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生物总复习(全套)考点专项练习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版)高考生物总复习(全套)考点专
项练习汇总
专项突破破解有关酶
实验的三种方法
1.试剂检测法鉴定酶的本质
(1)实验设计思路。
从酶的化学本质上来讲,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
在高中教材中常见的一些酶,如淀粉酶、蛋白酶等,其本质都是蛋白质,所以对酶本质的鉴定常常是变相地考查蛋白质的鉴定方法。
因此,使用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的鉴定方案即可。
(2)实验设计方案。
(1)酶的催化作用实验探究。
检测反应物不被分解;
对照组:反应物+清水――→
检测反应物被分解。
实验组:反应物+等量的相应酶溶液――→
(2)酶的专一性实验探究:此实验中的自变量可以是不同反应物,也可以是不同酶溶液,因变量是反应物是否被分解。
①设计思路一:换反应物不换酶。
检测反应物被分解;
实验组:反应物+相应酶溶液――→
检测反应物不被分对照组:另一反应物+等量相同酶溶液――→
解。
②设计思路二:换酶不换反应物。
检测反应物被分解;
实验组:反应物+相应酶溶液――→
检测反应物不被分对照组:相同反应物+等量另一种酶溶液――→
解。
(3)酶的高效性实验探究。
检测底物分解速率;
对照组:反应物+无机催化剂――→
实验组:反应物+等量酶溶液――→检测底物分解速率。
实验中自变量是无机催化剂和酶,因变量是底物分解速率。
3.梯度法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最适pH (1)实验设计思路。
⎭
⎪⎬⎪⎫底物t 1温度(或pH 1)下+酶t 1温度(或pH 1)下
底物t 2
温度(或pH 2
)下+酶t 2
温度(或pH 2
)下
底物t n
温度(或pH n
)下+酶t n
温度(或pH n
)下――→检测
底物的分解量(或剩余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2)实验设计程序。
[例题] 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中,最科学、严谨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具
有高效性
实验组:2 mL 3%的H 2O 2溶液+1 mL 过氧化氢酶,保温5 min 后观察
无机催化剂的对比体现出来的,对照组应加入FeCl3溶液;B选项中变量的设计是正确的,但用碘液只能检测淀粉的存在,对于蔗糖溶液是否反应无法检测,应用斐林试剂检测;C选项前后温度的变化对实验有影响,应设计多组装置控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
答案:D
1.下列与酶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
B.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可能不止一种
D.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不止一种
解析: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若验证酶的专一性,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或底物的种类,A错误;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高,若验证酶的高效性,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B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因变量可以是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也可以是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C正确;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不同,D错误。
答案:C
2.(2017·厦门质检)为了证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5组实验,分别选择一定的试剂进行检测,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B .②和④对比,用碘液检测
C .④和⑤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 D
.③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
解析:①和③中蛋白酶和淀粉酶均是蛋白质,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所以②和④对比,可用碘液检测;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产生还原糖,淀粉酶虽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但麦芽糖为还原糖,所以④和⑤均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形成砖红色沉淀;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均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
答案:B
3.(2017·泰安二模)将牛奶和姜汁混合,能使牛奶凝固。
某同学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
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结果如下表:
A .新鲜姜汁中含有能使可溶状态的牛奶凝固的酶
B .进一步测定最适温度,可设置60 ℃、65 ℃、75 ℃、80 ℃四个温度梯度
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该实验说明酶需要适宜的温度,100 ℃时未凝固,是因为酶的活性已经丧失
解析:新鲜姜汁能使牛奶凝固,且凝固时间受温度影响,可能是由于新鲜姜汁中含有使牛奶凝固的酶,A正确;由表格信息可知,60 ℃、80 ℃牛奶凝固的时间较短,因此最适宜温度应该在40 ℃~100 ℃之间,因此如果进一步测定最适温度,设置的温度梯度应该有小于60℃、大于80 ℃的温度,B错误;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应该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C正确;该实验说明酶需要适宜的温度,100 ℃时未凝固,是因为酶的活性已经丧失,D正确。
答案:B
4.(2017·武汉调研)萌发的大麦种子中存在着两种淀粉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
α-淀粉酶耐热不耐酸;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70 ℃处理15 min即变性失活。
为测定萌发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的差异,将发芽3天的大麦种子加蒸馏水研磨匀浆、离心取上清液得到淀粉酶提取液,进行如下实验。
(1)步骤⑦中加入的试剂X为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操作步骤中,步骤②中对1号试管进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达成实验目的,设置的1、2、3号试管中,为对照组的一组是________号试管。
(3)通过上述实验,能大致比较萌发3天时种子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的大小。
比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萌发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的差异,淀粉酶分解淀粉为还原糖,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步骤⑦中加入的试剂X为斐林试剂。
(2)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70 ℃处理15 min即变性失活,上述实验操作步骤中,步骤②中对1号试管进行操作的目的是使β-淀粉酶变性失活,测定大麦种子中α-淀粉酶催化效率,为达成实验目的,设置的1、2、3号试管中,为对照组的一组是2号试管(2号试管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均失活,不能将淀粉分解为还原糖,2号和1号对比能测定α-淀粉酶催化效率)。
(3)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测定各试管沉淀物的量,1、2号试管的
差值代表α-淀粉酶的活性,3、1号试管的差值代表β-淀粉酶的活性,差值大的表示该酶的活性大,从而能大致比较萌发3天时种子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的大小。
答案:(1)斐林试剂
(2)使β-淀粉酶变性失活 2
(3)测定各试管沉淀物的量,1、2号试管的差值代表α-淀粉酶的活性,3、1号试管的差值代表β-淀粉酶的活性,差值大的表示该酶的活性大
专项突破生物变异原因及类型的实验探究
1.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方法
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判断方法
3.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定
(1)类型⎩⎪⎨⎪⎧显性突变:aa →Aa (当代表现)隐性突变:AA →Aa (当代不表现,一旦表现即为纯合体)
(2)判定方法。
①选取突变体与其他已知未突变体杂交,据子代性状表现判断。
②让突变体自交,观察子代有无性状分离而判断。
4.根据题意确定图中变异的类型
(1)若为有丝分裂(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受精卵等),则只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
(2)若为减数分裂,则原因是基因突变(间期)或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
(3)如右图所示,若题目中问造成B 、b 不同的根本原因,应考虑可遗传变异中的最根本来源——基因突变。
(4)若题目中有××分裂××时期提示,如减Ⅰ前期造成的则考虑交叉互换,间期造成的则考虑基因突变。
[例题]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A(长翅)和a(残翅)与控制体色的基因B(灰身)和b(黑身)位于Ⅱ号常染色体上(如右图所示);控制眼型(圆眼和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1)若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分别为W、w,现用纯合长翅灰身红眼雌果蝇与纯合残翅黑身白眼雄果蝇杂交获得F1,将F1的雌雄果蝇交配获得F2。
若用亲本中的隐性个体与F2中长翅灰身红眼果蝇杂交,所得后代中残翅黑身白眼雌果蝇占______。
若F2中出现了长翅灰身白眼果蝇,这最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填“基因自由组合”“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造成的;若F2中出现了长翅黑身红眼果蝇,这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填“基因自由组合”“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造成的。
(2)现有一群圆眼果蝇中出现了一只棒眼突变体雄果蝇。
欲知其突变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具体操作是:
①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该棒眼突变体雄果蝇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
②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确定棒眼是显性突变;
③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确定棒眼是隐性突变。
解析:(1)纯合长翅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X W X W,纯合残翅黑身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X w Y,杂交获得的F1基因型为AaBbX W X w和AaBbX W Y。
F1的雌雄果蝇交配获得F2,F2中长翅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_B_X W X-。
与亲本中的隐性个体aabbX w Y杂交,由于翅型和体色都在Ⅱ号染色体上,因此,所得后
代中残翅黑身白眼雌果蝇占2
3×
1
2×
1
2×
1
4=
1
24。
由于控制果蝇翅型的
基因A(长翅)和a(残翅)与控制体色的基因B(灰身)和b(黑身)位于Ⅱ号常染色体上,而控制颜色(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F2中出现了长翅灰身白眼果蝇,最可能是由于基因自由组合造成的;若不考虑眼色遗传,由图示中A基因和B基因及a基因和b 基因的位置关系可知,正常情况下,F2只会出现长翅灰身果蝇、残翅黑身果蝇。
而F2出现了长翅黑身果蝇,这最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B→b)或交叉互换(在形成四分体时,B所在的染色单体和b所在的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造成的。
(2)①由于控制眼型(圆眼和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所以要确定突变是隐性突变还是显性突变,可选择纯合圆眼雌果蝇和该棒眼突变体雄果蝇杂交。
②若子代雌果蝇均为棒眼,雄果蝇均为圆眼,说明为显性突变;③若子代无棒眼个体,即雌雄果蝇都是圆眼,说明为隐性突变。
答案:(1)1
24基因自由组合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2)①圆眼
雌果蝇②雌果蝇都是棒眼,雄果蝇都是圆眼③雌雄果蝇都是圆眼
1.小鼠尾形的弯曲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 控制,若小鼠的受精卵无控制尾形的基因(B、b),将导致胚胎致死。
正常尾雌鼠与弯曲尾雄鼠交配,F1雌鼠全为弯曲尾,雄鼠全为正常尾。
请回答:
(1)控制小鼠尾形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且弯尾性状为________性。
(2)在一次正常尾雌鼠与弯曲尾雄鼠交配中,F1中出现了一只正常尾雌鼠(T),推测可能是父本产生配子时B基因突变为b或B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断缺失所致,为检验是何种原因所致,某研究小组让这只正常尾雌鼠(T)与弯曲尾雄鼠交配得F1中的雌鼠全为弯曲尾,再让F1雌鼠与弯曲尾雄鼠交配得F2, 若F2幼鼠中雌∶雄=________,则为B基因突变为b基因所致;若F2幼鼠中雌∶雄=________,则为B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断缺失所致。
解析:(1)正常尾雌鼠与弯曲尾雄鼠交配,F1雌鼠全为弯曲尾,雄鼠全为正常尾,后代雌雄表现不一样,且雌性后代与父本表现型
相同,雄性后代与母本表现型相同,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正常尾是隐性性状,弯曲尾是显性性状。
(2)F1中出现了一只正常尾雌鼠(T),若是父本产生配子时B基因突变为b,则该小鼠基因型为X b X b,让这只正常尾雌鼠(T)与弯曲尾雄鼠(X B Y)交配所得F1中的雌鼠全为弯曲尾(基因型为X B X b),再让F1雌鼠(X B X b)与弯曲尾雄鼠(X B Y)交配得F2,F2幼鼠中雌∶雄=1∶1;若是B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断缺失所致,则该小鼠基因型为X b X -,让这只正常尾雌鼠(T)与弯曲尾雄鼠(X B Y)交配所得F1中的雌鼠全
为弯曲尾(基因型为X B X b、X B X-,且二者各占1
2),再让F1雌鼠与弯
曲尾雄鼠(X B Y)交配得F2,后代中基因型为:1
2(X
B X B、X B X b、
X B Y、X b Y)、1
2(X
B X B、X B X-、X B Y、X-Y),其中X-Y致死,则F2
幼鼠中雌∶雄=4∶3。
综上所述,若F2幼鼠中雌∶雄=1∶1,则为B基因突变为b基因所致;若F2幼鼠中雌∶雄=4∶3,则为B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断缺失所致。
答案:(1)X显(2)1∶14∶3
2.某野生矮茎豌豆种群中发现了几株高茎豌豆,经基因检测,该突变性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
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方案判定基因突变的类型。
解析:
答案:让突变体自交,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该突变为显性突变;若自交后代未出现性状分离,该突变为隐性突变。
专项突破细胞呼吸的
相关实验
1.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
(1)实验装置。
装置甲装置乙
(2)实验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水滴左移。
单位时间内液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
装置乙为对照。
(3)注意事项。
①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将装置进行灭菌,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②对照组的设置: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膨胀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定的生物灭活(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③若选用绿色植物做实验材料,测定细胞呼吸速率,需将整个装置进行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2.根据液滴移动情况探究细胞呼吸方式
(1)实验装置。
装置甲装置乙
装置甲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掉呼吸作用所产生的CO2,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种子细胞呼吸吸收的O2量。
装置乙中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种子细胞呼吸吸收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的差值。
(2)实验分析。
3.):常见方法是用离心的方法把动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开,分别加入丙酮酸,检测CO2的产生。
[例题](2017·吉林大学附中统考)下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细胞
呼吸类型所用的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装置1、2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发芽种子,装置3中为等量的煮熟种子。
若装置1左移10 cm,装置2右移12 cm,装置3右移2 cm,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比值为()
装置1装置2
装置3
A.6∶5B.5∶6
C.2∶5 D.5∶2
解析:装置3为对照实验,装置3着色液滴右移2 cm,说明环
境因素造成气体膨胀2 cm。
装置1气体减少表示O2的消耗,装置1左移10 cm,O2减少实际为12 cm。
装置2右移12 cm,气体增加实际为10 cm,装置2气体增加量为CO2产生量与O2消耗量的差值。
CO2产生量为10+12=22 cm,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12 cm,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10 cm。
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2个单位,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5个单位。
答案:C
1.(2017·石家庄检测)下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实验装置,把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该装置可用来测定小麦种子有氧呼吸速率
B.若将NaOH溶液换为清水,可用来测定小麦种子无氧呼吸速率
C.若把小麦种子换为死种子,可作为该装置的对照,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D.在实验全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解析:试管中的液体是NaOH,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该装置可用来测定小麦种子有氧呼吸速率,A正确;无氧呼吸有气体的释放,所以若将NaOH溶液换为清水,可用来测定小麦种子无氧呼吸速率,B正确;为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可把小麦种子换为死种子,作为该装置的对照,C正确;呼吸作用会释放能量,所以在实验全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会发生改变,D错误。
答案:D
2.如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装置一装置二
A.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装置一中液滴不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C.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死亡
D.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解析: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错误、D正确。
装置一中液滴不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C 错误。
答案:D
3.(2017·襄阳调研)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
①~⑥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关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②⑥
B.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③⑤
C.试管①③⑤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
D.试管②④⑥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
解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由表格可知,①试管在细胞质基质中,提供丙酮酸和氧气,不能进行呼吸作用,②试管在细胞质基质中,提供葡萄糖,进行了无氧呼吸,能够产生酒精和CO2,③试管在线粒体中,提供丙酮酸和氧气,能够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二、三阶段,能产生水和CO2,④试管在线粒体中,提供葡萄糖,不能进行呼吸作用,⑤试管中有酵母菌、葡萄糖和氧气能进行有氧呼吸,⑥试管中有酵母菌、葡萄糖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酒精是在无氧情况下,在细胞质基质中产
生,会产生酒精的是②、⑥,A正确;有氧情况下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产生CO2和H2O,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只有③、⑤,B正确;根据试管①③⑤的实验结果,不能判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根据试管②④⑥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正确。
答案:C
专项突破兴奋传导、传递方向及特点的实验探究
1.基本思路
选刺激和测量的部位——在神经纤维上选一刺激点,用A表示,测量部位应选在刺激点两侧,用B和C表示。
若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可通过观察效应器的变化和另一侧的电位测量仪来确定传导方向;若在神经元之间,则在传入和传出神经上各选一点,用A′、B′表示,先有A′处刺激,B′处测电位变化,再反过来进行,通过
两次结果来确定传导方向。
2.实验设计
(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方法设计:电刺激右图中a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b 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②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b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b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中a处,测量图中c处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图中c处,然后测量图中a处的电位变化。
②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例题](2017·岳阳二模)下图为神经元特殊的连接方式,图中①、②、③表示神经元,电流计M、N连接在神经元表面。
请据图回答:
(1)突触包括轴突—树突和______________两种常见类型。
(2)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若N的指针不能偏转,则此时
①的膜外电位为________。
(3)若图中的神经元在兴奋时均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在B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N的指针将偏转________(填写“一次”“两次”“多次”)。
(4)利用图中标注的A、B、C三个位点,请设计实验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简要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突触包括轴突—树突和轴突—胞体两种常见类型。
(2)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在A 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若N的指针不能偏转,只能说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因此此时①的膜外电位为正电位。
(3)分析图解可知,图中①②或①②③都首尾相接,即产生的兴奋可以循环传导。
若图中的神经元在兴奋时均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
在B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N的指针将偏转多次。
(4)利用图中标的A、B、C三个位点,设计实验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可以把某药物分别放在B、C两处,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观测电流计N的指针能否偏转。
答案:(1)轴突—胞体(2)正电位(3)多次(4)设计简要思路:把某药物分别放在B、C两处,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观测电流计N的指针能否偏转。
预期实验现象:把药物放在C处,N的指针不偏转;把药物放在B处,N的指针偏转。
1.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
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和b 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
下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有波动,电位计b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示反射弧为皮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1)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的实验设计思路: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点,从该点两侧观察反应。
结合图示信息,刺激电位计b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图示刺激点左侧电位计b 有电位波动,刺激点右侧的左后肢屈腿,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验证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需跨突触检测,在上述实验基础上,电位计a未出现电位波动,左后肢屈腿,可验
证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进行单向传递。
(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通过神经递质完成,易受药物影响。
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用0.5%的硫酸溶液刺激蛙左后肢趾尖,电位计a有波动,电位计b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推测其原因是神经递质传递受阻。
结合神经递质的作用过程,其传递受阻有两种可能,一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二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答案:(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b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b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a未出现电位波动。
(2)①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②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2.动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由神经、体液、免疫三维系统共同来维持。
小张的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
其反射弧示意图如图示。
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当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神经元b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异性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