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的传递
误差传递公式
误差传递公式的推导设间接测得量N = f (X i ,X 2,X 3),式中X i , X 2, X 3均为彼此相互独立的直接测得量, 每 直接测得量为等精度多次测量,且只含随机误差,那么间接测得量 均值N 表示)为①算术合成法求误差传递公式绝对误差传递公式:相对误差传递公式:②方和根合成法求标准偏差传递公式标准偏差传递公式:相对偏差传递公式:4m2 ,其中 m 二m - m , d 二d -, h = h - h ,求h 的平均值和 ■d h误差传递公式。
N 的最可信赖值(用平.X 1-XX 3::ln"F lnf■X 21 2 3;讦 ■■■2S:::ln fS : +2fl.I2I %丿CX 3丿S 2X3CZ石 :z<Z cz 1 △a + — A b 十—A c = A a + A b 十一 A c 。
cc .:bL X 24m2 ■ 二d h对公式—两边取自然对数::d h4In — In In m -21 nd -In h ,In r分别对各直接量求一阶偏导数:◎In P 1 £ln P 2 £ln P 1.:m m :d d;:h h得误差传递公式:1 - - -例3:已知“a ye,其中a=a_S a,b-bg,co S c,准偏差传递公式。
准偏差传递公式。
解:■ d h1 —— _例1 :已知z = a • b c ,其中a = a _ . a,b = b - b,c = c - c,求z的平均值和3误差传递公式。
1 —解:平均值:z = a • b c ;3z分别对各直接量求一阶偏导数:「z _ :z z 1——=1,——=1,——=,ca cb cc 3得误差传递公式:4In = In Inm -2Ind -1nh,n:£ln P _ 1 创n P __2 剖n P __1:m m ;:d d : h hAP;:In T.:m .:d::In ?:d:h=-l :m - . :d - :h。
分析化学2.1.4 误差的传递
例:使用百分之一的天平,要求分析的相对误差小于±2%, 则称量质量应大于1.0 g。
2019/11/3
c. 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
方法误差 仪器误差
标准样品对照 对照实验
标准方法对照
仪器校准 对设备、仪器进行校准
试剂误差
空白实验 不加试样,扣除空白值
2.1.4 误差的传递及提高准确度的方法
1. 误差的传递 (1) 系统误差的传递
在加减运算中,计算式为Y = A + B - C,则 |ΔY|max =|ΔA|+|ΔB|+|ΔC|
在乘 ΔC Y max A B C
2019/11/3
(2) 偶然误差的传递
在加减运算中,计算式为Y=A+B-C,则
sY2
s
2 A
sB2
sC2
在乘除运算中,计算式为Y = A×B / C,则
sY
2
sA
2
sB
2
sC
2
Y A B C
对于指数运算 , Y =κAn ,结果的相对偏差是测量值相对
偏差的n倍,即
sY n sA YA
2019/11/3
(2)提高准确度的方法
a.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 适用范围 相对误差 容量分析法 常量 ±0.1% 分光光度法 微量 ±2%
结果
例:对含量为30.00%的铁矿石样品的分析
容量分析法 29.97~30.03%(±0.1%) 准确度高
分光光度法 29.4~30.6% ( ±2% ) 准确度低
误差传递公式
例4:知 ,其中 , , ,求 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传递公式。
解: ;
,
, ,
解:平均值: ;
分别对各直接量求一阶偏导数:
, , ,
得误差传递公式:
。
例2:已知 ,其中 , , ,求 的平均值和误差传递公式。
解:平均值: ;
对公式 两边取自然对数:
,
分别对各直接量求一阶偏导数:
, , ,
得误差传递公式:
。
例3:已知 ,其中 , , ,求 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传递公式。
解: ;
, , ,
误差传递公式的推导
设间接测得量 ,式中 均为彼此相互独立的直接测得量,每一直接测得量为等精度多次测量,且只含随机误差,那么间接测得量 的最可信赖值(用平均值 表示)为
①算术合成法求误差传递公式
绝对误差传递公式:
相对误差传递公式:
②方和根合成法求标准偏差传递公式
标准偏差传递公式:
相对偏差传递公式:
例1:已知 ,其中 , , ,求 的平均值和误差传递公式。
误差的合成、分配和传递
在通常情况下,未定系统总误差可以用极限误差的 形式给出误差的最大变化范围,也可用标准差来表示。
按极限误差合成 按标准差合成
三、误差的合成
1)按极限误差合成 a.绝对值合成法: 表达式:
( e1 e2
em ) ei
i 1 m
其中ei为极限误差。当m大于10时,合成误差估计值往 往偏大。一般应用于m小于10。
则有:
i
x f xi ci i xi y y
x
i
i
xi xi
相对误差传递公式
y i x
i 1
n
一、误差的传递
和差函数的误差传递
y x1 x2
c1 f 1 x1
x1 y
c2
f 1 x2
x2 y
1 c1
2 c2
y
1i j
n
对 y
y y
(
i 1
n
x x f )0 i 两边求方差,则得: xi y xi
随机相对误差的传递公式
y
n f 2 xi 2 2 f xi f x j ( ) ( ) 2 [( ) ] [( ) ]i , j i j 0 i x y x y x y i 1 1i j i i j n
2 i 1i j
1 y
x
i 1 2 ij i , j i j
1i j
n
在水文测验误差分析中,常对上式进行简化。假定各直接被测量的相对 标准差相等,再假定各直接被测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则变量和的相 对标准差传递公式变为: x m 2 1 m 2 灵敏系数平方和 ny xi xi y i 1 y i 1 的方根
误差传递的计算方式全解
小结:分析结果的绝对误差 ER等于各个 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的代数和或差。
B、乘除运算
• 设:R为分析结果A,B,C三个测量值
AB • 相乘除的结果,如计算式是:R C E 则得到: R E A E B E C R A B C
小结: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是各测量步 骤相对误差的代数和(即:在乘法运算中,分 析结果的相对误差是各个测量值的相对误差之 和、而除法则是它们的差)。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2. 减小测量误差
3. 减小随机误差
4. 消除系统误差
a. 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校准仪器 d. 分析结果校正
(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 各种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不相同, 必须根据被测组分的具体含量和测定的要 求来选择方法。例如, • 用重铬酸钾法测铁,得:铁的质量分数为 40.20%,方法的相对误差为0.2%,则铁的 含量为:40.12%~40.28% • 同一样品用直接比色法测定,因方法的相对 误差为2%,得铁的含量为: • 所以对于高含量的组分应采用化学分析法 41.0%~39.4%,误差显然较大。
EA E R 0.434 m A
(2)偶然(随机)误差的传递
• A.加减运算 计算结果的方差(标准偏差的平方)是各 测量值方差的和,如R=A+B-C,则:
S
2 R
S A S B SC
2
2
2
b. 乘除运算
• 计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是各测 量值相对平均偏差平方的和,对于算式 R=A×B/C,则:
误差传递的形式
• 分析结果计算式多数是加减式和乘除 式,另外是指数式。误差传递包括系 统误差的传递和偶然误差的传递。下 面分别讨论: • (1)系统误差的传递 • ( 2)偶然误差的传递
误差原理第三章误差的传递与合成
误差原理第三章误差的传递与合成误差的传递是指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测量步骤和计算过程引入误差,这些误差会通过物理关系或者数学计算传递到最终结果中。
在实验中,每一个测量仪器都有其特定的精确度和不确定度。
当我们进行复杂的测量或计算时,这些误差会相互作用并积累,从而影响到最终结果的精确度。
为了定量描述误差的传递,我们需要引入误差传递公式。
对于其中一个物理量x,假设它是由一系列测量结果a、b、c等通过其中一种物理关系或者数学计算得到的,则误差传递公式可以写为:Δx=√((∂x/∂a)²Δa²+(∂x/∂b)²Δb²+(∂x/∂c)²Δc²+...)其中Δx表示x的不确定度,∂x/∂a、∂x/∂b等表示物理关系或者计算公式对于变量a、b的导数,Δa、Δb等表示变量a、b的不确定度。
这个公式表明了误差是通过导数的平方和来传递的。
最大值法是指将每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取最大值,作为最终结果的不确定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误差独立且不相关的情况。
例如,在实验中测量一些物理量时,我们使用了不同型号的仪器进行多次测量,那么每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可以认为是不相关的,这时可以采用最大值法。
平方和法是指将每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平方相加并开方,作为最终结果的不确定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误差相互关联的情况。
例如,在实验中测量一些物理量时,多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时可以采用平方和法。
实际应用中,误差的传递和合成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物理关系和计算过程,确定哪些因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优化实验方案以降低不确定度。
在数据处理中,我们可以根据误差的传递公式和合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得到对最终结果的不确定度的估计,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总之,误差的传递和合成是误差原理的核心内容,它描述了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和误差如何从测量仪器传递到最终的物理量中。
误差传递
3.指数关系 若 R = mA 可得到
n
2 2
sR sA sR 2 sA =n 或 =n A R R A
4.对数关系 若 R= mlgA 可得到 sR = 0.434m
sA A
1
7.5 回归分析法
7.5.1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设回归方程为
n
y = a + bx
n
(E—代表各测量步骤绝对误差)
则 ER/R = nEA/A
7.4.2 随机误差的传递
1.加减法 若R = A + B - C 则
2 2 2 2 sR = sA + sB + sC
即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的平方是各测量步骤标准偏差的平方和。 2.乘除法 若 R=AB/C
2 2 2 2 sC sR sA sB = + + 则 R 2 A2 B 2 C 2
n
a=
∑ yi − b∑ xi
i =1 i =1
n
= y − bx
b=
∑ ( x − x)( y − y)
i =1 i i
n
∑ ( x − x)
i =1 i
n
2
7.5.2 相关系数
r =b
∑ ( xi − x) ∑ ( y − y)
i =1 i i =1 n
n
=
∑ ( x − x)( y − y)
i =1 i i
2
4.消除系统误差 由于系统误差是由某种固定的原因造成的, 因而找出这一原因, 就可以消除系统误差的 来源。有下列几种方法: (1) (2) (3) (4) 对照试验-contrast test 空白试验- blank test 校准仪器 -calibration instrument 分析结果的校正-correction result P268 2, 4, 7 P269 8, 12, 13 P270 17, 18, 22 P271 29
《误差传递公式》课件
误差传递公式的应用领域
误差传递公式广泛应用于各种测量领域,如工程测量、物理 实验、化学分析、医学检测等。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测量结 果的可靠性和精度,优化测量方法和手段,提高测量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等领域中,误差传递公式 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测量误差的 来源和传播规律,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供有力支持 。
总结词
误差传递公式在工程设计中,能够指导工程师合理分配和控制各部分结构的误差,确保 整体性能的稳定。
详细描述
工程设计对精度要求极高,各部分结构的误差可能相互影响,导致整体性能的偏差。误 差传递公式能够帮助工程师预测各部分结构误差对整体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设计方案
,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4
误差传递公式的局限性
03
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确保误差传递
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THANKS。
误差传递公式
目 录
• 误差传递公式简介 • 误差传递公式的推导过程 • 误差传递公式的应用实例 • 误差传递公式的局限性 • 误差传递公式的实践建议
01
误差传递公式简介
误差传递公式定义
误差传递公式是用于描述测量中误差传播规律的数学公式。它基于统计学原理, 通过数学模型将各个测量环节的误差进行传递和合成,以评估最终测量结果的误 差范围。
误差传递公式通常由输入量误差和输出量误差之间的关系式表示,通过将输入量 误差代入公式,可以计算出输出量误差。
误差传递公式的重要性
误差传递公式在测量领域中具有重要 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测量过程 中误差的传递规律,从而更好地控制 和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通过误差传递公式,我们可以对测量 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减少不必要的 误差源,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 确性。
误差传递公式
误差传递公式的推导设间接测得量),,(321x x x f N =,式中321,,x x x 均为彼此相互独立的直接测得量,每一直接测得量为等精度多次测量,且只含随机误差,那么间接测得量N 的最可信赖值(用平均值N 表示)为),,(321x x x f N =①算术合成法求误差传递公式 绝对误差传递公式:332211x x fx x f x x f N ∆∂∂+∆∂∂+∆∂∂=∆ 相对误差传递公式:332211ln ln ln x x f x x f x x f N N ∆∂∂+∆∂∂+∆∂∂=∆②方和根合成法求标准偏差传递公式标准偏差传递公式:223222221321x x x N S x f S x f S x f S ⎪⎪⎭⎫ ⎝⎛∂∂+⎪⎪⎭⎫ ⎝⎛∂∂+⎪⎪⎭⎫ ⎝⎛∂∂=相对偏差传递公式:223222221321ln ln ln x x x NS xf S xfS x f N S ⎪⎪⎭⎫ ⎝⎛∂∂+⎪⎪⎭⎫ ⎝⎛∂∂+⎪⎪⎭⎫ ⎝⎛∂∂=例1:已知c b a z 31-+=,其中a a a ∆±=,b b b ∆±=,c c c ∆±=,求z 的平均值和误差传递公式。
解:平均值:c b a z 31-+=; z 分别对各直接量求一阶偏导数:1=∂∂a z ,1=∂∂b z ,31-=∂∂c z , 得误差传递公式:c b a c c z b b z a a z z ∆+∆+∆=∆∂∂+∆∂∂+∆∂∂=∆31。
例2:已知hd m24πρ=,其中m m m ∆±=,d d d ∆±=,h h h ∆±=,求h 的平均值和误差传递公式。
解:平均值:hd m24πρ=;对公式hd m24πρ=两边取自然对数: h d m ln ln 2ln 4ln ln --+=πρ,ρln 分别对各直接量求一阶偏导数:m m 1ln =∂∂ρ,d d 2ln -=∂∂ρ,hh 1ln -=∂∂ρ, 得误差传递公式:h hd d m m h h d d m m ∆+∆+∆=∆∂∂+∆∂∂+∆∂∂=∆121ln ln ln ρρρρρ。
误差传递定义
误差传递定义
测量中,某些结果,要通过一系列的测量操作步骤并分析运算后获得的。
而其中的每一个步骤可能发生的误差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称为误差的传递;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
1、加法中的误差传递:
即:若有X=u±v,则X的均方差为:σX^2 =sqrt(σu^2+σv ^2)。
2、乘法中的误差传递:
3、除法中的误差传递:
4、有限次幂的误差的传播:
可以使用蒙特卡罗法来验证其误差,如下面的程序用来验证出发的误差:N=1e6。
x=10+randn(N,1)。
y=5+randn(N,1)*2。
std(x./y)。
mean(x./y)。
估计量的误差传递公式
估计量的误差传递公式摘要:一、引言二、估计量的误差传递公式概述1.误差传递公式的定义2.误差传递公式的意义三、误差传递公式的推导1.基本假设2.推导过程四、误差传递公式的应用1.参数估计2.区间估计五、误差传递公式的优缺点1.优点2.缺点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在统计学中,估计量的误差传递公式是一个重要工具,它有助于我们了解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误差传递公式,包括其定义、意义、推导过程、应用以及优缺点。
二、估计量的误差传递公式概述1.误差传递公式的定义误差传递公式是用来描述一个估计量与其真值之间的误差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误差传递公式通常表示为:ΔX = X^(-1) * Δθ其中,ΔX 表示估计量X 的误差,X^(-1) 表示估计量X 的逆函数,Δθ 表示参数θ 的误差。
2.误差传递公式的意义误差传递公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估计量的误差是如何传递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误差传递公式,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估计量的误差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在实际应用中作出更加合理的选择。
三、误差传递公式的推导1.基本假设在进行误差传递公式推导时,我们需要做以下基本假设:- 数据X 是独立的随机变量- θ 是固定的真实值- 估计量X^(-1) 是可行的2.推导过程根据贝叶斯定理,我们可以得到:P(X|θ) = P(θ|X) * P(X) / P(θ)对两边取对数,得到:log(P(X|θ))= log(P(θ|X)) + log(P(X)) - log(P(θ))由于我们关心的是X 与θ 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将上式转化为:log(X|θ) = log(X^(-1) * θ)接下来,我们考虑误差传递。
设Δθ为θ 的误差,ΔX 为X 的误差,那么有:ΔX = X^(-1) * Δθ四、误差传递公式的应用1.参数估计在参数估计中,我们可以利用误差传递公式来评估某个参数的估计值及其误差。
例如,在极大似然估计中,我们可以通过求解对数似然函数的极值来得到参数的估计值,然后利用误差传递公式计算误差。
误差传递公式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误差传递公式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一、误差传递公式的原理。
1.1 误差传递的基本概念。
误差传递啊,就是说在进行一系列的测量或者计算的时候,一个量的误差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是孤立的,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倒了会牵连其他的。
比如说我们测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是通过长、宽、高的测量值计算的,如果长的测量有误差,那这个误差就会传递到体积的计算结果里。
这就好比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小环节出问题,整个结果都可能受到波及。
1.2 原理的直观理解。
从本质上讲呢,误差传递公式是基于函数关系的。
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函数,比如说y = f(x₁, x₂, x₃...),这里的x₁, x₂, x₃等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每个自变量都有自己的误差,这些误差就像调皮的小捣蛋鬼,在函数这个大舞台上开始捣乱,让y的值也变得不那么准确了。
误差传递公式就是要搞清楚这些小捣蛋鬼是怎么影响y的,就像是要摸清一场混乱背后的规律一样。
二、误差传递公式的计算方法。
2.1 简单函数的误差传递。
对于一些简单的函数,像y = ax + b这种线性函数(这里a和b是常数)。
如果x有一个误差Δx,那么y的误差Δy就可以通过公式Δy = aΔx来计算。
这就像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直白。
举个例子,假如你去买苹果,每个苹果2元(a = 2),你本来打算买x个,但是你数错了,多或者少了Δx个,那你花费的钱y就会多或者少2Δx 元。
这就是简单函数误差传递在生活中的一个小体现,简单得就像“小菜一碟”。
2.2 复杂函数的误差传递。
当函数变得复杂起来,比如说y = x₁² + sin(x₂)这种。
那误差传递公式就稍微复杂点了。
一般来说,我们会用到偏导数的概念。
先分别求出y对x₁和x₂的偏导数,然后根据误差传递公式Δy = (∂y/∂x₁)Δx₁+(∂y/∂x₂)Δx₂。
这就像是要在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里找到出路,得小心翼翼地分析每个岔路口(偏导数)对最终结果(误差)的影响。
误差传递公式范文
误差传递公式范文误差传递公式(Error Propagation Formula)是用于估计测量误差如何在一个或多个相关变量之间传播的公式。
这种误差传递公式通常使用在科学测量、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领域中,以了解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误差传递公式基于线性近似和微分的原理,可用于估计函数的输入变量误差如何传递到函数的输出变量上。
假设有一个函数f(x1, x2, ..., xn),其中x1, x2, ..., xn是输入变量,并且它们的误差为δx1,δx2, ..., δxn。
则输出变量f的误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估计:δf = √((∂f/∂x1)² * (δx1)² + (∂f/∂x2)² * (δx2)² + ... + (∂f/∂xn)² * (δxn)²)其中,δf表示输出变量f的误差,∂f/∂xi表示函数f对输入变量xi的偏导数,而δxi表示输入变量xi的误差。
这个公式的含义是,输出变量f的误差δf是输入变量的误差δx1, δx2, ..., δxn与函数对每个输入变量的敏感性(由偏导数∂f/∂xi表示)的乘积之和。
因此,误差传递公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输入变量的误差如何影响输出变量的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误差传递公式只适用于线性近似和微小误差范围内。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误差范围较大或存在非线性关系,则可能需要采取其他更复杂的方法来估计误差传递。
除了上述的简单误差传递公式,还存在一些其他的误差传递公式,如乘法误差传递公式和除法误差传递公式。
这些公式适用于特定的数学运算,并提供了更准确的误差传递估计。
乘法误差传递公式如下:δf/f = √((δx1/x1)² + (δx2/x2)² + ... + (δxn/xn)²)其中,δf/f表示输出变量f的相对误差,x1, x2, ..., xn表示输入变量,而δx1, δx2, ..., δxn表示输入变量的误差。
误差传递公式
误差传递公式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误差传递公式的推导设间接测得量N = /(坷,心,勺).式中斗宀宀均为彼此相互独立的直接测得量,每一直接测得量为等精度多次测量,且只含随机误差,那么间接测得量“ 的最可信赖值(用平均值万表示)为N = f(x^x2.xy)①算术合成法求误差传递公式绝对误差传递公式:A/V =of Av. +Of'Ax. +Ox ]1dx26“相对误差传递公式:②方和根合成法求标准偏差传递公式标准偏差传递公式:z . \2z - \2/ .、2S N = J s:s;sl闵x l®2丿£相对偏差传递公式:一一一^例 1 :已知Z = G + "--c,其中"="±&. Z? = Z?± AZ?, c = c± Ac f求z 的平均值和误差传递公式。
解:平均值:z = a + b-^-c;乙分别对各直接量求一阶偏导数:dz dz . dz1—=[ —=] —=——da ' db ' de 3'得误差传递公式:例2 :已知p = -^—l 其中加=〃2±4〃,〃 =h = h± A/z,求力的平均7U.rh 值和误差传递公式。
解:平均值書对公式p=^-两边取自然对数:加/F4In p = In — + In m 一 2 In d 一 In h ,71 In Q 分别对各直接量求一阶偏导数:得误差传递公式:如=|如臥+ I^L/+M A /:=丄酗+汕+丄M 。
p | dm I | dd I | dh \ m d hi一一一例3 :已知 z = a + h--c,其中 a = a± S a , b = b±S hl c = c±S el 求 z 的平均J 值和标准偏差传递公式。
误差传递函数
误差传递函数
误差传递函数公式:X=u±v,X的均方差为:oX=sqrt(ou'2+ov^2)。
有限次幂的误差的传播:误差传递公式是目标函数对每一个参数求偏导数,然后带入对应数值之后取绝对值,再乘以对应参数的不确定度求和。
常用的系统误差传递公式及适用条件实验中总是伴随着误差的存在。
由于某些仪器的零点不准、不等臂,理论公式的近似,某些实验条件的不满足和各种仪表的接入误差等原因,都可能产生系统误差。
传递函数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
1、确定系统的输出响应。
对于传递函数G(s)已知的系统,在输入作用u(s)给定后,系统的输出响应y(s)可直接由G(s)U(s)运用拉普拉斯反变换方法来定出。
2、分析系统参数变化对输出响应的影响。
对于闭环控系统,运用根轨迹法可方便地分析系统开环增益的变化对闭环传递函数极点、零点位置的影响,从而可进一步估计对输出响应的影响。
3、用于控制系统的设计。
直接由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进行设计时,采用根轨迹法。
根据频率响应来设计时,采用频率响应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x
=
s n
ts =X± n
= X ± tsX
从关系式中也看到, 从关系式中也看到,适当增多测定次数可 以提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以提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4)消除与校正系统误差 )
要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 要发现和消除 要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来源于确定因素,为了发现并 系统误差来源于确定因素 确定因素, 消除(或校正)系统误差, 消除(或校正)系统误差,可选用下面 几种方法。 几种方法。 a. 对照实验 b. 回收实验 c. 空白实验 d .仪器校正 仪器校正
(1)系统误差的传递 )
A. 加减运算 设: R——为A,B,C三个测量值相加减的结果 为 , , 三个测量值相加减的结果 E——为各项相应的误差 E——为各项相应的 相应的误差 ER——为分析结果 的误差 为分析结果R的误差 如: R =A+B-C,则: ER=EA+EB-EC - , 小结: 小结:分析结果的绝对误差 ER等于各个 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的代数和或差。 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的代数和或差。
C.指数运算 指数运算
对于关系式为:R= mAn , 对于关系式为: 关系式为 结果的相对偏差是测量值相对偏差的n倍, 结果的相对偏差是测量值相对偏差的 倍 即: 2 2
SR 2 SA =n R A
S R R S A = n A
或
D.对数运算 对数运算
若关系式为:R = m lgA 关系式为 可得到: 可得到: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合适 2. 减小测量误差 减小测量误差 3. 减小随机误差 减小随机误差 4. 消除系统误差 消除系统误差
a. 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校准仪器 d. 分析结果校正
合适的分析方法 (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选择合适
各种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不相同, 各种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不相同, 必须根据被测组分的具体含量和测定的要 必须根据被测组分的具体含量和测定的要 求来选择方法。例如, 求来选择方法。例如, 用重铬酸钾法测铁,得:铁的质量分数为 重铬酸钾法测铁, 40.20%,方法的相对误差为0.2%,则铁的 ,方法的相对误差为 , 比色法测定 因方法的相对 同一样品用直接比色法测定 直接比色法测定,因方法的相对 误差为2%,得铁的含量为: 得铁的含量为: 误差为 得铁的含量为 所以对于高含量的组分应采用化学分析法 41.0%~39.4%,误差显然较大。 ,误差显然较大。
1、产生在各测量值的误差是怎样影响分 析结果的? 2、如何控制测量误差,使分析结果达到 一定的准确度?
误差传递的形式
分析结果计算式多数是加减式和乘除 分析结果计算式多数是加减式和 加减式 另外是指数式 误差传递包括系 指数式。 式,另外是指数式。误差传递包括系 统误差的传递和偶然误差的传递。下 统误差的传递和偶然误差的传递。 面分别讨论: 面分别讨论: (1)系统误差的传递 ) ( 2)偶然误差的传递 )
B、乘除运算 、
设:R为分析结果 ,B,C三个测量值 为分析结果A, , 三个测量值 为分析结果 相乘除的结果,如计算式是:R = 相乘除的结果,如计算式是:
AB C
ER EA EB EC 则得到: 则得到: = + R A B C 小结: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 小结: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是各测量步 骤相对误差的代数和( 在乘法运算中, 骤相对误差的代数和(即:在乘法运算中,分 析结果的相对误差是各个测量值的相对误差之 而除法则是它们的差)。 和、而除法则是它们的差)。
S = S +S +S
2 2 2 R A B
2
C
b. 乘除运算
计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是各测 量值相对平均偏差平方的和,对于算式 R=A×B/C,则:
S R = S A + S B + SC R A B C
2
2
2
2
c.指数运算 指数运算
对于 R = An ,结果的相对偏差是测量值相 对偏差的n倍 对偏差的 倍,即:
设分析结果 R是A,B,C三个测量值相乘除 是 , , 三个测量值相乘除 的结果,例如: 又如: 的结果,例如: AB 又如: AB
R = C
2 2
R = m
C
2
可得到
S R = S A + S B + SC R A B C
2
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是 各测量值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的总和。 各测量值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的总和。
5. 误差的传递
误差传递的概念
每一个分析结果,都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测量操 每一个分析结果, 作步骤后获得的。 作步骤后获得的。而其中的每一个步骤可能发 生的误差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称为误差 误差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生的误差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称为误差 的传递。 的传递。 讨论误差的传递,研究和解决下面的问题: 讨论误差的传递,研究和解决下面的问题:
A.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
要检查一个分析方法是否存在误差可以这 要检查一个分析方法是否存在误差可以这 样做: 样做:
1) 称取一定量纯试剂进行测定,看测定结果 称取一定量纯试剂进行测定, 与理论计算值是否相符。 与理论计算值是否相符。 2) 对于实际的样品(比较复杂,除了被测定 对于实际的样品(比较复杂, 实际的样品 组分,还存有其他组分), ),则 组分,还存有其他组分),则采用已知含 量的标准试样(试样中的各组分含量已知) 量的标准试样(试样中的各组分含量已知) 进行对照实验更合理。 对照实验更合理 进行对照实验更合理。
测定, 测定,而低含量的组分则应选择仪器分析 法测定。 法测定。
(2)减少测量误差 )
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要十分注意在每一 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要十分注意在每一 的操作中减少测量误差 减少测量误差。 步的操作中减少测量误差。 如:分析天平称取样品量。一般的分析天平有 分析天平称取样品量。 的称量误差, ±0.0002g的称量误差,为使测量时的相对误 的称量误差 差小于0.1%则试样的量不能称太少。 则试样的量不能称太少。 差小于 则试样的量不能称太少
D.仪器校正 仪器校正
在对测定数据要求严格的测定时, 在对测定数据要求严格的测定时, 仪器读数刻度,量器刻度 砝码等标 仪器读数刻度,量器刻度,砝码等标 出值与实际值的细小差异也会影响 测定的准确度,应进行校正并求出 测定的准确度, 校正值,在测定值中加入校正值, 校正值,在测定值中加入校正值, 可消除此类系统误差。 可消除此类系统误差。
一般来说,回收率在95%~105%之 一般来说,回收率在 之 间认为不存在系统误差,即方法可靠。 间认为不存在系统误差,即方法可靠。
C.空白实验 空白实验
由于试剂、蒸馏水或实验器皿含有被测 由于试剂、 试剂 组分或干扰物质, 组分或干扰物质,致使测定时观测值增 如滴定分析中多消耗标准溶液) 加(如滴定分析中多消耗标准溶液)导 致系统误差时 常用空白实验进行校正。 空白实验进行校正 致系统误差时,常用空白实验进行校正。 空白实验的方法是:用蒸馏水代替试样 空白实验的方法是:用蒸馏水代替试样 代替 溶液,进行相同条件步骤的测定 相同条件步骤的测定, 溶液,进行相同条件步骤的测定,所得 结果称为空白值。在试样测定中扣除空 结果称为空白值。 空白值 白值,可消除此类系统误差。 白值,可消除此类系统误差。
h
C、指数关系 、
如果分析结果 与测量值 有下列关系: 如果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 有下列关系 与测量值A有下列关系: R = m An ,则其误差传递关系式为: 则其误差传递关系式为:
ER EA = n R A
小结: 小结:有指数关系分析结果的相对误 为测量值的相对误差的指数倍。 差,为测量值的相对误差的指数倍。
S
= n sA R A
R
随机误差的传递加减法的通式
对于一般的情况: 对于一般的情况 一般的情况: R=a A + b B - cC+
S = a S +b S +c S
2 R 2 2 A 2 2 b 2
2 c
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的平方是各测量 步骤标准偏差的平方与系数平方乘积的总 和。
B.乘除运算 乘除运算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 试样质量
× 100 %
绝对误差 0.0002 试样质量 = = = 0.2 g 相对误差 0.001
还有滴定管读数误差与消耗体积的量与 测定的相对误差的关系等。 测定的相对误差的关系等。
(3)减少偶然误差-增加测定次数 )减少偶然误差-
在消除或校正了系统误差前提下,减少 在消除或校正了系统误差前提下, 偶然误差可以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偶然误差可以提高测定的准确度,这从 平均值置信的区间可以说明: 平均值置信的区间可以说明:
D、对数关系 、
如果分析结果 与测量值 有如下关系: 如果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 有如下关系 与测量值A有如下关系: R = m lg A 其误差传递的关系式为: 误差传递的关系式为: 的关系式为
ER
EA = 0 . 434 m A
(2)偶然(随机)误差的传递 )偶然(随机)
A.加减运算 计算结果的方差(标准偏差的平方)是各 测量值方差的和,如R=A+B-C,则:
B.回收实验 回收实验
多用于确定低含量测定的方法或条件是 多用于确定低含量测定的方法或条件是 否存在系统误差. 被测组分,与原试样同 否存在系统误差 。被测组分 与原试样同 时进行平行测定,按下式计算回收率: 时进行平行测定 按下式计算回收率: 按下式计算回收率
添 组分试 测定 -原 样测定 加 样 值 试 值 回 率 收 = ×100 % 组 添加量 分
SR
SA = 0 . 434 m A
小结:关于误差的传递 作了较洋细的讨论 作了较洋细的讨论。 小结:关于误差的传递,作了较洋细的讨论。 要求概念一定要弄清楚。 . 要求概念一定要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