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25题,共50分)
1. 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
A. 法家
B. 墨家
C. 儒家
D. 道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战国百家思想。从材料中“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统治者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 可以看出依法治国,符合法家的思想主张,故答案选 A项;B项代表中下阶层利益,提倡兼爱非攻,与题意不符;儒家思想强调仁与礼,与题意不符,C不选;D项主张无为而治,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
2. 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A. “为政以德”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D. “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A“为政以德”即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要求统治者关注民众的愿望和要求;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意思是说为官者讲究礼节百姓中就没有不敢不尊敬的,说明孔子要求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名师点睛】孔子地位随着儒家思想的不断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孔子主张仁和礼,强调要关心和爱护他人,主张社会和谐。此外,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但是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成为了批判的对象。此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3. 某文学家把孔子的时代描述为“中国正处于愁闷时期”,“急于求变的她愿意抛弃一切曾经优良的传统与制度,允许有志之士从事变革”。对上述描述解读正确的是
A. “愁闷时期”具有礼崩乐坏的特点
B. “曾经优良”的制度包含郡县制
C. “急于求变”是指要求尽快建立中央集权
D. “变革”的典范是商鞅变法
【答案】A
4.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这一思想应为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体现了该派别主张避世成为隐士,是道家思想,B项正确。儒家是主张积极入世的;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变法革新;三项均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ACD。
5.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 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B. 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 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D. 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强调“仁”,即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孟子强调“仁政”,即对统治者个人政治素养的要求;荀子的“仁义”则是指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三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 C项正确。A项中的礼仪法治,与材料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不符,排除;孔子的“仁”本质上也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故B项将早期儒家思想与阶级对应起来显然是错误的,排除;D则是西汉时董仲舒的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
6. 阅读下表内容。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A. 教育思想
B. 农本思想
C. 民本思想
D. 重农抑商
【答案】C
【解析】孔子的“有教无类”是教育思想,而材料中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均无涉及教育方面,故A项错误;农本思想实际上是重农思想的另一种表述,材料中三人的思想均无涉及,故B 项错误;材料中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民贵君轻”“仁政”思想,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都体现出了对人民的重视,是民本思想的体现,故C项正确;三人的思想既没有涉及重农也没有体现抑商,故D项错误。
7.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
A. 尊儒抑法
B. 抑儒尚法
C. 抑儒抑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对材料信息的准确理解,可知作者以“以礼为本,以法为末”,本、末皆不可失,而“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作者态度应为儒法并用,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
8. “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
A. 道家
B. 佛教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道家思想讲求自然无为,重视辩证思维,材料中“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有无相生”等正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佛教思想重视修性,材料没有体现个人修养的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儒家道德的强调,故CD两项错误,排除CD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书画和戏曲艺术·书画的特点
9. 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百家争鸣局面消失
B. 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C. 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D. 西汉君主重用儒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依据材料所述为汉初的功臣多出自于平民,到东汉中兴是则主要是儒家知识分子,由此可见儒家知识分子的地位有所提升,结合所学西汉、东汉的选官制度均为察举制,所以A错误;推动民间向学风气兴起的是唐的科举制,所以C错误;汉代都比较重视儒者,所以D不正确;汉初采用的道家思想休养生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