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聋校)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第3课时教案
第3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3教案
第3课时有余数的除法3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能熟练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个苹果,问: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几个苹果?2.学生回答:每人分到半个苹果。
3.老师引导:半个苹果不好分,我们能不能用整数来表示这个分配过程呢?4.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有余数的除法1.老师出示题目: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整数表示分配过程。
3.学生汇报:12÷4=3(个),还剩0个。
4.老师引导:如果苹果不够分,会出现什么情况?5.学生回答:会剩下一些苹果。
6.老师追问:那我们怎么表示这个剩下的苹果呢?7.学生思考后回答:用有余数的除法。
三)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运算1.老师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余数不能大于除数。
2.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例题讲解,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过程。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四)解决实际问题1.老师出示实际问题:小明有17个球,他想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人能分几个?还剩几个?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学生汇报解答过程和答案:17÷3=5(个),还剩2个。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2.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
七)课后反思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问题所在,制定改进措施。
八)教学延伸1.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如解决分数问题、百分比问题等。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精品版
2020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精品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50—5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会在横式中表示剩余的数,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等能力。
4.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盆花图片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在过几天就是五一劳动节了,我们学校为了渲染节日的气氛,想买一些花摆在校门口和校园内,大家请看(示课件情境图),鲜花已经运来了,但是学校对花的摆放有个要求,(示课件录音)于是同学们都安学校的要求摆花去了。
你们想不想加入到摆花的行列中去呢?(想)那好,在摆之前,请先听清老师的要求。
师:我们每人都有一份这样的圆片,按每组摆5盆把它们摆在桌面上,看看你的这些花能摆这样的几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学生独立摆,教师巡视。
(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摆)汇报结果(教师示课件中的表格)先让演示摆的同学汇报生1:我有10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
(师根据生答情况填表格)生2:我有13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还剩3盆。
师填表格后提问:你这3盆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呢?生2:因为还剩3盆,不够5盆,不能再摆一组了。
师让摆11盆花、12盆花、14盆花的同学汇报,随机填表格,并提问其剩余的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了。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出现了有剩余的现象?(生举手)有没有剩5盆花的?(没有生举手)会不会剩5盆花呢?生:不会剩5盆花,因为5盆花可以再摆一组。
师: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剩5盆花是吗?(是的)学生收拾学具师:花摆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摆花的过程和结果列出一个算式呢?以摆10盆花的为例让生列算式,教师课件点出算式。
让学生解释算式中10、5、2的含义。
师:这些有剩余情况的如果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应怎样列式呢?以摆13盆花的为例,找生尝试列算式,生答出13÷5=2(组)师:那剩下的3盆花应怎样表示呢?(生尝试说)教师板书讲解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读呢?找生尝试读,全班齐读两遍。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三)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三)教学内容:教材P52例和“做一做”,P53第2、4题。
教学目标: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道具:练习卡片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一、复习。
(略)二、新课。
教学P52例3。
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列式解答 15 ÷ 5 = 3 (组)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呢?如果是18盆呢?∶∶∶如果是24盆呢?如果是25盆呢?板书:(略)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余数 < 除数4、小组讨论。
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
三、巩固新知。
(练习卡每人一份)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A、 14 ÷ 7 =[]B、14 ÷ 2 = []15 ÷ 7 =[]……[] 14 ÷ 3 = []……[]16 ÷ 7 =[]……[] 14 ÷ 4 = []……[]17 ÷ 7 =[]……[] 14 ÷ 5 = []……[]18 ÷ 7 =[]……[] 14 ÷ 6 = []……[]19 ÷ 7 =[]……[] 14 ÷ 7 = []20 ÷ 7 =[]……[] 14 ÷ 8 = []……[]21 ÷ 7 =[] 14 ÷ 9 = []……[]22 ÷ 7 =[]……[]23 ÷ 7 =[]……[]24 ÷ 7 =[]……[]25 ÷ 7 =[]……[]26 ÷ 7 =[]……[]27 ÷ 7 =[]……[]28 ÷ 7 =[]师: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2、巩固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7篇)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教学内容: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设计主要理论依据:《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主要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
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这个单元中共有4个例题,例1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法,这也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
例2是对有余数除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的学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我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我们知道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而表内除法应是学生们已熟练掌握的,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除法竖式计算和“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这个知识点来进行教学,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的。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横式、竖式写法和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3)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本节课《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三课时,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学完了表内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余数这个概念,从教材来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它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和发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求商,而有余数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求商,要用竖式算。
并且竖式中每一步的意义及具体写法学生较难理解,虽然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但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掌握这样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本节课选用合理的操作活动,可以让学生丰富感性认识,获得鲜明表象,从而建立“余数”的概念,理解“余数是分到不能再分以后余下的部分”;让学生通过数字、图像、语言及数形结合等方式多方位体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及感知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设计理念】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了充分的操作、实践,从而来发现规律,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
在教学中我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感知概念的形成,从而为计算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
通过平均分的活动,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
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会试商,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3.通过分橡皮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教学设计
1.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兴趣。
2.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技巧,提高运算能力。
4.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
2.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掌握商和余数的求解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物品分配、时间计算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商和余数的求解方法。
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学会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分水果、分铅笔等,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克服困难的勇气。
4.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5.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分层教学,Βιβλιοθήκη 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5篇)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5篇)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试商能力。
教学难点: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展示课件:出示课本51页的主题图,创设情景,提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二、合作探究,创新发展。
1.自学、交流,学习例2。
(1)自学、合作探究。
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课本P51的例2。
课件出示问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看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跟你们组的小伙伴尝试解决问题。
(2)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3)学生自由汇报。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4)师生共同点评学生答案。
小结:剩余的3盆,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2.自学、交流,学习例3。
(1)猜想-验证,突破难点。
a.让学生猜想:假如除数是5,请猜猜余数可能是几?b.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验证: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到底余数可能是几?请同学们翻到52页看例3,利用小棒摆一摆,再观察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c.引导学生得出:余数<除数d.小结:余数<除数(2)看书质疑。
师:请同学们再看课本51-52页的内容,有不懂的请提出来。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课堂练习(给猫送鱼)准备:余数分别是1、2、3、的3只猫,及鱼状的卡片。
方法:学生写了余数的算式(鱼)贴上相应的猫上。
最后点评表扬学生(课件出现小猫说谢谢同学们送来的鱼)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2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2.理解余数的含义与计算方法;3.能够进行有余数的整数除法计算;4.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2.通过操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数学应该认真、自觉地对待;2.学习数学应注重细节,遵循规律,讲求方法;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育学生探索数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够进行有余数的整数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余数的概念和含义;2.发现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本节课的新知识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25个苹果分给3个人,每人能分到几个?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答案为8个,但还有剩余苹果。
再问学生,对于这剩余的苹果,应该怎样处理?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可以继续分给每个人,但是不可能保证每个人分到的数都相等。
最终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的概念:对于除数和被除数中,不能整除的部分为余数,整除的部分为商。
2. 基本概念与方法学生听完讲解后,老师通过板书和PPT辅助,向学生讲解有余数除法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有关术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并使用具体的数字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3.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老师设计的实际问题,如:6个人共有72元红包,每人应得多少?为何这么多人不能平分这些红包?让学生自己算一算这种情况下每个人能拿到多少钱。
这样让它们从实际应用出发,更好的理解问题的本质。
4. 总结回顾对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进行回顾,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下复习巩固相关概念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采用教师观察法、学生自评法与互评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评价。
有余数的除法3课时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3课时小学老师:宁德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1.口算。
(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4 × 8 37 +5 5 × 8 72 ÷ 824 – 6 7 × 9 56 ÷ 7 49 ÷ 718 ÷ 3 42 ÷ 6 9 × 4 45 ÷ 9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二、新课学习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
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己先分分看)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
2.教学教材P55例4。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观察图片,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
把这道题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
学生1,口算:32 ÷ 6 = 5 (组)……2人学生2,笔算: 56 /ˉˉ 3ˉ2ˉ3 0ˉˉˉ 2ˉ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
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
三、巩固练习。
1.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总结通过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你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方案设计(最新)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余数,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意识和动手操能力、观察对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细心观察、仔细思考的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小朋友,很高兴我们能相聚一起,在数学大本营里,收获知识,收获快乐。
我们的口号是:数学大本营,快乐伴我行。
(课件展示)咱们一起做个“猜手指”的游戏,从大拇指开始数至小指,依次往下数。
当你说到一个数,孙老师就能知道这个数会落在哪个手指上,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学生挑战,教师应战。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猜的这么快吗?这个游戏中藏着数学秘密呢!想知道吗?学完这节课,答案自然就揭晓了。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1.学习例2(1)收集信息师:我们班要举行联欢会,同学们准备用一些花来装扮教室,这样教室就更漂亮了。
(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从图中收集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谁会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自主做题)生:一共有23盆花,每组放5盆。
生:求能放多少组,还剩下几盆?生:这是再求23里有多少个5,要用除法计算。
算式是23÷5。
生:我还会列除法的竖式(师板书算式)(2)动手操作:(课件展示)师:这道题的结果是多少呢,先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摆一摆。
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组,最多可以分几组?还余几根?(独立完成,再展示结果。
)(3)汇报评价:在小组内说摆小棒的过程,再汇报。
生:把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组,最多分成了4组,还剩下3根。
(师同时板书答案)师:看来,23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4组,还剩余3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和算式的读法。
2、使学生掌握是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糖图,多媒体课件,学生:每组一包糖(14块),彩笔,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感知余数。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礼物,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生:想!师:好,我们倒出来看看,是什么?喜欢吗?(老师倒出袋子里的糖)生:是糖。
喜欢![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低段儿童喜欢吃糖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2、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14块糖,如果每人分一块,这些糖最多能分给多少人?生:可以分给14个人。
师:对吗?好,咱们一起分一分。
(课件演示:14块糖,一人一块,我们就一块一块的圈起来,最后分给了多少人?)生:14个人!师:如果每人分2块呢?能分给几个人?生:如果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7个人!师:你想的真快!咱们来看,(课件演示:14块糖,每人分2块,一起数!)生:分给了1个人,2个人,3个人……师:谁来说说分的结果?生:有14块糖,每人分两块,可以分给7个人!师:回答的真完整![分东西是孩子们经常做的事情,教师创设数学原形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两次老师带领学生分,一是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二是给下面的活动做一个示范,以便于让学生明确活动的方式。
]3、师:按这样分法,每人还能分3块,4块,甚至更多,你想每人分几块呢?生a:我想每人分4块。
生b:我想每人分7块。
……4、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老师给你一个机会,按你的想法在桌上分一分这些糖,看最多能分给几个人,然后在图上圈一圈表示出来,好吗?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最多!开始吧!5、学生小组活动分糖,并在图中画圈儿表示。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和算式的读法。
2、使学生掌握是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糖图,多媒体课件,学生:每组一包糖(14块),彩笔,练习纸1[2生:[式。
]3生a:我想每人分4块。
生b:我想每人分7块。
……4、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老师给你一个机会,按你的想法在桌上分一分这些糖,看最多能分给几个人,然后在图上圈一圈表示出来,好吗?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最多!开始吧!5、学生小组活动分糖,并在图中画圈儿表示。
6、学生分小组汇报:(1)、师:分完了吗,同学们?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展示你们组分的情况?组1:我们小组有14块糖,第一种分法是,每人分3块,一共分给了4个人,还多着两块。
第二种分法是,每人分5块,一共分给了2个人,最后还多4块。
第三种分法是,每人分7块,一共分给了2个人,正好分完了!(2)、师:听了他的汇报,你有什么问题吗?生1: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第一种分法还多着2块?生答:因为,每人分3块,剩下的2块不够分给一个人的了,所以就不能再分了。
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问的同学点头表示赞同。
生2:那你第二种,还剩4块呢,怎么也不分了?生答:那是每人分5块啊,所以剩下的4块也不够给一个人,否则就不公平了!师:有道理吗?老师把你们分的情况展示出来。
(在黑板上贴出他们组的分法)(3)师:谁还有不同的分法?说说你不同的那种。
组2人分67清晰了?[1生1生2生3生32一种,有34a、(14—2)÷3=4b、14÷3=c、14÷3=4余2d、14÷3=4 (2)师:写好了吗?我们来看这几位同学写的。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多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多篇)篇:有余数的除法孙竹丹《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1. 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 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 .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定要比除数本人,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定要比除数本人。
【教具、学具】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明确图意,展开思维师:同学们也喜欢课外活动对吗?你喜欢什么活动?生:?师:每到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会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做你们快看大伙都在做什么?(呈现主题图)师:你能提出个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吗?生 1: 所有的旗子按四面组,可以插几组?生 2 :跳绳的同学四个人组可以分几组?生??师:同学们都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能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吗?(学生口算除法)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1. 教学例题 1( 1 )利用课件演示例 1师:光明本人学三(1)班要举行联欢会,精心安排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本人朋本人先搬来 15 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 5 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女同学来分分,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 2 )(动手操作)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用 15 个学具表示 15 盆花来摆摆。
指名生上台来摆。
( 3 )提问思考师:说说你是怎么不想的?生 1 : 15 盆花,每 5 盆摆组,可以摆 3 组, 15 盆刚摆完。
生 2 : 15 里面有 3 个 5.( 4 )尝试列式师:如果用计算的量测方法来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你能列出算式吗?生:15 ÷ 5=3 (组)( 5 )明确写法师:每 5 盆摆组,摆成了几组?以前我们用竖式来计算,(板书竖式)说说竖式中每步所表示的意思。
(先试着让学生说,教师讲解强调)2. 教学例题 2( 1 )课件演示例 2师:这儿还有23盆花也要搬到会场,还是每 5 盆摆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 )生动手操作师:请你也用学具来摆摆。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6篇)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余数的含义,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2、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3、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重点难点:了解余数的含义。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授引入师:这样的题要怎样思考?生回答。
师:请学生依次任选一样物品平均分给组内4人。
小组活动。
师:平均分给4个人,分完了吗?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出示课题)二、新授与探究探究一师:现在有14个草莓,平均分给4人,你会分吗?生交流。
师:第一次每人分到1颗,第二次每人分到2颗,第三次每人分到3颗,第四次不够分了。
怎么办?生回答。
师:我们就把没有分出去的两颗放在最后叫做余数,就是剩下的意思,商和余数之间用6个点隔开。
14÷4=3 (2)出示表格师:这里也有一些小朋友分草莓的情况,请你观察一下,能不能列出算式呢?生回答。
9÷4=2 (1)15÷4=3 (3)14÷4=3 (2)师:我们把不能再进行平均分的部分叫做余数。
请你观察,余数有什么特点?生回答。
小结:余数比除数小。
师:是不是所有的余数都比除数小呢?探究二师:有17个圆片,5个一圈,能圈几次?还剩几个?学生操作。
生:能圈三次,还剩两个。
师:怎样列式呢?生:17÷5=3 (2)师:怎样检验自己做得对不对呢?生回答。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师:35÷4,请你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生:35÷4= 8 (3)师:算得对不对呢?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师:27÷7呢?生:27÷7=3 (6)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三、练习与巩固练习一出示大雁图片师:请你说说你看到的。
人教新课标三年上《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三
人教新课标三年上《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三尚无数据教学内容:教材115~116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十五1—7题.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2.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启迪学生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2.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试商.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梨、盘、图片、小棒、圆片.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 )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书上做)3×( )<22 4×( )<37( )×2<11 ( )×5<382.用竖式计算除法.(齐做并指名板演)订正笔算除法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例1:6÷3=引导学生操作,用圆片代替梨,小棒横放代替盘子.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边操作边思考,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分后列式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3=2让学生口述算理后回答竖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被除数6表示被分的数,3表示平均分成3份;2表示每份是2;被除数6下面的6即2与3乘积表示每盘分2个,3盘共分了6个,也就是被分掉的数;横线下面的0表示6个梨全分完了,没有剩余.教师在“0”旁板书:没有剩余.(2)出示例1 7÷3=2…1 先按题意列式7÷3=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按照6÷3=2的方法操作,观察7÷3也就是把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出现了什么新情况.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演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把7个梨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有没有分完?每个盘子分得几个?还剩几个?教师启发讲解:剩下的1个,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还能分吗?既然不能就只有剩下它了,那就是说,把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2个,还剩1个,那么用竖式如何表示7÷3=?教师用6÷3=2的方法类推讲解,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被分的数是几?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写?每盘分得几个,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2×3=6)那个分掉的数“6”应写在什么地方?7个梨,分掉了6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写在哪?教师强调:7个梨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这个“1”要写在横线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数,这个没分完剩下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彩笔板书“余数”.)横式怎么写呢?在等号后面先写商“2”,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的后面先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读作“2余1”.教师领读算式7÷3=2……1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教师小结:像这样的求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3)对照、观察、比较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异同点,揭示本节课重点、关键,沟通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相同点:算式表示意义相同,都表示平均分;列式方法相同;被分的数,平均分的份数,每份分得的数及分掉的数,在竖式中书写位置相同.不同点:6÷3=2正好分完,没有剩余;7÷3=2...1没分完,有剩余.正因为有剩余,所以在得数的写法上及读法上不同.(4)反馈练习:完成课本115面做一做.在学生操作、分析、列式、计算完成后进行订正,重点提问被除数11的下面8表示的什么数,横线下面的3什么意思,横式等号后边怎么写,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2.教学例2.38÷5=□……□(2)学生尝试计算、思考,遇有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并总结出试商方法.试算、讨论后回答:把38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怎么想?(每份是几,分成5份,就是5个几,想5和几相乘的积要比38小,不然的话不够分,前提是不能正好分完.)相乘的积太小了还可以再分吗?(说明没分完,还可以分,一直到不够分为止,所以5和几相乘的积不仅要小于38,还应最接近38.)那么5和哪个数相乘的积小于38又最接近38呢? 5 ×( )<38商6行吗?商8行吗?为什么?所以计算有余数除数时,要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比被除数小且最接近被除数.(3)观察比较,找出规律.比较例1,做一做,例2,这三题里的余数和除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计算有除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4)反馈练习:完成课本116页做一做.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思维过程,重点说试商的方法.三、巩固发展1.分男女同学计算9÷2 19÷3计算后分题回答:重点说各部分名称及算式的读法、写法.重点说试商的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小.2.分组竖式计算:116页练习三十五第1题.3.把不对的改正过来(指出错误及产生的原因)117页练习三十五2、6题.4.文字试题:116页练习三十五3题.5.机动练习:用手势或举数字卡片的方法直接试商,看谁举得正确举得快:可从练习三十五中第5、10题中挑选.四、全课小结1.让学生观察板书,思考回答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五、布置作业:117页练习三十五5题.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数学三年《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人教版数学三年《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小方块。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 = 42÷6=72÷9=2.最大能填几?()×4<25 ()×7<60 ()×4<10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1、教学例题1(1)利用课件演示例1:提出问题,引出笔算。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即将就要举行了,需要布置会场。
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2)动手操作:请同学上讲台进行分一分(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你能列出算式吗?15÷5=3(组)(5)加法和减法中,我们都能用竖式来计算,那么除法如何列竖式来计算呢?(6)(课件出示:竖式)仔细阅读课本P50页,看看这个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各部位的名称)27÷3=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打算将班级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2)23盆花平均每组摆5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3)动手操作: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
小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课方案【小编寄语】查词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课方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教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三年级上册 )》“有余数的除法”。
【教课目的】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育学生察看、比较、综合的能力。
4.经过研究过程,使学生感觉余数必定要比除数小,培育研究性学习能力。
【教课要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研究余数必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教课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考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而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
不信,谁来考考老师?(能够请不一样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 合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何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日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何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评析: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考老师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学生创建了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和研究新知的欲念。
]二、研究新知,建构观点(一 )明确图意,睁开思想利用课件表现主题图:经过创建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指引学生在察看的过程中思虑:哪些素材能够用除法计算。
(如插旗帜时按 4 面为一组的 ;跳绳时分红 4 人一组 ;打篮球的学生为 5 人一组 ;板报下边的花为 3 盆一组等。
)[评析:充足利用教材供给的主题图,指引学生睁开察看、沟通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加强学生对“均匀分”的应意图识,为下边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确立基础。
](二 )实质操作,感觉新知1.教课例题 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部署,小朋友先般来15 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 5 盆,能够摆几组 ?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着手操作:请小朋友取出学具,用15 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有余数的除法3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三册第51页例 2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 , 使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初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 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 : 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具准备 : 自制课件实物投影等学具准备 :20 根小棒练习本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 课件出示 ) :1、下列各题用竖式计算。
8÷2=35÷5=49÷7=54÷9=20÷4=18÷9=40÷8=9÷3=(学生在本上进行竖式练习,集体交流时说一说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2、填空并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2×()=43×()=64×()= 8()×3=12()×4=205×()=15二、操作引入 , 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跳绳》主题图。
(学生观察图并找出数学信息)生1:有20名学生在跳绳;生2:每3人一组。
(根据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生:可以分几组?(师板书)学生列出算式20÷ 3=(师板书)2、请同学们拿出 20 根小棒代表20个人,按照3人一组的要求分一分,能分几组?分完后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合作,实物投影上展示)3、剩下的2个人能不能按要求再分一组了?(不能)小结:20根小棒,每组3根,可以分6组,还剩2根,这里剩下的2就是“余数” 。
(板书“余数” )4、提问:这道除法算式的得数怎样写?(学生说一说)5、小结:①写除法得数时,先写商“6” ,在“6”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写上余数“2”。
(板书20÷3=62)②这里商6表示什么?(6组)板书单位名称“组”这里余数表示什么?(2人)板书单位名称“人”6、这道题的竖式会写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试着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