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教案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主要讲述了欧洲国家在15至17世纪期间为了寻求财富和拓展势力范围,开展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介绍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历程,揭示了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和欧洲列强对外扩张的野心。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如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探寻新航路这一课题上,学生可能对航海家的探险历程、航海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认识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他们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航海家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的敬佩,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积极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航海技术发展、欧洲列强对外扩张的野心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3.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关于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历史事件和背景。

2.学习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

3.了解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过程和结果。

4.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跨学科认知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

2.理解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图表法3.案例分析法4.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步骤Step 1:课前导入(5分钟)在课前导入环节,可以利用与探寻新航路有关的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了解探寻新航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1.什么是探寻新航路?2.为什么需要探寻新航路?3.探寻新航路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Step 2:学习新知(35分钟)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学习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意义、过程和结果。

在课前教师可以将课件、图表、地图等相关素材发到学生的学习平台上,以方便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学生可以利用板书笔记或ppt笔记的方式,把学习到的内容进行记录。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讲解:Step 2.1: 关于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历史事件和背景。

教师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了解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历史背景和事件。

教师要求学生注意欧洲人的文化和经济因素对探寻新航路的影响。

Step 2.2:关于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究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学生可以结合课堂讲解和搜索资料等方式进行探究。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探究以下问题:1.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是什么?2.探寻新航路的意义在哪里?3.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经济成因是什么?4.如何理解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文化影响?Step 2.3:关于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可以通过图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也可以结合指定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材以人类历史发展为背景,讲述了欧洲探寻新航路的过程以及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课主要内容涵盖了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探寻新航路的动机、过程以及所引起的殖民扩张和全球化进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对于探寻新航路这一事件,学生可能对其背后的动机、过程以及影响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探寻新航路的背景、过程以及主要航海家;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探寻新航路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寻新航路的过程及主要航海家;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探寻新航路的动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概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已知的航线,进而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去探寻一条新的航线,你会选择怎样的路线?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探寻新航路的背景,然后呈现主要航海家的生平事迹,如哥伦布、麦哲伦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

第15课探寻新航路课题:探寻新航路课型:新授课学情分析:学生需求、现实基础、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家长需求、家长受教育背景及教育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教学难点:新航路的开辟产生的影响导入:15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

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

第一批实践这个设想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冒险呢?教学过程: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板书)提问1:欧洲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国家最早开辟新航路?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1)原因:①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市场需求②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行纪中描绘了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

对东方的憧憬③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

土耳其人向商人征收高额关税,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更加昂贵。

因此,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线路的阻隔(2)条件:①欧洲地理学的发展,地圆学说的流行。

②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传到欧洲。

③欧洲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④欧洲宗教对外扩张的一种形势需要开辟新航路。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意义(1)过程(2)意义: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知识拓展:1.对哥伦布远航美洲的评价(1)一方面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与落后;(2)另一方面使掠夺的财富成为原始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也向美洲传播了先进思想文化。

2.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原因 (2)条件 二、新航路开辟 (1)过程 (2)意义 课堂练习:1.马克思曾指出:“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5课探寻新航路【内容主旨】1500年前后,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迅速发展,推动着以哥伦布、麦哲伦为代表的航海家们怀着对财富的极度渴望踏上探寻新航路的征程。

而新航路的开辟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欧洲、亚洲、非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教学目标】了解探寻新航路的原因,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等基本史实;运用“动机与效果”的概念范畴分析、理解探寻新航路的前因后果;赞赏航海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认同他们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及影响。

难点:运用“动机与效果”的概念范畴分析、理解探寻新航路的前因后果。

【教学过程】环节1:以海洋为话题,回顾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简介同时期葡萄牙亨利王子的试航活动,对比中西航海活动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出本课探寻新航路的话题。

环节2:出示中世纪后期西欧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以葡萄牙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掀起探寻新航路热潮的原因。

设计意图:强化从材料中汲取、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宏观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探寻新航路的历史动因。

环节3:以“欧洲人向往的财富在哪里?”为过渡,出示《马可•波罗行纪》有关材料、《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对传统商路所造成影响的材料,进一步帮助学生揭示西欧探寻新航路的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探寻新航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明确探寻新航路中“新”的含义。

环节4:以“探寻新航路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为过渡,结合教材“相关史事”,引导学生梳理探寻新航路需要具备的主客观条件。

设计意图:复习以往的学习内容,强化从教材中汲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探寻新航路的主客观历史条件。

环节5:出示《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航海家们的航海路线。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练习。

教师讲述四位航海家远航的历史细节,通过比较发现共性。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探寻新航路》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主要讲述了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原因、条件及其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地图、插图、文字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新航路的开辟过程,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及其意义等内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探讨才能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探险、发现等话题较为感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及其意义,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理解探险家的勇敢和坚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3.新航路开辟的意义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插图、文字等形式,生动地展现新航路的开辟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意义等,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2.相关地图、插图、图片等视觉资料3.网络资源,如视频、文章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新航路的开辟过程,让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意义等,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

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并归纳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及前提条件;了解哥伦布的远航经过和麦哲伦船队首次环球航行的经历;归纳并阐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产生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的评价,提高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欧洲探险家的远航,分析两者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交流,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了解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认识开辟新航路需要必要的知识、技术条件,更需要勇气、决心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是坐落在今天菲律宾的一对纪念碑,远处的是1555年西班牙人为纪念麦哲伦而树立的麦哲伦纪念碑;而近处的是1952年菲律宾为纪念杀死麦哲伦的酋长拉普拉普树立的英雄纪念碑。

岛上还树立着一块铜牌。

正面写着:“菲律宾土著人抵抗欧洲人入侵,在此击毙其统帅麦哲伦。

”背面写着:“麦哲伦与菲律宾土著人激战,受伤后身亡于此,后来其部下继续西航,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海。

”为什么同一事件,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麦哲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远航到底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

二、新课讲授(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1.材料展示: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二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

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

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材料三秦海(南海)中共有7459座岛……此岛(爪哇大岛)甚富,出产黑胡椒、肉豆蔻、高良姜、荜澄茄、丁香及其他种种香料……黄金之多,出人想象之外……小爪哇岛出产世界最多之樟脑,质极细,其量值等黄金……其地饶有金银、一切香料,如沉香、苏木、乌木等物,多如牛毛。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 部编本九年级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 部编本九年级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探寻新航路的原因,知道哥伦布、麦哲伦探寻新航路的史实,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识读地图《新航路的开辟》,补充相关的图文资料,通过研读、分析比较、问题探究等方式来加深理解,提升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欧洲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学习目标】1.了解欧洲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

2.知道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航行的基本情况,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教学重点】探寻新航路的背景;了解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海事迹。

【教学难点】总结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工具】希沃白板、IPAD、蓝墨云班课、白板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这是坐落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一座雕塑,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这座雕塑反映了什么?(教师提示观察其形状、人物、发挥同学们的历史想象)教师总结:这是一座“地理大发现纪念碑”,是在葡萄牙亨利王子去世后500年兴建的。

雕塑生动地再现了以亨利王子为代表的葡萄牙人对海洋探险的执着。

很多航海家就是从葡萄牙里斯本出发开始探险,开辟出了一条条新的航路的。

下面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

老师讲解概念:“新航路”。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航海家开辟了新的航海路线,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又被誉为“地理大发现”。

东方的诱惑活动一:探究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0-71页,分析下面材料,把它归类。

请把序号填到相对应的类别中,并解释说明。

类别:原因序号________________类别:条件序号________________图1 图2 图3同学观看雕塑图片,发挥想象力,思考回答学生齐读阅读回答自己能够总结出相关内容。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使欧洲人渴望开拓海外市场。

直接原因:引入历史纪念景点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知道“新航路”这一概念。

通过阅读课本观看图片和材料,提取历史信息,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十五课“探寻新航路”,主要内容为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探险家的航海历程以及新航路对世界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详实的资料和有趣的小故事,使学生了解新航路的开辟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新航路开辟方面,可能存在对航海家、航海路线、航海意义等方面的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航路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航路的开辟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主要航海家及其贡献,掌握新航路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航路的开辟背景、过程、影响及主要航海家的贡献。

2.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航海家为例,分析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意义。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新航路的相关知识,准备教学素材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新航路的基本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与航海有关的歌曲,如《航行》,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新航路的开辟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包括欧洲探险家的航海路线、航海家的事迹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新航路对世界的影响,如物种交流、文化融合等。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5课探寻新航路一. 教材分析《探寻新航路》是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新航路的开辟过程、条件和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欧洲探险家的航海经历,揭示了他们探寻新航路的动机、条件和所遇到的困难,以及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对欧洲探险家的航海活动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可能对探寻新航路的条件和影响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新航路的开辟过程,掌握探寻新航路的条件,理解新航路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出观点、论证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决心,培养对探险家的敬意,同时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新航路的开辟过程2.探寻新航路的条件3.新航路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和条件。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新航路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

3.史料分析:教师提供相关史料,学生分析史料,论证问题。

六. 教学准备2.相关史料3.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欧洲探险家的航海路线,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新航路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掌握探寻新航路的条件。

教师提供史料,学生分析史料,论证问题。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思考问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5课探寻新航路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客观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大发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结果,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分析,引用史料、地图等进行动态情景演示,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不同影响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模拟、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会历史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的分析,领会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教学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

平静时,大海像一个温柔的母亲,可当它时,强大海流便形成白色汹涌的漩涡,排空的巨浪将船只顷刻掀入海底,这个魔窟的世界会将人推入万劫难逃的地狱。

长期的海上航行会陷入生活的困境,老鼠、牛皮、木屑、令人作呕的臭水成为生存的支柱,孤独无时不在,坏血病一次次将生命带入绝境。

虽然航行如此艰难,探寻新航路的热潮还是出现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一)鸦片走私1.图片展示:2.教师提问:结合图片提问,图画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女主人手下的书是什么书?她的目光在看什么?说明了什么?提示:图中男主人公正在数金币和银币。

他身边的女主人在看着他或者帮着他数钱。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述了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原因、影响以及主要航海家的事迹。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挑战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航路的开辟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以及我国在探寻新航路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和影响,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从而加深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原因、影响以及主要航海家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新航路的开辟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以及我国在探寻新航路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原因、影响以及主要航海家的事迹。

2.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对于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以及我国在探寻新航路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资源,自主学习新航路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原因、影响等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航海家的经历,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新航路的开辟。

4.历史地图:运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

提问:为什么欧洲人要探寻新航路?2.呈现(10分钟)呈现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动机。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5课《探寻新航路》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5课《探寻新航路》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5课《探寻新航路》一. 教材分析本课《探寻新航路》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欧洲国家在15至17世纪为了寻求财富和开辟新的贸易路线而进行的一系列探险活动。

内容包括新航路的开辟背景、航海家们的探险历程以及新航路对世界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及其对全球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世界古代史的一些基础知识,如古代文明、宗教等。

但他们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理解航海家们的探险精神,并认识到新航路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探险精神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交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已知的文明交流路线,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一个生动的历史情境。

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欧洲国家要寻求新的贸易路线?”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如欧洲国家的商业需求、黄金热的兴起等。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

第15课探寻新航路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

2.依据教材内容动手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能列表对几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3.学习航海家们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

比较几位航海家开辟的新航路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情景导入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今天我们知道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可在15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

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

第一批实践这个设想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冒险呢?(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知识点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1.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__贸易市场__。

2.意大利人__马可·波罗__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3.15世纪中期,__奥斯曼土耳其帝国__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

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__圆__的。

5.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

知识点二哥伦布“发现”美洲6.1487年,__迪亚士__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__好望角__。

7.1497年,__达·伽马__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__印度洋__,1498年到达__印度西海岸__。

8.1492年8月,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出发,横渡__大西洋__。

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

后来,他们又“发现”了__古巴__和__海地__。

他把当地人称为“__印第安人__”,即印度人。

知识点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9.1519年,__麦哲伦__奉西班牙国王之命,船队穿越大西洋、__太平洋__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教案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教案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教案换手段。

商人和手工工场主需要更多货币扩大经营,开拓新的市场,而黄金是最贵重的交换手段,因此,许多欧洲人都渴望黄金。

而当时恰好有一本书告诉他们可以去哪里找更多的黄金,它就是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我们一起看看马可·波罗是怎么说的:材料二: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行纪》冯承均[译]【设问】哪里有大量的黄金呢?没错。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可·波罗向欧洲人描述了东方国家无穷无尽的财富,包括无限黄金、还有当时在欧洲极受欢迎的香料。

除了这些,《马可·波罗行纪》中还描述了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巨大的商业城市,华丽的宫殿建筑。

这些吸引人的描绘更激起欧洲人到东方寻找黄金、获取香料等商品的热情,使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社会的热潮。

以上就是欧洲人为什么有一个“东方梦”的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看出欧洲人的梦想很美好,不过,现实又是如何呢?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这则材料:材料三: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教师:可惜,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

首先,由于有印度商人、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这些中间商赚差价,欧洲人购买东方商品要付很高的价格;其次,令欧洲人更头疼的是,在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道,土耳其人向商人征收高额的关税,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更加昂贵了。

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即使遇到困难、更大的困难,欧洲人还是没有气馁。

既然传统陆路无法行通,欧洲人决定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总结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

另外,展示迪亚士的话,补充探寻新航路的宗教原因。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5课探寻新航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知识目标理解欧洲探险运动的背景和动力,了解新航路开拓者及他们的探险经历,了解新航路开拓对世界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分析欧洲探险运动的背景和动力。

2.理解新航路开拓者及他们的探险经历。

3.分析新航路开拓对世界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认识到探险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发扬勇敢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

四、教学内容探寻新航路五、教学过程1.导入(约10分钟)教师用PPT展示几张地图,让学生猜测地图所在的时代和主要内容。

然后简单介绍欧洲探险运动的背景和动力,引导学生进入新航路探险的话题。

2.讲解(约20分钟)教师通过PPT,向学生详细讲解新航路开拓者及他们的探险经历,重点讲解荷兰人航海家赫尔曼德·戈斯特的东印度群岛探险、葡萄牙人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的开辟非洲东海岸航线和瓦斯科·达伽马的开辟印度航线等。

3.讨论(约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新航路开拓对世界的影响。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讨论、交流。

4.展示(约10分钟)教师让学生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这有助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新航路开拓的历史意义。

5.思考(约5分钟)教师从探险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对新航路开拓者的评价。

鼓励学生在个人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根据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的内容,写一篇有关新航路开拓者及他们的经历的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七、板书设计探寻新航路新航路开拓者及探险经历新航路开拓对世界的影响八、教学反思本课主要介绍欧洲探险运动和新航路开拓者的探险经历,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拓对世界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扬探险精神和创新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新航路开拓的历史意义。

本课教学反响良好,学生听课积极,思维活跃,个别学生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加以针对性讲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及影响
1、过程:同学们自己并制作表格并通过读课文和读 图来完成其内容
航海 国 家别
时间
资 助 航海路线 国
到达地 方向
哥 意 1492
西
通往美洲
美洲 西
迪 葡 1487-1488 葡
从欧到印度

达 葡 1497-1498 葡
从海上直印 印度 东
麦 葡 1519-1522 西
穿越大太印
课堂总结
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更多的 黄金财富,出于种种原因,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东方。加上 奥斯曼士耳其的阻碍,他们不得不开辟新的通往东方的航 路。在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几位航海家的 努力下,新的航路被开辟出来。欧洲人从新航路开辟中获 得了巨额的财富,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快速发展,但也给美 洲、非洲和亚洲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课题
第 15 课 探寻新航路
课型 新授课 节数
1、阅读教材,根据自己的理解能简单叙述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及条件;
教 2、观察地图,说出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开辟新航路的路线,并 用表格归纳四位航海家航行的基本状况。识记他们开辟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路的时间、路线、
学 资助国等基本史实。
目 3、认识和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板书设计
背景:(略)
航 海 国 时 资助 航 到达 方 家 别间国 线地 向
新航路的开辟 过程 (见表格)
影响:(略)
教学反思:
西
2、 2、影响:
①新航路的开辟,各大洲的联系加强,使世界连成一 个整体。例如:美洲的玉米烟草花生西红柿开始传入欧洲、 亚洲、非洲。非洲的咖啡传入欧洲。(主要是商品种类变 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

2.依据教材内容动手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能列表对几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3.学习航海家们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

比较几位航海家开辟的新航路
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知道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可在15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

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

第一批实践这个设想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冒险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__贸易市场__。

2.意大利人__马可·波罗__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3.15世纪中期,__奥斯曼土耳其帝国__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

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__圆__的。

5.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

知识点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6.1487年,__迪亚士__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__好望角__。

7.1497年,__达·伽马__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__印度洋__,1498年到达__印度西海岸__。

8.1492年8月,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出发,横渡__大西洋__。

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

后来,他们又“发现”了__古巴__和__海地__。

他把当地人称为“__印第安人__”,即印度人。

知识点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9.1519年,__麦哲伦__奉西班牙国王之命,船队穿越大西洋、__太平洋__和印度洋,于1522
年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10.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__资本主义__的产生和发展。

同时,欧洲和__亚洲__、非洲、__美洲__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阅读教材,说说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

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掀起前往东方实现黄金梦的“寻金热”;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之间商路受阻。

探究二 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及影响
1.阅读教材,找出新航路开辟中的几条主要航线,并尝试绘制航海路线图。

新航路: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的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或美洲到达亚洲的航路。

①从欧洲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航线:迪亚士: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好望角。

达·伽马:1497年,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

②自欧洲向西环球航行:哥伦布: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

麦哲伦:1519年,受西班牙国王之命,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扩张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比较 结果 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性质 友好交往义举 殖民扩张活动
时间 1405— 1433年
1492— 1504年 1497— 1498年 时间最早 次数 7次 3次 1次 次数最多
人数 27 800人 1 500人 60人 人员最多
到达 范围 到达亚非30多 个国家和地区
到达美洲 到达印度 范围最广 影响 促进国家友好 和经济文化交流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殖民灾祸
(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见本书对应练习。

在本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能够积极钻研教材,通过情景导入、自我研学、合作探究、归纳总结,课堂检测等几个环节,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绘制航海路线图时,动手能力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