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锦州县域经济倍增数据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比例关系 , 具体 的计算方法是 :
二、 山西省 县域 经济竞 争 力指标体 系的构建 与评 价 方 法
y: 二 茎




其中, y 是某 县第 m个指标的标准化数据值 , 是原始数 ( 一) 指 标 体 系的 构 建 一是 所对 应 同类 数 据 的最小 值 , ~ 是 所对 应 数据 的最 本 文根 据资料 收集 的便 捷性 、 相关度 、 离 散度 等 因素选 取 据 , 了2 3个反 映县域经济社会 发展情况 的指标 进行竞争力评 价分 大 值 。
基 于 因子 分 析 法 的县域 经 济 竞 争 力评 价 分 析
以 山 西省 为例 苏 志 明
( 山 西 省 发 展 和 改 革 委 员会 宏 观 研 究院 , 山 西 太原 0 3 0 0 0 2 )
【 摘 要 】 县是经济社会 功能较为完 善的基本单位 , 准确评价 一个 县的经济社会 发展状况 , 对促进 县域 经济 的全 面、 健康 、 可持续发展具 有十分 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选取 了2 3个评价 指标 , 以2 0 1 1年发展数据为样本 , 对9 6个县( 市) 运用 因子分析法进行 了县域 经济竞争力评 价 , 并提 出 了发 展县域经济的对策措施。

本文采用 因子分析法构建 县域 经济竞 争力评价模 型。因子 分 析 的基 本 目的就 是用少 数几个 因子去 描述许 多指标或 因素 之 间的联系 ,即将相关度 比较高 的几个变量 归在同一类 中 , 每 类 变量就成 为一个 因子 ( 之所 以称其 为 因子 , 是 因为 它是不 可 观测 的 , 即不是 具体 的变量 ) , 以较 少的几个 因子反 映原 始资 料 的大部分信息 。运用这种研究 技术 , 我们可 以方便地找 出影 响县域经济竞争力 的主要 因素 , 以及它们 的影 响力 ( 权重 济 竞 争力 研究 的 意义

基于因子分析的辽宁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的辽宁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研究
论 , 辽 宁省 1 对 4个城 市 的经 发 展 水平 进 行 了定
量归纳 为少数 几个综 合 因子 的一 种 多变量统 计分 析方法 . 当这几 个公 共 因子 ( 或综 合 因子 ) 累计 的 方差和 ( 即贡献 率 ) 到 8 % 以上 时 , 达 8 就说 明这 几 个公 共 因子集 中反 映 了研 究 问题 的大 部 分信 息 ,
s a itc ld t f Lio i g p o i c n 2 0 — 0 5 u i g s ca c n m y s a itc ls fwa e S S f r t ts ia a a o a n n r v n e i 0 3 2 0 s o il e o o t ts ia o t r PS o n
文 章 编 号 :0 54 1 (0 7 0—2 00 10 —04 2 0 )30 8 —4
基于 因子分析的辽 宁省各市经济发 展水平研 究
张 凤 海 许 兰 杰。 程 晓 谟 , ,
(1 大 连 工 业 大 学 管理 与社 会 科 学学 院 ,辽 宁 大连 16 3 ; . 10 4 2 辽 东 学 院 纺 织 系 , 宁 丹 东 l 80 . 辽 1 0 3)
2 T x i e a t n ,La d n nv r i . e t e D p rme t io o g U ie st l y,D n o g 1 8 0 ,Chn a d n 10 3 ia)
Ab ta t The f c o na y i f ma c omia nd x s wa e o m e n t s pa r b s d on t sr c : a t r a l ss o ny e on c li e e s pr f r d i hi pe a e he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
常 熟市 太 仓市
表 2 因子得分 表
所 属地域
苏南 苏 南 苏 南 苏 南
苏 南 苏 南
综 合得 分 综 合 排序
38 0 0 96 0 2O 7 6 .1 4 2 1 7 83 77 8 1 3 38 53 6
1 4 16 . 0 0 5 1 0 29 75 5
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 ( J X ;城镇 固定 元 — 4
表 1
C mp o Ii l ie v l s nt g n a e iE a u
美键 词 :县 城 经济 析 聚 类分析

指 标体 系 因子 分
相关 系数 矩阵 的特征 值及 各 因子 的贡 献 率
E t ci u s f q ae a ig R t i x a t nS m u rdL dn s r o oS o o t nS m f q a e o i s a o u so S u rdL e n d g
数矩 阵 R, 其次计算 R的特征根 和累积贡
献率 , 定 因子并计算 因子得分 。 后对 确 最 各县 ( ) 市 综合得 分进行排 序 , 确定各县
例 , 出各县 ( ) 得 市 的综合竞争力得分, 并 依 据 得 分 将 江 苏省 县 域 经 济 分 为 四
类。
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 ) × ;人均社 元 一 3
资产投资 ( 元 ) × ;二三产业增加值 亿 一 5 占GDP 比重 ( ) × ;利税总额 占主营 % 一 6
基 因 分 法 于 子 析 的 县 经 竞 评 域 济 争力 价
■ 冯一 平 何有世 2 王 工商管理 学院 鹏 ( 、江苏大学财 经学院 2 1 、江 苏大学 江苏镇 江 2 2 1 10 3)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H省为例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H省为例

统的主成分息熵进而确定各测量指
标的客观权重,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使结
果更加客观合理,再借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
(HDI)的测算方法,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
无量纲化后的数值
y ij
与其权重
wj
进行计算
,

得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 S,具体的计算公
式(
加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他方面的投入,缩小 与一、二梯队县域的差距。
(三)主要评价结论 基于县域高质量发展内涵,从经济、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等维度构建了县域经 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熵值法 和空间自相关法对 H 省 2012—2021 年县域经 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有待 提高,但综合指数总体上略有上升。测算结果 表 明, 在 考 察 期 内 县 域 经 济 高 质 量 发 展 综 合 指数增长了 3.8%。其中,绿色发展指数最高, 但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指数变化较大,成“N 型”波动上升 ;创新发展指数处于六个维度中 的最低,且整体表现出下降趋势 ;协调发展和 开放发展指数有所上升,共享发展指数整体变 化较小。 第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 异明显,县域之间和县域内部都表现出明显的 空间差异性。一方面,县域间发展水平分化现 象明显,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 另一方面,县域内部发展差异较大,具体表现 为 :东部和西部地区既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较好的县域,也有发展水平较差的县域,发展 水平差异较大。其中,东部地区以第一梯队县 域为主,西部地区第三梯队县域则占据多数 ; 中部地区的县域间差异相对较小,以第二梯队 的县域为主。 第三,从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和共享六类发展指数来看,六类发展指数数值 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二梯队,但存 在经济发展和绿色发展指数相对较低的情况 ; 第三梯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虽然不 高,但是在个别发展维度存在一定的优势,部 分县域的绿色发展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几类发展 指数。

锦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及模式选择

锦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及模式选择

锦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及模式选择作者:王可来源:《消费导刊》2011年第06期一、锦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因素分析锦州是中国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开放城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享有盛名的商贸重镇,更是一座生机勃勃、蕴含巨大发展潜力的现代港口城市。

(一)农副产品资源丰富锦州县域中的农业资源十分丰富。

义县农业较发达,东西部山区为著名的林果区,水果产量逐年增长。

细河沿岸有广阔的天然草场,适宜发展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肉蛋、禽产量持续稳定上升。

全县耕地土质肥沃,农作物有高梁、玉米、谷子、大豆、棉花等。

全县造林育林成绩显著,夺得省级造林质量杯。

义县被国家确定为生猪调出大县。

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60万亩,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发展到20万亩。

全县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及加工点发展到100多个,营业收入超过500万元的规模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7家。

(二)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北镇市农业特色鲜明,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先进县和辽宁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农业产业化被辽宁省确定为“北镇模式”,是东北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东北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葡萄鲜储基地,被国家命名为“葡萄之乡”;16个品牌、54个品种的农产品通过了“三品”认证,覆盖面达到95%;建成了以禽类加工、熟食加工、粮食饲料加工、果品加工、花生米加工、种禽孵化为主的六大农事龙头企业体系。

(三)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快锦州的民营经济兴起于60年代末,近年来,锦州市将培育和发展民营规模工业企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途径。

通过政策扶持、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民营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目前,民营经济增加值已占县域经济总量的70%以上。

(四)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锦州市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具特色。

锦州南临渤海,北依松岭山脉,位于著名的“辽西走廊”东端,是连接中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全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与京哈铁路、沈山、锦朝和锦阜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构成了与沈阳、大连、天津等城市之间的“三小时城市圈”和辽西5市间的“一小时城市圈”。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内容摘要:本文选取了19项指标,构建了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52个县(市)2007年的数据为例,得出各县(市)的综合竞争力得分,并依据得分将江苏省县域经济分为四类。

关键词:县域经济指标体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在我国,县(市)是社会经济功能较完善的基本单元,准确评价一个县(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促进县(市)经济的全面、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关于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的研究主要有三套评价指标: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的“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测评”;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进行的“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有关省、市也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制定了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关于县域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从整体上来说,研究理论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研究并且起点比较低,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仍没有一套全面统一权威的指标体系。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现有研究基础上,试图构建一套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客观地评价江苏省52个县的县域经济竞争力。

构建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一)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的设计本文首先初选了反映县域经济竞争力的62个指标。

然后对初选指标进行鉴别力分析,删除那些离散系数小于15%的指标,再剔除那些相关性极强(相关系数大于90%)和资料收集难度较大的指标后,构建了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GDP(亿元)—X1;人均GDP(元)—X2;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元)—X3;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元)—X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X5;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X6;利税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X7;税收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X8; GDP增长率(%)—X9;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元)—X10;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X11;外贸依存度(%)—X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X1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X14;农民人均纯收入(元)—X15;人均粮食产量(公斤)—X16;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占GDP比重(%)—X17。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研究因子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变量维数,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县域经济研究中,因子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县域经济中的主要因素,了解这些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为制定精准的经济发展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首先,我们需要对指标进行筛选和处理,以确保所选指标具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对于县域经济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指标的选择和处理:一是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反映出县域经济的优势和劣势。

我们可以选取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几个方面的指标进行分析。

选定指标后,我们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核心思想是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从而减少变量数目,减轻分析负担。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如下:二、因子旋转。

因子旋转是对因子进行变换的过程。

通常采用正交旋转(如Varimax)和斜交旋转(如Oblique)两种旋转方法。

正交旋转可以使得每个因子之间互相独立,而斜交旋转则允许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三、因子载荷。

因子载荷是指原始变量和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它可以反映出每个原始变量对某个因子的贡献程度。

通常选择载荷绝对值大于0.5的变量作为该因子的代表性变量。

四、因子解释。

因子解释是利用已识别的因子来解释各变量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每个因子的载荷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各因子代表的经济因素和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因子分析的结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建议。

例如,如果发现某个因子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那么可以提高该因子的水平,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如果发现某个指标在多个因子中都有较高的载荷,那么就应该加大对该指标的关注和投入,以提高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锦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锦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锦 州 市县 域 经 济发 展 的 喜 人成 果
1 . 从宏观经 济指标上看 , 我市县域 经济运行质量 有所
提高 。
迅猛 。20 年 四个县( 完成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 17 09 市) 9. 5
亿元 ,占全市总量的 5 .%,县域完成工业 投资 141 6 4 2 . 亿 元, 占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 的 6 .%。 48
主 导产 业 。
2 O 09
420 0.
5 .X 15
( 统计 资料 待公 布 )
从资料上看 , 改革 开放 以来锦州 的县域 经济正经历着 转型 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 中, 一产 业从 占 G P份额 的一 第 D
半逐 步下降为三分之一 , 第二产业和第 三产业 的份额在逐 步增加 ; 人均 G P在 2 0 D 0 4年达到 10 0 0美元 ,0 8年突破 20
改革开放 以来锦州市 四个县 ( ) 市 的统计资料如下 :
牟 份 GP( 元 ) 占全 市份 额 一 、二 、三 次 产业 比 人 均 G P( D 亿 D 美元)
1. 15 l. 2 9 66 4 . 10 .9 0
12 1 .2
4 . 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载体上看 , 产业园 区蓬勃发展 , 主
导产业 全面确立 。 自2 0 年 9月份黑山庞河产业区 、 08 北镇
1 4 98 1 7 98 1 4 99 1 7 99
2 0 00
4.% 29 4.% 22 5.% 24 5.% 62
5 3 % 7
5 5 2 .5 22 3. : 4 : .0 5 4 2 .5 22 0. : : 7 .1 5 9 2 .9 24 2 1. : : 3 . 51 2 2 .1 24 7 .: 4 : .

辽宁省县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研究

辽宁省县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研究
综合评价模型。 为 0 4分 。 . 2
在本 文中采用加权平 均法构建辽宁 省县域经济 综合评价
模型 。
经济结构方 面 ,4 4县的 经济 结构 得分除长海县得分为负 以外 ,其余备县均 为正值 。从三 次产业在不 同地域 发展情况 看 ,备 区域 的发 展情 况差异明显 ,平均 得分最高 的 Q 9分是 9 南部地 区 ,北部地 区和中部地 区紧 随其后 ,东部地 区排在第 四位 ,得分最低是 西部地 区仅 为 0 2 . 。西部 地区农业发 展较 , 5
子 ,去研究多个具有复杂关系原始指标的一种 多元统计方法 , 社 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 占全 省比重均在 1%左右 ,出口和实际 2
在 本文 的分 析中 ,因子 的实际意义 比较 明确 ,可 以合理解释 使 用外 资 额 占全 省 比重 分 别 为 7 %和 5 %。 而拥 有 全 省 7 l 5 被评价 的对 象。最后 ,采 用加权平均 法构建辽宁省 县域经济 3 %地域 面积 的西部地区 l 5 4个县经济 实力的平均综合得分仅
人 均 财 政 收 入
人 均 财 政 支 出 经 济 发 展 潜 力 人 均 金 融 机 构 存款 余 额 劳 动 生 产 率
人 均 固 定 资 产净 值 年 均 余 额
1 研 宪方法 与数 据 未源
11 . 指标的确定 根据县 域综合 竞争力的内涵及其评 价指 标体系设 汁的原 则 ,参照 目前一些学者和 学术机构研究 成果 ,并结合辽宁 县 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本文着重从综合经济实力 、经济 结 构 、经济发展潜力 、居 民生活和创新与 资源承载 能力五个 方
产投 资的 2 . 4 %,比 东 北 振 兴 实施 之 初 的 2 0 3 0 3上升 了 18 。 5% 电力 、交通 、水利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投 资均有大 幅增 长,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辽宁省区域经济综合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辽宁省区域经济综合评价
【 P af a ,+ 以 + P p + pl p 2 …+ P l+ 2 m
其中, ,2 为公共因子,E, ,・ 厂, …, 1 . , 为特 .E
殊 因子 , A=( pxm NNY 载荷 矩 阵 。 以
识和指标所反映的独特含义给予命名,这种分析方
法称为因子分析,代表各类信息的综合指标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
Ke y wor : e o a c n ds r gi n l o omy; a t n l ss c use n l ss S e f cora a y i; l t ra a y i ; PSS s fwa e o t r Abs r t Ba e n t t tsi a a a i abo k a n ng S aitc o 01 h e r g o l t ac : s d o he sa itc ld t n Ye r o ofLi o i t tsi sf r 2 0,t e i na
参考 。
因 子或主 成 分 。
设有 P维可观 测 的随机 向量
X 【 , 2 … , e , X)
其均 值为
t I ( , : … , , l ) t i
1 方 法原理
因子 分 析 属 于 多 元 统 计 分 析 中处 理 降 维 问题 的统 计 方法 ,它 的基本 目的是用 较少 的综 合 指标 分
因子分 析 的一般 模 型 为:
f = + l 2 + m l 12 …+ 1 + + 厂 厂
别综合存在于各变量中的各类信息 ,而综合指标之 间彼此不相关,这样就可 以对综合指标根据专业知
1 a+ +日+ l/2a …2 - t2 +厂 X1 2 22 m =+ ;
r g o n Li o i g ov n e e i nsi a n n pr i c .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辽宁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辽宁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

离 ,数据标 准化后 ,最终生成聚类分析树 形图 ( 图略 ) 。 根据聚 类分析树形 图 ,把辽宁省 4 4 个县 ( 市)的经济发
类 ( 见表 3 ) : 部结构 的研究 ,将多个指 标转化为少 量互 不相关以提取原有指标绝大部分信息的统计
会消 费品零 售总额 ( X 7 ) ;农 民人 均纯收入 ( X 8 )人均居 民
三 、 聚类分 析
根 据 因子分析 中各 个县 ( 市 )5 个 主 因子 的得分 数据 ,
个体距离采用平 方欧氏距离 ,类 间距离采用平均组 间链锁距
储 蓄存款 余额 ( X 9 ) ;年 末金 融机构 贷款 余额 ( X 1 0 ) ;科 教
长1 2 l % ,增幅高 于全国平 均水平 2 9 个 百分点 ,经 济总量稳 为 X的公共因子 ,A为 因子载荷矩阵 , e为特殊 因子 。 居全国第 7 位 。实现了 “ 十 二五 ”经济社会发展的 良好开局 。
将 原始数据导入 到统计分析 软件 S P S S I Y D中 ,根据系统 2 0 1 2 年第十 二届全国县域经济与 县域基本竞争力百 强县 的 因子分析程序 进行 分析 。首先 ,对 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 ( 市) ,简称全 国百强县 ( 市) ,辽 宁省有 瓦房店 ,海城 ,庄 化以消除量纲 ,并计 算标准化后每 两个 指标 问I j 勺 相关系数得 河 ,普 兰店 ,大石桥 ,东港 ,开原 ,凤城 ,大洼县 ,调 兵山 到相关 系数矩 阵 R 。其次 ,计 算相关系 数矩阵 R的特 征值 以
第 三类 法库县 、新 民市、康平县、桓仁县、凌海市、岫岩县、宽甸县 、凤城市、 台安县 第 四 类 朝 阳县、凌源县、盖州市、新宾县、建平县、清源 县、彰武县 、阜蒙县 、北票市、喀左县

实现锦州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研究

实现锦州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研究
首 的 一些市 ( ,如 江 苏的 江 阴、 昆山 、张家 港 、 县)
常 熟 ,浙 江 的慈溪 、绍兴 ,山东的荣成 、龙 口等 市
的 战略 意义
( 有利 于解决 “ 农 ”问题 一) 三 农业 、农 村和 农 民问题 关系 到 国民经济 和社会
发展 的全 局 。锦 州市工 业化 水平 较低 ,既需 要提 高
锦 州所辖凌海 、北镇 、黑 山、义县 4个 县( 市) 特色经济逐 步显现 , 但产业 结构 不尽合理 , 工业化 、
务业 ;以家族 式管理 为主 ,管 理上 的非规范性和 非 科 学性 问题较 为 明显; 自身发 展潜力 有限 ,大部分 民营 企业产 品结构不 合理 ,生产 规模 小、技 术含量 低 、产 品档次 低 ,市场 前景不广 阔 :借 贷能力低 ,
第1 2卷第 5期 2 0年 1 月 O1 0
辽 宁工业 大学学报( 社会科 学版)
i J un l f io igUnv riyo e h o o yS c l i nce Edt n o r a a nn iest f c n lg (o i Sc e io ) oL T a
定是 实现锦 州市 稳定 的关键 。总 之 ,农业 增 效 、农
等 市( 相 比 ,差 距 也较 大 。要壮 大 县域经 济 ,就 县) 要不 断提 高县域 经济 的综 合竞 争力 ,实现 县域 经济
快速 发展 ,这 是锦州 经济 快速 发展 的希望所 在 。
民增收 、农 村稳 定归根 结底 要靠 县域经 济 的发展 。 ( 有利 于解 决城 乡 “ 元结 构 ”问题 二) 二 实 现锦州 县域 经济 快速 发展 是缩 小城 乡差距 ,
( 相 比还 相差 甚远 ;就与 辽 宁省进 入全 国 百强县 县) 排行 榜 中的海 城 、瓦房店 、普 兰店 、庄 河 、大 石桥

辽宁省县域之间经济竞争力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

辽宁省县域之间经济竞争力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

辽宁省县域之间经济竞争力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辽宁省44个县进行了综合评价,选取了经济发展规模、农业发展、居民生活、医疗保健、科教五个一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25个二级指标。

通过统计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选取主因子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数据结果对辽宁省44个县(市)进行了综合排名。

根据排名结果,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标签:县域经济竞争力因子分析法指标体系1 县域间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参照以往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依据辽宁省实际状况,本文选取了25项指标,以此来衡量县域的经济发展规模、农业发展、居民生活、医疗保健、科教等方面的竞争力。

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共计包含五个1级指标,这五个1级指标又包含了25个二级指标。

本文拟对25项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通过统计软件SPSS18.0对数据(来源于《2012辽宁年鉴》)进行处理,从而选取主因子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2 县域间经济竞争力的因子法分析利用SPSS18.0对样本进行因子分析,可以发现KMO的检验结果表1所示。

KMO的检验结果为0.758>0.600,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为0.000<0.050,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1 KMO检验■2.1 确定公因子的权重通过表2可以看到R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

特征值大于1的前5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已达到82.101%,解释了变量的绝大多数信息,所以提取了5个公因子。

表2 方差贡献率■2.2 因子载荷矩阵根据表3 的因子载荷矩阵,提取的5个公因子分别为,第一个主因子可命名为经济发展规模因子,其特征值贡献率为32.758%。

第二个主因子可命名为农业发展因子,其特征值贡献率为21.449%。

第三个主因子命名为生活因子,其特征值贡献率为15.496%。

第四个主因子命名为医疗保健因子,其特征值贡献率为7.377%。

第五个主因命名为科教因子,其特征值贡献率为5.021%。

基于主成分分析辽宁省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辽宁省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分析

收稿日期院 2014-04-16 作者简介院 杨山力(1992- )袁男袁四川南充人袁本科学生袁研究方向院经济地理和ECONOMY AND TRADE
量吨尧X1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万元尧X12 城镇固定资产投 资完成额万元尧X13 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人尧X14 小学在校 学生数人尧X15 医院及卫生院床位数床尧X16 各种社会福利 收养性单位床位数床遥
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遥 如果变量较多或者变量之间 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时袁需要做野 去相关冶处理袁在通过较少 的尧同时又是相互独立的指标尽量多地反映原来较多变量 指标所反映的信息遥 这些较少的代表性指标选择需要取原 来变量的线性组合袁适当调整组合系数袁使新的变量之间 相互独立且代表性较好遥 具体步骤院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袁其发展状况如何袁 基本上反映了要个省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袁尤其是城乡经济 协调发展的水平遥 因此袁对县域经济进行科学的评价袁科学 地做出决策是至关重要的遥张军涛等尧[1]王宏新等尧[2]黄玮等尧 [3]高鑫等[4] 学者运用模糊分析尧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
. Al对l辽宁Ri省g县h域ts经济R进es行e了r评 ve价d袁.刘海云等尧[5]樊丽娜等尧[6]彭
北方经贸
基于主成分分析辽宁省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分析
杨山力
渊 辽宁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袁 辽宁 大连 116029冤
摘要院采用 2012 年辽宁省统计年鉴的数据袁运用主成分 分析法袁对辽宁省 2012 年县域综合经济实力的综合指标 进行评价袁从社会尧经济尧文化不同侧面综合反映了辽宁 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趋势袁 通过统计软件 SPSS19.0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袁 最终以综合因子得分作为县域 综合经济实力的度量袁对辽宁省 2012 年县域综合经济实 力进行排序袁并通过 ArcGIS 制作出差异分布图遥 关键词院主成分分析曰县域经济曰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院F061.5 文献标识码院粤 文章编号院1005-913X渊 2014冤 08-0069-03

基于因子分析视角的省域经济竞争力变化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视角的省域经济竞争力变化研究

33
N ORTHERN ECONOMY AND TRADE
平均工资渊 元冤 曰X5院货物周转量渊 亿吨公里冤 曰X6院居民消费 价格指数曰X7院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曰X8院工业总产值渊 亿元冤 遥 表 1 是我国 2010 年 31 个省市 8 项指标的原始数据遥 [4]
表 1 2010 年我国 31 个省市 8 项指标的原始数据
二尧数据来源和处理 渊 一冤 数据 利用因子分析对我国 31 个省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 分析袁本题选取了 8 个指标作为反映我国 31 个省市经济综 合竞争力的因素袁分别是院X1院国内生产总值渊 GDP冤 曰X2院居 民消费水平渊 元 / 人冤 曰X3院固定资产投资渊 亿元冤 曰X4院职工
收稿日期 院 201圆-03-16 作者 简介 院 张永利(1976- )袁男袁黑龙江宁安人袁讲师袁硕士袁研究方向院概率论和统计遥
The Research on Changes of the Economy Competitiveness between China's Provinces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Zhang Yongli
(College of Science 袁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27)
3. 差皆为 1遥
即 F1噎Fm 不相关且方
即 着1袁着2袁噎袁着p 不相关袁且
方差各不相同遥 渊 二冤 因子载荷阵及其估计方法 1.因子载荷的统计意义遥 因子载荷 aij 的统计意义就表
示第 i 个指标变量和第 j 个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即表示 Xi 依赖于 Fj 的比重遥 它反映了第 i 个指标变量在第 j 个公共 因子上的相对重要性遥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研究因子分析法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可以用来分析和描述不同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在实际应用中,因子分析法可以用来研究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探究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特点。

在县域经济研究中,通过因子分析可以将大量的经济数据归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因子,从而更好地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因子分析可以显示出不同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因子分析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第一步,选取研究变量。

在研究县域经济时,应选择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变量,如GDP总量、人口密度、城镇化率、教育水平等。

第二步,数据预处理。

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即将不同的变量按照其均值和标准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不同变量之间的测量单位和数量级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第三步,计算相关矩阵。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需要计算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以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通常,若变量间的相关系数都比较高,则难以分辨其因子载荷;相反,若相关系数都很小,则因子分析将面临样本不充分的问题。

第四步,因子分析。

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需要根据公共因素的数量确定因子数量。

然后,可以用主成分分析法或者最大似然法分别计算出因子载荷,并确定每个变量在相应因子中的贡献度。

第五步,解释和旋转。

在计算出因子载荷后,需要通过解释因子和旋转因子来解释结果。

解释因子是指概括每个因子的内在含义和影响因素,旋转因子是指将因子加入一个新的坐标系中,以使因子更加明确地区分出各个变量对于县域经济的因子分析,具体应用中需要考虑多个影响因素,并选择适当的算法来得出可靠的结果。

此外,还需要注意在实际分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区特点,避免太过武断地认为某些因素是权重更高的。

因为不同地区经济特点差异较大,因此应考虑每个县区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经济政策和指标。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全国各省发展状况综合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全国各省发展状况综合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全国各省发展状况综合评价
蔡俊英,郭秋诗
【摘要】摘要:从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因素、社会生活、资源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我国31个省份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简要介绍了因子分析方法的应用原理和步骤,采用SPSS16.0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份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依据综合得分对全国各省份的发展实力进行排名,并针对各省份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名称】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5
【总页数】5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指标体系;发展状况;全国省份
0引言
我国各省份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这深受我国相关政府以及民众的高
度重视。

一个区域的经济、人口、资源等是否具有竞争力,直接影响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1 , 2 L寻找各省竞争力的差异所在,为推动省份经济发展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有力依据,为各省市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指明方向,有必要对我国各省份的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研究。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利用其降维的思想,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压缩
为数量较少的几个综合变量,使高度相关的变量划归同组内,相关性较低的变量归于不同组内,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避免综合评价中因信息量过大而导致的重复评价[3,41公共因子的选取通常是以特征值大于1 或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0%为标准”确保保留大部分原始信息。

最后,以公因。

因子分析模型在我国各区域产业生产总值分析中的运用

因子分析模型在我国各区域产业生产总值分析中的运用

因子分析模型在我国各区域产业生产总值分析中的运用摘要:近几年来,中国整体经济发展迅猛。

在各地区经济发展中,不同的产业对各地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不同的。

通过分析,得出不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情况,可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经济发展计划,提升我国整体经济核心竞争力。

文章选取中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建立模型,运用统计分析软件中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几个影响因素对中国各个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并对模型进行简单的经济学分析。

关键词:区域经济生产总值因子分析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完成我国工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是现在发展生产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

经济发展是我们实现这一历史重任的重要环节。

发展经济应是一个分步、有序的过程,只有不断发现和改进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经济健康稳步的增长。

1 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成就令世界瞩目。

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时,我们发现了问题。

第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没有得到相当的重视。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区域众多,各区域内的经济条件各不相同,导致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1]。

怎样提高整体效益,是我们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区域与产业关系密切,发展区域势必带动该区域内各种产业的发展。

把区域整合起来,以一种健康的姿态持续加速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第二,难以通过评定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各种影响因素来找出各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影响各地经济发展的因素众多,怎样找出各个因素、怎样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正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指标体系构建本文所研究的区域经济,是指在我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内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影响产生的区域发展综合实体。

因此在选取研究区域经济指标的同时,依据指标体系的学术性、全面性、典型性原则,应该考虑到以下几方面[2]:①分析国家经济总体发展情况,基于国家总体情况研究地区经济的地位。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东北地区收缩型地级市城市竞争力的动态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东北地区收缩型地级市城市竞争力的动态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东北地区收缩型地级市城市竞争力的动态研究李晨卉【摘要】"收缩城市"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东北地区收缩城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并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着力构建了东北地区收缩型地级城市竞争力的衡量指标.其次,利用2004、2009、2014三年统计数据对所选取的东北地区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到了2004、2009、2014三年各年东北地级收缩城市的城市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并比较变化趋势.最后,通过分析东北地级收缩城市之间的得分趋势差异,提出了相应的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3页(P187-189)【关键词】东北地区;地级市;收缩城市;城市竞争力;因子分析【作者】李晨卉【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正文语种】中文1.研究背景1.1 研究现状在中国,去工业化、资源相对枯竭、生育率下降、城市发展等因素,使人口增长与减少之间的两极化日益增加。

城市收缩成为经济发展的“常态”之一。

我国省会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持续增强,农村人口倾向于越过地级市并直接前往大中城市,而大量地级市人口也开始向大中城市流动。

现阶段中国地级市的收缩表明其经济发展与人口吸纳能力也会随之逐渐弱化。

龙瀛、吴康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654个县级及以上城市中有180个人口规模/密度下降,包括1个省会城市、39个地级市和140个县级市。

结论显示,收缩现象以中国东北地区和长江经济带最为严重。

东北地区收缩地级城市有着我国独特的地方性背景和地方性成因,东北地区属于我国老工业基地,而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期。

其中,东北地区有5个地级市发生了城市收缩,即伊春、鹤岗、鸡西、抚顺、铁岭。

1.2 相关概念界定1.2.1 “收缩城市”的概念“收缩城市”概念源于20世纪中期的人口流失研究。

在1988年德国学者Häußermann和Siebel提出“收缩城市(schrumpfende städte)”术语之前,大部分究使用“下降(decline )”“ 衰减(decay)”“ 病态(blight)”“弃置(abandonment)”“去城市化(deurbanization)”“城市危机(urban crisis)”和“人口衰减(demographic depression)”等词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NG J i h o ng ZHANG Xi u q i
( 1 .Co l l e g e o f I n f o r ma t i o n S c i e nc e a nd Te c h n o l o g y,B o h a i Un i v e r s i t y,J i n z h o u 1 2 1 0 1 3 )
TP 3 0 1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6 7 2 — 9 7 2 2 . 2 0 1 3 . 0 7 . 0 4 5
中 图分 类 号
Ec o no my M ul t i p l i c a t i o n De v e l o pm e nt o f J i n z ho u Co u nt y Ba s e d o n Fa c t o 得 出了各 区县 的公共因子得分 、 综合因子得分及各县市的排名 , 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 的财政政策建议 。分 析结果反 映了锦州各区 县 的经济发展 的差异和经济综合实力状 况 , 可为各级政府部 门制定经济倍 增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因子分析 ; 县域 经济 ;财政政策
f i s c a l p o l i c y s u g g e s t i o ns .Th e r e s u l t s of t h e a na l ys i s r e f l e c t t he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d i v e r s i t y a n d e c o n o mi c c o mp r e h e ns i v e s t r e n gt h s t a t u s o f e a c h c o u nt y i n J i n z ho u .I t c a n p r o v i d e s c i e n t i f i c b a s i s f o r f o r mu l a t i n g e c o n o mi c mu l t i p l i c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e nt p o l i c y f o r g o v e r n me n t d e p a r t —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f a c t o r s c o r e a n d r a n k i n g o f e a c h c o u n t y i n J i n z h o u a r e o b t a i n e d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a n a l y s i s r e s u l t s p u t s f o r wa r d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 2 .C o l l e g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S p o r t s S c i e n c e ,B o h a i Un i v e r s i t y , J i n z h o u 1 2 1 0 1 3 )
A b s t r a c t T we n t y — t wo i n d i c a t o r s a r e s e l e t e d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t o me a s u r e J i n z h o u c o u n t y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s t a t e o f Li a o n i n g p r o v i n c e J i n z ho u c o u n t y e c o n o my i s e mp i r i c a l a n a l y z e d b a s e d o n t h e f a c t o r a n a l y s i s me t h o d . Th e p u b l i c f a c t o r s c o r e a n d
总第 2 8 5 期 2 0 1 3 年第 7 期
计算机 与数 字工程
C o mp u t e r& Di g i t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Vo 1 . 4 1 No . 7
1 1 89
基 于 因 子 分 析 的 锦 州 县 域 经 济 倍 增 数 据 研 究
唐 吉 洪 张 秀 琦
( 1 . 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摘 要 锦州 1 2 1 0 1 3 ) ( 2 .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锦州 1 2 1 0 1 3 )
选取衡量锦州县域经济发展的 2 2项指标作为研究对象 , 运用因子分析法 , 对辽宁省锦州市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
me n t s a t a l l1 e v e l s .
K ey W or d s f a c t o r a n a l y s i s ,c o u n t y e c o n o my 。f i s c a l p o l i c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