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平仄的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种是: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
第二种: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是把第一种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对调,并且使首句仍然收平调,第三句仍然收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
第三种: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是第一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

少见。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
第四种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是第二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
七言绝句每句第一个字是不拘平仄的,第三字在许多情况下也不拘平仄。

一、七言律诗
1、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其基本句式有四个: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四种句式依其后两字分别称为“平仄脚”、“仄平脚”、“仄仄脚”、“平平脚”。

2、七律的四格(去掉有下划线的两字,则剩下的为五律的四格)
第一格举例备注
1、平平仄仄仄
平平
2、仄仄平平仄
仄平
3、仄仄平平平
仄仄
4、平平仄仄仄
平平
5、平平仄仄平
平仄
6、仄仄平平仄
仄平
7、仄仄平平平
仄仄
8、平平仄仄仄
平平惯于长夜过春

挈妇将雏鬓有

梦里依稀慈母

城头变幻大王

忍看朋辈成新

怒向刀丛觅小

吟罢低眉无写

月光如水照缁

韵脚为“时、丝、旗、诗、
衣”,压i韵。

第五句中“看”有两种读
音,二声和一声,这里读一
声(平声)
第一格(首句入韵,即首句
最后一字压韵)
注:去掉有下划线的两字,
则剩下的为五律第一格(以
下略)
颜色解释见诗词基础鲁迅-<无题

第二格举例备注
1、平平仄仄平
平仄
2、仄仄平平仄
仄平
3、仄仄平平平
仄仄
4、平平仄仄仄
平平
5、平平仄仄平
平仄
6、仄仄平平仄
仄平
7、仄仄平平平
仄仄
8、平平仄仄仄
平平
颜色解释见诗
词基础巴山楚水凄凉

二十三年弃置

怀旧空吟闻笛

到乡翻似烂柯

沉舟侧畔千帆

病树前头万木

今日听君歌一

暂凭杯酒长精

刘禹锡-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
赠>
韵脚为“身(shen)、人
(ren)、春(chuen)、神
(shen)”,压en韵。

第二格(首句不入韵)
第三格举例备注
1、仄仄平平仄
仄平
2、平平仄仄仄
平平
3、平平仄仄平
平仄
4、仄仄平平仄
仄平湖上春来似画

乱峰围绕水平

松排山面千重

月点波心一颗

韵脚为“图、铺、珠、蒲、
湖”,压hu韵。

第三格(首句入韵)
5、仄仄平平平
仄仄
6、平平仄仄仄
平平
7、平平仄仄平
平仄
8、仄仄平平仄
仄平
颜色解释见诗
词基础碧毯线头抽早

青罗裙带展新

未能抛得杭州

一半勾留是此

白居易-《春题
湖上》
第四格举例备注
1、仄仄平平平
仄仄
2、平平仄仄仄
平平
3、平平仄仄平
平仄
4、仄仄平平仄
仄平
5、仄仄平平平
仄仄
6、平平仄仄仄
平平
7、平平仄仄平
平仄
8、仄仄平平仄
仄平
颜色解释见诗
词基础剑外忽传收蓟

初闻涕泪满衣

却看妻子悉何

漫卷诗书喜欲

白日放歌须纵

青春作伴好还

即从巴峡穿巫

便下襄阳向洛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韵脚为“裳、狂、乡、阳”,
压 ang 韵。

第四格(首句不入韵)
二、七言绝句
1、七言绝句也叫“七绝”。

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从句数、字数来说刚好是七言律诗的一半;就其平仄来说,七言绝句的格式,恰好是七言律诗第一种格式的前半首和后半首。

2、七绝的四格(去掉有下划线的两字,则剩下的为五绝的四格)
第一格举例备注
1、平平仄仄仄
平平
2、仄仄平平仄
仄平
3、仄仄平平平
仄仄
4、平平仄仄仄
平平
颜色解释见诗
词基础万家墨面没蒿

敢有歌吟动地

心事浩茫连广

于无声处听惊

鲁迅-《无题》
诗的韵脚为“莱(lai)、哀
(ai)、雷(lei)”,普通话不
压韵,但绍兴方言可以压
韵。

第二格举例备注
1、平平仄仄平
平仄
2、仄仄平平仄
仄平
3、仄仄平平平
仄仄
4、平平仄仄仄
平平
颜色解释见诗
词基础飞来峰上千寻

闻说鸡鸣见日

不畏浮云遮望

只缘身在最高

王安石-《登飞
来峰》
诗的韵脚为“升、层”,压
eng韵。

第三格举例备注
1、仄仄平平仄
仄平肠断春江欲尽

诗的韵脚为“头、洲、流
(liou)”,压ou韵。

2、平平仄仄仄
平平
3、平平仄仄平
平仄
4、仄仄平平仄
仄平
颜色解释见诗
词基础杖藜徐步立芳

颠狂柳絮随风

轻薄桃花逐水

杜甫-《漫兴》
第四格举例备注
1、仄仄平平平
仄仄
2、平平仄仄仄
平平
3、平平仄仄平
平仄
4、仄仄平平仄
仄平
颜色解释见诗
词基础两个黄鹂鸣翠

一行白鹭上青

窗含西岭千秋

门泊东吴万里

杜甫-《绝句》
诗的韵脚为“天、船”,压
an韵。

三、五言律诗
1、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十个字。

2、五言律诗的格见七言律诗的格。

(不再举例)
四、五言绝句
1、五言绝诗简称“五绝”。

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

2、五言律诗的格见七言绝句的格。

(不再举例)
五、平仄的变格
上面说的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的四种基本格式,我们称其为正格。

但是,在写诗时,由于内容的需要,这些基本格式有些句的平仄,在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可以用仄声,在本该用仄声的地方可以用平声,这是律诗和绝句允许的,我们称这类格式为变格。

下面举常见的三种变格:
1、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七言的变格,第三字由原来的平仄不拘变为必须为平声)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五言的变格,第一字由原来的平仄不拘变为必须为平声)
例: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此句为平平仄平仄,第一字必须为平声),孤客最先闻。

2、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七言的变格,第五字由原来的必须平声变为平仄不拘)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五言的变格,第一字由原来的平仄不拘变为必须为平声)
但注意的是,这种变格中七言的第五字,五言对句的第三字必须用平声。

例:野火烧不尽(仄仄平仄仄,变格),春风吹又生(对句中的第三字为吹,必须为平声)。

3、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七言的变格)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五言的变格)
例: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变格)。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变格)。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六、粘对和一三五不论
1、粘、对: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

律诗共八句,可分为四联。

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han 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的第一句称出句,第二句称对句。

出句与对句的平仄是对立的,这就称为“对”。

假如出句是平头(以平平开头),对句就是仄头(以仄仄开头)。

因此构成了如下的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粘”是连的意思,从平仄来说,就是平粘平、仄粘仄。

粘是指下联出句头两字要与上联对句头两字的平仄相同。

因为第一字可以不拘平仄,因此,粘的重点主要是第二字。

明白粘对的规则后,四种正格都可以具此推出来。

2、一三五不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说,一三五句的平仄可以不拘,二四六句的平仄必须讲究,不能不拘。

但是此规则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句子。

如仄仄脚的句了(后两字为仄仄),七言的第三字、第五字,五言的第一字、第三字,一般不能同时不论。

七言的第三字用仄,第五字一般用平。

反之,第三字用平,五字应用仄。

(五言仿此)。

再如“仄平脚”的句了(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七言的第三字、五言的第一字不
能不论。

若不论,则除了韵脚外,全句就只有一个平声字。

这叫做“犯孤平”。

律诗一般回避此种句式。

至于七言的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按常规也是要论的,但在这些地方可以不拘平仄。

“二四六分明”对于变格的第六字也不适用。

七、律诗的对仗
(对仗的概念见诗词基础)绝句用不用对仗是自由的,律诗必须用对仗。

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