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沸腾换热

合集下载

沸腾换热 ppt课件

沸腾换热  ppt课件

21
(2)罗森诺公式:
c pl Δt rPrls
Cwl
q
l r

0.33
g(l

v
)

q
lr

g(l
v ) 1/ 2


c pl Δt Cwl rPrls
3
l 为饱和液体的动力粘度(Pas);
r 为沸腾液体的汽化潜热(kJ/kg);
ppt课件
23
33% 100%
ppt课件
24
沸腾曲线:沸腾时热流通量(热流密度)q随沸腾温差变 化的关系曲线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大容器饱和沸腾的特点:加热表面上有汽泡生成,随着汽泡 长大和脱离壁面,容器内的液体受到剧烈扰动,换热强度很高。
饱和沸腾曲线:
qw~t
4个阶段: (1)自然对流 (2)核态沸腾A~C (3)过渡沸腾C~D
(4)膜态沸腾D~
气泡受到两种力作用: 表面张力σ、压强 p 表面张力σ使气泡表面积缩小 要使气泡长大,气泡内压力需 克服表面张力对外做功
ppt课件
13
假设:气泡体积膨胀了微元体积dV, 相应地表面积增加了dA. 作功量为:
dW ( pv pl )dV dA
当气泡处于平衡状态时:
dW 0
( pv pl )dV dA
2
pv pl R
pv pl
与pl相对应的是饱和温度为ts:tv>ts
tw >tl >tv >ts
tl >ts 气泡存在和长大的动力条件是液体的过热度
气泡膨胀长大,受到的浮升力也增加;当浮升力大于气泡与 壁面的附着力时,气泡就脱离壁面升入液体,附着力与液体 对壁面的湿润能力有关。

《传热学》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传热学》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适用范围:
水平管:
适用范围:
(由于管径不会很大, 一般不会到达紊流)
进行修正后,得到:
垂直壁层流膜状凝结换热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垂直壁与水平管凝结换热强度的比较—— 由于垂直壁定型尺寸远大于水平管,因而水平管凝结换热性能 更好,在实际管外凝结式冷凝器设计中多采用水平管。
垂直壁层流膜状凝结换热另一准则方程:
层流膜状凝结换热 速度变化规律:
蒸气静止,且对液膜无黏滞应力作用
层流膜状凝结换热 温度变化规律:
ts为蒸气饱和温度
可采用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对垂直壁层流膜状凝结换热加以研究
1.X方向液膜动量方程: 将: 代入,得:
v为蒸汽密度
假定液膜流动缓慢,则惯性力项可忽略,动量方程可简化为:
一般情况下:
从而:
已知壁温:
二、管内沸腾换热
特征:由于流体温度随流向逐渐 升高,沸腾状态随流向不断改变
液相单相流 h较低
垂 直 管 内 沸 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泡状流
h升高
块状流
h高
环状流
h高
气相单相流
h急剧降低
水平管内沸腾
液 相 单 相 流
泡 状 流
块 状 流
波 浪 流
环 状 流
气 相 单 相 流
汽水分层,管上半部局部换热较差
第七章重点: 1.膜状凝结换热特征和计算方法
2.沸腾换热的四个阶段 3.热管的工作原理
谢谢观看
三、水平管束管外凝结换热
上一层管子的凝液流到下一层管 子上,使下一层管面的膜层增厚
下层管上的h比上层管的h低
计算方法:用nd代替d代入水平单管管外凝结换热计算式

凝结与沸腾换热PPT课件

凝结与沸腾换热PPT课件

(2)珠状凝结
凝结液面不能很好地润湿壁面,在 壁面上形成一个个小的液珠,且不断 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重力大与依附 力,向下运动
特点:凝结放出的潜热不须穿过 g 液膜的阻力即可传到冷却壁面上。
tw ts
3. 两种凝结方式换热系数的大小
膜状凝结:由于壁面被一层液膜覆盖,因而凝结放 出的热量首先必须穿过这层液膜(以导热形式),后 才传至壁面。主要热阻为液膜层。(导热因液膜层内 速度很小,热阻大)
珠状凝结:由于大部分冷壁面总是直接暴露在蒸气 中,不存在液膜层。(热阻小)
所以h珠>h膜
虽然,珠状凝结的表面传热系数远远大于膜状凝结, 从换热角度考虑,希望采用珠状凝结,但要维持珠状凝 结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实际工业应用上都只能实现膜 状凝结。玻璃器皿洗干净有一层水膜。
第二节 膜状凝结分析解及实验关联式
——厚度薄、热阻小。
2. 准则方程
• 液膜的流动方式也有层流和紊流之分,还是 采用雷诺数(膜层)来判断。
Re de ul
式中:
ul 为 x = l 处液膜层的平均流速;
de 为该截面处液膜层的当量直径。
无波动层 流
Re 20
有波动层 流
Rec 1600
湍流
如图
de 4Ac / P 4b / b 4
1. 纯净蒸气层流膜状凝结分析解 • 努赛尔通过一系列的假设后,得到了纯净蒸
气层流膜状凝结的分析解,具体假设有: (1)常物性(物性参数不随温度变化); (2)蒸气静止不动,对液层无粘滞应力; (3)液膜的惯性力可以忽略; (4)气液界面无温差(即凝液温度等于蒸气温
度);
(5)膜内温度分布是线性的(液膜内的热量传 递只有导热,而无对流作用); (6)液膜的过冷度可以忽略; (7)蒸气密度远远小于凝结液体的密度ρl; (8)液膜表面平整无波动。

第七章—凝结和沸腾换热

第七章—凝结和沸腾换热

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Condensation and Boiling Heat Transfer )本章重点:① 凝结与沸腾换热机理及其特点;② 大空间饱和核态沸腾及临界热流密度。

第一节 凝结换热现象(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phenomena )1-1 基本概念1.凝结换热现象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 (saturated temperature) 的壁面接触时,蒸气会在壁面上凝结成液体并向壁面放出凝结潜热,这种现象称为凝结换热现象。

有两种凝结形式。

2.凝结换热的分类根据凝结液与壁面浸润能力不同分两种 :(1)膜状凝结(film-wise condensation )① 定义:凝结液体能很好地湿润壁面,并能在壁面上均匀铺展成膜的凝结形式。

② 特点:壁面上有一层液膜,凝结放出的相变热(潜热)须穿过液膜才能传到冷却壁面上, 此时液膜成为主要的换热热阻。

(2)珠状凝结(drop-wise condensation )① 定义:凝结液体不能很好地湿润壁面,凝结液体在壁面上形成小液珠的凝结形式。

② 特点:凝结放出的潜热不须穿过液膜的阻力即可传到冷却壁面上。

问: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珠状凝结和膜状凝结,哪个换热系数高?为什么?答:实验证明,同种蒸气珠状凝结时的表面传热系数比膜状凝结的高一个数量级。

例如,大气压下水蒸气珠状凝结时的表面传热系数约为)/(10~104254K m W ⋅⨯,膜状凝结约为)/(10~106243K m W ⋅⨯。

珠状凝凝结中,蒸汽与壁面直接接触,而膜状凝结时,蒸汽要通过凝结液膜与壁面传热,所以珠状凝结比膜状凝结的换热系数高。

如图,θ小则液体湿润能力强,就会铺展开来。

一般情况下,工业冷凝器,形成膜状凝结,珠状凝结的形成比较困难且不持久。

3、凝结产生的条件:固体壁面温度w t 必须低于蒸气的饱和温度s t ,即 s w t t <。

1-2 膜状凝结一、层流膜状凝结分析解 努谢尔抓住液体膜层的导热热阻是凝结过程的主要热阻,忽略次要因素,从理论上揭示了有关物理参数对凝结换热的影响。

《传热学》第7章-凝结与沸腾换热

《传热学》第7章-凝结与沸腾换热

补充例题3
v 思路: 膜态沸腾换热套用公式计算即可。
稳定的膜态沸腾时,金属丝的电流的发热量 一部分通过沸腾换热传给了水,其余部分则 使金属丝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一 个能量平衡。
补充例题3
v 解:膜态沸腾换热系数的计算套教材中的公式,略 去。结果为: h=236.70 W/(m2.℃)
每米长金属丝的传热量为:
理论解的修正
h
=
0.943

gγρ
µH (ts
2λ3 − tw
1/ 4
)
实验证实: Re < 20
时,实验结果与理论解相吻合
Re > 20 时,实验结果比理论解高20%
所以在工程计算时将该式的系数加大20%
h
=
1.13

gγρ 2λ3
µl(ts − tw
)
1/
4
定性温度
tm
传热学
第7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Condensation and boiling
简介
蒸气被冷却凝结成液体的换热过程称为凝结换热; 液体被加热沸腾变成蒸气的换热过程称为沸腾换热
——有相变的对流换热
一般情况下,凝结和沸腾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要比单相 流体的对流换热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
7-1 凝结换热现象
膜状凝结换热 的主要阻力
=
1 2
(ts
+
tw
)
其他
单根水平圆管外壁面上的层流膜状凝结换热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h=
( ) 紊流膜状凝结换热
0.729

gγρ µd ts
2λ3 − tw
1/ 4
( ) 整个垂直壁面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第七章凝结及沸腾换热_传热学

第七章凝结及沸腾换热_传热学

23
3 大空间饱和沸腾曲线:
表征了大容器饱和沸腾的全部过程,共包括4个换热规律不 同的阶段:自然对流、泡态沸腾、过渡沸腾和稳定膜态沸腾, 如图所示:
qmax
qmin
24
4.几点说明: (1)上述热流密度的峰值qmax 有重大意义,称为临界 热流密度,亦称烧毁点。一般用核态沸腾转折点DNB作 为监视接近qmax的警戒。这一点对热流密度可控和温度 可控的两种情况都非常重要。 (2)对稳定膜态沸腾,因为热量必须穿过的是热阻较 大的汽膜,所以换热系数比凝结小得多。
25
三. 大空间泡态沸腾表面传热系数计算
沸腾换热也是对流换热的一种,因此,牛顿冷却公式仍 然适用,即
q h(tw ts ) ht
但对于沸腾换热的h却又许多不同的计算公式 影响泡态沸腾的因素主要是过热度和汽化核心数,而汽 化核心数受表面材料、表面状况、压力等因素的支配,所 以沸腾换热的情况液比较复杂,导致了个计算公式分歧较 大。目前存在两种计算是,一种是针对某一种液体,另一 种是广泛适用于各种液体的。
与膜状凝结换热不同,液体中的不凝结气体会使沸腾换热 得到某种程度的强化 2 过冷度
只影响过冷沸腾,不影响饱和沸腾,因自然对流换热时,
h (tw, 因t f 此)n ,过冷会强化换热。
30
3.液位高度
当传热表面上的液位足够高时, 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与液位 高度无关。但当液位降低到一 定值时,表面传热系数会明显 地随液 位的降低而升高(临界 液位)。
2t y 2
5
考虑(3)液膜的惯性力忽略
l (u
u x
v
u y
)
0
考虑(7)忽略蒸汽密度
dp 0 dx
考虑(5) 膜内温度线性分布, 即热量转移只有导热

沸腾换热(课堂PPT)

沸腾换热(课堂PPT)
7-2 沸腾换热现象 (Boiling Heat Transfer) 蒸发:液-汽界面上液体汽化的相变过程 沸腾:液体内部产生汽泡的剧烈汽化过程
.
1
根据热力学理论:只要液体内部的温度等于或高于对应压 力下液体的饱和温度,该处液体就会发生相变,并可能产 生沸腾现象 液体沸腾可以分为两大类:容积沸腾、表面沸腾 容积沸腾(均相沸腾,homogeneous boiling):沸腾直接发生 在液体容积内部,且不存在固体加热壁面 表面沸腾(非均相沸腾,heterogeneous boiling):沸腾发生在 与液体接触的加热面上
表面沸腾(非均相沸腾)分类: 大空间沸腾(或大容器沸腾、池沸腾):
热表面沉浸在具有自由表面的液体中的沸腾
有限空间沸腾(或受迫对流沸腾、管内沸腾):
.
2
.
3
饱和沸腾:液体主体温度为ts,而壁面温度 tw> ts 即: tw> tf=ts
壁面附近有很大的温度梯 度;绝大部分液体的温度 略高于饱和温度
.
22
Cwl 为根据加热面与液体种类选取的经验常数;
.
23
33% 100%
.
24
(3)库珀(Cooper)公式(适用于制冷剂):
h C q 0 .6 7 M r 0 .5p rm lgp r 0 .5 5
C90W 0.33(m 0.66K)
m0.120.2lgRpμm
Mr为液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 pr为对比压力,即液体压力与其临界压力之比。 Rp为表面平均粗糙度,单位为m。对于一般工业用材料表面, Rp=0.3~0.4 m。
.
25
7.5.2 大容器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计算公式
朱伯(N.Zuber)给出了大空间核态饱和沸腾临界热流密度 的计算公式 :

沸腾换热 对流换热现象

沸腾换热 对流换热现象

沸腾换热对流换热现象
沸腾换热是指两个物质在彼此之间通过温度和压力耦合的动力学过程
而进行热传递的一种特殊热传递形式。

它是指当其中一个物质处于沸点时,由于其蒸汽压力较大,蒸汽中的能量可以穿过低温的另一个物质,从而使
它的温度上升,从而达到换热的目的。

传统的沸腾换热,典型的热源只有
液体,如水,而物质汇热只有气体,如汽水。

例如在一个真空环境下,水
在沸点时,沸气会通过物质层,把热量传给气体层,起到换热的作用,从
而使得低温的气体温度上升。

沸腾换热是一种高效换热方式,具有很高的换热系数,可以大大减少
换热所需的时间,从而提高整个换热系统的整体性能,同时也可以一定程
度上降低能耗。

然而,沸腾换热的温差也比较高,它的换热效率也会随着
温差的增大而降低,因此沸腾换热只适用于温差较大的情况。

对流换热是指一种热传递方式,即由于热源和物质汇热之间的温度差,彼此之间的空气层形成热对流,使热量从高温物质向低温物质传递,从而
达到换热的目的。

对流换热的特点是其换热效率较高、所需温差较小,换
热过程中涉及体积和能量变化较小,不需要利用任何额外的机械装置即可
实现换热。

第七章凝结与沸腾换热

第七章凝结与沸腾换热

1Chapter 7 Condensation and BoilingHeat Transfer(凝结与沸腾换热)本章主要内容1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凝结换热2 Boiling Heat Transfer 沸腾换热3 Heat Pipe 热管学习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凝结换热的Nusselt理论解、相似准则意义,理解主要影响因素及掌握凝结换热关联式的应用。

理解沸腾换热机理、沸腾曲线。

了解主要影响因素及沸腾换热的计算方法,了解热管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特点。

2§1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工质在饱和温度下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或冷凝(condensation),而在饱和温度下,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沸腾(boiling)。

1-1 Introduction1、The process of condensationI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wall is bellow the satur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vapor, condensate will form on the surface. (壁温低于蒸汽饱和温度时)(1)Film condensation 膜状凝结If the liquid wets the surface, a smooth film is formed, and the process is called film condensation 膜状凝结。

这是最常见的凝结形式。

例如,水蒸气在洁净无油的表面上凝结。

膜状凝结时,壁面总是被一层液膜覆盖着,凝结放出的相变热(潜热)要穿过液膜才能传到冷却壁面上去,且蒸气凝结只能在膜的表面进行,潜热以导热和对流方式通过液膜传到壁。

液膜层是换热的主要热阻,故液膜的厚薄及其运动状态(层流或紊流)对换热的影响很大。

这些又取决于壁的高度(液膜流程长度)以及蒸气与壁的温差。

沸腾换热进展

沸腾换热进展

沸腾换热进展当液体与高于其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液体被加热汽化而产生大量汽泡的现象称为沸腾。

液体在加热面上沸腾时的换热过程,是具有相变点的两相流换热。

当加热壁面温度TW 超过液体的饱和温度 TS并达到一定数值时,液体即在加热面的某些点上形成汽泡。

这些点称为汽化核心,通常出现在加热表面的凹坑上。

汽泡形成后不断长大、脱离、上浮。

汽泡在成长大过程中吸收大量汽化潜热,汽泡的脱离和上升动又产生剧烈扰动,所以沸腾换热比单相流体的对流换热强烈得多。

一.沸腾换热1.沸腾换热分类沸腾有多种形式。

如果液体的主体温度低于饱和温度,汽泡在固体壁面上生成、长大,脱离壁面后又会在液体中凝结消失,这样的沸腾称为过冷沸腾;若液体的主体温度达到或超过饱和温度,汽泡脱离壁面后会在液体中继续长大,直至冲出液体表面,这样的沸腾称为饱和沸腾。

如果液体具有自由表面,不存在外力作用下的整体运动,这样的沸腾又称为大容器沸腾(或池沸腾);如果液体沸腾时处于强迫对流运动状态,则称之为强迫对流沸腾,如大型锅炉和制冷机蒸发器的管内沸腾。

(1)大空间沸腾与有限空间沸腾高于饱和温度的热壁面沉浸在具有自由表面的液体中所进行的沸腾,称为大空间沸腾,又称池沸腾;沸腾过程受到沸腾空间的限制,沸腾产生的蒸汽和液体混合在一起,构成汽液两相混合物(两相流),称为有限空间沸腾,又称受迫对流沸腾或管内沸腾。

图1 加热表面(2)过冷沸腾与饱和沸腾流体处于末饱和状态即流体温度低于饱和温度的沸腾现象,称为过冷沸腾;而液体温度始终保持大于液体的饱和温度,则称为饱和沸腾。

2. 沸腾换热机理(1)气泡的成长过程实验表明,沸腾只发生在加热面的某些点,而不是整个加热面,这些产生气泡的点称为汽化核心,一般认为,壁面的凹穴和裂缝易残留气体,是最好的汽化核心。

图2 气泡的成长过程(2)气泡存在的条件气泡半径R 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克拉贝龙方程)才能存在:()min 2s v w s T R R r t t σρ≥=-其中: v w s r t t σρ--表面张力--汽化潜热--蒸气密度--壁面温度--对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可见,随过热度w s t t -增加,min R 减少,于是在同一加热面上min R R >的凹坑数将增多,即汽化核心数增加,产生气泡的密度增加。

§7-2 沸腾换热与热管

§7-2 沸腾换热与热管

却公式仍然适用,即:
q h(t w t s ) ht
但对于沸腾换热的h却有许多不同的计算公式。
Heat Transfer
建筑工程系
The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Logo
1. 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 影响核态沸腾的因素主要是过热度和汽化核 心数,而汽化核心数受表面材料、表面状况、压 力等因素的支配,所以沸腾换热的情况液比较复 杂,导致了个计算公式分歧较大。目前存在两种 计算是: ( 1 )针对一种液体的计算公式; ( 2 )广泛适用于各种液体的计算式;
Logo
(2) 汽泡的存在条件 汽泡半径R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才能存活(克拉贝龙 方程) 2 Ts R Rmin rv (t w t s )
式中: — 表面张力,N/m;r — 汽化潜热,J/kg v — 蒸汽密度,kg/m3;tw — 壁面温度,C
ts — 对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C
tw ts 。则 其过热度为: ,而贴壁处液体具有最大过热度 tl t s 壁面凹处最先能满足汽泡生成的条件:
讨论:①若表面张力>内外压差,汽泡不能形成。 ②若表面张力<内外压差,界面上汽泡不断蒸发,汽 泡才能成长。
Heat Transfer
建筑工程系
The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Heat Transfer
建筑工程系
The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Logo
三、沸腾传热机理
D过渡沸腾区 Transition boiling regime 汽泡迅速形成,许多汽泡连成 一片,在壁面上形成一层汽膜,汽 膜的导热系数低。 E,F稳定膜态沸腾区 Stable film boiling regime 汽泡的产生和脱离速度几乎不 变,在壁面上形成稳定的汽膜。 E 区:辐射比例小 F区:辐射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7.2 沸腾换热

7.2 沸腾换热
➢ 汽泡的成长速率减小很多 ➢ 相邻汽泡间的影响比较大
计算中采用单组分加修正的方法
第七章 7.2节(19)
17
7.2.4 强迫对流沸腾
• 工程应用
• 外力驱动下流体在宏观定向运动过程中的 沸腾现象
• 若宏观运动由密度差引起,则为自然对流 沸腾
• 通常采用的计算模型是把管内单相对流传 热量与池沸腾换热量相叠加,或者再引入 适当的经验修正系数
第七章 7.2节(19)
6
• 大多数沸腾加热设 备以改变加热面的热 流密度 qw,而不是改 变沸腾温差 t 来调节 工况的。
• 一旦热流密度稍超 过qmax ,设备的实际 运行工况将瞬间跳到 E 点附近。加热壁面 的温度将迅速达到 1000 ℃以上。
以控制热流密度方式 运行的沸腾换热设备 决不能让实际热流密 度超过DNB点。
已经证实,重力加速度在非常大的变化范 围内对核态沸腾换热没有明显的影响。
第七章 7.2节(19)
16
多组分液体混合物沸腾
• 在化工、制药和制冷空调领域 • 传热和传质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传热过程
和汽泡的生长受到一种成分在另一种成分中的 浓度扩散速率的影响和制约。一般特点是:
➢ 起始沸腾的壁面过热度增大,核态沸腾的起始点推迟, 导致表面传热系数降低
第七章 7.2节(19)
5
过渡沸腾: CD段,点D对应的温差约为120 ℃。 点C以后,热流密度下降。原因是:加热面上 汽泡过多并形成汽膜,阻碍了热表面向液体的
热量传递。
膜态沸腾:加热面上形成完全覆盖的稳定汽膜。 由于热表面温度已经相当高,辐射的作用凸显 出来,使热流密度重新转为上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7.2 沸腾换热
沸腾:液体温度超过相应压力下的饱 和温度。

传热学-7 凝结和沸腾传热

传热学-7 凝结和沸腾传热

7-2 沸腾传热
2 汽泡的存在条件
汽泡半径R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才能存活(克拉贝
龙方程)
R
Rmin
2 Ts rv (tw
ts
)
可见, (tw – ts ) , Rmin 同一加热面上,汽化核 心的凹穴数量增加 汽化核心数增加 换热增强
7-2 沸腾传热
二 大容器沸腾 1 饱和沸腾曲线 大容器沸腾:指加热壁面沉浸在具有自由表面的液 体中所发生的沸腾。 特点:产生的气泡能自由浮升,穿过液体自由面进 入容器空间。 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表征了大容器饱和沸腾的全 部过程,共包括4个换热规律不同的阶段:自然对 流、核态沸腾、过渡沸腾和稳定膜态沸腾。
7-2 沸腾传热
饱和沸腾:液体主体温度达到饱和温度,壁面温度 高于饱和温度所发生的沸腾。 特点:随着壁面过热度的增高,出现 4 个换热规律 全然不同的区域。
过冷沸腾:液体主体温度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 壁面温度大于该饱和温度所发生的沸腾换热。
7-2 沸腾传热
产生沸腾的条件: 理论分析与实验证明,产生沸腾的条件: 1)液体必须过热; 2)要有汽化核心。 一 汽泡动力学简介 1 汽泡的成长过程 实验表明,通常情况下,沸腾时汽泡只发生在加 热面的某些点,而不是整个加热面上,这些产生气 泡的点被称为汽化核心,较普遍的看法认为,壁面 上的凹穴和裂缝易残留气体,是最好的汽化核心。
7-1 凝结传热
3. 过热蒸气 要考虑过热蒸气与饱和液的焓差。
4. 液膜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非线性 如果考虑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实际情况,要用
下式代替计算公式中的 r,
r r 0.68cp( ts tw )
5. 管子排数 管束的几何布置、流体物性都会影响凝结换热。
6. 凝结表面的几何形状

64-传热学-7-1

64-传热学-7-1

第七章凝结与沸腾换热Condensation and Boling Heat Transfer凝结换热与沸腾换热都属于相变换热主要是发生在固体与流体界面上的过程凝结换热:蒸气被冷却凝结成液体的换热过程沸腾换热:液体被加热沸腾变成蒸气的换热过程电站锅炉压水堆核电站示意图冷凝器中放热;蒸发器中吸热压缩制冷装置压缩制冷空调工作原理§7-1 凝结换热凝结换热:蒸气被冷却凝结成液体的换热过程一、概述膜状凝结珠状凝结均相凝结(容积内凝结、雾的生成)直接接触式凝结凝结换热分类(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本课程主要学习蒸气同低于其饱和温度的冷壁面接触时发生的凝结换热膜状凝结、珠状凝结两种形式:膜状凝结:凝液能较好润湿壁面,在壁面上形成液膜;凝结时蒸气放出的潜热通过液膜传至壁面条件:表面张力<附着力,润湿表面工业中98%~99%冷凝器是膜状凝结Film condensation珠状凝结:凝液不能润湿壁面,而在壁面上形成小液珠珠状凝结时、液珠下落时清扫壁面,部分壁面直接与蒸汽接触,热阻较小条件:表面张力>附着力,不润湿表面特点:换热强;寿命短、成本高、不稳定珠状凝结比膜状凝结的表面传热系数大10~15倍实验测量:1个大气压下,水蒸气凝结,表面传热系数珠状凝结:4×104~105;膜状凝结:6×103~104 W/(m 2K)Dropwise condensation膜状凝结:凝液能较好润湿壁面,在壁面上形成液膜;凝结时蒸气放出的潜热通过液膜传至壁面珠状凝结:凝液不能润湿壁面,而在壁面上形成小液珠局部表面传热系数的大小与液膜流态和厚度直接相关二、膜状凝结换热层流状态:上部、流速低、换热依靠膜层导热、膜层愈厚、局部表面传热系数愈小湍流状态:膜层增厚、流速增大、对流换热主要通过膜层内的热对流、膜层愈厚、局部表面传热系数愈大(Film condensation )假设:1) 液膜内流动为层流;液体物性为常数2) 液膜表面温度等于饱和温度,蒸气度梯度,仅发生凝结换热,无对流换热与辐射换热3) 蒸气静止,蒸气对液膜表面无粘滞应力作用4) 液膜很薄且流速缓慢,可忽略液膜的惯性力5) 凝结热以导热方式通过液膜,忽略液膜内热对流作用层流边界层动量微分方程:22u x p g y u v x u u ∂+∂∂−=⎟⎟⎞⎜⎜⎛∂∂+∂∂ηρ积分:液膜的动量微分方程简化为:dy d ηc∴忽略对流作用、并忽略沿x 方向的导热(边界层)对上述Nusselt 理论解的修正:1) Nusselt 理论解与实验数据比较发现:30Re ≤c 时,二者符合得很好时,理论解逐渐低于实验数据1800Re 30<<c 原因:时,实验观察发现:凝结液膜表面光滑、无波纹,故理论解与实验数据相符;30Re ≤c对上述Nusselt 理论解的修正:1) Nusselt 理论解与实验数据比较发现:30Re ≤c 时,二者符合得很好时,理论解逐渐低于实验数据1800Re 30<<c 原因:时,实验观察发现:凝结液膜表面光滑、无波纹,故理论解与实验数据相符;30Re ≤c 凝结液膜的三种流态:层流、有波纹的层流、湍流时,由于液膜表面张力以及蒸气与液膜间的粘滞应力的作用,层流液膜表面发生波动,它促进了膜内热量的对流传递—膜内的对流换热不可忽略1800Re 30<<c Laminar, wavy laminar, and turbulent时,层流液膜表面发生的波动促进了膜内热量的对流传递,使理论解逐渐低于实验数据41⎤时,要把理论解得到的表面传热系数提高20%。

沸腾换热名词解释

沸腾换热名词解释

沸腾换热名词解释
嘿,咱今儿来聊聊沸腾换热这个事儿哈!你说啥是沸腾换热呀?就好比你煮开水的时候,水咕嘟咕嘟地冒泡,那热量不就从火传递到水里啦,这过程就是沸腾换热呀!
想象一下,那水在锅里欢快地翻滚着,热气腾腾的,这可不就是热量在欢快地传递嘛!沸腾换热就像是一场热闹的舞会,热量是主角,水就是那个尽情舞动的舞者。

你看啊,在我们的生活中,沸腾换热可太常见啦!家里的水壶烧水,不就是沸腾换热在发挥作用嘛。

还有那锅炉房里,热水通过管道把温暖送到各个房间,这也是沸腾换热的功劳呀!它就像一个勤劳的小蜜蜂,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

那沸腾换热有啥特点呢?嘿嘿,这可多了去了。

它的换热效率可高啦!就像一个超级大力士,能快速地把热量传递出去。

而且呀,它还很灵活呢,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工作,不管是高温还是低温,它都能应对自如。

就好比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不管是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都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沸腾换热不也是这样嘛,不管环境怎么变,它都能稳稳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你说这沸腾换热神奇不神奇?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呀!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可就没那么方便咯!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沸腾换热,那冬天我们怎么取暖呀?洗澡水怎么烧热呀?哎呀,简直不敢想象没有它的日子会是啥样!
所以呀,沸腾换热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东西呢!我们可得好好珍惜它,好好利用它,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温暖。

它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好朋友,默默地陪伴着我们,为我们付出着。

你说,我们能不爱它吗?反正我是爱死它啦!哈哈!。

传热学课件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传热学课件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第一节
二、膜状凝结换热




1.层流膜状凝结换热的理论解(纯净蒸汽在竖壁的膜状凝结) 3>.实用关系式 上式结果与实验相较,实验h值比上式计算值高20%左右,故 在实际使用时,将系数0.943修改成1.13。 对于水平放臵的圆管外壁的凝结换热,若以外径d定型, 1 其h为: 2 g3r 4 h 0.725 d t t s w 上列各表中定性温度均为:tm=(ts+tw)/2 对于竖放管外壁凝结换热,其计算可用竖壁公式计算,此 时定型尺寸为管长l,故只要管子不是很短,横放时管外凝结 表面的换热系数将高于竖放,如当l/d=50时,h横>2h竖,故冷 凝设计多用横管。
第二节




三、管内沸腾(有限空间沸腾)换热简介
换热一般经历: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过冷沸腾→泡态沸腾→液膜对流沸腾 →单相换热(湿蒸汽换热→ 过热蒸汽换热)
流动一般经历: 液相单相流→泡状流→块状流→环状流→气相单相流。
第三节


力管注 式壳入 热 热、工 管 管管作 就 利芯液 是 用和体 将 重工后 通 力作密 的 场介封 金 回质的 属 流三管 管 ,部子 子 不分。 抽 设组通 成 管成常 真 芯。是 空 。重由 , 热 管 的 构 造 和 简 单 原 理
第二节
一、沸腾分类




大空间沸腾:指加热壁面被沉浸在无宏观流速的液体表面 (自由表面)下所发生的沸腾。 有限空间沸腾(管内沸腾、受迫对流沸腾等):液体在压 差作用下以一定的速度流过加热管(或其它形状通道)内部 时,在管内表面上发生的沸腾。 另根据液温与壁温的关系可分为: 过冷沸腾:通常tw>ts,而tl<ts,目前研究不充分。 饱和沸腾:tw>ts,且tl>ts,从壁面产生的气泡不再被凝结。 通常有三种基本的沸腾状态: ①自然对流沸腾:只有少量气泡产生; ②泡态沸腾(核沸腾):大量产生气泡; ③膜态沸腾:壁与液体间产生气体隔膜。

热工学基础:沸腾换热

热工学基础:沸腾换热
管内沸腾换热受管子的放置(垂直、水平或倾斜)、管长与管径、壁面状况、气液比、液体 初参数、流速、流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大容器沸腾换热复杂得多。
4. 影响沸腾换热的因素
(1)液体的性质 一般情况下,表面传热系数随着液体的热导率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液体的黏度 和表面张力的增大而减小。
(2)不凝结气体 严重影响吸热制冷,应严禁不凝性气体混入制冷系统内。 (3)液位高度 当液位降低到临界液位值时,沸腾表面传热系数会明显地随液位的降低而升高。 (4)加热壁面的影响 加热壁面的材料、粗糙度、布置情况等不同,对沸腾换热将产生显著的影响。
管内沸腾换热在工程应用较为广泛,如管式蒸发器和水管锅炉等。
竖直管内沸腾换热
水平管内沸腾换热
管内沸腾换热
(1) 竖直管内沸腾换热
流动类型
单相流 块状流 雾状流
泡状流 环状流 单相流
换热类型
对流换热 泡态沸腾 湿蒸汽换热
过冷沸腾 液体对流沸腾 过热蒸汽换热
管内沸腾换热
(2) 水平管内沸腾换热
水平管内的沸腾换热情形与流速有关。
沸腾换热
沸腾换热指液体受热沸腾过程中与固体壁面间的换热现象。 1. 液体沸腾的分类
(1)大容器沸腾和管内沸腾
大容器沸腾 ➢ 指加热面被浸在没有强制对流的液体中所发生的沸腾现象。 ➢ 此时液体内一方面存在着由温度差引起的自然对流,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因汽泡运动所导
致的液体运动。
沸腾换热
管内沸腾
是液体在一定压差作用下,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加热管时所发生的沸腾现象,又 称为强制对流沸腾。
工程实际中一般总是设法控制在泡态沸腾区内操作,沸腾温差t 要严格
控制在临界点以下。
临界点C
临界温差tc 临界热流密度qc

传热-第7章-2

传热-第7章-2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 NCEPU
主讲:魏高升
(3)不凝结气体:强化传热 (4)加热表面的大小与方向以及液体自由表面 的高度(即液位)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影响核态沸腾换热主要因素的主要目的就 是为了确定强化或者削弱沸腾换热的方法。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 NCEPU
主讲:魏高升
(5)振荡流热管(脉动热管);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 NCEPU
主讲:魏高升
第7章 小结
(1)表面凝结的两种基本形态膜状凝结和珠状凝 结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2)努塞尔关于竖壁膜状凝结换热的理论分析方法;
(3)影响膜状凝结换热的主要因素 ;
主讲:魏高升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 NCEPU
主讲:魏高升
强迫对流沸腾简介 外力驱动下流体在宏观定向 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沸腾现象。如 电站直流锅炉水冷壁管和制冷系 统蒸发器管中的沸腾。 强迫对流沸腾过程中始终 伴随有汽液两相流动。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 NCEPU
为表面张力。
汽泡的 pl 2
pv pl ps pv tv ps ts
2 R pv pl
t v ts
tv ts 称为过热度
从传热角度分析,应该 tl t v ,即液体是过热的。
过热度越大,能够生存的汽泡半径越小。加热壁面处 的过热度最大,所以该处的汽泡最容易生存。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 NCEP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w ts
g
根据以上 8 个假设从边界层微分方程组推出努 塞尔的简化方程组,从而保持对流换热理论的 统一性。同样的,凝结液膜的流动和换热符合
边界层的薄层性质。
以竖壁的膜状凝结为例: x 坐标为重力方向,如 图所示。 在稳态情况下,凝结液膜流动的微分方程组为 :
u v x y 0 u u dp 2u v ) l g l 2 l (u x y dx y t t 2t u v al 2 y y x
gr hV 1.13 l l( t s t w )
2 l 3 l 1/ 4
(4)当是水平圆管及球表面上的层流膜状凝结时, 其平均表面传热系数为:
水平管:
gr hH 0.729 d( t t ) s w l
2 l 3 l
g
tw ts
特点:壁面上有一层液膜,凝结放出的
相变热(潜热)须穿过液膜才能传到冷
却壁面上, 此时液膜成为主要的换热
热阻
(2)珠状凝结
定义:凝结液体不能很好地湿润壁 面,凝结液体在壁面上形成一个个 小液珠的凝结形式,称珠状凝结。
g
tw ts
特点:凝结放出的潜热不须穿过液膜的阻力即 可传到冷却壁面上。
考虑假定(5) 膜内温度线性分布,即热量 转移只有导热
t t u v 0 x y
只有u 和 t 两个未知量,于是,上面得方 程组化简为:
2u l g l y 2 0 2 t a 0 l 2 y
边界条件: y 0 时, u 0, t t w
计算方法:对于竖壁紊流膜状换热,沿整个
壁面上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xc xc h hl ht 1 l l
式中:hl为层流段的传热系数;ht为紊流段的传热系数;
xc为层流转变为紊流时转折点的高度 l为竖壁的总高度
利用上面思想,整理的实验关联式:
Re 58 Pr
1 / 2 s
6. 管内冷凝 此时换热与蒸气的流速关系很大。 蒸气流速低时,凝结液主要在管子底部,蒸气则位于 管子上半部。 流速较高时,形成环状流动,凝结液均匀分布在管子 四周,中心为蒸气核。
7. 凝结表面的几何形状

强化凝结换热的原则是尽量减薄粘滞在换热表面 上的液膜的厚度。

可用各种带有尖峰的表面使在其上冷凝的液膜拉 薄,或者使已凝结的液体尽快从换热表面上排泄 掉。
2
汽化核心的分析
(1) 汽泡的成长过程 实验表明,通常情况下,沸腾时汽泡只发生在 加热面的某些点,而不是整个加热面上,这些
产生气泡的点被称为汽化核心,较普遍的看法
认为,壁面上的凹穴和裂缝易残留气体,是最
好的汽化核心,如图所示。



汽泡动力学简介:
1. 汽泡稳定存在条件: 设有一个容器,底面加热,上面压力ps 对应ts, 如中间有汽泡,其内压力pv,温度tv, 周围流体对应pl , tl 。 稳定条件:热平衡 力平衡 热平衡 tl= tv tl < tv 汽泡向流体传热,汽泡中的汽要凝结缩小; tl > tv 液体向汽泡传热,汽泡中的汽要膨胀长大。 力平衡 取半个汽泡为控制体,受两个力
式中:
d e ul
无波动层流

Re 30
有波动层流
Rec 1800
湍流
ul
de
为 x = l 处液膜层的平均流速; 为该截面处液膜层的当量直径。
如图
de 4 Ac / P 4b / b 4
Re 4 ul


4qml

由热平衡
h( ts tw )l rqml
1/ 4
球:
gr hS 0.826 d( t t ) s w l
2 l 3 l
1/ 4
横管与竖管的对流换热系数之比:
hH l 0.77 hV d
14
2
膜层中凝结液的流动状态
凝结液体流动也分层流和湍流,并且其判断依据 仍然时Re,
Re
③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是:冷凝器及蒸发
器、再沸器、水冷壁等。
§7-1 凝结换热现象 凝结换热实例
•锅炉中的水冷壁
•寒冷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许多其他的工业应用过程
tw ts
凝结换热的关键点
状凝结
g
• 凝结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发生,膜状凝结和珠
• 冷凝物相当于增加了热量进一步传递的热阻
• 层流和湍流膜状凝结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 影响膜状凝结换热的因素
• 会分析竖壁和横管的换热过程,及Nusselt膜
状凝结理论
1 、凝结换热现象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将汽化
潜热释放给固体壁面,并在壁面上形成凝结液的
过程,称凝结换热现象。有两种凝结形式。
2 、凝结换热的分类
根据凝结液与壁面浸润能力不同分两种
(1)膜状凝结
定义:凝结液体能很好地湿润壁面,并 能在壁面上均匀铺展成膜的凝结形式, 称膜状凝结。
du y 时, dy

0, t t s
求解上面方程可得: (1) 液膜厚度
4l l ( ts tw )x 2 g l r
1/ 4
ts tw 定性温度: t m 2
注意:r
按 ts 确定
(2)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
gr hx 4l ( t s t w )x
几点说明:
( 1 )上述热流密度的峰值 qmax 有重大意义,称为 临界热流密度,亦称烧毁点。一般用核态沸腾 转折点DNB作为监视接近qmax的警戒。这一点对 热流密度可控和温度可控的两种情况都非常重 要。 ( 2 )对稳定膜态沸腾,因为热量必须穿过的是热 阻较大的汽膜,所以换热系数比凝结小得多。
4hl( ts t w ) Re r
所以
横管:用d 代替 L 并且横管一般都处于层流状态
3
湍流膜状凝结换热
实验证明: ( 1 )膜层雷诺数 Re=1800 时,液膜由层流转 变为紊流 ; ( 2 )横管均在层流范围内,因为管径较小。 特征 :对于紊流液膜,热量的传递:( 1 )靠近壁 面极薄的层流底层依靠导热方式传递热量;( 2 ) 层流底层以外的紊流层以紊流传递的热量为主。因 此,紊流液膜换热远大于层流液膜换热。
4 )稳定膜态沸腾
从 qmin 开始,随着 t 的上升,气泡生长速 度与跃离速度趋于平衡。此时,在加热面上形成稳 定的蒸汽膜层,产生的蒸汽有规律地脱离膜层,致 t 使 上升时,热流密度 q 上升,此阶段称为稳
定膜态沸腾。
其特点: ( 1 )汽膜中的热量传递不仅有导热,而且有对流; ( 2 )辐射热量随着t 的加大而剧增,使热流密度大 大增加; ( 3 )在物理上与膜状凝结具有共同点:前者热量必 须穿过热阻大的汽膜;后者热量必须穿过热阻相对较 小的液膜。
所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珠状凝结的表面传
热系数定大于膜状凝结的传热系数。
§ 7-2 膜状凝结分析解及关联式
1、纯净蒸汽层流膜状凝结分析解
假定:1)常物性;2)蒸气静止;3)液膜的惯性 力忽略;4)气液界面上无温差,即液膜温度等于
饱和温度;5)膜内温度线性分布,即热量转移只
有导热;6)液膜的过冷度忽略; 7)忽略蒸汽密 度;8)液膜表面平整无波动
3 )过渡沸腾
从峰值点进一步提高 t ,热流密度 q 减小; t q 当 增大到一定值时,热流密度减小到 ,这 min 一阶段称为过渡沸腾。该区段的特点是属于不稳 定过程。 原因:汽泡的生长速度大于汽泡跃离加热面的 速度,使汽泡聚集覆盖在加热面上,形成一层 蒸汽膜,而蒸汽排除过程恶化,致使 q m 下降。
2 )强制对流沸腾(管内沸腾)
上述每种又分为过冷沸腾和饱和沸腾。
产生沸腾的条件: 理论分析与实验证明,产生沸腾的条件: 1)液体必须过热; 2)要有汽化核心
1
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
(1)大容器沸腾 定义:指加热壁面沉浸在具有自由表面的液体中 所发生的沸腾称为大容器沸腾。 特点:产生的气泡能自由浮升,穿过液体自由面 进入容器空间。 (2)饱和沸腾 定义:液体主体温度达到饱和温度 ,壁面温度 高于饱和温度所发生的沸腾称为饱和沸腾。 特点 : 随着壁面过热度的增高,出现 4 个换热 规律全然不同的区域。
§6-4 沸腾换热现象
沸腾的定义:沸腾指液体吸热后在其内部产生汽泡 的汽化过程称为沸腾。 沸腾的特点 1 )液体汽化吸收大量的汽化潜热; 2 )由于汽泡形成和脱离时带走热量,使加热表 面不断受到冷流体的冲刷和强烈的扰动,所以沸 腾换热强度远大于无相变的换热。
沸腾换热分类:
1 )大容器沸腾(池内沸腾) ;
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1 、重点内容:
① 凝结与沸腾换热机理及其特点; ② 膜状凝结换热分析解及实验关联式; ③ 大容器饱和核状沸腾及临界热流密度。 2 、掌握内容:
掌握影响凝结与沸腾换热的因素。
3 、了解内容:
①了解强化凝结与沸腾换热的措施及发
展现状、动态。
②蒸汽遇冷凝结,液体受热沸腾属对流
换热。其特点是:伴随有相变的对流换热。
下脚标 l 表示液相
考虑假定(3)液膜的惯性力忽略 u u l (u v ) 0 x y 将动量方程应用于边界层外的蒸汽,并考虑假定 (7)忽略蒸汽密度,边界层外的压力变化更大 dp v g 0 dx u v x y 0 u u dp 2u l (u x v y ) dx l g l 2 y t t 2t u x v y al 2 y
3. 过热蒸气 要考虑过热蒸气与饱和液的焓差。 4. 液膜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非线性 如果考虑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实际情况,要用下式代 替计算公式中的 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