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生态健康河流设计技术导则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地区河道生态护坡/护岸设计技术导则
(草案)
编写单位:XX
协作单位:XX
20XX年XX月XX日
附件
XX河道生态护坡/护岸设计技术导则
(草案)
编写单位:XX
协作单位:XX
XX
20XX年XX月XX日
前言
为贯彻和执行《XX城市总体规划》和《XX水环境总体规划》,解决XX河网河流所面临的问题,指导和规范XX地区河流综合整治工程中生态护坡建设与管理工作,发挥河道各项社会服务功能,注重工程生态效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围绕河流生态护坡设计,规定了生态护坡/护岸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与生态性要素、评估和监测方法、管理维护的内容及要求。本导则的附录 1—6为资料性附录。
本导则为首次发布。
本导则由XX组织制定。
本导则主要起草单位:XX、XX、XX。
1总则
为积极推进XX发展建设,贯彻国家和XX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精神,提高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恢复河道生态功能,发挥河道综合效益,引导、规范XX地区生态护坡建设工作。现依据国家和XX市有关法律、法规、条例、技术规范标准,制订本导则。
1. 1本技术导则总体目标:建立一套符合XX地区冲积平原河网河流特征的生态护坡/护岸设计相关技术规范,推进XX域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规划与建设。生态护坡/护岸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结合当地各功能区发展规划,尊重当地自然条件、地理地貌、水文特征以及水系特点。
—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提倡采用生态风险低的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材料。
—应合理兼顾施工河段对上下游、左右岸产生的环境影响,对于侵蚀严重的河段应在深入分析研究河道特性和河床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选取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环境美化的护坡方案。
1. 2本导则的适用范围与适用条件:本导则适用于XX以及其他平原河口地区砂质土壤河岸及其河道(包括主干河道及主要支流河道的护坡/护岸工程)综合整治及相关管理活动。
1. 3本导则的构成:本导则具体分为设计篇、技术篇、监测评估篇和管理维护篇四个部分内容。
1. 4本导则编写依据:本导则结合XX实际情况,并符合下列地方相
关规划条例的要求:
XX市河道管理条例(2003年10月10日修订);
XX市水务“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XX市河道生态整治实施导则(2006年9月修订);
XX县“万河整治行动”实施意见。
1. 5相关生态护坡技术设计应符合以下规范的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程》(GB50287-99);
《防洪标准》(GB50201-94);
《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T188-96);
《河工模型试验规程》(SL99-95);
《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2术语
2.1 河流经济功能
指河流提供经济价值功能,如防汛除涝、引淡避咸、供水需求、内河航运、以及观光旅游等功能。
2.2 河流社会功能
指河流提供社会服务功能,如改善气候、景观欣赏、美化环境、教育服务等功能。
2.3 河流生态功能
指河流支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如水体自净、输水运沙、提供生境等功能。
2.4 市级河道
主要是指环岛运河(南横引河和北横引河),以引淡避咸、防汛除涝、供水需求、内河航运为主要功能。
2.5 县级河道
主要是指XX29纵南北向中型河流,以调蓄功能和引排水为主要功能,兼顾内河航运功能。
2.6 村镇级河道
主要是指XX连接南北向河流的小型河道、村镇泯沟等,以景观欣赏、水体自净、提供生境功能为主。
2.7 生态护坡
生态护坡/护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
性”的人工护岸。它拥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具有一定抗河水冲刷和坡面流侵蚀的能力。
2.8 岸坡侵蚀
岸坡侵蚀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如水流冲刷。河岸土壤结构稳定性遭到破坏,发生基质侵蚀、流失甚至坍塌的现象。
2.9 防洪标准设计
护岸工程设计时选择某一频率暴雨强度作为设计标准。
2.10 滨水景观设计
主要是指通过护坡工程以及河岸带构筑物来实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一致性以及保证滨水地区在生态景观上的连续性和自然性。
2.11 亲水空间设计
是指按照河流自然地形,在流域回湾处,设置亲水平台,提供居民休闲游憩及安全亲近河水的空间,一般通过靠近水边的台阶、缆绳、绿地、亭台以及廊道等基础设施来实现。
2.12 循环型护坡设计
主要是指应用木材、贝壳、砂石等天然材料于护坡工程中,实现护坡工程的自运行免维护状态,避免产生二次环境污染问题。
2.13 顺直型河段
河槽平面形态顺直,边滩和深槽交错分布的河段。
2.14 弯曲型河段
中水河槽由正反相间的弯曲段和介乎其间的过渡段联接而成的平面呈蛇曲形的河段。
2.15 分汊型河段
中水河槽分成汊道,各汊道交替消长的河段。
2.16 游荡型河段
中水河槽宽浅多变、沙洲众多、水流散乱、主流线经常摆动的河段。
2.17 汊道数
一条河流的水流所流经的河道数。如水流只通过一条河道则成为单束河道。如果水流通过几条河道,则称为辫状河道。
2.18 宽深比
宽深比为常水位时所对应的河道水面宽度与平均水深的比值。
2.19 蜿蜒度
蜿蜒度是河段两端点之间沿河道中心轴线长度与两点之间直线距离之比。河流的蜿蜒度表明了河流的弯曲程度,一般情况下,河道坡降和河床材料颗粒大小降低时,蜿蜒度会增大。
2.20 河道断面形式
河道原有的天然形态包括平面形态和断面形态。河道平面形态主要是河网水系的平面布局和水面率。天然河道断面是河道长期以来水流、泥沙、河床自动调整的结果,河道建设中首先应该选择天然河道断面,当天然河道断面无法满足要求时,选择人工河道断面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