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3秋《工程抗震》辅导资料八
大工13秋《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大工13秋《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注意:从以下五个题目中任选两个进行解答(注意:从题目一、二中选择一道计算题,并从题目三、四、五中选择一道问答题,分别进行解答,不可同时选择两道计算题或者问答题);解答前,需将所选题目复制(使老师明确你所选的题目)。
题目一:求自振圆频率和振型。
三层剪切型结构如下图所示,求该结构的自振圆频率和振型。
3m3m4m198MN m=2196MN m=3245MN m=180tm =题目二:底部剪力法。
某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域,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结构层高和重力代表值见下图。
取一榀典型框架进行分析,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5s 。
要求: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5m4m 4m4m4500kN G =3800kN G =2800kNG =11000kNG =题目三:简述抗震设防中“三水准两阶段设计”的内容。
题目四:简述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原则。
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题目五: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哪些方面,请逐一详细阐述题目一:求自振圆频率和振型。
三层剪切型结构如下图所示,求该结构的自振圆频率和振型。
3m3m4m198MN m=2196MN m=3245MN m=180tm =题目二:底部剪力法。
某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域,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结构层高和重力代表值见下图。
取一榀典型框架进行分析,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5s 。
要求: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5m4m 4m4m4500kN G =3800kN G =2800kNG =11000kNG =题目三:简述抗震设防中“三水准两阶段设计”的内容。
题目四:简述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原则。
大工13秋《工程抗震》辅导资料五
工程抗震辅导资料五主题:第三章结构的地震响应与地震作用(第3节)学习时间:2013年10月28日-11月3日内容:这周我们将学习第三章中的第3节,这部分主要介绍单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地震反应谱及设计反应谱,下面整理出的框架供同学们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这部分知识。
一、学习要求1、了解单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2、掌握地震反应谱理论;3、熟练掌握设计反应谱。
(二)地震反应谱为了便于求地震作用,将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其自振S T。
周期T的关系定义为地震加速度反应谱,或简称地震反应谱,记为()a()()()()()()201sin 2cos d tt D g D D g D D x t x e t t x t ξωτξωξωωτωτωττωω--⎧⎫⎡⎤⎛⎫⎪⎪⎢⎥=--+--⎨⎬ ⎪⎢⎥⎝⎭⎪⎪⎣⎦⎩⎭⎰ 由于结构的阻尼比一般较小,因此有D ωω≈,另外体系自振周期为2T πω=,可得()()()maxa g S T x t x t =+()()()0maxsin d t t g x e t ξωτωτωττ--≈-⎰()()()20max22sind tt Tg x et TTπξτππτττ--=-⎰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可以理解为一个确定的地面运动,通过一组阻尼比相同但自振周期不同的单自由度体系,所引起的各体系最大加速度反应与相应体系自振周期间的关系曲线。
一般体系阻尼比越小,体系地震加速度反应越大,因此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地震动记录不同,显然地震反应谱也将不同,即不同的地震动将有不同的地震反应谱,或地震反应谱总是与一定的地震动相应。
因此影响地震动的各种因素也将影响地震反应谱。
单自由度体系振动系统为线性系统,地震动振幅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将是线性的,即地震动振幅越大,地震反应谱值也越大,且它们之间呈线性比例关系,因此,地震动振幅仅对地震反应谱大小有影响。
地震动频谱反应地震动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构成,由共振原理知,地震反应谱的“峰”将分布在震动主要频率成分段上。
大工13秋《工程抗震》辅导资料十
工程抗震辅导资料十主 题:第四章 多层砌体结构及底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第3节) 学习时间:2013年12月2日-12月8日内 容:这周我们将学习第四章中的第3节,这部分主要介绍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验算,下面整理出的知识框架供同学们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这部分知识。
一、学习要求1、了解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验算的计算简图;2、掌握底部剪力法计算砌体结构地震作用方法;3、掌握层间地震剪力在各墙体上的分配原则。
二、主要内容多层砌体结构所受地震作用主要包括水平作用,垂直作用和扭转作用。
一般来说,垂直地震作用对多层砌体结构所造成的破坏比例相对较小,而扭转作用可以通过在平面布置中注意结构对称性得到缓解。
因此,对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计算,一般只要求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条件下的计算。
计算的归结点,是对薄弱区段的墙体进行抗剪强度的复核。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验算基本步骤: (1)确立计算简图;(2)计算地震作用及层间地震剪力; (3)层间地震剪力在各墙段上的分配; (4)对不利墙段进行抗震验算。
(一)计算简图满足结构布置要求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形式以层间剪切变形为主。
因此,对于下图1所示的一般多层砌体结构,可采用图2所示的计算简图。
nG iG jG 1G 层n 层i 层j 底层室内地坪图1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 图2 计算简图确定计算简图的基本原则:(1)以防震缝划分的结构单元作为计算单元。
(2)在计算单元中,各楼层重量集中在楼、屋盖标高处。
(3)各楼层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屋盖自重,活载组合值及上、下各半层墙体、构造柱重量之和。
(4)底部固定端的确定:基础埋深较浅时,取基础顶面;较深时,取为室外地坪下500mm 处;地下室整体刚度较小或为半地下室,取地下室室内地坪,此时地下室顶板算一层楼面。
(二)地震剪力的计算与分配 1、楼层地震剪力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质量与刚度沿高度分布一般比较均匀,且以剪切变形为主,故可按前面介绍的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
大工13春《工程抗震》大作业及要求
大工13春《工程抗震》大作业及要求注意:从以下五个题目中任选两个进行解答(注意:从题目一、二中选择一道计算题,并从题目三、四、五中选择一道问答题,分别进行解答,不可同时选择两道计算题或者问答题);解答前,需将所选题目复制(使老师明确你所选的题目)。
题目一:底部剪力法。
某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域,场地为Ⅰ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结构层高和重力代表值见下图。
取一榀典型框架进行分析,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56s 。
求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4m 4m 4m4900kN G =3900kN G =2900kNG =11200kNG =4m4m5600kNG =题目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121200kN G G ==,14m H =,28m H =。
自振周期1 1.028s T =,20.393s T =,第一振型、第二振型如下图所示。
1H 2H 1.0001.6181.0000.6182111 1.000x =;12 1.618x =;21 1.000x =;220.618x=-建筑场地为Ⅱ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 ,结构阻尼比为0.05ς=。
确定多遇水平地震作用ij F ,并绘制地震剪力图。
题目三:论述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的具体含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题目四:场地土的固有周期和地震动的卓越周期有何区别与联系? 题目五:多层砌体结构选型与布置应遵循哪些原则,请逐一详细阐述。
作业具体要求:1. 封面格式(见文件最后部分)封面名称: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字体为宋体加黑,字号为小一;姓名、学号、学习中心等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三号。
2. 文件名大作业上交时文件名写法为:[姓名 奥鹏卡号(学号) 学习中心](如:戴卫东101410013979浙江台州奥鹏学习中心[1]VIP );离线作业需用word 文档写作,不要提交除word 文档以外的文件,word 文档无需压缩。
大工13秋《工程抗震》辅导资料一
工程抗震辅导资料一主题:第一章绪论(第1—3节)学习时间:2013年9月30日-10月6日内容:这周我们将学习第一章中的第1—3节,这部分主要介绍地震相关概念以及地震灾害学说,下面整理出的框架供同学们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这部分知识。
一、学习要求1、掌握构造地震、震中、震源等概念;2、了解地震波和地震动三要素3、掌握震级和烈度、基本烈度的概念;4、了解地震灾害和地震破坏作用。
二、主要内容(一)地震与构造地震1、地震的类型与成因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按照地震的类型与成因可分为:(1)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
构造地震发生的数量多,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是地震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
(2)火山地震——由火山爆发,岩浆猛烈冲出地面而引起。
(3)诱发地震——水库蓄水、地下核爆炸等。
(4)陷落地震——地表或地下岩层,如石灰岩地区较大的地下溶洞或古旧矿坑等,突然发生大规模的陷落和崩塌所引起的小范围内的地面震动。
2、构造地震的成因(1)断层说地下岩石受到长期的构造作用积累了应变能。
当积累的能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地下岩层突然破裂,形成断层;或者是沿已有的断层发生突然的滑动,释放出很大的能量,其中一部分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形成地震。
(2)板块构造说地球表面的岩石层是由许多板块组成的。
由于板块下岩流层的对流运动使板块进行刚体运动,从而使板块之间相互挤压和顶撞,致使其边缘附近岩石层脆性破裂而引发地震。
(二)我国的地震形势1、我国地处(西)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带,全球80%的地震,发生在这条带上。
欧亚地震带上发生的地震占全球的15%左右。
2、我国是内陆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大陆7级以上的地震占全球大陆7级以上地震的三分之一,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的二分之一。
全国有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或七度以上地区,六度或六度以上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79%。
工程抗震复习资料
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图的主要技术环节 1. 基础资料的研究(地震资料、地震地质资料、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地壳动力学基础资料)在上述基础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 14 幅不同比例尺的基础图件。 2. 中国地震区、带及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 a.地震区、带的划分:7 个地震区、4 个地震亚区、23 个地震带 b.潜在震源区的划分:为了科学地表达潜在震源区划分的不确定性,采用多方案的方法,共有 4 套方案,共划分出 986 个潜在震源区。 c.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根据“分两级确定参数”的原则,先确定地震带的参数,然后再确定地震带动内各潜在震源区的参数。这些参数包括: ① 震级上限:MuZ 中的 b 值; ④ 地震年平均发生率:V; ⑤ 本底地震⑥ 地震空间分布函数:fl,mj 。 3. 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确定 :由于中国缺少强震资料,采用的地震动参数的衰减关系是利用美国西部的强震资料,通过转换方法得到的。中国分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的一般形式是: log Y = C1 + C2 M + C3 M 2 + C4 log R + C5 EXP C6 M 式中:Y 为加速度或速度 为回归常数 为标准差 ;② 震级下限:Mo ;③ 震级~频度关系式
加速度分区:<0.05g (<0.04g), 0.05g [0.04g~0.09g)0.10g [0.09g~0.14g),0.15g [0.14g~0.19g)0.20g [0.19g~0.28g),0.30g [0.28g~0.38g), ≥0.40g (≥ 0.38g) 反应谱特周期分区:0.35s (<0.40s),0.40s (0.4~0.45s) 0.45s (>0.45s) 7. 叙述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区域地震构造评价二近场区地震构造调查三、潜在震源区划分四、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基本烈度鉴定与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场址及周围活动断层的评价、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地震动时程) 、场址及周围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地震小区划、场区地震灾害预测等 8. 进行土层地震反应时,应事先已知哪些资料?并说明这些参数如何获取,计算地震输入面如何确定?计算参数:土的动力特性参数(土的动剪切模量及阻尼比) 、土的剪切波速、土的密度、输入地震波以及输入地震 波的界面等。土的动力特性参数可由动三轴试验得到或靠经验估计,土的剪切波速可由现场测得,土的密度也是,输入地震波可由记录波或合成波,输入地震波的界面一般可取真实基岩面。在第四季覆盖层很厚的地区, 以真实的基岩作为输入界面难以实现,一般以假定的基岩面作为输入。 9. 人工合成地震动时依据哪些资料 工程方法 1:一、目的:利用给定的条件,人工合成地震动的时间过程(a(t)) 二、已知条件:地震动峰值(振幅) 、目标谱(频谱) ,持时 地震动峰值是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给出的一定超越概率的峰值加速度。目标谱是地震危险性分析给出的一定超越概率的加速度反应谱,持时是危险性分析中给出的持时。 三、合成地震动的方法 :基本思想:用一组三角级数之和构造一个近拟的平稳高斯过程,然后乘以强度包线,得到非平稳的地面运动加速度时程。 工程方法 2:一、目的:利用给定的条件,人工合成地震动的时间过程(a(t)) 二、已知条件:目标谱(频谱) ,一条真实的地震记录 三、合成地震动的方法:时域调整:调幅值,相位微调。 频域调整:调整相位困难,得到的时程与初始时程差别较大。 工程方法 3:一、目的:利用给定的条件,选出地震动的时间过程(a(t)) 二、已知条件:目标谱(频谱) ,多条真实的地震记录 三、方法:求多条真实地震记录的反应谱的平均值,若与目标谱匹配,则可。较困难,需要较多记录,某些记录的幅值需要调整。 10. 地震动工程描述的三要素是什么:地震动是由地震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地表附近土层的振动 地震动三要素:峰值(最大振幅:EPA,EPV) ;频谱(傅立叶谱,反应谱) ;持时(强震段的持续时间) 影响振幅:震源、传播介质与距离、局部场地条件。影响频谱:局部场地条件、地震的大小和距离、震源动力特性 影响持时:整个断裂面断裂所需时间 11. 等效线性化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中,“等效线性化”的含义是什么? 等效线性化方法是在总体动力学效应大致相当的意义上用一个等效的剪切模量和阻尼比代替所有不同应变幅值下的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将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利用频域线性波动方法求解。即这种方法包括线性 方程的频域波动求解和土体非线性的等效线性化处理的两方面的内容。
大工13秋《工程抗震》辅导资料八
工程抗震辅导资料八主 题:第三章 结构的地震响应与地震作用(第6—7节)学习时间:2013年11月18日-11月24日内 容:这周我们将学习第三章中的第6—7节,这部分主要介绍竖向地震作用及结构抗震验算,下面整理出的框架供同学们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这部分知识。
一、学习要求1、熟悉并掌握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2、了解结构抗震计算原则、计算方法及结构扭转效应计算;3、熟练掌握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及结构抗震验算。
二、主要内容(一)竖向地震作用1、计算范围震害调查表明,在烈度较高的震中区,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的破坏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烟囱等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在竖向地震的作用下,因上下震动,而会出现受拉破坏,对于大跨度结构,竖向地震引起的结构上下振动惯性力,相当于增加了结构的上下荷载作用。
因此,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区域的大跨度屋盖结构、长悬臂结构、烟囱及类似高耸结构和设防烈度为9度区域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2、竖向地震的特点(1)竖向地震反应谱与水平地震反应谱大致相同,因此竖向地震影响系数谱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谱形状类似。
(2)高耸结构或高层建筑竖向基本周期很短,一般处于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周期范围内。
(3)竖向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大约为水平地震加速度峰值的1/2~2/3,因而可以近似取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65%。
3、9度高层结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可采用类似于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计算高层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
即先确定结构底部总竖向地震作用,再计算作用在结构各质点上的竖向地震作用,公式为Evk vmax eq F G α=v Evk 21i ii n jjj G H F F G H ==∑ 式中:Evk F ——结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v i F ——质点i 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vmax α——竖向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可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65%;eq G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可取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75%。
工程抗震复习要点
抗震结构设计考试重点一、1、地震动三要素:幅值、频谱、持续时间。
2、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
(1)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
(2)虽然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距离震中不同的地点,地震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即地震烈度不同。
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离震中愈远,地震烈度就愈低。
3、为评定地震烈度,就要建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地震烈度表。
它是以描述震害宏观现象为主的,即根据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和地貌变化特征等方面的宏观现象进行判定和区分。
4、地震区划是指根据历史地震、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观测等资料,在地图上按地震情况的差异划出不同的区域;(1)《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 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63.2%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2)地震动参数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加速度反应谱;(3)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区划图中的地震基本烈度。
5、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都是地球上的4个主要地震带之一。
6、地震灾害的三个方面:地表破坏、工程结构的破坏和次生灾害造成的破坏。
7、(1)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采用基本烈度。
(2)基本烈度与众值烈度相差约为1.55度,而基本烈度与罕遇烈度相差约为1度。
8、.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1)甲类(特殊设防类)建筑——指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如产生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大爆炸)。
该类建筑必须经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
(2)乙类(重点设防类)建筑——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如城市生命线工程建筑和地震时救灾需要的建筑。
(3)丙类(标准设防类)建筑——指一般建筑,包括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等。
(4)丁类(适度设防类)建筑——指次要的建筑,如遇地震不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的一般仓库、人员较少的辅助性建筑等。
9、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各类建筑的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设防标准:(1)甲类建筑应采取特殊的抗震措施;(2)乙类建筑除《抗震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可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但设防烈度为9度时可适当提高(3)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4)丁类建筑可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措施,但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大工13秋《工程抗震》辅导资料九
大工13秋《工程抗震》辅导资料九一、地震影响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
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地震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因此,计算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成为了工程抗震设计的重要一环。
二、工程抗震设计工程抗震设计是指针对地震作用,设计建筑结构的结构体系、构件及其连接部位的抗震能力。
其目的是要能够在强烈地震发生时,保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减小人员伤亡以及减少财产损失。
2.1 抗震设计的原则抗震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重要性等级的划分,区分出重要的建筑物和次要的建筑物,以便分别采取不同的抗震措施。
2.确定结构体系,按照结构体系进行布置和构造,考虑到建筑物的高度、形状和重量等因素。
3.设计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确定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以应对地震的作用。
4.考虑地基的稳定性,合理选取基础结构及其设备,保证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冲击。
2.2 抗震设计的方法抗震设计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取合适的地震参数,包括地震动参数、地震烈度、设计基准地震位移以及地震作用合成方法等。
2.根据地震参数进行抗震计算,包括静力计算与动力计算两种方法。
3.采用试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检验和验证,确保抗震设计的可靠性。
三、抗震设计方案抗震设计方案是指按照抗震设计原则和方法,详细设计出的包括建筑结构体系、构件及其连接部位抗震设计的方案,其确定要参照建筑物的大小、性质、重要程度等因素进行确定。
3.1 建筑结构体系建筑结构体系主要包括筒体结构、框架结构、框剪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等。
其中,筒体结构适合于大跨度和高层建筑,框架结构适用于较小型的大厦,剪力墙和框剪墙结构适用于中等高度的建筑物。
3.2 构件及其连接部位构件及其连接部位的设计要结合抗震设计原则进行考虑。
例如,在设计梁柱连接部位时,应该考虑到受力方向、结构刚度等因素。
在设计墙支撑结构时,要注意墙与柱、墙与梁之间的连接方式。
3.3 基础结构基础结构的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大工13秋《工程抗震》在线作业1,2,3
大工13秋《工程抗震》在线作业1,2,3大工13秋《工程抗震》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判断题、单选题(共5 道试题,共25 分。
)1.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设计策略增加结构的延性。
A. 墙体配筋B. 强剪弱弯C. 构造柱—圈梁体系D. 强构件弱节点满分:5分2.由结构内摩擦及结构周围介质对结构运动的阻碍造成的力为()。
A. 惯性力B. 阻尼力C. 弹性恢复力D. 振动力满分:5分3.多遇地震情况下,地震系数的值相当于基本烈度的()。
A. 1/3B. 1/2C. 2/3D. 3/4满分:5分4.空间的一个自由质点可以有()个独立位移,一个自由质点在空间有()个自由度。
A. 二、二B. 三、二C. 二、三D. 三、三满分:5分5.采用桩基础、深基础、土层加密法或挖除液化土层属于()的液化地基抗震处理措施。
A. 不处理B. 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C. 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D. 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pB. 正确满分:5分3.结构的低阶振型反应小于高阶振型反应,振型阶数越高,振型反应越大。
A. 错误B. 正确满分:5分4.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结构地震反应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对于单质点体系和多质点体系,都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A. 错误B. 正确满分:5分5.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多条时程曲线结果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65%。
A. 错误B. 正确满分:5分6.计算楼层的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时,可按各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
A. 错误B. 正确满分:5分7.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是为了防止结构构件的破坏。
A. 错误B. 正确满分:5分8.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地震反应不能直接由各振型最大反应叠加估计体系最大反应,主要是**为各振型最大反应不在同一时刻发生。
A. 错误B. 正确满分:5分9.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所考虑的重力荷载,称为重力荷载代表值。
《建筑抗震设计》复习资料(考试专用)
《建筑抗震设计》复习资料(考试专用)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
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大工秋《工程抗震》大作业答案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学习中心:姓名:学号:题目一:底部剪力法题目四:多层小砌块房屋的芯柱应符合哪些构造要求?题目一:底部剪力法钢筋混凝土7层框架结构各层高均为3m,经质量集中后,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11000kNG=,234567750kNG G G G G G======,。
结构阻尼比0.05ξ=,自振周期为10.80sT=,Ⅱ类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解:设防烈度对应的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的αmax值场地特征周期Tg(S)(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多遇地震下,查表得αmax=0.12,Ⅱ类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查表得Tg=0.40s,所以Tg=0.40<T1=0.80<5Tg=2.00(2)计算地震影响系数αi(3)计算结构底部剪力FEK(4)计算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Fi已知Tg=0.40s,T1=0.80s>1.4Tg=0.56s。
该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需要考虑结构顶部附加集中作用。
(5)计算各楼层地震剪力题目四:多层小砌块房屋的芯柱应符合哪些构造要求?答:1、小砌块房屋芯柱截面不宜小于120mm×120mm.2、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20.3、芯柱的竖向插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1φ12,6、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9度时,插筋不应小于1φ14.4、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工程抗震复习资料
1抗震设防的目标: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机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2、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机生命的严重损坏。
2地基土液化:指饱水的粉细砂或轻亚粘土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瞬时失掉强度,由固态变成液态的力学过程。
影响因素:1土层的地质年代和组成2土层的相对密度 3土层的埋深和地下水位的深度4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3若取指点m为隔离体,则由结构力学原理可知作用在指点m上面的力有3种,即惯性力I:I=-m[x0(t)+x(t)]、弹性恢复力S:S=-kx(t)、阻尼力D:D=-cx(t)4阵型的最大地震作用F ji=αjγj X ji G i (i=1,2,...,n) αj--相当于第j阵型自振周期T j的地震影响系数。
γj--j阵型的阵型参与系数X ji--j阵型i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即阵型位移G i--集中于i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5 D值法计算步骤1计算各层柱的侧移刚度D。
2计算各柱所分配的剪力Vij。
3确定反弯点高度y。
4计算柱端弯矩Mc。
5计算梁端弯矩Mb。
6计算梁端剪力Vb。
7、计算柱轴力N6柱的设计遵循原则1强柱弱梁,使柱尽量不要出现塑性铰2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使柱有足够的抗剪能力3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要太大4加强约束,配置必要的约束箍筋工程结构灾害指那些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者人与自然的原因,对工程结构产生损害或破坏,从而给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的各种现象。
强柱弱梁要求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发生较大侧移进入非弹性阶段时,为使框架保持足够的竖向承载能力而免于倒塌,要求实现梁铰侧移机构,即塑性铰应首先在梁上形成,尽可能避免在危害更大的柱上出现塑性铰。
强剪弱弯为防止框架出现剪切破坏,应充分估计到柱端出现塑性铰即达到极限抗弯承载力是有可能产生的最大剪力,并以此进行柱斜截面计算动力系数β: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标准反应谱: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即使在同一地点、同一烈度,每次地震的地面加速度记录也很一致,因此需要根据大量的强震记录算出对应于每一条强震记录的反应谱曲线,然后统计出最有代表性的平均曲线作为设计依据,标准反应谱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工13秋《工程抗震》辅导资料八工程抗震辅导资料八主题:第三章结构的地震响应与地震作用(第6—7节)学习时间:2013年11月18日-11月24日内容:这周我们将学习第三章中的第6—7节,这部分主要介绍竖向地震作用及结构抗震验算,下面整理出的框架供同学们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这部分知识。
一、学习要求1、熟悉并掌握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2、了解结构抗震计算原则、计算方法及结构扭转效应计算;3、熟练掌握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及结构抗震验算。
二、主要内容(一)竖向地震作用1、计算范围震害调查表明,在烈度较高的震中区,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的破坏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烟囱等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在竖向地震的作用下,因上下震动,而会出现受拉破坏,对于大跨度结构,竖向地震引起的结构上下振动惯性力,相当于增加了结构的上下荷载作用。
因此,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区域的大跨度屋盖结构、长悬臂结构、烟囱及类似高耸结构和设防烈度为9度区域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2、竖向地震的特点(1)竖向地震反应谱与水平地震反应谱大致相同,因此竖向地震影响系数谱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谱形状类似。
(2)高耸结构或高层建筑竖向基本周期很短,一般处于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周期范围内。
(3)竖向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大约为水平地震加速度峰值的1/2~2/3,因而可以近似取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65%。
3、9度高层结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可采用类似于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计算高层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
即先确定结构底部总竖向地震作用,再计算作用在结构各质点上的竖向地震作用,公式为Evk vmax eq F G α=v Evk 21i ii n jjj G H F F G H ==∑ 式中:Evk F ——结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v i F ——质点i 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vmax α——竖向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可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65%;eq G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可取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75%。
计算楼层的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时,可按各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并宜乘以1.5的竖向地震动力效应增大系数。
4、平板型网架和屋架结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跨度小于120m 或长度小于300m ,且规则的平板型网架屋盖和跨度大于24m 的屋架、屋盖横梁及托架的水箱地震作用标准值,宜取其重力荷载代表值和竖向地震作用系数的乘积,即v v F G ζ=式中:v F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G ——重力荷载代表值;v ζ——竖向地震作用系数,按下表1采用。
表1 竖向地震作用系数注:括号中数值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的地区。
5、长悬臂构件长悬臂构件和不满足4中条件的大跨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8度和9度,取该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和20%,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时,可取该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5%。
6、竖向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大跨度空间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尚可按竖向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计算。
竖向地震影响系数可采用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65%。
设计特征周期可按设计第一组采用。
(二)结构抗震验算1、结构抗震计算原则(1)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全部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宜分别考虑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4)8度和9度时的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以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2、结构抗震计算方法(1)几种结构抗震计算方法介绍①底部剪力法把地震作用看作时等效静力荷载,计算结构最大地震反应,是一种拟静力法。
结构计算量小,但是因为忽略了高阶振型的影响,并且对第一振型也作了简化(假定第一阶振型为直线),因此计算精度稍差。
②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利用振型分解的原理和反应谱理论进行结构最大地震反应分析,是一种拟动力法。
计算量稍大,但计算精度较好。
计算误差主要来自于振型组合时关于地震动随机特性的假定。
③时程分析法选用一定的地震波,直接输入到所设计的结构,然后对结构的运动平衡微分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求得结构在整个地震时程范围内的地震反应。
时程分析法有两种,一种是振型分解法,另一种是逐步积分法。
时程分析法是一种完全动力法,计算量大,而计算精度高。
但是时程分析法计算的是某一确定地震动的时程反应,无法像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那样考虑不同地震动时程记录的随机性。
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振型分解时程分析法,因建立在结构的动力特性基础上,只适用于结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而逐步积分时程分析法,则不仅适用于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也适用于作为非弹性特例的结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④推覆验算推覆验算(push over 分析),又称为“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优点:可以估计结构和构件的非线性变形,比承载力方法接近实际。
缺点:地震的动力效应近似等效为静态荷载。
选取不同的水平荷载分布形式,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最终结果的判断带来了不确定性。
⑤动力弹塑性分析(2)计算方法选用原则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抗震设计,可根据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设计要求分别对待。
在小震(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是弹性的,可按弹性分析方法进行计算;在大震(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是非弹性的,则要按非弹性分析方法进行抗震计算。
对于规则、简单的结构,可采用简化的方法进行抗震计算;对于不规则、复杂的结构,则应采用较精确的方法进行计算。
对于次要结构,可按简化的方法进行抗震计算;对于重要结构,则应采用精确方法进行计算。
为此,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采用下列方法:①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②除①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③特别不规则建筑、甲类建筑和表2中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验算。
表2 采用时程分析法的房屋高度范围④计算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应采用简化的弹塑性分析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3)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好选用本地历史的强震记录,也可选用震中距和场地条件相近的其他地区的强震记录,或选用主要周期接近场地卓越周期或其反应谱接近当地设计反应谱的人工地震波。
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总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结果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80%。
3、重力荷载代表值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所考虑的重力荷载,称为重力荷载代表值。
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件自重标准值和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E k k i i G D L ψ=+∑式中:E G ——重力荷载代表值;k D ——结构恒荷载标准值;k i L ——有关活荷载(可变荷载)标准值;i ψ——有关活荷载组合系数,按下表3取值。
表3 组合值系数4、结构扭转效应计算扭转效应产生的原因:强震地面运动具有扭转分量。
平面不规则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产生扭转效应。
对于复杂结构,即使楼层质心与刚度中心重合,也会产生扭转效应。
对于平面规则结构,施工堆载和使用荷载分布不均匀等原因也会造成偶然偏向,从而引起扭转效应。
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对于规则结构,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榀各构件,其地震作用效应应该乘以增大系数。
一般情况下,短边可按1.15采用,长边可按1.05采用,角部构件可按1.3采用。
当扭转刚度较小时,周边各构件宜按不小于1.3采用。
5、最小水平地震剪力要求为保证结构的基本安全性,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满足最小水平地震剪力要求,即Ek 1n i j j V G λ=>∑式中:Ek i V ——第i 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j G ——第j 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剪力系数,不应小于下表4规定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表4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注:基本周期介于3.5s和5s之间的结构,按插入法取值;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6、结构抗震验算内容为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我国抗震规范规定进行下列内容的抗震验算:多遇地震下结构弹性变形验算,以防止非结构构件(隔墙、幕墙、建筑装饰等)破坏。
多遇地震下承载力验算,以防止结构构件破坏。
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防止结构倒塌。
(1)多遇地震下结构允许弹性变形验算因砌体结构刚度大,变形小,以及厂房对非结构构件要求低,故可不验算砌体结构和厂房结构的允许弹性变形,而只验算框架结构、填充墙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支撑结构和框支结构的框支层部分的允许弹性变形。
其验算公式为[]e e u h θ∆≤式中:e u ∆——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结构层间弹性位移;h ——结构层高;[]e θ——结构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制,按下表5采用。
表5 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制(2)多遇地震下承载力验算经分析,下列情况可不进行结构强度抗震验算,但仍应符合有关构造措施: ①6度的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和高耸建筑除外); ②7度时,Ⅰ、Ⅱ类场地、柱高不超过10m 且两端有山墙的单跨和多跨等高的钢筋混凝土厂房,和柱顶标高不超过4.5m 且两端有山墙的单跨和多跨等高砖柱厂房。
除上述情况的所有结构,都要进行结构构件的强度(或承载力)的抗震验算,验算公式如下:RE S R ≤式中:S ——包含地震作用效应的结构构件内力组合设计值;R ——构件承载力设计值,按各有关结构设计规范计算;RE γ——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按下表6取用。
但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应采用1.0。
表6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内力效应和其他荷载内力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G G E Eh Eh hk EV EV Vk w w w k S C G C E C E C W γγγψγ=+++式中:G γ——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力有利时,可采用1.0;Ehγ、EVγ——分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不同时考虑时,分别取1.3,同时考虑时,Eh γ取1.3,EV γ取0.5;w γ——风荷载分项系数,采用1.4;E G ——重力荷载代表值; hk E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Vk E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k W ——风荷载标准值;w ψ——风荷载组合系数,一般结构取0,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可采用0.2;G C 、Eh C 、EV C 、w C ——分别为重力荷载、水平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作用和风荷载的作用效应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