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说明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后附教学反思)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习古诗中的七个生字,理解“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欲断魂、杏花村、异乡、佳节、登高、茱萸”等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描绘的场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元日》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了解《清明》这首诗的意思,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描写的事情,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5.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6.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学生通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元日》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欣赏图片,感受欢庆。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礼物,想不想看?(播放课件:配乐《春节序曲》播放过春节的各种图片包饺子、贴春联、拜年、放鞭炮等。
)老师带给大家的是一份特别的心情,刚才的画面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场景?(春节)你看到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2.谈话导题。
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这么热闹的场面,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只用了28个字就把它写出来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元日》。
(板书:元日,王安石齐读课题)3.能结合注释说说对诗题的理解吗?预设一:“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师:像元始、元旦、元年、纪元这些词语中的“元”都表示开始、第一的意思。
预设二:“元日”就是过年。
师:对!农历正月初一。
4.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谁能结合课前预习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一下诗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2.掌握“融、燕、鸳、鸯”四个生字的书写规范,能够组词。
3.理解“迟日”的意义及由来。
4.激发学生想象,有感情地诵读《绝句》。
教学重点:1.规范书写“融、燕、鸳、鸯”四个字,能够组词。
2.带领学生动用多种感官,了解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体会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迟日”的意义及由来。
教学过程:一.谚语导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春天的重要性。
春回大地,万物苏醒。
春天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请欣赏春天的图片,结合你看到的和以往的积累,说说你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知识链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XXX。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二.古诗研究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唐代伟大的诗人XXX写的一首诗。
我管它叫“XXX”诗?说它老,因为有的同学已经会背了,说它新,因为通过今天的研究,你们会有更多更新的收获。
1.出示《绝句》,指名读准字音。
“子”不读轻声,“鸯”不读轻声。
2.读出古诗的韵味,老师可范读,学生跟读。
3.进行书写指导:①范写,生说师写。
②生描一个,写一个。
③组词。
4.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天)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自己小声读读这首诗,动笔画一画。
预设: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5.根据学生找到的景物随机研究:迟日江山丽。
从第一句诗中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吗?XXX指的是春天的太阳。
知识链接:XXX”出自《诗经·七月》:“XXX迟迟。
”迟迟表示缓慢的样子。
XXX迟迟是指春天的白天变得长了。
迟日”就是指“春天的太阳”。
春天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呢?春风花草香。
这是一阵温暖柔和的春风。
你闻到了什么香味吗?(说完整话:我闻到了的香味。
)谁愿意读读这句香气扑鼻的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的教材分析反思原教案:教学分析学习目标1、会认“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了解诗中蕴涵着的民间传说,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
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意。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1、教师激趣。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识字写字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生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自主学习,感悟诗意背诗比赛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识写生字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
教师范写“屏”。
拓展练习反思:1、由于对备课的含义、备课的重要性以及和备课与写教案的区别缺乏理解和认识,导致课前对教材,教案以及教师用书的阅读和理解不充分,备课流于形式,经常上课铃一响,拿着书就急匆匆上了讲台。
2、正因为课前未备课或未认真备课,在头脑中对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很模糊,对讲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研究。
3、每一节课的时间和内容安排不明确,讲到哪里算哪里,未讲完的就留到下一节课。
4、由于地域和经费的局限,外出学习和取经的机会很少,对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所以依然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
改进措施:1、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了备课的重要性,搞清楚了备课和写教案的本质区别,从新学期开始一定认认真真备好每一堂课,而不仅仅是抄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7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7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11.本设计紧扣文本内容、单元训练重点、课后题,打破传统的串讲串问教学模式,先从整体入手,大体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和内容,然后直奔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比赛时,再学比赛前和比赛后,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抓住重点词语“别开生面”,贯穿教学始终,通过比赛前主人的节日盛装,比赛时场面的壮观、有趣、揪心,比赛后人们的心情是只图高兴加以理解。
2.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各民族特别是藏族浓郁的民俗风情,尤其是牦牛比赛时的图片更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场面的壮观,同时,把课文里一些重点语段提炼出来,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
对一些重点词语用不同颜色的字标记出来,加深理解,也有利于朗读指导。
3.重视了朗读训练,尤其几个重点段落。
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悟。
除此之外,适当加入了语文扩展练习:变换句式和仿写句子,在语言实践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
本课设计容量较大,学生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课时就难以完成,尤其是读的能力,因此在预习和第一课时教学时一定要扫请阅读障碍,才能为后续学习基础。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2《花瓣飘香》这篇课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给我们展示的却是小女孩充满爱心的金子般的心灵,她不仅仅爱惜花草,也深爱着自己妈妈的事情。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紧紧抓住“懂事”,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找出认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我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下,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果然,有的学生觉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是非常体贴妈妈的;有的学生认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学生认为她没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可见学生透过课文所呈现的语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感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小组讨论的好处,也得到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使自己能够大胆的展示自己,让自己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成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奔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并背诵《嫦娥奔月》的内容。
2. 掌握重点生词和短语,并正确运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并回答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较长,学生需要理解并背诵内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出示一些月亮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月亮的好奇心,并导入本课的主题。
2. 研究新课(15分钟)- 学生一起读《嫦娥奔月》课文,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 学生分小组轮流背诵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 听说训练(15分钟)-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课文。
- 学生分小组进行对话练,模仿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内容。
4. 练与巩固(15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册的相关练。
- 教师逐个检查学生的答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5. 拓展延伸(10分钟)- 学生分小组讨论《嫦娥奔月》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交流各组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练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完成练册中的题目。
3. 讨论评价:学生表达观点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五、教学后记本次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思考。
同时,对于学生的答案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1篇)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1篇)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1篇)1《太阳》这篇__是一篇说明文,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此种文体,学生比较陌生,因此,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将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上来。
如本篇课文共分了两大部分来写,第一部分为1——3自然段,重点写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第二部分为4——8自然段,写了太阳与人类密切的关系。
__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用数字、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材的编排目的,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太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时,我能基本做到教学条理清楚、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尽力突破教学难点。
我比较注意让学生深入文本,来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现太阳的特点的。
我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和文本接触。
同时我也注意在朗读中体会、感悟。
教学设计时,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了解各种说明方法,以及它们的重要性。
在讲授说明方法时,从最简单的“列数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来。
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由于事先对说明方法的说明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出现了“打比方”和“作比较”混淆的情况。
所以怎样让小学生比较清楚地区分这些说明方法是一个难点,可能还需要老师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跟孩子们渗透。
所以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将接受式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要给孩子适当的点拨或示范,让他们有较明确学习方向,从而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在教学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时,我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未进行拓展。
其实在后续的学习或课外的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太阳与人类还有哪些联系、人类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说明《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口语交际围绕本组的专题,此单元安排了以“我们能做点什么”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训练。
有关这次训练,教材在本组的导语、综合性学习提示中已经作了相关的说明。
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意在使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效迁移,结合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收获、体会,让孩子们与同学就家乡的环境保护进行探讨和交流。
(具体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交流:你调查的是哪一方面容?采用什么方法?你在自己的调查中有什么发现?你了解到周围的环境受到哪些污染?污染原因是什么?你能根据自己的调查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进行说明吗?改善家乡的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你通过本次调查有什么收获呢?)2、习作本次习作,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
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综合性学习来写,围比较广泛,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本次习作,我们可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指导。
(1)、激发习作兴趣。
教师可以承接前面的综合性学习巧妙导入,如,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是否愿意结合这次综合性学习,写一写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感受或想法;大家在口语交际课上交流了自己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收获、体会,是否愿意把交流的容写下来。
(2)、选择习作容。
引导学生回忆在口语交际中哪些同学(包括自己)的哪些容表达得具体,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然后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从中选择习作容。
(3)、鼓励孩子们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引导学生由说到写,把在口语交际流的容写下来。
学生可以借鉴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比如《翠鸟》抓住了所描写对象的特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语言朴实,叙事生动清晰,揭示的道理深刻。
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3、我的发现教材中列举了两组句子,学生在读完每一组句子之后,都会有所发现,但是,所发现的容会因学生不同存在着差异。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摘要:一、教案概述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难点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正文:一、教案概述本文为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主要包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
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以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生字、词语的认读和运用。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生字、词语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课堂活跃度。
5.朗读训练: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情感的把握。
6.巩固练习:布置针对性强、富有创意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动态,与时俱进。
综上所述,本教案为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实用性强的教学方案。
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全册教学板书全册 (全册)
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课题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
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
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
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4 .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
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第二课时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1、燕子一、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出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前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
2.收集有关燕子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引人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2)说说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4、汇报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1)“凑”是什么意思?(2)指导感情朗读:谁能把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来?(3)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复习引入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二、学习第2自然段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究第3自然段1、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3、指导感情朗读四、学习第4自然段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三年级语文下册每课教学反思(优秀10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每课教学反思(优秀10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自己,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怎样写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这里是可爱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三年级语文下册每课教学反思(优秀10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语文下册每课教学反思篇一《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中透露着美好的人性。
它赞扬了淳朴的山民那种为人着想、无私奉献、互相谦让的精神,学习本文就是要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
细读教材,我想:搭石本是无情物,是乡亲们的所作所为,那种谦让、敬老、心中有他人,相亲相爱,让它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纯真的情感。
搭石搭起的是什么?搭起的是人间真情。
可是如何引领学生深入浅出地感受这浓浓的乡情之美、人性之美呢?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从“问中哪写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这一问题出发铺开文章的教学。
如果说学生能够较准确的把握这一问题的脉络,那么对文章的理解就比较到位了。
我根据本文特点,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句话和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个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找有关的句子,这样学生很快就找出了写老人心细的句子,写年轻人尊敬老人的句子还有人民走在搭石上那肿美的'节奏的句子,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
学生能够感受到山村里的人们那种为人着想、无私奉献、互相谦让的情感。
以“欣赏美”感知全文学生能够体会到文中所写的那种人性的美以后,再让他们带着欣赏的语气去读课文,那自己的感情充分的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也从汇总受到了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的教育。
联系生活“发现美”去延伸课文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孟姜女哭长
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内容和主题。
2. 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如字词理解、词语搭配等。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研究相关的语文知识,如词语理解和辨析。
3. 进行情感表达和思考,引发学生关于友情和家庭的思考。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
第一课时:故事导入与背景介绍
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导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2. 介绍长城的背景和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课时:故事细节理解
1. 通过师生共读和交流,解读《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情节和
寓意。
2. 分析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第三课时:词语研究和运用
1. 教授故事中的生词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2. 进行词语搭配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课时:情感表达和思考
1. 鼓励学生表达对《孟姜女哭长城》的情感和思考。
2. 以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表达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友情和
家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1.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语
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五、拓展阅读和研究资源
1. 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关于长城、友情和家庭的故事。
2. 提供在线研究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研究和巩固相关的知识。
三下语文教案批注及反思
三下语文教案批注及反思【导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案的精心准备与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本文针对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进行批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以期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
【教案批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批注:教学目标明确,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批注:重点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难点问题。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批注: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1.教学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2.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不足之处:1.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
2.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课堂小结部分较为仓促。
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改进措施:1.加强课堂组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鼓励每个学生发言。
2.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3.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通过对本节课的教案批注和反思,旨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愉快的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愉快的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梦》,详细内容为课文《愉快的梦》。
本节课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的愉快梦境,引导学生理解梦的奇妙和美好,同时学习描写梦境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描写梦境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梦的奇妙和美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描写梦境的写作方法。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你们做过梦吗?你们的梦是什么样的?”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梦境,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梦境的写作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尝试描写自己的梦境,教师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愉快的梦》2. 主要内容:a. 梦的奇妙和美好b. 描写梦境的写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今天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自己梦境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描写梦境的写作方法。
但在课堂讲解部分,部分学生对梦境的描写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多观察、多想象,将所学写作方法运用到其他类型的作文中,提高写作水平。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友鸟》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友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并能够背诵《友鸟》这篇课文。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法知识。
4. 能够进行简单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词汇导入:介绍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 听读训练: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细节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细节,并引导他们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表达。
4. 阅读训练: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
5. 作文训练: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或绘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词汇导入和听读训练。
- 引导学生朗读生词和短语,并进行简单的词义解释。
- 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语音语调。
2. 第二课时:细节理解和阅读训练。
- 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合作讨论回答。
-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和细节内容。
3. 第三课时:语法训练和作文训练。
- 教授课文中的核心语法知识,如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等。
-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简短的作文或绘画作品,表达他们对友谊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表现。
2.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作业并给予反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3. 小测验: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课文录音和教材。
2. 黑板和彩色粉笔。
3. 学生课本和练册。
参考资料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友鸟》。
2. 语文教学参考书籍。
伞儿伞儿撑起来教案及反思
伞儿伞儿撑起来教案及反思教案:伞儿伞儿撑起来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伞儿伞儿撑起来》。
本课主要讲述了雨伞的由来、种类、用途等,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雨伞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伞儿”造句。
3. 了解雨伞的由来、种类、用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中“伞儿”的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雨伞图片3. 生字词卡片4. 黑板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雨伞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一把雨伞有几部分组成。
二、自读课文(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三、学习生字词(5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拼写。
四、理解课文内容(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理解“伞儿”的象征意义。
五、实践环节(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雨伞除了遮雨,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伞儿伞儿撑起来1. 雨伞的由来2. 雨伞的种类3. 雨伞的用途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说一说你最喜欢的雨伞种类。
2. 用“伞儿”造句。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伞儿伞儿撑起来》,让学生了解了雨伞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使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生字词的学习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拼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拓展延伸:1. 调查收集不同种类的雨伞,下一节课分享。
2. 家长协助孩子在家中练习用“伞儿”造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理解课文中“伞儿”的象征意义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面将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捉迷藏》教学设计
《捉迷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0课《捉迷藏》。
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孩子们捉迷藏的故事,通过孩子们在游戏中相互追逐、躲藏的过程,展现了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带。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用品。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孩子们捉迷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孩子们的故事?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学习(10分钟)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用本课的生字词造句。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句子进行点评和表扬。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捉迷藏: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第2题: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2. 课后练习第3题: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孩子们捉迷藏的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捉迷藏游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七颗钻石》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中洲小学:邓红霞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
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之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而当得到水的时候却几次让水,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同时知道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由于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本课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让教育学有爱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了解水罐发生的一次次变化,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难点: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水的珍贵
1、看旱灾图片,创设情境导入。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并质疑:为什么以七颗钻石为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的神奇情景,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其身临其境,“言又尽而意无穷”。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文章的一些相关的重点词语巧妙地结合起来,扎实了词语教学,并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学习意识。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孩子心灵,为下文的阅读做了好的情感铺垫。
激发了学习的欲望。
三、再读课文,说说变化。
1、再读课文,看看围绕“水”发生了哪些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边读边画让你感到奇妙的句子。
2、小组交流找到的句子,感受水罐神奇的变化。
3、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一次读文,把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畅,边读边画出感到奇妙的,了解水罐的一次次神奇变化,
四、品读句子,感悟爱心
1、默读课文,说说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了这么神奇的变化?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词语或句子。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水罐每次变化的原因。
2、组内交流找到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用“从……一句中,我体会到……”或“从……这个词语中,我体会到……”的句式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在默读的基础上,画出最受感动的句子,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的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学习读书的方法。
3、在学生的汇报中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朗读,给学生“情动于中而言于表”的抒怀机会。
同时引导学生在品悟读法的同时,主动参与评价。
五、回归整体,深化主题。
1、师: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在这个故事中,小姑娘的罐子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出示课件)我们发现故事中不断变化着的是什么?而始终不变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喝,
从而得出“爱心”主题。
2.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设计意图】结合课题,加深学生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让学生体会到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
六、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同学们,我们现在每天都能够快乐和幸福的生活,不正是因为有了爱吗?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讨论一下这个温馨的话题——爱是什么?
2、小练笔。
你想把爱献给谁?又会怎样做呢?(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设计意图】时时处处让学生在感受爱:女儿对母亲的爱,人对动物的爱,母亲对女儿的爱,人与人之间的爱。
这是一部爱的协奏曲,让学生懂得“爱能改变一切”,感受爱的温暖、伟大。
激发他们学会去关爱他人。
七、总结全文,赠送格言。
1、老师希望你们尽情地享受爱,痛快地去付出爱。
就像歌曲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就成美好的人间。
2、赠送格言。
下课。
板书设计:
19 七颗钻石
空
钻石、水流、星星博爱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感到成功的几点是:
1、问题设计少而精。
问题琐碎,繁复、肤浅是课堂教学费时低效甚至无效的主要原因,备课时,我的方向很明确,就是首先找到教学的重点,然后以重点为目标去寻求解决重点的捷径。
这条捷径就应该是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或者是有思考价值的关键问题,宜少不宜多,以精不宜粗。
2、语言训练巧而实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统一的学科,不能单纯强调二者中的某一方面,在接受情感的陶冶的同时,应该有机地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根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及时想象现实中的问题使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内容,还懂得了自己应该怎么做。
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中也有几点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朗读训练不到位。
在让孩子整理水罐的神奇变化时要求孩子按部就班,限制了孩子对课文其他内容的搜索和关注;在文本的内涵进行提炼和升华的时候,老师给予的支持太多,学生参与的不够主动,基本按照老师的思路完成整堂课的教学。
如何将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去,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我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