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九语文上《隆中对》中考试题集锦1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隆中对同步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隆中对同步测试题(带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人教九年级上学期语文隆中对同步测试题(带答案)一、知识积累1、作品《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字承祚(音zuo ),是晋朝人,史学家,所著本书共65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对,是“回答、应对”的意思。

2、写作背景东汉末年,黄巾农民起义军失败后,地主阶级加重剥削农民,政治异常黑暗,地方豪强的武装各据一方,互相兼并,形成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在割据混战的初期,曹操占据兖州、豫州(山东南部、河南),袁绍占据冀、青、并、幽四州(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及河南省北部),刘表占据荆州(湖北、湖南省),孙策占据江东(长江下游),刘焉、刘璋父子占据益州(四川)。

刘备因为实力不够,没有地盘,先后依附曹操、袁绍和刘表。

刘备自汝南被曹操打败(公元201)后,即投奔荆州,依靠刘表,等待时机,企图以“帝室之胄”的身份,用“恢复汉室”的名义,广揽人才,称雄天下。

公元207年,刘备在荆州已经六年。

长期寄人篱下,没有出头的机会,非常需要有才能的人协助他。

这时徐庶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亲自访问诸葛亮三次,最后才得相见。

这篇《隆中对》,就是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3、根据文章信息,将所缺部分补充完整第一部分(第1段):诸葛亮第二部分(第2段):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段):刘备往见诸葛亮。

第四部分(第段):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

4、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好为《梁父吟》()因屏人()猖蹶()()屯新野()先主遂诣亮()倾颓()不可胜数()乐毅()欲信大义()存恤()帝室之胄()颍川()殆()刘璋()北据汉沔()5、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⑤谓为信然( ) ⑥此人可就见( )6、通假字(1)欲信大义于天下:通,音,义(2)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通,音,义7、选择题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 自董卓已来B 欲信大义于天下C 故患有所不辟也D 西和诸戎,南抚吴越2、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B 时人莫之许也高可二黍许C 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D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3、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九年级语文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隆中对》专练全国通用

九年级语文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隆中对》专练全国通用

三年中考题《隆中对》专练一、2007兰州市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以弱为强者B 曹操比于袁绍贤能为之用信义著于四海C 此用武之国D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⑴此诚不可与争锋争锋:⑵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⑶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⑷总揽英雄揽1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4分)参考答案9.(3分)D10.(4分)(1)争强、争胜(2)资助、给予(3)兴旺富裕(4)招致、罗致11.(4分)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分)。

(意思对即可)二、200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一11题.(11分)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隆中对》中考试题阅读及答案

《隆中对》中考试题阅读及答案

《隆中对》中考试题阅读及答案《隆中对》中考试题阅读及答案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试题的身影,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对被考核者的知识才能进行考察测验。

还在为找参考试题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隆中对》中考试题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扶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陈寿《隆中对》)【乙】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③。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

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有删改)【注释】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氢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吴会:吴国。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利尽南海,东连吴会尽:完全B.信义著于四海著:闻名C.身使孙权,求援吴会身:亲自D.大破其军,乘胜克捷破:打败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曹操比于袁绍躬耕于野,不求闻达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C.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D.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10.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诸葛亮分析政治形势认为刘备不可与曹操较量,也不可谋取孙权。

《隆中对》中考题汇编及答案

《隆中对》中考题汇编及答案

《隆中对》中考题汇编及答案1.(泸州市·2011)【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羽、飞乃止。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屏(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4)愿.诸君勿复言愿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C.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D. 曹操比于.袁绍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3分)翻译:(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3分)翻译: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在“隆中对策”前,作者先采用侧面叙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

B. 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

C.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D. 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答案:4.(共4分)屏:命人退避信:(通“伸”)伸张日:一天天愿:希望(一词1分)5.(3分)A (A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分别为并列关系、修饰关系的连词。

C项分别译为“凭借”、“于是”。

D项分别为“同”、“在”。

)6.(共6分)(1)这个人值得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当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3分,就见1分,枉驾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2)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从秦川出击,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水来迎接将军您呢?(3分,“出于秦川”1分,“箪食壶浆”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7.(3分)A(应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2.(衢州市·2011)“亮躬耕陇亩……君谓计将安出?”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隆中对》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隆中对》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隆中对》练习【一】兰州市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字可兴矣”28.用“/”给下面语句标出正确的停顿(1分)高祖因之以成帝业29.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2分)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30(2分)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①曹操:②诸戎、夷越:【二】黄冈市选文同上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自董卓已来 ( ) (2)名微而众寡 (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 (4)利尽南海 ( )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11.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3分)(1)(2)(3)12.简答:(3分)(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分)【三】荆门市选文同上3.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控制 B.利尽南海利:利用 C.国险而民附附:归附 D.时先主屯新野屯:驻扎4.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贤能为之用②不足为外人道也B.①而其主不能守②舍生而取义者也C.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②辍耕之垄上5.句子翻译(3分)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译文:6.填空(3分)选文中诸葛亮对三方形势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具有地理和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此为刘备争霸天下定下了大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隆中对》(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隆中对》(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隆中对》(附答案)阅读古文《隆中对》,回答问题。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注解:问题: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谓为信然。

()②.先主器之。

()③.不可屈致也。

()()④.将军宜枉驾顾之。

()()⑤.由是先主遂诣亮。

()⑥.凡三往,乃见。

()()⑦.因屏人日。

()⑧.汉室倾颓。

()⑨.自董卓已来。

()⑩.挟天子而令诸侯。

()2翻译句子。

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初三语文隆中对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初三语文隆中对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初三语文隆中对同步练习题带答案初三语文隆中对同步练习题带答案⊙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时人莫之许()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③枉驾顾之()④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⑤备由是诣亮()⑥遂用猖蹶()⑦此殆天所以资将军()⑧不知存恤()2、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A.时人莫之许B.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C.此用武之国D.智能之士思得明君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译文:②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译文:③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译文:④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译文: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①曹操:②孙权:③刘表、刘璋:④诸戎、夷越:2、为什么要分析荆州、益州?诸葛亮认为荆州、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答:⊙发展空间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4题。

东坡画扇(宋)何薳【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姑:暂且。

③发市:开张。

④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

判笔,判案用的笔。

⑤踰:走出。

⑥逋(bū):拖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业()(2)适父死()(3)至懊悔不胜而去()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B、非故负之也(故意)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D、即以付之(把)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隆中对》中考题答案嘉

《隆中对》中考题答案嘉

《隆中对》中考题班别:姓名:(一)【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羽、飞乃止。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屏(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4)愿.诸君勿复言愿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C.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D. 曹操比于.袁绍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3分)翻译:(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3分)翻译: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在“隆中对策”前,作者先采用侧面叙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

B. 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

C.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D. 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二)“亮躬耕陇亩……君谓计将安出?”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先主器.之 (2)将军宜枉驾顾.之 (3)欲信.大义于天下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好为.《梁之父》武陵人捕鱼为.业B、因.屏人曰未若柳絮因.风起C、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受地于.先王D、而.智术浅短学而.不思则罔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20、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2分)(三)“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中考试题集锦

《隆中对》中考试题集锦

(09四川省)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

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注解:①【器】重视。

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

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

④【诣】去拜访。

⑤【凡】总共。

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

⑦【倾颓】崩溃。

⑧【信】现在写作“伸”。

⑨【猖蹶】失败。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先帝不以臣卑鄙( ) 将军宜枉驾顾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由是先主遂诣亮(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3.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隆中对》中考题-精选文档

《隆中对》中考题-精选文档

《隆中对》中考题《隆中对》中考题集兰州市(09甘肃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

(14分)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备由是诣亮诣太守说如此B.欲信大义于天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将军既帝室之胄无丝竹之乱耳D.信义著于四海皆以美于徐公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5分)(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10.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4分)11.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主编的《》一书。

(2分)答案:8.(3分)A9.(5分)(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

(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猖蹶”1分。

)(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

(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殆”1分。

)10.(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

(2分)11.(2分)司马光《资治通鉴》(出现错别字不给分)孝感市(09湖北省)(二)隆中对(节选)[p]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练习题和答案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练习题和答案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练习题和答案反思《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练习题和答案反思》这是一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过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如果能让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就会随之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隆中对•同步训练1.给加粗的字注音。

(1)躬耕陇亩()(2)汉室倾颓()(3)不知存恤()(4)遂用猖獗()(5)挟天子()(6)帝室之胄()(7)枉驾顾之()(8)南抚夷越()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莫之许也()(2)先主器之()(3)此人可就见()(4)宜枉驾顾之()(5)凡三往()(6)欲信大义于天下()(7)不可胜数()(8)将军身率益州之众()3.翻译下列句子。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lǒng(2)tuì(3)xù(4)jué(5)xié(6)zhòu(7)wǎng(8)yí2.(1)承认、同意(2)器重、重视(3)接近、趋向(4)拜访(5)总共(6)通“伸”,伸张(7)尽(8)亲自3.(1)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及答案:隆中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及答案:隆中对

《隆中对》习题精选基础知识:1.给黑体字注音。

① 陇亩()②倾颓()③ 乐毅()④ 殆天()2.讲解以下句中黑体的词。

①先主器之(③欲信大义于天下()③ 因屏人曰())④将军既帝室之胄()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4.《隆中对》节选自_______,题目是后加的。

作者_______ , _______朝人, _______ 家,所著《 _______》记录三国时期_______、 _______、 _______三国的历史。

“对”的意思是_______。

课内阅读:亮答曰: " 自董卓已来,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能与争锋。

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能够为援而不能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够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5.讲解以下黑体的字词跨州连郡者不能胜数 ()国险而民附 ( ) ( )非惟节气,抑亦人谋 ( )(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6.以下 " 以 " 字意义和用法不同样于其他项的是(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节气,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大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7.翻译以下句子并讲解加点字①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能与争锋。

②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人教初三上学期语文隆中对同步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初三上学期语文隆中对同步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初三上学期语文隆中对同步测试题(带答案)人教初三上学期语文隆中对同步测试题(带答案)一、知识积累1、作品《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字承祚(音zuo),是晋朝人,史学家,所著本书共65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对,是“回答、应对”的意思。

2、写作背景东汉末年,黄巾农民起义军失败后,地主阶级加重剥削农民,政治异常黑暗,地方豪强的武装各据一方,互相兼并,形成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在割据混战的初期,曹操占据兖州、豫州(山东南部、河南),袁绍占据冀、青、并、幽四州(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及河南省北部),刘表占据荆州(湖北、湖南省),孙策占据江东(长江下游),刘焉、刘璋父子占据益州(四川)。

刘备因为实力不够,没有地盘,先后依附曹操、袁绍和刘表。

刘备自汝南被曹操打败(公元201)后,即投奔荆州,依靠刘表,等待时机,企图以“帝室之胄”的身份,用“恢复汉室”的名义,广揽人才,称雄天下。

公元207年,刘备在荆州已经六年。

长期寄人篱下,没有出头的机会,非常需要有才能的人协助他。

这时徐庶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亲自访问诸葛亮三次,最后才得相见。

这篇《隆中对》,就是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3、根据文章信息,将所缺部分补充完整第一部分(第1段):诸葛亮第二部分(第2段):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段):刘备往见诸葛亮。

第四部分(第段):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

4、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好为《梁父吟》()因屏人()猖蹶()()屯新野()先主遂诣亮()倾颓()不可胜数()乐毅()欲信大义()存恤()帝室之胄()颍川()殆()刘璋()北据汉沔()5、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⑤谓为信然()⑥此人可就见()6、通假字(1)欲信大义于天下:通,音,义(2)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通,音,义7、选择题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A自董卓已来B欲信大义于天下C故患有所不辟也D西和诸戎,南抚吴越2、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B时人莫之许也高可二黍许C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3、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四川省)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

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注解:①【器】重视。

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

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

④【诣】去拜访。

⑤【凡】总共。

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

⑦【倾颓】崩溃。

⑧【信】现在写作“伸”。

⑨【猖蹶】失败。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先帝不以臣卑鄙( ) 将军宜枉驾顾之(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由是先主遂诣亮(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3.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2分)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一对”指的是。

答案: 1.卑鄙:低微鄙陋顾:拜访以:把由是:因此(2分,正确一处0.5分)2.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

(2分)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分)4.①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

(4分,每小题2分,如“躬、于、闻、达、遂、许、驱驰、每”以及宾语前置等词语、句式落实不够,酌情扣分。

)5.《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2分,每空1分。

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

(2011四川泸州)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

(16分)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屏:_____________ (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_____________(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_____________ (4)愿.诸君勿复言愿: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之: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而: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C、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D、于:曹操比于.袁绍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隆中对策”前,作者先采用侧面叙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

B、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

C、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D、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2004山西省(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2、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1分)13、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身”的意思是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3分)1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1分)15、“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蜀相》中的“”,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2分)16、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12.先帝13.Zhòu; 亲自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14、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等)15、“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6、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05黄冈隆中对(节选)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子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自董卓已来( ) (2)名微而众寡(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4)利尽南海( )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11.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3分)(1) (2) (3)12.简答:(3分)(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分)9.(1)通“以”(2)而且(并且)(3)挟持(控制)(4)物资(4分,每处1分)10.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竹篮、竹筒)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酒水)来迎接将军你呢?(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11.(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3分,每小题1分,答题顺序可颠倒,意同即可)12.(1)①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贤能为之用”⑧刘备“总揽英雄”(1分,可选其中一例回答)(2)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2分,意同即可)06天津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17-21题(12分)【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1”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2分)①由是先主遂诣亮()②不耻劳辱()18.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19.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译文:20.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2分)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通假字是,本字是21.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4分)答:16. (2分)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每句1分,有错漏不给分)17.(2分)①去拜访②以……为耻辱(认为……是耻辱)(每词1分)18.(2分)左右皆笑之(多写不给分)19. (2分)家中贫寒,常作为受官府雇佣的抄书人来谋生(供养家庭)或: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20.(2分)通假字:研本字:砚(各占1分)21. (4分)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而描写和侧面描写,如甲文开头的话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属正面描写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侧而描写不同之处是,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或:甲文的正面描写有对行为的描写和对外貌的描写;乙文的正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但无对外貌的描写甲文的侧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乙文的侧面描写只有对行为的描写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均可2006安徽濉溪(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