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学下册的全部知识点,基本技能和方法;2. 学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1. 第一单元:二分之一与四分之一2. 第二单元:三分之一与六分之一3. 第三单元:十分之一与百分之一4. 第四单元:分数的加减法5. 第五单元:分数的乘法6. 第六单元:分数的除法三、教学方法1. “师生互动法”2. “体验式教学法”3. “探究式学习法”4. “课堂讨论法”五、教学重点1. 关于分数基本概念和分数的基本运算加、减、乘、除2. 分数的应用与实际问题解决3. 加强对分数的理解及计算的技巧六、教学难点1. 分数的较为复杂运算2. 分数的应用及实际问题解决七、教学步骤第一步:课前预热利用数学游戏或者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融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知识点梳理结合实际分数数学问题来介绍分数概念和分数的特殊性质。
1. 分数的基本概念介绍2. 分数的读法以及分数的表达方式3. 分数的基本性质4. 分数的比较大小第三步:形式化定义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说明上述知识点的具体运用。
1. 分数四则运算加法运算减法运算乘法运算除法运算2. 分数应用及实际问题解决1. 分数的加减乘除2. 分数的应用第四步:小组讨论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分数,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步:课后作业当堂结束后,布置一定数量的任务作业,让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作业完成,加深对分数知识的掌握。
八、教学建议1. 多采用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对深度问题有更好的理解和透彻地掌握。
2. 扮演导师以及辅导员的角色,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之前的困惑,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 强调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联系统整各个知识点,使学生对某个问题有更加系统化、全面的认知。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稍复杂的生活问题。
2,学会找出生活问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会列出方程解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解下列方程。
X+2x=147y-34=712,根据下面叙述说说相等关系,并写出方程。
①公鸡x只,母鸡30只,是公鸡只数的2倍。
②公鸡有x只,母鸡有30只,比公鸡只数的2倍少6只。
3,(媒体出示教材情景图)讲述:一天,学校的足球场上,善于观察的小军,勤于研究的小华和爱提问题的小刚三人休息时,突然发现足球的秘密。
小军发现……小华发现……小刚提出……(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黑色皮共有12块,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白色皮)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板书线段图).二,合作探究:1,教学例1(媒体出示教材情景图)."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白色皮共有20块,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1)审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
提问:"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师说明:例1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用方程解答这类问题。
教师板书:稍复杂的方程(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教师板书线段图讲解)看图思考:白色皮和黑色皮有什么关系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可能出现的。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目录一、观察物体(三)二、因数与倍数1)因数和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重新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4)积极探索图形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2)真分数和假分数3)分数的基本性质4)约分5)通分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五、图形的运动(三)六、分数的乘法和加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4)打电话七、折线统计图八、数学广角――打听次品九、总备考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课题观测物体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使学生经历观测的过程,认识到从相同的边线观测物体,所看见的形状就是相同的。
能辨目标认从负面、左面、上面观测至的直观物体的形状。
能力培育学生从相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目标情感培育学生构筑直观的空间想象力。
目标协助学生构筑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协助学生构筑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预设备考激趣?目标导学?独立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一、谜语引入恳请同学们石羔:“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到,就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够看到别人的耳朵,却看不到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测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测物体(板书)(一)整体观测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抹存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挥舞静止不动,叫做学生观测并回答:你观测至的正方体就是什么样的?在你的边线上观测,你看见了哪几个面?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民主自由站立,观测。
汇报交流。
3、表述应用领域教师出具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存有虚线,另一个没。
回答:谁能够用刚教给的科学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学生表述表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展开观测(出来示例1)1、教师回答:我们分别从几个相同的方向回去观测这个图形,看一看它的负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就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出。
学生返回座位民主自由观测。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1) 第一章单元数学知识点•小数的认识与认读•近似数的认识•数学语言的运用•实际应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教学目标•能正确读写小数•能判断近似数•能运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小数的认识与认读•实际应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教学难点•近似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小数的认识与认读2节课近似数的认识1节课数学语言的运用1节课实际应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2节课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小数的认识与认读1.初步认识小数•探究小数产生的背景•通过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小数2.学习小数的表示法•介绍小数点的用法和读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快速理解小数的表示法3.练习小数的基本操作•加减乘除的实例演示和练习•初步应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二、近似数的认识1.初步认识近似数•探究近似数的产生背景•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近似数2.近似数的判断方法•给出多个数值,通过讨论判断哪个数值更接近实际值•理解判断近似数的方法和应用三、数学语言的运用1.数学语言的认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数学语言的用法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规范使用方法2.数学语言的应用•针对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决问题•通过实例演练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四、实际应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1.实际应用问题的描述和分析•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语言对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2.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练习和演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评价与作业•设计小组讨论作业,讨论并撰写学习笔记•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基于学生参与度和表现•以实际应用问题测试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总结本章教学旨在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小数的基本知识和近似数的判断方法,并提高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演练和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和应用技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篇培养学习类比能力,从已有知识——面积单位引发思考,初步了解体积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1页第8题、第22页。
学习目标:1.通过综合练习,我能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2.我能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难点: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综合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独学1.互动分享独学部分的完成情况。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完成课本第21页第8题。
(1)3个3的倍数的偶数________________(2)3个5的倍数的奇数________________讨论:你能说出3个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偶数或奇数吗?2.自主完成第22页第10题,然后与同伴交流。
3.小组合作,完成第11题,然后组内代表汇报。
4.小组交流“生活中的数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定义,感悟特性及性质,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想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师:在二年级和四年级我们都学习过图形的运动,你还记得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出示课件动态图片)预设:生:旋转现象2.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生:它们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
202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内含教学反思),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1单元观察物体(三)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探索图形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打电话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第8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第9单元总复习1 数与代数 2 空间与图形 3 观察物体与统计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五(5)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84.9,合格率为97.6%,优秀率为54.7%。
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
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3篇
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篇:数的认识与运算【教学目标】1. 知道千以内正整数的基本数字和大小关系。
2. 能够识读、写出千以内正整数。
3. 能够用指示表达一千以内的正整数。
4. 能够进行千以内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5. 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千以内正整数基本数字和大小关系的认识。
2. 用指示熟练地表达千以内正整数。
3. 千以内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 用指示快速表达含有多个连续数字的千以内正整数。
2. 千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千以内正整数的认识和运算,这是后续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2. 新知讲解(15分钟)2.1 千以内正整数的认识教师出示拖鞋、笔、书、苹果等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的方式,认识千以内的基本数字和大小关系。
1个是1,2个是2,3个是3,4个是4,5个是5,6个是6,7个是7,8个是8,9个是9,10个是10,11个是11,12个是12,13个是13,14个是14,15个是15,16个是16,17个是17,18个是18,19个是19,20个是20,……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每十个数字后,十位数会出现变化,帮助学生记忆。
2.2 千以内正整数的表达教师出示不同的数字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的方式,阅读和表达含有一个或多个数字的千以内正整数。
比如,304读作“三百零四”,105读作“一百零五”,789读作“七百八十九”。
教师重点讲解含有多个连续数字的千以内正整数的表达,引导学生数出其中的数字,如“236”可表达为“两百三十六”,也可表达为“二百三十六”。
2.3 千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师演示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观察和模仿,理解运算的规律和步骤。
例如,26+17=(2十6)+(1十7)=(2+1)十(6+7)=3十13=33。
3. 练习(25分钟)3.1 练习1:数的读写教师出示不同的数字卡片,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表达,快速准确地回答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8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8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三2-一三3页“打电话”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突破“知识本位”,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优化的思想。
教学准备:磁性黑板,磁性教具教学流程:xx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壹五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壹五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教学预设:这时学生可能会说出打电话通知。
)对,打电话通知是一种快捷的方法,但是打电话也是有学问的,那么打电话里有哪些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打电话里的数学问题。
(板书:打电话)二、探索比较1、假如通知一个队员要1分钟,每个队员都在家,那么壹五名队员都接到通知要多少时间?(壹五分钟)2、壹五分钟是怎么来的,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老师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3、总结:这种方法怎么样?为什么会慢呢?(太慢了,老师一个人在通知,其他人在听候通知,费时,板书:费时)那么有比较快的办法吗?(分组通知)4、猜猜看,你觉得分为几组通知可能比较快?(学生可能会说三组、四组、五组等)下面大家就在小组合作完成,摆出你们认为比较快的方案。
(老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5、汇报结果。
6、和逐个通知比,分组通知如何?为什么会节省时间?(组长在同时打)7、有没有最优的方案的呢?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小组内合作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最后汇报交流。
三、探究规律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太棒了!这个同学的'发现很了不起。
我们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书教案5篇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书教案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书教案1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页的例2。
例2是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材仍然采用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观察、思考。
(二)核心能力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积累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思维活动经验。
(三)学习目标1.借助百数表,经历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六)配套资源百数表、计算器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回忆我们研究过的2、5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给同学们解释是怎样探究出来的。
(2)自制一张百数表。
(二)课堂设计1.复习引入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2、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我们是怎样研究出来的?学生自由发言,重点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结:我们是利用百数表,先找数,然后观察、猜想,最后进行验证和归纳,得出了2、5倍数的特征。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5倍数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探求3的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2.问题探究(1)找3的倍数师: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你们准备怎样研究?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准备借助百数表,利用研究2、5倍数特征的方法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现在拿出你准备的百数表。
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数,然后观察圈出的数,看看有什么发现?(2)全班交流、讨论①发现问题学生展示圈好的百数表。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5篇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教材分析: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约5分钟)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约5分钟)1.几个数( )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 ),24的因数有( ),16和24的公因数是( ),最小公因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约13分钟)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
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约9分钟)1.达标练习(1)要将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2)玫瑰花72朵,玉兰花48朵,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几朵玫瑰花和玉兰花?(3)有一个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七、作业布置练习十五5,6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5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5篇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1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具运用: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
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
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板书:面(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
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2教材分析《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
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
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观察物体……………………1课时练习二………………………1课时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教学内容:教材P2例1及练习一第1、2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通用12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准备: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
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1/4×1/2=1/8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4×1/4-=?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5/6×1/3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试一试:1/4×2/33/52/97/8×5/14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全册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全册教案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全册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p 、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历,培养独立考虑,主动与别人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3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提问:如今的天平是平衡的,假如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谈话:如今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根底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如今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4、提问:刚刚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5、做练一练的第1题二、教学例41、出例如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4、完成练一练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三、稳固练习1、做练习一的第3题2、做练习一的第4题3、做练习一的第5题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五、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令人信服的数据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2)学生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单击一名学生完成以下统计数据和条形图,其余学生将写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同学寒假看的课外书的数量。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探索研究1、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录像,让学生看。
(1)小组合作,探索研究①各种车辆的出现有没有规律?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记下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③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④汇报展示,统一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
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各种车辆名称,然后听老师报通过的车辆,并画“正”字记载。
讲: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
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数据的整理。
(1)统计表。
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2)条形统计图。
投影显示教材第2页的空白条形图。
想:①图中的每格代表几?②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③如果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做:让学生翻开书第2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实践操作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按照刚刚学过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填写书上的统计表。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题。
做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外实践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的数据,并按照所学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整理。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2、5、3 的倍数的特征。 3、能根据 2、5、3 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 2、5、3 的倍数,能根据质 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4、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5、3 的 倍数的特征。 2、自主探索,掌握 2、5、3 的倍数的特征。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 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3、能根据 2、5、3 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 2、5、3 的倍数。 四、教学措施: 1. 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 概念比较多,并且有些比较抽象,概 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 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在教学课堂知识的同时, 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 抽象思维能力。 2. 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 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 避免死记硬 背。 3. 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五、课时划分 共 6 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 课时 2、2 3 5 的倍数的特征…………………………………………… 3 课时 3、质数和因数…………………………………………………………… 2 课时
如果摆在后边, 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 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
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 3 页练习一第 1、 2、 4、 5 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 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你学
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共6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共6篇〕第1篇:人教版五级数学下册教学方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方案一、学生现状分析^p :本班有学生31人。
大局部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纯真,仁慈的本性。
上课时都能积极考虑,可以主动、创造性的进展学习。
个别学生才能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
本学年在重点抓好根底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进步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册教材分析^p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1、优化编排构造,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表达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敏的计算才能,开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探究,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开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浸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才能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浸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三、本册教学总目的及要求: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根本性质,会比拟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可以比拟纯熟地进展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展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合发现的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计算。
3、在观察、比较、测量等学习活动中,培养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学生都很熟悉类似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面对这一节知识点,学生们更倾向于从实际物体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找出书本上的答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问同学们所在的教室是什么形状,装书包用的抽屉是什么形状,出示自己制作的课件上的图画,问学生是什么形状。
学生回答:长方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二)、初步认识长方体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自己先观察,摸一摸长方体感受它的面、棱、顶点是什么感觉,从而给出其概念。
棱:面和面的线段。
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三)、小组活动将学生相交分为6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长方体有6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或正方形3、那些面完全相同的?前和后、左和右、上和下4、长方体有12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相对的4条棱6、长方体有8个顶点。
四)、小组制作并讨论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让学生先思考并拿出橡皮泥和细木条。
制作好以后回答以下问题(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不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五)课堂练习剪下本书附页中的.图样做一个长方体。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之前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长、宽、高。
引入正方体。
二)、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并填下表。
1、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
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
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观察物体……………………1课时练习二………………………1课时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教学内容:教材P2例1及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
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三)。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探究结果汇报。
(1)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
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接着展示: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3.学生探究。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4.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
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如下图。
③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④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⑤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如下图。
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小结,梳理提升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是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板书设计:观察物体(三)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作业: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教学内容:教材P~例1、例2及练习一第、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
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投影出示例2。
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
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
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巩固练习1.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流拼搭的方法。
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4.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
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梳理提升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
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
板书设计: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排;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作业:教辅相关练习。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等知识。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又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生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但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不包括0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带来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学情分析1.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
教材在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有像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让学生通过分类,用除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
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数的特征。
如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时,都是先让学生在100以内数的表格中圈出2、5的倍数,再通过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方法发现它们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数学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以及渗透分类的思想。
问题解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