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如何发展.ppt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课件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学课件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经济发展是大概念,经济增长寓于经济发展之中。 2.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3.经济增长是基础,经济发展是结果。 区别: 1.内涵不同: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窄,偏重于数量概念;经济发展则是质量与数量的统一。 2.表示方法不同:经济增长多指产出,常以GNP、GDP、IP及其人均值的增长率表示;而经济
5.GDP没有反映一个国家的医疗、教育福利和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平均寿命。一个发达、成熟、和谐 的社会,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每个公民在生病时能得到适当的治疗是文明社会的最低要 求。由于北欧各国普遍实行全民义务教育和全民医疗保险,因而许多人认为北欧的实际生活水 平高于美国。
一个社会的净经济福利是由许多复杂的因素构成的,制度、文化和心里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们对生活水平的预期及其实现程度,人们在生活和就业方面的压力及安全感,社会是否给人 们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机会,离婚率、犯罪率、司法公正程度,人们在受教育、职业等方面选择 的自由度以及民主和政治方面的透明度和官僚的腐败程度都影响着社会的净经济福利。
名义GDP 实际GDP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多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多为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它仅指该时期内
新生产出来的东西。二手车,二手房等都不算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旧货市场的交易佣金。
2.GDP忽略了“地下经济”,五花八门的非法经济活动创造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没有计算在GDP中。在美 国,这种地下经济创造的价值每年估计有15000多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5%,美国政府为此每 年损失的税收收入为3100多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不健全的国家,这 种地下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发达国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政策的评估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PPT完美版课件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PPT完美版课件
多 大 不平衡
均衡
非均衡
1
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从非均衡到均衡再到非均衡的演变。
要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就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发展。
PANDUAN
判断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提出:2013年,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2.范围:包括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 、贵州、云南等省市, 占全国的21%,人口和 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3.在我国总体发展格局中的地位(1)是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经济带。(2)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3)是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4)是我国 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内部环境
自身实力
以黄金水道长江为轴,覆盖11个省市,人口众多、经济总量高
综合实力强大;战略支撑全国的发展
内部环境
空间组成
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依托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航道
可以形成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有利于发挥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整体发展
土地面积
上海
四川
经济
内河
生态文明
1
2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没有限制性因素。
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为上海、南京、杭州。
PANDUAN
判断
3
长江经济带应发挥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比较优势,扬长补短,协调发展。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1.发展背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同属华北要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 、文化 ,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2.规划: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 机制、生态环保 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3.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 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推进京津冀 ,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课件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课件
增强区域政治影响力
区域一体化有助于提升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使其在 全球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促进国际合作与外交关系
区域一体化可能促使成员国之间加强外交合作和国际事务协调,提升 国际合作水平。
地缘政治格局变化
区域一体化可能导致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影响地区和平与安全。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挑战
详细描述
亚太地区拥有众多国家和经济体,具有多样 性、复杂性和互补性等特点。目前,亚太地 区已形成多个区域合作机制,如亚太经合组 织、东亚峰会等。未来,随着全球化和多边 主义的深入发展,亚太地区有望进一步加强 区域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共同应 对全球性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02
深化合作与伙伴关系
区域一体化可以深化各国间的经 济合作,加强伙伴关系,提高区
域整体竞争力。
04
提高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区域一体化有助于提高区域内国 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05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案例研究
欧盟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总结词
欧盟作为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典范,其发展历程漫长且成果显著。
详细描述
区域一体化可能对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造成挑战,需要国际社会 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04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与前景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经济差异与不平衡
区域内的国家之间可能存在显 著的经济差异,导致在一体化
进程中难以平衡各方利益。
政治与安全因素
政治不稳定性、地区冲突和外 部干预可能对一体化进程产生 负面影响。
加剧全球竞争格局
区域一体化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出现 各种经济联盟和竞争集团,加剧全球 竞争格局。

区域经济学教学幻灯片-区域经济开发

区域经济学教学幻灯片-区域经济开发
展。
创新将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开发的核心动力,通过加强科技创新 、模式创新等手段,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深刻改变区域经济开发的方 式和手段,提高开发效率和水平。
未来区域经济开发将更加注重开放合作,通过深化国际合作与 交流,拓展发展空间和机遇。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区域经济开发中的合作与竞争
合作
区域经济开发需要各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形成合力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建立城市间合作机制,实现了 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竞争
区域经济开发中,各地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会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激烈的竞争。
区域经济开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聚、提 升创新能力等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不同区域的经济开发模式和路径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区域自身条件和发展阶段选择 适合的开发模式和路径。
政府在区域经济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区域经济开发中的创新与创业
创新
区域经济开发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推动产业升级 和转型。例如,京津冀地区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 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
创业
区域经济开发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遇,吸引了大 量的人才和企业前来投资创业。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 优化创业环境和完善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
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开发的策略 和建议
区域经济开发的意义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01
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 人才短缺等。
02
对策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加强人才培 养等。
03
优化产业结构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04
加强科技创新是指通过加强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04
区域经济政策与实践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
01
区域经济政策定义
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改善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区 域发展差距而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
02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 基础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 济发展理论、区域差异理论、区域产 业结构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制定区域 经济政策提供了指导。
03
区域产业结构与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区域产业结构
指一个区域内各种产业部门的构 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 例。
区域产业结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区 域产业结构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按三次产业分类、按资源密集度 分类等。
区域产业结构的特

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地域性、历史 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不同地区的 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区域产业结构也会发生 变化。
03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 这些政策工具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案例
01
欧盟的区域经济政策
欧盟为了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均衡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如

区域经济如何发展

区域经济如何发展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2.营造增长极
区域经济发展途径: 推动性单位(产业)增长 增长极:推动性单位(核) 增长极的形成:建开发区 发展:推动性工业地方化,创新与扩散,衍生相关 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增长
产业
陷井:变为“飞地” 对贫困地区的“回波效应”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2. 创新体系与区域发展
(1)创新体系促进区域发展 - 循环积累效应
扩大需求
增加就业,增加个人收入,外地移民加入
吸引资金和企业家(乘数效应) 创新 新企业,新产业 财政收增加 教育需求增加 更好的基础设施 教育发展
登海种业:自选课题研究开发 小草沟:贷款40万元办育苗基地 形成产业 “中国苗木第一村”
珍珠兔:获奖(西德原种兔)
工产业链 明波水产:捕捉机会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育种、饲养、兔毛深加
大菱育苗,养殖业
(4)体制、机制、制度创新
• 独特的创新体系(体制与机制):民营科技
• 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股份制,“产业联合社” • 作用:是莱州特色的内生性发展的基础与保障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3.莱州技术创新体系及区域发展剖析
(1)创新主体(有形)
以政府为指导,民营科技企业为核心(中坚)、 创新型企业(农户)为基础的体系 政府:定位恰当,抓住了关键 • 领导 • 投入

• •
规划指导
环境营造 服务


宣传、推动、考核
基础设施建设

区域经济学 第六章PPT课件

区域经济学 第六章PPT课件
2019/1/25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11
第二,创新活动发源于高梯度地区,按顺序逐步 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 开来 。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的与大范 围的两种形式 : 局部范围的扩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大致按距离 远近、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邻近城市转移。 大范围的扩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全国行政区 域城市系统顺序蛙跳式地向广大地区扩展。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 • • • •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概念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2019/1/25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1
本章重点: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概念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回程效应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2019/1/25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产生这种有序的梯度转移的决定因素: 1.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1)大城市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种种信息汇集与传 播的中心 。
2019/1/25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12
(2)大城市集中了大量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图书馆、 资料馆,同时也是各方面人才荟萃之地,给研究与发 明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大城市可以依靠聚集经济效益来推动与加速发明创 造、研究与发展工作的进程,节约所需投资。 (4)生产新尖端产品,发展新兴工业可能遇到的风险都 较大 。 (5)创新产品一般价格昂贵 。 总之,处在创新阶段上的产业及其产品,在布局 上主要考虑的是专利保障、技术基础与协作条件、尽 可能占有更大的市场。这些正是高梯度地区,特别是 其中的大城市的优势之所在。

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经济联系课件ppt

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经济联系课件ppt
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经 济联系课件ppt
目录
CONTENTS
01 区域的概念与类型
02 区域经济联系的概 念与形式
03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 涵与目标
04 区域经济联系与区 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促进区域经济联系
05 与区域协调发展的 措施
06 案例分析
区域的概念与类型
区域的定义
01
02
03
04
05
区域的类型
0
0
0
0
0
1
2
3
4
5
自然区域:根 据自然地理特 征划分的区域, 如河流流域、 山脉等
经济区域:根 据经济活动特 点划分的区域, 如工业区、农 业区等
政治区域:根 据政治行政管 理划分的区域, 如国家、省、 市等
文化区域:根 据文化特征划 分的区域,如 语言区、宗教 区等
生态区域:根 据生态环境特 征划分的区域, 如自然保护区、 生态功能区等
02
区域协调发展:指 不同区域之间在经 济、社会、生态等 方面实现均衡、可 持续的发展,包括 产业结构、基础设 施、公共服务等各 个方面。
03
区域经济联系是区 域协调发展的基础, 区域协调发展是区 域经济联系的目的。
04
区域经济联系主要 关注经济活动本身, 区域协调发展更关 注经济、社会、生 态等多方面的综合 发展。
区域经济联系的概念 与形式
区域经济联系的定义
01
区域经济联系是指不 同区域之间由于经济 活动而产生的相互影 响和相互作用。
02
区域经济联系包括生 产、流通、消费、投 资、技术、信息、劳 动力等方面的联系。
03
区域经济联系可以促 进区域间资源优化配 置、提高经济效率、 实现共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3.莱州技术创新体系及区域发展剖析
(1)创新主体(有形)
以政府为指导,民营科技企业为核心(中坚)、 创新型企业(农户)为基础的体系
政府:定位恰当,抓住了关键
• 领导
• 投入
• 规划指导
• 宣传、推动、考核
• 环境营造 • 服务
• 基础设施建设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民营科技企业是自主创新和组织创新源的主体 “以我为主”引进技术,“借外脑”、进行技术合作 产业发展植根于本地创新体系之中
• 外部转移的生产能力很少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产业发展:科技为先,以创新求发展
· 科技型产业:以种苗为特色,科技含量高
• 变劣势为优势:盐生植物产业开发
• “星火”与“燎原”:内生发展之路
登海种业:自选课题研究开发 形成产业
小草沟:贷款40万元办育苗基地 “中国苗木第一村”
珍珠兔:获奖(西德原种兔) 育种、饲养、兔毛深加
工产业链
明波水产:捕捉机会
大菱育苗,养殖业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4)体制、机制、制度创新
• 独特的创新体系(体制与机制):民营科技 • 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股份制,“产业联合社” • 作用:是莱州特色的内生性发展的基础与保障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3)区域发展 科技经济结合紧密:
• 民营科技机制:根本解决了“两张皮”问题 • 民营科技成为技术创新的核心和中坚:研发、生产、
市场营销、推广、服务一体化 • 企业:崇尚创新,重视科技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发展道路:
• 内生发展为主:
3. 外部转移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初期:生产者、供应商、消费者靠近 - 最发达
国家(美国)
随后:其他发达国家(北美、欧洲等)
最后:产品标准化
转移到低收入国家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发展:“ 卫星平台”式产业区
大型公司在 本地的总部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跨国公司 分厂
(5)体系的开放性
• 技术源: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外部 • 技术与产业的扩散:相当一部分在区外,带动了外地
企业(农户)的发展
民营科技企业
• 创新源组织:自主研发,借外脑,引进技术,技术合作 • 创新实施:龙头地位 • 创新扩散:培训,服务
企业(农户,渔户)
• 富有创新精神 • 崇尚科技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2)创新网络
• 科技热线 • 科技企业的全方位培训、服务 • “科技之乡”的文化传统 • 无障碍沟通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 小企业如何获得“规模经济” -马歇尔产业区理 论 “外部规模经济”来源:
(1)辅助性部门共用:如机器维修 (2)基础设施共用 (3)原材料供给集聚 (4)对有专门技能的劳动的需求与供给集聚 (5)劳动需求结构合理化 (6)协同的创新环境:新思想易于传播和采纳 (7)顾客的便利 (8)减少风险:多业共存,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 弹性专精的特征
*小而专,小而精 *价值链分工优化 *灵活性与弹性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 企业集聚模式





• 本地小企业

大型公司在本地的总部
图2 马歇尔式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图3 轮轴式
二、区域创新体系
区域经济如何发展
“星星之火”从何而来(启动) 怎样成“燎原之势(上规模)
上大 项目
营造 增长极
外部 转移
产业 综合体
开发区
加工区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滚雪球
其他
一、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1. 上大项目
• 国家计划:西部大开发
• 国家力量依赖:军事基地,国防工厂等 • 发展:产业综合体:如“三线”建设 • 局限性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2.营造增长极
➢ 区域经济发展途径: 推动性单位(产业)增长 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增长
➢ 增长极:推动性单位(核) ➢ 增长极的形成:建开发区 ➢ 发展:推动性工业地方化,创新与扩散,衍生相关
产业 陷井:变为“飞地”
对贫困地区的“回波效应”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教育发展
为创业创造条件
相关产业、配套服务业发展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2)企业集聚的深层因素
社会资本:基于人与人之间信赖而产生的力量 通过对传统、宗教、习俗、各种价值观的改造而形成
根植性: 经济行为深深嵌入社会关系中 个人关系和信任感能有效地防止各种互相破坏和欺诈
创新与合作文化:崇尚创新与创业,容忍失败,竞争与合作的价值观 市场环境: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本地特色的信用系统 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成长环境。
1. 区域创新体系构成
• 有形部分 • 无形部分:区域创新网络 * 构成:创新主体(机构)之间的正式交流,创新个体之间的正
式交流非正式交流
* 作用:市场 - 看不见的手
组织 - 看得见的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网络 -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握手”
* 形成:营造创新环境:介质环境,机构环境,调控环境
价值观与文化:合作,诚信等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2. 创新体系与区域发展
(1)创新体系促进区域发展 - 循环积累效应
创新 新企业,新产业
增加就业,增加个人收入,外地移民加入 扩大需求
吸引资金和企业家(乘数效应)
财政收增加
更好的基础设施
吸引更多的工业
教育需求增加
• 案 例:东南沿海电子产业聚集区 东莞电脑业
• 持续发展:本地化,向其他产业区类型 转化,如“轮轴式”
陷 井:“成为草根工业”
Copyright@ 2001 经济管理学院
4. “滚雪球”
• 上规模的途径:少数企业做大(狮子) 一群企业做好(狼群) 大企业带领小企业(星星与月亮)
• “产业时代划分”说 *两种生产范式:(1)“量体裁衣”,弹性生产 (2)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福特制”) *范式转变:20世纪初(1913)-20世纪中后期 (1970):福特制 1970’-“弹性专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