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三年级《时间与数学(一)》
《时间与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好玩·第3课时时间与数学·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学习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找规律的能力。
本节课将充分让学生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理解日历中包含的数学知识。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日历中包含的数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到了周末,你们都和爸爸妈妈到哪里玩呢?学生举手分享自己的周末生活。
师:有一位小朋友叫奇思,他的周末是这样设计的:和爸爸妈妈到游乐园去玩。
可是奇思的父亲是火车司机,每工作 3 天后休息 1 天。
奇思的母亲是飞机乘务员,每工作 1 天后休息 1 天。
奇思是周六、周日休息。
奇思哪天才能和父母一起去游乐园呢?你们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这样设计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主动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共同的休息日。
师:奇思的父亲每工作3天休息1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母亲每工作1天休息1天,你又是怎样理解的?生1:爸爸每4天里有3天工作1天休息。
妈妈每2天里有1天工作1天休息。
(1)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标出母亲的休息日。
9月份师:从9月1日开始算起,大家都开始工作或学习。
学生画,老师巡视饼指导。
学生汇报所画结果,老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结果:师:请同学们将自己画的与老师ppt上面的答案对一对,你都找对了吗?学生核对,老师提出问题。
师:分别观察父亲和母亲的休息日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生1:父亲的休息日是4号、8号、12号、16号、20号、24号、28号,都是4的倍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201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2012)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1.掌握小时、半小时及零点的概念。
2.掌握“几点钟”、“过几分钟”、“几点几分”的表达方式。
3.掌握简单的时间表和时间关系。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时、半小时及零点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掌握“几点钟”、“过几分钟”、“几点几分”的表达方式。
四、课前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什么是钟表和钟的指针,以及钟表上的小时和分钟刻度等基本概念。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5.1 导入新知教师可以通过问答方式,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有知识,如:•学过“钟表”这个词吗?钟表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部分?•学过“时钟”、“分钟”这些词吗?请举例说明。
•学过时间的读法吗?比如,9点、10点,这些时间的读法是怎样的?5.2 讲授新知1.讲解小时、半小时及零点的概念,让学生分别用手指或其他工具模拟钟表上的指针,并帮助学生理解各时刻所对应的时间。
2.讲解其他时间概念,如“几点钟”、“过几分钟”、“几点几分”的表达方式。
3.展示时间表和时间关系,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的表达方式,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时间的关系。
5.3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表达方式,可以从用餐、上学、放学等方面开始。
2.根据指令,模拟出不同时间的情境表达,如“7点半上学”、“8点在操场集合”等。
5.4 课堂小结复习学过的内容,巩固已有知识点,并帮助学生回忆学习方法。
六、课后作业1.搜集不同类型的钟表图片,并注明时、分、秒指针所在位置。
2.在家中练习读不同时间,如分、时、年、月、日等,并将时间写在日记中。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引导学生理解中心概念为主,从基本概念和词汇的学习出发,扩展到对时间表和时间关系的理解。
教师在导入新知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一些简单的比喻和常识启发,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知。
学生在活动环节中可以分组讨论,积极参与,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这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和关系,从而巩固已有的知识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如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时间单位,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够运用时间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时间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时间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计时器、钟表模型、时间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手册、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运动会比赛,引导学生关注时间,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时间与数学。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各种时间单位,如时、分、秒,并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1时=60分,1分=60秒。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时间卡片,学生分组进行时间换算练习。
如:将1小时换算成分钟和秒,或将1分钟换算成秒。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时间与数学》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如时、分、秒,并学会进行时间计算。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时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时间计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提高时间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学会进行时间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学会进行时间计算。
2.难点: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时间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提高时间计算能力。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教具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时间概念。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时间单位换算和计算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时间单位和相关教学内容。
2.教具:准备一些时间相关的教具,如钟表、计时器等。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时间计算的练习题,以及用于操作的时间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时间相关的生活场景,如学校上课、看电影等,引导学生关注时间。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场景中涉及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吗?2.呈现(10分钟)介绍时间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时间单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的练习,如:计算经过的时间、推算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等。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时间与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时间与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这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一)”。
我设计的这节课主要是想创设在一个完整情境中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穷举、排除等数学方法,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
在其过程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汇报能力及全班交流的能力。
对于整节课的安排,我结合教材提供的找飞飞一家三口人共同休息日的内容进行“重组”。
首先选取书上的内容做为新授内容,又加入寻找飞飞与姑姑共同去爷爷家的日子为练习。
这样,学生在一个主题情境中进行活动、探究,学习兴趣盎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理解条件。
课始,我向学生们出示飞飞、爸爸、妈妈一家三口人的照片,并介绍他们的职业。
同时,请学生们猜测飞飞一家三口人想在明年 3 月份一同去参观sos 儿童村,可具体在 3 月份的哪一天,没有确定的原因。
学生很快就猜测到是因为不知道三口人的共同休息日。
于是,我就出示“飞飞每周六日休息,爸爸每工作 3 天后休息 1 天,妈妈每工作 1 天后休息1 天”的信息。
并请学生们说说对父母休息日的理解。
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地交流。
在说道“妈妈每工作 1 天后休息 1 天”时。
学生 1:“妈妈每工作 1 天后休息 1 天就是上1 天歇1 天,再上 1 天再歇 1 天。
”学生 2:“我想举个例子,比如说妈妈今天工作,妈妈明天就休息。
”学生 3:“妈妈周一工作,周二就不工作。
如果每周一、三、五、日工作,那周六就休息,飞飞周六也休息,这就能找出妈妈与飞飞共同的休息日。
”学生 4:“妈妈不是每工作 1 天后休息 1 天吗?也就是把 2 天看成一组,2 天里 1 天工作 1 天休息。
”(我暗自佩服我的学生,小学三年级的他们,就会如此倾听他人的发言,并能从他人的发言中受益,你看他们的发言不正是逐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过程吗?)当说到对爸爸休息日的理解时,学生很快就提出“4天一组,每隔 3 天后休息 1 天”的想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数学》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时间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时间与数学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时间与数学》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时间的概念有着一定的认知,但在具体的读取和计算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力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知识。
首先,我注意到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学生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成功引起了他们对时间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但在后续的理论讲解中,可能由于时间概念较为抽象,部分学生显得有些迷茫。因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直观的教具,如时钟模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时间。
-在时间顺序的理解方面,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时间单位之间的递进关系,如60分钟=1小时,24小时=1天。
-在时间应用的实际问题方面,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将所学时间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设计合理的学习和休息时间表,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时间与数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因为不会看时间而迟到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时间的奥秘。
-时间计算:掌握时、分之间的加减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时间顺序与周期性:理解时间流逝的顺序性和周期性,如60分钟为1小时,24小时为1天。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钟表上的数字和指针所代表的含义。
2.学生能够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教学内容1.认识钟表的基本结构和指针的含义。
2.学习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钟表的基本结构和指针的含义。
2.教学难点: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钟表,引发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感知,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认识钟表的基本结构和指针的含义•教师通过用具体的教具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构成和指针的含义,并向学生解释钟表上的数字和指针所代表的含义。
3. 学习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
•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时间转换,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4.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己探索如何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分享小组成员之间的不同做法和思路。
5. 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技能。
•教师通过让学生互相出题,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教师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练习的成果来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引导。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教师通过对本节课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来找到教学的不足和优点,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同时提供给学生在学习上的可行建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顺畅。
《时间与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时间与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在教学《时间与数学》这一课时,我选择了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
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五单元《时间与数学》的第一课时,内容包括认识钟面,时、分、秒的认识及单位换算。
一、教学内容1. 认识钟面:时针、分针、秒针的走动规律;2. 时、分、秒的认识: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学会读写;3. 单位换算: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钟面,理解时、分、秒的概念;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时、分、秒的换算;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及换算;2.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理解时、分、秒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钟、挂图、PPT;2. 学具:钟面模型、计时器、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时间概念,如“早上7点钟,我们开始上早读课”,让学生初步感知时间;2. 认识钟面:讲解钟面的构成,即时针、分针、秒针的走动规律,让学生观察并动手操作;3. 时、分、秒的认识:讲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如1时=60分,1分=60秒,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读写练习;4. 单位换算:讲解换算方法,进行例子演示,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六、板书设计1. 钟面的构成:时针、分针、秒针的走动规律;2. 时、分、秒的认识:1时=60分,1分=60秒;3. 单位换算: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认识钟面,完成下面的连线:早上7点下午3点晚上9点7时 3时 9时2. 题目:进行时、分、秒的换算,完成下面的填空:1. 1时 = ____分;2. 1分 = ____秒;3. 50分 = ____时 ____分。
答案:1. 60;2. 60;3. 1时 10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通过讲解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钟面的构成和时、分、秒的认识;通过例子演示和随堂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三年级上数学一课一练时间与数学(一)(北师大版)(附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一)练习卷1.小明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爸爸是一位飞机驾驶员,妈妈是一位医生.从12月1,爸爸每工作2天休息1天,妈妈每工作1天休息1天.2010年12月:(1)这个月里哪些天是爸爸和小明共同的休息日?(2)这个月里哪些天是妈妈和小明共同的休息日?(3)这个月里哪些天是父母共同的休息日?(4)这个月里哪些天是全家共同的休息日?2.飞飞父亲工作的休息日刚好是8月份中3的倍数的日期;飞飞母亲工作的休息日刚好是8月份中4的倍数的日期.请用△标出飞飞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飞飞母亲的休息日,然后写出飞飞父亲与母亲的共同休息日3.张明的父亲是一名工人,每工作4天后休息1天,张明的母亲每工作2天后休息1天.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分别写出张明的父母亲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
父亲休息日( )母亲休息日( )3号、6号、9号、12号、15号、18号、21号、24号、27号、30号(2)哪几天张明的父母会同时在家休息?(3)张明周六、周日休息,请用“√“标出张明的休息日.(4)哪几天张明能和母亲同时休息?4.小丽的爸爸、妈妈在不同的公司上班,爸爸每4天中有一个休息日,妈妈每3天中就有一个休息日。
6月1日,他们同时休息,那么下一次他们同时休息是6月()日。
5.小巧的爸爸是糕点师,妈妈是厨师。
(1)1月3日爸爸、妈妈都休息,那么1月份爸爸和妈妈还有哪天是同时休息日?(2)2月份,爸爸和妈妈的休息日是哪几天?6.张叔叔每工作4天后休息一天,王阿姨每工作3天休息一天.从2010年1月2日起他们开始上班,则他们1月份共同的休息日有多少天?7.师徒两人早上8时开始做零件,师傅每5分钟做—个,徒弟每10分钟做一个,做完10个零件休息,师徒同时做好的零件有几次?在下表时间下面画“*”。
师傅做零件的时间。
8.爸爸和妈妈都不是按双休日休息,爸爸每工作3天轮休1天,妈妈每工作4天轮休1天,3月5日爸爸和妈妈同时休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包括时分秒的认识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时间计算方面的应用。
3. 增强学生对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其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单位的换算: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3. 时间计算: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经过时间的关系4. 时间管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单位的换算,时间计算2. 教学难点:时间计算的灵活运用,时间管理意识的培养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时间计算题卡,时间管理案例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让学生对时间有个初步的认识。
3. 案例分析:通过时间计算案例,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钟模型,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7. 课堂练习:布置时间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8. 课堂小结: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指导不足。
板书设计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单位的换算: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3. 时间计算: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经过时间的关系4. 时间管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作业设计1. 时间计算题: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时间计算的题目。
2. 实践作业:记录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分析并优化。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主动。
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引入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时间与数学(一)教学反思1、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得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研究得能力,因此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得特点与班级学生得学习情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得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感悟数学思想,比如:在小组合作寻找共同休息日时,学生采用灵活多样得合作方式探究出了做记号、一一对应与利用倍数关系等多种不同得解决问题得策略;整节课学生讨论、操作、总结、汇报,并及时补充、纠正,教师只从旁点拨并进行积极意义下得评价,真正把学习得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她们敢想敢做敢说,生生之间形成良性得互动,突出了学生得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得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得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得意识与合作学习得能力。
2、有效得“数学学习”就是新课程数学教学得核心。
本课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分工合作能力还存在一定得不足,存在话语霸权,个别生不积极参与,组长分工不够合理等现象。
解决这个问题得关键除了提高小组长得组织管理能力之外,还要完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包括评价得方式、方法、标准,教师得评价语言等。
3、本课得另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小组合作完成集合图之后,进行全班汇报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小组分工方法进行了评议,花费了一定得教学时间,这样势必缩短学生数学思考以及自主探究得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关于小组合作能力得培训可以放在课后充分地开展。
时间与数学(二)教学反思在上《时间与数学(二)》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1、在本节课得设计上我力图创新,开头与结尾新颖,由于备课时想得比较广,所以课上出现了不少亮点,有预设中得也有课堂随堂出现得,这很好地体现了课堂得动态生成。
2、能运用试验操作活动,给学生创设了探究学习得过程。
3、重视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得理解,我在教学中合理适当得运用了比较再下结论得方法。
4、本课活动得安排、程序得设计就体现了‘统筹方法’,给学生提供了瞧得见、摸得着得具体实例。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一)》课件
观察日历中加框 的4个数字,你发现 了什么?
时间与数学(一)
3、观察日历找规律。
9月份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2 3
4 5 6 7 8 9 10
星期三 星期四
1
7
8
14
15
21
22
28
29
星期五 星期六
2
√3
9
1√0
16
1√7
23
2√4
30
4 8 12 16 20 24 28
父母共同的休息日
4 24
父子共同的休息日
4 24
全家共同的休息日
4 10 18 24
母子共同的休息日
时间与数学(一)
3、观察日历找规律。 9月份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2 3
19
2√5
26
星期二
6 13 20 27
星期三 星期四 1
7
8
14
15
21
22
28
29
星期五 星期六
2
√3
9
1√0
16
1√7
23
2√4
30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认识时、分、秒,会进行时间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接触过时间概念,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认识时、分、秒。
2.培养学生的时间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认识时、分、秒,会进行时间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时间单位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小明的一天,引出时间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时、分、秒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时间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计算时间。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时间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游戏教学:设计一些时间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
6.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时间计算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7.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布置一些拓展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1 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为“时间与数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时间相关知识,了解时间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时间的应用等知识,进一步提升数学素养和观察推理能力。
1.2 重点内容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1.了解时间的概念及表示法;2.掌握时、分、秒的换算方法;3.理解日、周、月等时间单位的计算方法;4.训练日常生活中时间的计算和运用。
1.3 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完成时间的简单计算;2.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3.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4.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二、教学计划2.1 教学时长本单元教学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2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课时本堂课主要介绍时间的概念、表示法及简单的实际运用。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段视频,介绍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理解时间的概念:教师通过图像、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时间的概念;3.掌握时间的表示法:教师介绍时间的三种表示法,即数字表示法、指针表示法和文字表示法;4.时间的实际运用:通过演示生活中常见的时间问题,如时长计算、时间段比较等,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本课程主要内容为时、分、秒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如地进行运算。
1.时分秒的定义:教师简单地解释时分秒的概念,为后续的计算打下基础;2.时、分、秒之间的换算:以实例为载体,通过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3.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通过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在不同场景下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本课程主要内容为常用的时间单位计算方法,即日、周、月等的换算。
1.日、周、月的定义:教师让学生理解日、周、月等时间单位的概念;2.日、周、月之间的换算:以具体实例作为载体,通过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日、周、月之间的换算方法;3.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实际的计算场景为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时间与数学一、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的换算:小时与分钟、分钟与秒之间的换算3. 时间的计算:计算经过的时间、计算结束的时间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了解时间换算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时间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时间的基本单位,时间换算的方法,时间计算的运用。
难点:时间换算的灵活运用,计算经过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时钟,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流动。
2. 基本单位的学习:通过PPT展示时间的基本单位,即时、分、秒,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区分它们。
3. 时间换算的学习:讲解小时与分钟、分钟与秒之间的换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例题1:如果一个小时有60分钟,那么50分钟是多少小时?解答:50分钟÷ 60 = 0.83小时例题2:如果一个分钟有60秒,那么45秒是多少分钟?解答:45秒÷ 60 = 0.75分钟4. 时间计算的学习:讲解计算经过的时间和计算结束的时间的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例题1:如果现在是3点20分,15分钟后是几点?解答:3点20分 + 15分钟 = 3点35分例题2:如果现在是5点,经过40分钟后是几点?解答:5点 + 40分钟 = 5点40分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时间换算:小时与分钟:小时÷ 60 = 分钟分钟与秒:分钟÷ 60 = 秒时间计算:计算经过的时间:起始时间 + 经过的时间 = 结束时间计算结束的时间:起始时间 + 经过的时间 = 结束时间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如果一个小时有60分钟,那么75分钟是多少小时?2. 如果一个分钟有60秒,那么35秒是多少分钟?3. 如果现在是2点30分,25分钟后是几点?4. 如果现在是6点,经过30分钟后是几点?答案:1. 75分钟÷ 60 = 1.25小时2. 35秒÷ 60 = 0.58分钟3. 2点30分 + 25分钟 = 2点55分4. 6点 + 30分钟 = 6点30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时间的基本单位有了深入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时间换算的方法,并在计算经过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题目中能够灵活运用。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精品教案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日历,体会日历中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
2、通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比较、发现规律。
教学重难点:看日历解决问题,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卡教学过程:一、揭题示标1、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会了看日历,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看日历,继续学习时间与数学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时间与数学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会观察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出所需的数学信息。
(2)、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比较、发现规律。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看日历解决问题第一层:理解数学信息,找父亲、母亲、飞飞各自的休息日。
1、理解数学信息介绍飞飞一家人: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飞飞每周六日休息。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是什么意思?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又是什么意思?周六周日休息呢?2、找父亲、母亲、飞飞各自休息日课件出示9月份的日历以及自学指导(二)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并填在下面标有“父亲休息日”的圆圈里。
(学生根据数学信息,交流汇报父亲的休息日。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二)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用√标出飞飞的休息日,并填在相应的圆圈中。
(学生有上次的经验做基础,同桌两人合作找出母亲、飞飞的休息日。
)第二层: 分析、观察三个集合圈中的数,发现其中的规律。
师:我们已经从日历中找到了父亲、母亲、飞飞各自的休息日,仔细观察父亲的休息日中有什么特征?学生可能会说:生:“都是双数。
”生:“都是4的倍数。
”师:母亲和飞飞的休息日中又蕴藏着哪些规律呢?观察后可能会发现:生:我发现妈妈的休息日都是2的倍数。
生:飞飞的休息日横着看每两个数字相差1,竖着看每两个数字相差7。
第三层:找父子、母子、父母共同的休息日。
独立找出父母共同休息日,并汇报是从哪儿找到的?怎么找的?(分别从日历,集合圈两层汇报方法。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时间与数学(一)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时间与数学(一)要注意用学生易懂的语言对抽象的、枯燥的、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进行诠释。
可采用讲授法、范例教学法、讨论归纳法等。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时间与数学(一)2021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时间与数学(一)2021范文1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学生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较扎实,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
在数学知识上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式题和有余数的除法,还有统计知识,并学会了辨认八个方位;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加、减法;还掌握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实际长度和简单的换算以及实际测量,并能用以上这些相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这些技能和知识点都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爱学数学的热情,以及对数学的感悟能力会在本学期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沿着良性轨道螺旋式上升。
二、本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的数学活动实践为学习内容,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混合运算;(2)观察物体;(3)加与减;(4)乘与除;(5)、周长;(6)乘法;(6)年、月、日;(7)数学好玩;(8)认识小数,还有一个整理复习,一个总复习。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
我选的是竖着相邻 的两个日期,它们 的和是37,你知道 是哪两个日期吗?
15和22
时间与数学 日历表中,右面的数比左面的数多1;下面的数比上面的数多7。
请你在下面的日历表中框出4个数,使它们的和是96;再 框出9个数,使它们的和是153。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观察日历中加框的 4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1)12比11多1,18比11多7…… (2)11+19=30,12+18=30,……
9月份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 ○4
5 ○6
7 △ ○8
9 ○10
11 △ ○12 13 ○14
15 △ ○16 17
○18
19 △ ○20 21
○22 23 △ ○24
25
○26 27 △ ○28
29 ○30
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 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 你发现了什么?
父亲的休息日都是4的倍数;母亲的休息日都是2的倍数;
25√ ○26 27 △ ○28
29 ○30
同时标有△、 ○和√的日子只有4号、24号,只有这两
天奇思和父母同时在家。
第一幅图表示的是父母共同的休息日,你看懂了吗? 请你也像这样表示出其他的休息日。
9月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
2
2024年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时间与数学(一)
2024年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时间与数学(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学生能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如时间的加减法等。
学生能够读取和表达简单的时间,如几点几分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精神。
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理解与转换,如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如时间的加减法则。
时间的读法和表达。
教学难点:对时间单位转换的深入理解,尤其是跨越不同单位(如小时与分钟、分钟与秒)的计算。
时间计算的灵活运用,特别是涉及进位和借位的复杂情况。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作息时间表、电视节目的时间表等)引出时间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一天有多少小时吗?一小时有多少分钟?一分钟有多少秒?”等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知识。
探究学习:利用教具(如时钟、计时器等)展示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直观感受时间的流逝和单位之间的转换。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如拨动时钟指针、记录时间等,探究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则。
讲解与演示:详细讲解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等。
演示时间计算的方法,特别是时间的加减法,注重讲解进位和借位的处理技巧。
举例说明时间的读法和表达,如“五点三十分”等,强调时间读写的规范性。
巩固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等,让学生反复练习时间单位的换算和时间的计算。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表、计算某个活动所需的时间等。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时间与数学(一)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时间与数学(一)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思想,比如:在小组合作寻找共同休息日时,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探究出了做记号、一一对应和利用倍数关系等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整节课学生讨论、操作、总结、汇报,并及时补充、纠正,教师只从旁点拨并进行积极意义下的评价,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敢想敢做敢说,生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
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有效的“数学学习”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核心。
本课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存在话语霸权,个别生不积极参与,组长分工不够合理等现象。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除了提高小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之外,还要完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包括评价的方式、方法、标准,教师的评价语言等。
3.本课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小组合作完成集合图之后,进行全班汇报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小组分工方法进行了评议,花费了一定的教学时间,这样势必缩短学生数学思考以及自主探究的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关于小组合作能力的培训可以放在课后充分地开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与数学(一)
教学内容:P75~P78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幻灯、挂图。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规律的。
每天我们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做一定的事情。
在这样的作息时间里就存在这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有兴趣研究吗?
二、探索新知:
1、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
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
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
9月份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围绕下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哪几天飞飞的父母同时在家休息?哪一天飞飞能和父亲同时休息?
3、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
4、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
观察日历找规律:
9月份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观察日历中的加框的4
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12比11多1,……
18比11多7,……
嘿!我发现了:11+19=30,……
换另一组再试一试。
四、练一练:
1、出示情境图: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充分感受集合的思想。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再交流方法。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