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交叉偶联反应
第11章 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交叉偶联反应
11.2.4 Suzuki偶联反应机理
ArX Ar-Ar' Pd
o
ArPdAr'
ArPdX NaOR
ROB(OH)2 ArPdOR Ar'B(OH)2
NaX
图11-3 Suzuki偶联反应机理
11.3 Stil1e偶联反应 在钯配合物催化下,卤代烃与锡有 机化合物间的交叉偶联反应,称Stille偶 联反应 。
I + SnBu3 Pd(dba)2 L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配 体(L) PPh3
MePPh2 P(CH2CH2CN)3 (4-MeOC6H4)3P (4-FC6H4)3P (4-ClC6H4)3P (2-MeC6H4)3P (2-furyl)3P
相对速率 1
<0.07 <0.07 <0.07 0.60 0.71 35.2 105
2. 卤代烃 溴代芳烃是最早使用的Suzuki偶联反 应的底物,卤代芳烃和烯基卤的活性是I >Br>Cl>F。芳基或烯基三氟甲磺酸酯 (Triflates),甚至磺酸酯都能与有机硼 酸发生Suzuki偶联反应
CO2Et + OTf
O B O C5H11 OTBDMS
Pd(PPh3)4 K3PO4
11.1 Kumada偶联反应 Kumada偶联反应是在镍配合物催化 下,Grignard试剂与卤代烃间的交叉偶 联反应。 1960年Chatt和Shaw Grignard试剂 对镍配合物中Ni-X键的烃化反应; 1970年Uchino 二芳基镍配合物与 卤代烃R’-X反应生成新的芳基卤合镍和 联二芳烃。 Kumada将这两个化学计量反应组合 起来并实现了催化循环
以上结果表明,钯配合物中的烷氧基和乙酰基 能促进配体交换反应,这对Suzuki偶联反应是很重 要的
第11章-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交叉偶联反应
Cp2TiCl2 R'
O
CHOH
R'
Cp2TiCl2 H2O + (CH3)2CHMgBr
O
OH
R' CH OH
R'
(CH3)2CHOMgX
Cp2TiCl2
(CH3)2CHMgX
(CH3)2CHMgX
R'
Cp2Ti Cl
OCH R'
R' CO
R'
Cp2Ti H Cl
Cp2Ti Cl
CH3 CH
CH3
Kumada将这两个化学计量反应组合 起来并实现了催化循环
11.1.1 Kumada偶联反应催化剂 该反应的催化剂是零价镍有机配合物
11.1.2 Kumada偶联反应底物 卤代芳烃和烷基、芳基Grignard试剂是
Kumada偶联反应底物。
11.1.3 Kumada偶联反应的选择性
1. Kumada偶联反应的化学选择性
Ph L2Ni Cl +
MgCl
Ph L2Ni Cl +
MgCl
L2Ni Ph
Ph
CH2=CHCH3 H NiL2 Ph
CH2=CHCH3 + PhH
CH2CH2CH3 L2Ni Ph
PhCH2CH2CH3
2 . Kumada偶联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11.1.4 Kumada偶联反应机理
图11-1 Kumada偶联反应机理
12
Ph3Sb
13.2
5
(4-FC6H4)3P
0.60
13
dppe
0.33
6 (4-ClC6H4)3P
0.71
金属催化偶联反应
利用连续流动反应技术,实现反应物的高效混合和传质,提高反应 速率和选择性。
优化反应动力学参数
通过调整反应物浓度、催化剂用量等反应动力学参数,实现反应的 高选择性和高效率。
06
金属催化偶联反应的挑战与 未来发展
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选择性问题
金属催化偶联反应中,如何实现高选择性地合成目标产物是一个重要挑战。不同底物和反应条件下,选择性控制需要 更加精细的策略。
过渡金属催化偶联反应
随着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发展,金属催化偶联反应取得了重大突破。过渡金属(如铜、镍、 铁等)具有较低的毒性和成本,且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实现高效催化。这些催化剂可通过 均相或多相体系进行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金属有机框架(MOFs)在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类新型多孔材料,在金属催化偶联反应中展现出独 特的优势。MOFs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孔径和化学功能性,可作为催化剂载体或直接 作为催化剂参与反应,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04
金属催化偶联反应在有机合 成中的应用
构建碳-碳键的方法
01
02
03
交叉偶联反应
利用不同的有机金属试剂 进行交叉偶联,构建碳-碳 键,如Suzuki偶联、 Heck偶联等。
自身偶联反应
相同的有机金属试剂在金 属催化剂作用下进行自身 偶联,生成对称与亲核试剂发生烯丙基化 反应,构建碳-碳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绿色溶剂与试剂
开发可生物降解、低毒性的绿色溶剂和试剂,替代传统有毒有害的 溶剂和试剂,降低金属催化偶联反应的环境负担。
原子经济性
通过优化反应路径和提高原子利用率,实现金属催化偶联反应的高 原子经济性,减少资源浪费。
过渡金属配合物
2Eeg + 3Et2g=0
解得:
Eeg - Et2g=10Dq
Eeg= 3/5 = 6Dq Et2g= -4Dq
Dq是晶体场强度的衡量,场愈强,Dq越大。
.
晶体场理论
金属离子5个d轨道在不同的配位场中发生能级裂分 几种典型的配位场对金属原子或离子d轨道的裂分如图:
.
晶体场理论
d轨道电子组态
洪特规则:同一能级的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
剂 50年代,α-烯烃和二烯烃定向聚合的Ziegler-Natta催化
剂 乙烯控制氧化的Pd盐催化剂 晶体场理论发展 60年代,分子轨道理论的发展(Cossee) 70年代以后,配位催化得到迅速发展, 80年代以后,均相催化多相化得到迅速发展。
.
配位催化(配位络合催化、络合催化)由 Natta在1957年提出,含义:单体分子与活性 中心配位络合,接着在配位界内进行反应。
空轨道形成σ-配键,另一方面,中心金属原子将其d轨道上的电 子反馈到CO的π*反键轨道中形成反配位π键,这种配位键从整 体上称σ- π电子接受配键。
.
几种重要的配位化合物
过渡金属与烯烃的络合物: 烯烃中没有孤对电子,是烯烃的成键轨道上的π电子给予
金属的空轨道,而金属的d电子又反馈到烯烃的反键π*轨道中, 这类络合物称为 π-络合物。
道而且自旋相互平行(这时候能量最低)
Pauli原理:每个轨道只能容纳二个自旋方向相反
的电子,再多就要排斥
.
分子轨道理论
晶体场理论只考虑了中央离子(M)与配体 的静电作用,而实际上M上的d电子是非 定域的,必须考虑M与配位体之间的轨道 重叠。
2
空轨道
3
充满轨道
4
有机硅试剂参与Pd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及反应机理
过渡金属催化的C-C键的合成已经发展成为现代有机合成化学中最有用和最重要的反应之一。
有机硅试剂被认为是钯催化与有机卤化物和伪卤化物的交叉偶联反应中极具吸引力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有机硅烷的开发和反应条件的改进极大地扩大了反应的范围。
与传统的有机金属偶合相比,Hiyama反应有许多优点:优良的底物,温和的反应条件,偶联反应中保持区域和立体化学选择性,低毒性和提高了化学稳定性。
反应机理
在F离子的活化下,Hiyama催化反应与其他过渡金属催化反应相似的路径:氧化加成,激活的五配位硅酸盐的金属交换,最后还原消除。
氟激活的有机硅烷和有机卤化物的偶联反应机理
对烯基硅醇Hiyama偶联反应的深入研究表明,用亲核碱激活的反应与氟激活的反应通过不同的机制进行。
有机卤化物的氧化加成后,去质子化的硅醇盐或直接是硅醇,迅速加入到钯中,形成四配位的钯-硅醇盐络合物,然后通过还原消除放音形成交叉偶联产物。
四配合物的分解是催化循环反应中限速的步骤。
碱活化的烯烃硅醇盐的无氟交叉偶联反应机理
*三甲基硅烷
* 三烯丙基硅烷
* 卤代硅烷
* 硅氧烷
* 硅醇
* 环硅氧烷。
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
化工青年的一天
假如小红在家做饭,择菜需8分,洗菜需5分,烧水需3分,淘米需3分,煮饭需 10分,切菜需4分,炒菜需6分,问小红多久能够吃到饭?
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
——汇报人: 洪诗斌
项目执行情况
目的:得到最优催化反应条件
亨利反应
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铜盐等
铜催化的亨利反应
O 目的:获得最佳配体 H OH 手性Cu催化剂 配体设计与合成 甲醇 NO2
+
NO
目的:实现寻找最优催化反应条件。
金属有机化学基础-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
零价钯或镍催化的卤代烃与非过渡金属有机化 合物的交叉偶联反应:
Kumada反应 Suzuki反应 Stille反应 Negishi反应 Heck反应
Sonogashira反应
Kumada偶联反应:
R-X
Grignard Reagent Ni(0) / Pd(0) + R'-MgX
PPh3 Pd OAc
reductive elimination Pd-PPh3 + Ac2O + Ph3PO
用乙烯还原:
PdL2X2
migratory insertion X
H
b-hydride elimination PdL2X - X HPdL2X
reductive elimination
X
PdL2 + HX
Kumada偶联反应的催化剂是零价镍或零价钯的配合物,通常采用由 催化剂前体二价镍(钯)的双齿膦配合物现场生成催化剂。
NiCl2, PdCl2, Pd(OAc)2, or Na2PdCl4等 + 相应膦配体
PhCl
+
BuMgBr
NiCl2L (1%) Et2O, refux
PhBu
催化活性: L = dppp > dmpf > dppe > dmpe > dppb > cis-dpen
X
reductive elimination
用金属有机化合物还原:
PdL2X2
2 R-M
R R PdL2 + 2 MX
PdL2 + R-R
13.1 Kumada偶联反应
Kumada偶联反应是在镍配合物催化下,Grignard试剂 与卤代烃间的交叉偶联反应 。
偶联反应
偶联反应——《百度百科》自由基偶联反应酯等羰基化合物在金属还原下,会形成双分子偶联产物(偶姻反应)。
例如:COOEt3OOHCOOEtCOOEt OHO 3芳基重氮盐与不饱和化合物在氯化亚酮的作用下,可以发生芳基化反应(Meerwein 反应)。
例如:PhN 2++OCOCH 3337o CH 3CPhON 2+ Cl-O 2NOOOONO 235-45%+CuCl1924年Gomberg 和Bachmann 发现,芳香重氮盐在碱性条件下与其它芳香族化合物偶联生成联苯或联苯衍生物。
反应是通过自由基历程进行的。
N 2+Cl -+五、过渡金属催化偶联反应偶联反应(Coupling reaction )是两个化学实体(或单位)结合生成一个分子的有机化学反应。
狭义的偶联反应是涉及有机金属催化剂的碳-碳键生成反应,根据类型的不同,又可分为交叉偶联和自身偶联反应。
下面对各种偶联反应作简单介绍。
1)Wurtz-Fittig 反应1855年,法国化学家Wurtz 发现卤代烷和金属钠作用后,生成了含碳原子数增加1倍的烷烃。
上述反应对伯卤代烷较为适宜,叔卤代烷则形成烯烃。
反应可能形成有机钠中间体,属于S N 2历程。
例如:EtOOCI23COOEtEtOOC德国化学家费提希用金属钠、卤代烷和卤代芳烃一起反应,得到了烷基芳烃,称为“武尔兹-费提希反应”。
本法收率较高,副产物容易分离,是一种重要的制备烷基芳烃方法。
2)Glaser 偶联反应1869年,Glaser 发现末端炔烃在亚铜盐、碱以及氧化剂作用下,可以形成二炔烃化合物。
例如:4260%3)Ullmann 反应Ullmann 偶合反应是有机合成中构建碳—碳键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Ullmann 偶合反应首次报道1901年, 它通常是利用铜作为催化剂, 催化卤代芳烃发生偶合反应生成联苯及其衍生物。
一般反应式为:2 ArXPd(0)或Pd(II)X= Cl 、Br 、I Ar-Ar目前该反应的底物范围、反应条件以及催化剂等都有了较大的改进。
Cu催化的偶联反应研究
Cu催化的偶联反应研究
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可以方便地生成sp2碳-碳、碳-杂键,是有机合成的重要手段之一。
与钯、镍等过渡金属相比,铜是一种廉价而且低毒的金属,用铜来催化这些交叉偶联反应不仅可以节省贵金属的消耗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绿色化学的发展。
1、二价铜催化的串联反应合成取代3-亚甲基异吲哚-1-酮。
用
Cu(OAc)2·H2O/2, 2’-联咪唑催化邻碘和邻溴苯甲酰苯胺类化合物和端基炔烃在DMF中加热至60°C,通过加成环化直接制得3-亚甲基异吲哚-1-酮类化合物。
该体系比较新颖,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果好。
2、CuI纳米粒子催化的Sonogashira偶联反应用高效的碘化亚铜纳米粒子催化的芳基卤化物和端基炔
烃的Sonogashira反应。
此偶联反应可以在无钯无配体以及无其他添加剂参与的条件下顺利的进行,收率较高(最高至99%)。
3、CuI纳米粒子催化的醛、胺、炔(A3)多组分偶联反应以CuI纳米粒子为催化剂,高效的催化醛、胺、炔的多组分反应。
相应的炔丙基胺类产物在无溶剂条件下可以以优秀的产率获得,此外,CuI
纳米粒子可以很容易的回收并且保持其高效的催化活性。
4、CuI纳米粒子催化的碘代芳烃的胍基化反应本部分首先以取代苯胺为原料,依据Sandmeyer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取代碘苯,并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此外,又研究了CuI纳米粒子催化的卤代芳烃的胍基化反应,产率较高。
《金属催化偶联反应》课件
金属催化偶联反应的未来发展方向
绿色化学:减少反 应中的有害物质, 提高反应效率
反应机理研究:深 入研究反应机理, 提高反应选择性
新型催化剂开发: 开发新型催化剂, 提高反应活性和选 择性
应用领域拓展:拓展 金属催化偶联反应的 应用领域,如药物合 成、材料科学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应用:广泛应用 于有机合成、药 物合成等领域
优点:反应条件 温和,选择性高, 产物纯度高
均相与多相催化偶联反应的比较
均相催化偶联 反应:反应物 和催化剂处于 相同的浓度和 状态,反应速 度快,但选择
性较差。
多相催化偶联 反应:反应物 和催化剂处于 不同的浓度和 状态,反应速 度较慢,但选
择性较好。
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
定义: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是指在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两个或多个分子或原子通过 化学反应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化合物的过程。
特点:反应速度快,选择性高,产物纯度高,环境友好。
应用: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合成、材料科学等领域。
研究进展:近年来,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在反应机理、催化剂设计、反应条件优化 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金属催化偶联反应的氧化还原机理
氧化还原反应: 金属催化偶联 反应中,氧化 还原反应是主 要的反应类型。
电子转移:在氧 化还原反应中, 电子从一个原子 或分子转移到另 一个原子或分子, 形成新的化学键。
氧化剂和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 中,氧化剂和还 原剂是重要的反
应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 平衡:在氧化还 原反应中,氧化 剂和还原剂的浓 度会影响反应的
金属催化偶联反 应的应用
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合成有机化合物:通过金属催化偶 联反应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
偶联反应
偶联反应——《百度百科》自由基偶联反应酯等羰基化合物在金属还原下,会形成双分子偶联产物(偶姻反应)。
例如:COOEt3OOHCOOEtCOOEt OHO 3芳基重氮盐与不饱和化合物在氯化亚酮的作用下,可以发生芳基化反应(Meerwein 反应)。
例如:PhN 2++OCOCH 3337o CH 3CPhON 2+ Cl-O 2NOOOONO 235-45%+CuCl1924年Gomberg 和Bachmann 发现,芳香重氮盐在碱性条件下与其它芳香族化合物偶联生成联苯或联苯衍生物。
反应是通过自由基历程进行的。
N 2+Cl -+五、过渡金属催化偶联反应偶联反应(Coupling reaction )是两个化学实体(或单位)结合生成一个分子的有机化学反应。
狭义的偶联反应是涉及有机金属催化剂的碳-碳键生成反应,根据类型的不同,又可分为交叉偶联和自身偶联反应。
下面对各种偶联反应作简单介绍。
1)Wurtz-Fittig 反应1855年,法国化学家Wurtz 发现卤代烷和金属钠作用后,生成了含碳原子数增加1倍的烷烃。
上述反应对伯卤代烷较为适宜,叔卤代烷则形成烯烃。
反应可能形成有机钠中间体,属于S N 2历程。
例如:EtOOCI23COOEtEtOOC德国化学家费提希用金属钠、卤代烷和卤代芳烃一起反应,得到了烷基芳烃,称为“武尔兹-费提希反应”。
本法收率较高,副产物容易分离,是一种重要的制备烷基芳烃方法。
2)Glaser 偶联反应1869年,Glaser 发现末端炔烃在亚铜盐、碱以及氧化剂作用下,可以形成二炔烃化合物。
例如:4260%3)Ullmann 反应Ullmann 偶合反应是有机合成中构建碳—碳键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Ullmann 偶合反应首次报道1901年, 它通常是利用铜作为催化剂, 催化卤代芳烃发生偶合反应生成联苯及其衍生物。
一般反应式为:2 ArXPd(0)或Pd(II)X= Cl 、Br 、I Ar-Ar目前该反应的底物范围、反应条件以及催化剂等都有了较大的改进。
交叉脱氢偶联反应
交叉脱氢偶联反应
摘要:
1.交叉脱氢偶联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交叉脱氢偶联反应的反应机理
3.交叉脱氢偶联反应的应用领域
4.交叉脱氢偶联反应的优点和局限性
正文:
交叉脱氢偶联反应是一种有机化学反应,指的是在反应过程中,两个不同的有机化合物通过脱氢作用,发生偶联生成新的化合物。
这种反应通常涉及到一个过渡金属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交叉脱氢偶联反应的反应机理较为复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过渡金属催化剂与有机化合物发生配位,形成金属有机化合物;接着,金属有机化合物发生脱氢作用,生成相应的自由基;最后,两个自由基之间发生偶联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
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例如有机合成、材料科学和生物化学等。
特别是在有机合成领域,该反应可用于合成各种化合物,如高分子材料、药物和农药等。
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该反应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能够高效地合成目标化合物;其次,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较少,有利于提高产物的纯度和收率;最后,该反应适用于多种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广泛的应用范围。
然而,交叉脱氢偶联反应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该反应通常需要使用过渡金属催化剂,可能导致催化剂中毒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其次,反应条件较为苛刻,如高温、高压和有机溶剂等,可能对设备和操作要求较高;最后,部分反应可能涉及有毒或易燃易爆物质,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总之,交叉脱氢偶联反应是一种具有较高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有机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材料科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
第11章-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交叉偶联反应
11.2.4 Suzuki偶联反应机理
ArX
Ar-Ar'
Pdo
ArPdAr'
ROB(OH)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rPdOR Ar'B(OH)2
ArPdX NaOR
NaX
图11-3 Suzuki偶联反应机理
11.3 Stil1e偶联反应
在钯配合物催化下,卤代烃与锡有 机化合物间的交叉偶联反应,称Stille偶 联反应 。
Pd(PPh3)4
NMe2
Ph NMe2
Bu
Ph
Br +
O B
Pd(PPh3)4 Ph
Bu
O
MeO2C
Bu
Pd(PPh3)2 MeO2C
+
Me
Br
Al(i-Bu)2
Me
Bu
RMgX + Fe(CO)5
[RFe(CO)5]-
[RCFe(CO)4]-
O R'I
R C R'
O
(CH3)2CHMgX + R'2C
H CH3
PPh2
*
M NMe2
Br
Ph
MgCl
PPh2
* Me2N
M Br
Mg Cl-
Ph
PPh2
*
M
NMe2
C
Ph CH3
H
MgClBr
PPh2 Fe
C NMe2
H Me
MgBr
Br
+
CH3 CH
CH3
H C CH2PPh2 NMe2
Ni*
MgCl
+ Br
s-valphos NiCl2
金属有机化学基础-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
Ph2P(CH2)nPPh2 n = 2, dppe; n = 3,dppp; n = 4, dppb
cis-dpen: dmpf:
13.1.2 Kumada偶联反应底物 卤代烃 R’-X:卤代芳烃 乙烯基卤代烃
R X + cat. M R' M' X = I, Br, Cl, OTf... M = Pd, Ni, Fe, Rh... M' = Mg (Kumada) B (Suzuki) Sn (Stille) Zn (Negishi) ... R R' + M'-X
交叉偶联反应的效率高、选择性好、反应条件温和,是 在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下,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作为 有机合成试剂的典型代表,是现代有机合成新的有效手段。
1)对常规亲核取代反应惰性; 2)R’不含b-H,或难以发生b-H消除。
R'-X H X R' X
L2Ni
b-H消除
L2Ni RMgX
L2Ni L2Ni R' R
格氏试剂 RMgX:烷基格氏试剂 芳基格氏试剂
R'-R
13.1.3 Kumada偶联反应的选择性
1. 化学选择性 当使用烷基Grignard试剂进行偶联反应时,除了得到正常的偶联产物 外,还得到Grignard试剂的烷基异构化的副产物:
Pd(0)
R-R' + XSnR3
Negishi偶联反应:
R-X + aryl or vinyl halide
organozinc R'-ZnR
Pd(0)
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及其相关催化过程
一、过渡金属配合物种的化学键
四类配体:
4)配体同时提供一个充满的成键轨道和一个空的反键 轨道,与金属的相应轨道作用。配体的成键轨道与金 属的空轨道作用,形成/ 键;配体空的反键轨道与 金属的充满轨道作用,形成键。如CO、烯烃、磷化 氢等。
一、过渡金属配合物种的化学键
一、过渡金属配合物种的化学键
被PdCl2转化为乙醛,但由于没有CuCl存在,吸收很快终止;
3)在反应的初始,吸收乙烯的速率与Pd(II)浓度成正比,与 Cl-浓度成反比,与H+浓度无关;来自三、相关催化过程
乙烯氧化制乙醛——Wacker过程
4)在反应体系中直接加入乙醇,有乙醇转化为醛的速率要
比乙烯直接氧化得到醛的速率慢得多,这说明乙烯氧化为乙 醛不是以乙醇作为中间产物;
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及其相关催化 过程
主要内容
过渡金属配合物中的化学键 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反应与催化反应 相关催化过程: 烯烃加氢 乙烯氧化制乙醛——Wacker过程 羰基化反应
使用过渡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 的重要化工过程
共性:有类似的催化 剂、成键作用和反应 机理
一、过渡金属配合物种的化学键
有机金属配合物在催化过程中的反应大致 可以归纳为三类:
1)配体取代或交换 2)氧化加成 3)插入反应
二、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反应与催化反应
配体取代或交换
1)解离式配体取代机理:配体解离,然后反应物A、B 顺式配位至金属开始催化作用催化作用;
2)缔合式配体取代机理:反应物A、B先配位到金属, 接着被取代配体从配合物解离。
比例较高)
反应步骤:
1)烯烃被Rh络合并插入Rh-H间:缔合机理或解离机理;
过渡金属催化端炔的氧化交叉偶联反应研究进展
Chin. J. Org. Chem. 2014, 34, 81~91
© 2014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 SIOC, CAS
/
81
有机化学
综述与进展
大的进步, 并且不断开发出一些新的有效的方法, 但是, 这些方法要想得到广泛应用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 主要 是由于难以克服需氧条件下炔的自偶联. 本文将基于不 同催化体系对近年来端基炔参与的氧化交叉偶联研究 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更多酸性质子的化合物能提供更好的选择性; 如果增加
反应底物的酸性可以更快地形成活泼的钯炔中间体, 进
而容易进行自偶联反应; 相反, 酸性较弱的反应底物不
活泼, 形成钯基炔中间体时速度较慢, 与烯烃反应具有
更好的选择性并顺利生成理想的交叉偶联产物, 该反应
的机理可以用 Heck 偶联反应机)2
X +R R'
X = I, Br
DABCO MeCN, air
R'
R
(4)
yield: 19% ~ 100%
R' = NO2, Me, OMe
R = Ph, n-C8H17
Jung 课题组[23]2009 年报道了第一例氧化钯催化端
基炔与烯烃的类 Heck 偶联反应(Eq. 5). 如用 Pd2(dba)3 和 PdCl2(PPh3)2 作催化剂时, 得到的大部分是炔自偶联 产物, 若用 Pd(PPh3)4 作催化剂时, 反应无法进行; 当用 Pd(OAc)2 作催化剂对碱进行筛选时, 发现无机碱得到交 叉偶联产物与自偶联产物的比例比有机碱较高, 但仍没
魏文珑*
摘要 炔基化合物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一类官能团化合物, 端基炔通过氧化交叉偶联反应可以制备各种各样新的炔基 化合物. 总结了近年来端基炔参与的氧化交叉偶联反应, 主要介绍了 Pd, Cu, Fe 等过渡金属催化的端炔氧化交叉偶联反 应研究进展. 关键词 过渡金属; C—H 键; 端基炔; 氧化交叉偶联; 进展
过渡金属配合物
精选2021版课件
31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基元反应
氧化加成与还原消除:
精选2021版课件
32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基元反应
Wilkinson获得诺贝尔奖
1983年 K.G.Bergman和W.A.G.Graham在金属络合物与烷
烃的分子间反应中观察到C-H键的活化
精选2021版课件
28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基元反应
基元反应并非机理的分类,而只是反应的类别,便于学习, 认识,研究和讨论,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反应结果。同一个基元 反应可能有不同的机理。
精选2021版课件
39
偶联反应:Negishi反应
精选2021版课件
40
Heck反应
Heck 反应是指卤代烃与碳—碳双键在钯催化和碱的存 在下生成取代碳– 碳双键的反应。
精选2021版课件
41
重要的配位催化循环
催化加氢--自催化循环 催化氧化--共催化循环 羰基合成--助催化循环 聚合催化反应循环
精选2021版课件
21
晶体场理论
是分裂后高能态的轨道和低能态轨道的能级差,在光 谱学上把 写成10Dq。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在外场作用 下,d轨道的平均能量是不变的。
2Eeg + 3Et2g=0
解得:
Eeg - Et2g=10Dq
Eeg= 3/5 = 6Dq Et2g= -4Dq
Dq是晶体场强度的衡量,场愈强,Dq越大。
精选2021版课件
14
Negishi反应的研究及发展应用
Negishi反应的研究及发展应用摘要:近年来,Negishi 偶联反应已经成为有机合成化学和催化化学领域的热点,在天然产物、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和液晶材料的合成及医药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此,本文将综述Negishi偶联反应的研究.发展.应用。
关键词:Negishi反应研究发展应用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in Negishi Cross-coupling ReactionsAbstract:in recent years,Negishi coupling reaction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field of organic synthesis and the catalysis。
and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natural products, high polymer materials, the synthesis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and medicine production. herein, t h e l a t e s t research o f t h e Negishi coupling reaction. development.and their applications are reviewed.Key words: Negishi coupling reaction, research, development application一.前言:Negishi 反应是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科学家Ei-ichi Negishi(根岸英一,2010年诺贝尔奖得主)于1977年发现的,指的是钯催化下的不饱和有机锌试剂和芳基或乙基卤化物等进行的偶联反应。
如今,Negishi 反应在其本人与其他有机化学家的研究下已经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的全合成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R B(OH)2
2
[Pd] base
R1-R2
+ XB(OH)2.base
(1)有机硼酸是稳定的、无毒,经济易得。
(2)反应条件温和、官能团兼容性好。
(3)受空间位阻影响不大、产率高、选择性好。
(4)广泛用于合成药物、液晶等精细化学品。
11.2.1 Suzuki偶联反应催化剂 早年,Suzuki反应的催化剂是单齿膦 配位的零价钯配合物,如Pd(PPh3)4。实 际上,许多催化剂前体是二价钯有机配 合物
• 碱在Suzuki偶联反应中的作用 通常,不加碱Suzuki偶联反应不能 进行。在Suzuki偶联反应中常使用碳酸钾、 碳酸铯、磷酸钾、甚至氟化钾,氢氧化 钾,有机碱等,最初使用的是醇钠。
11.2.2 Suzuki偶联反应底物 1. 有机硼酸 (1)有机硼酸可用Grignard试剂或锂有机化 合物对硼酸酯烃基化来制备 (2)也可以用烯烃或炔烃的硼氢化而制备 (3) Miyaura
(2)烯烃结构对区域选择性的影响
99 CO2Me 100 100 20 Me 90 10 80 Ph 79 CN 100 21 Ph 100 Ph Me Me 1 OBu 100 40 60 O CO2Me
N
11.5.4 Heck反应机理
[Pd2+] Et3N HCl Et3N Y R RPd2+X H R H Pd2+X H Y Y RPd2+X Y HPd2+X [Pdo] RX
序 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配 体(L) 相对速率 Ph2P(C6F5)
PhP(C6F5)2 Ph3As Ph3Sb dppe dppp dppb dppf
24.3
950 1100 13.2 0.33 11.4 <0.2 <0.2
11.3.2 Stil1e偶联反应底物 1. 锡有机化合物中基团的活性 锡有机化合物中存在四个取代基。 若相同,在Stille偶联反应时哪一个取代 基参加反应都是一样的;若不同时就有 那类取代基优先反应的问题。如使用含 两种不同类型取代基的锡有机化合物作 试剂,就希望一种是活泼的,另一种是 惰性的。
11.1 Kumada偶联反应 Kumada偶联反应是在镍配合物催化 下,Grignard试剂与卤代烃间的交叉偶联 反应。 1960年Chatt和Shaw Grignard试剂 对镍配合物中Ni-X键的烃化反应; 1970年Uchino 二芳基镍配合物与 卤代烃R’-X反应生成新的芳基卤合镍和 联二芳烃。 Kumada将这两个化学计量反应组合 起来并实现了催化循环
11.4.4 Negishi偶联反应机理 其它的偶联反应一样, Negishi 偶联反 应也包括三个主要的反应步骤,即氧化加 成,亲核置换和还原消除反应。
11.5 Heck 反应 在三乙胺存在下,醋酸钯催化卤化 芳烃与烯烃反应生成苯乙烯型化合物, 称为Heck反应 。
X + CH2=CHCO2Me Pd(OAc)2 1mol% Et3N CO2Me + Et3N HCl
第11章 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 交叉偶联反应
交叉偶联反应(cross-coupling reaction) 是指在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下RX与非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R’-M’形成碳-碳键(RR’)的反应。(X=卤素、OTf、硼酸酯等离去 基团;R=烯基、芳基、联烯基、烯丙基、 苄基、炔基等)
R X
R -X +
1
R2SnR3
[Pd]
R1-R2
+ R3SnX
11.3.1 Stil1e偶联反应催化剂 Stil1e偶联反应催化剂是零价钯有机 配合物。零价的Pd(dba)2催化碘苯与三正 丁基-乙烯基合锡Stil1e偶联反应中,加入 配体对反应速度影响 。
表11-2 配体对Stil1e偶联反应速度影响
Br + Me Pd(OAc)2 IMes HCl CO2Bu Cs2CO3 DMAc Me 66% Base N Cl IMes HCl N-杂环卡宾 N CO2Bu
N
N
3 . Heck反应中的碱和溶剂 Heck反应中也需要碱,最常用的碱 是二异丙基乙基胺,三乙胺,三丁胺和 一些普通的无机碱,如NaOAc, KOAc, K2CO3, KHCO3等。
Pdo,Nio RX + R'M R-R' + MX
R=Alkenyl, aryl, allyl, benzyl, propargyl R'=Alkenyl, aryl, allyl, benzyl, propargyl, alkyl,alkynyl M=Al, Zn. Zr
11.4.2 Negishi偶联反应底物
11.2.4 Suzuki偶联反应机理
ArX Ar-Ar' Pd
o
ArPdAr'
ArPdX NaOR
ROB(OH)2 ArPdOR Ar'B(OH)2
NaX
图11-3 Suzuki偶联反应机理
11.3 Stil1e偶联反应 在钯配合物催化下,卤代烃与锡有 机化合物间的交叉偶联反应,称Stille偶 联反应 。
R R + HAl(Bu-i)2 H R R + HZrCp2Cl H ZrCp2Cl Al(Bu-i)2
11.4.3 Negishi偶联反应的选择性 锌、铝、锆等的有机化合物在Negishi 偶联反应中都不会与卤代烃发生烃基交换, 也不会与酮、酯、酰胺的羰基发生加成反 应而导致选择性下降,故该反应的官能团 兼容性好。
图11-4 Heck反应机理
11.6 Sonogashira偶联反应 在钯有机配合物、亚铜盐共催化下, 卤代烃与端炔烃间的偶联反应,称 Sonogashira偶联反应。
RX + H R1 Pdo/Cu+ R base R1 + HX.base
11.6.2 Sonogashira偶联反应机理
图11-5 Sonog反应中锡有机化 合物中取代基活性顺序如下 :
R > R > Aryl > RCH=CHCH2 ~ ArCH2 > CH3OCH2 > CnH2n+1
2. 卤代烃 在Stille偶联反应中,卤代烃包括: 卤代芳烃、卤代烯烃、卤代炔烃、苄基 卤化物、酰氯
11.4 Negishi偶联反应 Negishi 偶联反应是指在零价钯、镍 等配合物催化下锌、铝、锆等有机化合 物与卤代烃、三氟甲磺酸酯等之间的偶 联反应。
+
cat. M R' M' R R' X=I, Br, Cl, OTf... M=Pd, Ni, Fe, Rh... M'= Mg (Kumada) B (Suzuki) Sn (Stille) Zn (Negishi) ...
交叉偶联反应的效率高、选择性好、 反应条件温和,是在过渡金属有机配合 物催化下,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作为 有机合成试剂的典型代表,是现代有机 合成新的有效手段。
11.5.1 Heck 反应催化剂 1. 钯有机配合物 Heck 反应的催化活性物种是零价钯 有机配合物 Pd(PPh3)4,Pd2dba3,Pd(OAc)2, PdCl2(PhCN)2, PdCl2 (PPh3)2, PdCl2
2.催化剂体系中的配体 Heck反应催化剂中常加入膦配体。 仿膦(Phosphine mimics)配体,即 氮杂环卡宾
MgCl
L2Ni Ph
CH2=CHCH3 H NiL2 Ph
CH2CH2CH3 L2Ni Ph
CH2=CHCH3 Ph
+
PhH
PhCH2CH2CH3
2 . Kumada偶联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11.1.4 Kumada偶联反应机理
图11-1 Kumada偶联反应机理
11.2 Suzuki偶联反应 在零价钯配合物催化下,卤代烃与有 机硼酸的交叉偶联反应,称Suzuki偶联反 应。
RX + O B B O O R=Aryl, Alkenyl, Akynyl X=halogen, OTf O O Pd(0) O B R
2. 卤代烃 溴代芳烃是最早使用的Suzuki偶联反 应的底物,卤代芳烃和烯基卤的活性是I >Br>Cl>F。
11.2.3 Suzuki偶联反应的选择性 Suzuki偶联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和区域 选择性都非常好,这是该反应最大的优 点。手性有机硼酸在进行Suzuki偶联反应 时构型也保持不变。烯基硼酸中烯基也 很少异构化。
11.1.1 Kumada偶联反应催化剂 该反应的催化剂是零价镍有机配合物
11.1.2 Kumada偶联反应底物 卤代芳烃和烷基、芳基Grignard试剂 是Kumada偶联反应底物。 11.1.3 Kumada偶联反应的选择性
1. Kumada偶联反应的化学选择性
L2Ni Ph + Cl L2Ni Ph Cl + MgCl
I + SnBu3 Pd(dba)2 L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配 体(L) PPh3
MePPh2 P(CH2CH2CN)3 (4-MeOC6H4)3P (4-FC6H4)3P (4-ClC6H4)3P (2-MeC6H4)3P (2-furyl)3P
相对速率 1
<0.07 <0.07 <0.07 0.60 0.71 35.2 105
11.5.2 Heck反应中的底物 1. 卤代烃 Heck反应中卤代芳烃和烯基卤化物 是常用的底物,卤素的活性次序是I>Br >Cl。
5,烯烃 (1)烯烃结构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CH2=CH2 > CH2=CH-OAc > R速率 14000 970 CH2=CH-Me > CH2=CH-Ph > CH2=C(Me)Ph 220 4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