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解直角三角形(3)教师

合集下载

天津市大港区第六中学九年级数学教案:28.2解直角三角形

天津市大港区第六中学九年级数学教案:28.2解直角三角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天津市大港区第六中学九年级数学教案:28.2解直角三角形》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特别是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及其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举例:通过具体直角三角形的图形,讲解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如正弦是对边比斜边,余弦是邻边比斜边,正切是对边比邻边。
(2)学会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包括已知两边一角和已知一角两边的情况。
举例:给出具体的直角三角形问题,如已知斜边和一个锐角求其他两边,或已知两边求第三边和锐角。
(3)掌握在实际问题中构建直角三角形模型,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举例: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测量旗杆高度、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重力分解等。
四、教学流程
《天津市大港区第六中学九年级数学教案:28.2解直角三角形》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高度或距离的情况?”(如测量树的高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解直角三角形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发现他们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感兴趣,这也促使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加投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继续寻找更多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解直角三角形是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来求解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角度和边长的方法。它在工程测量、建筑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8.2解直角三角形(3)学案

28.2解直角三角形(3)学案

28.2解直角三角形(3)学案一.基础训练。

1、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规律:(1)锐角的正弦值或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 (或减小而 )(2)锐角的余弦值或余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 (或减小而 )2、在Rt △ABC 中,各边的长度都扩大两倍,那么锐角A 的各三角函数值( )(A ) 都扩大两倍(B )都缩小两倍(C )没有变化(D )不能确定3、sin30°的值等于( )。

A 、21 B 、22 C 、23 D 、 1 4、已知∠A 是锐角,且sinA=32,那么∠A 等于( ) A .30° B .45° C .60° D .75°5、Rt △ABC 中,AB =8,3sin 4A,∠C =90°,则AC =_____________。

6、当锐角A<600时,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sinA< (B)cosA< (C)tanA< (D)cotA>二.新知探究。

1、坡度与坡角: 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一般用i 表示。

即i= ,常写成i=1:m 的形式如i=1:2.5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结合图形思考,坡度i 与坡角α之间具有什么关系?2、一段坡面的坡角为60°,则坡度i=______;3、某坡面的坡度为1:3,则坡角是_______度.4、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AD ∥BC ,∠B =30°,∠C =60°, AD =4,AB =33,则下底BC的长为 __________.AD60°30°BC三.应用提高。

1、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5 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 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4 方向上的Array B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处距离灯塔P有多远?2、同学们,如果你是修建三峡大坝的工程师,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解决:如图6-33 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6m,坝高23m,斜坡AB 的坡度i=1∶3,斜坡CD的坡度i=1∶2.5,求斜坡AB的坡面角α,坝底宽AD和斜坡AB的长(精确到0.1m)3、利用土埂修筑一条渠道,在埂中间挖去深为0.6米的一块(图阴影部分是挖去部分),已知渠道内坡度为1∶1.5,渠道底面宽BC为0.5米,求:①横断面(等腰梯形)ABCD的面积;②修一条长为100米的渠道要挖去的土方数.4、庞亮和李强相约周六去登山,庞亮从北坡山脚C处出发,以24米/分钟的速度攀登,同时李强从南坡山脚B处出发。

28.2 解直角三角形 教案2.doc

28.2 解直角三角形 教案2.doc

课题28.2解直角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从而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2、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所学知识把实际问题解决.难点: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五个元素之间具有什么关系?请学生口答.2、在中Rt△ABC中已知a=12 ,c=13 求角B应该用哪个关系?请计算出来。

(二)实践探索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一般要满足,(如图).现有一个长6m的梯子,问:(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 1 m)(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 m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等于多少(精确到1o) 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引导学生先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然后分析提出的问题是数学模型中的什么量在这个数学模型中可用学到的什么知识来求未知量?几分钟后,让一个完成较好的同学示范。

(三)教学互动例3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当飞船完成变轨后,就在离地球表面350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当飞船运行到地球表面上P点的正上方时,从飞船上最远能直接看到的地球上的点在什么位置?这样的最远点与P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结果精确到0. 1 km)分析:从飞船上能最远直接看到的地球上的点,应是视线与地球相切时的切点.如图,⊙O表示地球,点F是飞船的位置,FQ是⊙O的切线,切点Q是从飞船观测地球时的最远点. 弧PQ的长就是地面上P, Q两点间的距离.为计算弧PQ的长需先求出(即)解:在上图中,FQ是⊙O的切线,是直角三角形,弧PQ的长为由此可知,当飞船在p点正上方时,从飞船观测地球时的最远点距离P点约2 009. 6 km.(四)巩固再现练习1,习题1四、布置作业习题2,3。

28.2.1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解直角三角形》(人教)

28.2.1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解直角三角形》(人教)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模式介绍: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学科素养既相对独立,又互相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是利用设计好的核心问题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或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讲授,或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能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能够发掘自身潜力,战胜学习数学中的困难,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进行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设计思路说明:1.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是找到与已知和未知相关联的直角三角形,当图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要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作某边上的高是常用的辅助线);2.一些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往往与其他知识联系,所以在复习时要形成知识结构,要把解直角三角形作为一种工具,能在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时合理运用.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反映了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反映了三个角之间的关系,而锐角三角函数反映了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本节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结合勾股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直角三角形.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全面掌握直角三角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引入】我们一起来解决关于比萨斜塔问题。

人教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师:尝试写出∠A 的三角函数。

生:∠A 的正弦值:sin A=∠A 所对的边斜边= ac∠A 的余弦值:cos A= ∠A 所邻的边斜边= bc∠A 的正切值:tan A=∠A 所对的边邻边= ab师:将 30°、45°、60°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填入下表:生:变式1-1 在Rt △ABC 中,∠C =90°,a = 30, b = 20,根据条件解直角三角形.变式1-2 在△ABC 中,∠C =90∘, AB =6, cosA =13,则AC 等于( )A .18B .2C .12D .118变式1-3在Rt △ABC 中,斜边AB 的长为m ,∠A =35°,则直角边BC 的长是( ) A .msin35° B .mcos35° C .m sin35°D .mcos35°变式1-4 如图,在Rt △ABC 中,∠C=90°,∠B=35° ,b=2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变式1-5 如图,太阳光线与水平线成70°角,窗子高AB =2米, 要在窗子外面上方0.2米的点D 处安装水平遮阳板DC ,使光线不 能直接射入室内,则遮阳板DC 的长度至少是( ) A .2tan70°米 B .2sin70°米 C .2.2tan70°米 D .2.2cos70°米平线下方的叫做俯角。

指南或指北的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构成小于900的角,叫做方位角. 师:尝试说出A,B关于坐标原点O的位置?生:点A位于点O北偏东30°位置,点B位于点O南偏西45°位置[多媒体展示]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30°,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角为60°,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m,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0.1m)。

28.2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28.2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难点2:选取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如何从复杂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将其简化为直角三角形模型。例如,在测量物体高度时,如何确定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以及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难点3:针对含有两个未知数的直角三角形问题,如已知斜边和一个锐角,求另外两个未知数。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掌握解题步骤,如先求出另一个锐角,再利用三角函数求解未知边长。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应用掌握不够扎实。在讲解过程中,我可能过于注重理论推导,而忽略了与实际例子的结合。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虽然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我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讨论了一些与课程内容关联性不强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讨论方向的引导,确保实践活动紧扣课程内容。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节,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和改进。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实例,但感觉学生的反应并不如预期。可能是我提出的问题不够具体,或者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导致他们难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出更具启发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他们对讨论主题不感兴趣或者缺乏自信。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讨论中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心。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自己总结得还不够到位,没有完全覆盖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课堂总结,明确指出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直角三角形模型,运用三角函数解决生活问题。

28.2.1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28.2.1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28.2.1 解直角三角形本节是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之后,结合已学过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勾股定理,研究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既能加深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又为后续解决与其相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解直角三角形是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对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以及两锐角这五个要素进行求解,在解直角三角形时注意借助相应的直角三角形来寻找已知元素与未知元素的关系式.【情景导入】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α一般要满足50°≤α≤75°(见教材第85页第10题图),现有一架长6 m 的梯子.(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1 m)?(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 m 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α等于多少(精确到1°)?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架梯子?【说明与建议】 说明:用来源于学生身边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体会解直角三角形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本节课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做好铺垫. 【归纳导入】在Rt △ABC 中,∠C =90°,∠A =20°,c =10 cm. (1)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B =70°. (2)由sinA =ac ,得a =c ·sinA =10sin20°cm.(3)由cosA =bc,得b =c ·cosA =10cos20°cm.通过以上填空,Rt △ABC 的三条边长及三个角全部知道了,这种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说明与建议】 说明:通过解答此题说明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可以求出另一个锐角,选择恰当的边角关系,还可以求出其他的边长.建议: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交流解题的方法并比较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命题角度1 在直角三角形中解直角三角形这类题目一般已知一边一角或两边求其他元素.注意以下知识和技巧的总结及运用: 理论依据:在Rt △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3)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 =a c =cosB ,cosA =b c =sinB ,tanA =a b =1tanB .(4)面积公式:S △ABC =12ab =12ch(h 为斜边上的高).提示:当所求的元素既可用乘法又可用除法求解时,一般用乘法,不用除法;既可用已知数据又可用中间数据求解时,最好用已知数据.技巧方法:1.(宜昌中考)如图,△ABC 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cos ∠ABC 的值为(B) A.23B.22C.43D.2232.(巴中中考)如图,点A ,B ,C 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格点上,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 .sinB =13B .sinC =255C .tanB =12D .sin 2B +sin 2C =1命题角度2 构造直角三角形再解直角三角形这类问题一般和三角形或圆的相关知识结合命题,题目没有直接告诉是直角三角形,通过条件或添加辅助线,可以证明或构造直角三角形,再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答问题.3.(黑龙江中考)如图,在△ABC 中,sinB =13,tanC =2,AB =3,则AC 的长为(B)A. 2B.52C. 5D .24.如图,点A ,B 是以CD 为直径的⊙O 上的两点,分别在直径的两侧,其中点A 是CDB ︵的中点.若tan ∠ACB =2,AC =5,则BC 的长为(D)A. 5B .2 5C .1D .2命题角度3 分类讨论解不定三角形在解直角三角形问题时,如遇到直角或者某个锐角不确定时,特别是在没有给出图形的情况下,要注意分类讨论,防止漏解.5.(内江中考)已知,在△ABC 中,∠A =45°,AB =42,BC =5,则△ABC 的面积为2或14.双直角三角形所谓“双直角三角形”是指一条直角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共线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位置关系有两种:如图1,公共直角边为AD ,则AD =BC ·tan α·tan βtan β-tan α,我们把它叫做公式1.图1 图2 如图2,公共直角边为AD ,则AD =BC ·tan α·tan βtan β+tan α,我们把它叫做公式2.课题28.2.1 解直角三角形授课人素养目标1.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和条件.2.帮助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直角除外)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3.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归纳能力,感受解直角三角形的策略.教学重点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以及一般方法.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如图,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那么除直角∠C外的两个锐角和三条边之间有如下关系: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ac,cosA=bc,tanA=ab.回顾以前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准备.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意大利比萨斜塔在落成时就已倾斜,其塔顶中心点为B,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的夹角为∠A,过点B向垂直中心线引垂线,垂足为C,如图.在Rt△ABC中,∠C=90°,BC=5.2 m,AB=54.5 m,求∠A的度数.师生活动:教师呈现问题并引导学生结合图形,观察已知条件和所求角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到通过求∠A的正弦来求∠A的度数.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一般化: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和直角边,求它的锐角的度数,通过求解的过程,初步体会解直角三角形的内涵,引入课题.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新知】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问题:将比萨斜塔问题推广为一般的数学问题该如何求解?师生活动: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求它的锐角的度数,利用锐角的正弦(或余弦)的概念直接求解.问题:在活动一所述的Rt△ABC中,你还能求出其他未知的边和角吗?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说明求解思路,教师把问题一般化,给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内涵:一般地,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问题:回想一下,刚才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知识?你能梳理一下直角三角形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吗?师生活动:如图,引导学生结合图形,梳理五个元素(直角除外)之间的关系,学生展示:(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3)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ac,cosA=bc,tanA=ab,sinB=ba,cosB=ac,tanB=ba.问题:从上述问题来看,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斜边和一条直角边这两个元素,可以求出其余的三个元素.一般地,已知五个元素(直角除外)中的任意两个元素,可以求其余元素吗?教师给出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中的两个元素(至1.有条理地梳理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作用,便于应用.2.在讨论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过程中,明确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未知元素.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典型例题】例1(教材第73页例1)如图,在Rt△ABC中,∠C=90°,AC=2,BC=6,解这个直角三角形.解:AB=22,∠B=30°,∠A=60°.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如何求出所有未知元素.先让学生找出所有未知元素:∠A,∠B和AB,然后让学生逐一说明求每一个未知元素的方法和依据,教师引导学生选择简便的解题途径.最后给出简洁、规范的解题步骤.例2(教材第73页例2)如图,在Rt△ABC中,∠C=90°,∠B=35°,b=2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解:∠A=90°-∠B=90°-35°=55°.∵tanB=ba,∴a=btanB=20tan35°≈28.6.∵sinB=bc,∴c=bsinB=20sin35°≈34.9.师生活动:由学生代表参照例1的解题思路,分析本题的解题思路;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由学生代表展示解题步骤.对于求c,如果学生采取不同方法,让他们展示不同方法;如果学生没有采取不同方法,教师注意引导他们思考其他解法.【变式训练】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90°,AB=3,BC=2,tanA=43,则CD的值为(D)1.通过解特殊的直角三角形,训练学生解直角三角形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进一步训练解一般直角三角形的思路和方法,并体会从计算简便的角度选用适当的关系式求解.3.变式训练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A .2 B.45 C.43 D.65提示:延长AD ,BC ,两线交于点O ,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即可. 2.在△ABC 中,若AB =10,AC =15,∠BAC =150°,则△ABC 的面积为(A) A .37.5 B .75 C .100 D .150提示:过点C 作CD ⊥AB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D.在Rt △ADC 中利用特殊角求出高CD ,再计算三角形的面积.3.在Rt △ABC 中,∠C =90°,b =3,S △ABC =923,解这个直角三角形.解:如图:∵在Rt △ABC 中,∠C =90°,b =3,S △ABC =923,∴12ab =92 3. ∴a =3 3.∴tanA =a b =333= 3.∴∠A =60°.∴∠B =180°-∠A -∠C =180°-60°-90°=30°. ∴c =2b =6. 活动四: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如图,在Rt △ABC 中,∠C =90°,AB =4,sinA =12,则BC 的长为(A)A .2B .3 C. 3 D .2 3通过设置课堂检测,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2.在Rt △ABC 中,∠C =90°,∠B =40°,BC =3,则AC =(C) A .3sin40° B .3sin50° C .3tan40° D .3tan50°3.在Rt △ABC 中,∠C =90°,斜边中线是3 cm ,sinA =13,则S △ABC =(D)A. 2 cm 2B .2 2 cm 2C .3 2 cm 2D .4 2 cm 2提示:由中线长可以求出斜边,解直角三角形求出两直角边,再计算三角形面积.4.如图,在△ABC 中,BD ⊥AC 于点D ,AB =6,AC =53,∠A =30°.(1)求BD 和AD 的长. (2)求tanC 的值. 解:(1)∵BD ⊥AC , ∴∠ADB =90°.在Rt △ADB 中,AB =6,∠A =30°, ∴BD =12AB =3.∴AD =BDtanA=3BD =3 3. (2)CD =AC -AD =53-33=23, 在Rt △BCD 中,tanC =BD CD =323=32.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 课堂小结1.课堂总结:(1)什么叫解直角三角形?(2)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要具备什么条件?为什么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边和一个锐角或两边就能解直角三角形呢?教学说明: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以及直角三角形五元素之间的关系. 2.布置作业:教材第77页习题28.2第1题.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理清解直角三角形的目的、条件、依据、方法,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最新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最新

28.2.1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难点、关键: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引入】我们一起来解决关于比萨斜塔问题见课本在Rt△ABC中,∠C=90°,BC=5.2m,AB=54.5m.sin=5.254.5BCAB≈0.0954.所以∠A≈5°28′.二、探索新知、分类应用【活动一】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元素【提问】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什么叫解直角三角形?总结:一般地,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共有5个元素,即3条边和2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活动二】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1)边角之间关系a b A b a A c b A c a A ====cot ;tan ;cos ;sin如果用α∠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的对边的邻边;的邻边的对边;斜边的邻边;斜边的对边αααααααααα∠∠=∠∠=∠=∠=cot tan cos sin(2)三边之间关系a 2 +b 2 =c 2 (勾股定理)(3)锐角之间关系∠A+∠B=90°.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应用.【活动三】解直角三角形例1: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2a=6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很多,灵活多样,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但例题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此题在处理时,首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中哪些较好,选一种板演.例2:在Rt△ABC中,∠B =35°,b=20,解这个三角形(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28.2解直角三角形(3)

28.2解直角三角形(3)
马家砭中学导学稿
科 目 设计人 学 习 目 标
28.2 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3) 数学 课题 授 课 时 间 12.8 12. 韩伟 课型 新授 班 级 九年级 姓 名 1、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解 决问题。
出_____________ 解:如图,α=30
0
,β=600,AD=120
tanβ= ∴ BD=AD×______=________=______

tanα=
BD
,
AD
_____=AD×tanβ=_______ 答:
∴ BC=BD+CD=_____=____≈____
三、学生展示——面对困难别退缩,相信自己一定行!! 学生展示——面对困难别退缩,相信自己一定行! ! 如图所示, 图①中, 一栋旧楼房由于防火设施较差, 想要在侧面墙外修建一外部楼梯, 由地面到二楼,再从二楼到三楼,共两段(图②中 AB、BC 两段),其中 CC′=BB′= 3.2m.结合图中所给的信息,求两段楼梯 AB 与 BC 的长度之和(结果保留到 0.1m).(参 考数据:sin30°=0.50,cos30°≈0.87,sin35°≈0.57,cos35°≈0.82)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二、展示时刻——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例 4 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 30o,看这栋离楼底部的俯角为 60o,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 120 m.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 0.1m)? 『分析』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 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是___,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是______, 0 0 如图中α=30 ,β=60 ,AD=120,所以可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2.2 第3课时 利用方位角、坡度角解直角三角形【数学专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2.2 第3课时 利用方位角、坡度角解直角三角形【数学专题教学设计】

28.2.2 应用举例第3课时 利用方位角、坡度解直角三角形1.如图,河坝横断面迎水坡AB 的坡比(坡比是坡面的铅直高度BC 与水平宽度AC 之比),坝高BC=3m ,则坡面AB 的长度是( )A .9mB .6mC .mD .2.在某次海上搜救工作中,A 船发现在它的南偏西30°方向有一漂浮物,同时在A 船正东10km 处的B 船发现该漂浮物在它的南偏西60°方向,此时,B 船到该漂浮物的距离是( )A .kmB .kmC .10kmD .20km3.如图,港口A 在观测站O 的正东方向,OA=4km ,某船从港口A 出发,沿北偏东15°方向航行一段距离后到达B 处,此时从观测站O 处测得该船位于北偏东60°的方向,则该船航行的距离(即AB 的长)为( )A .4kmB .kmC .kmD .+1)km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是拦水坝的横断面,斜坡AB 的水平宽度为12米,斜面坡度为1:2,则斜坡AB 的长为( ) A.34米B.56米C.512米D.24米5.如图,将一个Rt △ABC 形状的楔子从木桩的底端点P 沿水平方向打入木桩底下,使木桩向上运动.已知楔子斜面的倾斜角为15°,若楔子沿水平方向前进6cm (如箭头所示),则木桩上升了_________cm.第5题图第6题图7.如图,在一次数学课外活动中,小明同学在点P处测得教学楼A位于北偏东60°方向,办公楼B位于南偏东45°方向.小明沿正东方向前进60米到达C处,此时测得教学楼A恰好位于正北方向,办公楼B正好位于正南方向.求教学楼A与办公楼B之间的距离.9.如图,湖中的小岛上有一标志性建筑物,其底部为A,某人在岸边的B处测得A在B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上,然后沿岸边直行4公里到达C处,再次测得A在C的北偏西45°的方向上(其中A、B、C在同一平面上).求这个标志性建筑物底部A到岸边BC的最短距离.10.如图,某校教学楼的后面紧邻着一个土坡,坡上面是一块平地,BC∥AD,斜坡AB的长为22 m,坡角∠BAD=680,为了防止山体滑坡,保障安全,学校决定对该土坡进行改造,经地质人员勘测,当坡角不超过500时,可确保山体不滑坡.(1)求改造前坡顶与地面的距离;(2)为确保安全,学校计划改造时保持坡脚A不动,坡顶B沿BC改到F点处,则BF至少是多少米?(保留一位小数,参考数据:sin680≈0.9272,cos 680≈0.3746,tan 680≈2.4751,sin500≈0.7660,cos500≈0.6428,tan500≈1.1918)11.一艘观光游船从港口A处以北偏东60°的方向出港观光,航行80海里至C处时发生了侧翻沉船事故,立即发出了求救信号.一艘在港口正东方向B处的海警船接到求救信号,测得事故船在它的北偏东37°方向,马上以4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往救援,求海警船到达事故船C处所需的大约时间.(温馨提示:sin53°≈0.8,cos53°≈0.6)考点综合专题:反比例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类型一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一、判断函数图象1.当k >0时,反比例函数y =kx和一次函数y =kx +2的图象大致是【方法3④】( )二、求交点坐标或根据交点求取值范围2.(2017·自贡中考)一次函数y 1=k 1x +b 和反比例函数y 2=k 2x (k 1·k 2≠0)的图象如图所示.若y 1>y 2,则x 的取值范围是【方法3③】( )A .-2<x <0或x >1B .-2<x <1C .x <-2或x >1D .x <-2或0<x <1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5题图3.如图,直线y =-x +b 与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A (-1,2),则另一个交点B 的坐标为【方法3①】( )A .(-2,1)B .(2,1)吧C .(1,-2)D .(2,-1)4.若一次函数y =mx +6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nx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有公共点,则有( )A .mn ≥-9B .-9≤mn ≤0C .mn ≥-4D .-4≤mn ≤05.(2017·长沙中考)如图,点M 是函数y =3x 与y =k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OM=4,则k 的值为________.6.(2017·菏泽中考)直线y =kx (k >0)与双曲线y =6x 交于A (x 1,y 1)和B (x 2,y 2)两点,则3x 1y 2-9x 2y 1的值为________.【方法4】7.(2017·广安中考)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A (4,2),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 ,且OB =6.(1)求函数y =mx和y =kx +b 的解析式;(2)已知直线AB 与x 轴相交于点C ,在第一象限内,求反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上一点P ,使得S △POC =9.◆类型二 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综合8.(2017·广州中考)当a ≠0时,函数y =ax 与y =-ax 2+a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9.★如图,在矩形OABC 中,OA =3,OC =2,F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F 不与A ,B 重合),过点F 的反比例函数y =kx(x >0)的图象与BC 边交于点E .(1)当F 为AB 的中点时,求该函数的解析式;(2)当k 为何值时,△EF A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类型三 与三角形的综合10.位于第一象限的点E 在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上,点F 在x 轴的正半轴上,O 是坐标原点.若EO =EF ,△EOF 的面积等于2,则k 的值为( )A .4B .2C .1D .-211.(2017·包头中考)如图,一次函数y =x -1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2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A ,与x 轴相交于点B ,点C 在y 轴上.若AC =BC ,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12.(2017·西宁中考)如图,点A 在双曲线y =3x(x >0)上,过点A 作AC ⊥x 轴,垂足为C ,OA 的垂直平分线交OC 于点B .当AC =1时,△ABC 的周长为________.13.(2017·贵港中考)如图,过C (2,1)作AC ∥x 轴,BC ∥y 轴,点A ,B 都在直线y =-x +6上.若双曲线y =kx(x >0)与△ABC 总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4.(2017·苏州中考)如图,在△ABC 中,AC =BC ,AB ⊥x 轴,垂足为A .反比例函数y =k x (x >0)的图象经过点C ,交AB 于点D .已知AB =4,BC =52. (1)若OA =4,求k 的值;(2)连接OC ,若BD =BC ,求OC 的长.◆类型四 与特殊四边形的综合15.(2017·衢州中考)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函数y =4x (x >0)的图象上,AB ⊥x轴于点B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y 轴交于点C ,与函数y =4x(x >0)的图象交于点D ,连接AC ,CB ,BD ,DA ,则四边形ACBD 的面积等于( )A .2B .2 3C .4D .43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2016·齐齐哈尔中考)如图,已知点P (6,3),过点P 作PM ⊥x 轴于点M ,PN ⊥y 轴于点N ,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交PM 于点A ,交PN 于点B .若四边形OAPB 的面积为12,则k =________.17.(2016·泰安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 的顶点O 与坐标原点重合,点C 的坐标为(0,3),点A 在x 轴的负半轴上,点D 、M 分别在边AB 、OA 上,且AD =2DB ,AM =2MO ,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过点D 和M ,反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经过点D ,与BC 的交点为N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 在直线DM 上,且使△OPM 的面积与四边形OMNC 的面积相等,求点P 的坐标.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2.D 3.D4.A 解析:将y =mx +6代入y =n x 中,得mx +6=nx ,整理得mx 2+6x -n =0.∵两个图象有公共点,∴Δ=62+4mn ≥0,∴mn ≥-9.故选A.5.436.36 解析:由题可知点A (x 1,y 1),B (x 2,y 2)关于原点对称,∴x 1=-x 2,y 1=-y 2.把A (x 1,y 1)代入双曲线y =6x ,得x 1y 1=6,∴3x 1y 2-9x 2y 1=-3x 1y 1+9x 1y 1=6x 1y 1=36.故答案为36.7.解:(1)把点A (4,2)代入反比例函数y =mx,可得m =8,∴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8x .∵OB =6,∴B (0,-6),把点A (4,2),B (0,-6)代入一次函数y =kx +b ,可得⎩⎪⎨⎪⎧2=4k +b ,-6=b ,解得⎩⎪⎨⎪⎧k =2,b =-6,∴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2x -6.(2)在y =2x -6中,令y =0,则x =3,即C (3,0),∴CO =3.设P ⎝⎛⎭⎫a ,8a ,则由S △POC =9,可得12×3×8a =9,解得a =43,∴P ⎝⎛⎭⎫43,6. 8.D9.解:(1)∵在矩形OABC 中,OA =3,OC =2,∴B 点坐标为(3,2).∵F 为AB 的中点,∴F 点坐标为(3,1).∵点F 在反比例函数y =kx (x >0)的图象上,∴k =3,∴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 =3x(x >0).(2)由题意知E ,F 两点坐标分别为E ⎝⎛⎭⎫k 2,2,F ⎝⎛⎭⎫3,k 3,∴S △EF A =12AF ·BE =12×13k ×⎝⎛⎭⎫3-12k =12k -112k 2=-112(k 2-6k +9-9)=-112(k -3)2+34.当k =3时,S △EF A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34. 10.B11.(0,2) 解析:由⎩⎪⎨⎪⎧y =x -1,y =2x ,解得⎩⎪⎨⎪⎧x =2,y =1,或⎩⎪⎨⎪⎧x =-1,y =-2,∴A (2,1),B (1,0).设C (0,m ),∵BC =AC ,∴AC 2=BC 2,即4+(m -1)2=1+m 2,∴m =2,故答案为(0,2).12.3+113.2≤k ≤9 解析: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C 点时,把C 的坐标代入得k =2×1=2;把y =-x +6代入y =k x 得-x +6=kx ,x 2-6x +k =0,Δ=(-6)2-4k =36-4k .∵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与△ABC 有公共点,∴36-4k ≥0,解得k ≤9,即k 的取值范围是2≤k ≤9,故答案为2≤k ≤9.14.解:(1)如图,作CE ⊥AB ,垂足为E .作CF ⊥x 轴,垂足为F .∵AC =BC ,AB =4,∴AE =BE =2.在Rt △BCE 中,BC =52,BE =2,由勾股定理得CE =32.∵OA =4,∴OF =OA-CE =52,∴C 点的坐标为⎝⎛⎭⎫52,2.∵点C 在y =kx的图象上,∴k =5.(2)设A 点的坐标为(m ,0).∵BD =BC =52,∴AD =32,∴D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m ,32,⎝⎛⎭⎫m -32,2.∵点C ,D 都在y =k x 的图象上,∴32m =2⎝⎛⎭⎫m -32,解得m =6,∴C 点的坐标为⎝⎛⎭⎫92,2,∴OF =92,CF =2.在Rt △OFC 中,OC 2=OF 2+CF 2,∴OC =972.15.C16.6 解析:∵∠NOM =90°,PM ⊥x 轴,PN ⊥y 轴,∴四边形ONPM 是矩形.∵点P 的坐标为(6,3),∴PM =3,PN =6.∵A ,B 在反比例函数y =k x 上,∴S △NOB =S △OAM =k2.∵S四边形OAPB=S 矩形OMPN -S △OAM -S △NBO =12,∴6×3-12k -12k =12,解得k =6.17.解:(1)∵正方形OABC 的顶点C 的坐标为(0,3),∴OA =AB =BC =OC =3,∠OAB =∠B =∠BCO =90°.∵AD =2DB ,∴AD =23AB =2,∴D 点的坐标为(-3,2).把D 点的坐标代入y =m x 得m =-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6x .∵AM =2MO ,∴MO =13OA =1,∴M 点的坐标为(-1,0).把M 点与D 点的坐标代入y =kx +b 中得⎩⎪⎨⎪⎧-k +b =0,-3k +b =2,解得⎩⎪⎨⎪⎧k =-1,b =-1,则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1. (2)把y =3代入y =-6x 得x =-2,∴N 点坐标为(-2,3),∴NC =2.设P 点坐标为(x ,y ).∵△OPM 的面积与四边形OMNC 的面积相等,∴12(OM +NC )·OC =12OM ·|y |,即|y |=9,解得y =±9.在y =-x -1中,当y =9时,x =-10;当y =-9时,x =8,则点P 的坐标为(-10,9)或(8,-9).考点综合专题:反比例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类型一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 一、判断函数图象1.当k >0时,反比例函数y =kx和一次函数y =kx +2的图象大致是【方法3④】( )二、求交点坐标或根据交点求取值范围2.(2017·自贡中考)一次函数y 1=k 1x +b 和反比例函数y 2=k 2x (k 1·k 2≠0)的图象如图所示.若y 1>y 2,则x 的取值范围是【方法3③】( )A .-2<x <0或x >1B .-2<x <1C .x <-2或x >1D .x <-2或0<x <1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5题图3.如图,直线y =-x +b 与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A (-1,2),则另一个交点B 的坐标为【方法3①】( )A .(-2,1)B .(2,1)吧C .(1,-2)D .(2,-1)4.若一次函数y =mx +6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nx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有公共点,则有( )A .mn ≥-9B .-9≤mn ≤0C .mn ≥-4D .-4≤mn ≤05.(2017·长沙中考)如图,点M 是函数y =3x 与y =k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OM=4,则k 的值为________.6.(2017·菏泽中考)直线y =kx (k >0)与双曲线y =6x 交于A (x 1,y 1)和B (x 2,y 2)两点,则3x 1y 2-9x 2y 1的值为________.【方法4】7.(2017·广安中考)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A (4,2),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 ,且OB =6.(1)求函数y =mx和y =kx +b 的解析式;(2)已知直线AB 与x 轴相交于点C ,在第一象限内,求反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上一点P ,使得S △POC =9.◆类型二 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综合8.(2017·广州中考)当a ≠0时,函数y =ax 与y =-ax 2+a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9.★如图,在矩形OABC 中,OA =3,OC =2,F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F 不与A ,B 重合),过点F 的反比例函数y =kx(x >0)的图象与BC 边交于点E .(1)当F 为AB 的中点时,求该函数的解析式;(2)当k 为何值时,△EF A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类型三 与三角形的综合10.位于第一象限的点E 在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上,点F 在x 轴的正半轴上,O 是坐标原点.若EO =EF ,△EOF 的面积等于2,则k 的值为( )A .4B .2C .1D .-211.(2017·包头中考)如图,一次函数y =x -1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2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A ,与x 轴相交于点B ,点C 在y 轴上.若AC =BC ,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12.(2017·西宁中考)如图,点A 在双曲线y =3x(x >0)上,过点A 作AC ⊥x 轴,垂足为C ,OA 的垂直平分线交OC 于点B .当AC =1时,△ABC 的周长为________.13.(2017·贵港中考)如图,过C (2,1)作AC ∥x 轴,BC ∥y 轴,点A ,B 都在直线y =-x +6上.若双曲线y =kx(x >0)与△ABC 总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4.(2017·苏州中考)如图,在△ABC 中,AC =BC ,AB ⊥x 轴,垂足为A .反比例函数y =k x (x >0)的图象经过点C ,交AB 于点D .已知AB =4,BC =52. (1)若OA =4,求k 的值;(2)连接OC ,若BD =BC ,求OC 的长.◆类型四 与特殊四边形的综合15.(2017·衢州中考)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函数y =4x (x >0)的图象上,AB ⊥x轴于点B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y 轴交于点C ,与函数y =4x (x >0)的图象交于点D ,连接AC ,CB ,BD ,DA ,则四边形ACBD 的面积等于( )A .2B .2 3C .4D .43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2016·齐齐哈尔中考)如图,已知点P (6,3),过点P 作PM ⊥x 轴于点M ,PN ⊥y 轴于点N ,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交PM 于点A ,交PN 于点B .若四边形OAPB 的面积为12,则k =________.17.(2016·泰安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 的顶点O 与坐标原点重合,点C 的坐标为(0,3),点A 在x 轴的负半轴上,点D 、M 分别在边AB 、OA 上,且AD =2DB ,AM =2MO ,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过点D 和M ,反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经过点D ,与BC 的交点为N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 在直线DM 上,且使△OPM 的面积与四边形OMNC 的面积相等,求点P 的坐标.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2.D 3.D4.A 解析:将y =mx +6代入y =n x 中,得mx +6=nx ,整理得mx 2+6x -n =0.∵两个图象有公共点,∴Δ=62+4mn ≥0,∴mn ≥-9.故选A.5.436.36 解析:由题可知点A (x 1,y 1),B (x 2,y 2)关于原点对称,∴x 1=-x 2,y 1=-y 2.把A (x 1,y 1)代入双曲线y =6x ,得x 1y 1=6,∴3x 1y 2-9x 2y 1=-3x 1y 1+9x 1y 1=6x 1y 1=36.故答案为36.7.解:(1)把点A (4,2)代入反比例函数y =mx,可得m =8,∴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8x .∵OB =6,∴B (0,-6),把点A (4,2),B (0,-6)代入一次函数y =kx +b ,可得⎩⎪⎨⎪⎧2=4k +b ,-6=b ,解得⎩⎪⎨⎪⎧k =2,b =-6,∴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2x -6.(2)在y =2x -6中,令y =0,则x =3,即C (3,0),∴CO =3.设P ⎝⎛⎭⎫a ,8a ,则由S △POC =9,可得12×3×8a =9,解得a =43,∴P ⎝⎛⎭⎫43,6. 8.D9.解:(1)∵在矩形OABC 中,OA =3,OC =2,∴B 点坐标为(3,2).∵F 为AB 的中点,∴F 点坐标为(3,1).∵点F 在反比例函数y =kx (x >0)的图象上,∴k =3,∴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 =3x(x >0).(2)由题意知E ,F 两点坐标分别为E ⎝⎛⎭⎫k 2,2,F ⎝⎛⎭⎫3,k 3,∴S △EF A =12AF ·BE =12×13k ×⎝⎛⎭⎫3-12k =12k -112k 2=-112(k 2-6k +9-9)=-112(k -3)2+34.当k =3时,S △EF A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34. 10.B11.(0,2) 解析:由⎩⎪⎨⎪⎧y =x -1,y =2x ,解得⎩⎪⎨⎪⎧x =2,y =1,或⎩⎪⎨⎪⎧x =-1,y =-2,∴A (2,1),B (1,0).设C (0,m ),∵BC =AC ,∴AC 2=BC 2,即4+(m -1)2=1+m 2,∴m =2,故答案为(0,2).12.3+113.2≤k ≤9 解析: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C 点时,把C 的坐标代入得k =2×1=2;把y =-x +6代入y =k x 得-x +6=kx ,x 2-6x +k =0,Δ=(-6)2-4k =36-4k .∵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与△ABC 有公共点,∴36-4k ≥0,解得k ≤9,即k 的取值范围是2≤k ≤9,故答案为2≤k ≤9.14.解:(1)如图,作CE ⊥AB ,垂足为E .作CF ⊥x 轴,垂足为F .∵AC =BC ,AB =4,∴AE =BE =2.在Rt △BCE 中,BC =52,BE =2,由勾股定理得CE =32.∵OA =4,∴OF =OA-CE =52,∴C 点的坐标为⎝⎛⎭⎫52,2.∵点C 在y =kx的图象上,∴k =5.(2)设A 点的坐标为(m ,0).∵BD =BC =52,∴AD =32,∴D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m ,32,⎝⎛⎭⎫m -32,2.∵点C ,D 都在y =k x 的图象上,∴32m =2⎝⎛⎭⎫m -32,解得m =6,∴C 点的坐标为⎝⎛⎭⎫92,2,∴OF =92,CF =2.在Rt △OFC 中,OC 2=OF 2+CF 2,∴OC =972.15.C16.6 解析:∵∠NOM =90°,PM ⊥x 轴,PN ⊥y 轴,∴四边形ONPM 是矩形.∵点P 的坐标为(6,3),∴PM =3,PN =6.∵A ,B 在反比例函数y =k x 上,∴S △NOB =S △OAM =k2.∵S四边形OAPB=S 矩形OMPN -S △OAM -S △NBO =12,∴6×3-12k -12k =12,解得k =6.17.解:(1)∵正方形OABC 的顶点C 的坐标为(0,3),∴OA =AB =BC =OC =3,∠OAB =∠B =∠BCO =90°.∵AD =2DB ,∴AD =23AB =2,∴D 点的坐标为(-3,2).把D 点的坐标代入y =m x 得m =-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6x .∵AM =2MO ,∴MO =13OA =1,∴M 点的坐标为(-1,0).把M 点与D 点的坐标代入y =kx +b 中得⎩⎪⎨⎪⎧-k +b =0,-3k +b =2,解得⎩⎪⎨⎪⎧k =-1,b =-1,则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1. (2)把y =3代入y =-6x 得x =-2,∴N 点坐标为(-2,3),∴NC =2.设P 点坐标为(x ,y ).∵△OPM 的面积与四边形OMNC 的面积相等,∴12(OM +NC )·OC =12OM ·|y |,即|y |=9,解得y =±9.在y =-x -1中,当y =9时,x =-10;当y =-9时,x =8,则点P 的坐标为(-10,9)或(8,-9).。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2.1《解直角三角形》说课稿3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2.1《解直角三角形》说课稿3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8.2.1 《解直角三角形》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8章第2节《解直角三角形》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学会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基本数学知识,对函数、勾股定理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学会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几何画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学会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5.巩固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开始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首先,我讲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特殊地位。接着,我引入勾股定理,并通过几何图形和实例讲解勾股定理的应用。最后,我讲解如何利用三角函数解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在讲授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问题导向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出一系列与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例如,可以提出“如何利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在实际问题中,如何确定直角三角形的各个角度?”等问题。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解决一个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实际:本案例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引入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方法。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提出一系列与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往往对直角三角形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因此,我设计了本节教学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本案例以一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入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方法。通过案例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能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本案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九年级数学28.2.1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九年级数学28.2.1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28. 解直角三角形01 教学目标1.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根据.2.能由条件解直角三角形.02 预习反应阅读教材P72~73,自学“探究〞、“例1〞与“例2〞,完成以下内容.(1)在直角三角形中,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2)如图,在Rt △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那么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有如下关系: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边与角之间的关系:sinA =a c ,cosA =b c ,tanA =a b.(3)在Rt △ABC 中,∠C =90°,∠A 与斜边c ,用关系式 ∠A +∠B =90° 求出∠B ,用关系式sinA =ac 求出a.03 名讲坛类型1 两边,解直角三角形例1 (教材例1变式)根据以下条件解直角三角形:(1)在Rt △ABC 中,∠C =90°,BC =3,AB =32; (2)在Rt △ABC 中,∠C =90°,BC =6,AC =2 3. 【解答】 (1)在Rt △ABC 中,∵∠C =90°,BC =3,AB =32, ∴sinA =BC AB =22.∴∠A =45°.∴∠B =90°-∠A =45°. ∴AC =BC =3.(2)在Rt △ABC 中,∵∠C =90°,BC =6,AC =23, ∴tanA =BCAC =3,AB =BC 2+AC 2=4 3.∴∠A =60°. ∴∠B =90°-∠A =30°.【点拨】【跟踪训练1】 如图,在△ABC 中,AB =AC ,AH ⊥BC ,垂足为点H ,如果AH =BC ,那么sin ∠BAC 的值是45.类型2 一边和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例2 (教材例2变式)在△ABC 中,∠C =90°,AB =10,∠A =45°,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解答】 在Rt △ABC 中,∠C =90°,∠A =45°, ∴∠B =90°-∠A =45°. 又∵sinA =BCAB,∠A =45°,AB =10,∴BC =5 2.∴AC =BC =5 2.例3 (教材例2变式)在△ABC 中,∠C =90°,AC =10,∠A =3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解答】 ∵∠C =90°,∠A =30°, ∴∠B =90°-30°=60°. ∵cosA =AC AB ,∴AB =AC cosA =1032=2033. 又∵tanA =BCAC,∴BC =AC·tanA =10×tan30°=10×33=1033.【跟踪训练2】 如图,在△ABC 中,∠B =45°,cosC =35,AC =5a ,则△ABC 的面积用含a 的式子表示是14a 2.04 稳固训练1.如图,Rt △ABC 中,∠C =90°,AC =4,tanA =12,则BC 的长是(A)A.2B.8C.2 5D.4 52.如图,小明为了测量其所在位置A 点到河对岸B 点之间的距离,沿着与AB 垂直的方向走了m 米,到达点C ,测得∠ACB =α,那么AB 等于(B)A.m·sin α米B.m·tan α米C.m·cos α米D.mtan α米3.如图,在Rt △ABC 中,斜边BC 上的高AD =3,cos B =45,则AC =154.4.如图,在菱形ABCD 中,DE ⊥AB 于点E ,cosA =35,BE =4,则DE 的值是8.5.如图,在△ABC 中,AC =8,∠CAB =30°,∠CBA =45°,求AB 的长.解:过点C 作CD ⊥AB ,在Rt △ACD 中,CD =AC·sin ∠CAD =8×12=4,AD =AC·cos ∠CAD =8×cos 30°=8×32=4 3. 在Rt △BDC 中,DB =CD·tan ∠BCD =4×1=4, ∴AB =BD +DA =43+4.05 课堂小结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解直角三角形.。

28.2 解直角三角形(3) 坡度燕尾槽

28.2 解直角三角形(3) 坡度燕尾槽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 过程是:
(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 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根据条件的特点,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形函 数等去解直角三角形;
(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
(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lh α
在每小段上,我们都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利用上面的方法分别算 出各段山坡的高度h1,h2,…,hn,然后我们再“积零为整”,把 h1,h2,…,hn相加,于是得到山高h.
以上解决问题中所用的“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 以直代曲”的做法,就是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基本思想,它在数 学中有重要地位,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会更多地了解这方面的内 容.
植树节,某班同学决定去坡度为1︰2 的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 间的水平距离)是6m,斜坡上相邻
两树间的坡面距离为__3___5____m.
A
i=1︰2
C
B
某山路的路面坡度 i 1︰ 399
沿此山路向上前进了200m,
升高了______m

B
200m
?
A
C
如图, 一段路基的横断面是梯形,高为4.2米, 上底的宽是12.51米,路基的坡面与地面的倾 角分别是32°和28°.求路基下底的 宽.(精确到0.1米)
l
h
α
l
h
α
与测坝高相比,测山高的困难在于;坝坡是“直” 的,而山坡是“曲”的,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我们设法“化曲为直,以直代曲”. 我们可以把山坡 “化整为零”地划分为一些小段,图表示其中一部分小 段,划分小段时,注意使每一小段上的山坡近似是“直” 的,可以量出这段坡长l1,测出相应的仰角a1,这样就可 以算出这段山坡的高度h1=l1sina1.

28.2 解直角三角形 教案5.doc

28.2 解直角三角形 教案5.doc

课题28.2解直角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巩固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学会解决坡度问题.2、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解决有关坡度的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坡度的有关术语.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讲评作业:将作业中学生普遍出现问题之处作一讲评.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例同学们,如果你是修建三峡大坝的工程师,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解决:如图6-33 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6m,坝高23m,斜坡AB的坡度i=1∶3,斜坡CD的坡度i=1∶2.5,求斜坡AB的坡面角α,坝底宽AD和斜坡AB的长(精确到0.1m).同学们因为你称他们为工程师而骄傲,满腔热情,但一见问题又手足失措,因为连题中的术语坡度、坡角等他们都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想学的心情,及时点拨.(二)教学互动通过前面例题的教学,学生已基本了解解实际应用题的方法,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加以解决.但此题中提到的坡度与坡角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同时这两个概念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又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因此本节课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坡度与坡角的意义.1.坡度与坡角结合图6-34,教师讲述坡度概念,并板书: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一般用i表示。

即i=,常写成i=1:m的形式如i=1:2.5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引导学生结合图形思考,坡度i与坡角α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答:i=hl=tanα这一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经常用到,教师不妨设置练习,加以巩固.练习(1)一段坡面的坡角为60°,则坡度i=______;______,坡角α______度.为了加深对坡度与坡角的理解,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教师还可以提问:(1)坡面铅直高度一定,其坡角、坡度和坡面水平宽度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2)坡面水平宽度一定,铅直高度与坡度有何关系,举例说明.答:(1)如图,铅直高度AB 一定,水平宽度BC 增加,α将变小,坡度减小,因为 tan α=AB BC,AB 不变,tan α随BC 增大而减小 (2)与(1)相反,水平宽度BC 不变,α将随铅直高度增大而增大,tanα 也随之增大,因为tan α=BC AB不变时,tan α随AB 的增大而增大2.讲授新课引导学生回头分析引题,图中ABCD 是梯形,若BE ⊥AD ,CF ⊥AD ,梯形就被分割成Rt △ABE ,矩形BEFC 和Rt △CFD ,AD=AE+EF+FD ,AE 、DF 可在△ABE 和△CDF 中通过坡度求出,EF=BC=6m ,从而求出AD .以上分析最好在学生充分思考后由学生完成,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坡度问题计算过程很繁琐,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示范,并严格要求学生,选择最简练、准确的方法计算,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解:作BE ⊥AD ,CF ⊥AD ,在Rt △ABE 和Rt △CDF 中,∴AE=3BE=3×23=69(m).FD=2.5CF=2.5×23=57.5(m).∴AD=AE+EF+FD=69+6+57.5=132.5(m).因为斜坡AB 的坡度i =tan α=13≈0.3333, α≈18°26′答:斜坡AB 的坡角α约为18°26′,坝底宽AD 为132.5米,斜坡AB 的长约为72.7米.其实这是旧人教版的一个例题,由于新版里这样的内容和题目并不少,但是对于题目里用的术语新版少提,基于学生的接受情况应插讲这一内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兴县第五中学 九年级数学 教师专用学教案 课题:28.2 解直角三角形(3)
课型 主备 新授课 尹丽娟 备课时间 审核教师 1.12 张娜 使用教师姓名 参与教师姓名 蔡海妹 使用时间 许凌云
教学目标: 巩固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学会解决方位角问题. 教学重点: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方位角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准确分析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教学流程 【一】 预习导学
②修一条长为 10,△ABC 中,AC=12cm,AB=16cm, sin A
1 3
(1)求 AB 边上的高 CD; (2)求△ABC 的面积 S; (3)求 tanB.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札记
(1)一段坡面的坡角为 60° ,则坡度 i=______;
博兴县第五中学
九年级数学
教师专用学教案
_____, 坡角 ______度. 2、利用土埂修筑一条渠道,在埂中间挖去深为 0.6 米的一块(图阴影 部分是挖去部分), 已知渠道内坡度 为 1∶1.5,渠道底面宽 BC 为 0.5 米,求: ①横断面 ( 等腰梯形 )ABCD 的面 积;
例 6 同学们,如果你是修建三峡大坝的工程师,现在有这样一个问
题请你解决:如图 6-33 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 6m,坝高 23m,斜坡 AB 的坡度 i=1∶3,斜坡 CD 的坡度 i=1∶2.5,求斜坡 AB 的坡面角α ,坝底宽 AD 和斜坡 AB 的长(精确到 0.1m)
【三】学情反馈
坡度与坡角 坡面的铅直高度 h 和水平宽度 l 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 , 一般用 i 表示。即i= ,常写成 i=1:m 的形式如 i=1:2.5 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 叫做坡角. 结合图形思考,坡度 i 与坡角α 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这一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经常用到。
【二】 探究引航 例 5 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 P 的北偏东 65 方向,距离灯 塔 80 海里的 A 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 于灯塔 P 的南偏东 34 方向上的 B 处.这时,海轮所在的 B 处距离灯塔 P 有多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