地轴与黄道平面成66°34′交角。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

2.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2018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双基测试)下图为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

据此完成1—2题。

1.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①使地轴与公转轨道而夹角成23°26’ ②使“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反③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④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若黄赤交角为20°,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数均减小B.天安门广场元旦升旗时间提前C.热带和温带范围减小D.大连气温年较差变大读下图,完成3—4题。

2020年高三地理复习跟踪检测: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0年高三地理复习跟踪检测: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0年高三地理复习跟踪检测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下图示意冬至前后某天北京时间16:15左右,落日的余晖将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的17个孔洞照亮,呈现出壮丽的“金光穿洞”景观。

读图,完成1~2题。

1.该桥的走向为( )A.东西B.南北C.东北—西南D.西北—东南2.出现“金光穿洞”景观时,当地时间是( )A.3:59左右B.3:31左右C.15:59左右D.16:31左右解析:第1题,冬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日落西南。

出现“金光穿洞”现象也就是桥孔洞的方向与日落的方向一致,即桥的走向与日落的方向垂直。

第2题,北京(116°E)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晚16分钟,故北京时间16:15左右的时候,北京的地方时是15:59左右。

答案:1.D 2.C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19时48分开始至23时12分结束,我国境内出现了“超级月亮”+“月全食”的罕见天象,此时月亮通体变成神秘漂亮的古铜色,遥挂星空。

下面为月食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境内开始观测到本次月全食时,伦敦正值( )A.早晨 B.中午C.下午 D.傍晚4.从此日起(1月31日)至植树节(3月12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济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C.济南各地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D.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解析:第3题,我国境内开始观测到本次月全食时为北京时间19时48分,伦敦位于中时区,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此时为11时48分,正值中午,B正确。

第4题,从此日起(1月31日)至植树节(3月1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济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济南各地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由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D正确。

答案:3.B 4.D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赤交角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赤交角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赤交角一、知识讲解1.对黄赤交角内涵的深度挖掘(1)“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2)“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2.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间的关系。

如图:(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

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

读图,回答2~3题。

2.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3.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答案 2.D 3.D解析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则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与以太阳为参照系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图1中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方向应为自右向左。

第2题,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前且靠近6月22日处,故应为丁。

第3题,图中显示,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而非关于近日点对称,所以日地距离不同;而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相关,故公转速度也不同,所以A、C错;冬至日为昼长的极值点,而甲、乙分居冬至日两侧,所以同一个地点在这两个日期昼长相同,昼长变化趋势相反,日出方位相同,故B错、D对。

三、跟踪训练读“4~8月部分实地不同纬度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a月早于b月)”,完成1~2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公转特征及黄赤交角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公转特征及黄赤交角的影响

4. 公转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1年。
名称
1回归年
1恒星年
参照物
________
太阳
其他恒星
________
时长
365日_____时48分46秒
5
365日____时____分____秒
6
9
10
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________________周期
地球公转的真正
________________周期
1.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整个过程角速度是先变大,后变小
A)
调动运用知识一: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
运动速度快, 角速度和线速度大。
调动运用知识二: 空间站绕地球运动,则地球与空间站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
体系统绕太阳旋转,这样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也就是地球绕日公转角
1月浙江卷,19~20题;6月浙江卷,
路线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昼夜长短的变
19~20题;广东卷,10题;上海卷,20题
[2020年] 山东卷,8题;天津卷,14~15 化规律与昼夜长短的计算。
3.以区域地理事件的发生为背景,结合
题;上海卷,3题
[2019年] 江苏卷,1~2题; 2019天津卷, 景观示意图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
10~11题; 1月浙江卷,19~20题;6月浙 1.以与人们生产、生活有关的自然地理
现象为背景,考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江卷,19~20题
[2021年] 山东卷,第12~13题;全国甲卷 时间或节气以及与季节有关的地理现象。
,4题;河北卷,7~8题;天津卷第14~15题;2.以热点事件的发生或重大科考(或航行)

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地球的公转(一) 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地球的公转(一) 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六讲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1.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下列有关地球公转方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地球公转方向与观察者的位置有关B.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C.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绕转D.从南极上空俯视,自东向西运动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作恒星年。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表。

比较公转速度在不同位置的变化[特别提醒]近日点、远日点与二至日不同,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1.黄赤交角的含义A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B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2)完成图b,认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1)(由图c可以看出)与黄赤交角相关的角度及其关系: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②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③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2)若黄赤交角出现变化,则引起如下变化:(2019·如皋模拟)读图,回答1~2题。

1.与图中β角的数值相等的是()A.热带所跨的纬度数B.极昼(夜)跨的最大纬度数C.两极上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数D.南北回归线上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数2.若图中α角变为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寒带范围将扩大,热带范围将缩小B.伦敦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小C.武汉冬夏季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更大D.北京夏季天气将更加炎热解析:1.D 2.B第1题,图中β角是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目前为66°34′,这一角度和黄赤交角互余,即和北(南)半球热带所跨的纬度数互余,和极昼(夜)跨的最大纬度数互余,和两极上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数互余,等于南北回归线上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数。

高三地理经典复习地球运动专题

高三地理经典复习地球运动专题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 看呈顺时针
周期 速度
(1)恒星日,自转360°,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 期
(2)太阳日,自转360°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 周期
(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 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 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
● (五)太阳直射点坐标的计算
太阳直射点的特征 (1)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
(2)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也就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知识梳理
二、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
● 1.晨昏线(圈)的运动
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晨昏线以极点为中心,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 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来回摆动。
黄道平面
太阳直 射点在 南北回 归线之 间作回 归运动 (1个 回归年 =365天 5时48 分46秒)
正午太阳 高度和昼 夜长短的 周期变化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
典例精 析
例、(2008·江苏卷)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
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此时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的黄金季节
④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每年夏至日(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 达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如下图A所示。
⑤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 度达最大值,夏至日(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如上图B所 示。
● 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 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 长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试卷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试卷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课时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

(地理实践力) 2.结合实例,分析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综合思维)1.黄赤交角(1)概念: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即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的交角。

(2)大小:目前是23°26′,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字母是B。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移动规律(北半球)①春分日至秋分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②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日至冬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2)周期:一个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定①在椭圆轨道长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地心和日心,表示太阳光线。

②太阳光线与地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为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为6月22日前后(夏至日)。

③结合地球公转方向确定春、秋分日,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冬至日至夏至日,经过的是春分日,从夏至日至冬至日经过的是秋分日。

如下图所示:(2)根据地球的倾斜方向判定——北倾为夏,南倾为冬。

即北半球倾向太阳时为夏至日,南半球倾向太阳时为冬至日。

如下图所示:“窥阳孔下睹骄阳”,可真正领会到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摆动的大自然奥秘。

太阳光经此孔直射在正下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的桂平点上。

标志的东西方向嵌有宽5厘米、长20多米的北回归线标志指示线,也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站在这里,可以一只脚踩在热带上,另一只脚踩在温带上。

1.[综合思维]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是根据什么确定的?答案地球自转和公转轨道面不重合,形成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由此确定了南、北回归线的纬度。

2.[地理实践力]结合本课时知识,在下图中绘制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2020高考地理江苏一轮复习 第六讲 地球的公转(一) 黄赤交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020高考地理江苏一轮复习 第六讲  地球的公转(一)  黄赤交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返回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学法:练全悟透· 快速通关]
[题点全练]
返回
题点 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018· 江苏高考 · 节选 )如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 图。读图回答下题。
1.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A.春分 C.秋分 B.夏至 D.冬至
(
)
返回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图的中心为观测者的位置,视运动 轨迹与 NS 线交点处的度数为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 度,可以看出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正午太阳 高度最小, 且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 所以该地为北半球, 为冬至日,D 对。根据前面分析可知,位置最北的一条为 夏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线,B 错。中间一条为春分日和 秋分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线,A、C 错。
返回
(5)确定楼间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 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 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 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为 H,则最小楼间距 L 为:L=h· cot H。如下图:
(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 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集热板成直角。 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α)和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H) 互余,即 α+H=90° 时效果最佳。如下图:
( (
) )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返回
解析:第 1 题,6 月初太阳位于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且接 近夏至日,即图 2 中春分点与夏至点之间的丁位置,故选 D 项。第 2 题,由图 2 可知,太阳所处的甲、乙两位置关于冬 至点对称。乙位置的日期在冬至日之前,甲位置的日期在冬 至日之后。甲位置日期的地球公转速度较乙快,排除 A 项; 乙位置日期之后昼长先变短后变长, 甲位置日期之后昼长变 长,排除 B 项;甲位置日期时的日地距离较乙位置日期短, 排除 C 项;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地球上同一地点日出方 位相同,D 项正确。

高考一轮地球公转运动同步训练题

高考一轮地球公转运动同步训练题

高考一轮地球公转运动同步训练题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

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14′,最小时为22°6′,变动周期约4万年。

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1—2题。

1.黄赤交角为24°14′时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小纬度为22°6′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B 2.C【解析】1、当黄赤交角为24.2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地区)范围缩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范围扩大;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

第6题,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①错;太阳直射点最小的纬度应是赤道,即0°,④错。

故选C。

2.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太阳直射点最小的纬度应是赤道,即0°。

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完成3—4题。

3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4.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答案】3.D 4.C【解析】3.由资料可知,在连续3个月,该地太阳高度在递减;由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第1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2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3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考向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是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变化的基础,在高考试题中常以地球公转及其变式图或自然现象为背景,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

【例题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A.15° B.105° C.195° D.285°答案 C解析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恒星年,全年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地球绕行约15°。

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春分日至寒露日为13个节气,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95°。

【例题2】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

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

读图,回答2~3题。

2.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3.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答案 2.D 3.D解析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则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与以太阳为参照系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图1中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方向应为自右向左。

第2题,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前且靠近6月22日处,故应为丁。

第3题,图中显示,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而非关于近日点对称,所以日地距离不同;而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相关,故公转速度也不同,所以A、C错;冬至日为昼长的极值点,而甲、乙分居冬至日两侧,所以同一个地点在这两个日期昼长相同,昼长变化趋势相反,日出方位相同,故B错、D对。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地球的公转(一) 黄赤交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地球的公转(一) 黄赤交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从地球上看,就是太阳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这样的移动轨迹称作黄道。

农历二十四节气(图中1~24点)就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每个节气内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

读二十四节气位置图,完成1~2题。

1.每年的芒种节气(6月5日左右)太阳位于黄道的()A.6B.8C.18D.202.有关图中各节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19-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B.7-上海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大C.6、8-南京的夜长相同D.12、14-盐城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我国某校学生进行地理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他们利用一根标杆,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杆影的长度,并将测量结果绘制成示意图(如图)。

读图完成3~4题。

3.测量的日期最可能是()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4.依据上述日期判断,该学校最可能位于()A.北京市(40°N、116°E) B.三沙市(18°N、109°E)C.昆明市(25°N、103°E) D.汕头市(23°N、116°E)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运用简易方法测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如图为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示意图,图中α-β=8°。

据此完成5~6题。

5.该校所处的纬度为()A.61°N B.51°NC.35°S D.25°S6.该校所在地()A.日出时间始终比上海早B.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差值与上海相同C.昼夜长短差值一直比上海大D.自转速度与上海一样我国A市某中学(如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

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

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7~8题。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典例分析图中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A.20°B.23°26′C.30°D.66°34′(2)地球越过P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向北移动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1)B (2)A [解析] 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PQ连线在黄道平面上,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与黄赤交角相同,即23°26′。

第(2)题,地球越过P点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

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命题突破1.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图5­42.理解有关数据的相互关系(1)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1/2热带范围=极昼(夜)的最大纬度跨度范围。

(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

(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

3.黄赤交角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速度及五带范围等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就不会有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就不会形成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

若黄赤交角为零,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更替现象,也不会出现五带。

跟踪训练一、选择题右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某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该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

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后,若M点位置向东接近O点,则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B.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C.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D.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2.一年中,O点的太阳高度最大值约为( )A.23° B.43°C.47° D.57°解析:第1题,北半球的一段纬线,O点应为晨昏线和纬线的切点,MN为昼弧,当M向东接近O点时,表示北半球昼越来越短,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每课必练题:第五课 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详解)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每课必练题:第五课 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详解)

第五课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的变化一、选择题[2018·山东济南上学期期末]图K5A-1中,图甲为某时刻在月面上看到的地球昼夜分布图,图乙为当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图。

读图,完成1~2题。

甲乙图K5A-11.图甲中可见的地球部分此时处于( )A.正午或接近正午B.子夜或接近子夜C.日落或接近日落D.日出或接近日出2.图甲时刻月球处于图乙中的( )A.a位置B.b位置C.c位置D.d位置南半球某地(105°E)某同学对每天的日落时间进行了观测与记录,绘成图K5A-2。

读图完成3~4题。

图K5A-23.p日的节气可能为( )A.春分B.秋分C.夏至D.冬至4.该同学在m至n时段观测与记录持续了大约( )A.4个月B.6个月C.8个月D.10个月[2018·河北沧州质量监测]沧州市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分别于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刻测量了学校旗杆影子的长短(如图K5A-3所示)。

据此完成5~6题。

图K5A-35.旗杆影长的变化可以反映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下列排序符合该运动规律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C.丙→乙→丁→甲D.丁→甲→丙→乙6.一年中正午时刻,学校旗杆影子位于旗杆( )A.正北B.正南C.西南D.西北[2018·东北三省三校测试三]为充分利用日照资源,在进行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时,往往使街道与经线之间成30°~60°的夹角。

图K5A-4为36°N某城镇街道与经线关系图。

据此完成7~8题。

图K5A-47.在春分日,不考虑任何遮挡问题,阳光能从图中的窗户中直接射入室内的时段大约是 ( )A.6—9时B.9—12时C.12—15时D.15—18时8.正午过后两小时,该地建筑物日影终年朝向( )A.东北B.西南C.西北D.东南[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图K5A-5示意冬至前后北京时间16:15左右,落日的余晖将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的十七个孔洞照亮,呈现出壮丽的“金光穿孔”景观。

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后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后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地球的公转第1课时地球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基础巩固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

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

”据此完成1~2题。

1.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 )A.黄赤交角数值的变化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C.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2.形成该变化的原因是( )①地球的形状②地球公转轨道形状③日地距离的变化④冬、夏半年长度不等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答案:1.B 2.A解析:第1题,由“南至”“春分”“北至”“秋分”以及“急”“损”“迟”“舒”“中”可知,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B项正确。

第2题,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地球在绕日公转过程中,日地距离不断变化,导致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变化,②③正确。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3~4题。

3.太阳直射点移动顺序正确的是( )A.a→b→c→dB.b→a→c→dC.c→a→b→dD.d→c→b→a4.若太阳直射的最大纬度值为β,则晨昏线①②③摆动的最大范围是( )A.β/2B.βC.2βD.3β答案:3.A 4.C解析:第3题,太阳直射点移动顺序为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

第4题,晨昏线摆动的最大范围应是太阳直射最大纬度值的2倍。

北京(约40°N)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正午日影长短与二十四节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此制作了简易的二十四节气测量仪,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5~7题。

5.制作该测量仪利用的地理基本规律是( )A.昼夜长短变化规律B.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C.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D.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6.如果将测量仪放在哈尔滨测日影,需要改进的是( )A.增加竹竿的长度B.改变竹竿与皮尺的角度C.增加皮尺的长度D.改变竹竿与皮尺的方位7.如果图中甲为二分日时的太阳光线,则北京二分日正午竿长与其影长的关系为( )A.竿长与影长相等B.竿长小于影长C.竿长大于影长D.无法判断答案:5.B 6.C 7.C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二十四节气测量仪是根据竹竿正午影子长短变化来测量的,利用了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D.黄赤交角的度数即是极圈的度数
4.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A.太阳终年直射北回归线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幅度增大
C.全球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增多D.中纬度地区不会有四季更替现象
【答案】1.D 2.B
【答案】3.A 4.D
【解析】3.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公转平面叫黄道平面,夹角为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即b,A正确,B、C错误;黄赤交角的度数即是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与黄赤交角互余,D错误。故选A。
1.黄赤交角为24°14′时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小纬度为22°6′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参考答案】1.B 2.C
黄赤夹角及其影响
1.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
(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3)地轴与黄道平面成66°34′交角。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
2.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赤道与寒带除外)
季节的变化
变化明显(不明显)
(20xx届辽宁省××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双基测试)下图为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据此完成1—2题。
1.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①使地轴与公转轨道而夹角成23°26’ ②使“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影响的方面
黄赤交角变大(小)
太阳直射范围
扩大(缩小)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
扩大(缩小)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黄赤夹角及其影响每日一题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14′,最小时为22°6′,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1—2题。
4.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回归线的度数,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终年直射赤道,A错误;气压带、风带不发生季节移动,B错误;全球无极昼、极夜地区,C错误;中纬度地区不会有四季更替现象,D正确。故选D。
③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④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若黄赤交角为20°,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数均减小B.天安门广场元旦升旗时间提前
C.热带和温带范围减小D.大连气温年较差变大
读下图,完成3—4题。
3.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有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B.图中角a是黄赤交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