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软件开发应用1实验

合集下载

USRP-OFDM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USRP-OFDM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利用GNU-Radio和USRP搭建OFDM通信系统图1,基于GNU-Radio和USRP的OFDM通信系统示意图1 实验设备●设备清单●开发环境操作系统:Ubuntu 14.04 64bit软件平台:GNU-Radio v3.7.8 UHD release_003_009_0012 实验目的●理解OFDM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原理;●熟悉使用GNU-Radio软件并对信号进行处理;●学会使用软件GNU-Radio和硬件USRP来完成点对点设备的通信。

3 实验内容本实验是在Linux桌面应用系统Ubuntu上进行的,使用到的包括一款免费的无线电和信号处理开发软件—GNU-Radio,和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硬件—USRP N210。

实验的任务是在GUN-Radio和USRP组成的软硬件平台,搭建了基于OFDM调制的无线通信环境,以便更好的了解OFDM通信原理和信号在无线信道中传播的特点。

实验主要包括三部分: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

其中发送端主要包括信源、符号映射、子载波分配、IFFT并加CP、USRP TX;无线信道所处的是室内环境,也被称为准静态信道环境(这也为接收端的均衡提供了思想);接收端主要包括USRP RX、同步、去CP FFT、信道估计和均衡、解符号映射、信宿。

4 实验步骤4.1 发送端在OFDM通信系统中,发送端需要完成以下几个功能:信源编码、数据打包、符号映射、子载波分配、IFFT变换、加CP、USRP发送射频信号等。

除USRP模块外其它几个模块中的信号处理都是在GNR-Radio中完成的,也即在主机中完成。

USRP模块拥有单独的DSP 和FPGA模块,因此可以独立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

在USRP模块里面需要完成很多的功能,比如抽取、数字上变频、A/D转换、混频等功能都是在其中完成的。

发送端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信号的调制、上变频、功放,最后通过专用天线将其发送到无线信道中去。

考虑到若上变频后的信号幅度过大,在经过功放后可能导致信号失真,因此需要在USRP模块前增加一个限幅器模块。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通信原理的各个方面。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

调制解调是将原始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频谱分析则是对信号的频域特性进行研究。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调制解调原理、频谱分析技术以及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实验一:调制解调实验调制解调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模拟调制技术。

首先,我们通过声卡输入一个带通信号,并将其调制成调幅信号。

接着,通过示波器观察和记录调制信号的波形,并利用解调器将其还原为原始信号。

实验二:频谱分析实验频谱分析是对信号在频域上的特性进行研究。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频谱分析仪来观察信号的频谱分布情况。

首先,我们输入一个具有特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信号,并使用频谱分析仪来观察其频谱。

然后,我们改变信号的频率和幅度,继续观察和记录频谱的变化情况。

实验三:应用实验在实际通信中,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实验三,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模拟调制解调技术在调制解调器中的应用,观察和分析不同调制方式下的信号特性。

同样,我们可以使用频谱分析仪来研究和理解不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频谱分布。

这些实验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调制解调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而频谱分析则是对信号的频域特性进行研究。

这些技术在通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实际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

通过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从而提高我们在通信领域中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进行了学习和实践。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信号的波形和频谱特征,加深了我们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通信实验引言: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通信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探究通信原理以及了解一些常用的通信设备。

实验目的:1.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学习通信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探究不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实验材料和仪器:1.两台电脑2.一个路由器3.一根以太网线4.一根网线直连线实验步骤:1.首先,将一台电脑与路由器连接,通过以太网线将电脑的网卡和路由器的LAN口连接起来。

确保连接正常。

2.然后,在另一台电脑上连接路由器的WAN口,同样使用以太网线连接。

3.确认两台电脑和路由器的连接正常后,打开电脑上的网络设置,将两台电脑设置为同一局域网。

4.接下来,进行通信测试。

在一台电脑上打开终端程序,并通过ping命令向另一台电脑发送数据包。

观察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5.进行下一步实验之前,先断开路由器与第二台电脑的连接,然后使用直连线将两台电脑的网卡连接起来。

6.重复第4步的测试,观察直连线下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实验结果:在第4步的测试中,通过路由器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高,延迟较低。

而在第6步的测试中,通过直连线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可以说明路由器在数据传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稳定性。

讨论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对通信原理进行了实际的验证。

路由器的加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使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更加高效。

而直连线则不能提供相同的效果,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因此,在实际网络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路由器进行数据传输。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和网络环境可能会对实际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实验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可能受到网络负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软件课程设计实验报告(3篇)

软件课程设计实验报告(3篇)

软件课程设计实验报告(3篇)【导语】软件课程设计试验报告怎么写出亮点?整理了3篇优秀的《软件课程设计试验报告》通用版范文,有规范的开头结尾写法和标准的书写格式。

是您写出深受大家欢迎的综合报告抱负参考模板,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第1篇】软件课程设计试验报告一、目的、要求通过该课程设计要使同学树立起剧烈的工程化意识,用工程化思想和方法开发软件。

切实体会出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开发系统与一般程序设计方法的不同之处,同学在对所开发的系统进行软件方案、需求分析、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并测试实际开发的系统。

通过一系列规范化软件文档的编写和系统实现,使同学具备实际软件项目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基本力量。

二、主要内容要求同学把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将来从事软件的研发和管理奠定基础。

每个同学选择一个小型软件项目(内容参照《计算机综合实践指导》,宋雨等编著,清华高校出版社出版),根据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完成软件方案、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及软件维护等软件工程工作,并按要求编写出相应的`文档。

详细的方法可以选用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或者面对对象的方法,开发环境和工具不限。

三、进度方案略四、设计成果要求1.至少提交4个文档,包括软件方案、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方案,要求文档格式规范、规律性强(可参考《计算机综合实践指导》中给出的要求及格式)、图表规范;2.独自实现了系统的某些功能,基本达到了要求的性能,经过了测试,基本能运行。

五、考核方式(1)提交的文档规范,工作量大,文档规律性强、正确,按《计算机综合实践指导》标准考核(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试验报告评分表)占60%(2)系统验收、讲解、答辩占25% (3)考勤占15%软件课程设计试验报告【第2篇】应用软件课程设计报告计算机是一门技术性、工程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进展战略讨论报告中也指出: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应当被分为科学型、工程型、应用型三类,而绝大多数应当是工程型和应用型的。

RS485实验一报告模板

RS485实验一报告模板

实验一基于RS485和牛顿模块的A/D、D/A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RS485总线与牛顿模块的结构组成,了解其工作过程,认识其结构形式。

(2)熟悉牛顿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应用RS485和牛顿模块进行电压输出和电压采集的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R-8017、R-8024、R-8043D、R-8053、RS232转RS485模块、24V稳压源三、实验内容和原理(1)RS485网络分析RS485采用差分信号负逻辑,+2V~+6V表示“0”,- 6V~- 2V表示“1”。

RS485有两线制和四线制两种接线,四线制只能实现点对点的通信方式,现很少采用,现在多采用的是两线制接线方式,这种接线方式为总线式拓扑结构在同一总线上最多可以挂接32个结点。

在RS485通信网络中一般采用的是主从通信方式,即一个主机带多个从机。

很多情况下,连接RS-485通信链路时只是简单地用一对双绞线将各个接口的“A”、“B”端连接起来。

而忽略了信号地的连接,这种连接方法在许多场合是能正常工作的,但却埋下了很大的隐患,这有二个原因:1>.共模干扰问题:RS-485接口采用差分方式传输信号方式,并不需要相对于某个参照点来检测信号,系统只需检测两线之间的电位差就可以了。

但人们往往忽视了收发器有一定的共模电压范围,RS-485收发器共模电压范围为-7~+12V,只有满足上述条件,整个网络才能正常工作。

当网络线路中共模电压超出此范围时就会影响通信的稳定可靠,甚至损坏接口。

2>.EMI问题:发送驱动器输出信号中的共模部分需要一个返回通路,如没有一个低阻的返回通道(信号地),就会以辐射的形式返回源端,整个总线就会像一个巨大的天线向外辐射电磁波。

由于PC机默认的只带有RS232接口,有两种方法可以得到PC上位机的RS485电路:1>.通过RS232/RS485转换电路将PC机串口RS232信号转换成RS485信号,对于情况比较复杂的工业环境最好是选用防浪涌同时带隔离栅的产品。

winsock编程实验报告

winsock编程实验报告

winsock编程实验报告Winsock编程实验报告引言:Winsock(Windows Socket)是一种用于网络通信的编程接口,常用于开发基于TCP/IP协议的应用程序。

本篇文章将介绍我对Winsock编程的实验经历和心得体会。

实验目的:通过Winsock编程实验,深入了解网络通信原理和技术,掌握基于TCP/IP协议的应用程序开发方法。

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进行,使用了Visual Studio 2019作为开发工具。

实验过程:1. 实验一:建立基于TCP的客户端/服务器通信在这个实验中,我首先创建了一个服务器程序和一个客户端程序。

服务器程序使用Winsock库函数创建了一个套接字,并绑定到指定的IP地址和端口上。

客户端程序通过Winsock库函数创建了一个套接字,并连接到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上。

通过这个实验,我学会了如何建立基于TCP的客户端/服务器通信。

2. 实验二:实现基于UDP的数据传输在这个实验中,我创建了一个基于UDP的数据传输程序。

UDP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协议,相对于TCP来说,它更加轻量级,适用于一些对数据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应用场景。

通过这个实验,我学会了如何使用Winsock库函数实现基于UDP的数据传输。

3. 实验三:实现多线程服务器在这个实验中,我将服务器程序改为多线程模式。

通过创建多个线程,服务器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的请求,提高了系统的并发性能。

这个实验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多线程编程和网络通信的结合。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我成功地实现了基于TCP和UDP的网络通信,并且在实验三中实现了多线程服务器。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套接字的创建和绑定、连接的建立和断开等。

但通过查阅文档和调试,我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Winsock编程是一种强大且灵活的工具,可以满足各种网络通信需求。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Winsock编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1-6个实验,含参考代码)要点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1-6个实验,含参考代码)要点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适用:电子信息11级)彭召意陶立新编写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4.9目录实验一 C++基础的应用 (1)实验二类和对象的应用 (3)实验三类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应用 (4)实验四友员和运算符重载 (5)实验五类的继承与派生 (6)实验六类的多态性与虚函数 (7)附录:各实验的程序代码 (8)实验一 C++基础的应用(实验课时:2 实验性质:设计)实验名称: C++基础的应用实验目的: (1)进一步学习VC++6.0开发环境及程序调试方法。

(2)练习C++函数的定义及使用;(3)练习C++数组的定义及使用;(4)练习C++指针的定义及使用;(5)练习C++结构体的定义及使用;(6)练习多文件的程序的编译和运行方法;实验设备:(1)硬件:个人微机(配置不低于:CPU为P4,主频1.6G,内存256MB,硬盘40GB);(2)软件:操作系统为WindowsXP(或2000、server2003等),工具软件为Visual C++6.0。

实验内容: (1)熟悉Visual C++6.0编译系统的常用功能,特别是debug调试功能;(2)编程1:编写一个程序c1.cpp,用来求2个或3个整数的最大数。

要求:用重载函数的方法来求最大数;函数原型:int max( int a, int b) 和int max( int a, int b,int c)。

(3)编程2:编写一个程序c2.cpp,求:a!+ b! + c!的值。

要求:使用递归函数。

主程序和函数分开到两个源程序文件中,分别进行编译后,再运行;(4)编程3:有一个3*4的矩阵,要求编程求出其中值最大的那个元素的值,以及其所在的行号和列号;(5)编程4:建立一个动态链表并进行输出和删除管理。

链表的每个节点为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下一学生信息的指针。

程序的工作:(a)建立三个学生信息的节点,然后顺序输出该三个学生信息;(b)删除中间的节点,再顺序输出学生信息。

实验一 Code Composer Studio应用实验

实验一  Code Composer Studio应用实验

实验一Code Composer Studio应用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DSP开发系统、计算机及目标系统的连接方法。

2. 了解Code Composer Studio3.3软件的操作环境和基本功能。

3. 掌握TMS320F2812软件开发过程。

二、实验设备PC兼容机一台;操作系统为WindowsXP。

三、实验原理1. 开发DSP应用系统一般需要以下几个调试工具来完成:■ 软件集成开发环境(Code Composer Studio 3.3):完成系统的软件开发,进行软件和硬件仿真调试。

它也是硬件调试的辅助手段。

■ 开发系统(ICETEK 5100 USB):实现硬件仿真调试时与硬件系统的通信,控制和读取硬件系统的状态和数据。

■ 评估模块(ICETEK VC5416-A等):提供软件运行和调试的平台和用户系统开发的参照。

2. Code Composer Studio3.3主要完成系统的软件开发和调试。

它提供一整套的程序编制、维护、编译、调试环境,能将汇编语言和C语言程序编译连接生成COFF (公共目标文件)格式的可执行文件,并能将程序下载到目标DSP上运行调试。

3. 用户系统的软件部分可以由CCS建立的工程文件进行管理,工程一般包含以下几种文件:■ 源程序文件:C 语言或汇编语言文件(*.ASM 或*.C)■ 头文件(*.H)■ 命令文件(*.CMD)■ 库文件(*.LIB,*.OBJ)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由于本实验采用软仿真模式,不需要打开实验箱电源。

2.设置Code Composer Studio 3.3在软仿真(Simulator)方式下运行。

3.启动Code Composer Studio 3.3刚打开的CCS界面包含如下图的基本元素:图1 CCS界面4.创建工程(1)创建新的工程文件,选择菜单“Project”的“New…”项。

图2 创建工程文件按编号顺序操作建立volume.pjt工程文件图3 新建工程展开主窗口左侧工程管理窗口中“Projects”下新建立的“volume.pjt” ,其各项均为空。

dsp实验报告

dsp实验报告

dsp实验报告DSP实验报告一、引言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是一种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

它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如通信、音频处理、图像处理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和理解DSP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DSP实验平台的使用方法;3. 进行一系列DSP实验,加深对DSP技术的理解。

三、实验器材和软件1. DSP开发板;2. 电脑;3. DSP开发软件。

四、实验内容1. 实验一:信号采集与重构在此实验中,我们将通过DSP开发板采集模拟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首先,我们需要连接信号源和开发板,然后设置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接下来,我们将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重构,还原出原始模拟信号,并进行观察和分析。

2. 实验二:滤波器设计与实现滤波器是DSP中常用的模块,用于去除或增强信号中的特定频率成分。

在此实验中,我们将学习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首先,我们将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和参数,然后使用DSP开发软件进行滤波器设计。

最后,我们将将设计好的滤波器加载到DSP开发板上,并进行实时滤波处理。

3. 实验三:频谱分析与频域处理频谱分析是DSP中常用的方法,用于分析信号的频率成分和能量分布。

在此实验中,我们将学习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我们将采集一个包含多个频率成分的信号,并使用FFT算法进行频谱分析。

然后,我们将对频谱进行处理,如频率选择、频率域滤波等,并观察处理后的效果。

4. 实验四:音频处理与效果实现音频处理是DSP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在此实验中,我们将学习音频信号的处理方法,并实现一些常见的音频效果。

例如,均衡器、混响、合唱等。

我们将使用DSP开发软件进行算法设计,并将设计好的算法加载到DSP开发板上进行实时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成功完成了信号采集与重构、滤波器设计与实现、频谱分析与频域处理以及音频处理与效果实现等一系列实验。

网络仿真软件开发应用方案(一)

网络仿真软件开发应用方案(一)

网络仿真软件开发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仿真技术已成为研究和开发网络应用的重要手段。

网络仿真技术能够模拟真实网络环境,帮助开发者在实验环境中测试和验证网络协议、算法以及应用程序的正确性和性能。

近年来,我国网络仿真技术有所发展,但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因此,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出发,我们提出此网络仿真软件开发应用方案。

二、工作原理网络仿真软件的工作原理基于网络仿真协议,通过构建虚拟网络环境,模拟网络流量的产生、传输和处理过程。

主要的工作步骤如下:1.建立仿真模型:根据实际网络情况,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型,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节点设备、通信协议等。

2.生成虚拟网络流量:根据设定的网络流量模型,生成虚拟的网络流量数据。

3.模拟网络运行:通过网络仿真软件模拟网络运行,再现网络流量的传输和处理过程。

4.收集和分析数据:通过收集和分析仿真过程中的数据,评估网络协议、算法以及应用程序的性能和正确性。

三、实施计划步骤1.需求分析:明确软件开发的实际需求,确定网络仿真的目标、范围和预期结果。

2.团队组建:组建包含开发、测试和数据分析在内的专业团队。

3.技术研究:研究网络仿真技术、相关协议及具体实现方法。

4.软件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技术研究结果,进行软件设计,包括架构设计、模块划分、接口定义等。

5.软件开发:按照设计文档进行软件开发。

6.软件测试:进行严格的软件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7.部署实施:完成软件的部署工作,并进行实际运行测试。

8.效果评估:根据实际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需要进行网络应用开发和优化的企业、科研机构和学校等单位。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模拟和测试网络环境,提高网络应用的性能和稳定性,降低开发成本和风险。

同时,本方案也适用于对新涌现的网络协议、算法以及应用程序进行研究和分析。

五、创新要点1.采用先进的仿真算法:本方案采用最新的仿真算法,可以更准确地模拟网络环境,提高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掌握单片机串口通信的编程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串口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串口通信是指通过串行通信接口进行的数据传输方式。

串口通信具有传输速率较低、通信距离较近等特点,但具有简单、可靠、易于实现等优点。

在单片机应用中,串口通信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设备控制、远程通信等领域。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接口(如UART、USART等)发送和接收数据。

串口通信的数据格式通常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

三、实验设备1. 单片机开发板(如STC89C52、STM32等)2. 串口调试助手(如PuTTY、串口调试助手等)3. 仿真软件(如Proteus、Keil等)四、实验内容1. 串口通信硬件连接2. 串口通信软件编程3. 串口通信调试与验证五、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1)将单片机的TXD、RXD、GND等引脚与计算机的串口通信线相连。

(2)将计算机的串口通信线与串口调试助手相连。

2. 软件编程(1)在仿真软件中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2)在串口调试助手中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3. 调试与验证(1)在仿真软件中运行单片机程序,观察串口调试助手中的数据是否正确接收。

(2)修改单片机程序,改变发送和接收的数据,验证串口通信的可靠性。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串口通信。

在串口调试助手中,可以观察到单片机发送的数据被正确接收,同时也可以向单片机发送数据。

2. 实验分析(1)实验验证了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的设置,以保证通信的准确性。

(3)实验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通信协议,如ASCII码、十六进制等,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七、实验心得1. 串口通信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在单片机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开发及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嵌入式通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为当前新兴的研究领域。

嵌入式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电信设备、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嵌入式通信系统的开发流程及其应用。

一、嵌入式通信系统概述嵌入式通信系统是指将微处理器、存储器、有线或无线通信模块等硬件集成在一起,以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的系统。

在嵌入式通信系统中,大部分的处理和计算都是由CPU完成的,而I/O接口、通信模块、存储器等硬件则提供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支持。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功能很广泛,包括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存储等。

同时,嵌入式通信系统还具有小巧、功耗低、可靠性高等特点。

同时,由于其模块化的设计,嵌入式通信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和可维护性。

因此,嵌入式通信系统在现代电子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嵌入式通信系统的开发流程嵌入式通信系统的开发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开发:硬件开发是嵌入式通信系统开发的第一步,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嵌入式处理器、选择适合的通信模块、设计PCB 电路板等。

在硬件开发中,需要对I/O、通信等接口进行设计和连接;同时,还需要对系统的功耗、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考虑。

2. 软件开发:软件开发是嵌入式通信系统开发的核心,它包括了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开发。

在软件开发中,需要根据硬件设计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同时,还需要编写应用程序以实现数据处理和通讯功能。

3. 调试和测试:嵌入式通信系统的调试和测试是开发的最后一步,主要是针对硬件、软件和整个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

在测试中,需要进行功耗测试、性能测试、通信测试和集成测试等,以保证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嵌入式通信系统的应用嵌入式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以下简要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电信设备:在电信设备中,嵌入式通信系统主要用于实现移动通信、互联网接入、广播电视、数字电视等方面的通信服务。

2. 医疗设备:在医疗设备中,嵌入式通信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医疗信息采集、传输和存储等功能,同时可以用于远程医疗、医疗影像传输等方面。

zigbee实验报告

zigbee实验报告

zigbee实验报告Zigbee实验报告引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随着物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无线通信来实现互联互通。

Zigbee作为一种低功耗、短距离通信的无线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家庭自动化、智能城市和工业控制等领域。

本文将对Zigbee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其在物联网应用中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一、实验背景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Zigbee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Zigbee是一种基于IEEE 802.15.4标准的无线通信技术,它采用了低功耗、低数据速率和短距离传输的特点。

Zigbee网络由一个协调器和多个终端节点组成,协调器负责网络的管理和控制,终端节点负责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Zigbee网络,了解其通信原理和网络拓扑结构。

同时,我们还将探索Zigbee在家庭自动化中的应用,比如智能照明、温度监测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我们需要准备一台Zigbee协调器、多个Zigbee终端节点、一台电脑和相应的软件开发工具。

2. 网络搭建:首先,我们将协调器和终端节点连接到电脑上,并通过软件开发工具进行配置。

然后,我们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将终端节点连接到协调器上,形成一个Zigbee网络。

3. 通信测试:在网络搭建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通信测试。

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包,我们可以验证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节点之间的距离和障碍物的影响,来观察Zigbee网络的传输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Zigbee网络,并进行了通信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Zigbee网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即使在节点之间存在一定的障碍物,数据传输的成功率也很高。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Zigbee网络的传输距离较短,适用于室内环境或者小范围的应用场景。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Zigbee网络适用于低功耗、短距离传输的应用场景,比如家庭自动化、智能城市等。

通信工程实验报告

通信工程实验报告

通信工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通信系统、利用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实验,提高学生对通信工程实践操作的能力,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环境与工具实验环境:PC机、通信设备、网络环境实验工具:通信软件、数据分析工具三、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1. 实验搭建与连接首先,将通信设备连接至PC机,确保硬件连接正常。

随后,根据实验要求,在PC机上安装并配置通信软件。

通过配置合适的参数,建立通信连接。

2. 数据传输测试在通信软件中设置数据传输参数,测试数据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通过发送不同类型的数据包,并记录数据传输的时间和成功率等,对数据传输效果进行分析。

3. 数据分析与处理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计算出数据包的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等指标。

并对传输过程中的延时、抖动等参数进行分析,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我们成功搭建了通信系统并进行了数据传输测试。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数据传输速率: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发现在稳定网络环境下,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能够达到预期的水平。

数据包的平均传输速率在理想情况下接近理论值。

2. 可靠性评估:通过对数据的多次发送和接收,我们可以计算出数据包的丢包率。

根据实验结果,丢包率较低,说明通信系统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3. 延时与抖动:我们对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延时和抖动进行了分析。

根据数据,我们可以评估通信链路的性能。

在实验中,延时较小且抖动稳定,说明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较好。

基于以上实验结果与讨论,我们可以得出通信系统的性能良好,适用于实际应用中的数据传输等任务。

然而,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例如在复杂网络环境下,通信系统的性能可能会受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通信工程中的实践操作和相关原理。

掌握了搭建和测试通信系统的方法,提高了通信工程实践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基于自由口模式的通信软件开发及应用

基于自由口模式的通信软件开发及应用

基 金项 目: 山西 省 研 究生 优 秀 创 新 项 目(0 8 0 8 2 0 18 )
作者简介 : 侯东 明( 93一)男 , 士研究生 , 18 , 硕 主要研究方 向为计算 机测控系统 。
Absr c : mp o e tsig lv lo n io me tn ie a d e ha c he p o r s ig c p c t ft e mo trn n ta t To i rv e t e e fe vr n n os n n n e t r ge sn a a i o h ni i g a d n y o
c nr l n y tm o o s a a t e e vrn n o s nt r g a d c n rl n i u l i s u n y t m i a o t l g s se f rn ie d t ,h n i me tn i mo i i n o t l g vr a n t me t s s s . oi o e o n oi t r e c iv d b aa o k ttc n l g sn P S a o h e e y D t S c e e h oo y u i g G R sc mmu iain meh d B s d o n t e s o g a i t fd t r . n c t t o . a e n o h t n bl y o aa p o o r i
摘 要 : 绍 了基 于 自由 口模 式 的 s —0 P C与 上 位 机 之 间通 信 程 序 的 开 发 及 其 在 液 压 支 架试 验 介 72 0 L
台监控 系统 中的应用。上下位机之 间的通信方式选择 主从方式 , 中上位机 处于主动 态, 其 通信程序采 用 V B中的 MS o m控件进行开发 , Cm 由于该控件 巧妙地将 复杂的 Widw 编程封装起 来 , 而使得 编程 简 no s 从

信息通信教学软件的开发设计

信息通信教学软件的开发设计
男, 湖南汉寿人 , 湖 南文理 学院信息枝 术研 究所 ,副教 授 ,工学博 士 ,主 要 研 究方 向 : 拟 集成 电路 设计 与测 试信号处理 。 ( 模 湖南 常德
450 ) 10 0
基 金项 目 :本文 系湖 南省 2 0 年 质量工程 项 目、湖 南省教育厅 科研 项 目 ( 目编号 : 85 7 的研 究成果 。 08 项 0C 8)
特点,借助于系统平 台,学生不需要掌握 复杂 的 MA AB程 TL
序 设 计 知 识 就 可 以方 便 地 实 现 各 类 信息 通 信 实 验 仿 真 与 设 计。
图1 MA L B G I 计界 面 TA U设
2 信 息通信教 学软 件框 架结构 .
该平台可在课 堂教学中与理论课 程配套使 用,促使学生加深对
理论 知识的理解 ,验证理论的作用,减少教师重复劳动。同时, 的可扩充性和教学 的实用性,将 像处理的理论与实际应用相 信息教学软件设计

1 开 发工具选择 .
本 研 究 开发 的 教学 软 件 采用 最 常 用的 MA AB GU 的工 TL / I
()实例简单易懂,使读者学 习起 来轻松愉快 ,每章或一 1
具 实 现 信 息 处 理 界 面 设 计 ,GUI G a h c l sr nefc) 个 相 关 内容 提 供 一 个 编 程 实 例 , 将 不 同 的 内容 软 件 分 别 开 发 , ( rp ia U e Itra e
是 图形用户界面的意思,在 MA AB环境 中,G 程 序的界 避 免 变 量 过 多 ,造成 代 码庞 人 。 TL UI
本抽象 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 ; 另一方面要 满足学生课后实践 的
要 求 ,针对 一 些 典 型 的 处 理 方 法 开设 实 验 ,让 学 生 应 用 平 时 所

移动应用软件开发课程案例教学实践

移动应用软件开发课程案例教学实践

移动应用软件开发课程案例教学实践针对“移动应用软件开发”课程知识新、内容广、工程性强的特点,课程教学中提出引入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其学习潜能,教师能讲授更多知识点。

案例教学实践中,做到实验准备充分、精选案例、有效引导、创新性训练、合理评价。

实践表明,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基于互动、源于启发式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它已在商学、管理学、法学和医学教学中取得巨大成功[1]。

近年,由于案例的“真实性”特性,能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已被逐步引入工程教育中,本文讨论它在“移动应用软件开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1 课程教学现状1.1 课程起源与课程定位随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3G、4G移动网络的部署,移动网络的传输能力大大增强,以移动通信网络为平台开展的移动增值业务也越来越多。

相应地,在智能手机制造、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开发、移动增值应用开发和移动WAP 网站建设等企业从事软件产品开发、软件工程实施、系统测试和移动WAP网站制作等工作的人才成为了急需人才,据最新行业统计,缺口在100万左右。

基于人才需求,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和通信工程等本科专业也就逐步发展出移动技术应用专业方向,或者叫移动互联网及应用技术专业方向。

“移动应用软件开发”是移动技术应用的重要专业方向限选课,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移动终端应用产品开发能力和测试能力。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移动智能终端硬件组成及结构、移动终端嵌入式操作系统、移动智能终端上应用的各种主流技术、移动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流程和方法。

预俢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基础与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数据与网络通信、移动通信原理、语音信号处理、数字图像信号处理等。

1.2 课程特点概括起来,“移动应用软件开发”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内容新。

通信软件开发课程设计

通信软件开发课程设计

通信软件开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通信软件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开发流程;2. 掌握通信软件编程语言(如Java、C++等)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库;3. 学会分析通信软件的需求,设计合理的软件架构和功能模块。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编程语言进行通信软件编程的能力;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通信软件问题的能力,包括调试、优化和修复;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项目组织管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软件开发领域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3. 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勇气。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通信软件开发领域的实际需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通信软件开发的必备技能,培养具备实际项目开发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通信软件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通信软件的定义、分类及其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 分析通信软件的核心技术和原理。

2. 编程语言及其应用- 以Java、C++等编程语言为例,讲解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等;- 介绍常用的通信软件开发库和框架。

3. 软件需求分析与设计- 讲解通信软件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如用例分析、需求规格说明书;- 介绍软件架构设计、模块划分和接口设计。

4. 通信软件编程实践-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编程语言进行通信软件开发;- 分析实际案例,讲解调试、优化和修复技巧。

5. 团队协作与项目管理-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分工合作、沟通表达;- 介绍项目组织管理的基本方法,如项目计划、进度控制等。

6. 通信软件开发实例分析- 分析典型的通信软件开发项目,使学生了解实际开发流程;- 指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提炼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

软件测试网络通信

软件测试网络通信

软件测试网络通信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有效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而在今天这个高度互联的时代,网络通信已经成为了软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软件测试的角度出发,探讨网络通信在软件测试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网络通信的测试挑战1. 复杂的网络环境:软件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网络延迟、丢包、带宽限制等因素都会对软件的性能和稳定性造成影响。

2. 多平台兼容性:不同的操作系统、不同的网络设备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因此需要进行跨平台的测试以确保软件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

3. 安全性和隐私性问题:网络通信可能涉及到用户的隐私数据传输,因此需要对加密算法和安全性进行充分的测试,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风险。

二、网络通信的测试策略和方法1. 性能测试:通过模拟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压力和负载,测试软件在高并发和大数据量情况下的稳定性和性能表现。

2. 兼容性测试:在不同的平台和网络设备上进行测试,验证软件在各种环境下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3. 安全性测试:测试软件在网络通信中的加密算法和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风险。

4. 故障回归测试:当网络通信出现问题时,及时捕捉并修复故障,然后进行回归测试,确保软件在修复后仍能正常工作。

5. 互联网测试:测试软件在实际的互联网环境中的表现,包括网络延迟、丢包、带宽限制等因素。

三、常用的网络通信测试工具1. LoadRunner:用于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能够模拟大量的用户并发访问,以测试软件在高压力下的表现。

2. Wireshark:网络数据包分析工具,能够捕捉和分析网络通信的数据包,帮助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3. JMeter:功能强大的负载测试工具,支持多协议的测试,可以模拟不同协议的网络通信,并进行性能和稳定性测试。

4. Selenium:自动化测试工具,可以模拟用户在浏览器中的操作,用于测试Web应用程序的网络通信功能。

四、网络通信测试的注意事项1. 网络环境模拟:需要在测试过程中模拟真实的网络环境,包括不同的网络类型、不同的带宽、延迟和丢包情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Linux常用命令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Linux一般命令格式。

2.掌握有关文件和目录操作的常用命令。

3.掌握有关用户管理的常用命令。

4.掌握有关权限管理的常用命令。

5.熟练正确的关机流程。

二、实验内容1.熟悉ls、cd、find、date、who、passwd,pwd、mkdir、cp、chmod、chown、sudo、su等常用命令。

(1)ls:显示文件内容ls –l是以列表的形式呈现各文件的信息(不包括隐藏文件)ls -a以列表的形式呈现各文件的信息(包括隐藏文件)(2)cd xx切换到某目录(3)find:用于搜索目录结构中的文件直接使用find命令,它的功能和ls很像,显示目录结构中的文件find –atime 1:搜索24小时内访问过的文件,1表示一乘以二十四find –amin 20:指定分钟内访问过的文件find –ctime 1:指定24小时内修改过的文件find –cmin 20:指定分钟内修改过的文件find –name*file*:按名称搜索find –type d:按文件类型搜索,d在当前目录下搜索目录(4)date和who:分别显示时间和使用者(5)passwd:更改用户的登陆密码(6)pwd:打印当前工作的目录(7)mkdir:创建文件夹(verbose 在执行命令的过程中显示详细的信息)-m设置权限,777所有用户可读可写可执行(8)cp:复制文件或者目录(9)chmod:改变文件的权限chmoda+x XXX:为所有用户添加可执行权限chmod a-x XXX:为所有用户去掉可执行权限(10)chown:改变文件的所有者和所属组(11)sudo:指定另外一个账号来运行指令(12)su:运行替换用户和组标识的shell2.在用户主目录下对文件进行操作:复制一个文件、显示文件内容、查找指定内容、排序、文件比较、文件删除等。

3.对目录进行管理:创建和删除子目录、改变和显示工作目录、列出和更改文件权限、链接文件等。

4.对文件权限进行管理:改变文件权限,用户主及用户组。

5.对用户进行管理:创建和删除用户。

三、主要实验步骤及运行结果1.登陆进入系统,修改个人密码。

2.使用简单命令:date、who、clear等,了解Linux命令格式。

Clear:这个命令将会刷新屏幕,本质上只是让终端显示页向后翻了一页,如果向上滚动屏幕还可以看到之前的操作信息。

一般都会用这个命令。

3.浏览文件系统;(1)运行pwd命令,确定当前工作目录。

(2)运行ls –l命令,理解各字段含义。

ls –l是以列表的形式呈现各文件的信息每一行的内容分别表示:文件的读取权限,用户,主用户,大小,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名称。

不显示隐藏文件(3)运行ls –a命令,理解各字段含义。

“.”“..” : 这是两个特殊的文件,点文件表示当前文件的本目录,点点文件表示附目录,并且所有以点开头的文件都是隐藏文件。

四、实验的心得体会(1)ls –a该命令中存在空格字符,很多命令中都含有空格字符,在输入命令的时候要注意。

(2)因为一个改密码的操作,而我忘记了修改后的密码,为了赶时间,所以后半部分的实验换了一个账号实验。

(3)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查看配套的光盘或者百度。

实验二shell编程一、实验目的1.掌握编写shell程序的基本过程。

2.掌握shell程序的基本语法。

3.学会编写shell脚本。

4. 熟练应用vi编辑器编辑文本文件。

二、实验内容1.练习shell编程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语法。

2.编一shell程序,计算从1+2+ …+n的值,结果输出到屏幕。

n的值可采用两种方式从键盘输入:命令行带参数方式;如命令行无参数,则程序运行过程中提示输入n。

3.设计一个Shell程序,在/userdata目录下建立50个目录,即user1~user50,并设置每个目录的权限,其中3其他用户的权限为:读4;1文件所有者的权限为:读、写、执行7;2文件所有者所在组的权限为:读、执行5。

4.设计一个shell程序,在每月第一天备份并压缩/etc目录的所有内容,存放在/root/bak目录里,且文件名为如下形式yymmdd_etc,yy为年,mm为月,dd为日。

Shell程序fileback存放在/usr/bin目录下。

(3,4二选一)三、主要实验步骤及运行结果3.1.1设计思想方案(1)其他用户的权限为:读,数值体现为4;文件所有者的权限为:读、写、执行数值体现为7;2文件所有者所在组的权限为:读、执行数值体现为5。

而顺序分别是:文件所以者,文件使用者所在组,其它用户,所以数值为754.(2)先创建userdata目录,然后转到改目录下,用mkdir创建多个目录3.2.2程序代码(1)#! /bin/bashread -p "Enter a num: " numsum=0for i in $(seq $num)dosum=$((sum + i))doneecho "Sum is $sum"(2)mkdir –m777 userdatacduserdatamkdir –p –m 754 user1 user2 user3…或者mkdir –m –userdata user1 user2 user3…3.2.3运行结果……(2)(3)3.2.4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问题:不清楚如何在创建文件的时候,设置权限解决方法:P20 mkdir –p –m 同时设置权限并创建多个目录,也可以用chmod u 文件名,获得与文件属主拥有一样的权限(2)问题:不清楚如何在shell 中编写程序解决方法:百度,根据找到的答案回书上验证语法四、实验的心得体会Shell语句有很多对文件操作的知识点,要熟记并掌握他们。

拿到问题要先尝试着去分解它,再将这些小问题用一个个的知识点去完成。

实验三linux C编程环境及文件操作一、实验目的1.掌握linux C程序编译、连接的基本方法及过程。

2.熟练运用调试工具gdb调试程序。

3.学会makefile文件编写。

4. 熟练运用基本I/O函数进行文件操作。

5. 熟练运用标准I/O函数进行文件操作。

二、实验内容1.编写一简单的C程序,计算1+2+…+n的值,练习gcc,gdb等C编程工具的使用。

2.对于题1,编一多C语言源文件程序,练习makefile文件编写方法。

3.教材P103第2题,分别用基本IO函数及标准IO函数实现。

4.教材P103第3题,分别用基本IO函数及标准IO函数实现。

5.编一程序,在指定目录下查找文件名包含指定字符串的所有文件,并输出绝对路径到屏幕。

(类似于按名字查找的find命令功能,选做)三、主要实验步骤及运行结果1.编写一简单的C程序,计算1+2+…+n的值,练习gcc,gdb等C编程工具的使用。

源文件:操作:用gcc编译写好的源文件main.c,编译好的文件为main.1,用./运行程序,输入的数据为7,所得到的结果为28.用gcc编译及输出结果:2.对于题1,编一多C语言源文件程序,练习makefile文件编写方法。

源程序:操作:用gcc编译写好的源文件main.c和func.c,编译好的文件为main.11,用./运行程序,输入的数据为6,所得到的结果为21.用gcc编译及输出结果:3.教材P103第2题,分别用基本IO函数及标准IO函数实现。

编写一个程序,打开一个文件,将它截断至原来长度的二分之一源文件:运行结果:可以看到,运行程序后的5-1.c文件成功被截半。

4.教材P103第3题,分别用基本IO函数及标准IO函数实现。

编写一个程序,打开一个文本文件,然后把此文件中小写字母转换为大写字母,其他字符不变。

其中,文件名作为命令行参数。

源文件:编译运行:操作结果:可以看到,运行6-1程序后,5-1.c程序中的小写字母成功改为大写字母。

解释:Read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文件描述符,第二个参数是输入缓冲区指针,第三个参数是要读入的字节数。

Read函数的功能是从文件描述符所指定的文件中读取N个字节到指定的内存缓冲区。

四、实验的心得体会一定要养成在命令行下工作的习惯,要知道X-window只是运行在命令行模式下的一个应用程序。

在命令行下学习虽然一开始进度较慢,但是熟悉后,我们未来的学习之路将是以指数增加的方式增长的。

实验四进程操作及进程间通信一、实验目的1.掌握进程创建、等待、结束及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

2.掌握fork、exec及system等函数的调用方法。

3.掌握命名管道进程通信机制的实现方法。

4. 掌握基于共享内存的进程通信机制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1.教材P174第2题。

编写一个程序,在主进程中创建一个子进程,子进程进行空循环,不停地输出“Hello World”字符串,主进程休眠一段时间后,在主进程结束子进程,随后主进程也退出。

用命名管道实现客户到服务器之间传递数据的操作。

2.教材P174第4题。

编写一个程序,得到当前进程的标识号,并将它打印输出,随后写入一个文件中3.教材P243第2题。

编写一个多客户——单一服务器模式的程序,用命名管道实现客户到服务器之间传递数据的操作。

4.教材P243第4题。

用共享内存的方法重新1编写例6-3的程序三、主要实验步骤及运行结果1.编写一个程序,在主进程中创建一个子进程,子进程进行空循环,不停地输出“Hello World”字符串,主进程休眠一段时间后,在主进程结束子进程,随后主进程也退出。

用命名管道实现客户到服务器之间传递数据的操作。

源程序:编译操作:运行结果:2.教材P174第4题。

编写一个程序,得到当前进程的标识号,并将它打印输出,随后写入一个文件中源程序:编译结果:3.教材P243第2题。

编写一个多客户——单一服务器模式的程序,用命名管道实现客户到服务器之间传递数据的操作。

实现服务器程序如下:实现客户程序:程序解释:客户程序只运行一段时间就停止了。

它打开命名管道,向其中写入一行信息,关闭命名管道,退出运行态。

运行程序时,首先在一个终端窗口中运行text.c程序,运行后,程序就停留在等待接收状态,如下所示:然后在另一个终端窗口中运行txt.c程序如下:这时在server窗口会显示如下:4.教材P243第4题。

用共享内存的方法重新1编写例6-3的程序。

源文件:编译结果:运行结果:四、实验的心得体会学习Linux要做笔记的,得把敲试验的新得体会总结一下,这样就成你的知识了。

、要多出错误,多排除错误,这是通往高手的必经之路哦。

最后多与别人交流,互相学习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