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热点难点精讲精析 8.4椭 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即可
x2
解答: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a2
y2 b2
1(a
b 0) ,由 F1(0,
50 )得 a 2 b2 50
把直线方程 y 3x 2 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a 2 9b2 )x 2 12b2 x b2 (4 a 2 ) 0 。
设弦的两个端点为 A(x1, y1 ), B(x2 , y2 ) ,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2.在求椭圆方程时,若已知椭圆上的点到两焦点的距离,可先求出椭圆长轴长,再想法求短轴长,
从而得出方程;若已知点的坐标,可先设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⒊当椭圆的焦点不确定时,应考虑焦点在 x 轴、在 y 轴两种情形,无论哪种情形,始终有 a>b>0.
(二)椭圆的几何性质 ※相关链接※ 1.椭圆几何性质中的不等关系
(4)
3
cos r12 r22 4c2 (r1 r2 )2 2r1r2 4c2 a2 1
2r1r2
2r1r2
r1r
( r1
a2 r2
)2
1
0,
2
当且仅当r时1 ,r2
cos 0, [0, ]. 2
注:熟练掌握椭圆定义及性质并且其解决相应问题,在求离心率 e 时,除已知等式 还需一个关于 a、b、 c 的等式,即可求得 e 。
a2 b2
y2 y2
上时,其标准方程为 + =1(a>b>0);
a2 b2
x2 y2
(2)当已知椭圆的焦点不明确而又无法确定时,其标准方程可设为 + =1(m>0,n>0,m≠n),这
mn
样可避免讨论和复杂的计算;也可设为 Ax2+By2=1(A>0,B>0,A≠B)这种形式,在解题时更简便.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主要有定义、待定系数法,有时还可根据条件用代入法。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方
程的一般步骤是:
(1)作判断:根据条件判断椭圆的焦点在 x 轴上,还是在 y 轴上,还是两个坐标轴都有可能。
(2)设方程:根据上述判断设方程
x2 a2
y2 b2
1(a
b
x2 0)或 b2
y2 a2
1(a
b
0) 。
(3)找关系: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 a、、 b 或c 、m n 的方程组。
(4)得方程:解方程组,将解代入所设方程,即为所求。
※ 例题解析※
※ 〖例 1〗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 F1(0, 50 )的椭圆截直线 y 3x 2 所得弦的中点横坐标
1
为 ,求椭圆的方程
2
思路解析:根据题意,可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与直线方程联立解方程组,利用韦达定理及中点坐标
公式,求出中点的横坐标,再由 F1(0, 50 )知,c= 50 , a 2 b2 50 ,最后解关于 a、b 的方程
A、B 两点,M 为线段 AB 中点,设 O 为椭圆的中心,射线 OM 交椭圆于 N 点
(1)是否存在 k,使对任意 m >0,总有 OA OB ON 成立?若存在,求出所有 k 的值;
(2)若
OAOB
1
(m3
4m)
,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
2
思路解析:第(1)问为存在性问题,可先假设存在,然后由 OA OB ON 可知 M 点为 ON 中点,
x1 x2
12b 2 a 2 9b2
1
,又 AB 的中点横坐标为
2
, x1
x2 2
6b 2 a 2 9b2
1 2
a 2 3b2 ,与方程 a 2 b2 50 联立可解出 a 2 75, b2 25
x2
故所求椭圆的方程为:
y2
1。
75 25
〖例 2 〗已知椭圆: x 2 y 2 1 ,过左焦点 F 作倾斜角为 的直线交椭圆于 A、B 两点,求弦 AB 的
椭圆的几何性质涉及一些不等关系,例如对椭圆 x2 y2 1,有 a x a, b y b, 0 e 1等, a2 b2
在求与椭圆有关的一些量的范围,或者求这些量的最大值时,经常用到这些不等关系。 2.利用椭圆几何性质应注意的问题 求解与椭圆几何性质有关的问题时,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当涉及到顶点、焦点、长轴、短轴等椭
2014 年高考一轮复习热点难点精讲精析:8.4 椭 圆
(一)椭圆的定义以及标准方程 ※相关链接※ 1.椭圆定义的应用 利用椭圆的定义解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常数 2a>|F1F2|这一条件;另一方面要 注意由椭圆上任意一点 与两个焦点所组成的“焦点三角形”中的数量关系.
2.椭圆的标准方程
x2 y2
(1)当已知椭圆的焦点在 x 轴上时,其标准方程为 + =1 (a>b>0);当已知椭圆的焦点在 y 轴
a2 b2
b2 a2
由已知条件得
2a 5 3 (2c)2 52
32
,
a
4, c
2, b2
12
故所求方程为 x2 y2 1或 y2 x2 1 16 12 16 12
方法指导:1.在解决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问题时,经常联想到椭圆的定义,即利用椭圆上的点
到两焦点距离之和等于 2a 求解;
消去 y 得
(10k 2 6)x2 20k 2mx 10k 2m2 15m2 0
设 A(x1, y1), B(x2 , y2 ) ,则
6
x1
x2
20k 2m 10k 2 6
,
x1x2
10k 2m2 15m2 10k 2 6
,
则 xM
x1 x2 2
10k 10k 2
2m 6
,
yM
k(xM
7
(1)本题第(1)问是一是否存在性问题,实质上是探索结论的开放性问题。相对于其他的开放性 问题来说,由于这类问题的结论较 少(只有存在、不存在两个结论有时候需讨论),因此,思考途径较为 单一,难度易于控制,受到各类考试命题者 的青睐。解答这一类问题,往往从承认结论、变结论为条件 出发,然后通过特例归纳,或由演绎推理证明其合理性。探索过程要充分挖掘已知条件,注意条件的完 备性,不要忽略任何可能的因素。
(三)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外,
※相关链接※
1.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判定
把椭圆方程
x2 a2
y2 b2
1(a
b
0) 与直线方程
y=kx+b
联立消去
y,整理成形如
Ax2
Bx C
0的
形式,对此一元二次方程有 :
(1)⊿>0,直线与椭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
(2)⊿=0,直线与椭圆相切,有一个公共点;
(3)⊿<0,直线与椭圆相离,无公共点。
(2)第(2)问是参数范围的问题,内容涉及代数和几何的多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年高考中占有较稳定的比重。
8
9
6
长
解答:a=3,b=1,c=2 2 ,则 F(-2 2 ,0)。
由题意知: l : y 1 (x 2 2) 与 x 2 y 2 1联立消去 y 得: 4x 2 12 2x 15 0 。
3
9
5
设 A( x1, y1 ) 、B( x2 , y2 ) ,则 x1, x2 是上面方程的二实根,由违达定理, x1 x2 3 2 ,
m) 6km . 10k 2 6
若存在 k,使 OA OB ON 总成立,M 为线段 AB 的中点,∴M 为 ON 的中点,
∴
∴
即 N 点的坐标为
。
由 N 点在椭圆上,则
即 即 故存在 k=±1,使对任意 m>0,总有 (2)
成立。
由
得
即 注:探索性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探索解题途径,解决非传统完备问题的能力,是命题者根据学科特点, 将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并赋予新的情境创设而成 的,要求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 方法解决问题,它能很好地考查数学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探索精神。因此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注:当椭圆的焦点位置不明确而无法确定其标准方程时,可设 x2 y2 1(m 0, n 0, m n) ,可 mn
以避免讨论和繁杂的计算,也可以设为 Ax2 By2 1( A 0, B 0且A B) ,这种形式在解题时更简便。
※例题解析※
x2 y2 〖例 1〗已知 F1、F2 为椭圆 25 + 9 =1 的两个焦点,过 F1 的直线交椭圆于 A、B 两点,若
| AB | (1 k 2 )[(x1 x2 )2 4x1x2 ]
(1
1 k2
)[(y1
y2 )2
4y1y 2
](k为直线斜率).
注:解决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时常利用数形结合法、设而不求法、弦长公式及根与系数的关
系去解决。
3.直线与椭圆相交时的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4
注:利用公式计算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是在方程有解的情况下进行的 ,不要忽略判别式.
故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判断的步骤: 第一步: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 第二步:消元得出关于 x(或 y)的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步:当 Δ>0 时,直线与椭圆相交;当 Δ=0 时,直线与椭圆相切;当 Δ<0 时,直线与椭圆相 离.
2.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张长公式,设直线与椭圆交于 A(x1, y1), B(x2 , y2 ) 两点,则
〖例 2〗已知点 P 在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上,且 P 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 为 5、3,过 P 且长轴垂
直的直线恰过椭圆的一个焦点,求椭圆的方程。
x2ຫໍສະໝຸດ Baidu
方法诠释:设椭圆方程为
a2
y2 b2
1(a
b
0)或
x b
2 2
y2 a2
1(a b 0) →根据题意求 a、b →得
方程。
解析:设所求的椭圆方程为 x2 y2 1(a b 0)或 x2 y2 1(a b 0) ,
方)向 x 轴作垂线,恰好通过椭圆的左焦点 F1 ,向量 AB 与 OM 是共线向量。
(1) 求椭圆的离心率 e ;
(2) 设 Q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 F1 、 F2 分别是左、右焦点,求∠ F1 Q F2 的取值范围。
思路解析:由 AB 与 OM 是共线向量可知 AB∥OM,从而可得关于 a、b、 c 的等量关系,从而求得离
用坐标表示相关量可求。 第(2)问用坐标表示向量数量积,列式求解即可。
解答:椭圆 C:
x2 5m2
y2 3m2
1, c2
5m2 2
3m2 2
m2 , c m, F (m, 0) ,直线 AB 的方程为:
22
y=k(x-m).
y k(x m)
由 x2
5
y2 3
m2 2
, (m 0)
2
圆的基本量时,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求椭圆的离心率问题的 一般思路 求椭圆的离心率时,一般是依据题设得出一个关于 a、b、c 的等式(或不等式),利用 a2=b2+c2 消去
b,即可求得离心率或离心率的范围.或者是: 应先将 e 用有关的一些量表示出来,再利用其中的一些关系构造出关于 e 的等式或不等式,从而求
|F2A|+|F2B|=12,则|AB|=____;
1
方法诠释:注意|AF1|+|AF2|=10,|BF1|+|BF2|=10,且|AF1|+|F1B|=|AB|,再结合题设即可得出结 论;
解析:由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得:
|AF1|+|AF2|=10,|BF1|+|BF2|=10,
又已知|F2A|+ |F2B|=12, 所以|AB|=|AF1|+|BF1|=8. 答案:8
x1 x2
15 4
,
xM
x1 x2 2
3 2 2
又因为 A、B、F 都是直线 l 上的点,
所以|AB|=
1
1 3
|
x1
x2
|
2 3
(x1 x2 )2 4x1x2
2 3
18 15 2
(四)与椭圆有关的综合问题
〖例〗如图,
已知椭圆 C:
x2 y2 m2 (m 0) 经过椭圆 C 的右焦点 F 且斜率为 k(k≠0)有直线 l 交椭圆 C 于 53 2
心率 e ;若求∠ F1 Q F2 的取值范围,即需求 cos∠ F1 Q F2 的范围,用余弦定理即可。
解答:(1)设 F1 (-c,0),则 xM
c, yM
b2 a
, kOM
b2 . ac
k AB
b a
, OM 与是AB共线向量,
b2 b ,b c故e 2
ac a
2
(3) 设| F1 Q |= r1 ,| F2 Q |= r2 ,∠ F1 Q F2 = ,∴ r1 + r2 =2 a ,| F1 F2 |=2 c
出 e 的值或范围。离心率 e 与 a、b 的关系:
e2 c2 a2 b2 1 b2 b 1 e2 .
a2
a2
a2 a
注:椭圆离心率的范围:0<e<1.
※例题解析※
〖例〗已知椭圆 x2 y2 1(a b 0) 的长轴、短轴端点分别为 A、B,从椭圆上一点 M(在 x 轴上 a2 b2
x2
解答: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a2
y2 b2
1(a
b 0) ,由 F1(0,
50 )得 a 2 b2 50
把直线方程 y 3x 2 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a 2 9b2 )x 2 12b2 x b2 (4 a 2 ) 0 。
设弦的两个端点为 A(x1, y1 ), B(x2 , y2 ) ,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2.在求椭圆方程时,若已知椭圆上的点到两焦点的距离,可先求出椭圆长轴长,再想法求短轴长,
从而得出方程;若已知点的坐标,可先设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⒊当椭圆的焦点不确定时,应考虑焦点在 x 轴、在 y 轴两种情形,无论哪种情形,始终有 a>b>0.
(二)椭圆的几何性质 ※相关链接※ 1.椭圆几何性质中的不等关系
(4)
3
cos r12 r22 4c2 (r1 r2 )2 2r1r2 4c2 a2 1
2r1r2
2r1r2
r1r
( r1
a2 r2
)2
1
0,
2
当且仅当r时1 ,r2
cos 0, [0, ]. 2
注:熟练掌握椭圆定义及性质并且其解决相应问题,在求离心率 e 时,除已知等式 还需一个关于 a、b、 c 的等式,即可求得 e 。
a2 b2
y2 y2
上时,其标准方程为 + =1(a>b>0);
a2 b2
x2 y2
(2)当已知椭圆的焦点不明确而又无法确定时,其标准方程可设为 + =1(m>0,n>0,m≠n),这
mn
样可避免讨论和复杂的计算;也可设为 Ax2+By2=1(A>0,B>0,A≠B)这种形式,在解题时更简便.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主要有定义、待定系数法,有时还可根据条件用代入法。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方
程的一般步骤是:
(1)作判断:根据条件判断椭圆的焦点在 x 轴上,还是在 y 轴上,还是两个坐标轴都有可能。
(2)设方程:根据上述判断设方程
x2 a2
y2 b2
1(a
b
x2 0)或 b2
y2 a2
1(a
b
0) 。
(3)找关系: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 a、、 b 或c 、m n 的方程组。
(4)得方程:解方程组,将解代入所设方程,即为所求。
※ 例题解析※
※ 〖例 1〗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 F1(0, 50 )的椭圆截直线 y 3x 2 所得弦的中点横坐标
1
为 ,求椭圆的方程
2
思路解析:根据题意,可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与直线方程联立解方程组,利用韦达定理及中点坐标
公式,求出中点的横坐标,再由 F1(0, 50 )知,c= 50 , a 2 b2 50 ,最后解关于 a、b 的方程
A、B 两点,M 为线段 AB 中点,设 O 为椭圆的中心,射线 OM 交椭圆于 N 点
(1)是否存在 k,使对任意 m >0,总有 OA OB ON 成立?若存在,求出所有 k 的值;
(2)若
OAOB
1
(m3
4m)
,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
2
思路解析:第(1)问为存在性问题,可先假设存在,然后由 OA OB ON 可知 M 点为 ON 中点,
x1 x2
12b 2 a 2 9b2
1
,又 AB 的中点横坐标为
2
, x1
x2 2
6b 2 a 2 9b2
1 2
a 2 3b2 ,与方程 a 2 b2 50 联立可解出 a 2 75, b2 25
x2
故所求椭圆的方程为:
y2
1。
75 25
〖例 2 〗已知椭圆: x 2 y 2 1 ,过左焦点 F 作倾斜角为 的直线交椭圆于 A、B 两点,求弦 AB 的
椭圆的几何性质涉及一些不等关系,例如对椭圆 x2 y2 1,有 a x a, b y b, 0 e 1等, a2 b2
在求与椭圆有关的一些量的范围,或者求这些量的最大值时,经常用到这些不等关系。 2.利用椭圆几何性质应注意的问题 求解与椭圆几何性质有关的问题时,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当涉及到顶点、焦点、长轴、短轴等椭
2014 年高考一轮复习热点难点精讲精析:8.4 椭 圆
(一)椭圆的定义以及标准方程 ※相关链接※ 1.椭圆定义的应用 利用椭圆的定义解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常数 2a>|F1F2|这一条件;另一方面要 注意由椭圆上任意一点 与两个焦点所组成的“焦点三角形”中的数量关系.
2.椭圆的标准方程
x2 y2
(1)当已知椭圆的焦点在 x 轴上时,其标准方程为 + =1 (a>b>0);当已知椭圆的焦点在 y 轴
a2 b2
b2 a2
由已知条件得
2a 5 3 (2c)2 52
32
,
a
4, c
2, b2
12
故所求方程为 x2 y2 1或 y2 x2 1 16 12 16 12
方法指导:1.在解决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问题时,经常联想到椭圆的定义,即利用椭圆上的点
到两焦点距离之和等于 2a 求解;
消去 y 得
(10k 2 6)x2 20k 2mx 10k 2m2 15m2 0
设 A(x1, y1), B(x2 , y2 ) ,则
6
x1
x2
20k 2m 10k 2 6
,
x1x2
10k 2m2 15m2 10k 2 6
,
则 xM
x1 x2 2
10k 10k 2
2m 6
,
yM
k(xM
7
(1)本题第(1)问是一是否存在性问题,实质上是探索结论的开放性问题。相对于其他的开放性 问题来说,由于这类问题的结论较 少(只有存在、不存在两个结论有时候需讨论),因此,思考途径较为 单一,难度易于控制,受到各类考试命题者 的青睐。解答这一类问题,往往从承认结论、变结论为条件 出发,然后通过特例归纳,或由演绎推理证明其合理性。探索过程要充分挖掘已知条件,注意条件的完 备性,不要忽略任何可能的因素。
(三)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外,
※相关链接※
1.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判定
把椭圆方程
x2 a2
y2 b2
1(a
b
0) 与直线方程
y=kx+b
联立消去
y,整理成形如
Ax2
Bx C
0的
形式,对此一元二次方程有 :
(1)⊿>0,直线与椭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
(2)⊿=0,直线与椭圆相切,有一个公共点;
(3)⊿<0,直线与椭圆相离,无公共点。
(2)第(2)问是参数范围的问题,内容涉及代数和几何的多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年高考中占有较稳定的比重。
8
9
6
长
解答:a=3,b=1,c=2 2 ,则 F(-2 2 ,0)。
由题意知: l : y 1 (x 2 2) 与 x 2 y 2 1联立消去 y 得: 4x 2 12 2x 15 0 。
3
9
5
设 A( x1, y1 ) 、B( x2 , y2 ) ,则 x1, x2 是上面方程的二实根,由违达定理, x1 x2 3 2 ,
m) 6km . 10k 2 6
若存在 k,使 OA OB ON 总成立,M 为线段 AB 的中点,∴M 为 ON 的中点,
∴
∴
即 N 点的坐标为
。
由 N 点在椭圆上,则
即 即 故存在 k=±1,使对任意 m>0,总有 (2)
成立。
由
得
即 注:探索性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探索解题途径,解决非传统完备问题的能力,是命题者根据学科特点, 将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并赋予新的情境创设而成 的,要求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 方法解决问题,它能很好地考查数学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探索精神。因此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注:当椭圆的焦点位置不明确而无法确定其标准方程时,可设 x2 y2 1(m 0, n 0, m n) ,可 mn
以避免讨论和繁杂的计算,也可以设为 Ax2 By2 1( A 0, B 0且A B) ,这种形式在解题时更简便。
※例题解析※
x2 y2 〖例 1〗已知 F1、F2 为椭圆 25 + 9 =1 的两个焦点,过 F1 的直线交椭圆于 A、B 两点,若
| AB | (1 k 2 )[(x1 x2 )2 4x1x2 ]
(1
1 k2
)[(y1
y2 )2
4y1y 2
](k为直线斜率).
注:解决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时常利用数形结合法、设而不求法、弦长公式及根与系数的关
系去解决。
3.直线与椭圆相交时的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4
注:利用公式计算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是在方程有解的情况下进行的 ,不要忽略判别式.
故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判断的步骤: 第一步: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 第二步:消元得出关于 x(或 y)的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步:当 Δ>0 时,直线与椭圆相交;当 Δ=0 时,直线与椭圆相切;当 Δ<0 时,直线与椭圆相 离.
2.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张长公式,设直线与椭圆交于 A(x1, y1), B(x2 , y2 ) 两点,则
〖例 2〗已知点 P 在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上,且 P 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 为 5、3,过 P 且长轴垂
直的直线恰过椭圆的一个焦点,求椭圆的方程。
x2ຫໍສະໝຸດ Baidu
方法诠释:设椭圆方程为
a2
y2 b2
1(a
b
0)或
x b
2 2
y2 a2
1(a b 0) →根据题意求 a、b →得
方程。
解析:设所求的椭圆方程为 x2 y2 1(a b 0)或 x2 y2 1(a b 0) ,
方)向 x 轴作垂线,恰好通过椭圆的左焦点 F1 ,向量 AB 与 OM 是共线向量。
(1) 求椭圆的离心率 e ;
(2) 设 Q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 F1 、 F2 分别是左、右焦点,求∠ F1 Q F2 的取值范围。
思路解析:由 AB 与 OM 是共线向量可知 AB∥OM,从而可得关于 a、b、 c 的等量关系,从而求得离
用坐标表示相关量可求。 第(2)问用坐标表示向量数量积,列式求解即可。
解答:椭圆 C:
x2 5m2
y2 3m2
1, c2
5m2 2
3m2 2
m2 , c m, F (m, 0) ,直线 AB 的方程为:
22
y=k(x-m).
y k(x m)
由 x2
5
y2 3
m2 2
, (m 0)
2
圆的基本量时,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求椭圆的离心率问题的 一般思路 求椭圆的离心率时,一般是依据题设得出一个关于 a、b、c 的等式(或不等式),利用 a2=b2+c2 消去
b,即可求得离心率或离心率的范围.或者是: 应先将 e 用有关的一些量表示出来,再利用其中的一些关系构造出关于 e 的等式或不等式,从而求
|F2A|+|F2B|=12,则|AB|=____;
1
方法诠释:注意|AF1|+|AF2|=10,|BF1|+|BF2|=10,且|AF1|+|F1B|=|AB|,再结合题设即可得出结 论;
解析:由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得:
|AF1|+|AF2|=10,|BF1|+|BF2|=10,
又已知|F2A|+ |F2B|=12, 所以|AB|=|AF1|+|BF1|=8. 答案:8
x1 x2
15 4
,
xM
x1 x2 2
3 2 2
又因为 A、B、F 都是直线 l 上的点,
所以|AB|=
1
1 3
|
x1
x2
|
2 3
(x1 x2 )2 4x1x2
2 3
18 15 2
(四)与椭圆有关的综合问题
〖例〗如图,
已知椭圆 C:
x2 y2 m2 (m 0) 经过椭圆 C 的右焦点 F 且斜率为 k(k≠0)有直线 l 交椭圆 C 于 53 2
心率 e ;若求∠ F1 Q F2 的取值范围,即需求 cos∠ F1 Q F2 的范围,用余弦定理即可。
解答:(1)设 F1 (-c,0),则 xM
c, yM
b2 a
, kOM
b2 . ac
k AB
b a
, OM 与是AB共线向量,
b2 b ,b c故e 2
ac a
2
(3) 设| F1 Q |= r1 ,| F2 Q |= r2 ,∠ F1 Q F2 = ,∴ r1 + r2 =2 a ,| F1 F2 |=2 c
出 e 的值或范围。离心率 e 与 a、b 的关系:
e2 c2 a2 b2 1 b2 b 1 e2 .
a2
a2
a2 a
注:椭圆离心率的范围:0<e<1.
※例题解析※
〖例〗已知椭圆 x2 y2 1(a b 0) 的长轴、短轴端点分别为 A、B,从椭圆上一点 M(在 x 轴上 a2 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