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磁场能量
16.5 电磁感应 发电机
归纳:
一、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现象 1.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作____________
感应电流 2.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作__________
法拉第 ,经过10年的努力, 3.物理学史: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 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活动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问题:当我们转动微风扇的叶片时,电路中就产生了电
随堂练习
1.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是研究 电磁感应 的装置.实验时, 要使检流表的指针摆动,应先 闭合开关 ,然后让导线ab 左右 选填“上下”或“左右”)运动。 ______(
随堂练习
2.依据图甲所示的现象为原理可以制成 发电 机,依据图 乙所示的现象为原理可以制成 电动 机.
随堂练习
3.如右图在将磁铁插入铜质漆包线绕制的线圈的过程中, 电流表的指针会摆动.这个现象所反映的物理原理,在下 列电器设备中得到应用的是 ( )B A.电磁起重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电磁继电器
随堂练习
4.以下有关电磁联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电动机实现了机械能向电能的转化 B.奥斯特实验说明磁场可以产生电流 C.电铃是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D.发电机原理是通电线圈能在磁场中转动 5.关于发电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 装置 B.发电机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装置 C.发电机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线圈转动方向有关,跟磁感线 方向无关 D.发电机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线圈转动方向有关,跟磁感线 方向也有关
火电站
水电站
归纳
原子 能转化成电能 核电站:______
太阳 能转化成电能 太阳能发电站:______
PCS-9721C_X_说明书_国内中文_国内标准版_X_R1.00_(ZL_PWZD5204.1006)
警告 !
为增强或修改现有功能 ,装置的软硬件均可能升级 ,请确认此版本使用手册和您 购买的产品相 兼容 。
警告 !
电气设备在运行时 ,这些装置的某些部件可能带有高压 。不正确的操作可能导致严重的人身伤 害或设备损坏 。
额定值 在接入交流电压电流回路或直流电源回路时,请确认他们符合装置的额定参数。
印刷电路板 在装置带电时 ,不允许插入或拔出印刷电路板,否则可能导致装置不正确动作 。
外部回路 当把装置输出的接点连接到外部回路时 ,须仔细检查所用的外部电源电压 , 以防止所连接的回
路过热。 连接电缆
仔细处理连接的电缆避免施加过大的外力 。
版权声明
说明书版本 R1.00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P/N: ZL_PWZD5204.1006
中国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 69 号
Copyright © 2010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电话:86-25-87178185,传真:86-25-87178208
我们对本文档及其中的内容具有全部的知识产权。除非特 网址: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i
PCS-9721C 配网自动化终端
,因为可能会产生危险的高电压 。
残余电压 在装置电源关闭后 ,直流回路中仍然可能存在危险的电压。这些电压需在数秒钟后才会消失。
警示 !
接地 装置的接地端子必须可靠接地。
运行环境 该装置只允许运行在技术参数所规定的大气环境中 ,而且运行环境不能存在不正常的震动。
1.1 应用 .................................................................................................................................... 1 1.2 特点 .................................................................................................................................... 2 第 2 章 功能介绍 .............................................................................................................................. 5 2.1 测量控制功能...................................................................................................................... 5
三轴磁通门传感器误差分析与校正
第 iii 页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
表
目
录
表 1.1 地磁站对磁力仪标定比例系数和正交性测试结果 .......................................... 3 表 2.1 基于设备的零偏标定值 .................................................................................... 12 表 2.2 X轴线性度误差 ................................................................................................. 16 表 4.1 算法估计的零偏值 ............................................................................................ 38 表 6.1 不同磁场下刻度因子温度特性 ........................................................................ 71 表 6.2 三种方法对刻度因子温度特性的逼近误差 .................................................... 74
第 ii 页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
extended kalman filter based on vector calibration model is used to calibrate vector via simulation. Finally,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model established, and the model is proved to be universal. In the end, some conclusions are given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Key Words:Three-axis fluxgate magnetometers; Total value calibration model; Vector calibration model;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model; Neural networks; Adaptive filter; Kalman filter
16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i
负号说明电动势方 向与所设方向相反
第16章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d 动
(V B) dl
磁场中的运动导线成为电源,非静电力是洛伦兹力 一般情况 ˆ
线元 dl 扫过的矢量面元为 ds (Vdt ) dl
n
dl Vdt
穿过面元 S 的磁通为
B
L
1) 任设回路的电动势方向(简称计算方向L);
2) 磁通量的正负与所设计算方向的关系: 当磁力线方向与计算方向成右手螺旋关系时
磁通量的值取正,
否则 磁通量的值取负; 3) 计算结果的正负给出了电动势的方向:
0 说明电动势的方向就是所设的计算方向; 0 说明电动势的方向与所设计算方向相反。
求 与其共面的N匝矩形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 解 已知
I I 0 sin t
其中 I0 和 是大于零的常数
设当I 0时 电流方向如图 设回路L方向
建坐标系如图
L
在任意坐标x处取一面元
N N
S
ds B dS
d a
I
d
ds l
N BdS N S
(2) 感应电流 若闭合回路中电阻为R
q 与过程 进行的速 度无关 感应电荷
6
dΦ dqi Ii R Rdt dt
得,磁通 计的原理
qi I i dt
t1
t2
Φ2
Φ1
第16章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1 dΦ Φ1 Φ2 / R R
例1 直导线通交流电,置于磁导率为 的介质中。
=?
例2 在空间均匀的磁场 B Bz 中, ˆ 导线ab绕z轴以 匀速旋转,导线ab与z轴夹角为。
研究性实验报告——各向异性磁阻传感器与磁场测量
研究性实验报告——各向异性磁阻传感器与磁场测量基础物理学研究性实验报告题目:各向异性磁阻传感器(AMR)与地磁场测量第一作者:11111111第二作者:22222222学院: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班级:1105192013年5月14日目录摘要........................................................................................................................ . (1)关键词........................................................................................................................ (1)一、实验要求 (1)二、实验原三、实验仪器介绍 (2)四、实验内容 (4)1、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4)2、磁阻传感器特性测量 (5)3、测量磁阻传感器的各向异性特性 (6)4、赫姆霍兹线圈的磁场分布测量 (7)5、地磁场测量 (10)五、思考题 (10)六、误差分析 (11)七、AMR传感器的应用举例 (11)八、实验感参考文献 (12)附录——原始实验数据(影印版) (1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性实验报告各向异性磁阻传感器与磁场测量摘要:物质在磁场中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磁阻效应,磁阻传感器利用磁阻效应制成。
磁阻传感器可用于直接测量磁场或磁场变化,如弱磁场测量。
也可通过磁场变化测量其它物理量,如利用磁阻效应已制成各种位移、角度、转速传感器,广泛用于各类需要自动检测与控制的领域。
磁阻元件的发展经历了半导体磁阻(MR),各向异性磁阻(AMR),巨磁阻(GMR),庞磁阻(CMR)等阶段。
本实验研究AMR的特性并利用它对磁场进行测量。
关键词:AMR,磁阻效应,电磁转换,磁场测量一、实验要求1.熟悉和了解AMR的原理2.测量磁阻传感器的磁电转换特性和各向异性特性3.测量赫姆霍兹线圈的磁场分布4.测量地磁场磁场强度,磁倾角,磁偏角二、实验原理各向异性磁阻传感器AMR(AnisotropicMagneto-Resistive sensors)由沉积在硅片上的坡莫合金(Ni80 Fe20)薄膜形成电阻。
射频卡协议ISO14443- 全文中文精编版
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与应用无关的非接触式规范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标准修订工作组二零零四年九月目次1 范围 (1)2 参考资料 (2)3 定义 (3)3.1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s)(IC) (3)3.2 无触点的Contactless (3)3.3 无触点集成电路卡Contactless integrated circuit(s) card (3)3.4 接近式卡Proximity card(PICC) (3)3.5 接近式耦合设备Proximity coupling device(PCD) (3)3.6 位持续时间Bit duration (3)3.7 二进制移相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3)3.8 调制指数Modulation index (3)3.9 不归零电平NRZ-L (3)3.10 副载波Subcarrier (3)3.11 防冲突环anticollision loop (3)3.12 比特冲突检测协议bit collision detection protocol (3)3.13 字节byte (3)3.14 冲突collision (3)3.15 基本时间单元(etu)elementary time unit(etu) (3)3.16 帧frame (3)3.17 高层higher layer (4)3.18 时间槽协议time slot protocol (4)3.19 唯一识别符Unique identifier(UID) (4)3.20 块block (4)3.21 无效块invalid block (4)4 缩略语和符号表示 (5)5 物理特性 (8)5.1 一般特性 (8)5.2 尺寸 (8)5.3 附加特性 (8)5.3.1 紫外线 (8)5.3.2 X-射线 (8)5.3.3 动态弯曲应力 (8)5.3.4 动态扭曲应力 (8)5.3.5 交变磁场 (8)5.3.6 交变电场 (8)5.3.7 静电 (8)5.3.8 静态磁场 (8)5.3.9 工作温度 (9)6 射频功率和信号接口 (9)6.1 PICC的初始对话 (9)6.2 功率传送 (9)6.2.1 频率 (9)6.2.2 工作场 (9)6.3 信号接口 (9)6.4 A类通信信号接口 (10)6.4.1 从PCD到PICC的通信 (10)6.4.2 从PICC到PCD的通信 (12)6.5 B类通信信号接口 (13)6.5.1 PCD到PICC的通信 (13)6.5.2 PICC到PCD的通信 (13)6.6 PICC最小耦合区 (14)7 初始化和防冲突 (15)7.1 轮询 (15)7.2 类型A-初始化和防冲突 (15)7.2.1 字节、帧、命令格式和定时 (15)7.2.2 PICC状态 (19)7.2.3 命令集 (20)7.2.4 选择序列 (21)7.3 类型B 初始化和防冲突 (26)7.3.1 比特、字节和帧的定时 (26)7.3.2 CRC_B (28)7.3.3 防冲突序列 (28)7.3.4 PICC状态描述 (29)7.3.5 命令集合 (31)7.3.6 ATQB和Slot-MARKER响应概率规则 (31)7.3.7 REQB命令 (31)7.3.8 Slot-MARKER命令 (33)7.3.9 ATQB(请求应答-类型B)响应 (33)7.3.10 ATTRIB命令 (34)7.3.11 对A TTRIB命令的应答 (36)7.3.12 HALT命令及应答 (36)8 传输协议 (38)8.1 类型A PICC的协议激活 (38)8.1.1 选择应答请求 (40)8.1.2 选择应答 (40)8.1.3 协议和参数选择请求 (43)8.1.4 协议和参数选择响应 (45)8.1.5 激活帧等待时间 (45)8.1.6 差错检测和恢复 (45)8.2 类型B PICC的协议激活 (46)8.3 半双工块传输协议 (46)8.3.1 块格式 (46)8.3.2 帧等待时间(FWT) (49)8.3.3 帧等待时间扩展 (49)8.3.4 功率水平指示 (50)8.3.5 协议操作 (50)8.4 类型A和类型B PICC的协议停活 (52)8.4.1 停活帧等待时间 (53)8.4.2 差错检测和恢复 (53)9 数据元和命令 (54)9.1 关闭非接触通道命令 (54)9.1.1 定义和范围 (54)9.1.2 命令报文 (54)9.1.3 命令报文数据域 (54)9.1.4 响应报文数据域 (54)9.1.5 响应报文状态码 (54)9.2 激活非接触通道命令 (55)9.2.1 定义和范围 (55)9.2.2 命令报文 (55)9.2.3 命令报文数据域 (55)9.2.4 响应报文数据域 (55)9.2.5 响应报文状态码 (55)附录 A:标准兼容性和表面质量 (56)A.1. 标准兼容性 (56)A.2. 印刷的表面质量 (56)附录 B: ISO/IEC其他卡标准参考目录 (57)附录 C:类型A的通信举例 (58)附录 D: CRC_A和CRC_B的编码 (60)D.1. CRC_A编码 (60)D.1.1. 通过标准帧发送的比特模式举例 (60)D.2. CRC_B编码 (60)D.2.1. 通过标准帧传送的比特模式实例 (60)D.2.2. 用C语言写的CRC计算的代码例子 (61)附录 E:类型A_时间槽-初始化和防冲突 (64)E.1. 术语和缩略语 (64)E.2. 比特、字节和帧格式 (64)E.2.1. 定时定义 (64)E.2.2. 帧格式 (64)E.3. PICC状态 (64)E.3.1. POWER-OFF状态 (64)E.3.2. IDLE状态 (65)E.3.3. READY状态 (65)E.3.4. ACTIVE状态 (65)E.3.5. HALT状态 (65)E.4. 命令/响应集合 (65)E.5. 时间槽防冲突序列 (65)附录 F:详细的类型A PICC状态图 (67)附录 G:使用多激活的举例 (69)附录 H:协议说明书 (70)H.1. 记法 (70)H.2. 无差错操作 (70)H.2.1. 块的交换 (70)H.2.2. 等待时间扩展请求 (70)H.2.3. DESELECT (70)H.2.4. 链接 (71)H.3. 差错处理 (71)H.3.1. 块的交换 (71)H.3.2. 等待时间扩展请求 (72)H.3.3. DESELECT (74)H.3.4. 链接 (74)附录 I:块和帧编码概览 (77)1 范围本规范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物理特性:规定了接近式卡(PICC)的物理特性。
102规约说明
P102电能量传输规约1介绍 (2)1.1串口底层通讯格式 (2)1.2基本帧格式 (2)2基本帧格式具体说明 (2)2.1固定帧长帧(启动字符为10H) (2)2.1.1基本格式 (2)2.1.2控制域C(同可变帧长帧中控制域定义) (2)2.1.3.1主站→电量采集终端 (2)2.1.3.2电量采集终端→主站 (3)2.1.3地址域 (3)2.1.4校验和 (3)2.2可变帧长帧 (4)2.2.1帧格式 (4)2.2.2链路用户数据构成 (4)2.2.3链路用户数据的各项说明 (4)2.2.3.1类型标识 (4)2.2.3.2可变结构限定词 (5)2.2.3.3传送原因 (5)2.2.3.4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1~65535) (5)2.2.3.5记录地址:区分信息量类型。
(5)2.2.3.6信息体地址 (6)2.2.3.7信息体元素 (6)2.2.3.8时间信息 (6)3规约中使用的几种帧格式具体说明 (6)3.1复位链路(假设地址域为1,下同) (6)3.2主站确认帧 (6)3.3无所要求数据帧 (6)3.4读产品型号、版本信息 (7)3.5读终端时间: (8)3.6设置终端时间: (9)3.7读选定的时间范围内的单点信息(状态告警SOE) (10)3.8读某几路电表的电量实时数据: (14)3.8.1读电能量数据 (14)3.8.2读需量数据 (14)3.8.3读瞬时量数据 (14)3.8.4读电压合格率数据 (14)3.8.5读事项记录数据 (14)3.9读选定时间范围的某几路电表的历史信息 (20)3.9.1读电能量数据 (20)3.9.2读瞬时量数据 (20)3.10读选定时间范围的某几路电表的月电量信息: (22)3.10.1读电能量数据 (22)3.10.2读需量数据 (22)3.10.3读电压合格率数据 (22)3.10.4读事项记录数据 (22)3.11读选定时间范围的某几路电表的负荷曲线信息 (23)3.11.1读电能量数据 (23)3.11.2读瞬时量数据 (23)3.12流程 (24)4扩展功能码格式(用于采集器参数的查询与设置) (25)4.1帧格式 (25)4.2扩展功能码一览 (25)4.3各个命令操作过程 (27)4.3.1握手 (27)4.3.2通信结束命令 (27)4.3.3查询运行参数 (27)4.3.4查询通道参数命令(每帧一通道) (28)4.3.5查询脉冲表参数(每帧一表) (30)4.3.6查询智能表参数(每帧一表) (31)4.3.7查询抄表方案(每帧一种方案) (32)4.3.8查询存储方案 (33)4.3.9查询上传方案 (33)4.3.10查询YXMK参数 (34)4.3.11查询遥信参数 (34)4.3.12查询告警方案 (35)4.3.13查询密码设置 (35)4.3.14设置运行参数 (35)4.3.15设置通道参数命令(每帧一通道) (36)4.3.16设置脉冲表参数命令(每帧一表) (36)4.3.17设置智能表参数命令(每帧一表) (36)4.3.18设置抄表方案(每帧一种方案) (36)4.3.19设置存储方案 (36)4.3.20设置告警方案 (36)4.3.21设置密码参数 (37)4.3.22删除脉冲表计 (37)4.3.23删除智能表计 (37)4.3.24设置上传方案 (37)4.3.25设置YXMK参数 (37)4.3.26设置遥信参数 (37)4.3.27删除遥信参数 (38)4.3.28设置脉冲表表底数 (38)4.3.29初始运行命令 (38)4.3.30缺省设置命令 (38)4.3.31表计校时命令 (38)4.3.32设置表址命令 (38)4.3.33旁代操作 (38)4.3.34换表操作 (39)4.3.35换CT操作 (39)4.3.36查询采集统计数据 (39)4.3.37运行测试命令 (39)4.3.38单表测试命令 (39)4.3.39查询通道状态 (40)4.3.40查询终端状态 (40)4.3.41软件升级流程(旧) (40)4.3.42软件升级流程(新) (40)4.3.43软件版本切换 (41)4.3.44字库写入流程 (41)4.3.45终端重启 (41)4.3.46手动消除告警 (41)4.3.47进入维护状态 (41)4.3.48透明通道功能 (42)1 介绍本格式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719 –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 传输规约 、第102篇 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定义的,而且适用于电能量计费所用到的数据通信格式,其它详细内容可参照上述文本标准。
地球磁场及常用坐标解读
偶极坐标系(Dipole coordinates)
它是以地心为原点的球面极坐标系,以过地球中心的偶极轴为极轴,与地球自旋轴的夹角 为 11.2。有时把偶极坐标系也称为地磁坐标系。该坐标系涉及到的一些概念定义如下: 偶极赤道:与中心偶极子垂直的大圆; 偶极子午面:通过偶极子两极的大圆; 偶极经度h:过地球表面一点的偶极子午面与过地理极的偶极子午面之间的夹角; 偶极纬度m:该点与地心连线与偶极赤道的夹角; 偶极地方时:地面一点的偶极经度与当时日下点的偶极经度,单位为小时; 偶极正午:与日下点偶极经度相同,该点此刻为偶极正午; 偶极子夜:与日下点的偶极经度相差 180。 由于这一坐标系是以地磁场为基础的坐标系,所以地磁坐标常专指偶极坐标系,偶极经 度、偶极纬度、偶极赤道、偶极时又称地磁经度、地磁纬度、地磁赤道和磁地方时。
地磁场方向角的单位是度分秒;国际通用的磁通量密度单位是 nT,更经常用 表示,有时也用高斯作单位。单位间的关系是: 1T(tesla) = 10 nT = 10 gauss, 1nT = 1 = 10 gauss。
-5 9 4
地表上地磁场大小,在磁赤道约为 310 nT 的量级;在磁极处,
4
约为 610 nT 的量级。
4
武汉地磁各地磁要素如下:
地磁总强度:49316.5nT; 磁偏角:-3.73; 磁倾角:45.98; 北向分量:34200.2nT; 东向分量:2227.9nT; 垂直分量:35461.3nT; 水平分量 34272.7nT。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Φ1 Φ2
/R
第16章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例1 直导线通交流电,置于磁导率为 的介质中。
求 与其共面的N匝矩形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
解 已知 I I0 sin t 其中 I0 和 是大于零的常数
设当I 0时 电流方向如图
L
设回路L方向 建坐标系如图
在任意坐标x处取一面元 dsr
I
dsr l
rr
N N S B dS
1
第16章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16.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一、电磁感应现象
第一类
第二类
G
××××××××
v ×××r×××××
××B××××××
1)分析上述两类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共同原因是回路 中磁通Φ 随时间发生了变化。 2)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是电动势。 3)第一类装置产生的电动势称感生电动势;
B、S、θ 变
Φ变
产生电磁感应
3
第16章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二、 规律
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2. 楞次定律
i
d dt
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它所激发的磁场来阻
止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
律在电n磁Φ感应 0现象上的n 具Φ体体0现。 n Φ 0
n Φ 0
第 16章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16.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6.2 动生电动势
§16.3 感生电动势 感生电场 §16.4 自感 互感现象 §16.5 磁场能量
M.法拉第(1§71961.~61位86移9)电伟流 感生磁法场拉第用过的螺绕环
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
19世纪最伟§大1的6.实7 麦验大克师斯。韦电磁场方程组
全部数字的磁场能量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全部数字的磁场能量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整篇文章进行简要介绍和概括。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撰写概述部分的内容:首先,介绍磁场能量和数字表之间的关系。
说明数字表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于记录和显示数据的功能不仅便捷而且高效。
而磁场能量则是指在电流或磁体中存在的能量,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有重要的应用。
其次,指出撰写本文的目的。
说明本文旨在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全部数字的磁场能量表,探讨数字表对于记录和展示磁场能量的实用性和效果,并且对数字表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评估。
然后,简要介绍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说明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整篇文章的背景和目的;在正文部分将介绍构建全部数字的磁场能量表的相关要点,包括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和第三个要点;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发现。
最后,概述部分可以简要提及文章其他部分的内容,并预告读者可以期待本文将对数字表的应用和磁场能量的研究做出深入分析和探讨。
综上所述,本篇长文将通过构建一个全部数字的磁场能量表,探讨数字表在记录和展示磁场能量中的实用性和效果。
通过全面分析数字表的应用和磁场能量的特点,旨在为读者提供对数字表和磁场能量的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架构和各个部分的组成,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阅读路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本篇文章的结构如下:1. 引言- 1.1 概述:介绍文章的主题和背景,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和重要性。
- 1.2 文章结构: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提供读者一个阅读路线。
- 1.3 目的:阐述文章撰写的目的和意义,给读者以必要的背景信息。
2. 正文- 2.1 第一个要点:详细描述第一个要点,包括相关概念、原理、实验、数据等。
- 2.2 第二个要点:详细描述第二个要点,包括相关概念、原理、实验、数据等。
- 2.3 第三个要点:详细描述第三个要点,包括相关概念、原理、实验、数据等。
最适合人体地磁强度
最适合人体地磁强度最适合人体地磁强度地磁强度是地球表面上的磁场强度,它在地球各个地方都有变化。
而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与地磁场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磁强度对人类有很大的影响,它与人体健康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那么,最适合人体的地磁强度是多少呢?要探索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磁强度对人体的影响。
地磁场是地球自身产生的,它对大多数生物都是一种稳定的环境因素。
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这种环境,因此我们可以说,人体最适合的地磁强度应该与地球上的平均地磁强度接近。
地磁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Tesla),一般用微特斯拉(microTesla)来表示。
根据研究,地球平均磁场强度约为25-65微特斯拉,而人类最适合的地磁强度也应该在这个范围内。
在这个范围内,地磁场对人体的影响是相对平衡的,不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地磁强度在不同的地区和时间都会有所变化。
在某些地区,地磁强度可能会超过平均值,而在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偏低。
这种差异可能会对当地居民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一些地区,地磁强度较高可能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高发率有关,例如癫痫病和帕金森病。
对于个别人群来说,最适合的地磁强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地磁强度的变化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当太阳活动较强时,地磁强度也会有所增加。
这种变化可能会对人体的生物钟和睡眠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研究显示,地磁强度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紊乱,从而影响睡眠和情绪。
在太阳活动较强的时候,人们可能会对地磁强度更为敏感,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情绪管理。
人体最适合的地磁强度应该在地球平均磁场强度的范围内,约为25-65微特斯拉。
然而,由于地磁强度的地理和时间上的变化,最适合的地磁强度可能会因地区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太阳活动的变化可能对地磁强度产生影响,需要我们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情绪管理。
在充满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现代社会,关注和调整地磁强度对于维护健康非常重要。
习题讨论《电磁感应、位移电流、磁场能量》
R
2 r 2 fB
R
sin( 2 ft 0 )
2 r 2 fB
R
10
5. 长直导线与矩形单匝线圈共面放置,导线与线圈的长边平 行,矩形线圈的边长分别为a、b,它到直导线的距离为c (如图),当矩形线圈中通有电流I = I0sint时,求直导线中 的感应电动势。 参考:习题16.17
2
0 I (t ) 1 1 0 I0 l2 t e B1 B 2 ( ) 2 a ( l 2 a ) 2 a l 2 a
l1
v
a
l2
动生 v l1 ( B1 B 2 )
0 I0
l1l 2 v
2 a ( l 2 a )
e
t
0 I0
解:如果在直导线中通以稳恒电流I,在距离为 r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B =0I/2r.在矩形 线圈中取一面积元dS=bdr,通过线圈的磁通 量为
ac
a
I
b
BdS
S
c
0 Ib d r
2 r
0 Ib
2
ln
ac c
c
M12=M21=M
M
dI dt
互感系数为
M
I
t 0 2 ft 0
(t ) 0 1 2 B r cos( 2 ft 0 )
2
B
r
G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 因此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为
I (t )
d dt
r fB sin( 2 ft 0 )
2 2
则感应电流的最大值为
磁场能量的计算公式
磁场能量的计算公式
磁场能量的计算公式是磁场能量密度乘以体积。
磁场能量密度可以通过磁场能
量的总和除以体积来得到。
根据电磁学原理,磁场能量密度可以由磁场强度H和
磁感应强度B的乘积得到,即磁场能量密度(W)= 1/2 * B * H。
这里的B代表磁
感应强度,单位是特斯拉(T),H代表磁场强度,单位是安培/米(A/m)。
所以,磁场能量(E)= W * V,其中V表示磁场所占据的体积。
通过使用这个公式,我
们可以计算出在给定磁场条件下的磁场能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计算中,我们应该使用合适的单位。
有一种命中注定的运气,叫福点。收下这套12宫位指南,帮你把握命运送来的机会
有一种命中注定的运气,叫福点。
收下这套12宫位指南,帮你把握命运送来的机会【编者按】如果有一天,开局一座城!你能抵挡住几波攻击?广告你的日月升被完美整合,会是什么样子?你的星盘上,就存在这样一个点。
它暗示了你灵魂的三位一体,你日月升的完美拼接,你的最终幸运,而且无关意念和行动:它就是福点。
福点,也叫幸运点。
就像它的名字,这是你获得最大幸运的地方。
无论是世俗上的福运,还是灵魂上的加持。
福点不是星体,而是一个由太阳、月亮和上升点度数计算得出的虚点。
由于日月升的终极整合,福点所在的位置,暗示了我们可能获得最大机会的地方。
在古典占星师看来,福点是星盘中最重要的点之一,与上升、太阳和月亮同等重要,甚至并列为分析寿命长短的五个生命因子之一。
而现代占星师则为福点赋予了更多内在品质,这是我们可以积极调动的内在面向,帮助我们收获世俗及身心层面的最大福运。
展开剩余95%其中,福点所在的宫位,会帮助你留意自己可以在生命的哪个领域,挖掘属于自己的好运。
以及完成自己日月升灵魂三位一体的最大整合。
继6宫的天赋才华,与2宫的天命价值后,我们推荐优秀的职业占星师布莱恩·克拉克这篇关于福点的解读给你。
在双鱼座满月的今天,请你相信,无论你在经历着什么,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一定有一份独属于自己的幸运。
你需要的,只是去看见它。
你可以通过常用的星盘app,打开符号设置,符号所代表的就是你的福点。
如果你的软件中没有福点设置,你也可以在新月文化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福点】,收到你福点计算的详细方法。
01福点的含义:你日月升的完美整合占星学上,你的太阳、月亮和上升是可以被整合成一个区域的。
这个区域,就是福区。
福区,也被称为福点(the Lot of Fortune),或者幸运点。
福,世俗多意味着金钱和财富,但也暗示着机会和运气,这个词与命运相近。
当所有这些概念汇聚到一起,就揭示了我们想要获取幸运和福气,必要的一种内在品质。
占星权威托勒密提出,我们在怎样的环境中可以获得丰盛和财运,福点是个重要的指征。
《五角定律》时空能量学
《五角定律》时空能量学一、什么叫数术学《五角定律》这由两个词语组成的,一个是数术学,一个是《五角定律》。
1>数术学:教育的数字学都是用的数字,中国用的阿拉伯文。
历史考证来说,在先天八卦之中这些数己经有7000多年之久,这将有考古学家去证实,这就说明十二个数字来自中国的先天八卦之中,数术学中的数字就产生了阴阳五行。
2、《五角定律》:什么叫《五角定律》呢?是指世界间无论发生任何吉事或凶事都必须具备五种因素条件,缺一因素条件就形不成,所以叫《五角定律》。
例如:天、地、人、时、空。
《五角定律》基于“苏方行”老先生的万事《三角定律》为基础,经“雪山老师”几十年的全国各地寻访名师,不断的把各流派学术融汇贯通,与时俱进形成了《五角定律》。
二、《五角定律》把九宫分为“十二方位” “六正八斜” 根据实践,生活中的需要,八个方位没有十二个方位说明问题清楚精准。
古代把圆周360°。
分八个方位,每角45°。
现代的五角定律把圆周360°分十二方位,每角30°。
原来的四正四斜:正北、正南、正东、正西、西北、东南、东北、西南,就改为六正八斜:天、地、正北、正南、正东、正西、西北、北西、北东、东北、东南、南东、南西、西南。
具体划分:正北偏西30°叫北西,正北偏东30°叫北东,正南偏东30°叫南东,正南偏西30°叫南西。
三、《五角定律》的十三个数字五角定律的预测工具是(0 — 12)共十三个数字,0是万扬初生的开始, 一半为阳,一半为阴,所以0具备了一定温度。
1、2、3、4、11. 12 为阳,5、6、7、8, 9、10 为阴,6又为多变数,见阴为阳,见阳为阴。
四、《五角定律》分阴阳、五行仁3、门为老阳,阳中阳;2、4、12为少阳,阳中阴。
5、7、9为少阴,阴中阳;6、8、10为老阴,阴中阴。
五行是指地球上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
1> 2> 12为《水》,1为地下静水,2为流动水,12为天水。
高中物理网课合集
高中物理网课合集•【必修一】1.1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A •1.2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B•2.1 时刻和时间•2.2 位移和路程•2.3 时间和位移•3.1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3.2 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3.3 速度•4.1 实验之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4.2 纸带数据处理•5.1 加速度A•5.2 加速度B•5.3 加速度C•6.1 匀变速直线运动A•6.2 匀变速直线运动B•7.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 •7.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B •8.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A •8.2 例题精讲(1)•8.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B •8.4 例题精讲(2)•9.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9.2 例题精讲(一)•9.3 例题精讲(二)•9.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差公式•9.5 例题精讲(三)•10.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1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B•10.3 例题精讲•11.1 自由落体运动A•11.2 例题精讲(一)•11.3 自由落体运动B•11.4 例题精讲(二)•12.1 竖直上抛运动•12.2 例题精讲(一)•12.3 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12.4 例题精讲(二)•13.1 重力A•13.2 例题精讲(一)•13.3 重力B•14.1 弹力A•14.2 弹力B•14.3 弹力C•15.1 静摩擦力A•15.2 静摩擦力B•15.3 滑动摩擦力A•15.4 滑动摩擦力B•15.5 摩擦力的方向•16.1 力的合成A•16.2 力的合成B(1)•16.3 力的合成B(2)•17.1 力的分解A•17.2 力的分解B•18.1 伽利略理想实验•18.2 牛顿第一定律A•18.3 牛顿第一定律B•19.1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A •19.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B•20.2 牛顿第二定律B•20.3 牛顿第二定律C(1)•20.4 牛顿第二定律C(2)•21.1 牛顿第三定律A•【必修一完】21.2 牛顿第三定律B•【必修二】1.1 [引子]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1.2 曲线运动的特点与条件•1.3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依据和判断•2.1 合运动与分运动•2.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3.1 平抛运动的特点与规律 A•3.2 平抛运动的特点与规律 B•3.3 解决平抛问题A•3.4 解决平抛问题B•4.1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A•4.2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B•4.3 平抛运动实验应用举例•5.1 描述匀速率圆周运动•5.2 匀速率圆周运动的规律•6.1 向心加速度A•6.2 向心加速度B•7.1 向心力A•7.2 向心力B•8.1 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8.2 物体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8.3 离心运动•9.1 行星的运动A•9.2 行星的运动B•10.1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10.3 万有引力定律B•10.4 引力常数的测定•11.1 计算万有引力•11.2 计算天体的质量•12.1 宇宙速度A•12.2 宇宙速度B•12.3 人造卫星•13.1 功A•13.2 功B•14.1 功率A•14.2 功率B•14.3 汽车的两种起动过程A•14.4 汽车的两种起动过程B•15.1 重力势能•15.2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16.1 弹性势能A•16.2 弹性势能B•17.1 动能•17.2 动能定理A•17.3 动能定理B•18.1 机械能守恒定律A•18.2 机械能守恒定律B•19.1 圆周运动知识总结A•19.2 圆周运动知识总结B•20.1 万有引力知识总结A•21.1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总结A•【必修二完】21.2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总结B •【选修3-1】1.1 课程简介•2.1 电荷•2.2 电荷守恒定律•2.3 库仑扭秤实验•2.4 库仑定律•3.1 电场•3.2 电场强度•3.3 点电荷的电场•3.4 电场线•4.1 电势能•4.2 电势•4.3 电势差•4.4 等势面•5.1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5.2 提高练习•6.1 电场中力与能的关系•6.2 场强与电势•6.3 带电粒子的运动•7.1 静电平衡下的电场•7.2 静电平衡下的电荷分布•7.3 静电屏蔽•8.1 电容器•8.2 电容•8.3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9.1 直线加速器•9.2 周期电场与匀变速直线运动•10.1 带电粒子的偏转•10.2 示波管的原理•10.3 示波管的过程分析•11.1 一般问题•11.2 含重力特殊问题•12.1 电流的形成•12.2 电流的微观表达式•13.1 欧姆定律•13.2 欧姆定律的图象•13.3 电阻定律•14.1 焦耳定律•14.2 电能的转化•15.1 串并联电路规律•15.2 提高练习•16.1 内接法与外接法•16.2 伏安法•17.1 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17.2 仪器精度及测量误差•17.3 实验原理及分析•18.1 伏安法电路设计思路•18.2 伏安法器材的选择方法•18.3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19.1 电源的电动势•19.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19.3 提高练习•20.1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实验测量•20.2 电路动态变化分析判定•20.3 含容电路分析计算•21.1 电源的功率•21.2 提高练习•22.1 实验原理及电路•22.2 其他测量方法•23.1 电流表的构造•23.2 改装电流表时电阻的选择•23.3 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24.1 欧姆表的构造和原理•24.2 多用电表的原理与使用•24.3 多用电表的读数•24.4 多用电表的实际使用•25.1 另一种物质——磁场•25.2 磁场的描述——磁感线•26.1 安培定则与分子电流假说•26.2 练习提高•27.1 磁场的描述•27.2 磁感应强度的矢量性•28.1 安培力•28.2 提高练习•28.3 安培力矩•29.1 洛伦兹力•29.2 洛伦兹力作向心力•【选修3-1完】30.1 洛伦兹力的应用•【选修3-2】1.1 课程简介•2.1 磁通量•2.2 提高练习•3.1 实验探究•3.2 归纳结论•4.1 楞次定律•4.2 右手定则•5.1 楞次定律的推论•5.2 楞次定律的利用•6.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6.2 提高练习•7.1 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7.2 感应电动势做电源的闭合电路•8.1 自感与互感•8.2 自感现象的应用•9.1 交变电流•9.2 表示交流电的物理量•10.1 交流电的基本计算•11.1 感抗和容抗•11.2 习题巩固•12.1 理想变压器变压器•12.2 变压器的作用•13.1 降低电能损耗•13.2 远距离输电•14.1 传感器的种类•15.1 生活中不同的传感器•【选修3-2完】16.1 传感器与电子线路•【选修3-3】1.1 课程简介•2.1 估测分子的大小•3.1 扩散与布朗运动•4.1 分子间的作用力•5.1 热学系统状态参量•6.1 分子的能量•7.1 气体•8.1 气体的状态变化•9.1 克拉珀龙方程•10.1 气体现象的微观解释•11.1 晶体和非晶体•13.1 空气中的水•14.1 物态变化•15.1 做功与热传递•16.1 内能的改变•17.1 能量守恒定律•18.1 热现象的方向性•19.1 微观角度的热力学第二定律•【选修3-3完】20.1 能源问题•【选修3-4】第1讲绪论•02 第2讲简谐运动的描述•03 第3讲简谐运动的性质•04 第4讲简谐运动的规律•05 第5讲单摆•06 第6讲受迫振动•07 第7讲波的形成和传播•08 第8讲波的图像•09 第9讲波的反射和折射•10 第10讲波的干涉和衍射•11 第11讲多普勒效应•12 第12讲光的直线传播•13 第13讲光的反射•14 第14讲光的折射•15 第15讲测定玻璃的折射率•16 第16讲光的全反射•17 第17讲光的干涉•18 第18讲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19 第19讲双缝干涉中的仪器读数•20 第20讲薄膜干涉•21 第21讲光的衍射•22 第22讲光的色散•23 第23讲光的偏振•24 第24讲激光•25 第25讲电磁场和电磁波•26 第26讲电磁振荡•27 第27讲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28 第28讲电磁波谱•【选修3-4完】29 第29讲结语•【3-5】1.1 课程简介•2.1 动量定理•2.2 动量定理的应用•3.1 动量守恒定律•3.2 练习巩固•4.1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5.1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6.1 实验:验证能量守恒定律•7.1 黑体辐射与能量量子化•8.1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8.2 光子说•8.3 爱因斯坦生平•9.1 光的波粒二象性•10.1 物质波•11.1 波和粒子的矛盾•12.1 枣糕模型•13.1 核式模型•14.1 原子光谱•15.1 玻尔模型•16.1 原子核与放射现象•17.1 衰变与半衰期•18.1 探测射线的方法•19.1 质子与中子的发现•19.2 放射性同位素•20.1 核力与核能•21.1 核裂变与核电站•22.1 核聚变•【3-5完】23.1 结语•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A •1.2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B•8.4 带电粒子的偏转B •2.1 库仑定律A•2.2 库仑定律B•2.3 库仑定律C•3.1 电场强度A•3.2 电场强度B•3.3 电场线•4.1 电势能•4.2 电势能例题•4.3 电势•4.4 电势例题精讲•4.5 等势面•4.6 等势面例题精讲•5.1 电势差•5.2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5.3 例题精讲(一)•5.4 例题精讲(二)•6.1 静电现象的应用A •6.2 例题精讲(一)•6.3 静电现象的应用B •6.4 例题精讲(二)•7.1 电容器的电容A•7.2 例题精讲(一)•7.3 电容器的电容B•7.4 例题精讲(二)•8.1 带电粒子加速(一)•8.2 带电粒子加速(二)•8.3 带电粒子的偏转A •8.5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8.6 习题课•9.1 电源和电流A•9.2 例题精讲(一)•9.3 电源和电流B•10.1 电动势A•10.2 电动势B(一)•10.3 电动势B(二)•11.1 欧姆定律A•11.2 欧姆定律B•12.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2.2 滑动变阻器(1)•12.3 滑动变阻器(2)•12.4 灵敏电流计(1)•12.5 灵敏电流计(2)•12.6 电压表和电流表•13.1 电功和电功率•13.2 焦耳定律A•13.3 焦耳定律B•14.1 导体的电阻A•14.2 导体的电阻B•15.1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A •15.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一)•15.3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二)•15.4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C(一)•15.5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C(二)•16.1 多用电表A(一)•16.2 多用电表A(二)•16.3 多用电表A(三)•16.4 多用电表A(四)•16.5 多用电表C(一)•16.6 多用电表C(二)•17.1 例题1•17.2 例题2(一)•17.3 例题2(二)•17.4 例题3•18.1 简单的逻辑电路A(一)•18.2 简单的逻辑电路A(二)•18.3 简单的逻辑电路B(一)•18.4 简单的逻辑电路B(二)•19.1 磁现象和磁场A•19.2 磁现象和磁场B•20.1 几种常见的磁场A(一)•20.2 几种常见的磁场A(二)•20.3 几种常见的磁场B•21.1 磁感应强度(一)•21.2 磁感应强度(二)•21.3 磁通量(一)•21.4 磁通量(二)•21.5 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一)•21.6 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二)•22.1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A•22.2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B(一)•22.3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B(二)•22.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C(一)•22.5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C(二)•23.1 洛伦兹力A•23.2 洛伦兹力B•24.1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A •24.2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B(一)•24.3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B(二)•25.1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A(一)•25.2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A(二)•25.3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B(三)•25.4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B(一)•25.5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B(二)•25.6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C •26.1 例题1•26.2 例题2•26.3 例题3•【3-1】26.4 例题4和本册总结•【3-2】1.1 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A •1.2 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B•2.1 楞次定律A•2.2 楞次定律B•3.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A•3.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B•3.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C•3.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D•4.1 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A•4.2 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B•5.1 互感和自感A•5.2 互感和自感B•6.1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A •6.2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B •7.1 交变电流A•7.2 交变电流B•7.3 交变电流C•8.1 交流电的描述A1•8.2 交流电的描述A2•8.3 交流电的描述B1•8.4 交流电的描述B2•9.1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A •9.2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B1 •9.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B2 •10.1 变压器A1•10.2 变压器A2•10.3 变压器B1•10.4 变压器B2•11.1 远距离输电A•11.2 远距离输电B1•11.3 远距离输电B2•12.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A•12.2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B1•12.3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B2•12.4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C1•12.5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C2•13.1 传感器的应用A1•13.2 传感器的应用A2•13.3 传感器的应用B•14.1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A•【3-2】14.2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B分集 (438)•【必修一】1.1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A •1.2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B•2.1 时刻和时间•2.2 位移和路程•2.3 时间和位移•3.1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3.2 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3.3 速度•4.1 实验之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4.2 纸带数据处理•5.1 加速度A•5.2 加速度B•5.3 加速度C•6.1 匀变速直线运动A•6.2 匀变速直线运动B•7.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 •7.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B •8.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A •8.2 例题精讲(1)•8.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B •8.4 例题精讲(2)•9.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9.2 例题精讲(一)•9.3 例题精讲(二)•9.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差公式•9.5 例题精讲(三)•10.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1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B•10.3 例题精讲•11.1 自由落体运动A•11.2 例题精讲(一)•11.3 自由落体运动B•11.4 例题精讲(二)•12.1 竖直上抛运动•12.2 例题精讲(一)•12.3 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12.4 例题精讲(二)•13.1 重力A•13.2 例题精讲(一)•13.3 重力B•14.1 弹力A•14.2 弹力B•14.3 弹力C•15.1 静摩擦力A•15.2 静摩擦力B•15.3 滑动摩擦力A•15.4 滑动摩擦力B•15.5 摩擦力的方向•16.1 力的合成A•16.2 力的合成B(1)•16.3 力的合成B(2)•17.1 力的分解A•17.2 力的分解B•18.1 伽利略理想实验•18.2 牛顿第一定律A•18.3 牛顿第一定律B•19.1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A •19.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B •20.1 牛顿第二定律A•20.2 牛顿第二定律B•20.3 牛顿第二定律C(1)•20.4 牛顿第二定律C(2)•21.1 牛顿第三定律A•【必修一完】21.2 牛顿第三定律B•【必修二】1.1 [引子]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1.2 曲线运动的特点与条件•1.3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依据和判断•2.1 合运动与分运动•2.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3.1 平抛运动的特点与规律 A •3.2 平抛运动的特点与规律 B •3.3 解决平抛问题A•3.4 解决平抛问题B•4.1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A •4.2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B •4.3 平抛运动实验应用举例•5.1 描述匀速率圆周运动•5.2 匀速率圆周运动的规律•6.1 向心加速度A•6.2 向心加速度B•7.1 向心力A•7.2 向心力B•8.1 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8.2 物体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8.3 离心运动•9.1 行星的运动A•9.2 行星的运动B•10.1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10.2 万有引力定律A•10.3 万有引力定律B•10.4 引力常数的测定•11.1 计算万有引力•11.2 计算天体的质量•12.1 宇宙速度A•12.2 宇宙速度B•12.3 人造卫星•13.1 功A•13.2 功B•14.1 功率A•14.2 功率B•14.3 汽车的两种起动过程A•14.4 汽车的两种起动过程B•15.1 重力势能•15.2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16.1 弹性势能A•16.2 弹性势能B•17.1 动能•17.2 动能定理A•17.3 动能定理B•18.1 机械能守恒定律A•18.2 机械能守恒定律B•19.1 圆周运动知识总结A•19.2 圆周运动知识总结B•20.1 万有引力知识总结A•21.1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总结A•【必修二完】21.2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总结B •【选修3-1】1.1 课程简介•2.1 电荷•2.2 电荷守恒定律•2.3 库仑扭秤实验•2.4 库仑定律•3.1 电场•3.2 电场强度•3.3 点电荷的电场•3.4 电场线•4.1 电势能•4.2 电势•4.3 电势差•4.4 等势面•5.1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5.2 提高练习•6.1 电场中力与能的关系•6.2 场强与电势•6.3 带电粒子的运动•7.1 静电平衡下的电场•7.2 静电平衡下的电荷分布•7.3 静电屏蔽•8.1 电容器•8.2 电容•8.3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9.1 直线加速器•9.2 周期电场与匀变速直线运动•10.1 带电粒子的偏转•10.2 示波管的原理•10.3 示波管的过程分析•11.1 一般问题•11.2 含重力特殊问题•12.1 电流的形成•12.2 电流的微观表达式•13.1 欧姆定律•13.2 欧姆定律的图象•13.3 电阻定律•14.1 焦耳定律•14.2 电能的转化•15.1 串并联电路规律•15.2 提高练习•16.1 内接法与外接法•16.2 伏安法•17.1 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17.2 仪器精度及测量误差•17.3 实验原理及分析•18.1 伏安法电路设计思路•18.2 伏安法器材的选择方法•18.3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19.1 电源的电动势•19.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19.3 提高练习•20.1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实验测量•20.2 电路动态变化分析判定•20.3 含容电路分析计算•21.1 电源的功率•21.2 提高练习•22.1 实验原理及电路•22.2 其他测量方法•23.1 电流表的构造•23.2 改装电流表时电阻的选择•23.3 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24.1 欧姆表的构造和原理•24.2 多用电表的原理与使用•24.3 多用电表的读数•24.4 多用电表的实际使用•25.1 另一种物质——磁场•25.2 磁场的描述——磁感线•26.1 安培定则与分子电流假说•26.2 练习提高•27.1 磁场的描述•27.2 磁感应强度的矢量性•28.1 安培力•28.2 提高练习•28.3 安培力矩•29.1 洛伦兹力•29.2 洛伦兹力作向心力•【选修3-1完】30.1 洛伦兹力的应用•【选修3-2】1.1 课程简介•2.1 磁通量•2.2 提高练习•3.1 实验探究•3.2 归纳结论•4.1 楞次定律•4.2 右手定则•5.1 楞次定律的推论•5.2 楞次定律的利用•6.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6.2 提高练习•7.1 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7.2 感应电动势做电源的闭合电路•8.1 自感与互感•8.2 自感现象的应用•9.1 交变电流•9.2 表示交流电的物理量•10.1 交流电的基本计算•11.1 感抗和容抗•11.2 习题巩固•12.1 理想变压器变压器•12.2 变压器的作用•13.1 降低电能损耗•13.2 远距离输电•14.1 传感器的种类•15.1 生活中不同的传感器•【选修3-2完】16.1 传感器与电子线路•【选修3-3】1.1 课程简介•2.1 估测分子的大小•3.1 扩散与布朗运动•4.1 分子间的作用力•5.1 热学系统状态参量•6.1 分子的能量•7.1 气体•8.1 气体的状态变化•9.1 克拉珀龙方程•10.1 气体现象的微观解释•11.1 晶体和非晶体•13.1 空气中的水•14.1 物态变化•15.1 做功与热传递•16.1 内能的改变•17.1 能量守恒定律•18.1 热现象的方向性•19.1 微观角度的热力学第二定律•【选修3-3完】20.1 能源问题•【选修3-4】第1讲绪论•02 第2讲简谐运动的描述•03 第3讲简谐运动的性质•04 第4讲简谐运动的规律•05 第5讲单摆•06 第6讲受迫振动•07 第7讲波的形成和传播•08 第8讲波的图像•09 第9讲波的反射和折射•10 第10讲波的干涉和衍射•11 第11讲多普勒效应•12 第12讲光的直线传播•13 第13讲光的反射•14 第14讲光的折射•15 第15讲测定玻璃的折射率•16 第16讲光的全反射•17 第17讲光的干涉•18 第18讲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19 第19讲双缝干涉中的仪器读数•20 第20讲薄膜干涉•21 第21讲光的衍射•22 第22讲光的色散•23 第23讲光的偏振•24 第24讲激光•25 第25讲电磁场和电磁波•26 第26讲电磁振荡•27 第27讲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28 第28讲电磁波谱•【选修3-4完】29 第29讲结语•【3-5】1.1 课程简介•2.1 动量定理•2.2 动量定理的应用•3.1 动量守恒定律•3.2 练习巩固•4.1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5.1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6.1 实验:验证能量守恒定律•7.1 黑体辐射与能量量子化•8.1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8.2 光子说•8.3 爱因斯坦生平•9.1 光的波粒二象性•10.1 物质波•11.1 波和粒子的矛盾•12.1 枣糕模型•13.1 核式模型•14.1 原子光谱•15.1 玻尔模型•16.1 原子核与放射现象•17.1 衰变与半衰期•18.1 探测射线的方法•19.1 质子与中子的发现•19.2 放射性同位素•20.1 核力与核能•21.1 核裂变与核电站•22.1 核聚变•【3-5完】23.1 结语•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A •1.2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B •8.4 带电粒子的偏转B •2.1 库仑定律A•2.2 库仑定律B•2.3 库仑定律C•3.1 电场强度A•3.2 电场强度B•3.3 电场线•4.1 电势能•4.2 电势能例题•4.3 电势•4.4 电势例题精讲•4.5 等势面•4.6 等势面例题精讲•5.1 电势差•5.2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5.3 例题精讲(一)•5.4 例题精讲(二)•6.1 静电现象的应用A •6.2 例题精讲(一)•6.3 静电现象的应用B •6.4 例题精讲(二)•7.1 电容器的电容A•7.2 例题精讲(一)•7.3 电容器的电容B•7.4 例题精讲(二)•8.1 带电粒子加速(一)•8.2 带电粒子加速(二)•8.3 带电粒子的偏转A •8.5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8.6 习题课•9.1 电源和电流A•9.2 例题精讲(一)•9.3 电源和电流B•10.1 电动势A•10.2 电动势B(一)•10.3 电动势B(二)•11.1 欧姆定律A•11.2 欧姆定律B•12.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2.2 滑动变阻器(1)•12.3 滑动变阻器(2)•12.4 灵敏电流计(1)•12.5 灵敏电流计(2)•12.6 电压表和电流表•13.1 电功和电功率•13.2 焦耳定律A•13.3 焦耳定律B•14.1 导体的电阻A•14.2 导体的电阻B•15.1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A •15.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一)•15.3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二)•15.4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C(一)•15.5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C(二)•16.1 多用电表A(一)•16.2 多用电表A(二)•16.3 多用电表A(三)•16.4 多用电表A(四)•16.5 多用电表C(一)•16.6 多用电表C(二)•17.1 例题1•17.2 例题2(一)•17.3 例题2(二)•17.4 例题3•18.1 简单的逻辑电路A(一)•18.2 简单的逻辑电路A(二)•18.3 简单的逻辑电路B(一)•18.4 简单的逻辑电路B(二)•19.1 磁现象和磁场A•19.2 磁现象和磁场B•20.1 几种常见的磁场A(一)•20.2 几种常见的磁场A(二)•20.3 几种常见的磁场B•21.1 磁感应强度(一)•21.2 磁感应强度(二)•21.3 磁通量(一)•21.4 磁通量(二)•21.5 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一)•21.6 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二)•22.1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A•22.2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B(一)•22.3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B(二)•22.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C(一)•22.5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C(二)•23.1 洛伦兹力A•23.2 洛伦兹力B•24.1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A •24.2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B(一)•24.3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B(二)•25.1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A(一)•25.2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A(二)•25.3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B(三)•25.4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B(一)•25.5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B(二)•25.6 电荷在复合场中的运动C•26.1 例题1•26.2 例题2•26.3 例题3•【3-1】26.4 例题4和本册总结•【3-2】1.1 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A•1.2 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B•2.1 楞次定律A•2.2 楞次定律B•3.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A•3.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B•3.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C•3.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D•4.1 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A•4.2 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B•5.1 互感和自感A•5.2 互感和自感B•6.1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A •6.2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B •7.1 交变电流A•7.2 交变电流B•7.3 交变电流C•8.1 交流电的描述A1•8.2 交流电的描述A2•8.3 交流电的描述B1•8.4 交流电的描述B2•9.1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A •9.2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B1 •9.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B2 •10.1 变压器A1•10.2 变压器A2•10.3 变压器B1•10.4 变压器B2•11.1 远距离输电A•11.2 远距离输电B1•11.3 远距离输电B2•12.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A•12.2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B1 •12.3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B2 •12.4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C1 •12.5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C2 •13.1 传感器的应用A1•13.2 传感器的应用A2•13.3 传感器的应用B•14.1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A•【3-2】14.2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B。
能谱仪工具之元素周期表--特征X射线能量表
……..、、、、、卸料平台搭设及拆除施工方案工程名称:、、、、、、、、、、、、、、、、、、工程地点:、、、、、、、、、、、、、、、、、、、施工单位:、、、、、、、、、、、、、、、、、、、、编制单位:、、、、、、、、、、、、、、、、、、、、、编制人:编制日期:2009 年10 月21 日审批负责人:审批日期:2009 年10 月21 日卸料平台搭设及拆除施工方案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工程位于汕头市….交…….东北角。
本工程由……….房产开发有限公司兴建,……………..公司监理,………………有限公司组织施工;由……….担任项目经理;由…………….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勘察单位为……………..勘察设计院;………………监站和安监站监督。
工程含2幢为13层A幢商住楼、2幢18层B幢商住楼,地下室一层,为框剪结构,建筑物底层层高4.0米,二层层高3.2米,标准层层高3.0米,总建筑面积约24456.41平方米。
第二部分卸料平台搭设设计计算依据落地卸料平台的计算依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等编制。
第三部分卸料平台搭设设计计算过程说明:本计算书按照49.8米计算编制,其余高度的按照同样搭设。
一、参数信息:1.基本参数搭设平台尺寸长(m)*宽(m):6.0*4.0立杆横距l b(m):0.90,立杆步距h(m):1.50;立杆纵距l a(m):1.20,平台支架计算高度H(m):49.80;平台底钢管间距离(mm):300.00;钢管类型(mm):Φ48×3.5,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2.荷载参数设计卸料重量为:900kg;脚手板自重(kN/m2):0.300;栏杆、挡脚板自重(kN/m2):0.150;施工人员及卸料荷载(kN/m2):4.000安全网自重(kN/m2):0.005;3.地基参数地基土类型:地下室顶板;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500.00;立杆基础底面面积(m2):0.25;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1.00。
关于磁偏角和用经纬度计算距离
关于磁偏角和用经纬度计算距离:地球赤道上环绕地球一周走一圈共40075.04公里,而@一圈分成360°,而每1°(度)有60分,每一度在赤道上的长度计算如下:40075.04km/360°=111.31955km每一分在赤道上的长度计算如下:111.31955km/60=1.8553258km=1855.3m而每一分又有60秒,每一秒就代表1855.3m/60=30.92m任意两点距离计算公式为d=111.12cos{1/[sinΦAsinΦB十cosΦAcosΦBcos(λB—λA)]} 其中A点经度,纬度分别为λA和ΦA,B点的经度、纬度分别为λB 和ΦB,d为距离。
至于比例尺计算就不废话了也许上面的冗长又深奥的回复让你大头了吧?简单地说,也就是1.不同的地方地磁偏角也不同!2.正常情况下,我国磁偏角最大可达6度,一般情况为2-3度3.东经25度地区,磁偏角在1-2度之间;北纬25度以上地区,磁偏角大于2度;若在西经低纬度地区,磁偏角是5-20度;西经45度以上,磁偏角为25-50度,在我国,正常情况下,磁偏角最大可达6度,一般情况为2-3度。
地球磁场是在不断变化的。
它有长期变化和短期变化。
地球磁场的短期变化部分,即上述的地球变化磁场;除去短期变化部分,便是地球基本磁场,即上述的偶极磁场。
地磁要素的长期变化,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
它首先表现为地磁场的向西漂移。
例如,0°磁偏线与赤道的交点,近 400 年来已西移95°。
其次,磁场强度有稳定的衰减,近百年来,基本磁场强度衰减了 5%。
如果照此速度继续衰减下去,那么,基本磁场将会在 2 千年后消失。
另外,磁极也在移动,如地磁北极的纬度逐年递增0°.004;其经度每年向西增加0°.007。
地磁要素的短期变化,来源于电离层及太阳活动的影响,变化形态比较关于分类复杂,分平静变化和干扰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0
A
B
电阻消耗 的焦耳热
Hale Waihona Puke L自感电动势反抗 电流所做的功
I0
A' = ∫ −εLIdt = ∫ LIdI
0 0
为电源的功转化为 磁场的能量 自感线圈也是一个储 能元件, 能元件,自感系数反 映线圈储能的本领。 映线圈储能的本领。
(2) 与电容储能比较
1 2 W = LI m 2
3
1 We = CU2 2
I
1 µ0µr N I 1 wm = BH = 2 4π2r2 2
取体积元
NI H= 2πr
B=
µ0µr NI
2πr
2 2
R2 • R1
O
dV = 2πrhdr
R2
h
µN2I 2h R2
4π ln R 1
W = ∫ wmdV = ∫ m
V
6
µ0µr N2I 2
8π r
2 2
R 1
第16章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二、磁能的分布
以无限长直螺线管为例
I
r B µr
B = µ0µr nI
NΦm L= = µ0µr n2V I 磁能 B2 1 2 B2 1 2 1 2 2 V Wm = LI = µn VI = µn V 2 2 = 2µ 2 µn 2 2 BH Wm = V = wmV 2 W BH m wm = = 磁场能量密度 V 2
4 第16章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BH Wm = V = wmV 2
在有限区域内
该式可推广到非均匀磁场, 该式可推广到非均匀磁场, 它一般是空间和时间的函数。 它一般是空间和时间的函数。
1r r Wm = ∫ wmdV = ∫ B⋅ HdV V V 2
积分遍及磁场存在的空间
磁场能量密度与电场能量密度公式比较
§16.5 磁场能量
一、磁能的来源 二、磁能的分布 三、互感磁能
1
第16章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一、磁能的来源
在原通有电流的线圈中存 在能量 —— 磁能
ε
R
K
A
L
B
自感为 L 的线圈中通有电流 I0 时所储存的磁能 ——为电流 I0 消失时自感电动势所做的功 为电流 自感磁能 设在 dt 内通过灯泡的电量 消失过程中, 电流 I0 消失过程中,自感 电动势所做的总功
2πrhdr =
第16章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计算磁场能量的两个基本点 (1) 求磁场分布 (2) 定体积元
r r B,H
dV
建立磁场能量密度
遍及磁场存在的空间积分
三、互感磁能 先闭合 K1
i1 : 0 → I1
1 W = L I12 1 1 2
再闭合 K2
7
L 1
L2
R 1
K1
ε1
ε2
K2
R2
i2 : 0 → I2
dq = Idt dA = dq∆u
dI = dqεL = −L Idt = −LIdI dt
2
A = ∫ dA = ∫ −LIdI
1 LI02 2 (自感磁能公式 自感磁能公式) 自感磁能公式 =
I0
0
=W m
第16章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讨论
(1) 在通电过程中
ε
R
K
ε +εL − IR = 0 2 ε Idt = −εL Idt + I Rdt
第16章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W =W +W 1 2
1 W2 = L2I22 2
需要考虑互感的影响
电流增加时, 当回路 2 电流增加时,在回路 1 中产生互感电动势
di2 ε12 = −M dt
将使电流
I1 减小
不变, 若保 I1 不变 电源 1 提供的能量应等于互感电动势所做的功
W = −∫ ε12I1dt = ∫ M 1di2 = M 1I2 I I 12
0 0
t
I2
总磁能
——(互感能量 互感能量) 互感能量
注意: 注意
1 1 2 W = L I1 + L2I22 1 2 2
+M 1I2 I
两载流线圈的总磁能与建立 I1, I2 的具体步骤无关
8 第16章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1r r wm = B⋅ H 2
5
1r r we = D⋅ E 2
第16章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例 1 一由 N 匝线圈绕成的螺绕环,通有电流 I , 匝线圈绕成的螺绕环,
其中充有均匀磁介质。 其中充有均匀磁介质。 磁场能量W 求 磁场能量 m 。 解 根据安培环路定理 螺绕环内 根据安培环路定理,螺绕环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