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安全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一、引言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正确的静脉输液管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静脉输液操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适合范围本管理规范适合于医疗机构内进行静脉输液操作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等。

三、术语定义1. 静脉输液:将药物或者液体通过静脉注射进入患者体内的过程。

2. 静脉输液器材:包括输液器、输液管、静脉针、注射器等。

3. 静脉输液药物:指用于静脉输液的药物,包括抗生素、营养药物、止痛药物等。

四、静脉输液管理要求1. 输液前准备(1)核对医嘱: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应子细核对医嘱,确认药物名称、剂量、输液速度等信息是否准确。

(2)检查器材:护士应检查输液器材是否完好,包括输液器、输液管、静脉针等,确保无损坏或者污染。

(3)选择静脉通道:护士应选择适合的静脉通道进行输液,避免选择已经炎症或者血栓的静脉。

2. 输液操作(1)消毒:护士在进行输液前,应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操作。

(2)穿刺:护士应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进行穿刺操作。

穿刺时应注意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血管壁。

(3)固定:护士应使用透明敷料或者适当的固定带固定静脉针,确保静脉针不松动或者脱落。

(4)连接输液器:护士应将输液器连接到静脉针上,确保连接处无漏液或者松动。

(5)调整输液速度:护士应根据医嘱要求,调整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者过慢。

3. 输液观察与记录(1)观察患者病情:护士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

(2)观察输液情况:护士应定期观察输液情况,包括输液速度、输液器液面高度等。

(3)记录: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输液情况和观察结果,并与医生进行沟通。

4. 输液后处理(1)拔针:输液结束后,护士应按照正确的拔针方法拔除静脉针,并进行相应处理。

(2)处理器材:护士应将用过的输液器材进行正确的处理,包括清洗、消毒或者丢弃等。

(3)观察并记录:护士应观察患者输液后的反应,记录相关信息,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静脉输液规范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规范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患者输液治疗安全,杜绝护患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从事静脉输液治疗的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

三、管理职责1. 医院护理部负责组织制定、修订和实施本制度。

2. 各科室护士长负责组织本科室医护人员学习、执行本制度。

3. 护士负责按照本制度要求,规范操作,确保患者输液安全。

4.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静脉输液治疗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四、管理制度1. 环境管理(1)治疗室应保持整洁、干净,不堆放杂物。

(2)无菌操作前,需进行湿式清扫台面,每日进行空气消毒2次。

(3)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治疗室。

2. 配药管理(1)配药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

(2)抗生素应现用现配,若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执行,应注明药名、时间,放置治疗盘内,有效期不超过2小时。

3. 操作管理(1)输液前,护士应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选择最有效的输液方式。

(2)穿刺前及更换敷料时,用合格的消毒剂(2%碘酊、75%酒精、碘伏或安尔碘)消毒皮肤,干燥后才能进针。

(3)穿刺失败2次,应换人操作,并向患者道歉。

(4)每次穿刺都必须更换输液针头。

(5)穿刺后或更换液体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

4. 输液器具管理(1)输液管、头皮针、肝素帽等输液用具,在输液前必须检查其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

(2)如已过期,则不可重新消毒再使用。

5. 药物管理(1)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需确保安全。

(2)配药后签署时间。

6. 输液记录管理(1)护士应详细记录患者输液情况,包括输液时间、药物名称、剂量、滴速等。

(2)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

五、监督检查1.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静脉输液治疗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护理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静脉输液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治疗中一种重要的给药方式,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静脉输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当、药物配伍禁忌、护理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还可能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提高静脉输液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1. 操作不当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操作不当是导致输液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可能导致感染;穿刺技术不熟练,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局部血肿等;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可能导致患者不适或药物效果不佳。

2. 药物配伍禁忌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配伍不当可能导致药物失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部分药物在混合后会发生反应,如酸性药物与碱性药物混合可能导致pH值改变,影响药物稳定性。

此外,部分药物配伍后可能产生沉淀,影响药物吸收和疗效。

3. 护理不到位护理不到位也是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如输液过程中未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输液部位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感染、静脉炎等。

4. 患者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也会影响静脉输液的效果。

如患者血管条件差,穿刺难度增加;患者过敏体质,对某些药物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差,未按医嘱完成治疗等。

二、静脉输液改进措施1. 加强培训,提高操作技能针对操作不当的问题,应加强医护人员静脉输液操作技能的培训,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无菌操作规程和穿刺技术。

此外,还需加强对新进医护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能迅速适应临床工作。

2. 严格药物配伍管理为避免药物配伍禁忌,医护人员应熟悉各类药物的性质和配伍要求。

在输液过程中,严格遵循药物配伍原则,避免不合理配伍。

同时,加强药物说明书和文献资料的学习,了解新型药物的配伍信息。

3. 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护理不到位的问题,应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三篇篇一: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1、加强医护人员的输液安全意识,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管理。

2、确保输液用具安全:输注药物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用具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

3、药物的安全使用3.1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

3.2溶液查对检查溶液有无渗漏、瓶口有无松动,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现象。

3.3张贴输液瓶签张贴瓶签前必须认真核对溶液的名称、浓度、剂量与瓶签是否相符。

3.4配药: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

3.5更换液体更换补液时查对相邻二组补液有无配伍禁忌,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补液不能相邻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4、输液观察4.1观察有无药物的过敏反应凡是输液所需使用的药物,对于易过敏者都应在输液前做皮内敏感试验,如果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须立即停止输液,按照相关预案进行处理。

4.2观察输液的速度输液的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及输入液体的总量,输液的目的和药物的性质等多种因素。

4.3观察输液药物有无外渗,及时观察输液局部情况,如有外渗应及时对症处理。

5、操作方法正规,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6、合理选用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

7、操作时动作轻稳,主动与患者交流,体现爱伤观念。

篇二: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该项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之一,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

具有给药迅速、起效快等优点,但也具有风险较大、安全隐患较多的缺点。

如不加强安全管理,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因此,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管理,确保安全。

1药品器具的安全管理1.1输液用具临床上常见输液用具有:输液器、锁骨下静脉穿刺管、PICC管、头皮静脉留置针、头皮针、肝素帽、三通接头等。

静脉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静脉输液治疗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开展静脉输液治疗的医护人员、护士、药学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

三、组织管理1. 医院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修订、监督实施本制度,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

2. 各科室设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工作。

3. 护理部、药学部、感染管理科等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做好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工作。

四、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内容1. 输液前安全管理(1)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过敏史、药物禁忌症等,确保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2)严格核对患者信息,确保输液治疗针对正确患者。

(3)检查输液药物、输液器、注射针等输液用品的有效期、包装完好情况,确保输液用品符合要求。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输液过程中的污染。

2. 输液过程中安全管理(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输液反应。

(2)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输液速度,避免输液过快或过慢。

(3)加强巡视,确保输液过程中患者安全。

(4)保持输液器、注射针等输液用品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3. 输液结束后安全管理(1)妥善处理输液用品,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处置等规定。

(2)记录患者输液治疗情况,包括输液药物、输液时间、输液反应等。

(3)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输液用品。

五、监督检查1. 医院定期对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各科室定期对本科室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

3. 护理部、药学部、感染管理科等部门对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六、奖惩1. 对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科室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患者损害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静脉输液的管理要求

静脉输液的管理要求

静脉输液的管理要求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予患者药物、补液等治疗。

正确的静
脉输液管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静脉输液的管理要求。

1. 设备准备
在进行静脉输液前,首先要准备好必要的设备,包括静脉导管、输液管、输液泵、止血带、大量输液器、药物等。

确保设备的完好无损,符合医疗使用标准。

2. 患者评估
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前,需要进行患者的全面评估,包括静脉通畅性、过敏史、疾病情况等。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输液方案,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进行输液。

3. 操作规范
进行静脉输液时,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持手部清洁,使用无菌操
作技术进行操作。

注意输液速度、输液管的固定、药物相容性等问题,避免输液过快或发生漏药现象。

4. 输液监测
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输液情况进行监测,包括输液量、输液速度、患
者反应等。

及时调整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5. 输液后处理
输液结束后,需要妥善处理输液设备,包括拔除静脉导管、处理废弃物等。


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6. 记录与沟通
对于每一次静脉输液操作,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输液时间、输液量、
输液速度、药物名称等信息。

同时需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确保信息畅通。

综上所述,正确的静脉输液管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做好
设备准备、患者评估、操作规范、输液监测、输液后处理、记录与沟通等管理要求,才能有效提升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引言概述: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室。

然而,由于静脉输液操作的特殊性,不规范的管理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事件的发生。

因此,规范的静脉输液管理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一、输液设备的选择与准备1.1 选择合适的输液器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器材,包括输液管、针头、注射器等。

确保器材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避免因器材原因导致输液事故。

1.2 检查输液设备完整性:在使用前,仔细检查输液设备的完整性,确保无破损、漏液等情况,避免因设备问题引发输液事故。

1.3 消毒与无菌操作:在使用输液器材前,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输液设备的无菌状态,减少感染风险。

二、静脉通道的建立与管理2.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包括手部静脉、前臂静脉等。

避免选择过细或过粗的静脉通道,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和不适。

2.2 穿刺技术与操作规范: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医务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穿刺技术,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避免穿刺过深或过浅造成并发症。

2.3 静脉通道的定位与固定:在建立静脉通道后,应进行适当的定位与固定,确保静脉通道不易脱落或移位,减少漏液和感染的风险。

三、药物配制与输液速度控制3.1 药物配制的准确性:在进行药物配制时,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要求,准确计量药物,并遵守药物配制的操作规范,避免因药物配制错误导致药物过量或过少。

3.2 输液速度的控制: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情况,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造成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

3.3 药物相容性的评估:在需要同时输注多种药物时,应进行药物相容性的评估,避免不同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降低药物疗效。

四、输液监测与观察4.1 输液记录与标识: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输液相关信息,包括药物名称、剂量、输液速度等,并对输液设备进行标识,方便监测与管理。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予患者药物、营养物质等。

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感染、药物误用等问题。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应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从感染控制、药物管理、设备使用和培训教育等方面详细介绍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感染控制1. 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彻底清洁双手。

2. 使用无菌器材:所有与静脉输液相关的器材包括注射器、针头、输液管等必须是无菌的,并在使用前进行检查。

3. 静脉通路消毒:在插管前,必须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并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插管操作。

4. 定期更换输液袋和输液管:输液袋和输液管应定期更换,以防止细菌滋生和感染。

二、药物管理1. 核对药物标签: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前,必须核对药物标签与医嘱是否一致,避免给予错误的药物。

2. 药物储存与配制:药物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在配制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浓度和容量,并按照规定时间使用。

3. 药物注射技术: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保证药物的均匀注入,并避免漏注或快速注射引发不良反应。

三、设备使用1. 注射器和针头选择: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应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注射器容量应与需要输液的量相匹配,针头应适合患者年龄和体型。

2. 输液泵使用:对于需要精确控制流速的情况,应使用输液泵进行输液,以确保药物的准确输送。

3. 输液管路管理:输液管路应保持通畅,避免弯曲和阻塞。

医护人员在更换药物或输液袋时要注意清洁操作,避免污染。

四、培训教育1. 培训医护人员:医院应定期组织针对静脉输液安全的培训,包括感染控制、药物管理、设备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2. 提供标准操作指南:医院应提供详细的静脉输液操作指南,包括手卫生、消毒处理、药物核对等步骤,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指南操作。

静脉输液的安全操作及事故处理

静脉输液的安全操作及事故处理

静脉输液的安全操作及事故处理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

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及时有效的事故处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的安全操作流程及事故处理方法。

一、静脉输液的安全操作1.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在开始静脉输液前,护士应进行充分的评估,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

应优先选择比较粗细、通畅的静脉,避免选择扭曲、血管迂曲或有炎症的静脉。

2.准备工作:护士在输液前应洗手并穿戴好手套,确保操作环境清洁。

同时,准备好所需的输液设备,检查液体是否清澈,无异物。

3.皮肤消毒:使用75%的酒精或碘伏对输液部位进行彻底消毒,消毒时间持续30秒以上。

务必注意,要等消毒液完全干燥后方可操作。

4.导管固定:将静脉导管固定在皮肤上,使用透明敷料或创口贴固定,避免导管脱落或移位。

5.滴速控制:根据医嘱和患者病情,控制输液的滴速。

护士应认真观察滴量和滴速,确保输液量与医嘱一致。

6.定期观察: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定期检查患者的静脉输液部位,观察有无渗漏、肿胀、血肿等情况。

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如畏寒、恶心、头晕等。

7.保持通畅:输液过程中,要确保导管通畅,避免导管阻塞或堵塞。

如发现堵塞,应及时调整滴速或更换导管。

二、静脉输液事故处理1.渗漏和漏液:发生渗漏和漏液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用无菌纱布清洁患者的皮肤。

如果渗漏口较小,可以用透明敷料贴紧,避免空气进入。

如渗漏较大,应更换输液管或重新插入导管。

2.血肿:当输液部位出现血肿时,应及时停止输液,做好止血处理。

可以用适当的压力对部位进行按压,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3.感染:静脉输液过程中,如出现感染症状,如红肿、疼痛、发热等,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4.过敏反应:有些患者对某些药物或液体存在过敏反应。

如果患者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疹、呼吸困难、心悸等,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5.堵塞:当输液导管出现堵塞时,应先尝试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如未能解决问题,应及时更换输液管或重新插入导管。

静脉输液的风险与安全措施

静脉输液的风险与安全措施

静脉输液的风险与安全措施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在很多疾病治疗和症状缓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不正确使用或执行,可能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有效治疗,下面将介绍静脉输液的风险以及相应的安全措施。

一、静脉输液的风险静脉输液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输液部位感染:由于静脉输液涉及穿刺皮肤,若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输液部位感染。

感染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渗液等,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败血症等严重感染症状。

2.药物不良反应:静脉输液是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循环,因此一些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药物依赖、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特别是抗生素、化疗药物等具有较高毒副作用的药物,更需要谨慎使用。

3.输液速度过快:如果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血容量过载、溶质过多等并发症。

严重时,可能引发心力衰竭、肺水肿等严重的循环系统并发症。

4.输液泄漏或漏注:输液管路出现泄漏或漏注可能导致药物外渗、感染等问题。

同时,药物泄漏还可能造成人员接触药物而引起中毒。

5.输液管路梗阻:输液管路长时间使用后,可能发生梗阻。

梗阻时,药物无法顺利输送到患者体内,影响治疗效果。

二、静脉输液的安全措施为了减少静脉输液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行静脉输液时,护士或医生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穿刺及换药手术的无菌性,避免输液部位感染的发生。

2.保持输液部位清洁干燥:输液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污染或感染。

在开始输液前,应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进行清洁,必要时可使用透明敷料覆盖输液点。

3.药物管理与监测:正确使用药物,按照医嘱和药物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药物配置和给药,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同时,注射过程中应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反应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4.控制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特点,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引发的并发症。

静脉输液的病人安全保障措施

静脉输液的病人安全保障措施

静脉输液的病人安全保障措施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然而,由于输液操作的复杂性和患者本身特点的差异性,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保障静脉输液过程中病人的安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需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从医疗环境、设备选择、操作规范等多个方面介绍静脉输液的病人安全保障措施。

一、医疗环境安全保障1. 空气洁净度要求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若空气中存在微生物污染,可能会引发感染并对病人造成伤害。

因此,医疗机构应确保输液区域的空气洁净度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通过定期消毒、保持空气流通、控制室内温湿度等方式,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2. 安全防护设施输液区域应设有洗手池、便盆、废物箱等设施,医务人员应该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和帽子,并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

同时,医疗机构应定期召开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和职业素养,增强对病人安全保障意识的重视。

二、设备选择的安全保障1. 输液器材质量选择质量上乘的输液器材对保障病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选择安全可靠的输液器材供应商,确保输液器材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针对特殊的病人群体,如儿童、孕产妇等,可根据其特点选择适宜的输液器材。

2. 输液泵的使用静脉输液泵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缓对病人造成不良影响。

医务人员在使用输液泵前,应对泵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校准好液体流速。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对泵的使用方法进行培训,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使用。

三、操作规范的安全保障1. 注射液的准备在输液前,医务人员需要进行注射液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正确选择和检查药品、正确计算药物剂量、正确配制药物,以及确保注射液无任何可见异物。

医务人员应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防止注射液的污染和错误。

2. 静脉通路的建立建立静脉通路是静脉输液的基础。

在进行静脉穿刺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并遵循消毒规范。

对于特殊群体患者,应特别注意穿刺的技巧和困难,以避免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伤害。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和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事故,特制定本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进行静脉输液操作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

三、职责分工1. 医生:负责开具静脉输液处方,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指导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操作。

2. 护士:负责静脉输液操作的执行,包括穿刺、给药、观察等。

3. 药师:负责药物的调配和核对,确保药物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4.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静脉输液操作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制度的落实。

四、管理制度1. 静脉输液前评估(1)护士在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包括过敏史、静脉状况、意识状态等。

(2)医生在开具静脉输液处方时,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静脉输液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2. 穿刺操作规范(1)护士在穿刺前应做好手卫生,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根据患者的静脉状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避免反复穿刺。

(3)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操作并处理。

3. 药物管理(1)药师负责药物的调配,严格按照处方进行配药,并核对药物名称、剂量、规格等信息。

(2)护士在给药前,必须核对药物名称、剂量、规格、批号等信息,确保无误。

4. 输液过程中观察(1)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输液速度、药物反应等。

(2)如发现患者出现不适,立即停止输液,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5. 输液结束后处理(1)护士在输液结束后,应妥善处理输液器和输液物品,并进行手卫生。

(2)告知患者输液结束后注意事项,如休息、饮食等。

五、监督与考核1.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静脉输液操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落实。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按照医疗机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

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
缺点
静脉输液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感染 、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此外,静脉输液的过程需要严格 控制,否则可能会造成液体过量或不足,影响患者的健 康和安全。
02
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
药品安全问题
01 药品质量问题
药品在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中可能存在质量 问题,如污染、失效等。
02 药品使用问题
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
汇报人:
汇报日期:
目录
• 静脉输液简介 • 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 • 提高静脉输液安全性的措施 • 医疗培训在静脉输液安全性方面
的应用
01
静脉输液简介
静脉输液的定义
静脉输液是一种将药物、营养物质、血液等通过静脉血 管输入体内的方法,以达到治疗疾病、补充营养、维持 电解质平衡等目的。
01 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组织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
03 或专业护士进行授课和指

培训过程中注重实践操作
02
,加强模拟演练和案例分

对护士进行定期考核,确
04
保培训效果和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操作责任心问题
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如未认真核对药品信息、 未关注患者反应等,可能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器械安全问题
01
02
03
器械质量问题
输液器、针头等医疗器械 在生产、储存、运输等环 节中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如污染、破损等。
器械使用问题
器械使用不当,如针头型 号不匹配、输液器过期等 ,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发 生。
药品使用不当,如剂量错误、药物过敏等,可能 导致严重后果。
03 药品监管问题
药品监管制度可能存在漏洞,导致不合法药品进 入市场,从而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静脉输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的治疗方法,可有效给予患者药物或液体营养。

然而,输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感染、输液误差等。

因此,对静脉输液进行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输液设备选择、操作规范、感染预防等方面探讨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一、输液设备选择在进行静脉输液之前,合理选择输液设备是确保输液安全的第一步。

应根据患者情况和输液需求,选择适当的输液器具以及输液管路。

一般情况下,我们常用的输液器具包括输液瓶、输液袋和输液泵等。

在选择时,应首选符合国家标准、生产日期新鲜的产品,并确保包装完好无损。

二、操作规范1.消毒操作在进行静脉输液之前,必须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操作人员应采用洗手消毒液和有效消毒剂对双手和操作区域进行彻底清洁。

消毒时,应注意完全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使用,确保消毒操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穿刺操作针对输液的穿刺操作,操作人员应该经过专业的培训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手法轻柔、准确定位,并遵循"一次穿刺法"原则,尽量减少多次扎刺带来的不适和感染风险。

3.输液速度控制输液速度的控制非常重要,过快的输液速度可能引发过快的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因此,操作人员应根据医嘱和患者病情,合理控制输液速度。

在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三、感染预防输液过程中感染的发生是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

以下是一些感染预防的重要措施:1.洗手操作人员在接触输液器具和患者之前,应进行手卫生。

洗手方法应遵循正确的七步手卫生程序,包括用流水湿润双手、取适量手卫生剂等。

2.穿戴手套操作人员在进行给药和输液操作时,应穿戴清洁、无菌的手套。

每次接触新区域或新病人时,都应更换新的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3.管路管理输液管路是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应尽量减少管路的污染。

操作人员应定期更换输液管路,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并按照严格的无菌要求进行操作。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然而,尽管静脉输液在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本文将深入探讨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便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注意这一问题。

一、安全隐患:1. 感染风险:静脉输液可能引起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是血液感染。

感染可由输液管道的污染、操作者的不洁手或操作环境的不洁引起。

2. 药物错误:输液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犯错,如输错药物、输液速度不当或计量错误。

3. 静脉炎:长时间输液或不当注射技术可能导致静脉炎,其症状包括疼痛、红肿、发热和静脉堵塞等。

4. 液体过负荷:输液速度过快或过大剂量可能导致液体过负荷,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等严重后果。

5. 输液反应:有些患者对输液会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和休克等。

二、防范措施:1. 严格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输液操作时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包括正确的洗手程序、消毒程序和穿戴无菌防护用品等。

2. 清洁输液设备:输液设备应被认真清洁和消毒,确保输液管道的无菌状态,并避免感染的风险。

3. 药物管理流程: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药物管理流程操作,核对药物名称、剂量和患者身份等信息,避免药物错误。

4. 注意液体种类、剂量和速度:医务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输液液体的种类、剂量和速度,以避免液体过负荷等不良后果。

5. 监测输液效果和患者反应:输液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总结回顾:静脉输液在医疗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感染风险、药物错误、静脉炎、液体过负荷和输液反应等。

为了预防这些问题,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设备的洁净状态、正确管理药物、了解液体种类和速度,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输液效果。

只有在正确的操作和预防措施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安全地进行静脉输液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中。

为了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规范的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的规范操作要点以及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规范操作要点1.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途径:静脉输液常用的部位包括前臂静脉、手背静脉、头静脉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途径。

2.皮肤消毒: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应进行皮肤消毒操作,避免细菌感染。

3.输液器具选择:选择符合要求的输液器具,避免使用过期或破损的器具。

4.输液药物配置:按照医嘱规定将药物按比例配置好,避免药物配制错误。

5.输液速度控制: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病情,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发生药物超速或过慢的情况。

6.输液观察:进行输液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避免出现输液不畅、漏液或其他异常情况。

7.输液结束处理:输液结束后及时拆除输液器具,并进行相关处理,避免漏药或细菌感染。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1.培训要求:医院和护理机构应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静脉输液培训,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设备管理:定期对静脉输液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3.药品管理:建立药品管理台账,对静脉输液所使用的药品进行严格管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输液监控:对静脉输液的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5.事故处理:建立静脉输液事故处理机制,对突发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和报告。

6.宣传教育:开展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从业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意识。

结语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共同保障静脉输液的安全和有效。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2、穿刺静脉的选择应粗直,弹性好,相对固定,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对长期输液患者,应当注意保护盒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交替使用。

3、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尽快达到治疗效果。

4、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气栓,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针。

5、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方可输入药液,以免造成组织损害,增加患者痛苦。

6、一般情况下,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速。

7、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主动与患者沟通,满足其需要。

8、连续输液24小时以上者,须每日更换输液器或输液瓶。

9、保证安全输液。

10、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不超过7天。

完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一、引言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

然而,静脉输液操作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医疗事故。

为了确保患者输液治疗安全,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现对输液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二、完善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各科护士长和护理骨干为组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输液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健全规章制度(1)制定《静脉输液操作规范》,明确输液操作流程、无菌操作原则、药物配伍禁忌等,确保操作规范。

(2)建立《输液安全管理制度》,对输液环境、药品管理、配药操作、操作管理、患者评估、输液巡视、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

(3)制定《输液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要求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3.加强人员培训(1)对新入职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培训,确保其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2)定期组织护士进行输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

(3)开展输液操作技能竞赛,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

4.强化环境管理(1)确保输液室整洁、干净,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2)严格控制人员流动,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输液室。

(3)液体存放于阴凉、避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

5.严格药品管理(1)配药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洗手、戴口罩。

(2)抗生素等易变质药物现用现配,有效期内使用。

(3)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确保药品质量。

6.规范操作流程(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核对患者信息、药物、剂量、途径等。

(2)穿刺前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方式。

(3)穿刺前及更换敷料时,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皮肤。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

7.强化巡视制度(1)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严格执行输液巡视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3)对输注高渗液体、含钾、升压药等特殊药物的患者,加强巡视。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静脉输液是指药物或液体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常用于治疗、预防疾病以及输血等情况。

作为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掌握一些常识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以下是关于静脉输液的常识和注意事项。

常识:1.装配输液设备前,必须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2.静脉输液前,需要调查患者的患病史、过敏史、药物史等信息,以确保输液的安全性。

3.输液过程中,需要经常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以及出现过敏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等症状。

4.输液结束后,应及时记录患者的输液量、输液时间、剩余药物等信息,并妥善处理废弃物。

5.静脉输液设备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以避免细菌感染。

注意事项:1.静脉输液前,需要经过医生的诊断和处方。

护士需要核对处方,确保药物种类、用量和注射方式正确。

2.护士在进行动脉穿刺取血、静脉穿刺以及静脉插管时,必须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3.在连接输液管和注射器时,要确保连接紧密,防止药液外漏和空气进入血管。

4.检查注射器和输液管是否有空气泡,如有必须排空。

空气泡进入循环系统可能导致气栓。

5.注射药物前,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用途,正确选择注射速度,避免快速注射导致过敏反应或药物不良反应。

6.每次输液前,要检查患者的静脉状况,确保血管通畅。

若发现血管有结节、栓塞等情况,应及时更换输液部位。

7.在输液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静脉输液情况,确保输液速度恰当,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8.若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适当的处理和护理。

9.输液治疗结束后,应通知患者及时报告药物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以上是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掌握的常识和注意事项。

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的接受静脉输液治疗。

同时,护士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规范操作提出整改意见。
• 制订药物安全使用规范,通过静疗小组推 广至全院
• 尤其是肠外营养,已成为临床上肠功能衰竭病人及危重病人治 疗中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静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液安全
• 肠外营养制剂 • 抗肿瘤药物 • 中药注射剂
• 其他常见注射用药物
-药物因素输注并发症
• 化学性静脉炎 • 导管阻塞
-化学性静脉炎形成原因
或为了避免、预防和纠正医疗服务可
能导致的不良后果而采取的行动。
定义:是指药物应用过程中可能发
生的错误,可发生在药物选择、处方、
配方、标签、包装、发药、服用和监
测过程中。
ME的分类——发生环节
医生开医嘱 39-49%
护士给药 26-38%
沟通
药品调配
11-12%
11-14%
发生用药差错的原因
渗出与外渗
渗出---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 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 外渗---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物或 溶液进入周围组织 二者区别:外渗易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 会 (INS)2006年制定
静脉推注20%甘露醇4~8次后,血管壁增 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瘀血,周围组 织炎性变及水肿等,而生理盐水无此改变 化
化疗药外渗的处理原则3
有局部皮肤破溃时不要涂抹任何膏剂,应 该采用无菌换药的方法处理,清理创面后 也可以用高渗生理盐水纱布湿敷,上面覆 盖凡士林纱布。 如果有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请外 科会诊。
-静疗小组中临床药师职责
• 担任静疗小组核心组成员,定期参加例会 • 就临床静脉输液存在的配制、输注方式等
刺激性的药物
抗菌药、抗肿瘤药 pH/渗透压超出正常范围 不合理的稀释 载体溶媒的选择等 快速输注 微粒
--刺激性药物的影响
刺激性药物短时间内大量快速给药
超过其血液缓冲应激的能力 在血管受损处堆积,使血流受阻,出现侧 支循环
--pH值的影响
• 正常血浆pH值为7.35-7.45
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病人应该选择下 肢静脉
化疗药外渗的处理原则1
立即停止输入,尽量回抽 更换输液器,输入生理盐水 抬高患肢;局部冷敷或冰敷,时间为24小 时 外敷清热解毒药膏,例如:美宝软膏、海 普林软膏和如意金黄散软膏。另外有文献 报道,阿霉素引起的外渗用云南白药粉制 成糊状外敷效果较好。
通过莫非氏滴管时不要给压力,液面较低 时用一手捏住莫非氏滴管下方,一手给药, 自然输入后重复上面操作
预防3
如果输入多种药物时,应该先输入非刺激 性和非发疱剂药物
如果都是刺激性和发疱剂药物,应该先输 入稀释量较少的药物 两种药物之间要隔液体进行静脉冲洗
预防4
对腋窝手术后上肢水肿的病人不选择患肢 静脉给药
PH值 11.0 10-12 10.0 9.6 3.3-4.6 4.0 2.5-4.5 2.5-4.5 2.5 3.0-4.0
--血浆渗透压的影响
• 渗透压是以人血浆的渗透浓度为标准来衡量: • 正常血浆的渗透压约为280-310mmol/L • 低渗溶液 <240 mOsm/L使水分子向细胞内移动 ,细胞水份过多--细胞破裂、静脉刺激与静脉炎 ,用于稀释或调节高渗药物 • 等渗溶液 240-340mOsm/L与血液等渗而不会造 成细胞壁水分子的移动 • 高渗溶液 > 340mOsm/L吸取细胞内水份,血管 内膜脱水、内膜暴露于刺激性溶液而受损--静脉 炎、静脉痉挛、血栓形成。不常用于稀释配置药 物
用药都包含哪些内容?
名称
(通用名、商品名)

规格 适应症与禁忌症 用法用量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儿童、妊娠与哺乳)

不良反应 相互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贮藏条件
简单说,合理用药就是
安全
有效 经济
与护理工作关系最密切的就 是安全
患者安全
在医疗过程中不会受到意外伤害;
减少ME的措施
1. 剖析ME发生的原因 2. 完善工作流程,避免错误重复发生 3. 条形码的使用——药物、患者 4. 易混淆的药品分开摆放 5. 使用高危药品时特别注意,应单独药柜存 放,并有醒目标识 6. 用药时要专心
• 控释片是对药物释放要求相对较高的制剂,所以 多见于心血管制剂,它是在单位时间内有着比较 恒定的释放剂量,以维持血药浓度恒定,效力更 持久。 • 缓释片是在时间上比普通片剂释放持久,不会像 普通片那样一到体内就完全释放,这样缓释片就 不会对胃肠道产生较大刺激,主要起保护作用, 对局部刺激较大的药物多制成缓释片。 • 肠溶片是指到了肠道才溶解的药物,主要是为了 保护胃不受刺激。比如阿司匹林对胃有伤害· 可以 引起胃溃疡, 所以就做了肠溶片· · 在肠道崩解吸 收!


3.护士给药差错
①各种护理工作制度和措施如“三查七对”执行不到位,患者用药张
• • • •
冠李戴或看错药名、剂量等。 ②交接班不清,特殊药物治疗没仔细的交班,接班后没及时检查是否 还有其他的治疗。特别是夜班注意力不集中易出差错。 ③处理医嘱错误居护理差错的第二位,常见有药名相混、时间剂量错 误,早停或晚停,漏抄错抄医嘱。主要是执行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 查对不严所致。 ④配药不规范,粉针溶解不完全,抽吸残余药量较多,多次穿刺输液 瓶塞增加微粒污染。 ⑤多数护士只注意本组药物间的配伍而忽略相邻两组药物的配伍禁忌 。如:复方氯化钠与头孢曲松易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复方氯化钠与 盐酸左氧氟沙星产生黄色絮状物、盐酸左氧氟沙星与复方丹参产生黄 色浑浊等
封闭液的作用2
利多卡因有扩张局部血管及麻醉止痛作用 地塞米松具有稳定生物膜的作用,防止致 炎、致敏、致痛物质的释放、减少炎症扩 散、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 生理盐水可稀释外渗药物的浓度、减少对 组织的刺激性
封闭同时采取冷敷,能降低局部温度及耗 氧量,延缓局部坏死速度; 封闭停止后再用75%酒精擦拭,能扩张局 部血管,进一步促进重金属顺铂的吸收, 缩短治愈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 抬高患肢有利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化疗药2
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的过敏症状:阿霉素、 环磷酰胺、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等 均易引起过敏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药液外渗导致静脉炎 机械刺激和损伤:长期输液或静脉注射给 药,使静脉内膜发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导 致静脉内膜炎
刺激性药物外渗后的处理方法
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吸收 用50%硫酸镁溶液持续湿敷, 使药液经过皮肤、 粘膜、肌肉及导管组织吸收并渗入局部组织中,舒 张毛细血管和小动脉,改善局部循环,减轻水肿。 镁离子可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使肌纤维膜兴奋性 降低,还可作用于中枢神经,阻断病理性冲动,从而 加强镇痛效果 局部注射等渗盐水或选用酚妥拉明局部封闭治疗, 以稀释并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1
输入化疗药物应该由受过专业的培训或取 得化疗专科证书的护理人员来执行 用适量的液体稀释药液,避免浓度过高 正确评估所选择的静脉和穿刺的部位。
在输入药物前要抽回血来证明静脉是否通 畅,由另外一名护士确认被穿刺的静脉是 否正常,正常后方可注药
预防2
给药过程中不断观察静脉情况 不断询问病人穿刺点有无疼痛和烧灼感
• pH值改变
–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引起静脉炎
• pH<4.1 或pH>8 的溶液(ph<4.1为强酸性,
ph>9.0为强碱性)
–对血管内皮造成严重损伤
PH 6.0-8.0内膜刺激小
PH大于9 或小于5的药物
• • • • • • • • • • •

药名 更昔洛韦 地伦丁 氨苄青霉素 氨茶碱* 环丙沙星* 钾* 万古霉素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垂体*
对血管的损伤将化疗药分类
非刺激性药物: 顺铂、甲氨喋呤、博来霉素等 刺激性药物: 5-Fu、卡氮芥 发疱剂: 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新碱、长春瑞宾 柔红霉素、氮芥、丝裂霉素、长春花碱
选择静脉血管通路的原则1
推荐中心静脉: 持续给药:5-Fu 强刺激性药物及发疱剂:长春瑞宾 (NVB),PH值3.5;表阿霉素(EPI), PH值3;阿霉素(ADM) 多西紫杉醇,注射用硼替佐米(万珂)
• 1.医生开方差错:
• ①书写差错,如将药名、剂量、剂型、用量、给药途径及 次数写错或出现笔误。 • ②对所用药品不熟,如同一药物的不同商品名,同类药物 的不同品种,造成重复用药。 • ③对药物剂型不熟悉造成用法错误,如肠溶片、缓释片掰 开服。 • ④不熟悉药物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等。 • ⑤医师对用药政策不了解如医疗保险患者超范围用药等。
风险管理——个人的预防策 略
熟悉药品
熟悉患者 三查十对 澄清医嘱 不要“借用” 注意沟通 正确操作
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1.药物作用:PH值、血浆渗透压升高、化疗 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药物浓度、输液速 度、用药时间间隔不足 2机械刺激及感染因素:反复多次穿刺、穿刺 部位消毒不彻底 3 微粒因素及物理因素:药液本身的结晶、 输液器具不当、配液操作环节,另外药液 的温度及理化性质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
危害人体的药品。 如:胰岛素类、麻醉肌肉松弛剂、抗凝血 药、高浓度电解质、心血管用药、支气管 扩张用药、安眠镇静药、麻醉镇痛药、中 药注射剂
对患者——促进安全用药 对系统——风险管理
医院药品风险管理
概念:在医院内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 发现、评估、预防和控制药品风险, 以实现患者用药效益最大化,风险最 小化的动态管理过程。
静脉炎的分级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 2006年制定
0级 1级 2级 3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