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说课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全球两大 褶皱山系的分 布原因
4.说教学过程
断块山
2015年0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断层错位模型
来源:中国地震信息网
当地壳运动产生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 岩体就会破裂,如果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 了断层。
实例讲解 理解成因
通过地震的实例 讲解断层的概念 和成因
紧贴时事 联系生活
4.说教学过程
断块山
块状山 谷地
汾 河 谷 地
画图分析 举例说明
• 提高画图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

• 回归导入问题,

做到首尾呼应。
源自文库
险!
4.说教学过程
断块山
画图分析 举例说明

• 提高画图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


• 回归导入问题,
做到首尾呼应。
4.说教学过程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演示法
案例教学法
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
4.说教学过程
古人华山论剑
导入:

华山论剑


通过问题引入,

引发学生思考,

激发学习兴趣。






4.说教学过程
岩层的新老关系
老 新
老在下, 新在上
生动比喻 认识岩层
汉堡比喻岩层,
感性认识岩层新 老关系。
4.说教学过程
背斜与向斜
模拟图
褶曲形态 背斜构造 向斜构造
运用实际问题 讨论地质构造 在生产、生活 的应用。
提高知识迁移 运用的能力。
4.说教学过程
案例分析
构造地貌
实践意义
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隧道的良好选址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
铁路、公路、桥梁、 水库等工程的回避处
原因或依据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结 构”,易于储油、储气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 易储水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 受静水压力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 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 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 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 水易渗漏
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运用实际问题 讨论地质构造 在生产、生活 的应用。
提高知识迁移 运用的能力。
4.说教学过程
岩浆的发源地
知识回顾 了解火山
回顾地球内部圈 层结构,了解岩 浆发源地,从而 提出疑问:岩浆 是如何喷出地表 的呢?
4.说教学过程
火山的组成
教具展示 认识火山
通过自制教具的 展示和讲解,感 性地认识火山各 组成部分。
4.说教学过程
火山的类型
图文讲解 拓展知识
通过图文结合的 方式讲解火山的 类型和规模,补 充课本知识,拓 展学生知识面。
4.说教学过程
火山的规模
图文讲解 拓展知识
通过图文结合的 方式讲解火山的 类型和规模,补 充课本知识,拓 展学生知识面。
4.说教学过程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读图思考 流畅过渡
读图思考我国交 通运输网东西差 异的原因,过渡 到地形(山地) 对交通运输的影 响。
4.说教学过程
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假设: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
4.说教学过程
背斜与向斜
实验演示 材料:一根竹筷子
实验结论 背斜顶部受 张力 易 侵蚀 成谷 向斜槽部受 挤压 易 堆积 成山
科学探究 培养思维
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
4.说教学过程
背斜与向斜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依据:中心和两翼岩层新老关系
褶曲形态 背斜构造 向斜构造
1. 通过演示法、举例法,说明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概 念及其形成过程; 2. 通过读图分析、列表比较等方法,理解褶皱和断层的形 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3. 实验演示、结合生活实例,突破地形倒置难点; 4.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思维。 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学习有 用的地理。
1. 根据气、油、水的密度,分析应在哪里找油气和找地下水。 2. 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在背斜还是向斜?
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运用实际问题 讨论地质构造 在生产、生活 的应用。
提高知识迁移 运用的能力。
4.说教学过程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3. 断层附近能否兴建大型工程?为什么? 4. 图中哪里能找到出露的泉水?为什么?
中心与两翼岩层新老关系 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方法点拨 突破难点
用表格总结背斜 和向斜的判断方 法,突破重难点
4.说教学过程
想一想
阿尔卑斯— 喜玛拉雅山系
科迪勒 拉山系
为什么全球两大 山系会出现在这 两个区域?
这些山系是如何 形成的?
知识整合 形成体系
要求学生运用 板块构造学说
2.说学情
知识
已了解“板块构造学说”,并且在本章第一节中学习
储 备 : 了各种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和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能力
具备一定的读图、画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问
基 础 : 题的分析能力。
不足
涉及了地质构造、地貌形态等学生日常难以接触到的
之 处 : 内容,对学生的想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3.说教法学法
岩层形态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向下弯曲
示意图
形成地貌 山岭 山谷
三维转换 对比讲解
模拟演示
VS
示意图
对比讲解背斜和向 斜构造,理解两者 的区别。
4.说教学过程
背斜与向斜
科学探究 培养思维
发现问题
判断甲、乙两处, 乙 处是背斜, 甲 处是向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4.说教学过程
背斜与向斜
科学探究 培养思维
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运用实际问题 讨论地质构造 在生产、生活 的应用。
提高知识迁移 运用的能力。
4.说教学过程
案例分析
济南 ,南依泰山,北临黄河, 因其泉水资源丰富,素 有“泉城”之称。据调查研究济南 泉水源于南部山区,西起长清县附 近的马山断层,东到章丘县境内的 鸡山断层。
济南 趵突泉
济南市
泰山
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2、举例说明地
表形态对交通线 路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理解地形倒置的成因 2. 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 应用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
教学目标
1. 了解褶皱、褶曲、断层的概念和火山的组成; 2. 理解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3. 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 4. 理解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山地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四章 第二节
说课内容
1 说教材 2 说学情 3 说教法学法
4 说教学过程
教材地位和作用
营造地表形态 的力量
承上启下
交通运输的布局 及其影响
1.说教材
课标要求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实例,
分析造成地表 形态变化的内、 外力因素;
教学重点:
1. 褶皱山与断块山的形成及 其基本形态特征 2.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