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镜头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维分镜头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Two dimensional Lens design)

课程编号:103124

学分:2

学时:40 (其中:讲课学时:20 实验学时:20 )

先修课程:《二维动画场景设计》

后续课程:《二维动画原画设计》

适用专业:动画专业

开课部门:艺术设计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分镜头脚本设计是动画专业的必修课程。一部动画的创作及制作的全过程中,动画分镜头设计就是体现动画片叙事语言风格、构架故事的逻辑、控制节奏的重要环节。目标是使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从导演的角度去思考,其判断力是要通过后面一系列实验才能检验并逐步积累经验,并使学生对分镜头脚本制作过程要有有全面的了解。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章:动画分镜头概述(8学时)

[知识点]

了解分镜头画面的概念、影视画面、镜头设计以及分镜头脚本的基础理论。

[重点]

掌握动态画面的意义以及动画分镜头制作流程。

[难点]

动画分镜头的设计流程。

[基本要求]

掌握动画镜头制作的程序,动画镜头制作的分工。

[实践与练习]

题目:临摹一分钟的经典动画分镜头五张,并举例分析经典动画分镜头的基础理论等

要求:并提交1500字的论文。用A4画面打格或分镜头纸,临摹画出分镜头画稿。

第2章动画分镜头的影视特征(8学时)

[知识点]

了解剧本与画面设计的关系,画面设计与摄影机镜头的关系。

[重点]

掌握镜头的概念,机位的概念,镜头与景别。

[难点]

了解镜头与运动,镜头与角度的选择。

[基本要求]

掌握移动镜头的机位设计

[实践与练习]

题目:命题创作,根据剧本改编分镜头组接图稿。注意镜头与运动,镜头与角度的选择。

要求:用A4画面打格或分镜头纸,画出分镜头画稿。

第3章动画分镜头的规律(8学时)

[知识点]

理解分镜头与剧本,剧本的镜头化,角色的镜头化的重要性。

[重点]

分镜头画面设计的节奏把握,分镜头的声音要素的作用。

[难点]

了解画面设计节奏要素,画面组接的基本原理,分镜头声音节奏的设计,声音的设计。

[基本要求]

掌握剧本的镜头化,角色的镜头化的语言。

[实践与练习]

题目:命题创作,根据剧本改编分镜头组接图稿,加入音效。

注意画面组接的基本原理。

要求:用A4画面打格或分镜头纸,画出分镜头画稿。

第4章动画分镜头的表现形式(8学时)

[知识点]

理解动画分镜头美术形式的基本要素,色彩的运用,光影设计以及镜头在动画广告中的重要性。

[重点]

分镜头画面设计的节奏把握,分镜头的声音要素的作用。

[难点]

了解动画片头,动画短片,影视动画片的镜头区别应用。

[基本要求]

掌握动画分镜头设计的类型语言。

[实践与练习]

题目:命题创作,根据剧本改编分镜头组接图稿,加入音效。

注意画面组接的基本原理。

要求:用A4画面打格或分镜头纸,画出分镜头画稿。

第5章动画分镜头的画面赏析(8学时)

[知识点]

赏析经典四格漫画,理解分镜头画面空间设计的技巧,动画分镜头的表现形式。

[重点]

掌握动画分镜头的规律,动画分镜头的表现形式。

[难点]

了解动画分镜头的影视特征。

[基本要求]

掌握动画分镜头设计的类型语言。

[实践与练习]

题目:根据剧本改编分镜头组接图稿,加入音效、对白。

注意表现动画分镜头的规律。

要求:用A4画面打格或分镜头纸,画出分镜头画稿。

三、学时分配

四、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按百分制来进行计分,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完成规定作业。本课程为专业考试课,成绩计算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平时作业(20分)+考勤(20分)+考试(60分)=总成绩(百分制)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动画分镜头设计》, 吴向阳,马斌;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

10月

2.《动画分镜头设计》, 晓欧;吉林美术出版社, 2011年01月

六、大纲说明

1.本课程是一门专业选修课。加强实际作业训练,让学生加强实际操作,是本课程的重点。具体方法有课下搜集资料、观看幻灯、录像、

图片和设计案例的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多利用实物投影、幻灯片和

录像等直观视觉形象教学,以便学生理解。课堂设计辅导结合设计

实践;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师生间的互动充分交流。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开放性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3.增加作业点评环节,加强师生沟通与对教学效果及时总结;

4.注重创造性思维训练,强调实践操作。

撰写人:陈华审定人:孙卫

批准人:李一执行时间:2010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