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制度•相关推荐关于设备管理制度范本(精选20篇)现如今,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设备管理制度范本(精选2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备管理制度1一、设备基础技术管理制度加强设备技术管理,为设备管理提供管理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设备的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设备管理定额、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台帐图纸资料等工作。
二、设备标准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修和报废等环节,我厂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设备技术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用、管、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检修规程、设备制造工艺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等规程。
设备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程序,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
我厂制定标准时,应该认真总结我厂工人,技术人员的实践与吸收国内先进经验相结合,经过充分讨论,最后交厂部批准颁发实施。
三设备管理定额1.设备管理定额主要有设备设备检修周期定额、检修工期定额、检修工时定额、维修费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和备品配件、材料的消耗、贮备定额。
我厂应保持定额的严肃性,定额的制定和修改需严格执行有关审批程序。
2.我厂应建设执行定额和严格考核定额标准制度。
对执行结果应有记载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四设备技术档案1.设备技术动力科要有全厂主要设备的技术的档案,车间要有本车间全部的设备技术档案。
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1)目录(2)安装使用说明书。
设备制造合格证及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设备调试记录等。
(3)设备履历卡片。
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4)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设备管理岗位职责(五篇)
设备管理岗位职责1、负责执行设备保养、更新、校验计划,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数据真实有效;2、负责按设备操作规范指导及监督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正确使用、日常维护;3、负责参与新采购设备的验收及入库手续办理;4、负责设备调配、安装、调试、保养、维修、报废等工作;5、负责分类保管设备使用说明书、部件手册、图纸等相关资料;6、负责建立设备台账,及时掌握设备的数量、质量、动态、编号等,确保数据真实有效;7、负责监督设备点检、安全使用等情况;8、协助配合设备使用部门,提出设备使用、更新、改造等管理过程;9、负责做好设备运行标识、跟踪工作,确保设备的完好性;10、负责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并进行分析、整改、跟踪及监督。
设备管理岗位职责(二)设备管理岗位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采购管理:负责设备采购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制定采购计划、寻找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签订合同、验收设备等,确保设备的购买符合公司的需求和预算要求。
2. 设备维护保养: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 设备备件管理:负责设备备件的采购、库存管理和使用,确保设备备件的供应充足,及时补充和替换设备备件,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4. 设备绩效评估:定期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分析设备的性能指标、故障率等,提出设备改进的建议,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5. 设备安全管理:负责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设备操作规程的制定、安全培训、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管理等,确保设备的安全操作和防止事故的发生。
6. 技术支持和培训:为设备操作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其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和维修知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故障排除能力。
7. 设备报废处理:负责设备的报废处理工作,包括制定设备报废计划、整理设备报废材料、与相关部门协调设备报废事宜等,确保设备的合理报废和处置。
设备管理五点
设备管理五点1. 设备清单管理设备清单管理是指对组织中所有设备的记录和维护,以便实施有效的设备管理。
该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备登记:记录每个设备的基本信息,如设备名称、型号、序列号、所属部门等,以便对设备进行唯一标识和区分。
•设备分类:根据设备的功能、用途或其他特征,将设备进行分类,便于设备的管理和查找。
常见的设备分类包括计算设备、网络设备、办公设备等。
•设备更新:及时更新设备清单,包括设备新增、设备报废、设备更换等信息,确保设备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设备预算:根据设备清单和相关需求,制定设备采购预算,并进行合理分配和控制,以确保设备采购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设备维护:记录设备维护的时间、方式、维护人员等信息,及时进行设备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保持设备的稳定性。
2. 设备使用规范设备使用规范是指为了保护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制定的设备使用的相关规则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使用规范:•设备操作规范:明确设备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设备开关机、设备操作界面、设备数据的输入和输出等,提醒用户正确使用设备,避免误操作造成设备故障或数据丢失。
•设备保护规范:指导用户如何正确保护设备,包括设备的防尘、防水、防震等措施,以减少设备的损坏和维修频率。
•设备安全规范:设备安全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规定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如设备电源的使用、设备放置的位置和环境等。
•设备使用权限:设备使用权限的管理是为了保护设备的安全和防止设备被滥用。
通过设立权限管理体系,限制设备的使用范围,避免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
•设备维修规范:明确设备维修的流程和要求,包括设备维修的申请、维修的责任人和机构、维修结果的反馈等,确保设备维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 设备故障处理设备故障处理是指对设备出现故障时的处理措施和流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故障处理步骤:•故障鉴定:通过观察、测试和分析等方式,确定设备故障的原因和范围,以便后续的修复和维护工作。
设备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范本(通用5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备管理制度范本(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备管理制度1规程制定与修改的要求1、厂(矿)首先要按照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规定的原则,正确划分设备类型,并按照设备在生产中的地位、结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维护难度,将设备划分为:重要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三个级别,以便于规程的编制和设备的分级管理。
2、凡是安装在用的设备,必须做到台台都有完整的使用、维护规程。
3、对新投产的设备,厂(矿)要负责在设备投产前30天制订出使用、维护规程,并下发执行。
4、当生产准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在改变工艺前10天,生产厂(矿)要根据设备新的使用、维护要求对原有规程进行修改,以保证规程的有效性。
5、岗位在执行规程中,发现规程内容不完善时要逐级及时反映,规程管理专业人员应立即到现场核实情况,对规程内容进行增补或修改。
6、新编写或修改后的规程,都要按专业管理承包制的有关规定分别进行审批。
7、对使用多年,内容修改较多的规程,第三年要通过群众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由厂(矿)组织重新修订、印发,并同时通知原有规程作废。
8、当设备发生严重缺陷,又不能立即停产修复时,必须制定可靠的措施和临时性使用、维护规程,由厂(矿)批准执行。
缺陷消除后临时规程作废。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必须包括的内容(一)设备使用规程必须包括的内容:1、设备技术性能和允许的极限参数,如最大负荷、压力、温度、电压、电流等;2、设备交接使用的规定,两班或三班连续运转的设备,岗位人员交接班时必须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交接,内容包括:设备运转的异常情况,原有缺陷变化,运行参数的变化,故障及处理情况等;3、操作设备的步骤,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和操作顺序;4、紧急情况处理的规定;5、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非本岗位操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操作本机,任何人不得随意拆掉或放宽安全保护装置等;6、设备运行中故障的排除。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七篇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七篇为了保证设备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制定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有哪些内容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一般场所1、紧固接线用力要适中,防止用力过大将螺栓螺母滑扣,发现已滑扣的螺栓螺母及时更换,严禁将就作业。
2、用螺丝刀紧固或松动螺丝时,必须用力使螺丝刀顶紧螺丝,然后再进行紧固或松动,防止螺丝刀与螺丝打滑,造成螺丝损伤不易拆装,尤其是挂箱内的常用空开。
3、发现难于拆卸的螺栓螺母,不要鲁莽行事,防止造成变形更难于拆卸,应给予适当敲打,或加螺丝松动剂、稀盐酸等稍后再进行拆卸。
4、不要用老虎钳紧固或松动螺栓螺母,以防造成损坏,用活口扳手时要调整好开口,防止将螺栓螺母损坏变形,造成不易拆装。
5、同一接线端子允许最多接两根相同类型及规格的导线。
6、易松动或易接触不良的接线端子,导线接头必须以“?”型紧固在接线端子上,增加接触面积及防止松动。
7、导线接头或线鼻子互相连接时,中间严禁加装非铜制或导电性能不好的垫片。
8、导线接头连接时,要求接触面光滑且无氧化现象,接线鼻子或铜排相接时,可在接触表面清理干净后涂抹导电膏,然后再进行紧固。
9、接临时线时,单根导线软线的要求接线头对折一次,然后接到空开下口;单芯硬线要以“?”型接到空开下口。
10、30KW及以上电机接线,要求电机出线和连接电机的电缆导线之间不允许跨接导电性能不好的垫片,如镀锌螺母、平垫、弹簧垫等。
11、使用绝缘胶带缠绕电缆或其他要保护绝缘的设备时,绝缘层要以压置1/2的比例从一端缠绕到另一端,且至少往返一来回。
12、接线图例(略)防爆场所:1、严格按照公司下发的《电气设备失爆标准》进行接线。
2、线路应在爆炸危险性较小的环境或远离释放源的地方敷设。
当易燃物质比较重时,线路应在较高处敷设或直接埋地。
架空时要采用槽板;当易燃物质比较轻时,线路应在较低处敷设。
3、电缆不容许有接头。
设备工作管理制度
设备工作管理制度设备工作管理制度(精选6篇)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你所接触过的制度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备工作管理制度(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备工作管理制度1一、工作职责及处罚办法1、对公司的各种设备进行分类,并统一编号,建立详细的设备台帐。
对老的台账进行核对,保证帐物相符,如果出现帐物不符,每处对责任人罚款5元。
2、制定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
每月28日前编制并下发下个月的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如果没有及时编制并下发设备维修保养计划,每次对责任人罚款10元。
3、车间(部门)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组织对设备完好率进行检查评定,并严格执行《仪器设备检查管理规程》的规定进行奖罚。
4、组织对增添和更新的设备进行验收,并及时收集、整理好原始资料,填写设备验收交接单,经参加人员共同签字后,存档备查。
如果发生原始资料丢失,除责令其责任人向生产厂家索取外,另外对其罚款20元。
5、及时组织对车间(部门)申请的配件进行加工制作,凡是外加工配件单价在300元以上或者每次加工的总金额在500元以上,必须签订加工合同。
并对加工的配件进行验收。
自接到批示起,小型配件最迟在二个工作日内落实到加工部门,外加工大型或者高额配件必须在二个工作日内与加工单位进行接洽,按照规定签订加工合同,落实或者接洽每延迟一天,对其经办责任人罚款20元。
无质量验收或者没有按规定签订加工合同不予付款。
6、及时组织对计量和压力仪表的定期检测工作,并作好检测登记。
无正当理由,没有及时对计量和压力仪表进行定期检测,每延迟一周对其责任人罚款10元,而且要承担由于计量不准而产生的全部损失。
7、协助有关部门作好对锅炉和电梯的定期检测工作。
督促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定期对电梯进行保养,并填写维修、保养记录,无维修、保养记录不予支付维修保养费用。
经办人没有进行督促的每次处以10元罚款。
简述设备管理的内容
简述设备管理的内容
设备管理是指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一系列活动。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采购管理:确定设备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并与供应商进行谈判、签订采购合同等。
2. 设备部署与配置管理:对新采购的设备进行部署和配置,包括安装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软件、网络连接等。
3. 设备备案登记与追踪:对所有设备进行备案登记,并建立设备追踪系统,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资产编号、位置变动等。
4. 设备维护与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的巡检、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设备内部和外部、替换损坏的部件、更新固件、检查设备的温度和电源等。
5. 设备故障排除与修复: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对故障进行排除和修复,包括诊断问题、更换故障部件、修复软件问题等。
6. 设备性能监控与优化:通过监控硬件设备的性能指标,如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网络流量等,及时发现并解决性能瓶颈,优化设备的性能。
7. 设备退役与报废管理:对已经过时或损坏无法修复的设备进行退役处理和报废,包括清除数据、注销系统账号、处置设备等,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合规。
通过有效的设备管理,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还可以实施合理的设备采购计划,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设备管理制度(精选12篇)
设备管理制度(精选12篇)设备管理制度篇1一、新增设备管理规定第一条本公司各部门需增置的设备经批准购买后,须报设备动力科备案。
第二条经设备动力科进行可行性方面的技术咨询,方可确定检修项目或增置电器及机械设备。
第三条为保证设备安全、合理的使用,各部门应协助设备管理部门人员对设备进行管理,指导本部门设备使用者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第四条设备项目确定或设备购进后,设备动力科负责组织施工安装,并负责施工安装的质量。
第五条施工安装,由设备动力科及使用部门负责人验收合格后填写“设备验收报告”方可使用。
二、使用设备管理规定第六条电气机械设备使用前,设备管理员要与生产管理部配合,组织操作人员接受操作培训,设备动力科负责安排技术人员讲解。
第七条使用人员达到会操作,清楚日常保养知识和安全操作知识,熟悉设备性能的程度,设备动力科考核合格,上岗操作。
第八条使用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认真遵守交接班制度,准确填写规定的各项运行记录。
第九条设备动力科要指派人员与各部门负责人,经常性地检查设备情况,并列入工作考核内容。
三、转让和报废设备管理规定第十条设备年久陈旧不适应工作需要或无再使用价值,使用部门申请拆除、报废之前,设备动力科要进行技术鉴定与咨询。
第十一条设备动力科指派专人对设备使用年限、损坏情况、影响工作情况、残值情况,更换新设备的价值及货源情况等进行鉴定与评估,填写意见书交使用部门。
第十二条使用部门将“报废、拆除申请单”附意见书一并上报,按程序审批。
第十三条申请批准后,交付供应部办理,新设备到位后、旧设备报废、拆除。
第十四条报废、拆除旧设备由生产管理部、设备动力科、安全环保科分工负责按有关规定处置。
四、设备事故分析处理办法第十五条发生设备事故,设备主管、生产管理部值班人员要到现场察看、处理,及时组织抢修。
第十六条发生设备事故的操作人员及当事人将事故时间、原因、设备损坏程度、影响程度等做记录上报本部门负责人(事故发生后1个工作日内)。
设备安全的管理制度
设备安全的管理制度•相关推荐设备安全的管理制度(精选10篇)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拟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设备安全的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备安全的管理制度篇11、设备进场前实行检验制度:每台设备进场均需提供本台设备出厂合格证(在有效期内)或检测、检验证明,各工区必须组织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对进场设备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进场机械设备验收记录”,对不满足使用、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坚决给予清退出场。
2、实行设备登记制度:对每台进场设备均登记并做好台账。
调配设备做好折旧记录,租赁设备做好租金支付记录。
3、实行操作人员岗前培训制度:设备进场对其操作人员进行设备安全施工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安全操作,机械保养、故障识别、施工现场的互相协调、统一指挥、高压线路周边的机械操作等,培训后颁发培训合格上岗证,不合格的操作人员坚决给予清退。
4、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如起重设备、锅炉等,须经过常州、无锡两地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安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5、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完全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每台设备均在明显位置设立此设备的操作规程,挖机、铲车等可挂在驾驶室内,便于司机学习掌握。
并定期对操作人员检查对不熟悉操作规程的操作人员培训。
6、实行执证上岗制度:所有大型设备的操作人员均执证上岗,上岗证必须是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在有效期内的证件,同时操作证上的机械和实际的操作的机械应相符。
7、实行维修保养制度:每一台设备的操作人员详细填写《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和《司机交接班记录》将设备的管理责任到人,增强设备管理的可追溯性,避免了由于相互推委造成的安全事故。
8、实行机械设备施工前安全检查制度:根据机械设备隐含或表现出的异常磨损、裂痕、变形、断裂等情况,联系机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判断出设备的安全隐患,及时给予正确、有效的处理,使其更趋合理有效并可安全施工。
设备管理概述(PDF 150页)
本章要点
•设备管理的功能、模型•I/O子系统的组成
•I/O控制
•设备的分配
•设备的类型
•I/O缓冲技术
•虚拟设备和SPOOLING系统•磁盘的管理
5.0 引言
•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分为两类:
•存储型设备:作为主存的扩充,以存储大量持久性信息和快速
检索为目标
•I/O型设备:把外界信息输入计算机,把计算结果输出,完成人机交互
5.0 引言(续)
•设备管理的主要功能在于克服设备和CPU速度不匹配•设备中断处理
•设备的分配和去配
•设备驱动调度
•缓冲区管理
•虚拟设备及其实现
•设备管理的基本手段在于系统将所有设备都定义为文件
5.1 I/O 硬件原理I/O 系统
I/O 控制方式
设备控制器
5.1.1 I/O系统
•I/O系统:
•I/O设备及其接口线路、控制部件、通道和管理软件的总称•I/O操作:
•计算机的主存和外围设备的介质之间的信息传送操作
5.1.1:分类
•按照I/O特性,I/O设备划分为:
•输入型设备
•输出型设备
•存储型设备
•顺序存取存储设备:顺序存取存储设备严格依赖信息的物理位置
进行定位和读写,如磁带
•直接存取存储设备:直接存取存储设备的重要特性是存取任何一
个物理块所需的时间几乎不依赖于此信息的位置,如磁盘。
设备规范化管理
设备规范化管理目标设备规范化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1. 统一规范设备的使用标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2. 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设备故障和停机的发生率;3. 减少设备维修和更换的时间和成本;4. 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设备管理水平;5. 加强设备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在使用时符合安全要求。
管理内容设备规范化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 设备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设备管理相关制度和规章,明确设备的使用管理流程和责任;2. 设备标准化:建立设备使用的标准规范,包括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维护等方面;3. 设备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的定期维护计划,包括设备巡检、保养、维修等内容;4. 设备维修记录:建立设备维修记录,记录设备故障和维修情况,方便以后统计分析;5. 设备清理和保养:定期清理设备,保持设备的整洁和良好的工作环境;6. 设备故障排查与处理: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排查和处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7. 设备更新和更换:及时更新老化的设备,合理安排设备更换计划。
实施步骤设备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步骤如下:1. 制定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管理职责和流程,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2. 建立设备档案:建立设备档案,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购买记录、安装调试记录等;3.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根据设备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设备的定期维护计划;4. 建立设备维修记录:建立设备维修记录,包括设备故障和维修情况;5. 定期设备清理和保养:定期进行设备清理和保养,确保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6. 故障排查与处理: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排查和处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7. 设备更新和更换: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更新需求,合理安排设备的更新和更换。
总结设备规范化管理是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相关制度和规范,制定维护计划和记录,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更新设备,组织可以有效避免设备故障和停机,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设备规范化管理也需要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支持,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设备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精选8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拟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备管理制度(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设备管理制度1一、总则本制度规定了设备巡回点检的管理组织及工作内容等;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工艺线上的生产设备管理;二、管理组织1、根据本公司设备巡回点检的实际需要,建立以岗位人员为基础,工段技术人员为关键,设备管理部门巡回点检为督促检查的三级管理网络。
2、生产设备由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工段应建立健全定人定机制度。
岗位操作人员坚持不离设备,设备有人管理,做到手勤、眼勤、耳灵,把本岗位的设备维护好,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或报告相关人员及时排除。
3、工段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要掌握好本工段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各岗位工人对设备的点检及维护情况,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4、设备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对全生产工艺线上的在线设备进行巡回点检,不定期对主机设备进行巡回点检,以便掌握全线设备的运行情况,指导和监督工段,班组的设备巡回点检工作,以达到生产设备安全、高效运转。
并做好巡回点检记录及问题处理记载,巡回记录要保存齐全。
三、点检的工作内容1、设备管理部门⑴由设备主管组织,各工段设备段长或技术人员参加。
⑵点检周期:每月一次,对生产主机设备定期点检。
⑶点检内容:a、检查各单位贯彻执行有关设备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b、检查日常点检和巡回点检记录。
c、检查主要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技术状态。
d、对异常情况的设备组织监测和提出解决措施。
2、工段级点检:⑴由工段设备段长主持,技术人员班组长参加。
⑵点检周期:每周一次。
⑶点检内容:a、按点检标准书规定的项目进行,监督并复核岗位与维修班组的日常点检记录。
b、检查主要设备和重要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技术状态,发现设备异常,损坏和磨损情况应做好记录以便确定修理部位,更换零件,修理的种类和时间,以此安排维修计划。
设备运行管理制度(23篇)
设备运行管理制度(23篇)设备运行管理制度(精选23篇)设备运行管理制度篇11.目的:保证系统设备的`安全运行及人员安全;2.范围:消防系统设备设施;3.职责:主管监督及安排专业人员配合设备厂家进行维护保养工作,并检查结果;4.管理规定:4.1保证消防主机不间断电源的开启;4.2严禁修改系统参数;4.3专业人员每天巡查系统运行情况,发现异常配合厂家处理,做详实记录并上报专业主管;4.4消防系统各种设备严禁私自拆卸、维修;4.5消防广播主机,未经公司批准,严禁使用该设备进行无关内容的播放;设备运行管理制度篇2第一章总则设备润滑管理是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运用摩擦学传统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分析设备摩擦与磨损的机理,合理选用润滑材料,改进润滑方式,以达到降低摩擦、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
为了加强和规范润滑管理工作,特建立此制度。
第二章各级管理机构与职责权限第一条、总工办负责全公司设备润滑及液压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1.审查、批准全公司设备润滑油脂、绝缘介质和液压介质(统称油品)的有关标准。
2.审查、批准新材料、新技术的试验、试点及推广应用工作。
3.审查、批准公司设备润滑管理和液压管理制度。
4.检查、督导公司设备润滑、液压管理的全面工作。
5.参加因润滑不良造成的重大设备事故分析会,审批防范措施。
第二条、机动部负责公司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具体工作,具体职责为:1.对公司所属各单位润滑、液压技术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与考核。
2.负责制定全公司设备油品选用标准、加注油量标准、加注油周期标准及换油标准,油品进厂检验管理办法、油品抽检、清洗循环管理办法。
3.对油品、润滑方式、液压设备(油箱、油泵、控制阀、储能器、热交换器、过滤器、监测系统、变压器、油开关)的使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及考核。
4、组织分析因润滑不良造成的重大设备事故,组织制定防范措施。
5.负责油品定期化验、分析、质量确认工作。
设备管理制度15篇
设备管理制度15篇设备管理制度1一、领借电教仪器时,须与电教保管员当面检验仪器质量,对仪器本身的质量情况作好记载。
二、借出时,要填好仪器名称、型号、借出时间、借者姓名、仪器完好程度。
三、凡领借仪器,要细心保管,放置安全,防尘、防潮、防晒、防磁化,搬动时忌碰撞。
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放像机、收录机等设备不能带回家使用。
四、使用仪器要遵守操作规程,不能颠倒使用顺序。
五、投影仪要放置柜中,平面镜要关闭。
电教柜要放正,每天抹去外部灰尘。
收录机、电视机等要有罩布或置于包装盒、柜中。
六、要定期清洗灰尘,录音机磁头要经常清擦。
保持音质清晰。
七、银幕要挂正,注意保持清洁,不得损坏,有灰尘不得用湿抹布擦。
八、仪器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修理。
九、凡属违犯操作规程、粗心或使用不当引起的损坏,均由领用者负责修理好或赔偿。
十、学期结束必须及时归还,归还时由电教保管员当面检验其质量,有损坏者照价赔偿或修理,并做好记录。
设备管理制度21.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各使用单位必须按照《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的有关条款到当地劳动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2.准备启用的压力容器要具备相关资料并进行验收,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验收内容:d.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和安装。
b.试车运行、审核资料。
c.使用登记手续的办理情况。
3.压力容器的报废由使用单位填写固定资产报废单上报公司。
4.压力容器检修4.1.压力容器检修由使用单位编写压力容器的检修计划,并报厂生产技术部审批,办理密闭容器检修工作票。
4.2.压力容器的检验、检修单位由公司统一指定有检验、检修资质的单位进行。
4.3.压力容器使用单位负责压力容器检修的具体实施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前期气体置换和后期投产。
4.4.压力容器的外部检验由使用单位聘请有压力容器检验资格的单位进行,各生产技术部负责资料的保存。
4.5.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的检修由各使用单位根据《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的有关条款执行。
5.压力容器的操作、运行、使用管理5.1.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建立压力容器设备台帐。
设备管理制度(通用15篇)
设备管理制度(通用15篇)设备管理制度11、为加强设备仪器的购置、使用、维护保养、修理、检验等管理工作,使设备仪器保持完好状态,特指定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2、设备仪器实行站级管理和岗位管理。
设备技术人员负责全站设备仪器的更新、修理、检验和资料档案的管理,操作人员负责所使用设备仪器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
3、站内压缩机、烃泵、自动灌装秤、锅炉、储罐及其它压力容器应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其中压力容器在投入使用前,应按有关规定向安全监察机构申报并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4、操作人员对所操作的设备要做到“四懂、三会”(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会排除故障),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使用和停车,并按时规定做好设备润滑加油、防锈工作,认真落实巡回检查制度,如实填写运行记录。
5、操作人员对本岗位设备、管线、阀门、仪表等装置的操作管理实行责任制,要保持设备整洁,及时消除冒、滴、漏并购做好防尘、防潮、防冻、防腐蚀工作。
维护人员要对设备的修理质量负责,保证检修后设备的完好使用。
设备技术员会同安全员每周对设备按“完好、不完好、修理、停用”4个档次进行一次检查评定,每月将4次检查结果作为对设备的评定依据挂牌公示。
6、全站生产设备每年进行一次大修,每月进行一次小修。
设备技术员要预先提出设备仪器的检修内容和备品配件计划,指定合理的检修定额,严格控制修理费用。
7、设备技术员要按规定做好对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制度的安排和落实。
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每6年进行一次检验,3级的每3年进行一次检验。
安全阀每年至少效验一次;压力表每半年要效验一次;接地装置每年在雷雨季节前检测一次。
8、设备仪器应建立技术档案,其内容包括:(1)设备、仪器的随机技术文件、产品合格证、监制证书、装箱清单等资料(2)安装施工技术资料和安装检测验收资料文件(3)修理、改造记录及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4)检验、检测报告,以及有关检验的技术文件和资料(5)压力表、安全阀、接地电阻等安全附件的效验、修理、更换记录和资料(6)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以及报废报告资料9、外购设备、仪器(包括备品配件)先由需用班组提出申请,经设备技术员审核、分析,并提出购置的.型号参数和数量等具体计划,报站长审批。
设备管理部门职责
设备管理部门职责
设备管理部门是一个组织机构的一部分,其职责主要包括:
1. 设备采购与更新:负责根据组织的需求,对设备进行采购和更新。
包括评估并选择最适合组织需求的设备、与供应商协商和签订采购合同、跟踪设备交付和安装等。
2. 设备保养与维修: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包括制定设备保养计划、组织维修人员进行设备故障排查和维修、协调维修工作和备件采购等。
3. 设备库存管理:负责设备库存的管理,包括设备存放、分类、记录和保管。
确保设备库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报废老化或废弃的设备,并及时处理闲置设备。
4. 设备技术支持:提供设备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包括设备使用指导、故障排查和解决问题、培训用户使用设备等。
5. 设备安全管理:负责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包括设备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组织培训和宣传设备安全知识等。
6. 设备报废处理:负责设备报废的处理工作。
包括评估报废设备的价值、制定报废流程、进行设备报废申请和审批等。
7. 设备数据管理:负责设备数据的管理和统计分析。
包括设备使用数据的采集和记录、统计和分析设备故障数据、定期生成设备报告和分析结果等。
8. 设备性能优化:负责设备性能的优化工作。
通过设备维修和改进,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并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
通过以上职责,设备管理部门可以确保组织的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效率,并保证设备的安全和安全性。
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三篇)
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在各个行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生产设备、办公设备还是家用电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都会出现各种问题,需要进行管理与维护来确保其正常的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设备管理的原则、设备维护的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良好的设备管理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办公设备,只有经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维护,才能确保设备能够按照预定的程序和标准运行,从而保证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其次,设备管理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设备是企业或个人重要的资产之一,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合理的设备管理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减少设备的故障率。
这不仅可以节约企业或个人的成本,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维修和更换设备的时间和精力。
再次,设备管理有助于提高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设备越来越复杂,同时带来了更高的安全隐患。
定期进行设备管理和维护,可以发现和处理设备的潜在风险,降低事故和伤害的发生概率,确保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最后,良好的设备管理还可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和性能。
通过定期的保养、检修和更新,设备可以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
同时,设备的升级和改进也可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和性能,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要求。
二、设备管理的原则1.合理选购适用设备。
在设备的选购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确定适用的设备,并进行充分的比较和评估。
要考虑设备的质量、性能、价格、服务和售后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设备。
2.建立健全的设备档案。
对于每台设备,需要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设备的品牌、型号、购买日期、安装调试记录、使用说明书、保养保养记录、维修和更换记录等重要信息。
方便进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状况的了解。
3.制定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
根据设备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明确设备的使用条件、维护时间、保养方法、维修流程、备件管理等,确保设备能够按照规范的方式进行管理和维护。
如何有效管理生产设备
如何有效管理生产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生产设备是企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和关键要素之一。
有效管理生产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设备维护、设备监控和设备优化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管理生产设备。
一、设备维护设备维护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设备维护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设备维护管理方法:1. 制定维护计划: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需求,制定维护计划,包括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等内容。
维护计划应合理安排维护时间,避免对生产进度造成过大影响。
2. 定期检查和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故障。
保养工作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确保设备各部件的正常运转。
3. 建立设备档案: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记录和故障情况等,便于跟踪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维护情况,为设备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二、设备监控设备监控是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和运行数据,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和故障,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设备监控管理方法:1. 采用传感器技术:通过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的温度、压力、振动等参数,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情况。
传感器数据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
2. 建立预警机制: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故障历史,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设定设备运行的安全边界,一旦设备状态超出安全边界,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设备故障。
3. 数据分析和故障诊断:对设备监控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模型和算法,识别设备异常和故障的原因,及时进行故障诊断和处理。
数据分析还可以为设备维护提供决策支持,优化维护策略。
三、设备优化设备优化是通过改进设备的设计和工艺流程,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设备优化管理方法:1. 优化设备布局:合理规划设备的布局,使设备之间的运输距离和物料流动路径最短,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和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设备管理设备和设施是企业用以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对设备和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本章讨论设备管理及其意义,介绍计划预修制和全面生产维修制,具体研究设备维修管理几种常见的设备维修体制和决策方法。
第一节设备管理概论一、设备维修管理的概念什么是维修(Maintenance)?英国标准3811号给“维修”下的定义是:“各种技术行动与相关的管理行动相配合,其目的是使一个物件保持或者恢复达到能履行它所规定功能的状态。
”在工业上,需要维护的对象有生产产品的一切设施和系统以及企业向用户提供的各种产品。
所谓设备维修管理,是指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
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对企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在生产的主体由人力向设备转移的今天,设备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1)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计划、交货期、生产过程的均衡性等方面的工作。
(2)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制造成本的高低。
(4)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5)在工业企业中.设备及其备品备件所占用的资金往往占到企业全部资金的50%一60%,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生产资金的合理使用。
设备管理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必须花大力气做好这项工作。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依据企业经营目标及生产需要制定设备规划。
(2)选择、购置、安装调试所需设备。
(3)对投入运行的设备正确、合理地使用。
(4)精心维护保养和及时检查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5)适时改造和更新设备。
二、设备维修发展概况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事后修理、预防维修、生产维修、维修预防和设备综合管理五个阶段。
1.事后修理事后修理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修理。
这种修理法出于事先不知道故障在什么时候发生,缺乏修理前准备,因而,修理停歇时间较长。
此外,因为修理是无计划的,常常打乱生产计划,影响交货期。
事后修理是比较原始的设备维修制度。
目前,除在小型、不重要设备中采用外,已被其它设备维修制度所代替。
2.预防维修第二次大战时期,军工生产很忙,但是设备故障经常破坏生产。
为了加强设备维修,减少设备停工修理时间,出现了设备预防维修的制度。
这种制度要求设备维修以预防为主,在设备运用过程中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加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根据零件磨损规律和检查结果,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有计划地进行修理。
由于加强了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使得设备有效寿命延长了,而且由于修理的计划性,便于做好修理前准备工作,使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大为缩短,提高了设备有效利用率。
3.生产维修预防维修虽有上述优点,但有时会使维修工作量增多,造成过分保养。
为此,1954年又出现了生产维修。
生产维修要求以提高企业生产经济效果为目的来组织设备维修。
其特点是,根据设备重要性选用维修保养方法,重点设备采用预防维修,对生产影响不大的一般设备采用事后修理。
这样,一方面可以集中力量做好重要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同时也可以节省维修费用。
4.维修预防人们在设备的维修工作中发现,虽然设备的维护、保养、修理工作进行得好坏对设备的故障率和有效利用率有很大影响,但是设备本身的质量如何对设备的使用和修理往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设备的先天不足常常是使修理工作难以进行的主要方面。
因此,于1960年出现了维修预防的设想。
这是指在设备的设计、制造阶段就考虑维修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易修性,以便在以后的使用中,最大可能地减少或不发生设备故障,一旦故障发生,也能使维修工作顺利地进行。
维修预防是设备维修体制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
5.设备综合营理公设备维修预防的基础上.从行为科学、系统理论的观点出发,于70年代初,又形成了设备综合管理的概念。
设备综合工程学,或叫设备综合管理学.英文原名是Terotechnology,它是对设备实行全面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
1970年首创于英国,继而流传于欧洲各国。
这是设备管理方面的一次革命。
日本在引进、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生产维修的实践经验,创造了全面生产维修制度,它是日本式的设备综合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发展。
设备维修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基于状态维修(Condition-basic maintenance)和智能维修(Intelligent maintenance)等新方法。
基于状态维修是随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出现而在生产系统上使用的,现在能够连续地监控设备和加工参数。
采用基于状态维修,是把PLC直接连接到—台在线计算机上,实时监控设备的状态,如与标准正常公差范围发生任何偏差,将自动发出报警(或修理命令)。
这种维护系统安装成本可能很高,但是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水平。
智能维修,或称自维修,包括电子系统自动诊断和模块式置换装置,将把远距离设施或机器的传感器数据连续提供给中央工作站。
通过这个工作站,维护专家可以得到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的智能支持,以完成决策任务。
然后将向远方的现场发布命令,开始维护例行程序,这些程序可能涉及调整报警参数值、启动机器上的试验振动装置、驱动备用系统或子系统。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正在开发远距离维护监控系统(RMMS).它是维护自动化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范例。
在有些例子中,可以用机器人技术进行远距离模块置换。
三、设备工程学设备日益朝着大型化、复杂化、精密化或超小型化、连续化、超高温、超高压等方向发展,所需设备投资不断增加,如使用不当,将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果。
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是现代化工业的特点。
但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工厂,设备一旦发生故障而停工,就会打乱生产计划,影响交货期。
严重的设备事故,不仅造成废次品、甚至影响人身安全。
大量使用机器设备,废水、废汽等的排放置增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
设备的低效率,或者漏汽、漏水、漏油等原因,造成贵重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设备的严重腐蚀、磨损现象,造成检查、加油、清洁、修理等维护人员的增加和费用的提高,所有这些,都对设备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设备综合工程学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设备管理方法相体制。
设备综合工程学有五个特点。
1.把设备的最经济寿命周期费用作为研究目的。
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是指设备从研究设计开始,到制造、安装、运转、维修、改造,直至更新,整个过程(或称设备—生)发生的全部费用。
寿命周期费用可划分为两部分,其一为设置费,包括研究、设计、制造等费用,对外购的设备,设置费包括售价、运输及安装费用;其二为维持费,指设备投入运转以后发生的全部费用,如操作人员工资、能源消耗费、维护修理费、固定资产税金等费用。
以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作为评价设备的目标,就是要求在选购设备时,不仅要考虑设置费,同时要考虑维持费。
售价低的设备,如其维持费高、就不一定是经济的设备。
单纯考虑寿命周期费用尚不全面,还要求设备的综合效率要高。
设备的综合效率是指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设备的输出与输入之比。
即设备综合效率=设备寿命周期的输入/设备寿命周期的输出其中.对设备的输入,指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输出则可用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出产量来表示,但要求足在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与环境保护、劳动情绪等达到规定条件下的生产量。
2.把与设备有关的工程技术、财务、管理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管理。
设备综合工程学要求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管理,要运用工程技术、管理数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这是管好现代化设备的客观需要。
3.研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设备的设计阶段对其效率有决定性的作用,设备生产率、精度、维修性、可靠性、环保性、节能性等要求,主要取决于设计阶段。
设备综合工程学要求研究设计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可靠性高、维修性好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低,产品产量、质量、交货期易于保证,产品成本低.操作安全。
4.设备综合工程学把设备当作一个系统,并以它的整个寿命周期为管理和研究对象。
这是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是对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维修、革新改造以至更新等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技术和经济的管理。
5.强调设备的设计、使用和费用的信息反馈。
这种反馈过程是将设备在使用过程发生的问题、维修过程的情况以及各种与设备有关的费用发生资料,反馈给设计制造部门,以便对设备进行改进或研制更高质量的设备。
为此,要求设备生产厂和用户厂之间疏通信息反馈的渠道。
简言之.设备综合工程学是一门以设备一生为研究对象,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使其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目的的综合性管理科学。
第二节生产维修设备维修的理论有两种基本观点。
第一种观点建立在摩擦学基础之上,研究机械磨损规律的“设备修理周期结构”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由于摩擦磨损的原因,随着磨损时间的延续和按一定规律磨损量的增加,将会引起机器零件表层的破坏和几何形状与尺寸的改变,甚至会造成机构动作的失调与工作精度的下降,最后丧失工作能力,导致故障或事故的发生。
第二种观点是建立在故障物理学基础之上,研究故障规律和设备可靠件的“故障分析与状态管理”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设备的故障除了磨损的原因之外、还有外界工作条件如温度、压力、振动等原因,以及内部工作条件如内应力、变形、疲劳及老化等多种原因。
运用这种理论是要通过对设备的异常现象的数据检测、对故障频率及其分布的分析、设备可靠性的原因分析,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它的规律性,进而得到设备劣化与维修必要性的信息。
这种理论和方法对尚未掌握维修规律,以及重型、精密、电子、自动化等设备是比较适用的。
一、机器零件的磨损规律设备管理工作也和其它管理工作一样,首先必须掌握设备出故障的规律,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比较准确地判断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并且可以根据设备出故障的规律,安排好生产和维修的时间,避免生产与维修的冲突。
各种设备都是由零件组合而成的。
一个零件丧失了机能,就会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如果关键零件出了问题,则可能导致整台设备出现故障。
因此,了解和掌握零件的磨损规律,有助于事先做好修复或更换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机器零件的磨损规律如图10.2-1所示。
零件从投入使用到磨损报废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磨损期、正常磨损期和急剧磨损期。
1.初期磨损零件的表面宏观几何和微观几何都要发生明显变化。
磨损速度很快,这一阶段对设备来说没有什么危害,而是设备进入正常运转的必经阶段.有时这一阶段又叫“跑合”、“磨合”。
例如,—辆刚买回来的自行车不一定轻便好骑,而骑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感到很轻便厂,这是因为自行车上有相对运动的零件经过磨合后处于一种良好的配合状态,初期磨损期一般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