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分析手法,具体研究。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这两句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 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 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 庆景象。
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 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
青 玉 案
辛 弃
元
疾夕
解题
青玉案是词牌名
元夕是词的标题,元夕就是阴历正月十五日 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自古为中国 重要佳节。宋代,人们庆贺元夕的方式很多, 比如:观灯、放焰火、猜字谜等。
作家介绍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 别号:稼轩居士 作品:《稼轩长短句》《美芹十论》等 风格:豪放沉雄 慷慨悲壮 评价: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人这样 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灯火璀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富貴人家出游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欢闹场面
一夜鱼龙舞。
上阕:极写花灯满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
富家女子的 观灯情态
所寻觅的 意中人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下阕:万人丛中寻觅意中人。
写贵族女子,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她的服饰,她们戴着蛾儿、
雪柳、黄金缕,表现她们妆扮的华贵和高贵的身份。二是写她们的 欢声笑语,用“笑语盈盈”表现她们节日之欢。进一步具体表现元 宵佳节的繁华热闹。三是写她们遗香满路。通过这些描写,进一步 具体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
写“那人”着墨不多,既没写她的服饰,也没有写她的表情,只 写了她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僻静的角落。但我们可以想象到她的表 情,感受到她的品性,作者就是要表现她的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知人论世
知人 落职闲居 报国无门 悲愤哀怨
论世 不思恢复 偏安江左 粉饰太平
如何理解“那人”的形象含义?
政治含义: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 的正义立场。
主旨: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志高怀远,别有所求
本词表面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万人 彻夜狂欢的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只知 沉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词中繁 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自怜幽独,脱俗 不群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 独醒,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初步感知课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元宵佳节,灯火辉煌,犹如春风吹过千树花开,漫天飘飞
的焰火似流星一般洒落,又像清亮的雨滴在夜空中闪耀。
宝马雕车香满路 富贵人家的女子们乘着华贵的马车出来观灯,所到之处香
飘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悠扬悦耳的笙箫清音中,月光流转,鱼龙灯舞了一夜。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边说边笑,轻盈地从“我”
身边掠过,抛下串串银铃般的笑声,飘过阵阵淡淡的清香。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然而曲终人尽,那人还是不见。正在词人伤心绝望之际,
不经意间,却看见那人站在人群稀疏、灯火冷落的地方。
请学生描绘一下自己感受到的景象。 欣赏元宵节的图片,用诗句将盛况描绘出来。
写作背景
作者写作这首词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统治阶 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虽然辛弃疾志存高远,力图恢复国家失地,实现祖国统一, 但他遭到朝中主和派的排斥,落职闲居在家,无法实现自 己的远大抱负,空留满腔的悲愤、哀怨。大家请试想,作 为一个爱国词人,一个豪放派的代表,在国难当头之时, 难道他真的就在抒写寻觅情人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个不 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的不同凡俗、 自甘寂寞的美人,正是词人所追慕的对象。有没有这个真 实的“那人”存在?我们只能猜测,与其说有这个人,不 如说作者是借“那人”表达自己不愿隨波逐流而自甘寂寞 的孤高性格。
“那人”是个怎样的人?词人塑造这一形象 时主要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做分析。
那人是一个孤高脫俗、傲然不群独在“灯火
阑珊处”的美丽的女子。
衬托。 词的开头写灯火场景,对那些“笑语盈
盈”的观灯妇女,越写灯火热闹,越衬托见“那 人”的孤高品格;那“宝马雕车”中的人儿和带 着“蛾儿雪柳”的女子对“那人”是衬托。词人 运用两层衬托的手法,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 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用比喻手法写烟花之盛; “香满路”借代手法写观花灯和烟花的贵族
女性之众多。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用动、
转、舞三个动词写舞灯之欢,运用了铺陈 (排)手法,渲染元宵节的热闹气氛。
4.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从哪些 方面来写?表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特点?
一是写盛妆的贵族女子,二是写作者心中 关切的“那人”。
作者在热闹的场合里在干什么?
下阕:寻 志同道合之 人
作者寻的是怎样一个人?是否是 “蛾儿雪柳”之众?哪人为什么没 加入狂欢的行列?
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 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 寂寞的美人,既是作者志同道合者, 同时这也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而 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元 夕
火树银花的元夕 正 衬
反衬
盛妆艳服的女子
(追求美、香、热闹)
灯 火 阑 珊 处
那 人 却 在
自甘孤独寂寞 孤芳自赏、不同流俗 似有所待
宝蛾 笑 马儿 语 雕雪 盈 车柳 盈 香黄 暗 满金 香 路缕 去
如何理解“那人”的形象含义? (这是一首爱情词吗?)
6.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美人
用意是什么?
她既是作者的志同道合 者,也是作者一种理想 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词 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闷 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 统治者(“当权者”或 “时俗”)同流合污的思 想感情。
作用?
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
“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 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 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 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 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3.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怎样的场面?主要从 哪些方面展开具体描写的?采用了什么方法?
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 “花千树”用夸张手法写花灯之多;“星如雨”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这两句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 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 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 庆景象。
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 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
青 玉 案
辛 弃
元
疾夕
解题
青玉案是词牌名
元夕是词的标题,元夕就是阴历正月十五日 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自古为中国 重要佳节。宋代,人们庆贺元夕的方式很多, 比如:观灯、放焰火、猜字谜等。
作家介绍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 别号:稼轩居士 作品:《稼轩长短句》《美芹十论》等 风格:豪放沉雄 慷慨悲壮 评价: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人这样 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灯火璀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富貴人家出游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欢闹场面
一夜鱼龙舞。
上阕:极写花灯满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
富家女子的 观灯情态
所寻觅的 意中人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下阕:万人丛中寻觅意中人。
写贵族女子,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她的服饰,她们戴着蛾儿、
雪柳、黄金缕,表现她们妆扮的华贵和高贵的身份。二是写她们的 欢声笑语,用“笑语盈盈”表现她们节日之欢。进一步具体表现元 宵佳节的繁华热闹。三是写她们遗香满路。通过这些描写,进一步 具体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
写“那人”着墨不多,既没写她的服饰,也没有写她的表情,只 写了她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僻静的角落。但我们可以想象到她的表 情,感受到她的品性,作者就是要表现她的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知人论世
知人 落职闲居 报国无门 悲愤哀怨
论世 不思恢复 偏安江左 粉饰太平
如何理解“那人”的形象含义?
政治含义: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 的正义立场。
主旨: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志高怀远,别有所求
本词表面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万人 彻夜狂欢的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只知 沉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词中繁 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自怜幽独,脱俗 不群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 独醒,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初步感知课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元宵佳节,灯火辉煌,犹如春风吹过千树花开,漫天飘飞
的焰火似流星一般洒落,又像清亮的雨滴在夜空中闪耀。
宝马雕车香满路 富贵人家的女子们乘着华贵的马车出来观灯,所到之处香
飘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悠扬悦耳的笙箫清音中,月光流转,鱼龙灯舞了一夜。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边说边笑,轻盈地从“我”
身边掠过,抛下串串银铃般的笑声,飘过阵阵淡淡的清香。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然而曲终人尽,那人还是不见。正在词人伤心绝望之际,
不经意间,却看见那人站在人群稀疏、灯火冷落的地方。
请学生描绘一下自己感受到的景象。 欣赏元宵节的图片,用诗句将盛况描绘出来。
写作背景
作者写作这首词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统治阶 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虽然辛弃疾志存高远,力图恢复国家失地,实现祖国统一, 但他遭到朝中主和派的排斥,落职闲居在家,无法实现自 己的远大抱负,空留满腔的悲愤、哀怨。大家请试想,作 为一个爱国词人,一个豪放派的代表,在国难当头之时, 难道他真的就在抒写寻觅情人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个不 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的不同凡俗、 自甘寂寞的美人,正是词人所追慕的对象。有没有这个真 实的“那人”存在?我们只能猜测,与其说有这个人,不 如说作者是借“那人”表达自己不愿隨波逐流而自甘寂寞 的孤高性格。
“那人”是个怎样的人?词人塑造这一形象 时主要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做分析。
那人是一个孤高脫俗、傲然不群独在“灯火
阑珊处”的美丽的女子。
衬托。 词的开头写灯火场景,对那些“笑语盈
盈”的观灯妇女,越写灯火热闹,越衬托见“那 人”的孤高品格;那“宝马雕车”中的人儿和带 着“蛾儿雪柳”的女子对“那人”是衬托。词人 运用两层衬托的手法,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 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用比喻手法写烟花之盛; “香满路”借代手法写观花灯和烟花的贵族
女性之众多。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用动、
转、舞三个动词写舞灯之欢,运用了铺陈 (排)手法,渲染元宵节的热闹气氛。
4.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从哪些 方面来写?表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特点?
一是写盛妆的贵族女子,二是写作者心中 关切的“那人”。
作者在热闹的场合里在干什么?
下阕:寻 志同道合之 人
作者寻的是怎样一个人?是否是 “蛾儿雪柳”之众?哪人为什么没 加入狂欢的行列?
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 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 寂寞的美人,既是作者志同道合者, 同时这也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而 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元 夕
火树银花的元夕 正 衬
反衬
盛妆艳服的女子
(追求美、香、热闹)
灯 火 阑 珊 处
那 人 却 在
自甘孤独寂寞 孤芳自赏、不同流俗 似有所待
宝蛾 笑 马儿 语 雕雪 盈 车柳 盈 香黄 暗 满金 香 路缕 去
如何理解“那人”的形象含义? (这是一首爱情词吗?)
6.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美人
用意是什么?
她既是作者的志同道合 者,也是作者一种理想 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词 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闷 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 统治者(“当权者”或 “时俗”)同流合污的思 想感情。
作用?
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
“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 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 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 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 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3.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怎样的场面?主要从 哪些方面展开具体描写的?采用了什么方法?
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 “花千树”用夸张手法写花灯之多;“星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