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梦回繁华
初中《梦回繁华》课文原文阅读
20《梦回繁华》课文原文阅读梦回繁华/毛宁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
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骤提拔,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井、城郭,皆自成一家。
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
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正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言之后,南渡的北宋移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从城效、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
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较长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
一、酋长的成长
课文《梦回繁华》是叙述一个酋长的故事,展示了他从“天真木讷”到“日渐成熟”的过程。
表面上,酋长天真可爱,肤浅见解,内心却有沉淀的乐观和信念,他由衷地祝福了熟悉的景物,希望上帝保佑它们永驻世间。
他看着曾经的老友冰清玉洁,把过去一缕青春思念把青丝联系,童年伴侣失散却心有灵犀,开心悠然。
二、感受离别
酋长在散步自我反省时,无形中感知到了离别的苦涩,自小他就有着一个梦想——梦想学会翱翔,但它被凡俗之物包围,一切美好一去不返,因此,他“自默失笑”。
三、繁华相期
酋长感受到每一丝风景,每段回忆都滋润了他破碎的心灵,他仿佛看到了未来,明白了风物虽不再,繁华仍会再相期。
当他见证了春夏秋冬的到来,他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未来充满期待;他窥探到了梦想的未来,一个年轻、整洁、和谐的他。
四、从容面对
酋长最终收获了自信,他从容面对炎凉,主动面对改变,也勇敢在外拓展,用心雕琢美好明天。
总之,本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一个成长中的酋长,他面对故乡的离别思念,经历一场自我陶醉,让自己重新拥有信念,重新找到自己前行的动力,审视现实,勇敢地去迎接改变,迎接转机,把梦想的激情揉进生活,走上一条充满希望的明天。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
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代表性的一幅。
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骤提拔,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井、城郭,皆自成一家。
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
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正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言之后,南渡的北宋移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从城效、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
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较长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0梦回繁华 (共14张PPT)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 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 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 条遒劲,笔法灵活。 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 从三个方面介绍:(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 者、作画时间。(2)介绍《清明上河图》描绘的 主要内容。(3)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写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 用? 2.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明清明 上河图的? 3.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应 的例句。 4.本文的说明顺序怎样的?
1.文章开头写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写到了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的迅速 发展,写到了绘画题材的拓展。 写这些,即紧扣文题,又自然引出本 文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4.本文的说明顺序怎样的?
就全文而言,使用的是逻辑顺序,从画作的 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 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 “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 面,重点突出。 第4段介绍说明画作内容时,主要采用的是 空间顺序。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 段”“画卷后段”将画作切分成三个部分,然 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说明。
《中国石拱桥》给我们介绍了中国桥 梁的悠久历史及伟大成就,《苏州园林》 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造特点,这两篇文 章让我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 我们祖国的伟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 一篇介绍我国国宝级画作的一篇文章—— 《梦回繁华》,去领略中国画的博大精 深。
梦
回
繁
华
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 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 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 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 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 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幅 画是什么了吧?
20 梦回繁华
20*梦回繁华“我俯身看去,那一帘秋雨,落下的水滴,却悄无声息,雕刻在石碑上的印记,是否隐藏着秘密,在你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情丝万缕!古巷的忧郁,写下琵琶的旋律,飘逸的外衣,街上叫卖的小曲,仿佛隔空变换到那里,一切模糊又清晰,几秒钟的世界,感叹不平凡的意义!”李玉刚那甜美悠扬的歌声让我们穿越千年,回到了繁荣的汴京!1.通读全文,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细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分析说明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4.品味文章的遣词造句,品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5.通过对本文画面介绍的学习,挖掘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
“它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
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
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
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这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梦回繁荣》,一起来了解800多年前宋朝的繁华。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汴.梁(biàn)坊.(fāng)绢.本(juàn)络绎..不绝(luò yì)跋涉..(bá shè)漕.运(cáo)沉檀.(tán)舳舻..相接(zhúlú)料峭.(qiào)遒.劲(qiú)摩.肩接踵.(mózhǒng)2.解释下面的词语。
春寒料峭:形容春天异常寒冷的天气。
料峭,微寒。
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
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
舳,船尾。
舻,船头。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锺,脚后跟。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8新版)语文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学案及习题
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
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 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 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 朱
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
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 使
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 增强了装饰效果。 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明确: ①作者先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具体逐一介绍,先介
绍近郊风光,再介绍赶集的乡人,进入大道岔道上扫墓归来的权贵,最后介绍近处小路上的
行旅。②然后再介绍画面中段描绘的情景 。先介绍汴河上的船 ,忙碌的船工 ,顺水行驶的船, 再介绍河上的拱桥结构、形状,桥的两端,最后详细介绍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船
区的街道。总体来说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
二、品味语言特色
1.善用四字短语,长短句结合。概括力强,有节奏感,语言典雅富于蕴味。 示例: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
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2/6
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 、沉檀香料 、香烛纸马 。另有医药门诊 、大车修理 、看相算命、 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
马过桥与一小轿相遇,双方奴仆各不相让,旁边有人在看热闹。桥上下来一辆驴车,载满货
物的车子惯性下冲, 车夫弯腰拱背, 奋力抵住; 而驴子则松了一把力, 摇头晃脑, 漫不经心, 缆绳也晃悠着,观者注意到此,多会心一笑。临河的茶肆中,茶客们或房间闲谈,或临窗眺
望,好不闲适。
画的前头是巍峨的城门横断画面, 这在绘画创作中是很忌讳的, 安排不当就会使画面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课文《梦回繁华》来感受古代都市的繁荣。分析课文中对比、夸张的写作手法,了解它们如何描绘出繁华景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和语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定语从句、并列句,我会通过例句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2.教学难点
-文化背景:学生对我国古代都市的繁华景象了解有限,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教师需通过图片、故事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
-语法理解:定语从句、并列句等语法知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难以理解。教师应通过生动的例子、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消化这些难点。
-口语表达: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口语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需关注这些学生,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在写作练习中,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大写作训练力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语法知识,提高作文质量。
3.课堂时间安排方面,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时间较为紧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阅读理解:课文《梦回繁华》,了解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2.词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如“梦回”、“繁华”、“车水马龙”等。
3.语法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讲解定语从句、并列句等语法知识。
《20梦回繁华》优秀课件-2024鲜版
巧妙的构图设计
03
画家在构图上注重平衡与对比,通过巧妙的布局,将不同元素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16
传统文化元素在作品中体现
01
中国传统建筑风貌
作品中描绘了许多中国传统建筑,如亭台楼阁、古街巷陌等,展现出中
国古代城市的独特风貌。
02
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
画家在作品中运用了许多传统文化符号,如对联、灯笼、中国结等,这
市民生活状态
市民们享受着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他们注重物质享受, 追求时尚和娱乐,同时也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
市民文化需求
随着市民阶层的崛起,市民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各种文 艺形式如戏曲、小说、诗词等应运而生,满足了市民们的 精神文化需求。
13
北宋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农业基础地位
北宋时期,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技术的 提高和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3/27
9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历史背景介绍
对汴京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挖掘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
文化内涵阐释
从文化角度对汴京的繁华景象进 行阐释,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
历史与现实思考
引导读者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 联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
理解。
2024/3/27
10
03
北宋社会生活面面观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27
生动的语言描绘
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描绘 汴京的繁华景象,使读者如临其境 。
8
描绘汴京繁华景象手法
细节刻画
通过对街道、商铺、人群等细节的刻 画,展现出汴京的热闹与繁华。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严谨周密典雅有味课文同步讲解
严谨周密典雅有味
——《梦回繁华》一文的语言特点
《梦回繁华》是一篇带有散文性质的说明文,其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严谨周密,典雅有味,值得细细品味。
课文在线
1.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
2.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含英咀华
第1句介绍《清明上河图》成画的年代。
由于年代久远,作者在“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之前加上“可能”二字,表明这只是一种推测,并非准确的结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周密。
第2句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清明上河图》尺寸的大小,“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因为画是能精确测量出来的,所以数字准确可信;“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这种由外而内、由远而近的空间顺序,条理井然,同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周密。
课文在线
3.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4.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
含英咀华
第3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清明上河图》比作是一部起伏有致、节奏明快、耐人寻味的乐章,典雅别致,带给人无穷浪漫的想象。
第4句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地描摹了桥上、岸边、过往行人,以及赶脚、推车和挑担的人们的种种情态,令读者如临其境,别有一番情趣。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纷繁丰 富的内容的?为什么这样写?
是按画面的空间的空间顺序展开描述的。这 样写因为:第一可以清晰地展现画面,使读者思 路清晰,第二能恰当的把清明上河图析 整体感知
2.《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容分为几部分,分别 写了什么内容?
安阳、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和杭州。
主题概括
本文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化作,描 绘了北宋时期繁华的世景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 时社会风貌的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结构图示
创作背景
梦 回
基本信息
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繁 华
画面内容
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价值体现
(1)形容初春的寒冷。( )
(2)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
)
(3)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
(4)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
随堂测试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 25.5厘米,横525厘米。( ) (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 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 味。( )
课时目标
1.通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顺序和方法。
文题解说
题目点明了文章所说明的主要内容,概括 了这幅画的特点。
生难字词
汴梁(biàn) 拓展(tuò) 题跋(bá) 擅长(shàn ) 跋 涉(bá) 竹篙(gāo) 冗长(rǒng) 绢(juàn) 檀(tán) 田畴(chóu) 岔(chà)道 遒(qiú)劲 城郭(guō) 摩肩接踵(zhǒng) 【翰林】谓文翰荟萃之所,犹词坛文苑 【擅长】在某方面有专长。 【田畴】泛指田地。 【摄取】吸收,吸取。 【遒劲】刚劲有力。 【春寒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 【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课件
第三部分(⑤):说明《清明上河图》的文 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自由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1、北宋汴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空前繁华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 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华局面。
2、“空前”一词说明了什么?
疏林薄雾 舳舻相接 车水马龙 街道纵横 摩肩接踵
农舍田畴 规模宏敞 热闹特殊 房屋林立 川流不息
春寒料峭 结构精美 呼应相接 一应俱全 各行各业
长途跋涉 宛如飞虹 挥臂助阵 应有尽有 无所不备
自由读第三部分,说说下列句子分别采用 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
(1)《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 特有的手卷情势……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 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背景链接
北宋时期已成历史,且年代久远,只能 通过文学文字记录去了解和想象当时的精神 风貌和生活状况,本文就是通过《清明上河 图》这一重要文化资料去了解北宋汴梁的生 活状况。而且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 念故土,在他们眼中,《清明上河图》有特 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 写照,所以作者说“梦回繁华”。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 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 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 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 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 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 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 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 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 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 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清 明 上 河 图
画作内容
开卷处 汴京近郊 画面中段 汴河两岸 拱桥 画面后段 汴梁市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课件部编版
重点探究
细读课文,分析说明方法
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 厘米,横525厘米。” 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 尾 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 有变化的特点,将专业性很强的内容解说得通俗可感,而且给人带来一种艺术感。
语言特色
2、读了课文,你想对张择端说些什么?
悟读:读出真知 感悟繁华
• 理解课文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是选取的是说明视角和 写作方法,更好地感受这幅画作的价值,美术创作:艺 术价值;反应当时生活:社会价值
• 纵览全文,可以发现,作者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中 心非常突出,即强调这幅画作所要表现的“梦回繁华”这一 主题。为了突显这个主题,作者没有从绘画技能的角度 做过多的介绍,而是扣住这幅画作描画的显示内容,将 画作所表现的北宋时期汴梁都成的“繁华”尽量表现出来。 这样想写作构思,可以帮助非美术专业的一般读者更好 地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主要内容以及这幅画作的深层 意义。
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介绍唐宋画家题材的变化,引出说明对象——张择端的《清 明上河图》。
第二自然段介绍张择端的生平及《清明上河图》的作画时间、背景。 第三自然段总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类别、大小及内容。 第四自然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容。 第五自然段介绍《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因为《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以真实、细腻著称的风俗画,
想要将其画面内容说明清楚,就必须进行细致的描写,再 现它所绘的社会生活。说明文使用说明方法的“准确”,就其 根本而言,在于使用最合适的方法来说明某一说明对象。
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梦回繁华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0课《梦回繁华》。
本课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通过描绘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
课文插图生动形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汴梁、繁盛、牲畜”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人物、场景和特点。
3.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插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局部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进行讲解。
3. 课文内容学习: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课文描述的景象。
4. 观察与思考:a. 图中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b. 图中的场景有哪些特点?c. 你认为这幅图为什么被称为“梦回繁华”?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成果。
7. 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清明上河图》。
六、板书设计《梦回繁华》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清明上河图》。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以及他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实地了解古代绘画艺术。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0课《梦回繁华》。
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向学生介绍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以及这幅画作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课文插图生动形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对古代社会的想象和探究欲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梦回繁华》是⼀篇介绍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的说明⽂。
作者在⽤⽂字介绍这幅画作的时候并没有从绘画技巧的⾓度作过多的介绍,⽽是扣住这幅画作所描绘的现实内容,将画作所表现的北宋时期汴梁都城的“繁华”尽量表现出来。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北宋时期,商业⼿⼯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量的商⼈、⼿⼯业者和市民,城市的⽂化⽣活也⼗分活跃。
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活⽅⾯得到了极⼤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历史事件和贵族⽣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活的各个⽅⾯。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代表性的⼀幅。
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卒年不详,⼭东东武⼈,字正道,⼜字⽂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翰林,据张骤提拔,后习绘画,擅长界画,⼯⾈车、⼈物、市井、城郭,皆⾃成⼀家。
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
据后代⽂⼈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正和⾄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之后,南渡的北宋移民怀念故⼟,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故⼟,梦回繁华的写照。
透过此⼀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情。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纵25.5厘⽶,横525厘⽶。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从城效、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整个长卷犹如⼀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快板、紧板,转⽽进⼊尾声,留下⽆尽的回味。
画⾯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驴团队。
在进⼊⼤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较长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路上,骑驴⽽⾏的则是长途跋涉的⾏旅。
树⽊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的⾊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息,画⾯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梦回繁华
毛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2.弄清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
3.品味语言,感受课文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品味、批注等方式,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杰出才华,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2.弄清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
3.品味语言,感受课文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幅图到底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梦回繁华》来了解这幅名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理清说明顺序
提问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第一自然段介绍唐宋画家题材的变化,引出说明对象——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第二自然段介绍张择端的生平及《清明上河图》的作画时间、背景。
第三自然段总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类别、大小及内容。
第四自然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容。
第五自然段介绍《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提问2:课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本文主要使用了逻辑顺序,第四自然段使用了空间顺序,这样写,由表及里,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分析说明方法
提问3: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 厘米,横525厘米。
”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引用:“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
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目标导学三: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效果
提问4:品读课文,你觉得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大量使用了四字短语,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街道纵横,房屋林立”“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这些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提问5:本文运用大量的四字短语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如“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形象地写出行人来往的情景。
请你仔细观察一个事物,运用一些四字短语进行说明。
展示:莫高窟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三、板书设计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引用
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