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1)
酶工程1-3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详解
四点假设: ①、②、③ 同“快速平衡法”; ④中间复合体[ES]在一开始浓度增高后,可在相当一段 时间内保持浓度的恒定;在这段时间里,[ES]的生成速度 和[ES]消失(包括分解成 E+S 和 E+P)的速度相等,达 到动态的平衡,即“拟稳态”。
c[ES]不随时间而变化
dc[ES ] dt
k1cE cS
k1c[ES ]
k2c[ES ]
0
c
cE0 cE c[ES ]
vP
dcP dt
k2c[ES ]
cS c[ ES ]
c[ E ]
拟稳态
cp t
vP
k2cE0 cs Km cs
vP ,max cs Km cs
Km
k1 k2 k1
为米氏常数(mol/L)
Km
Ks
k2 k1
当k+2远小于k-1时,Km=Ks
每一种酶的催化反应都有其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及最 适温度。
添加酶的作用底物或者某些稳定剂可以适当提高酶 的热稳定性。
4、pH值的影响
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酶分子和底物分子中的基 团的解离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酶分子的构象以 及酶与底物的结合能力和催化能力。 在极端的pH值条件下,酶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 变,从而引起酶的变性失活。 每种酶都有其各自的适宜pH值范围和最适pH值。
k1cEcS k1c[ES ]
cE0 cE c[ES ]源自vPdcP dtk2c[ES ]
vP
k2cE0 cs Ks cs
vP ,max cs Ks cs
Ks
k 1 k 1
为解离常数(mol/L)
M-M 方程的修正
1925年,Brigg 和 Haldane 认为:许多酶有很大的催化 能力,当[ES]形成后,即迅速转化成产物P而释放出酶, 即当k+2>k-1时,M-M 方程不成立。
第一章 酶学与酶工程 (1节) 酶工程课件
70年代,修饰剂的选用、修饰方法上又有了新 的发展。
此外,对抗体酶,人工酶,模拟酶等方面,以及 酶的应用技术研究 ,在近20年均取得了较大 进展,使酶工程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显示
退出 出广阔而诱人的前景。
三. 酶工程的研究内容 21世纪酶工程的发展主题
退出
(一)新酶的研究与开发
3.人工模拟酶 人工合成的具有类似酶活性的高聚物。 人工模拟酶在结构上必须具有两个特殊部位,
即一个是底物结合位点,另一个是催化位点 4.杂合酶 是指由来自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酶的不同结构
片段构建成的新酶。 可以利用高度同源的酶之间的杂交,这种杂
交是通过相关酶同源区间残基或结构的交换 来实现。
退出
1878 德国的Kuhne 定义Enzyme 原意为在酵母中 1896 德国的Buchner证明了酵母无细胞提取液的酒精发酵
作用(1907年诺贝尔奖) 1926 美国的Sumner从刀豆中得到脲酶结晶(1946年诺贝
尔奖) 1969 日本固定化氨基酰化酶,第一次将固定化酶成功地应
用于工业生产。——酶工程诞生 1970 美国的Smith 发现限制性内切酶(1979年诺贝尔奖) 1986 美国cech和Altnan发现核酶(1989年诺贝尔奖)
酶的分子修饰可分为化学修饰和选择性遗传 修饰。
退出
(三)酶的高效应用
3.非水相催化 198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非水系统内
酶反应的研究,取得成果,由此产生一个全 新的分支学科--非水酶学 非水相催化的特点: 大多数有机物在非水系统内溶解度高。 一些在水中不可能进行的反应,有可能在非 水系统内进行。 非水系统内酶的稳定性更好。 退出 在非水系统内酶很容易回收和反复使用。
酶工程实验指导
酶工程实验指导西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2009年3月实验一产蛋白酶菌株的分离一、实验目的学习胞外生产微生物菌种的分离选择,熟悉分离菌种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工业上常用的生产酶的微生物有许多,重要的有枯草杆菌和真菌中的曲霉等等,它们都能产生耐热的芽孢或分生孢子,分离这类菌种时可采取先进行一定的热处理杀灭其它营养细胞,提高该菌株的相对数目。
根据胞外酶能分泌到培养基的特点,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培养基上形成单菌落分泌的酶形成的“水解透明圈”,可对产酶的微生物的产酶能力(活力)进行初步估计、分离高产酶的微生物。
三、试剂、仪器高压灭菌锅,天平,无菌超净工作台,培养皿(8套/组)、试管(2支/组)、三角瓶、烧杯、酵母膏,蛋白胨,NaCl、琼脂粉,奶粉三、操作步骤1、带菌土壤的热处理称取1g带菌土壤湿润后放入80℃烘箱处理30min。
2、分离选择培养基的配制,各组按下列比例配制120ml培养基:奶粉2g ,自来水50ml,装入50ml三角瓶琼脂1.8g ,NaCl 0.5g,自来水70ml,装入100ml三角瓶自来水50ml,装入50ml三角瓶取50ml烧杯一个,放入5支带帽5ml离心管,灭菌备用。
分别封口,常规灭菌(121℃、20min),灭菌后待冷却至不太烫手时混合上述液体,按无菌操作要领迅速倒平板8个,其中4个加有0.2ml不同稀释倍数(操作5)的样品液(菌悬液),迅速混合冷却形成平板,余4个平板冷却后用于涂布筛选。
3、稀释制备菌液,取5支灭菌带帽5ml离心管,各加入无菌水3.6ml备用;将热处理过的土壤放入无菌50ml烧杯中,加入无菌水10ml,搅拌后静置片刻,上层液体为微生物悬液,按下法稀释微生物悬液: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0.4ml微生物悬液,混合均匀后再取0.4ml到第二支试管中混合,从第二支试管中再取0.4ml到第三支试管中,以此类推。
4、斜面培养基配制:配制100ml LB培养基,加入1.5g琼脂粉、蛋白胨1.0g、酵母膏1.0g、NaCl、1.0g加水到100ml,调节pH=7,加热融化后,各组倒斜面培养基2 支,灭菌备用。
酶工程1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工程所有课件
交联法的特点 反应条件比较激烈,固定化的酶回收率比较
低,但是降低交联剂的浓度和缩短反应的 时间有利于固定化酶比活力的提高。
交联剂一般价格昂贵,所得到的固定化酶活 力较低,不易成型,一般作为其他固定方 法的辅助手段,如与吸附法和包埋法联合 使用,起到加固结合的作用。
(4 )共价键结合法
共价键结合法(covalent binding)是将酶与聚合物载体以共价 键结合的固定化方法。
2 酶的特性
①催化效率高 ②专一性强 ③反应条件温和 ④催化活性受到调节和控制
四、酶的来源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中,可直接从生物体中分离提纯。
酶的生产方法可分为提取法﹑发酵法以及化学合成 法。 ① 化学法仍在实验室阶段; ② 提取法是最早采用且沿用至今的方法,如从 动植物组织液中提取胰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 ③ 发酵法是50年代以来酶生产的主要方法,如 生成葡萄糖异构酶和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等。
(3)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苯环。 (4)其他: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丝氨酸、苏氨酸
和酪氨酸残基的羟基;组氨酸残基的咪唑基;色 氨酸残基的吲哚基。
参间结构必须的基团。
共价结合载体的特点
1 可以在温和条件下与酶蛋白发生偶联反应; 2 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较大的表面积。
具有芳香族的水不溶性载体在稀盐酸和亚硝 酸钠中进行反应,成为重氮盐化合物,然后 再与酶发生偶合反应,得到固定化酶。
酶蛋白中的游离氨基、组氨酸的咪唑基、酪 氨酸中的酚基参与此反应。
叠氮法
即载体活化生成叠氮化合物,再与酶分子上的相应基团偶 联成固定化酶。 含有羟基、羧基、羧甲基等基团的载体都可用此法活化。 如CMC、CM-sephadex(交联葡聚糖)、聚天冬氨酸、 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等都可用此法来固定化酶。其 中使用最多的是羧甲基纤维素叠氮法。
酶工程第1章酶活性单位及其测定方法
1 分光光度法
(spectrophotometry)
硝酸还原酶将NO3- 还原成NO2-,NO2- 与加
入的显色剂对-氨基苯磺酸和α -萘胺反应生成玫 瑰红色的偶氮化合物,在520nm处比色可测定产物 的生成量。一些脱氢酶以NAD+或NADP+为辅酶, NAD+ 或NADP + 在340nm处光吸收很少,而其还原
1000 0.3 15 μmol/min/mg protein 20
U/mg protein
二、酶活性测定的主要方法
温度、pH、离子强度(I=(1/2)Σ CZ 2 )等因 素对酶活性有很大的影响,测定酶活性时一般采 用最适环境条件。若酶催化反应时需要辅助因子, 应加入最适量的辅助因子。底物浓度应采用零级 反应时的底物浓度,这时反应速度只与酶浓度有 关,而与底物浓度无关。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物 浓度越来越高,而底物浓度越来越低,导致反应 速度下降,所以测酶活性时应测反应的初速度, 即反应开始后较短一段时间内的反应速度(反应 了的底物不超过5%)。
物,测产物的放射性强度。此法灵敏度高,但分
离产物较麻烦。若底物或产物中有一种是气体或
沉淀,就易于分离。
5 电化学方法
(electrochemistry)
① pH测定:对于某些酶促反应过程中会产生H+ 或减少H+的反应来说,用1/1000 pH单位精度的pH 计测定反应液的pH变化,或为保持pH不变而加入 酸或碱,记录一段时间内加入的酸碱量。 ② 电位测定:在一些酶促氧化还原反应中,底物 和产物具有不同的氧化还原电位,可用由一恒定微 电流极化的两个铂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来测定电位变 化。 ③ 电流测定:以恒定电压的两个铂电极测电流 变化。
1 katal=6×107 IU
酶工程第一章
酶的活性中心
酶的必需基团(essential
group):
与酶活性有关的基团
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 酶分子上由必需基团构成的与酶催 化活性有关的特定区域
酶活性中心示意图
S-S
活性中心外 必需基团
底物
结合基团
催化基团 肽链
活 性 中 心 必 需 基 团
活性中心
一些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
3、Km值与 Vmax值的测定
(1)双倒数作图法又称林-贝氏作图法(1934) 1 Km 1 + 1
=
V
Vmax
1/V
[S]
Vmax
斜率= Km/ Vmax
1/Vmax
-1/Km
0
1/[S]
(2) Hanes作图法
[s]
v
斜率= 1/Vm
Km/Vm
-Km
0
[s]
(3)Eadie-Hofstee作图法
0.2 Vm 2 0.1
0
1
2
3
4
5
6
7
8
[S]
1、米-曼氏方程式 (Michaelis-Mentenequation)
Vmax [S]
V= Km + [S]
(1)、米-曼氏方程解释: 当[S]Km时,v=(Vmax/Km) [S], 比于[S] 当[S]Km时,v Vmax, 即v 正
活化能: 活化分子具有的高于平 均水平的能量。
加快反应速度的方法:
供给能量,如加温、光照等 降低活化能
过渡态
非催化反应活Leabharlann 能能 量 改 变一般催化剂 反应活化能 酶促反应活化能
酶学及酶工程1章
酶学的回顾:近代
二十世纪酶学进入快速发展。前半期, 过渡态理论解释了酶催化的物理化学机 理(Linus Pauling, 1948)。50-60年 代Koshland提出了诱导契合模型,此时 有关酶活性调节的理论也被提出。1965 年Monod,Wyman和Changeux提出了别 构理论。与此同时,Clealand发展了多底 物多产物的酶动力学原理和公式。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特点
1. 和国内院校酶学教学相比,对酶动力学内容 有一定侧重。 1)和国际接轨; 2)重点解决难点; 3)发挥教师特长。 2. 理论和方法并重。和一般专业基础课相比更 偏重于研究方法。 3. 有一定的课外练习。记分,占成绩的30%, 考试占70%(课堂开卷)。
选课
要求:有本科生物化学基础。 根据所学专业的需求和本人现有的专业 基础进行选课。 可能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完成课程学习, 对于还不习惯和较多公式打交道的同学 会有难度,但也会学到一些在科研和技 术上实用的东西。 不保证全部通过。不要盲目选课。
酶存在形式
自由酶(游离酶) 固定化酶: 固定化酶: ①稳定性高;②可反复使用; ③ 产物纯度高,副产物少,从而有利提纯;④生 产可连续化、自动化;⑤设备小型化,节约能 源等。 固定化细胞: 固定化细胞:在实际应用方面已大大超过固定 化酶。 瑞典Mosbach等提出一种利用高分子聚合物包 埋各种细胞的通用的固定化方法,能固定细菌、 酵母、动植物细胞及人工组建的细胞,生产各 种代谢产物。
酶工程简介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是生物工程的主要内 容之一。 研究(以应用为目的) 研究(以应用为目的):是在一定生物反应装置中 利用酶的催化性质,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的技术。 应用(工业规模): 应用(工业规模):①酶的产生;②酶的分离纯化; ): ③酶的固定化;④酶生物反应器。
酶工程实验报告一(纤维素酶活力测定)
精确记时:每一管加入酶液的时间要做记录,每管之间间隔的时间要合理;
避免试管进水:煮沸和用流水冲洗时;
5实验处理
A 5实验现象、数据及观察结果
A 5.1标准曲线的测量结果:如表四:
试管编号
0
1
2
3
4
5
OD(540nm)值
—
0.0595
0.2135
0.345
0.493
B 4.2滤纸条的准备:
①将待用滤纸放入(硅胶)干燥器中平衡24h:
②将水分平衡后的滤纸制成宽1cm、质量为(50士05)mg的滤纸条,折成M型备用。
B4.3操作步骤:
①取三支25mL刻度具塞试管(一支空白管,二支样品管)。实验中分为两组:pH
4.8与pH6.0。pH 4.8酶液稀释到1000倍,pH 6.0酶液稀释到5000倍。
步骤7
加入0.5mL待测酶液,
沸水浴煮沸10min
沸水浴煮沸10min9
加蒸馏水定容至25mL,混匀
步骤10
OD540nm比色
(注意:OD =(A+B)/ 2,比色前根据具体情况稀释相应的倍数。)
表二
D4.4羧甲基纤维素(还原糖法)酶活力(CMCA-DNS )测定操作流程:如表三所示:
XX
XX
1、实验目的
1.1学习并了解纤维素酶的基本特性;
1.2学习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1.3学习还原糖的测定、标准曲线的制作及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1.4学会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实验报告的撰写;
2、实验仪器、试剂和溶液:
A2仪器:
A2.1滤纸酶活力(FPA)的测定中仪器:除普通实验室仪器外,还应有: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精度士0.01 pH、恒温水浴(50士0.l)0C、分析天平感量0.1mg、磁力搅拌器、秒表或定时钟、沸7k洛(可用800W申炉和高脚烧杯、楠夸量杯或茸楠奔器切成)、具塞刻度试管25mL。
化学酶工程幻灯片(1)
(一)概 述 一. 酶的化学修饰原因
1. 稳定性不够,不能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热、蛋白) 2. 作用的最适条件不符。(半衰期延长,最适PH扩大) 3. 酶的主要动力学性质的不适应。(Km增大,结合差) 4. 临床应用的特殊要求。 (异源蛋白-抗原-抗体-降低酶类药物抗原性)
中含有金属离子的酶
31
举例
将锌型蛋白酶的Zn2+除去,然后用Ca2+置换 成钙型蛋白酶,则酶活力可提高20-30%。若 将钙型蛋白酶制成结晶,则其酶活力比锌型 蛋白酶结晶的酶活力提高2-3倍。
32
(三) 修饰酶的性质及特点
一.热稳定性 二.抗原性 三.体内半衰期 四.最适pH 五.酶学性质的改变 六.对组织的分布能力变化
8
1. 酶分子侧链基团的化学修饰
一.几种重要的修饰反应 二.特定氨基酸残基侧链基团的化学修饰 三. 研究新热点
9
一.几种重要的修饰反应 1.酰化及其相关反应
10
2.烷基化反应
11
3.氧化和还原反应
12
4.芳香环取代反应
13
二.特定氨基酸残基侧链基团的化学修饰
14
1.巯基的化学修饰
抗体酶的制备
将抗体转变为酶可通过诱导法、拷贝法、引入法、化学修 饰法等途径。
诱导法是利用反应过渡态类似物为半抗原制作单克隆 抗体,筛选出具高催化活性的单抗即抗体酶。
拷贝法主要根据抗体生成过程中抗原-抗体互补性来设 计的。
引入法则借助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将催化基因引入 到特异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上,使其获得催化功能。
41
(四) 酶化学修饰的应用
一.化学修饰在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42
第一章 酶工程
Monod
第一章 酶 工 程
酶的研究简史
近代 —— 酶作用学说的提出
1894年,Emil Fisher —— 锁钥学说
酶分子和底物在结构上需有严格的互补关系 底物须契合到酶活性中心,如钥匙插入锁中
Emil Fisher
第一章 酶 工 程
酶的研究简史
1913 米彻利斯和曼吞建立米氏方程。
1926 萨姆纳得到尿酶结晶,证实酶的蛋白质本质
温度,t(℃)
υ
5. pH的影响
当酶分子处于最适pH值反应介质中时,使酶 促反的催化特点及影响因素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6. 抑制剂(inhibitor)的影响
凡能降低酶催化反应速率的物质都称之为抑制剂 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包括活性基团及辅基)结合,改变 其结构与性质,引起酶反应速率下降 抑制剂对酶有选择性,不包括酶蛋白的水解及变性失活作用
第一章 酶 工 程
酶工程发展概况
Enzyme Engineering
酶工程开始于人类有意识地去生产酶和酶制剂,并进行
工业应用
1894年,Takamine
Joichi(高峰让吉)
利用米霉菌固体培养法生产Taka淀粉酶(第一个商品酶制剂),并
用作消化剂,开创了酶生产和应用的先例,其方法至今仍被采用
第一章 酶 工 程
酶的研究简史
最早6000年前——古巴比 伦人利用麦芽酿酒
磨粉、去糠、打碎 麦芽萌发、浸润 成酒发酵、装瓶
古埃及时代——酵母发酵面包
古巴比伦人
第一章 酶 工 程
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论战
发酵是细胞中的某些物 质起作用,这些物质只 有在酵母细胞死亡裂解 释放之后才能发挥作用 李比希 发酵与活细胞有关, 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 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 在起作用
酶工程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酶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史
第一节 酶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史
(1)催化代谢反应,建立各种各样代谢途径和代谢体系;
(2)执行具体的生理机能,如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 碱,参与神经传导;
(3)协同激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在体内发挥信号转换、传递 和放大作用,调节生理过程和生命活动,如腺苷酸环化酶对糖 类代谢的调节;
(4)清除有害物质,起着保卫作用,如超氧歧化酶能破坏 超氧负离子,从而防止脂质超氧化。Biblioteka 酶工程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酶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史
一、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酶是一种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 子。现在,已知的酶都是由生物体合成的,除少数具有催化 能力的RNA外,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它们大部分存在于 细胞体内,少部分分泌到体外。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转来维持的,新 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而酶则是促进生物 体内一切代谢活动的物质,没有酶的作用代谢反应就无法进 行,生命也即停止。酶在生物体内发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 种类型:
酶工程 1~10章题目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试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酶2、酶工程3、核酸类酶4、蛋白类酶5、酶的生产6、酶的改性7、酶的应用8、酶的专一性9、酶的转换数二、填空题1、根据分子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组分的不同,酶可以分为_蛋白类酶_和核酸类酶_两大类。
2、核酸类酶分子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组分是_核糖核酸,蛋白类酶分子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组分是_蛋白质_。
3、进行分子内催化作用的核酸类酶可以分为_自我剪切酶_,_自我剪接酶_。
4、酶活力是_酶量_的量度指标,酶的比活力是_酶纯度_的量度指标,酶的转换数的主要组分是_酶催化效率_的度量指标。
5、非竞争性抑制的特点是最大反应速度Vm_减小_,米氏常数Km__不变_。
三、选择题1、酶工程是(C)的技术过程。
A、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底物转化为产物B、通过发酵生产和分离纯化获得所需酶C、酶的生产与应用D、酶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2、核酸类酶是(D)。
A、催化RNA进行水解反应的一类酶B、催化RNA进行剪接反应的一类酶C、由RNA组成的一类酶D、分子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组分为RNA的一类酶3、RNA剪切酶是(B)。
A、催化其他RNA分子进行反应的酶B、催化其他RNA分子进行剪切反应的R酶C、催化本身RNA分子进行剪切反应的R酶D、催化本身RNA分子进行剪接反应的R酶4、酶的改性是指通过各种方法(A)的技术过程。
A、改进酶的催化特性B、改变酶的催化特性C、提高酶的催化效率D、提高酶的稳定性5、酶的转换数是指(C)。
A、酶催化底物转化成产物的数量B、每个酶分子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分子数C、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分子数D、每摩尔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摩尔数四、判断题(V)1、相同的酶在不同的pH条件下进行测定时,酶活力不同。
(V)2、竞争性抑制的特点是最大反应速度Vm不变,米氏常数Km 增大。
(X)3、催化两个化合物缩成一个化合物的酶称为合成酶。
(X )4、RNA剪切酶是催化RNA分子进行剪切反应的核酸类酶。
酶工程——名词解释
酶工程—名词解释1.酶: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受多种因素调节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
2.酶工程:是酶学和工程学相互渗透结合形成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的催化性质,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有用的物质。
3.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如溶菌酶;由多条肽链组成,肽链间二硫键相连构成一整体。
4.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基组成的酶。
5.多酶复合体(multienzyme complex):由几种酶非共价键彼此嵌合而成。
6.催化转换数: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
7.酶活力(酶活性):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8.酶活力的大小:一定条件下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9.酶反应速度: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
10.酶的活力单位(U,activity unit):酶活力的大小及酶含量的多少。
11.酶单位: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要的酶量。
这样酶的含量可以用每克酶制剂或每毫升酶制剂含有多少酶单位来表示(U/g或U/ml)。
12.Katal(Kat)单位:一个katal单位是指在最适反应条件下,1秒钟催化1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要的酶量。
13.酶的比活力(specific activity):代表酶的纯度,比活力用每mg蛋白质所含有的酶活力单位数表示。
对同一种酶比活力愈大,纯度愈高。
14.酶的转换数:以一定条件下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分子数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15.酶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的速度以及影响此速度的各种因素的科学。
16.抑制剂:任何分子直接作用于酶使他的催化速度降低即称为~。
17.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性丧失,不能用透析,超滤或凝胶过滤等物理方法去除抑制剂而使酶复活。
18.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性的降低或丧失,能用物理的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
酶工程1-5-7 酶活力测定--
酶的提取 ---- 酶的分离纯化
酶的提取
一般是在一定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处理含
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中的过程。
依提取液分类: (T,pH值,离子强度等 )
盐溶液 取
酶的分离纯化
是采用各种生化分离技术,如离心分离、过滤与 膜分离、萃取分离、沉淀分离、层析分离、电泳分离 以及浓缩、结晶、干燥等,使酶与各种杂质分离,达 到所需的纯度,以满足使用的要求。
酶的生产是指通过人工操作获得所需酶的 技术过程。
酶的生产方法可以分为3种:
提取分离法(最早采用、沿用至今)
生物合成法(20 世纪50 年代以来)
化学合成法(实验室阶段)
(1)提取分离法
定义:
是采取各种提取、分离、纯化技术从动物、 植物的组织、器官、细胞或微生物细胞中将酶提 取出来,再进行分离纯化的技术。
模拟酶
是在分子水平上模拟酶的活性中心的结构特
征和催化作用机制、设计并合成的仿酶体系。
小分子仿酶体系
环状糊精模型、冠醚模型、卟啉模型、环芳烃模
型等大环化合物模型。
大分子仿酶体系
分子印迹模型和胶束酶模型
第七节 酶工程的发展概况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是在1971年第一
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上才得到命名的一项新技术。 酶工程主要研究酶的生产、纯化、固定化技术、 酶分子结构的修饰和改造以及在工农业、医药卫 生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根据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手段不同将酶工程分为化 学酶工程和生物酶工程。
(三)酶的转换数和催化周期
酶的转换数KP,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摩 尔数,又称摩尔催化活性(mol catalytic activity)。即每摩尔 酶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摩尔数,是没催化效率的一 个指标。 KP通常用每摩尔酶的酶活力单位数表示,单位min-1。
酶工程 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酶的组成、分类与命名
裂合酶可脱去底物上某一基团而形成一个双键,或可 相反地在双键处加入某一基团,重要的有醛缩酶、水化酶、 脱氨酶等。
第三节 酶的组成、分类与命名
5.异构酶(isomerases)
异构酶催化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相互转化,其催化反应的通 式为
第三节 酶的组成、分类与命名
氧化还原酶在体内参与产能、解毒和某些生理活性物质 的合成。重要的主要有各种脱氢酶、氧化酶、过氧化物酶、 氧合酶等。
第三节 酶的组成、分类与命名
2.转移酶(transferases) 转移酶催化功能基团的转移反应,其催化反应的通式为
AB+C-→A+BC 这类酶的系统命名是“供体:受体某基团转移酶”,如丙 氨酸: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习惯名为谷丙转氨酶)
第三节 酶的组成、分类与命名
转移酶在体内将某基团从一个化合物转移到另一个化合物, 参与核酸、蛋白质、糖类以及脂肪的代谢与合成。重要的主要 有酰基转移酶、糖苷基转移酶、酮醛基转移酶、磷酸基转移酶、 含氮基转移酶、含硫基团转移酶等。
3.水解酶(hydrolases)
水解酶催化水解反应,其催化反应的通式为
第三节 酶的组成、分类与命名
2.寡聚酶 这类酶由若干相同或者不同的亚基组成,这些亚基一般没 有活性,必须相互结合后才有活性,其分子量从35000至几百 万,如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等。 3.多酶复合体 多酶复合体是指由多种酶彼此嵌合形成复合体进行连续反 应的体系。这种多酶复合体有利于一系列反应的进行,其分子
酶工程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酶的组成、分类与命名
一、酶的组成
除少数已经鉴定的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外,几乎所有 的酶都是蛋白质,所以和其他蛋白质一样,酶也具有四级空间 结构形式。根据酶的组成成分可以将酶分为三类:
Chapter 1 酶与酶工程(整理)
第一章酶与酶工程第一节酶的底子概念与开展史〔一〕酶与酶工程酶〔enzyme〕:由活细胞发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酶的出产、应用的技术过程。
★酶工程已在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并在资源、能源、环保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酶的开展史1、酶在古代的应用★早在4000年前的周朝,我国人们就不自觉地将酶的催化作用应用于酿酒、制酱工业。
★一种古老的酶技术〔酒曲〕从远古时代被用于豆成品调味料 (豆面酱) 和发酵饮料 (米酒、酒精) 的出产,而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蒸过的米参加霉菌混合物就能得到酒曲,这项技术世代相传。
2、酶学研究的历史★最早的酶学尝试: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Spallanzani发现鸟的胃液能分解消化肉类。
斯帕兰扎尼〔Spallanzani〕他用本身饲养的山鹰做了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尝试。
他将一块生肉塞进一个上面布满许多孔眼的金属小管子里,管子两端盖紧,不使肉掉下来,然后迫使山鹰吞下小管。
过一段时间再设法取出小管。
小管依然完好无损,盖子仍牢牢地固定在小管上,但是管中的肉不见了,只留下一些淡黄色的液体,这使斯巴兰沙尼惊讶不已。
这恐怕要算最早的酶学尝试。
虽然他未说明此物为酶,但后来有人还是把他看作是酶的最早发现者。
★酶水解作用的发现: 1814年,德国物理学家 Kirchhoff研究了酶的水解现象。
基尔霍夫〔Kirchhoff〕发现淀粉经稀酸加热后可水解为葡萄糖,而某些谷物种子在发酵时也能生成复原糖。
假设把种子抽芽时的水提取物加到泡在水里的谷物中,也能发生不异的水解反响,很显然,活的谷物种子的水解能力取决于包含在此中的水溶性物质,这种水溶性物质脱离了生物体后仍能阐扬作用。
★最早的酶制剂:1833年,法国化学家Payen和Persoz得到了diastase。
佩恩〔Payen〕和帕索兹 (Persoz) 他们从麦芽的水抽提物中,用酒精沉淀得到一种可使淀粉水解成可溶性糖的物质,称之为淀粉酶〔diastase['daiəsteis]〕。
酶工程的概念
酶工程的概念
酶工程是一种将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其主要目的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来改善工业生产过程。
酶是一种高效、选择性和可重复使用的生物催化剂,能够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降低反应能量,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酶工程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生物燃料产业和环境保护等。
酶工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酶的结构和性质,使其更适合某些特定反应条件,并提高酶的稳定性和活性。
酶的改良方法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化学修饰和筛选酶库等。
在未来,酶工程将成为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酶工程基础1、酶工程就是将酶、细胞或细胞器等置于特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技术。
2、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底物浓度、产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 、激活剂浓度、抑制剂浓度等。
3、酶的比活力:它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质量蛋白质或RNA 所拥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酶的比活力=酶活力(单位)/mg (蛋白质或RNA )酶的比活力是酶纯度的一个指标。
4、酶的转换数和催化周期:转换数(K cat )又称分子活性,或摩尔催化活性。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酶分子中每个活性中心或每个分子酶所能转化的底物分子数,单位为min-,是酶催化效率的一个指标。
转换数的倒数称为酶的催化周期。
催化周期是指酶进行一次催化所需的时间。
5、酶活力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1)测定的酶反应速率必须是初速度,只有初速度才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初速度的确定一般是指:底物消耗量在5%以内,或产物形成量占总产量的15%以下时的速度。
(2)底物浓度、辅因子的浓度必须远远大于酶浓度(即过饱和);反应必须在酶的最适条件(如最适温度、pH 和离子强度等)下进行;测酶活所用试剂中不应含有酶的激活剂、抑制剂,同时底物不能裂解。
6、米氏方程:酶反应动力学方程。
V=][][S Km S Vm第二章 酶的发酵工程1、乳糖操纵子学说(1)基本概念:操纵子是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是由调节基因、启动子、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单位,其功能是转录mRNA 。
结构基因是编码酶蛋白氨基酸序列的,通过转录和翻译表达产生酶蛋白。
调节基因是通过产生调节蛋白对整个转录过程起着调控作用。
启动子是RNA 聚合酶识别、结合并起始mRNA 转录的一段DNA 碱基序列。
操纵基因是位于启动子和结构基因之间的碱基序列,能与阻遏蛋白(一种调节蛋白)相结合,如操纵基因上结合有阻遏蛋白,转录就受阻,如操纵基因上没有结合阻遏蛋白,转录便顺利进行。
诱导物是诱导酶起始合成的物质(通常是酶的底物)。
辅阻遏物能引起阻遏蛋白的构象变化从而有利于其与操纵基因结合,由阻遏酶产生的物质。
(2)乳糖操纵子的诱导机制: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含lacZ 、lacY 和lacA 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β-半乳糖苷酶、透过酶、乙酰基转移酶,此外还有操纵基因O 、启动子P 及调节基因I 。
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在没有乳糖存在时,乳糖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
此时,I 基因产生的乳糖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由于空间排挤作用,RNA聚合酶就无法结合到P序列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故阻断转录启动。
阻遏蛋白的阻遏作用并非绝对,偶有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解散。
因此,每个细胞中可能会有微量β-半乳糖苷酶、透过酶、和乙酰基转移酶生成。
在有乳糖存在时,乳糖操纵子即可被诱导。
但真正的诱导剂并非乳糖本身。
乳糖经过透过酶转运进入细胞,再经原先存在于细胞中的微量β-半乳糖苷酶催化,转变为别乳糖。
后者作为一种诱导剂分子结合阻遏蛋白,使蛋白构型变化,导致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解离,RNA聚合酶就可以结合到P序列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上,启动转录,使β-半乳糖苷酶浓度增加约1000倍。
CAP的正性调节: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CAP是同二聚体,在其分子内有DNA结合区及cAMP结合位点。
当细胞内缺乏葡萄糖及cAMP浓度较高时,cAMP与CAP结合,cAMP-CAP复合物浓度提高,cAMP-CAP复合物结合在乳糖操纵子启动子P序列的CAP-cAMP结合位点,提高了RNA聚合酶的结合能力,使RNA转录活性提高50倍;当葡萄糖存在时,cAMP浓度降低,cAMP-CAP复合物浓度降低,结果启动子P序列的CAP-cAMP结合位点没有足够的CAP-cAMP复合物结合,RNA聚合酶也就无法结合到其在启动子P的相应位点上,转录无法进行。
2、色氨酸操纵子学说(1)色氨酸操纵子的调节作用:大肠杆菌的色氨酸操纵子也是由调节基因、启动子、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4部分组成的。
启动子位于色氨酸操纵子的前端;结构基因上有5个基因,分别编码‘分支酸→邻氨基苯甲酸→磷酸核糖邻氨基苯甲酸→羧苯氨基脱氧核糖磷酸→吲哚甘油磷酸→色氨酸’途径中的5种酶。
其调节基因(trp R)远离操纵基因,编码一种称为阻遏蛋白原的调节蛋白。
当培养基中有足够的色氨酸时,该操纵子自动关闭;缺乏色氨酸时,该操纵子被打开。
色氨酸在这里不是起诱导作用而是阻遏作用,因而被称作辅阻遏物,意指能帮助阻遏蛋白发生作用。
色氨酸在色氨酸操纵子中的作用机制恰和乳糖在乳糖操纵子中的作用机制相反。
在没有末端产物色氨酸的情况下,阻遏蛋白原处于无活性状态,因此,操纵基因的‘开关’是打开的,这时结构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可正常进行,参与色氨酸合成的酶大量合成;反之,当有色氨酸存在时,阻遏蛋白原可与辅阻遏物---色氨酸结合成一个有活性的完全阻遏蛋白,它与操纵基因相结合,使转录的‘开关’关闭,从而无法进行结构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2)衰减子的调节作用:衰减子是位于启动子与结构基因之间的基因调节序列,它利用原核生物转录与翻译相偶联的特性,依赖自身巧妙的特征序列和相应的mRNA二级结构,精细调节结构基因的转录。
衰减子位于第一个结构基因与启动子P的序列之间。
在结构基因trpE上游mRNA的前导序列中有一个编码14个氨基酸残基的开放阅读框,在该开放阅读框的上游是核糖体结合位点(SD)序列,开放阅读框的下游是一个典型的终止子结构,由28个碱基组成。
前导序列、终止子以及相关的间隔序列共同构成衰减子。
前导序列转录出的前导mRNA含有4个区,当细胞内的色氨酸浓度较高时,核糖体很快通过1区,并封闭2区,3区和4区的碱基配对产生茎环结构,终止RNA聚合酶的继续转录;当细胞中的色氨酸的浓度低于某一临界值时,核糖体通过1区速度慢,导致2区和3区的碱基配对产生茎环结构,4区失去配对伙伴而保持单链状态,2区和3区形成的茎环结构是个弱终止子,RNA聚合酶可以越过弱终止子而继续转录。
3、协同诱导:诱导物同时或几乎同时诱导几种酶的合成称为协同诱导。
4、顺序诱导:是先后诱导合成分解底物的酶和分解其后各中间代谢产物的酶。
5、终产物阻遏:这种由于终产物的过量积累而导致的生物合成途径中酶合成的阻遏称为终产物阻遏。
6、葡萄糖效应:由于葡萄糖常对分解利用其他底物的有关酶的合成有阻遏作用,所以分解代谢产物阻遏又称葡萄糖效应。
7、基因扩增:是通过增加基因拷贝数而调节基因表达的一种方式,为特定蛋白质编码的基因拷贝数选择性地增加,而其他基因并未按比例增加的过程。
8、增强子:是一种能够提高转录效率的顺势调控原件。
9、诱导酶有哪些:α-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植酸酶、葡萄糖异构酶、β-半乳糖苷酶等。
10、产酶菌种的要求:(1)酶的产量高。
(2)容易培养和管理,产酶细胞容易生长繁殖,适应性较强,便于管理。
(3)菌株遗传性要稳定,不易变异退化,不易感染噬菌体,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4)菌株能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生产成本低。
(5)发酵产物利于酶产品的分离纯化,最好是分泌型的胞外酶。
(6)菌株安全可靠,不是病原菌,不产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质,不影响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
(7)基因工程菌株必须符合安全性要求。
11、菌种退化现象:随着菌种保藏时间的延长或菌种多次转接传代,菌种本身所具有的优良性状可能得到延续,也可能发生变异。
变异有正突变和负突变两种,其中负突变即菌株生产性状的劣化或有些遗传标记的丢失称为菌种的退化。
12、培养基成分对产酶的影响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类、生长因子、产酶促进剂。
13、临界氧浓度:各种微生物对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有一个不影响其正常代谢的最低要求,这一浓度叫做“临界氧浓度”。
14、提高溶解氧浓度的方法:(1)提高氧分压。
(2)增加通气量。
(3)延长气液接触时间、增加气液接触面积。
(4)改变培养液的性质。
15、由于培养基中有蛋白类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在通气条件下,会形成泡沫。
16、酶生物合成的模式:(1)同步合成型:酶的生物合成与细胞的生长同步。
当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酶大量产生;细胞生长进入稳定器后,酶的生物合成随着停止。
例子:黑曲霉产原果胶酶。
(2)延续合成型:酶的合成伴随着细胞的生长而开始,但在细胞生长进入稳定期后,酶还可以延续合成较长一段时间。
例子:某嗜盐菌株产多氯联苯降解酶。
(3)中期合成型:酶的合成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以后才开始,而在细胞进入稳定期后,酶的合成也随之停止。
例子:枯草芽孢杆菌合成碱性磷酸酶。
(4)滞后合成型:只有当细胞生长进入稳定期以后,酶才开始合成并大量积累。
例子:宇佐美曲酶产生酸性蛋白酶。
17、同步合成型的酶的产酶动力学方程为:dt dE =α·μ·X 18、滞后合成型的酶的产酶动力学方程为:dt dE =β·X第三章 酶的分离工程1、凝聚:指在稀溶液中加入电解质,(即凝聚剂,一般是含多价离子的电解质),使非目标产物凝聚成较大的粒子或胶团。
2、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通常是含有极性官能团的聚合物)的桥联作用下,将胶体粒子联结成网状,形成10mm 大小絮凝团的过程。
3、细胞破碎:(1)机械破碎法:捣碎法、研磨法和匀浆法。
(2)物理破碎法:温度差法、压差法和超声波法。
(3)化学破碎法:常用的法学试剂有甲苯、丙酮、丁醇、氯仿等有机溶剂,曲拉通、吐温等表面活性剂。
(4)酶促破碎法:常用的外加酶有溶菌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
4、相似相溶原则:即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酸性物质易溶于碱性溶剂中,碱性物质易溶于酸性溶剂中。
5、一般来说,评价一种分离纯化方法优劣的指标主要有3个:总活力的回收率、比活力提高的倍数和重现性。
6、离心机的种类:按照速度可分为低速离心(8000r/min 以内)、高速离心(1-2.5×104r/min )、超速离心(2.5-12×104r/min )。
7、盐析:向酶蛋白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当盐浓度达到一定界限时,酶蛋白的溶解度会随着盐浓度的继续升高而下降并析出沉淀,这种现象成为盐析。
8、选择性变性有三种方式:热变性、pH 变性和有机溶剂变性。
比如提取胰蛋白酶时,可用2.5%三氯乙酸处理,使杂蛋白变性沉淀。
9、萃取:萃取分离式一种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两相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和纯化目的的技术。
分为:液液萃取、液固萃取、液气萃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液液萃取包括:有机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反胶束萃取、预分散萃取等10、凝胶层析:又称凝胶过滤层析、凝胶渗透层析、分子筛层析、分子排阻层析等。
它以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含有样品的流动相在流经其中时,各组分因相对分子质量和形状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滞留,从而先后被洗脱出来得到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