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之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认识度、分、秒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角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技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角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度、分、秒的换算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直观演示、操作实践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达到理解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认识度、分、秒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演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技能。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认识度、分、秒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度、分、秒的换算,以及用量角器准确量角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引导探究等方法。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量角器、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入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角的大小,尝试用量角器量角,并记录结果。

3.演示讲解:教师进行角的大小比较演示,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度、分、秒单位。

4.实践操作:学生独立用量角器量角,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教师巡回指导。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角的度量方法。

7.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量角器使用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角的定义、度量工具(量角器)的使用以及角的度量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含义,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和分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图形的认知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的定义和度量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理解角的度量方法,并且会尽量用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含义,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含义,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和分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度量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和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教学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度量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角。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角的感受和理解。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角的度量方法。

3.教学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量角器测量不同大小的角,并进行角的比较和分类。

4.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角的度量方法,并进行一些角的拓展练习。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模块的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模块的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打印版小学-数学-打印版 1 《角的度量》模块的教材分析1、具体内容:“角的度量”是在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在本单元里,要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认识直线、射线和角;(2)角的度量;(3)角的分类;(4)画角。

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

2、教材所处地位传统的小学几何教学侧重于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和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而这些内容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无论在学习素材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

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

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对线段、角、平行四边形等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的认识、对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这些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

3、教材编写特点“角的度量”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接着引出角的概念,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分类以及角的画法。

教学内容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从直观过渡到抽象,通过学生“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1、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让知识从直观过渡到抽象;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一)》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学会正确读取度数,并能够比较角的大小。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角的度量方法,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能正确读取度数;学生能够比较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能正确读取度数。

2.难点:学生能够比较角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操作实践、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操作实践,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量角器、三角板、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生活中的角,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角的大小是如何度量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量角器的结构和用法,并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量角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上的刻度,讲解如何正确读取度数。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使用量角器和三角板进行角的度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纠正操作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内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做一做”)教具准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

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2、建立1°角的观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认识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本课内容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和直线的知识基础上进行,为后续学习角的分类、三角形的学习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角的度量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实际演练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能够独立完成角的度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养成积极主动、合作交流、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够独立进行角的度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钟表、自行车把手等,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角,并试着比划一下角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需要一个工具来量一量。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量角器,讲解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示范,让学生观察并理解量角器的作用。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每组选一个角进行度量,记录度量的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独立使用量角器进行度量,并说出度量的过程和结果。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量角器,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度量角的大小?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出一些创新的度量方法。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五单元窗二,一、解读教材(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角的度量》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角度认识角的度量,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逐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2、使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并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

通过生活的情境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的内容编排,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制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运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正确理解什么情况下读内圈或外圈的刻度。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于角的大小已有初步的体验,知道角度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已经对量角器有所了解,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体验,具体角的大小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说教法和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有效降低难点。

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用自主探索,同伴交流等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

2、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容易达到在学生头脑建立各种角的表象。

小学数学_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使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并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

通过生活的情境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运用量角器量角。

(2)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正确理解什么情况下读内圈或外圈的刻度。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的配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我准备的教学工具有:多媒体课件、量角器、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故事导入:春天来了,两只小蚂蚁来了一场比赛,比赛地点选择了一个小山坡,此时,出示两个小坡,(两个山坡的坡度不一样)2、师问:大家猜想那个小蚂蚁最先到达?引出坡度的问题,在我们数学里研究的实际就是角度的问题。

我们说第一个山坡比第二个山坡大,实际就是第一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3、质疑:你知道第一个角比第二角大多少吗?引入: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

(板书:角的度量)【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引用了同学们喜欢听故事,来引起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提问角的大小与边有关吗?用活动角演示:边变短时,角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边变短了,角的大小没变。

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提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并用活动角演示角的大小的变化。

预设:角的大小与角开口的大小有关。

顺势引出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量角器(二)“导”(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1、观察:先让学生取出量角器观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上边有什么。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材解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材解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角的度量》教材解析一、教材介绍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的教学内容有: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用量角器量角、角的分类、画角等。

其中,有关线段、角的初步认识等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过,但当时的学习是初步的,属于直观认识。

本单元则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加以拓展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和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注重对操作步骤的整理与归纳,使学生感受操作技能学习的特点,体会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意义。

编排特点1.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强调概念认识的系统性。

本单元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与线有关的部分,包括直线、射线与线段;二是与角有关的部分,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两部分知识各自的概念之间有着高度的关联性,相互之间又有着重要的联系。

因此,在教材的编排中,编写者着重把握这些特点,组织相关的材料。

如在编排线段、直线、射线三种图形时,以“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在“角”的概念界定中,很好地利用了射线与角的关系,从两个层面对“角”作了概念说明:一为直观静态层面,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的定义;二为延伸动态层面,即“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紧紧抓住角的本质内涵进行说明。

与此同时,在“角的分类”这一节内容中,又将研究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与周角这五类角的关系置于动态定义的背景下完成,较好地体现了“角”的各要素(边、度量单位)在角的构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了对概念的系统性认识。

2.强调一般步骤的梳理,关注操作技能的形成。

本单元内容中,涉及到“量出指定角的度数”与“画指定度数的角”等属于操作技能的知识,可以归为典型的程序性知识学习范畴。

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研究“怎么做”的知识,其学习过程的最大特点,便是明晰相应的操作流程。

教材在编排“角的度量”与“画角”两节内容中,均注意对操作步骤的归纳提炼。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_角的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_角的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_角的度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程。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材中,首先介绍了角的概念和各种类型的角,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最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整个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掌握。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角的概念和各种类型的角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角的度量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和实践操作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角的度量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角的概念和各种类型的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基本概念:介绍角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3.度量方法:讲解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4.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测量不同角度的角,并进行角的比较。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本章内容包括角的度量方法、度量工具(量角器)的使用以及角的大小比较。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并能够比较角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但对于角的度量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同时,学生对于测量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够使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大小。

2.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度量方法,量角器的使用。

2.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角的大小和度量方法。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3.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4.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准备: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形状的角,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角的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角的大小是如何度量的吗?2. 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量角器的结构和用法,并进行演示。

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构造,讲解量角器如何用来度量角的大小。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量角器度量预先准备好的各种角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使用量角器进行度量,并记录结果。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 角的度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  角的度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角的度量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度量”主要包括角的度量方法、度量工具(量角器)的使用以及角的分类。

本单元通过学生对角的认识和度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角的度量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 对角的概念理解不深;2. 不知道如何使用量角器;3. 对角的分类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角的概念,熟练使用量角器,并加强角的分类的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的大小,并能对角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类。

2.教学难点:熟练地使用量角器,对角进行分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三角板、课件等。

2.学具:量角器、练习本、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角的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角的大小是如何度量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2.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量角器,向学生介绍量角器的结构和作用。

讲解并演示如何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初步掌握量角器使用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量角器度量教材中给出的各种角的大小,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用量角器进行度量,并说出角的分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度量》的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度量》的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的说课稿一、教材简析《角的度量》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并熟悉各种度量单位,掌握度量角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空间思维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度量单位和度量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交流、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 认识度量单位,了解度量角的方法。

2. 能够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度量角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度量单位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进行度量。

五、教具准备1. 量角器2. 投影仪3. 教学PPT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角?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等问题,从而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2. 学习新课: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度量单位的概念,并掌握度量角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a. 认识度量单位:让学生了解角度的基本单位有度、分、秒等,其中1度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

同时,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b. 了解度量角的方法: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角,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了解角的大小和开口方向无关,而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同时,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首先,让学生将量角器放在角上,使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其次,让学生读出量角器上相应的刻度;最后,让学生将读出的刻度值记录下来。

c.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教案-《角的度量》1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教案-《角的度量》1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教案-《角的度量》一、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第5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角的度量单位、量角器的使用以及角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方法,为后续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学会使用量角器,能正确测量和计算角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角的度量单位、量角器的使用、角的计算方法。

难点:量角器的使用及正确测量角的大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角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角的大小,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探究新知(1)角的度量单位引导学生观察钟表,发现钟表上每个小时的刻度之间的夹角是相等的。

介绍角度的度量单位——度(°),1度等于钟表上每个小时刻度之间的夹角。

(2)量角器的使用教师展示量角器,并讲解其使用方法。

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尝试使用量角器测量不同大小的角。

(3)角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完整的圆周角是360°,因此可以通过计算圆周角的几分之几来得到一个角的大小。

例如,一个直角是圆周角的1/4,所以直角等于90°。

3.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测量角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总结提高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角的度量单位、量角器的使用和角的计算方法。

同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角的存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设计一些与角的度量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正确使用量角器。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

本章通过引入量角器,让学生学会用度量工具来测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角的概念、度量单位、度量工具以及角的度量方法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图形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以及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的操作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概念,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学会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能够准确地读取度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概念的理解,特别是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的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角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角的特点,引出角的概念。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认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通过实际操作,展示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角的度量方法。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量角器测量不同大小的角,并记录度数。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当的地方。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使用量角器,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度量角的大小?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不同的度量方法。

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探究角的度量单位

小学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探究角的度量单位

角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由两条射线所构成的图形,而射线相交的交点称为角的顶点。

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必须学会掌握角的度量,这是为了为我们今后更深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深入探讨角的度量单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度量单位。

2. 学生能够掌握使用度来度量角的方法。

3. 学生能够应用角的度量单位解题。

4. 学生能够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角的度量单位。

2. 使用度来度量角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真正理解角的度量单位的含义。

2. 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法。

2. 板书教学法。

3. 演示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比如一张纸折叠成一个角度等等来引出角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

2. 角的度量单位。

老师可以用图形加上黑板上的标度线来告诉学生如何度量角的大小,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的概念。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圆周角、直角、锐角和钝角等常见角度量单位的应用和判断。

3. 度的概念与计算。

老师可以利用圆的单位制来引导学生感受度的概念,介绍如何使用度来度量角。

这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一个圆分成360度,具体地计算出角度。

4. 应用举例。

老师可以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掌握使用角的度量单位来计算的方法。

比如,计算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移动的角度、计算快车道与硬路肩的锐角度等。

5. 练习。

在教学的老师可以出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探究1. 学生应该能够感受到角的重要性以及角的度量工具给我们带来的数学思维和方法上的帮助。

2. 学生应该掌握角的度量单位,以及如何使用度来度量角的方法。

3. 学生应该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能够注意解题的步骤和策略。

七、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教学效果:1. 经验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评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评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评课稿本文档是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课程进行评课的记录和分析。

一、引言《角的度量》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认识角以及如何进行角的度量。

本文将对该课程进行评课,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评析。

二、教材内容分析《角的度量》这一章节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角的基本概念:引出角的定义和角的三要素。

2.角的度量方法:介绍角的度量方法,包括用角度表示和用弧度表示。

3.角的度量单位:讲解角的度量单位,包括度、分、秒和弧度。

4.角的度量换算:讲解角度和弧度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目标及评析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掌握角的概念和角的三要素的定义。

•理解角的度量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角度度量计算。

•掌握度、分、秒和弧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 评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紧凑,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引入角的定义和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在评析阶段,我们可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角,以加深学生对角概念的理解。

•运用示例进行角的度量计算,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运算巩固对角度度量和弧度度量的理解。

•在角的度量换算环节,可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进行加强训练,培养学生换算角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1.探究引导法:通过观察实物、图像,引导学生发现角的特点和性质。

2.观察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和观察,理解角的度量方法。

3.讨论交流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计算实践法:通过实际的计算练习,培养学生进行角度度量和弧度度量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学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课件和相关图像。

2.角度度量工具:如量角器、直尺等,用于帮助学生进行角度度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3单元 角的度量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3单元 角的度量 教材分析

第3单元角的度量一、教学内容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

2.角的度量。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4点)三、具体内容1.线段、直线、射线。

有的教材是先讲直线、再讲线段和射线,这里的编排是从学生已有的关于线段的认知经验出发,先讲线段,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再认识直线和射线。

关于线段的编排,先直观呈现拉直的线、绷紧的弦等,再语言描述、最后给出符号表示。

虽然直线和射线的概念比较抽象,还是结合了一些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体会“无限”“延伸”等特点。

如手电光、汽车灯光、探照灯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最后,教材提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

清楚地呈现了比较的3个维度。

2.角教材从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出发,结合刚刚所学射线特征说明角的含义,既是“角”的概念归纳,又是角的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3.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编排的重点是引出角的单位,因为量角的本质就是要找出一个角里包含了多少个角的单位。

也就是角的单位的产生的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1°的概念,也就是角的单位,利用角的单位就介绍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从而也说明了量角器的制作原理,为学生在使用量角器量角时,更好掌握操作方法提供了帮助。

4.量角。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不但给出了量角的直观图,而且还强调对操作步骤的梳理。

后面“做一做”第1题两个角的开口方向不同,需要依据起始边认读角的度数,是正确读出角的度数的技能训练;第2题则意在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强化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5.角的分类。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直角,通过测量,让学生发现直角等于90°。

关于“平角”和“周角”的认识,从角的动态定义引出的,有两个优势,一是通过动态的角度就容易看出它们的形成过程,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而周角的两条边重合了,让学生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二是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们的度数,也与角的单位是把一个圆周平均分成360份这一定义相呼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角的度量之教材分析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二、角的度量(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

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

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

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

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

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

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

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教学建议1.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把有关角的知识分了三个阶段编排,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前后又有连贯性。

教师要树立整体意识和目标意识,从整体着眼把握教学目标,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理顺学科教学总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因为它直接指导和影响着具体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过程。

尽管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少,课时也不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教师同样需要把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每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注意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儿童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但数学毕竟是抽象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如直线的概念就比较抽象,教学时很难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数学中所说的“点”是没有大小的,“线”是没有粗细的,“面”是没有厚薄的。

正因为如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都能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

有的生活经验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日常生活中的牛角、羊角,甚至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角”等时常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干扰。

因此,教学时必须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3.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对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教材中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及量角和画角的步骤等都没有直接给出,并在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4.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单纯是数的计算,形的研究,贯穿始终的恰恰是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抓住有利因素,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如前面提到的“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就可以渗透极限的思想、猜想和验证的方法。

5.本单元可用4课时完成。

(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1.直线、线段和角。

这一小节分三个层次编排。

第一个层次,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从小孔射出的手电筒的光线,直观描述了什么是射线和直线。

并进一步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第二个层次,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从知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巩固对直线和射线的认识。

第三个层次,利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做一做”的两道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在按要求画射线和直线的过程中,感悟到:“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但“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教学时要把握好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直线和射线的认识上,关键要让学生搞清楚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可以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填入下表。

图形端点个数延长情况线段射线直线对于“角”,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

这节课着重是要在射线概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含义。

角的表示法是一种规定,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也可以让他们自学教材,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看清写法,不要写成小于号。

2.角的度量。

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

第一个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的度量方法。

首先,借助两个学生比较角的大小的情境图,引出“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指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再拿半圆分成180等份说明1°角有多大,并配以1°角的直观图示,使学生形成1°角的正确表象。

接着让学生讨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第二个层次,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无关。

“做一做”的三道题目,在进一步巩固量角方法的同时,注意让学生积累一些常见的角的大小的表象和估计意识的培养。

例如,第1题,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看一看30°、45°、60°、90°、120°的角分别有多大;第3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量一量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

教学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首先,可以让每个学生画一个角,同桌间比较角的大小。

引导学生探讨并发现:当两个角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情况下,可以用量角器测量出各自的度数,再进行比较。

接着,可以要求学生先自己尝试量一量所画角的度数。

反馈时,再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的构造,看一看上面的刻度和数据,并归纳量角的方法。

应强调: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关于量角的具体步骤,教材给学生留出了思考和探究的空间,需要教师加以补充说明。

然后要求学生量出教材上∠1和∠2的度数,并比较测量的方法的异同,从而理解量角器上两排刻度的用处。

在完成“做一做”三道题目的基础上,再组织学习例1。

让学生通过两组角的测量再次感悟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无关。

3.关于练习四中一些习题的说明与教学建议。

练习中加强操作,通过第3、5、6、7等题,让学生折纸和用三角板拼摆出、量出、画出一些特殊度数的角,使学生加深对这些角的大小的印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3题,要求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的度数。

一方面用来巩固量角的方法,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带着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第5题,要求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打开后再沿一条对角线对折,再打开,然后分别找出45°、90°、135°的角,如果学生有困难,可适当启发。

折成直角后,再折一折,就是45°,打开一个直角,就组成135°。

把一个45°角平均折成3份,取两份,再和45°角合在一起就拼成75°角了。

第6题,要求用一副三角尺拼出75°、105°、120°、135°、150°、180°的角。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提示他们先想一下两个三角板每个角各是多少度,然后启发学生想,利用三角板上的角怎样组合才能拼出题目中要求的各个角度。

第7题,要求学生量出各角的度数,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由于这四个角之间的特殊关系,在巩固量角方法的同时,也为平角和周角的学习作些准备。

4.角的分类。

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例2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图,引出了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例3是让学生探讨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依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接着,由小精灵针对相互关联的四个角,提出问题“右图中只量一个角的度数,你能说出其他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吗?”让学生利用平角和周角来求出两相交直线所成的四个角的大小。

周角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周角比较特殊,角的两条边重合。

教师在教学前要准备一些实物和教具,如折扇、用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等。

教学时,可以拿出折扇慢慢打开,使学生看清扇子把转了一圈,然后再通过活动角演示画出书上的周角,让学生观察周角的画法,指一指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从而明确周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

5.按给定的度数画角。

教材说明了画角的三个步骤,便于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去画,初步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因为有了前面量角的基础,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着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

反馈评价时再强调画角的具体步骤,并在黑板上用大的量角器做必要的演示。

然后再让学生画几个指定度数的角,由同桌用量角器帮助检查度数是否准确。

这样,也加强了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

6.关于练习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编排的七道题目,在练习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力求体现多样化和层次性;从练习设计的意图来看,除了起到巩固和深化有关角的知识外,比较注重学生估算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