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1.1.2《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苏教版必修1)1
化学: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苏教版必修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2)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摩尔的意义,了解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与式量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较熟练地进行摩尔质量的计算。
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了解引进摩尔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对摩尔概念的内涵的理解;2.运用摩尔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师: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有关物质的量的内容,可以说本节课的内容是整个高中阶段最难理解,最深奥的一个部分,也是高中化学有关计算的最最重要的部分,希望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要格外的认真。
师:假设现在我们有一杯水放在桌上,如果我想知道这杯水里水的质量,我们可以怎么做?生:很简单,先用天平称下杯子和水的总质量,然后将水倒出,再称量一下空杯子的质量,最后再用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去杯子的质量,就可以得出水的质量。
师:物质宏观的质量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就测量出来,那么如果我问大家在这杯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你又怎么办呢?生:数啊!(怎么数?数的清么?)提示:水分子是微观粒子,我们人的肉眼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就算能看的见,一滴水中的水分子个数,地球上60亿人,假设每人每秒数一个水分子,也要花上万年的时间才数清!师:看来,我们很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的粒子联系起来。
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应该感到陌生,你们学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生:质量,长度,时间,电流等。
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秒,安培等。
(展示)第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
物理量单位符号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发光强度坎德拉cd物质的量摩尔mol师:在定量的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时,很需要把微观的粒子和可称量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那么怎么样建立这样的联系呢?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来建立联系。
物质的量广泛的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特别是在中学化学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基础,这同初中化学计算以质量为基础不同,是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
1.1《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1(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第一章—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课标内容】1.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标解读】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
所以本单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苏教版必修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 通过化学物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绪论——化学物质的多样性(1) 化学物质的分类(2) 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2. 第二课时:无机化合物——无机物的制备与性质(1) 氧化物(2) 酸、碱、盐3. 第三课时:有机化合物——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1) 烃(2) 烃的衍生物4. 第四课时: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1) 塑料的制备与性质(2) 合成纤维的制备与性质(3) 合成橡胶的制备与性质5. 第五课时:生活中的化学物质——食品安全与健康(1) 食品添加剂(2) 食品安全与健康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利用实验、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 学生课后作业、小测验的成绩。
4. 学生对化学物质与生活、社会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1》苏教版必修。
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滴定管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4. 网络资源:相关化学物质的知识、案例等。
5. 参考书籍:《化学物质与应用》、《化学实验技能与实践》等。
六、教学步骤:1. 绪论——化学物质的多样性(1) 引入化学物质的概念,介绍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2) 讲解化学物质的分类及其特点。
(3) 探讨化学物质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无机化合物——无机物的制备与性质(1) 氧化物的制备与性质(2) 酸、碱、盐的制备与性质3. 有机化合物——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1) 烃的结构与性质(2) 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4. 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1) 塑料的制备与性质(2) 合成纤维的制备与性质(3) 合成橡胶的制备与性质5. 生活中的化学物质——食品安全与健康(1)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与作用(2) 食品安全与健康的关系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介绍化学物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苏教版必修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明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元素的分类方法,明确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的特点。
3.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合物的概念,明确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方法。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类方法:纯净物、混合物。
2. 元素的分类方法: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3. 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和命名方法。
三、教学重点1. 物质的分类方法。
2. 元素的分类方法。
3. 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和命名方法。
四、教学难点1. 物质的分类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元素的分类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方法。
2. 讲解物质的分类方法:纯净物、混合物。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分类方法。
3. 讲解元素的分类方法: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素分类。
4. 讲解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和命名方法:以水为例,讲解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方法。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
七、教学步骤1. 讲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环境保护为例,说明如何根据物质分类方法处理废弃物。
2. 讲解元素的分类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化学工业为例,说明元素分类方法在物质制备中的应用。
3. 讲解化合物的命名方法:以二氧化碳为例,讲解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化合物进行命名。
八、教学步骤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物质的分类方法、元素的分类方法和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和命名方法。
高中化学《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
高中化学《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4. 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物质的基本概念: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元素、离子、分子等。
2. 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酸碱盐等。
3. 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原子、离子、分子结构;化学键类型;物质性质与结构关系等。
4. 化学物质的应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医药等领域。
5.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馏、萃取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素养。
4.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黑板、多媒体设备、实验仪器和药品等。
2. 学生分组:每组4-6人,明确小组成员分工。
3. 教案、课件、实验指导书等教学资料。
4. 实验药品和仪器:如硫酸、盐酸、硝酸、硫酸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引发学生对化学物质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基本概念:介绍化学物质的基本概念,如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等,并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实验操作练习: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如称量、溶解、过滤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习题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化学物质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的掌握程度。
2. 结合实验操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素养。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1.1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1-苏教版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目标:1、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会书写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2、能用电离理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的理解,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教学方法:实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复习胶体的概念及性质练习:1、胶体和其他分散系(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A、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B、是否均一、稳定、透明C、会不会产生丁达乐效应D、能否透过滤纸和半透膜2、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B、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C、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D、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3、下列不存在丁达尔现象的分散系是()①烟、雾②医用酒精③蒸馏水④淀粉溶液⑤沸水中加几滴三氯化铁溶液A、②B、②③⑤C、②③D、①③④⑤【活动探究】: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实验现象:1、2、3三个灯泡亮,4、5不亮实验结论:氯化钠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导电,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导电分析:溶液导电性不同的原因(氯化钠溶解的微观过程:氯化钠溶于水后,产生了自由移动的Na+和Cl-,在NaCl溶液中接通直流电源后,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因此NaCl的水溶液能够导电。
分析蔗糖溶液不导电的原因)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交流与讨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吗?氯化钠晶体不能导电,所以它不是电解质吗?●铁、二氧化碳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盐酸、硫酸、硝酸是电解质吗?●Na2O溶于水能导电,是否说明Na2O是电解质●CaCO3的水溶液不能导电,说明它是非电解质吗?概念理解注意点1.导电: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2.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3.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对象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4.本身导电,即离子由电解质本身电离,如CO2在水中本身不能电离5. CaCO3、BaSO4等虽然难溶于水,其水溶液不导电,但熔融状态下导电,所以是电解质6.常见电解质:酸、碱、盐、水【问题解决】1、试一试:判断下列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都不是NaCl BaSO4 HCl CO2 NH3 NaOH CaCO3 C2H5OH(酒精) C6H12O6(葡萄糖)稀H2SO4石墨2、下列物质:①石墨②硫酸③熔融MgCl2④胆矾晶体⑤食盐水⑥酒精⑦氨水⑧液氨⑨SO3⑩BaSO4其中能导电的物质有,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苏教版必修1)
实验室有下列物质, 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他
们进行分类;
思考,交流讨论
Na、Cl 2、FeCl3 溶液、 H 2SO4、CaCO3、CaO、 回答:
NaOH 、葡萄糖、氢氧化钠
KOH 属于碱, CO 2、SO2 属于酸性氧化物, 请写出足量的 KOH 与 CO 2、 SO2 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思考书写: ( 2 个学生板演)
别?我们学过的有关物质的概念有哪些?
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发学习兴趣。
从宏观上而言, 我们把自然界的物质分为 两大类:混合物和纯净物。 请大家举例: 常见的纯净物有哪些?常见的 混合物有哪些?
思考,归纳,回答 混合物: 纯净物:
培养解决问 题的能力
一、化学物质的分类 1、按照状态 气态:空气、氧气 液态:乙醇、水、碘酒、食盐水 固态:硫酸铵、铜、石墨 2、 按照导电性
CuO + H 2SO4 = CuSO4 + H 2O 碱性氧化物一般属于金属氧化物, 但是金属 氧化物未必是碱性氧化物。
思考辨析: 化物都是
属于酸性氧化物呢? 小结:今天我们重点了解根据物质的组成所 作的分类,以及认识氧化物的一些概念。
归纳:酸性氧化物一般 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但 是非金属氧化物未必都 是酸性氧化物。
布置作业 课本 P4 交流与讨论 1 与 2
物质的分类
板书设计
一、物质分类的依据 1、物质的组成 2、物质的状态 3、物质的性能
二、按照物质的组成分类
1、分类 2、氧化物
板演并归纳:复分解反 应发生的条件: 反应物中要有: ①气体; ②沉淀; ③水
讨论辨析:题中所给的 化学反应哪些属于氧化 还原反应,哪些是非氧 化还原反应。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苏教版必修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 通过化学物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活中的化学物质1.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性质、功能及应用。
2. 生活中的酸、碱、盐的识别及作用。
3. 生活中的氧化物及其应用。
第二章:金属与非金属1. 常见金属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
2. 常见非金属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
3. 金属及非金属的合金性质与应用。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1. 烃类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
2. 醇类、醚类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
3. 羧酸、酯类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
第四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3. 沉淀反应、络合反应及其应用。
第五章:实验技能与科学探究1. 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2. 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分析与鉴别。
3.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 利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
2. 单元测试:考察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业成绩。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必修——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2. 实验器材:实验室常用仪器和化学试剂。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实验操作。
4. 网络资源: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教学内容:第五章:实验技能与科学探究(续)1. 化学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 实验安全与环保。
3. 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
高中化学1.1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苏教版必修1
第一课时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要点教课目的:1.认识化学的发展简史2.认识化学在人类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认识新课程化学学习方式和教课方式的改变,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课方法:演讲法教课器具:CAI 课件教课过程:[导入新课]由中国四大发明引入[叙述]一、化学发展简史简要介绍化学发展的五个期间,每个期间的时间地区和主要特色。
1.太古的工艺化学期间: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假如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迪下经过多少万年探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
2.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期间。
(公元前1500 年到公元1650 年)。
炼丹术士和炼金木士们,为求得长命百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责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
3.燃素化学期间(1650 年到 1775 年)。
以为可燃物能够焚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焚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
4.定量化学期间,即近代化学期间(1775 年前后)。
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论述了焚烧的氧化学说,创始了定量化学期间。
这一期间成立了许多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构造理论。
5.科学相互浸透期间,即现代化学期间。
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浸透,使蛋白质、酶的构造问题获得了逐渐的解决。
[叙述]二、化学与人类进步1.化学的历史伟绩以图片的形式简要介绍化学的发展历史和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 )四大发明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化学加快了人类文明人流传东汉永元五年的木简一生的活字印刷化学改变了战争方式,拓展了生计空间古代战争原始的投石机古代用于战争的火药箭2合成氨为人类的生计供给了保障介绍哈泊及其合成氨工业,说明合成氨工业大大提升了粮食产量,对人类生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合成氨工业及发明人哈伯2.现代化学与人类现代文明教师声情并茂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介绍现代文明,并配以介绍图片。
苏教版化学一专题一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学设计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学课题: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及常见类型②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并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
③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并会书写强酸强碱和盐的电离方程式。
2.能力目标①会区别胶体和溶液。
②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
③会书写强酸、强碱和盐的电离方程式。
3.情感目标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认知观。
②体会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教学重点:电解质的电离;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教学难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讨论法新课导入现在老师年龄也二十好几了,眼瞅着奔三了,为了留住青春哪,最近买了套保养品。
一套里啊水啊乳啊的。
就所谓的水也并非使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溶液,那这些液体究竟是什么,而我们怎么来给这些液体进行划分呢?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些基础性的知识。
那么,下面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板书:(标题)物质的分散系大家首先看老师这有几瓶液体。
(NaCl溶液,油水,氢氧化铁溶液,泥沙水)这儿有这么些液体,我们该如何来划分呢?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物质的分散系。
1.了解什么是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ppt)分散系的分类有两种方法:(1)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不仅限于液体。
(2)分散质微粒大小的不同来分,今天我们就从微粒大小的情况讨论2.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ppt)按微粒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浊液,胶体和溶液,本质区别(提问:溶质=分散质?溶剂=分散剂?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溶质、溶剂的概念只适用于溶液,而不能用于其它分散系。
)那大家能不能举一些生活中溶液,浊液和胶体呢?(大家举例)3.胶体的性质和应用(实验)激光笔,烧杯,玻璃棒,氢氧化铜溶液,氢氧化铁溶液引出:胶体的特殊现象---丁达尔效应。
讲解:当激光笔照射到氢氧化铁,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上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当激光笔照射到硫酸铜溶液中,没有现象。
【化学】112《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苏教版必修1)1.doc
第一单元第2课时物质的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
2、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3、了解提出摩尔这-•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耍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教学难点]摩尔质量和有关计算[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前面我们了解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分类和相互转化,在研究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常常涉及到原子、分子的量的关系。
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
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
那么,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科学上,我们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冃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來。
今天我们一起來学习“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
[板书]二、物质的量[讲解]就像长度可用來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冃的多少,其符号为⑦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不能分开。
长度、温度的单位分别是米和开尔文,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mol,简称摩。
[板书]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兄,单位为摩尔(mol)。
[讲解]课本上列出了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木物理量,供大家参考。
[稍顿]既然物质的量是用來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的,那么,物质的量的1个单位即1 mol表示的数日是多少呢?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书上有关内容,并得出结论。
[板书]2、l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屮所含的碳原子数El,约为6.02 XI O'?个。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苏教版必修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化学物质与生活(1)介绍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等。
(2)探讨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第二章:常见元素与化合物(1)学习常见元素的性质、分布和应用。
(2)介绍化合物的概念,学习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3. 第三章:有机化学基础(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学习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4. 第四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反应物、物、反应条件等。
(2)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5. 第五章:实验技能与实践(1)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如称量、溶解、过滤等。
(2)进行化学实验实践,加深对化学物质性质和反应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2. 利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必修化学》2.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烧杯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4. 网络资源:如化学知识网站、教学视频等。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6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讲授与实验相结合,课堂讨论与小组合作。
3. 课程进度安排:第一章:6课时第二章:8课时第三章:8课时第四章:6课时第五章:8课时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生动的案例、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高中化学 1.1《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1.1《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学案苏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课时11、在高空中有一层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的化学式是O3,它是一种A. 混合物B. 氧化物C. 单质D. 化合物2、想一想,NaOH(固)、P2O5(固)、无水CaCl2(固),为什么可归为一类。
据此从A~D中选出一种最适宜与这三种物质归为一类的是A.浓硫酸 B.氯化钠C.碱石灰 D.生石灰3、某物质经分析知,其中仅含一种元素,此物质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是一种单质4、下列各组物质中,肯定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氯和氯水 B.酒精溶液和乙醇C.七水合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 D.干冰和混有冰的水5、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次排列。
正确的A.硫酸,纯碱,孔雀石 B.硝酸,烧碱,绿矾C.冰醋酸,乙醇,醋酸钠 D.盐酸,熟石灰,苛性钠6、据报道,2003年12月26日,重庆开县发生了天然气矿井“井喷”事件,喷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硫化氢(H2S),氰化氢(HCN)等多种有毒气体,造成290多人中毒死亡。
你认为喷出的气体是A.一种纯净物B.全部由无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C.全部由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D.由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7、下列物质中,不能导电的是A.氯酸钾溶液 B、澄清石灰水C、酒精D、干冰8、目前有些中小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经实验证明,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二氯甲烷(CH2Cl2)就是其中一种。
下面是关于二氯甲烷的几种说法:①它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它是由氯气(分子式为Cl2)和甲烷组成的化合物,③它的分子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2,④它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化合物。
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④9、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A.测定密度 B.放入稀硫酸中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观10、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
文库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教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课标内容】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标解读】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
所以本单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苏教版必修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
2. 通过化学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绪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2. 常见元素和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3. 有机化合物:烃、醇、醚、酮、羧酸等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等5. 物质的制备和应用:实验操作、物质制备、实际应用等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干净、整洁,教学设备齐全,如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
2. 实验室环境:安全、卫生,实验设备齐全,如显微镜、化学试剂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作业和测验成绩:定期布置作业和进行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性质和用途。
物质性质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关系。
化学反应机理和动力学。
物质的制备和应用中的实验技巧。
七、教学安排第1周:绪言及无机化合物性质介绍第2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第3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理性质)第4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性质)第5周:化学反应类型及反应速率八、教学资源1. 教科书《化学物质》苏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2)苏教版必修一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和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A
二、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符号:M
3、单位:g•mol-1
5、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m = nM
物理量符号单位单位符号
质量m千克Kg
时间t秒s
长度l米m
物质的量n摩尔mol
教师活动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题
物质的量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质的量相关概念的学习,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能力。
重点
难点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学生讨论、发言:第7页上的“问题解决”。
说明:粒子集体中的粒子可以是分子、原子,也可以是离子或电子等微观粒子。摩尔能不能用于宏观粒子?例如1mol大米合不合适?有数据统计:1mol大米给全球60亿人吃,每人每天吃一斤,要吃14万年。可见,宏观粒子用摩尔表示是不合适的。另外,我们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时候,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且后面的量度对象要清晰,如说成0.5mol氢就是一个量度对象不清晰的例子。
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并解决问题。
举例:第7页上的例题。
学生明确解题步骤。
启发练习:第8页上的“问题解决”的第1、3题。
学生板演练习。
引导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请总结。
学生反思总结。
布置作业:第15页上的练习3、5。
学生完成作业。
教后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课前让学生预习是很有必要的,上课时,有的的同学反应很好,我想这一定是预习的结果,相反地,有的同学在低头阅读手里的资料。得不偿失。我应该重提高中一套较好的学习方法:课前充分的预习+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反映+课后及时复习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2课时物质的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
2、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3、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
摩尔质量和有关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我们了解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分类和相互转化,在研究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常常涉及到原子、分子的量的关系。
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
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
那么,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科学上,我们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
[板书]二、物质的量
[讲解]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其符号为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不能分开。
长度、温度的单位分别是米和开尔文,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 mol,简称摩。
[板书]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讲解]课本上列出了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供大家参考。
[稍顿]既然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的,那么,物质的量的1个单位即1 mol表示的数目是多少呢?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书上有关内容,并得出结论。
[板书]2、 1 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
6.02×1023个。
3、1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单位mol-1。
[讲解]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得出,有着很大的贡献,用其名字来表示该常数,以示纪念。
[投影练习1]填空
1. 1 mol 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
2. 2 mol氢分子含个氢原子。
3. 1 mol SO42-是个硫酸根离子。
[讲解]物质的量只限制了所含粒子个数的多少,并没限制粒子种类,所以,使用摩尔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
[投影练习答案略]
[投影练习2]
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A. 1 mol氢×没有指出是分子、原子或离子
B. 1 molCO2√
C. 1 mol小米×小米不是微观粒子
[评价上题,得出结论]
[板书]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投影]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
1、1.204×1024个H2含多少mol氢气分子?
2、5 mol的O2中有多少个氧气分子?
3、N A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投影练习答案略]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粒子总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三者的关系为:
[板书]5.
[讲解]摩尔是一个巨大数量粒子集合体,可以有0.5 mol O2,0.01 mol H2SO4等,而分子、原子等,就不能说0.5个或0.01个。
[投影练习]
1、0.5 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
2、2 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个氢原子。
3、1 mol H2SO4中含有个H2SO4分子,个硫酸根离子。
4、1 mol 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5、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1 mol H2O中呢?
[投影练习答案略]
[板书]二、摩尔质量
1、定义: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用符号:M表示,常用单位为g·mol-1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练习。
[问题解决]
1、参考下列解题方式,完成下列计算:
(1)9.8 g H2SO4的物质的量。
(0.1 mol)
(2)10.6 g Na2CO3的物质的量。
(0.1 mol)
(3)0.25 mol CaCO3的质量。
(25 g)
(4)2.0 mol H2O的质量。
(36 g)
[师]巡视,观察学生完成情况。
[学生活动]学生汇报练习结果,教师点评。
[师]请同学们完成“问题解决2”
[问题解决2]
2、根据上述计算,归纳物质的量(n)与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讨论,总结练习1的思考方式,找出关系式。
[板书]2、数学表达式:
[问题解决3]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1)氢氧化钠和硫酸的反应。
(2)氧化铁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的反应。
(3)氯酸钾(KClO3)加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的反应。
(4)过氧化氢(H2O2)分解成氧气和水的反应。
[师]巡视,观察学生完成情况。
[学生活动]学生汇报练习结果,教师点评。
[问题解决3参考答案]
(1)2NaOH+H2SO4=Na2SO4+2H2O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2
(2)Fe2O3+3CO2Fe+3CO2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3
(3)2KClO32KCl+3O2↑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3
(4)2H2O22H2O+O2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
[师]请同学们自已看书,讨论教材中例题。
[例题]483 g 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和SO42-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所含H2O分子的数目是多少?
[解]Na2SO4·10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2,摩尔质量为322 g·mol-1。
则Na+的物质的量为3.00mol,SO42-的物质的量为1.50mol,H2O的物质的量为15.0mol。
答:483 g 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的物质的量为3.00 mol ,SO42-的物质的量为1.50mol,H2O分子的数目约为9.03×1024。
[小结]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1 mol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2、1 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3、 1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单位mol-1。
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5.
二、摩尔质量
1、定义: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用符号:M表示,常用单位为g·mol-1
2、数学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