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升级与各级教育发展的动态关系——基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合集下载

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

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

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一、概述中国经济的三元结构理论是对我国当前及未来经济发展格局的一种深刻剖析和科学概括。

这一结构主要体现在城乡经济、区域经济以及产业结构三个方面,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立体框架与核心动力。

在城乡层面,表现为传统农业经济、现代城市工业经济以及新型城镇综合经济体并存且相互影响的格局在区域发展上,则体现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梯度差异及其互补协同效应而在产业结构上,是我国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转型,并致力于构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

具体来说,“三元结构”理论旨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力图通过深化改革与创新政策,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国家整体经济健康、持续、高质量的发展目标。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的复杂性和制定适应国情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开篇陈述:简述研究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性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经济结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骨架和支撑,它决定了资源的配置方式、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及经济的增长动力。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复杂经济体系的国家来说,研究经济结构的构成、演变和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研究我国经济结构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制约因素。

通过分析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我国经济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等多方面的挑战。

通过研究经济结构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明确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和重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研究我国经济结构还有助于我们提高经济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及影响

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及影响

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及影响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各个产业所占比重的分配情况。

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质量。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1. 第一产业下降,第二、第三产业上升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同时,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这种趋势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尤为明显,如美国、欧洲等地的农业和制造业份额在国民经济中持续下降,而服务业份额不断增加。

2. 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随着科技进步的推动,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高技术产业不仅具有高附加值和创新能力,还能提高整个经济的竞争力。

尤其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3. 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制造业逐渐向服务业转型是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个明显趋势。

制造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导致很多传统制造业转移到低成本地区;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

而服务业则具有较强的内需和刚性需求,且不易受到外部竞争的影响。

因此,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方向。

4. 产业链全球化发展全球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随着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推进,产业链的全球化发展势头迅猛。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产业链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交叉分工,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合作和竞争。

这种全球化发展不仅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的提高,还加深了国家和地区间的互动与合作。

二、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1.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方式有重要影响。

过去依靠资源和劳动力的投入导致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过时,未来的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理论综述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理论综述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理论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关系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影响着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旨在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理论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我国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接着,从国内外两个角度出发,梳理和归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分析各种理论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路径选择和效果评价等问题,以期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还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状、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基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经济学领域的一系列理论,这些理论为产业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分析框架和指导思想。

古典经济学派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他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革。

这一理论为后续产业结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等概念,他认为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和专业化分工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进而促进产业的集聚和升级。

这一理论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发展经济学派也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其中,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认为,经济的成长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主导产业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指将传统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业转型升级,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目标,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在于提高经济竞争力。

随着国际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传统产业的竞争力逐渐下降,亟需通过转型升级来提升竞争力。

传统产业往往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利润较低,而高技术产业则能够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还能够提高就业率和人民生活水平。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和动力。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技术创新还可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水平。

为了促进技术创新,政府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

此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还需要改善人才培养机制和建设创新人才队伍。

人才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资源。

国家应该加强教育体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同时,还应该提高人才待遇和保护权益,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

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手段,引导和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

另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保护知识产权,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为了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力度,改善人才培养机制和引进政策,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2020秋高中地理3学案: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解析

2020秋高中地理3学案: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解析

2020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解析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

3。

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理解调整措施及发展方向。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2.相互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1.国际背景(1)内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表现错误!2.国内背景(1)内容: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2)表现:国家对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给予优惠的政策,使其优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地理条件(1)区位条件: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有利于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2.城市化的两个表现(1)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2)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四、问题与对策1.问题(1)产生原因错误!(2)问题表现错误!2.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

②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③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1.读教材图4。

18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关注并思考以下问题:(1)1970~1990年美国三大产业发生了什么变化?(2)此期间,工业内部是如何调整的?(3)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1)美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中国双向fdi”资料文集

“中国双向fdi”资料文集

“中国双向fdi”资料文集目录一、中国双向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二、中国双向FDI的进出口贸易效应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三、中国双向FDI、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四、双循环背景下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测度和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五、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双向FDI基本动机的影响研究中国双向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外商直接投资(FDI)一直以来都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双向FDI(即流入和流出的FDI)在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双向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理论机制,并通过实证方法对其影响进行检验。

技术溢出效应:FDI的流入可以带来更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有助于国内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资源配置优化:FDI的流入可以改善国内资本和资源的配置效率,使资源流向更高效、更具前景的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市场竞争激励:FDI的流入增加了市场竞争,促使国内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需求创造效应:FDI的流入不仅带来了资本和技术的输入,还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文选取了2005年至2020年的中国各产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外商直接投资额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等数据。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

模型设定: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如下模型:产业升级指数 = α + β1FDI流入 + β2FDI流出 + ε其中,产业升级指数由各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加权计算得出,FDI流入和流出分别为各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额,ε为误差项。

实证结果:通过运行上述模型,得出以下结果: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第第二还是第三产业,FDI的流入和流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均显著。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名师课件2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名师课件2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课程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
标准 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结合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优势区位条件
学习 目标
2.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说出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 因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 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主题三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及对策 活动与探究 材料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以江河或国道、公路为中心,较为 密集,建设项目多,工业密集,城市大量占用耕地。火电厂排出大量 SO2等酸性气体,随降水降落,成为我国三大酸雨区之一。由于人口 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围绕在城市周围,成为 一道“美丽的风景”。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入珠江,超 过其自净能力。产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较大 比重。 结合材料探究:①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 些? ②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 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下所示:
主题二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其工业的主导。20世纪90年代以后,劳动力成 本优势和政策优势有所削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 业升级。为了拓展工业发展空间,近年来加强“泛珠江三角洲”区域 经济合作,“泛珠江三角洲”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 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简称“9+2”)。下面两图分别表示了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过程和“泛 珠江三角洲”的范围。

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

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

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重要桥梁,其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产教融合是指教育与产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在我国,高职教育的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经验。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模式,高职教育与产业界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高职院校还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高职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缺乏长效机制、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不够紧密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高职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1. 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高职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连接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桥梁,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还能够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创新。

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

在现代社会,技术技能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高职教育通过与企业合作,实行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高职教育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高职教育与地方产业密切相关,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可以推动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地方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高职教育还能够为地方经济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促进地方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高职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12.15•【文号】国发〔2016〕73号•【施行日期】2016.12.1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子信息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12月15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信息通信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的发轫阶段,是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扩展阶段。

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

围绕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信息化发展,直面“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产业链重组,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加快信息化发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持续转型升级的产业生态;加快信息化发展,构建统一开放的数字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生活新需求;加快信息化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与文明进步;加快信息化发展,统筹网上网下两个空间,拓展国家治理新领域,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举措和必然选择。

本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是“十三五”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一)发展成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和决策体系,加强统筹协调,作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开启了信息化发展新征程。

产业结构升级的变化趋势

产业结构升级的变化趋势

产业结构升级的变化趋势产业结构升级是指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目标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产业结构升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产业的崛起信息技术产业是当今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方向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产业正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例如,传统的零售业正在发展电子商务,传统的制造业正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传统的金融业正发展金融科技等。

信息技术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经营模式,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还创造了许多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加速了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

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正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

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和增加了消费者的福利。

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到金融业、教育培训等,服务业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促进了城市化和社会进步。

三、绿色经济的兴起绿色经济是指以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增长模式。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绿色经济正逐渐兴起。

绿色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能够创造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

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正逐渐崛起,环保科技和绿色建筑等产业也在快速发展。

绿色经济的兴起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增加经济增长的动力,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四、国际产业重组和转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产业重组和转移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趋势之一。

许多跨国公司正通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分工合作和资源优化配置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这种国际产业重组和转移的结果是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个动态经济系统,其实质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质及其评价的基本思路,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高度化、合理化和产业系统运营财务状况三个方面,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测度依据,并指明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

最后就具体评价方法提出了一些构想,以期能客观、真实地评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系统的整体绩效。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指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合乎规律的演进过程,也是产业技术提高和经济效益增加的过程。

而国内外许多关于经济增长的论著,都侧重于研究如何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进行多年,但是目前还鲜有文献从一个系统的高度来给予评价。

为合理地检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果,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提供指导,本文从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和产业系统运营财务状况三个方面,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评价方法提出了一些构想。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全局性原则。

区域产业结构体系具有独立性、完整性、区域性的特点,因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评价指标就应从特定区域出发,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发挥优势,建立能充分反映该区域产业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

客观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具有可量化、具体化的特点。

为此要尽可能采用有客观数据支撑的指标,或通过相应的计算可以间接地得到指标数据,尽可能地舍弃不可量化的指标;同时,指标中的资料来源和评价标准也尽可能采用权威性的数据。

动态优化升级原则。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始终处于变动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系统评价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动态性特征,以求合理地衡量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段的变动情况。

可比性原则。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个超越区域界限的问题。

因此指标体系应该要注意时间、地点和适应范围的可对比性,以便于纵横对比,区别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状况。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1.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3.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4.举例说明类型区和系统区的相同点和相异点5.古典区位理论包括哪些内容?6.古典区位理论向现代区位现论发展的转折点是什么?7.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8.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9.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0.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11.自然资源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12.如何评价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3.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14.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交易成本最小化?15.中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6.实现中国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有哪些?17. 区域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18.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19.区域经济增长都有哪些模式?20.增长极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1.发展轴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2.网络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3.区域经济空间转移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4. 区域经济产生衰退有几种原因?2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有哪些?26.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内涵的异同。

27.钱纳里是如何论述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28.如何理解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什么?29.为什么说现代第三产业是工业化高度发展的结果?30.如何选择地区主导产业?31.如何构造以地区主导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框架?32.如何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有悖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工业化道路?33.为什么中国存在产业结构雷同的顽症?3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35.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36.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有哪些?37.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是什么?38.产业布局指向的指向的概念如何表述?39.产业布局指向都有哪些类型?40.什么是产业布局指向的新变化?41.产业布局地域合理规模与产业聚集的关系是什么?42.新产业的基本概念是如何表述的?43.我国高新产业布局有哪些特点?44.绝对成本学说决定的区域贸易是如何实现的?45.为什么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外?贸易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区域贸易利益?46.俄林是如何用双坐标说明区域要素禀赋与区域贸易格局的?47.中国作为大国,如何发挥动态贸易利益?48.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贸易条件是如何变化的?21世纪中国如何不断改善国际贸易条件?49.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例,说明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在中国的运用。

产教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生产的视角

产教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生产的视角

产教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生产的视角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培育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在空间生产领域,产教融合对于提高空间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推动空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空间生产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方式,涉及到地理信息、遥感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交叉融合。

在全球范围内,空间生产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重要手段。

空间生产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创新不足、人才培养滞后、政策支持不到位等。

加强产教融合,培养适应空间生产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从国际经验来看,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将产教融合作为推动空间生产发展的重要举措。

美国政府通过制定《国家空间研究战略》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空间科技创新;欧洲联盟则通过建立欧洲空间局(ESA)等机构,促进成员国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空间产业发展。

这些做法为我国在空间生产领域的产教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近年来政府和企业对空间生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纷纷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空间生产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由于缺乏系统性的产教融合机制,我国空间生产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加强产教融合,培养适应空间生产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提高我国空间生产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出发,加强产教融合,培养适应空间生产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推动我国空间生产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研究将从空间生产的视角,探讨产教融合在提升我国空间生产能力方面的作用机制和实践路径,为我国空间生产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A.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产教融合已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高度契合。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经验借鉴3.1 国外经验借鉴3.1.1 德国鲁尔区经验借鉴鲁尔区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西部,从19世纪中叶开始发端,其显著特点一直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并是德国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这三大部门的产值曾一度占全区总产值的60%。

这一点与计划经济时期的吉林省产业结构非常相似。

二战后,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百年不衰的鲁尔工业区爆发了历时10年之久的煤业危机,继而又发生了持久的钢铁危机。

1960年开始,鲁尔区开展区域全面整治和更新,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和办法。

着重改变原有单一的经济结构,对传统工业进行全面改造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收缩、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如收缩钢铁、煤炭行业,重点发展壮大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工和电子工业等主导产业;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交通运输业,组成了世界最完善的立体运输网络体系;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投资政策,简化审批手续,吸引外商投资,凡是在鲁尔工业区新成立的公司都能得到低息贷款或部分无偿援助,中小企业条件更为优惠;通过积极引进竞争机制,不排斥外国企业参与区域内的竞争,加速了产业的优化组合;依托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设立了多家“技术转化中心”,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产业转型提供智力支持;注重环境保护,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真正实现了生态城市的建设。

这些办法的实施,使矿区经济朝着多样化、综合化发展,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鲁尔区已形成新老工业并举、部门结构复杂、内部联系密切、布局相对合理的区域工业综合体,鲁尔区的成功经验值得世界各国借鉴。

3.2.2 战后法国经验借鉴二战后,法国经济迅速崛起,这与法国注重产业结构调整是密不可分的。

战前,法国农业比重偏高,工业和第三产业比例相对较低,与美国、德国和英国相比,其产业结构的明显落后。

这一点与计划经济时期的吉林省产业结构非常相似。

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产业结构升级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随着技术进步、市场变化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但产业结构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

首先,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传统产业多依赖的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生产方式,其增长速度受到资源供给和市场需求的限制。

而升级到高技术产业,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而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这样一来,企业的竞争力会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因此,只有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才能实现稳定的增长。

其次,产业结构升级对于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强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传统产业面临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产品同质化等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其经营和发展变得艰难。

而升级到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创新和知识产权,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创意的发展。

此外,新兴产业还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从而拉动内需和促进消费升级,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

第三,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改善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传统产业主要依赖资源消耗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容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而升级到绿色低碳产业,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产业结构升级还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最后,产业结构升级还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

政府在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创新政策和人才政策等方面都需要积极发挥作用,为企业的升级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

同时,政府还应该注重培育新兴产业和推动科技进步,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使经济得到持续的增长和发展。

教育发展与人口结构变化的关系

教育发展与人口结构变化的关系

教育发展与人口结构变化的关系教育发展与人口结构变化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课题,涵盖了教育政策、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趋势及其交互影响等多个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愈加紧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教育发展如何影响人口结构变化,以及相应的人口动态又如何反过来影响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教育发展在不同层面上影响人口结构。

首先,从个体层面来看,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育选择和家庭结构。

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往往选择推迟婚育,甚至在职业生涯中优先考虑工作发展。

这样的趋势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地区。

这一现象在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得到验证,因而导致了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加剧。

从宏观层面看,教育体系的变化对人口结构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一个国家或地区实施义务教育政策,提高了整体的教育水平,进而降低了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教育提升了民众的生活质量,使得家庭在生育时更加谨慎。

相较于缺乏教育的地区,受过良好教育的地区更容易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育发展的影响也体现在人口的流动性上。

拥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人群更容易获得优质的职业机会,这使得他们倾向于迁移到经济更加发达的地区。

这种人口迁移不仅改变了源地区的人口结构,还可能导致目的地地区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变化。

例如,移民的流入可能补充当地劳动力市场的技能短缺,从而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当移民人数激增时,目的地地区也可能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社会服务压力增大的问题。

教育的发展同样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因素。

老龄化社会通常伴随着劳动力减少和经济增长放缓的现象。

通过 prolonging working age 和鼓励终身学习,教育可以有效提升老年劳动者的生产力,同时培养新的技术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在一些国家,政府已开始推行针对老年人的教育培训项目,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科技发展的趋势,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教育体系对于社会公平和机会平等的促进也与人口结构变化密切相关。

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趋势

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趋势

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趋势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的总和。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一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崛起。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促进了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带动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业态的出现。

同时,信息技术产业也是与科技进步和创新密切相关的产业,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服务业作为一种以提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个性化需求的追求,更多的服务业细分领域将会涌现,不断拓宽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三是新兴产业的崛起。

新兴产业是指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推动下出现的具有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的产业。

新兴产业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竞争格局,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正快速发展并深度影响着各个行业。

新兴产业的崛起还会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四是绿色产业的兴起。

绿色产业是以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为特征的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都在加大环保和生态建设力度,绿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逐渐增加。

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

因此,绿色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之一。

五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制造业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由于各种原因,传统制造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GDP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

与此同时,新的制造业模式和技术正在兴起,例如智能制造、定制化制造等。

城市发展与城市产业结构

城市发展与城市产业结构

城市发展与城市产业结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

城市作为经济的中心和人口的聚集地,其发展与城市产业结构息息相关。

城市的产业结构决定了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城市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探讨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影响。

首先,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与其产业结构息息相关。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传统的农业型城市逐渐转变为工业型城市,再向服务业和知识型产业转型。

这种产业结构的演变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渐进过程。

农业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则以工业生产为主,而现代服务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则以服务业为主导。

不同的产业结构对城市的发展路径和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

其次,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它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如果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就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冲击。

而一个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能够提高城市经济的适应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例如,一些传统工业城市在经历产业转型时,通过引进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了城市发展的转型升级。

这种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为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经济增长。

再次,城市发展的快慢与其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直接相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正呈现出越来越高的复杂性和变动性。

这要求城市产业结构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因为他们能够灵活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城市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能力欠缺,导致城市发展的滞后和经济增长的乏力。

最后,城市产业结构的发展还需要考虑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城市产业结构的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一个环保型的城市产业结构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教育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关系

教育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关系

教育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关系教育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关系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重要课题。

教育不仅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拉动经济增长、改善社会结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动力。

教育制度的设计、实施与改革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与经济型态的发展,而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又反过来影响教育制度的变革与优化。

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体现了教育与经济的相辅相成,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综合框架。

教育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的基础性作用毋庸置疑。

高质量的教育制度不仅能够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还能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教育水平的提升,能够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生产率,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

这表明,教育制度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教育制度的选择和发展方向通常与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教育投资比例较高,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并重。

相较而言,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体系往往面临基础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挑战。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为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和发展空间,反过来,教育的进步也能为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的劳动要素。

此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使得教育制度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一个动态的、循环的过程。

在具体实施层面,教育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教育投资的增加通常呈正相关关系。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根本途径。

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能够显著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与技术能力,从而增强其在劳动市场中的竞争力。

同时,教育的普及能够提升社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教育制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变化。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市场对技能的需求不断演变。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动力_洪银兴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动力_洪银兴

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并且进入城市化中期。这意 结构。按此学说,我国基本上是发展劳动密集和
的 方
味着我国的产业结构具有了新兴工业国的产业 土地、环境资源密集的产业,即使是利用外资的
向 和
结构特征,进一步的发展就是建立以城市为主导 高科技产业也是主要利用我国劳动、土地和环境 动
的产业结构转型,服务业的作用相应凸显。
结构转型升级的两大杠杆。
实践证明,产业竞争力比企业竞争力更重要。就
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起点
如波特所说的,竞争力以产业为度量单位。对企 业来说,产业的机会与威胁决定了竞争环境。这
在当前阶段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明确 种环境既伴随着风险,又隐含着回报。一个企业
经济发展的新起点。中国 GDP 的总量达到世界 的竞争战略目标在于使公司在产业内部处于最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进 入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阶 因,但更应看作是主动调整。这是产业结构调整
段。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给长期的稳增长提供的机会。
的主攻方向。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
过去人们特别重视企业竞争力,这是需要通
整的中心任务。市场和创新将成为现阶段产业 过改革和企业制度创新来解决的问题。发展的
造”部分少,品牌也是用外国的多,这意味着中国
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附加价值不高。
三是高耗能、高污染。能源、资源、环境供给
不够持续,增长效益低。据 2009 年数据,GDP 占
世界比重,我国为 8.6%,美国为 24.3%,日本为
8.7%;消耗的世界煤炭,我国为 46.9%,美国为
15.2%,日本为 3.3%;消耗的世界石油,我国为
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其中产业结构最为突 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生物医药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韩 国 劳 动力 市场 的变 化
2 0世 纪 7 0年代 后 , 随着 工业 经 济 的迅 速 发展 、
城 市化 的加 速 , 韩 国 的农村 和 城 市人 口的 比例 发 生 了巨大 变化 ( 见表 1 ) 。韩 国在 1 9 7 5年 开始 出现 劳动
地 区的相 对 优势 也 会 发生 相应 变 化 , 从 而 迫 使产 业
重 还很小 , 而 劳动力非常 丰富 , 所以2 O 世纪 6 0 — 7 0年
资从 2 0世 纪 7 O年代 中期 开 始 明显上 涨 , 以1 9 8 7年
①基金项 目: 2 0 1 4年 北 京 信 息科 技 大学 校科 研 基 金 “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与 各 级 教 育 发 展 的动 态 关 系 研 究 ” ( 1 4 3 5 0 1 3 ) 。
现代 教育 管理 ・ 2 0 1 5 年第 4 期
产 业结构 升级与各级教 育发展 的动态关 系①
— —
基 于发达 国家和地 区的经验视 角
杨 翠 芬 ( 北 京信来自息科 技 大学 , 北京 1 0 0 1 9 2 )
摘 要 : 中国劳动 力供 需的 变化 、 普通 工人 工 资 的持 续上 涨 等将促 使 产 业 结构 升 级 , 而 产业 结 构 不 断升
作者简介 : 杨翠芬 ( 1 9 7 7 一) , 女, 山西 运城 人 , 北 京信 息 科 技大 学 经 管学 院讲 师 , 博士 , 主 要从 事 劳 动力 市 场理 论 与政 策 研 究 。
39 —

产业结构升 级与各级教 育发展 的动 态关 系
代 韩 国实 施 出 口导 向战 略 ,发展 劳 动密 集 型 产业 ,
城 市
4 0 . 7 0
农 村
5 9 - 3 O
年 份
l 9 9 5
城 市
7 8 . 2 4
农 村
21 . 7 6
1 9 7 5
1 9 8 0
4 8 . O 3
5 6 . 7 2
51 . 9 7
4 3 . 2 8
2 O 0 0
2 o o 5
1 6 5. 7_ 2 ]

学者 们运 用不 同方 法对农 村劳 动力 剩余 进 行估
计, 结果 发 现 : 农 村 可 供 转 移 的 劳 动力 数 量 已 经不
是无 限供 给而 是有 限剩余 , 这表 明 中国劳 动 力 市场
已经 进 入转 型 期 。劳 动力 市 场转 型 期 , 用 工 成本 的
7 9 . 6 2
8 1 . 3 4
2 0 . 3 8
l 8 . 6 6
需 求 变化 以及 各级 教 育发 展 的特 征 , 可 以为 中 国未 来 经 济发 展 以及 各 级教育 发展 提供借 鉴 。

1 9 8 5 1 9 9 0
6 4. 8 8 7 3 . 8 4
结构进 行相 应调 整 。韩 国 2 0世 纪 6 0年 代 以前 实施
力短 缺现象 , 1 9 7 7年 开 始 全 国范 围 出 现 劳 动 力 短
缺。 _ 】 ] 随着 劳动力 短 缺 的出现 , 韩 国制造业 工 人 的工
的是 进 口替 代 战 略 , 但 很 快 就放 弃 了 ; 因为 当 时韩 国整体经 济 比较落后 , 经 济 中农 业 为 主 , 工业 所 占比
3 5 . 1 2 2 6 . 1 6
2 0 1 0
8 2 . 9 3
1 7 . 0 7
数据来 源 : 世界 银行 数据库 。

韩 国产 业结 构调 整与 各级教 育发 展 的关 系
( 二) 韩 国 劳 动力 市场 的 变化 促 使 其 产 业结 构
调整 、 升 级 生 产要 素价 格 的变化 ,必 然会 导致 一个 国家或
下降, 但 对 受过 高等教 育 的劳动 力 需求 则大幅 上升 。
关键 词 : 劳动力 市场 转 变 ; 产业 结构 ; 劳动力 需 求 ; 教 育
中图分 类号 : G 5 2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5 4 8 5 ( 2 0 1 5 ) 0 4 — 0 0 3 9 . 0 6 劳 动报 酬指 数 为 1 0 0计 算 , 从 1 9 7 7 — 1 9 9 3年 , 韩 国制 造 业雇员 人 均实 际劳动 报酬 指数从 5 3 . 7上 升 到
级 又 必将要 求提 升人 力 资本 。 各级 教 育的发展 能否适 应这 一要 求将 直接 影响 产 业结构 能 否) ,  ̄ l f q 升级 。 通过 分
析 发达 国家和地 区( 韩 国、 日本 和 中国台湾等 ) 的 产业 结构 升级 与各 级教 育发展 的关 系 , 发现 当产 业结 构从 劳 动 密集型 向资本 密集 型转 变 时 , 劳动 力 市场对 具有 初 中学历 劳动 者 的 需求下 降 , 而对具 有 高中学 历 劳动者 的 需求 明显 上升 ; 从 资本 密集型 向技 术 、 知识 密集型 转 变 时 , 劳动 力 市场对 具 有初 中或 高 中学历 劳动 者 的需 求
以充分 发挥韩 国劳动力成 本低 的优 势 ; 进入 2 0世纪 7 O年代后期 ,由于劳动力 的短缺在全 国开始显现 , 普 通工人 工资上涨 ,劳 动力的低成本优 势逐渐丧失 , 所
同时 , 韩 国开 发研 究 院 的研究 表 明 : 1 9 7 0 — 1 9 9 1 年 劳 动 力 市 场 上 对 受 教育 程 度 为初 中及 以下 的劳 动 力 的需 求 明显 下 降 , 而 对 受 教 育 程 度在 高 中 、 大 学 教
上升速 度非 常快 。
表 1 : 1 9 7 0 — 2 0 1 0年韩 国城 市 、 农 村 人 口比例 ( %)
年份
1 9 7 0
不 断上升 会迫 使产 业结 构升 级 。而产 业结 构升 级 又 必将要 求 提升 劳动 力素质 。分析 发达 国家 和发 达地
区在 刘 易 斯 拐 点 到 来 时 , 其产业结构调整 、 劳 动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