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歌》解析
李贺《野歌》赏析
叙事兼以抒怀愤激犹能自勉——李贺《野歌》赏析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县昌谷(今河南宜阳)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终年27岁。
李贺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其创作活动主要是在宪宗执政的元和时代。
现存诗241首,艺术追求上刻意创新,搜奇猎艳,惨淡经营,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形成“瑰丽奇峭”的风格。
《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
“野歌”是在田野中放声高歌的意思。
诗的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诗人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放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诗人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
诗人的畅饮高歌之中会渲泄出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诗的后四句正是诗人的脱口抒怀: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一颗进取向上的心不可沉沦。
人生的失意与得志这种不一样的际遇只能责怪上天不公平的安排。
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
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整首诗扣题叙事,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
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
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
叙事之中的形象描写、声响渲染已见豪放、洒脱之态,抒怀之时的内心表白、艺术遐思犹溢自信、憧憬之情。
这样,全诗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
我们可以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欣赏本诗。
《野歌》李贺
野y ě歌ɡē【唐t án ɡ】李l ǐ贺h è鸦y ā翎l ín ɡ羽y ǔ箭ji àn 山sh ān 桑s ān ɡ弓ɡōn ɡ,仰y ǎn ɡ天ti ān 射sh è落lu ò衔xi án 芦l ú鸿h ón ɡ。
麻m á衣y ī黑h ēi 肥f éi 冲ch ōn ɡ北b ěi 风f ēn ɡ,带d ài 酒ji ǔ日r ì晚w ǎn 歌ɡē田ti án 中zh ōn ɡ。
男n án 儿ér 屈q ū穷qi ón ɡ心x īn 不b ù穷qi ón ɡ,枯k ū荣r ón ɡ不b ù等d ěn ɡ嗔ch ēn 天ti ān 公ɡōn ɡ。
寒h án 风f ēn ɡ又y òu 变bi àn 为w éi 春ch ūn 柳li ǔ,条ti áo 条ti áo 看k àn 即j í烟y ān濛濛。
【作者简介】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注释】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
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
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
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
李贺《野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贺《野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
(完整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1诗歌鉴赏
• 野歌 • 李贺 •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 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 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叙事之中以形 象的描写、声响的渲染抒泄身受压抑、才 志不得伸展的强烈愤激,抒怀之时以内心 的独白、艺术的遐思表达出乐观、自勉之 情。愤激之中呈现出狂放、豪迈、洒脱的 形象,自勉之时犹见积极用世、奋发有为 之志。这样,诗人受压抑但并不沉沦,虽 愤激犹能自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 让人读来为之欣慰和感奋。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 是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尽管自己落第与 别人折桂的不同遭遇("枯荣不等")令人沮丧、 懊恼,造成这种不公平命运的礼部考官("天 公")理当受到责怪,然而诗人相信总有一天 会"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挐云 "(《致酒行》)。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 在他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 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他 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 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 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正因为诗人对光明 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 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间)再次来到洛阳 寻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二年春 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小京 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
• 14、【答案】B
诗歌鉴赏:李贺《野歌》,作文
诗歌鉴赏:李贺《野歌》,作文诗歌鉴赏:李贺《野歌》《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
“野歌”是在田野中放声高歌的意思。
诗的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诗人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放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
诗人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临。
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
诗人的畅饮高歌之中会渲泄出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诗的后四句正是诗人的脱口抒怀: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一颗进取向上的心不可沉沦。
人生的失意与得志这种不一样的际遇只能责怪上天不公平的安排。
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
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整首诗扣题叙事,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
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
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
叙事之中的形象描写、声响渲染已见豪放、洒脱之态,抒怀之时的内心表白、艺术遐思犹溢自信、憧憬之情。
这样,全诗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
我们可以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欣赏本诗。
《野歌》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
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
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宏愿。
事实上,凭着令位尊名重的学家韩愈大为赏识的学才华,诗人要应试中举犹如“仰天射落衔芦鸿”一般,容易得手。
可正在诗人踌躇满志之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些嫉妒诗人才华的举子,对他进行诽谤,说他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同音,他应当避父亲的名讳,不该参加礼部的考试,甚至有人攻击他“轻薄”。
野歌 李贺阅读答案解析
野歌李贺阅读答案解析
1、野歌李贺阅读答案解析?
【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试题答案:1.B 2.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
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野歌李贺高考解析
野歌李贺高考解析
“野歌”是汉学家李贺(1905-1987)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它不
仅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更成为了高考备受考生关注的话题。
李贺的野歌或许是最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文学作品之一,它充满着睿智的思考、赤诚的热情以及深刻的文字描写,让人们在阅读野歌的同时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执著和渴望。
首先,野歌的内容充满了深邃的思想和智慧,不仅具备了深刻的文学价值,更体现了李贺对于当代社会的深刻认知。
在“野歌”中,李贺以唯美的文字形象,揭示出当今社会的矛盾和空虚,向社会作出了深切的指示,提醒人们在勉强就对的追求中失去了真正的自我,更加谨慎的对待生活和追求。
另外,李贺的“野歌”也体现出他对于自由渴望的思想,他在“野歌”中求解了自由的思考和渴望,引导人们发现自己生活中真正的价值,激发人们对于未来可能的憧憬。
其次,“野歌”也被用作高考考题,对于考生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对于高考考题,考生需要在短期内正确理解李贺的野歌,并结合当代社会的现象及观点,深入探讨李贺的著作,把握其中的深意,并以此为基础给出自己的见解。
这样,不仅可以考查考生的文学思考能力,更能体现出考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以及对于社会热点议题的看法。
最后,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考生,都能够从李贺的“野歌”中感受到隐含的深意,它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一部探讨社会深刻议题的文学作品,以它为题目的高考考题,既考查了考生的文学思考
能力,又成为了考生提高中国文化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李贺的“野歌”在文学及高考上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所传达的思想深刻且深入人心,考生们不仅要正确理解其文学意义,还要把握其中的思考以及深意,并以此加深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这正是李贺“野歌”的独特之处。
野歌+李贺阅读理解
以下是《野歌》的阅读理解,希望能帮助到您:
《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诗。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的情景。
诗人以豪放的笔触,将狩猎和饮酒的快乐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中开篇即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描绘了诗人手持弓箭,射中大雁的场景。
这里的“鸦翎羽箭”和“山桑弓”展示了诗人的狩猎工具,而“仰天射落衔芦鸿”则描绘了诗人高超的射箭技艺。
诗人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狩猎的快乐。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描述了诗人穿着粗布麻衣,迎着北风,带着酒意在田野中高歌的情景。
这里的“麻衣黑肥”暗示了诗人不拘小节的性格,“带酒日晚歌田中”则展示了诗人自由自在、纵情高歌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表达了诗人的内心独白。
尽管身处困境,但诗人却不甘沉沦,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
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终将有出头之日。
这里的“枯荣不等嗔天公”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豁达的胸怀。
在最后,“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尽管现在身处逆境,但诗人相信寒冬过后必有春柳复苏,希望就在前方。
这里的“寒风又变为春柳”和“条条看即烟濛濛”展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扣题叙事,通过狩猎、饮酒高歌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的抒怀之时表达了诗人的内心独白和艺术遐思,将豪放、洒脱之态与自信、憧憬之情完美融合。
李贺《野歌》“鸦翎羽箭山桑弓”古诗词阅读理解
李贺《野歌》“鸦翎羽箭山桑弓”古诗词阅读理解野歌①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②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注】①此诗当是青年诗人虽遭挫折但对社会还充满希望时的真实心态,其写作年代似乎以定于遭谗落第之后、长安任职之前的时段为宜。
①嗔:生气发怒。
1.本诗的体裁是_________,诗中“枯荣”的意思是_________。
2.根据诗歌前两联,简要概括作者排解心中苦闷的方式。
3.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七言律诗“枯荣”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2.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3.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①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1.考查文学常识(诗歌体裁),词语含义。
这首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属于七言律诗。
“枯荣”一句都意思是: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
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枯荣:贱贵。
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
2.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诗的前两联写: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带酒晚歌”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
诗人以这样的洒脱方式表达对嫉妒、诽谤自己的可恶小人和听信谗言、草率取士的礼部考官的极大愤慨。
3.考查学生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能力。
最后两句一语双关,描写了二维场景的变化,“寒风”指代冬季;“春柳”,象征春天景色,此句既描写了时间飞逝,又代指世事无常。
前一秒还是“寒风”,下一秒就是“春柳”。
【艺海拾贝】李贺《野歌》诗赏析文学评论周波
【艺海拾贝】李贺《野歌》诗赏析文学评论周波
在唐代诗歌苑圃中,有一株绚丽夺目的花朵,这就是李贺诗歌。
这位中唐时期的进步诗人,在当时激烈阶级斗争形势下,把自己的思想抱负熔进勤奋的创作生活中,写下许多“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的诗篇。
以一首《野歌》为例,作点浅析。
李贺在《野歌》写道:“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有抱负有才能的人,不被任用,只得在旷野北风中,放歌痛饮,仰天射鸿。
诗人通过这个“屈穷心不穷”的“寒士”形象,概括地反映了当时进步人物的坎坷遭遇和志向,愤然写出“枯荣不等嗔天公”的诗句,向“命运”发出抗议,对“天公”斥责,人世间为什么如此贤佞不分、贵贱不等!富有想象力的结句,寄寓着诗人对未来的向往。
他憧憬着“冬尽春回”的美好意境,相信有才能的人,定会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腐朽的现实终将被理想政治所代替。
李贺这首《野歌》,反映了要求革新进步的愿望和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倾注了他憎恶黑暗现实和向往正义的强烈感情。
李贺诗歌的艺术风格奇峭瑰丽,独树一帜,和先于他二三十年的李白诗歌前后辉映,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歌史上,放射着异彩。
李贺汲取了汉魏乐府和唐新题乐府的丰富营养,“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常以时事入诗,使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他在写作过程中,着意锤字炼句,语言色彩绚丽,侧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写,意境和情彩都深受“楚骚”的影响,较之古题乐府和唐代的新乐府诗,呈现出诗人另辟新路、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奇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李贺野歌的题
李贺的《野歌》是一首充满豪放气息的唐诗,诗人通过描绘射手射落大雁、穿着麻衣冲风高歌的景象,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困境,但内心却不屈不挠的精神。
以下是一些关于《野歌》的题目,可用于练习或考试:
1. 《野歌》一诗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 诗中的“男儿屈穷心不穷”一句,应该如何理解?
3. 李贺在《野歌》中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4. 请分析《野歌》中的意象,它们如何帮助表达诗人的情感。
5. 诗的最后两句“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潆漾”有何深层含义?
6. 李贺的《野歌》与他的其他诗作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7. 请比较《野歌》中的场景描写与抒怀部分的关系,并解释它们的联系。
8. 在《野歌》中,诗人如何处理叙事与抒情的结合?
9. 从《野歌》中可以看出李贺的哪种诗学追求?
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野歌》这首诗的内容、形式、意象和主题,以及李贺的诗歌创作风格。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李贺的诗歌,并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野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野歌》原文翻译及赏析《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野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野歌》原文: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野歌》原文翻译: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
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
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野歌》注释:1、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2、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
3、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
4、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
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
5、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
6、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
7、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
屈:不伸。
穷:困。
8、枯荣:贱贵。
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
9、嗔:生气发怒。
10、天公:老天。
11、看即:随即,转眼。
《野歌》创作背景:此诗当是青年诗人虽遭挫折但对社会还充满希望时的真实心态,其写作年代似乎以定于遭谗落第之后、长安任职之前的时段为宜。
《野歌》原文赏析:《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
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
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
18年高考诗歌《野歌》分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 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
“貧”:缺乏金钱,不得温饱(富) “窮”:仕途坎坷,不得升迁(達) 例句: 1.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 贫人视其所取,穷人视其所为。 富人视其所与,贵人视其所为。
抒怀
不甘沉沦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有才有志而屈穷 嗔天枯荣不等
失意不失志!
乐观自信
时令景物转换 冬天将去,春暖柳绿
相信未来!
三读诗歌,总结手法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 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 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 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 条条看即烟濛濛。
Hale Waihona Puke 初读诗歌,把握诗意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野
李
歌
贺
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鸦翎: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 山桑弓:木质坚韧的桑树制 成的弓箭。 口衔着芦苇的大雁。
雁用以自卫的一种本能。 晋 崔豹 《古今 注·鸟兽》:“雁自河北渡江南,瘠瘦能高 飞,不畏缯缴。 江南沃饶,每至还河北, 体肥不能高飞,恐为虞人所获,尝衔芦长数 寸,以防缯缴焉。
(孔子)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命题立意】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评价。 1.阐述诗句情境 2.分析诗句包蕴的作者情感 “寒风变春柳” 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终将过去, 光明和希望终将来到 “烟濛濛”柳条的朦胧多姿。美好的未来。 自信、自勉
唐代诗人李贺的《野歌》内容介绍
唐代诗人李贺的《野歌》内容介绍《野歌》是有“诗鬼”之称的唐代诗人李贺所创作的一首诗作。
如果你想深入的了解这首诗作内容,那么你就更加不能错过这篇文章了,希望这些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野歌》作品原文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诗作介绍】《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
全诗以写景收结,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
注释译文【注释】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
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
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
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
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
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
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
屈:不伸。
穷:困。
枯荣:贱贵。
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
嗔:生气发怒。
天公:老天。
看即:随即,转眼。
【译文】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
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
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诗作鉴赏《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
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
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
野歌李贺赏析
野歌李贺赏析导言李贺(约公元8世纪),字子隆,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
他的诗歌以浓厚的个人风格和充满狂热的情感而闻名。
《野歌》是李贺的一首诗歌作品,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诗歌赏析诗歌背景《野歌》是李贺创作于唐朝的一首长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诗歌作品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
李贺作为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深情诗意而著称。
诗歌内容《野歌》全文共12行,共三个段落。
以下是诗歌的原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歌意境这首诗以野火和春风为象征,表达了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野火烧尽了一片生命,但春风吹来又带来新的生机。
这种反复的过程寄托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诗中提到的远芳侵古道和晴翠接荒城,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李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最后一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诗人觉得离别是痛苦的,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离别让人感到无奈,但同时也意味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生命的循环和变化,以及人对自然和离别的思考。
诗歌形式《野歌》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五个字。
五言绝句是唐诗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它简洁明了,韵律优美,适合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总结《野歌》是李贺的一首短诗,通过野火和春风的象征寄托了生命的循环和变化。
诗中还展示了李贺对自然和离别的思考。
野歌的形式简洁明了,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使诗句更富有韵律和美感。
李贺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深情诗意而被后人所赞赏和喜爱。
注意:此文章由人工智能助手完成,仅供参考。
野歌标题含义
野歌标题含义
野歌标题含义:一般是指乡村歌曲,田野歌谣。
如:寺僧多业农事,日已西,见道人执畚者、铗者、带笠者,野歌而归。
(袁中道《西山十记记一》)寺僧务农,傍晚收工回来路上唱乡村歌曲。
相对于城市艺人歌曲、文人和官府以及宫中音乐、乡村歌曲称野歌。
野是乡野、田野之意。
当然野歌有粗犷的风格。
另外,文人描写乡村的诗歌,也有自题为“野歌”的。
如:
野歌(唐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野歌古诗鉴赏简短
野歌古诗鉴赏简短引言古代的中国文化中,诗歌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其在表达情感、描绘景物、传达思想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野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以生动、质朴的语言表达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感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会简要地介绍几首脍炙人口的野歌古诗,欣赏诗歌的美丽与深度。
野歌古诗的魅力1.自然亲和:野歌古诗以自然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生物,使读者感受到与自然的亲密联系。
2.情感真挚:野歌古诗流露出浓厚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也有对生活的感慨之声。
这些情感真实而深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3.朴素简洁:野歌古诗的语言朴素而质朴,没有繁复的修辞和华丽的辞藻。
它以简单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意境,使人们感受到诗歌中的力量。
李白《行路难》诗歌赏析《行路难》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通过描述行路的艰辛和不易,抒发了诗人对困境和命运的无奈和愤懑之情。
诗歌以自然为背景,烘托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诗歌节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市,路傍唯馀狗。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歌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
这首诗通过描写离别场景和对故乡的眷恋,表达了诗人对逝去过去的思念和无尽的怀念之情。
诗歌利用自然景物来烘托离别的哀愁,引起了读者共鸣。
诗歌节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杨万里《临安春雨初霁》诗歌赏析《临安春雨初霁》是明代文学家杨万里的作品。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雨过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通过自然描写来烘托人的情感,给人以愉悦和欣慰之感。
诗歌节选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诗歌赏析《登幽州台歌》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作品。
这首诗通过描绘幽州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壮美自然的赞美之情。
野歌李贺翻译
野歌李贺翻译拉开桑木制成的弓,用乌鸦羽毛向上射出一支箭,那串呼啸的箭飞了起来,空中飞过的衔着芦苇的大雁射中了箭,落了下来。
他们穿着又肥又宽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猎物,大声喝酒唱歌,直到黄昏开始升起。
虽然这位先生很沮丧和尴尬,他不能伸展,但他的心《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
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
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
诗人以形象化的比这首诗是青年诗人失意时的真实心境,但仍对社会充满希望。
把写作时间定在贬谪之后,上任长安之前,似乎是合适的。
参考资料:完善1、吴企明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1-23月下独酌四首李白〔唐代〕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另版本“相”为“同”)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另版本“相”为“同”)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不爱酒,酒星不能上天。
如果你不爱酒,就不应该有酒泉这个地名。
既然天地都爱酒,我就对得起天爱酒。
先是听说酒比圣人好,又听说浊比圣人好。
既然圣贤在饮酒,何必再求神仙?三杯酒可以通儒家之道,一场比赛喝光了才是道家的自然。
我只是喝醉的乐趣,这种味道不能流传下来的人!三月的长安城,春光明媚,春花烂漫。
我若春光寂寞愁,谁能对这美景只知一味饮酒?富贵贫贱长寿,自然不同,各有天赋。
自然生活和酒杯里的生活没有什么区别,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定论的。
醉后天地失,一头钻进枕头里。
我不知道我自己,我在哪里可以找到这种幸福?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歌
唐代: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译文
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
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
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
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注释
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
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
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
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
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
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
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
屈:不伸。
穷:困。
枯荣:贱贵。
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
嗔:生气发怒。
天公:老天。
看即:随即,转眼。
创作背景
此诗当是青年诗人虽遭挫折但对社会还充满希望时的真实心态,其写作年代似乎以定于遭谗落第之后、长安任职之前的时段为宜。
赏析
《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
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
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
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宏愿。
事实上,凭着令位尊名重的文学家韩愈大为赏识的文学才华,诗人要应试中举犹如“仰天射落衔芦鸿”一般,容易得手。
可正在诗人踌躇满志之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些嫉妒诗人才华的举子,对他进行诽谤,说他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同音,他应当避父亲的名讳,不该参加礼部的考试,甚至有人攻击他“轻薄”。
这一意外的打击使诗人无缘中举,只得懊恼地回到家乡。
诗的三、四句“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
一方面,遭谗落第,仕途受阻,诗人自然会
产生沮丧、懊恼、悲怆之情,诗人自然会有不遇之感,有愤懑要发抒。
另一方面,此时的诗人虽遭受意外的人生挫折,但内心依然充盈着入仕的锐气,期望冲破困境,寻求光明未来。
所以,他很快从颓唐中振作起来,如同在《开愁歌》中以“临岐击剑”、解衣贳酒、“壶中唤天”的狂放方式抒发仕进受阻的激愤一样,诗人以肥衣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方式表达对嫉妒、诽谤自己的可恶小人和听信谗言、草率取士的礼部考官的极大愤慨。
应该说,中举的期望值越高,希望越大,落第的打击会越大,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促成的愤慨也就越强烈。
诗人这种特有的洒脱方式正是内心强烈愤慨的自然渲泄。
不唯如此,“麻衣黑肥冲北风”中的“黑”与“北”二字也值得特别关注。
“黑”字隐约给了诗人一种环境过于压抑和阴森的感觉,“北”风让诗人敏感于世风的炎凉,人情的冷漠。
置身于如此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如此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
诗的五、六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是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
尽管自己落第与别人折桂的不同遭遇(“枯荣不等”)令人沮丧、懊恼,造成这种不公平命运的礼部考官(“天公”)理当受到责怪,然而诗人相信总有一天会“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挐云”(《致酒行》)。
在他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他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
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间)再次来到洛阳寻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二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春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小京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
整首诗扣题叙事,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
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
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
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
叙事之中以形象的描写、声响的渲染抒泄身受压抑、才志不得伸展的强烈愤激,抒怀之时以内心的独白、艺术的遐思表达出乐观、自勉之情。
愤激之中呈现出狂放、豪迈、洒脱的形象,自勉之时犹见积极用世、奋发有为之志。
这样,诗人受压抑但并不沉沦,虽愤激犹能自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让人读来为之欣慰和感奋。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