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自闭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业压力过大:现如今,小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学习任务繁重,课业负担大。
由于年龄小,自我调节能力差,很容易因为成绩不理想或者学习困难而产生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
2.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家庭中的不和谐、冲突、缺乏父母关爱等都会引起小学生的不安全感、恐惧感、自卑等负面情绪。
3. 社交问题:小学生正处于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但由于各种原因,如性格内向、被欺负、缺乏适当的社交能力培养等,会导致小学生出现孤独、自闭、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
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以下对策:1. 加强学校咨询服务:学校应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学业、家庭和社交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2. 家庭关爱和支持: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面临的学习任务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指导他们正确应对学习压力。
4. 引导正确的社交行为: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和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自信心,丰富他们的社交经验,减少社交障碍的发生。
5. 提供适当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学校和家长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
与心理专家合作,采用适当的心理干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问题,在正面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对策也需从学校、家庭和个体等多方面综合施策。
只有家校共同努力,关注并关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浅谈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浅谈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及处理对策1. 引言1.1 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现状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给很多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困扰。
小学生厌学的表现主要包括不愿意上学、逃学、学习成绩下降等,而自闭心理的表现则是孩子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缺乏社交能力,表现出孤僻和内向的特点。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现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家庭环境不和谐、教育方式不当等原因导致的。
在当今社会,家长和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严重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小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000字】1.2 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问题的频发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突出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会给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研究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及有效处理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问题的根源,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孩子们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针对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处理对策,可以有效帮助孩子们走出困境,重新融入学习和生活,实现健康成长。
最重要的是,通过深入研究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问题,可以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对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只有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1. 学习内容枯燥乏味:有些小学生对学校里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
2. 学习压力过大:现在的教育体系普遍注重成绩,小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有些孩子无法承受这种压力,选择逃避学习。
浅谈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浅谈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及处理对策小学生作为学校中最小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和适应课堂学习环境时,经常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压力。
一些小学生可能会出现厌学和自闭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学习困难、情感问题以及社交和适应性困难等。
本文将讨论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对策。
厌学的原因:1. 学习压力过大。
小学生在学习新材料和完成作业时需要面对来自老师、父母和同学的压力。
如果这种压力过大,小学生可能会丧失学习兴趣,从而变得厌学。
2. 学习方式不适合他们。
小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学方法的不同而失去学习动力,如果教学方式不是适合他们的方式,他们会发展出防御机制,包括厌学、逃避和自闭。
3. 家庭问题。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健康和幸福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小学生的家庭出现了问题,比如家庭暴力、父母离异、亲属去世、贫困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小学生厌学和自闭。
1. 社交障碍。
有些小学生可能因为社交障碍而自闭。
他们不善于交流和与他人互动,经常感到困惑和忧虑,这可能会导致对新经验和人际关系的回避。
2. 心理健康问题。
有时候,小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自闭,比如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削弱小学生与其他人的社交能力。
3. 遗传因素。
自闭症可能与孩子的遗传有关。
如果父母患有类似的障碍,那么孩子可能也有发展自闭症的风险。
对策:1. 建立支持体系。
学校和家庭都需要为小学生提供支持和理解。
教师和父母应该花时间来听小学生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和支持。
2. 寻找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如果小学生厌学或自闭是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那么需要寻找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来帮助他们。
有经验的心理医生可以诊断并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
3. 改变学习环境。
教学人员应该试图调整教学方法,使其适应小学生的学习方式。
同时,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和安全的学习环境。
4. 社交技能的训练。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游戏和其他活动来提高小学生的社交技能。
浅谈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浅谈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及处理对策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学习压力过大、教育方式不当、学校环境不良、家庭教育缺失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学习压力过大是导致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家长和老师的过分期望下,孩子可能感到自己无法达到期望,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学习安排和辅助教育来减轻孩子的压力。
每天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放松;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教育方式不当也是孩子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之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纸上谈兵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这不仅无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容易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
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教育方式,如游戏化教学、实践教学等,使孩子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学校环境不良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厌学和自闭的心理问题。
学校环境的不良包括班级关系紧张、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学质量不高等。
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很难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通过改善师生关系、加强班级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来改善学校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愉快和温暖。
家庭教育缺失也是孩子出现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之一。
一些家长过于忙碌,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一些家长没有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示范,导致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多和孩子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予关注和帮助。
家长也要积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对于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干预和处理。
这需要学校、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积极合作,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在当代,小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我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因为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心理上愈加不稳定,我们不能够忽视小学生心理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1. 家庭环境的变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越来越多家庭由小区变为公寓,父母亲不同工作站点、不同工作时间等问题导致家庭之间的联系减少,孩子和父母亲之间的互动时间也相应减少,父母亲给予孩子的关爱也随之减少。
这种新型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缺乏亲子互动的孩子容易产生自闭,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2. 学业压力我们发现,在现代社会,对孩子的学业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小学生都会因为学习问题而变得焦虑和紧张。
此外,一些家庭和学校在对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施加过多的压力,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等问题。
3. 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与小学生心理问题密切相关。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在无监管的互联网上,孩子们接触到大量的负面信息,容易导致心理上的压力,说不定还会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袭。
此外,社会流动加快,孩子们的朋友圈不断变换,不能稳定地社交容易导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4. 家长的过度期望家长过度的期望也是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原因。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无意间将自己的理念强加给孩子,试图让孩子成为自己设计好的人生蓝图,这使孩子产生压力和焦虑。
家长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发展方向,给孩子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1.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为了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从家庭环境入手。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亲应该多陪伴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和温馨的家庭环境。
2. 积极应对学习压力为了解决学习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更应该重视教育的本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多样化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认识到学习不是唯一的生活目标。
浅谈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浅谈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及处理对策1. 引言1.1 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普遍存在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普遍存在,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会发现,有些小学生表现出对学习的不感兴趣和消极态度,甚至出现了自闭的情况。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普遍存在,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学习任务过重、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导致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家庭缺乏教育指导,父母忙于工作无暇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甚至存在家庭矛盾和暴力,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学校环境的压力也是导致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之一。
学校的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以及同学之间的竞争关系,都可能给小学生带来压力,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和情绪。
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普遍存在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因素,共同努力,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字数:229】1.2 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普遍存在对他们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影响。
厌学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表现和未来发展;自闭心理则使他们与周围环境隔离,缺乏社交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小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厌学和自闭心理可能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发展。
这种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可能会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甚至影响他们的整个人生。
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而言,解决厌学和自闭心理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才能保障他们身心健康,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关注这一问题,共同努力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在他们面临困难时给予适时的关心和帮助。
浅谈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浅谈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及处理对策小学生期间是一个学习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但也是一个很容易出现厌学和自闭心理的阶段。
这种现象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我们来谈谈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厌学的情况。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 学习内容单一、枯燥: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有时候这些内容会显得单一和枯燥,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经济条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不好,生活环境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3. 培养方式问题: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态度过于严厉,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和打压,导致孩子对学习充满了抵触情绪。
我们来谈谈小学生自闭心理的原因。
自闭是一种心理障碍,它使个体和外部世界隔离开来,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不愿意参与社会活动。
小学生出现自闭的情况,可能是由下面几个原因引起的:1. 家庭环境问题:有的孩子可能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家庭不和睦,这种家庭环境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影响,导致孩子自闭。
2. 交流问题:有的孩子由于性格内向、胆小怕事,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这就容易导致孩子自闭。
3. 学习成绩问题:有的孩子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受到同学们的歧视和排斥,导致孩子出现自闭情况。
针对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一现象。
对小学生的厌学情况,家长和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处理: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创设一个积极向上、愉快有趣的学习氛围。
2. 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有一颗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心。
3.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于枯燥的知识点,老师可以通过游戏、实践等方式使之变得更加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合理分配家庭作业:过多的家庭作业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家长和老师要合理分配家庭作业,避免让学生感到过度疲劳。
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帮扶措施
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帮扶措施针对当前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所致;通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展心理安康教育,让学生参加有益于身心开展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心理安康教育的平台等策略,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
心理学家指出:“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安康教育,教师应到学生中间去,做维护学生心理安康的工作者〞。
心理安康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自觉的安康生活,成为安康的生活者,既为学习效劳,又促进学生安康心理生活的养成,使学生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小学生自身因素所致小学时期,小学生之间的交往渴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扩大,但由于他们阅历浅,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从而使他们的交往,往往处于初级水平,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比方:人际关系焦虑就是因同学之间的矛盾没有及时得到正确处理而造成的暴力对抗、恐惧症等不良心理状态。
所以,小学阶段个别学生很容易出现不合群、逆反心理现象,进而导致离家出走、逃学,甚至绝望、自杀行为。
2.家庭教育的偏差父母过度溺爱和放任,是导致小学生心理疾患的直接因素。
如今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大多只注重让孩子快乐、满意,孩子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父母任从孩子的摆布,百依百顺。
逐渐养成了孩子“饭来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致使孩子性格偏执,自私狭隘,甚至产生对抗情绪。
当家长的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往往就会使孩子感到压抑和不满,进而使孩子产生疑惑、犹豫等心理疾患。
3.学校教育的误区就目前的评价制度而言,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追求升学率,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上下的唯一标准。
小学生面对“升学〞及择校就读的原因,不得不放弃自己自由开展的时间和空间,苦苦地追求考试分数。
由于思想过度紧、精神过度疲劳,失去了“人身自由〞,这就导致学生恐学、厌学心理,严重者情绪失常、精神抑郁,出现个别学生离校出走或离家出走的逃学现象。
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问题不仅对孩子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了解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学业压力过大小学生面临着日益繁重的学业任务和竞争压力。
家长和学校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追求高分,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学业压力。
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学校的课业要求,还有来自于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评价。
应对策略:1.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家长和老师应与孩子共同制定学习目标,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目标,避免过高的期望压力。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关注全面发展:除了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让孩子感受到多样化的成长价值。
二、家庭环境不稳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环境的稳定与和谐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家庭存在着离异、家暴、亲子冲突等问题,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应对策略: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注重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2.提供情感支持:父母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情感支持,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感受,帮助他们解决困扰和矛盾。
3.建立稳定的家庭环境:家长应尽力维护家庭的稳定,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情和关爱。
三、社交问题小学生正处于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社交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些孩子可能面临着孤独、欺凌、友谊问题等,这些问题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创伤和自卑感。
应对策略:1.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主动与同学交流、分享,学会倾听和关心他人。
2.建立友善的校园环境:学校应加强对欺凌行为的防范和处理,建立友善、和谐的校园环境,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空间。
小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自闭
小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自闭一、基本情况几年前,我带的这个班还是二年级的时候,我班上转来一个女生,很乖巧、很文雅的一个女孩,没几天,我发现她不怎么跟同学说话,上课时神情很紧张,特别是老师抽问时更加如此,跟她说话如果稍微大声一点,她眼睛里多半就会有泪水,很委屈的模样。
平时测验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二、原因探究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胆子比较小,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同学交流,很少自愿参加班级活动,在班上有点类似隐性人。
2、家庭因素针对该生的个性特点,我专门进行了家访。
通过和孩子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接触,了解到余敏是个早产儿,从小体弱多病,性格胆怯,怕见生人。
加上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忙长期不在家,爷爷奶奶怜惜她身子弱,什么都顺着她,怕她受欺负,很少让她和同龄的小朋友玩。
造成了她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而变得孤僻甚至有些自闭。
3、学校因素听她奶奶讲她在原来的学校时,有一次,上数学课她在书上偷偷地描图被老师发现,当场老师便当着全班同学撕了她的图并狠狠批评了她。
此后她就害怕老师,逐渐发展成不想学习,最后甚至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上学,不说话,谁都不理,完全封闭自己。
她的父母发现情况严重后,让她休学一学期,并带她到成都进行了心理治疗。
就这样,转学到我校时,她还要求到只有女老师教的班级。
通过分析我可以判断她是个心理非常脆弱,性格内向,自卑,甚至有自闭症的孩子。
三、辅导策略自闭症儿童,性格都非常内向,不善与人交往,严重缺乏自信,遇到外界刺激就会自我封闭,选择逃避。
那么,如何引导自闭儿童敞开心理,增强自信呢?1、重视家庭教育我与家长沟通,详细地分析了余敏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
父母要尽量抽时间多陪孩子,和她谈一些知心话,听她的心声。
在家里多给她表现的机会,如有客人到家,要让她给客人端茶、拿糖果、也可以让她陪客人聊聊天,并且适当的表扬她;鼓励她到外面与同龄孩子一起玩耍。
浅谈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浅谈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及处理对策近年来,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心理问题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亟需找出原因并制定对策。
本文将从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入手,分析具体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一、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1.学习内容单调枯燥小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认字、识数等基础知识,对于一些好奇心旺盛的孩子来说,这些内容可能会显得单调枯燥,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2.学习压力过大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常常给予过高的学习压力,导致孩子心理负担加重,从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3.家庭教育缺乏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常常采取强制或过于宽容的态度,导致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产生偏差,出现厌学现象。
4.学习环境不佳学校和家庭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影响,一些环境单一、缺乏鼓励和支持的学习环境会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1.交往能力不足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导致他们的交往能力不足,产生了自闭心理。
2.家庭环境不和睦一些孩子的家庭环境不和睦,父母之间常常吵架,导致孩子对外界产生恐惧心理,选择自闭来逃避。
3.学习压力过大如同上面提到的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学习压力过大同样会导致孩子产生自闭心理。
4.缺乏自信一些孩子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害怕与别人交往,选择自闭来逃避应对社交的压力。
三、处理对策1.针对小学生厌学心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家长和老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
(3)加强家庭教育,父母要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态度。
(4)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
(1)在学校中加强同学之间的交往,提供合适的交流机会,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2)提倡和谐家庭,家长要积极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关爱孩子,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浅谈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浅谈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及处理对策作为小学生的家长或者教师,我们都可能会面临孩子厌学或者自闭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可能是自身因素引起,也有可能是外在因素所导致的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角度出发,探讨小学生厌学、自闭的原因以及处理对策。
1.学习内容不吸引很多小学生对于枯燥无味的课程缺乏兴趣,可能会导致他们打起了瞌睡或者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2.不安全感强有的小学生对于来自周围人的期望较高,压力大,或者孤独寂寞,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这些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他们的厌学情绪。
3.过度敏感对于环境或者人际关系过于敏感的小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或者抑郁情绪,从而导致他们不愿意去面对。
1.自我保护意识强有的小学生由于长期受到较强的期望和压力,产生了自我保护的心理,导致他们内向、孤僻,退缩不前。
某些小学生可能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不信任感,此时,他们不想与他人交流沟通,选择更倾向于独自一人,这种行为表明他们在面对外部世界上是有抗拒情绪的。
3.逃避现实在面对不愉快的现实,有些小学生可能会产生退缩心理,不愿意与人交流。
或者选择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面对这样的现实。
三、对策处理1.积极引导作为家长或者教师,我们应该为小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有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和内容。
同时,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去积极引导学生从中获取感受、收获和乐趣。
2.理解孩子内心家长或者教师应该善于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理解他们的感受和情绪。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打开心结,消除抑郁情绪。
3.塑造和谐环境我们需要给小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应该对小学生有所帮助,通过亲自行动,及时关注和解决小学生的问题。
4.注重情绪管理对于小学生,情绪管理至关重要。
要限制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等消极行为,协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同时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平衡敏感情绪。
总之,家长和教师需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注重心理问题的引导和处理,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开阔的心态,同时引导他们走向健康、向上的成长路程。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小学生是处于成长期的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自卑、孤独等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十分重要的。
一、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如家庭不和睦、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家庭经济状况不稳定等都会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家庭环境中的亲子关系、父母的情绪等因素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2. 学校环境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学校的教育方式、老师的教育方法、同学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影响。
社会竞争压力大、信息传播迅速、社会不良风气等都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4. 个体因素小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性格、情绪、心理素质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二、对策分析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解决至关重要。
父母要注重亲子沟通,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切忌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或者对孩子进行指责。
学校在教育小学生过程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同学关系,是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
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支持。
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孩子能够在一个积极健康的氛围中成长。
社会也应加强对孩子的保护,杜绝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侵害。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和成长。
早教性格心理:孩子自闭了,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早教性格心理:孩子自闭了,家长应该如何
应对?
近些年来,孩子自闭的数量逐步增多。
很多家长由于早期没有意识到,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从而对孩子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的儿童自闭现象?如果孩子自闭,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孩子自闭的原因:
一、遗传因素
如果孩子所在家族中曾有人患有自闭症,那么这个孩子患有自闭症的可能性会较大。
二、家庭环境
父母过于内向,或者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严重错误,亦或家长陪伴孩子时间过少,都有可能使孩子患有自闭症。
三、脑部受到伤害
如果孩子患有先天疾病导致脑细胞功能出现障碍,或者母亲在怀孕、分娩时脑部受到过严重伤害,都有可能致使孩子患上自闭症。
四、母亲怀孕时受到病毒感染
母亲在怀孕时,如果受到麻疹或者流感病毒感染,那么
有可能伤害到胎儿的脑部发育,从而使得孩子患上自闭症。
五、孩子心智不成熟
现在很多孩子在家受到家人过度保护,导致心智不成熟,走入社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便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患有自闭症,应了解患病的原因,然后找寻相应的方法缓解孩子的病情。
如果有必要,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医,尤其是病情已经相当严重的患儿,需要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与药物的治疗下进行恢复。
同时,在与孩子相处时,家长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以防止孩子的抗压能力差,如遇困难或者不顺心的事情,孩子便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如何帮助小学生处理情绪低落和自闭问题
如何帮助小学生处理情绪低落和自闭问题在帮助小学生处理情绪低落和自闭问题方面,有许多重要的方法和策略。
这些问题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小学生处理情绪低落和自闭问题:提供支持和理解首先,我们要理解和重视小学生的情绪低落和自闭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源自于家庭环境、学习压力、社交困难等多种原因。
我们应该采取耐心和理解的态度,与他们建立互信关系,并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
建立情绪管理技能小学生通常缺乏成熟的情绪管理技能,因此我们可以教他们一些简单但有效的方法来处理情绪。
例如,他们可以尝试深呼吸、冥想、写日记或与朋友交流等。
这些技能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减轻负面情绪对他们的影响。
提供情绪表达的渠道给小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情绪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鼓励他们通过绘画、写作、戏剧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释放困扰内心的情绪,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积极心态对于情绪低落和自闭的小学生来说,建立积极心态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们设定目标,并帮助他们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
通过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渐渐恢复自信和积极面对生活。
鼓励社交参与社交能力的不足是情绪低落和自闭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社交活动,鼓励他们与同学合作、分享和交流。
可以通过组织团队项目、游戏活动、班级讨论等方式来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的提升。
提供专业支持对于一些情绪低落和自闭问题较为严重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寻求专业支持。
可以与家长、学校心理老师或心理专业机构合作,为他们提供咨询和辅导服务。
专业人士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总结通过以上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处理情绪低落和自闭问题。
在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的同时,我们也要提供温暖和理解,建立起互信关系。
小学生心理自闭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心理自闭现象的成因及对策摘要:“心理自闭”现象产生与学生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社会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实时进行学生心理辅导,是解决学生“心理自闭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自闭成因对策正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交通更为便捷,地球成了一个“村庄”,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物质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
但与此相对应,心灵的沟通却相应减少,人的内心世界包裹得更紧,人的心理疾病患病率有增无减。
眼下的中小学生生活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背负着沉重的考试压力,与外界的接触更少,交往的范围更狭窄,“精神家园”日渐封闭,心理问题十分严重。
“心理自闭”现象便是其中的一种。
所谓“心理自闭”现象是相对社会学意义上的孤儿而言的。
是指学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社会生活难于融入的特征。
“心理孤儿”实际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现象。
“心理自闭”学生,不象问题学生或不完整家庭学生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分析“心理自闭”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心理自闭”现象产生的原因1、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家庭”是相对于“和谐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因素。
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
”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处在紧张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当作出气筒;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经济负担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
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变态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父母顾了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小学生为什么容易出现自闭倾向如何纠正
小学生为什么容易出现自闭倾向如何纠正自闭倾向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回避、沉默、孤立、不愿与他人互动的行为特征。
在小学生中,自闭倾向相对较常见,其原因和解决方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小学生为什么容易出现自闭倾向,并提出相关纠正方法。
一、小学生为什么容易出现自闭倾向1. 社交经验不足:小学生正处于社交能力发展的阶段,他们对于社交行为和交流技巧的掌握还不成熟,这导致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感到困惑和不适应。
2. 家庭环境因素: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对其社交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中缺乏亲密、温暖的关系,或者存在着过度保护、过度控制的情况,都会使小学生形成内向、不愿与他人交往的习惯。
3. 教育压力:小学生在学校中面临着学习和竞争的压力,他们可能因为自卑、害怕失败而回避社交,选择与人疏远,以减轻焦虑和压力。
二、如何纠正小学生的自闭倾向1. 家庭支持和引导:家庭成员应给予小学生温暖和鼓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小学生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情感和需要,提供情绪支持和社交指导。
2. 学校教育:学校应该提供丰富的社交机会和活动,培养小学生与同学们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并帮助他们建立友谊和信任。
3. 同伴合作:同学是小学生社交能力的重要培养对象。
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合作学习和集体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彼此之间的互动和支持,从而减少自闭倾向。
4. 社交技巧训练:学校和家庭可以开设一些社交技巧训练课程,教授小学生基本的交往礼仪和社交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人际关系。
5. 心理辅导:对于表现出明显自闭倾向的小学生,可以进行心理辅导和个体化的培训。
心理专家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困难,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总之,小学生容易出现自闭倾向的原因很复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因素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为了纠正小学生的自闭倾向,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社交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小学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
然而,小学生也常常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孤独感、自卑感等。
那么,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呢?本文将从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对策两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是由内在因素导致的,如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等。
这些因素在小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会导致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可能是由外在因素导致的。
这些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
家庭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关系、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等。
如果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氛围恶劣、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等,都有可能导致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校环境因素包括学校文化、师生关系、课程设置等。
如果学校文化较差、师生关系不良、课程设置过重等,也有可能导致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呢?首先,应该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家长应该给予小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支持,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其次,应该改善学校环境。
学校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注重课堂教学质量,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学校还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最后,应该加强专业心理支持。
对于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家长和学校可能无法独立解决,因此,应该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
这可以通过让小学生接受心理咨询、接受心理治疗等方式来实现。
综上所述,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要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应该加强家庭教育、改善学校环境、加强专业心理支持。
只有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对策,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封闭”问题
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封闭”问题“心理封闭”,是指主体对外界刺激感受不敏感或有意回避;不能将内心感受认知主动、准确的反映到外界,或故意不反映的现象。
有些教师往往将此与学生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诸如“不思进取”、“品行不良”等等。
其实这应该是学生的一种心理疾病,它破坏了学生主体与外部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此,我就其成因、危害、及矫治策略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学生心理封闭的成因学生心理封闭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有自身影响、社会影响、家庭影响和学校影响。
1、自身影响。
首先,缺乏理解,动机不明。
对学习目的的社会意义理解不足,没有激发和启动起强烈的学习欲望,缺乏明确的追求目标和鲜明的独立学习倾向;其次,情感不良,处事消极。
因个人内心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成就感不强,而缺乏学习热情,消极对待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准确理解自己,虚荣、高傲、自负、妒嫉,对他人不友善;其三,意志薄弱,信念不强。
缺乏克服困难和超越障碍和毅力和信心,不能调节和控制因外界阻挠、讽刺、打击而产生的消极情节绪,对学习缺乏持久和深入;其四,兴趣贫乏,动力不足。
在学习过程中,因深入不足而内心没有愉悦体验,没有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缺乏探究新事物的动力;最后(另外),性格孤僻,不善交往。
看不到自身的优点,自惭形秽,自卑感较强,缺乏个人主见,不能以充沛的精力完成相关任务,或自负、孤僻、偏执,不能理解他人,群体协作观点不强,交往面较窄。
2、社会影响。
一方面,当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往往将学业成绩作为优胜劣汰的唯一标准,这种情况迫使人们片面注重学生成绩,从而给学生造成巨大学习和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社会上“明哲保身”、“不求有功”、“言多必失”等消极处世思想也从不同渠道影响学生。
3、家庭影响。
家庭影响主要来自于学生家长:第一,理解不足。
过度注重子女成绩而忽视其内心感受,期望过高,不切实际;第二,方法不当。
封建家长作风严重,不能与子女平等相处;家庭缺乏民主气氛;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缺乏信任,反复无效唠叨;第三,关爱过度。
浅谈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浅谈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及处理对策随着学龄儿童教育的日趋重视,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出现厌学、自闭等心理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家长和教师应该怎样理解和处理呢?本文将着重分析小学生厌学和自闭心理的原因以及对策。
一、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1.学习内容难度过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不够成熟,知识结构还不完整。
如果学习任务难度过大,孩子就会感到束手无策、力不从心,产生挫败感和自卑心理,从而导致厌学。
解决方法:家长和教师应该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孩子的学习水平和瓶颈所在,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让孩子能够顺利过渡。
2.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采用错误的学习方法。
将学习当作一种苦差事,不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结果会导致厌学。
解决方法:家长和教师应该教育小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帮助他们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让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3.过度压岁,过度补课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会过度压岁、过度补课,使得小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玩乐和休息,导致身心俱疲,产生厌学情绪。
解决方法:家长应该给孩子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避免过度压岁、补课。
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重平衡,让孩子既能学好课程知识,同时能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发展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1.心理自闭心理自闭是引起小学生自闭的内在原因,也就是孩子的自封式防御机制,通常是因为孩子遭受过心理创伤,或在成长中面临了过多的挫折和纷争。
解决方法:家长和教师要注意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避免让孩子感到孤立和无助。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问题,应该及时进行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
2.社交障碍小学生社交能力和交际能力不足,缺乏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导致孩子产生自闭情绪。
解决方法:家长和教师应该让孩子接触社会和交际,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包括班级、学校、社会等,给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自闭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心理自闭”现象产生与学生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社会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实时进行学生心理辅导,是解决学生“心理自闭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自闭成因对策
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交通更为便捷,地球成了一个“村庄”,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物质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
但与此相对应,心灵的沟通却相应减少,人的内心世界包裹得更紧,人的心理疾病患病率有增无减。
眼下的中小学生生活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背负着沉重的考试压力,与外界的接触更少,交往的范围更狭窄,“精神家园”日渐封闭,心理问题十分严重。
“心理自闭”现象便是其中的一种。
所谓“心理自闭”现象是相对社会学意义上的孤儿而言的。
是指学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社会生活难于融入的特征。
“心理孤儿”实际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现象。
“心理自闭”学生,不象问题学生或不完整家庭学生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分析“心理自闭”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心理自闭”现象产生的原因
1、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家庭”是相对于“和谐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因素。
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
”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处在紧张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当作出气筒;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经济负担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
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
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变态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父母顾了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父母的工作压力使他们平时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要么雇保姆照看。
自己很少安排时间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
有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家长对孩子冷淡、拒绝将造成孩子自卑、焦虑、退缩,或反抗、适应困难。
3、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亲子关系紧张。
一位中学生家长曾对孩子的老师说:“老师,说起来心理很惭愧,如今糊里糊涂当了家长,却不知道怎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这样的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两个极端:一是由于家长补偿心理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非常心切。
结果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紧张,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二是重养不重教。
重肌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物质投入,轻精神投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大为改善,中小学生的生理发育明显提前,但中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由于家庭、学校的保守、封闭滞后于生理发育,对子女的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关注更少,父母与子女的心灵沟通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4、独生、独门独户,缺少伙伴。
随着城乡住宅建设的发展,成千上万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不少家庭搬进了套房或别墅,家庭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环境优化了,小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休息。
但“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的环境下,与同龄人的交往大大地减少,孩子长期独处,又会使他们的气质受到损害,养成一种胆怯、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理。
二、减少“心理自闭”现象的主要策略
1、加强问题家庭父母的责任感。
翻译家傅雷提醒我们:“爸爸不为儿子烦心,为谁烦心?爸爸不帮助孩子,谁帮助孩子?儿子有苦恼不向爸爸求救,向谁求救?”为此,经常争吵的父母要学会理智,忙于应酬的应尽可能早点回家,经济不宽裕的也尽量不要牺牲养育孩子的时间去挣钱。
即使是分道扬镳的也要计划好育子的方案,方可说声“再见”。
2、加强沟通意识,留些时间与孩子交往。
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内心和精神世界。
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忽视和冷漠会导致很多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
父母们改进教育方法,发扬民主作风,转换角色,既是长者,又是朋友。
随着节假日日益增多,作为父母也应提高闲暇的水平和质量,多安排一些时间给孩子。
可以琴棋书画,可以种花、吟诗、听音乐、集邮、旅游、登山。
3、创造空间,营造良好的伙伴交往环境。
家长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子女提供与小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
放学路上少接送,让子女与其他小朋友结伴而行;周末和节假日让子女邀请小伙伴来家玩,鼓励子女利用空闲时间与同学小伙伴进行电话交流,或主动到四邻八舍走动。
通过串门,扩大交往的范围,学会与各种人交往的经验,消除一个人独处的寂寞。
4、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有条件的学校应聘请心理辅导老师,建立“心理咨询室”,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构建“学生心理档案”,把学生的家庭情况、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意志、个性品质一一记载下来。
再次,开设心理辅导课,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三、结论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家庭中不可避免出现溺爱的现象;加上小学生阅历简单,社会经验少,生活道路平坦,很少有失败苦闷的经验;而在学校中一些老师在教育方法上比较粗暴,一味追求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的情感世界的培养。
这些因素导致一些孩子面对挫折承受力差,进而发展出其它问题,比如:不自信、自
卑、自闭等等。
对于这类心理存在问题的儿童,父母和老师更要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到家的温暖、学校的温暖,使他们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