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追尾事故速度计算公式的修正
车-车碰撞事故车辆行驶速度计算两步法
公 路 与 汽 运
总第 1 5 9期
Hi g h wa y s& Au t o mo t i v e App l i c a t i o n s
6 7
( 3 )过 点 G 作 直 线 G B/ / F O, 且在 F O 另 一 侧 作 DA 与 GB关 于 FO对 称 。 以相 同 的方 式 可 以作
出直 线 HB 与 DC。这 两组直 线 构造 成一 个 平行 四
边形 AB C D。
恢 复 系数 和碰撞 中心参 数 的值 , 然 后 将所 得 的恢 复 系 数 和碰撞 中心参数 的值代 入式 ( 5 ) 中 A、 A。 , 求 出 事 故 车辆行 驶 速度 的最优 值 。
的图解法 绕过 了对 恢 复 系 数 的确 定 , 利 用 向量 加减 法 的性质 , 直 接求 出 车 辆碰 撞 前 速度 , 简 单 明了 , 易 于手工 和计算 机操 作 , 但 其 对 于 事故 车 辆 碰撞 前后
F
速 度方 向 比较敏 感 。 为 了充分 发挥 作 图法 简 洁 、 易 理 解等 优点 而又不 受碰 撞前 后速 度方 向角误差及 恢 复系数 难确 定等 因 素 的影 响 , 该 文 提 出一 种 推算 事 故车辆 行驶 速度 的 两 步法 , 即先 通 过 图解 法 确定 事 故 车辆行 驶速度 , 再 用优化 算法 求得最 优 的车 速 。
动量矩 、 能量 守恒 原理 , 结合 车辆碰撞 前后 事故现 场
所 留下 的各 种痕 迹来推 算事 故车辆 行驶 速度 。采 用
这些方 法 时 , 一般 需先 确定恢 复 系数 , 而恢 复 系数 的
( 2 )在 射 线 FO 上 任 取 一 点 F 作 线 段 F G—
碰撞交通事故的汽车车速计算与事故再现研究-27页word资料
碰撞交通事故的汽车车速计算与事故再现研究[1]前言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在这个物质横流的汽车行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超速发展下,道路交通已经成为全球危害性较高的一个点,在我国境内发生的大大小小交通事故中,车与物体碰撞占百分之六十九点九,人员受伤和死亡占百分之七十,佳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事故损失的三分之二,汽车碰撞本质上就是人们对车速控制的瞬间变化,致使交通事故成为现代路道事故交通的主要形态[2]。
各种重大交通事故的出现,使得汽车交通事故再现的研究成为现今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事故中,汽车和车碰撞是危害最大、最为严重的一项事故。
是在一眨眼的功夫完成的,很多细节地方都是无法用肉眼去扑捉的。
因此,对汽车事故交通碰撞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是我们莘莘学子首要研究的问题[3]。
1 课题设计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1 设计的背景在车与路产生的年代,加上科技也进步了很多。
而交通运输也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崛起,车辆的增多导致交通堵塞、事故等等负面效应也渐渐地变多,并成为了全球的一个共同话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人们对交通运输的日益依赖,有限的资源和日益恶化的环境,需要一股新的技术去替换或者去改变。
智能交通系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
智能交通系统(ITS),随着信息技术、模式识别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学科的迅猛发展,而且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交通管理的智能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特别是汽车事故还原技术的发展为提高交通系统智能化程度,也为减轻交通事故提供了一个手段。
交通事故还原也成为是目前交通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是“碰撞交通事故的汽车车速计算与事故再现研究”,主要研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后汽车的车速研究和情景的再现,其目的是提高交通管理的自动化、现代化水平。
其中很多地方都是通过MATLAB独特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4]仿真实现的,本次研究设计也为今后的发展铺就一条道路,是这条道路上的危险大大降低。
交通事故中的车速鉴定方法利用动量守恒计算车速
,则:
考虑到甲车轮胎为横滑,摩擦系数取值较高,取 ,则:
动量守恒表达式为:
根据车辆信息, 代入上式得:
,将相关数据
(5) 一个方程不能求解两个未知数。我们可利用甲车乘员受
因此,肇事小客车事故前的行驶车速约为64km/h,而多 功能拖拉机的行驶车速约为44km/h。
结论
虽然碰撞是交通事故鉴定中最困难的类型之一,但是利 用动量守恒并结合有效碰撞速度的概念,可以有效地解决这 一问题,其中有效碰撞速度的大小可以根据碰撞导致的人体 受伤程度来确定。这为我们再现交通事故的过程提供了强有 力的理论工具和方法。
方法2:利用事故车上乘员的受伤程度计算车速。
国外利用志愿者和猴、猪等动物进行了模拟实验,建立
了一些乘员受伤程度与有效碰撞速度之间的实验关系式。在
下面的案件中,将运用这些关系式,建立第二个关于v10和v20
的方程。这样两个方程两个未知数,问题可完全求解。
案例分析
案例1:两辆小轿车相撞特大交通事故
甲车沿××线向市区行驶,乙车由向车道通过隔离绿化
甲车在作逆时针旋转的同时向后倒退,其重心与右前轮 后退距离相近,取 ,则:
v乙0前面取正号,是因为我们在表述动量守恒时对v乙0已 取了负号;代入相关数据,得:
联立式(5)和(6),解出:
(6)
但v甲0还不是甲车事故前的行驶车速,根据现场图,甲
车是在制动
距离后才与乙车相撞,故甲车事故
前的行驶车速为:
取
带缺口横向行驶,结果导致甲车车头对乙车右侧车厢横向撞
击。因为撞击力方向不过质心,结果碰撞后乙车在沿甲车前
进方向滑动的同时发生旋转,轮胎印迹呈麻花状实施了紧急制动,最后
停止在路旁绿化地草丛中。机动车之间的碰撞,遵从动量守
也谈追尾事故速度计算公式的修正
比主撞 车 1 .否 则被撞 车 2肯 定 比主撞 车 1 小 滑 得远 , 可能一 起滑 行 。 不 也就是 公式 ( ) , 8 中 把被 撞 车 2的能量 忽略 不计 是错误 的 实际 上 , 车 l 后 钻 人 前 车 2后 部 .前车 的重 量通 过后 车作 用在 路 面 上. 不管 前车 制动 与否 , 也不 管 两车 之间 是否存 在 推 力或拉 力 .前 车的动 能照 样 消耗在 路 面摩擦 功 上 。假 设两 车一起 滑 行的距 离 为 S 等效 附着 系数 .
m l +m2 m l Vl V2 V = +m2 'g  ̄s — q22 V 2 —
这是 假定 主撞 车 1已经制 动 .被撞 车 2没有
一 4 ()
:
— — —
制动 . 追尾 碰撞 在一起 的两 车 的运动 能量 , 由主 均 撞 车 l的轮 胎和 地面 间摩擦 功消 耗 . 就是 : 也
那 么根据 能量 原理 .碰 撞末 瞬时 两车 的速 度 分别 为 :
V = , V = ̄— qS 2 v g—2 / O 2 2 () 2 () 3
追 尾碰 撞后 两车不 分离 时 的公共 速度 计算 公式 写
成为 :
V :
/mp一 ( 2Il 7 g ̄ ) l S
代入 公式 ( ) : 1得
速度 ( /) ms ;
V= = / V 、 同时要求 :
q =o q h q2 o =
() 5
( 6)
若令 : , : S、 分别 为 1 车 和 2号 车 的碰 撞后 S 号 滑行 距离 ( : m) ‘ 、: P ‘ 分别 为 1号 车 和 2号 车 的路 面 附着 系 ,P
即
二、 追尾碰撞后两车不分离时
汽车撞行人事故中的车速分析方法
192AUTO TIMETRAFFIC AND SAFETY | 交通与安全汽车撞行人事故中的车速分析方法邓彦迪吉林公正司法鉴定中心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摘 要: 在汽车撞行人交通事故的车速分析中,当有视频图像、或乘用车具备读取EDR 条件、或货车具备读取GPS 条件,应当优先选取上述方法分析汽车的车速。
在不具备上述条件情况下通常采用物理学分析法分析汽车的车速,亦可采用统计学分析法结合物理学分析法确定汽车撞行人时的车速。
在实际鉴定案例中得出的鉴定结论与事实基本一致,可作为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物理学 统计分析 EDR GPS近十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汽车撞击行人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急剧上升,其死亡人数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比重居高,因此汽车撞行人交通事故中的车速引起广大交通参与者的高度关注。
1 物理学分析法1.1 汽车有制动痕迹时的车速计算方法在汽车撞行人事故中,由于汽车的质量和速度远大于行人的质量和速度,即忽略碰撞时行人对汽车的影响,同时也忽略了空气阻力的影响,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1-1)式中为汽车位于制动痕迹起点的速度,g 为重力加速度,S 为汽车在现场路面留有的制动痕迹长度,µ为汽车与路面的摩擦系数。
式中µ可利用制动性能测试仪,对车辆进行现场路面实验获得制动减速度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确定µ的数值。
µ的数值亦可在车辆检测线获取,它的原理是让汽车四轮压在缓慢滚动的粗糙滚筒(模拟路面)上,试车员踩下制动踏板,设备可显示出四轮的荷重和制动力F,根据摩擦力公式,可确定µ的数值。
公式(1-1)计算出的速度为汽车位于制动痕迹起点的速度,然而在汽车实际制动时,从汽车开始减速到地面开始出现汽车制动痕迹这段时间内,汽车的速度将有所降低,其数值与道路的附着系数以及制动系统的协调时间有关,制动协调时间是指制动器开始起作用到地面制动力达到附着力所经历的时间,因此汽车的实际车速大于按照公式(1-1)的计算值。
道路交通事故中车速计算方法及应用
二 、事故车辆行驶速度计算方法
事故车辆车速分析就是利用车辆的制动印迹、碰撞散 落物体 以及碰撞 力学原理 ,对制动车辆碰撞车速等进行计 算 。它在整个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中具有特 别重要的意义 ,
一
此 ,准确观测和测量制动印迹是应用该方法的基本保证。
( 二) 根据物体抛物距计算车速 1 . 根据散落物抛距计算车速 交通事故现场经常会遗 留有车辆的挡风玻璃 、装载物
道路交通事故 中 车速计算方法及应用
王立颖 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摘 要 :道路交通事故 中车速 的分析与鉴定存整个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和处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根据车辆 制动 印迹长度 、撒落物体抛物 和车辆抛距 以及车辆侧 滑倾翻 危陟状怠 的临界条件等车速计算 方法对交通事故 中肇 事 车 辆 行 驶 速 发 进 行 分 析 并 通 过 实 际 的案 例 分忻 阐 述车 速 计 算 方法 存 处理 交通 事 故 中 判定 肇 事 车 辆 行 驶 速 度 和 认定 交通 事 故 当事 人责 仔 中 的具 体 胁 用 。
的附着力时 ,汽车将沿着行驶方向在路面上滑移 。此 时,
P o l i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1 3 年 第1 期
7 1
遭 路 交通 管 理
确定散落物 的第一着地点 ,就可以依据运动学原理来计 算 车辆碰撞瞬 间的行驶车速 ( 如图 1】 。 根据抛物运动原理可得:
厂
措施不 当,或发生事故后车辆冲 出路面 ,此时可 以根据悬 崖、陡坡的高度和车辆的抛距,依据能量 守恒原理计算 出 车辆冲出路面瞬间的车速 ,进而测算车辆 发生事故前的各
阶段速度。
f 仃
V=L V / 2 H ( m / ) ( 4 )
浅谈交通事故中汽车速度的测算
浅谈交通事故中汽车速度的测算陕西铜川矿务局白应军交通事故发生后,有关人员在参与事故现场勘测中,认定当事车辆的肇事车速,是事故处理工作中经常遇到并必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相对而言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除要具备必要的现场勘测技能外,还应掌握一定的汽车理论知识。
为使车辆在肇事前初速度能确定的比较准确,从一定的理论依据出发,进行理论计算分析是必然的。
本人长期从事汽车安全技术工作,根据多年在这方面工作中的运用经验,现就目前常用的车速计算方法做一些分析介绍,供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时参考。
一、汽车转弯造成的侧翻速度计算分析车辆转弯时发生侧翻一般有以下两类情况:1、弯道行驶中因速度过快,转弯由于离心力作用,造成汽车向弯道外侧翻车。
按路面结构有两种常见情况发生侧翻车。
(1)有横向侧坡(内低外高)的路面上翻车,其翻车临界速度(不翻车最大车速):Vmax= 公式(1)(2)无横向侧坡的路面上翻车,其翻车临界速度:Vmax= 公式(2)2、直线路面上调头速度过快、避让障碍高速曲线行驶(转向过猛)造成平地翻车其速度:Vmax =在直线路面因高速曲线行驶造成翻车,它与弯道无侧坡高速行驶理论是一样的,只是直线路面不存在道路弯道半径,公式中R为外侧前轮车轮曲线行驶遗留路面压印痕迹曲线半径,即车轮行驶滚动轨迹半径。
以上公式中:1、h--汽车的重心高度';2、R--道路弯道半径(或汽车转弯半径);3、B--汽车轮距;4、β--道路横向侧坡度;5、g--重力加速度(9.18米/秒)其中:h和B为汽车稳定性参数可在说明书中查得,β可在现场勘测中用角度表测得。
弯道半径R可按现场实地勘测,其方法介绍如下:图中,A B取弯道路面中心线切线与弯道外侧路沿两端相交长度,CD为公路有效宽度。
其弯道半径R= 公式(3)例:某汽车在弯道上因高速行驶翻车,现场取得路面中心线切线与弯道外侧路沿两端相交长度为30米,路宽为1 O米。
计算该车在有侧坡5°(外侧高,内侧低)和无侧坡的情况下的翻车速度。
浅谈追尾事故速度计算公式的修正
NO 06 44 120 公 安 交通 科技 窗
维普资讯
…
.
…
式
流
理
在碰撞后, 两车之问的相互 作用力可分为两种: 一足 后币对前车有摊力的作用;二是后车对前车有拉力的作 用。下面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对这两种情 况进行具体州论: 1 ,后车对前车有推力 的作用 根据隔离法分析, 两车在运动方向上受力如 2 所示:
{ m. 2 u . ( + )= . + n甜 m V(m “ )
整理得:
( 7 )
() 4
v :
/ll Il
厂————一
2
( 8 )
‘式 ( )可知:只有 当 V } I 4 <V u > 时,两 :即 I
考虑到纵滑附着 系数 u远大于 滚动; 力系数I, 9 l = 1 且 .
点 来 安排 工 作 , 而是 按 照每 个人 的 缺点 来 鳊排 岗
位 , 如让 爱吹 毛求 疵 的 当质检 员. 争 强好 胜 的 譬 让
去抓 生产. 让好出风 头的去搞市场 ,美, 厶 \ 让斤斤计
较 的去 管 仓库 等等
摘 自 《 刊文摘) 报
NO 06 公安 交通 科 技 窗 120
文 学这 条路 只上 了一 学期 . 师就 在他 的评 语 中 老 写 下 T如 此结 论:该 生 用功 , 但做 事 过 分拘 札和 兄
f
m . m +
2
板 , 样 的人 即使 有 着 完善 的品德 , 决不 可 能在 这 也 文学上 有 所 成就 。 来 , 位 化 学老 师 了解 他这 个 后 一
例如,《 机动车事故鉴定方法 (97 l 18.群恩心 、梁
明译P 5 6 )给 出的公式:
两车直角碰撞车速计算方法及应用
关 键 词: 两年 住角碰掩 车速计算 方法应用
随着汽车产业与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 猛增以及所造成的危害与损失,交通管理部 门所面临的问题 也更加严峻 ,而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车速鉴定也引起了广泛重 视与关注。车速鉴定作 为交通事故 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既是 分析事故发生原因、确定交通事故性质的重要证据 。 也是交 通事故认定的重要依据。道路十字交叉路 口作为事故频发 区,两车直角侧面碰撞是其主要形式之一。
O6 6 2 ;L 、厶一 分 别为甲车 、乙车碰撞分 离后的滑移距
离 ,计 算为 :厶= 2 8 . 5 4 m,L 2 = 3 8 . 0 0 m;3 . 6 为单位换算 系
数。
② 两车碰撞接触瞬时速度计算
以东西方向为X 轴并以东为正 、以南北方向为y 轴并以 南为正 ,建立直角坐标系,则根据动量守恒原理可得:
社. 2  ̄ 1 1 3 . ( 】 6 .
( 1 2)
『 3 l 李平飞, 刘文萍.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鉴定研究[ 1 1 . 道
路 交通 与安 全 ' 2 ( x 州1 )
[ 4 1 王立颖. 道路 交通事故 中车速计算方法及应用I 】 ] . 道路 交通 _ 3 . 6 = 7 2 . 0 0 (
=
2 . 根据国际 《 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 定》推荐的方法 ,由动量守恒定律 ,利用简易C A D 现场过 程图和事故车相关参数的测量与计算等。对发生交通事故前 的行使速度进行计算 ,与经验公式相比具有较精确、误差较 小的优势 ,且适用范围较广。但是事故现场图中能获得数据 缺少较多时,就只能主要依据经验公式进行车速计算。 3 根据 《 基于视频图像 的车辆 行驶速度技术鉴定 》推 荐的方法 ,在由交管部门直接提供的视频影像资料 ,可直接
基于视频的车速计算方法的误差分析与修正
丨沒皮应用I Technology Application基于视频的车速计算方法的误差分析与修正文/桑新浩赵山林刘宇宁摘要:在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中.常见的鉴定项目是碰撞车速的计算。
而目前许多城市都实施了监控无死角工 程,让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发生在监控视频下,为事故的车速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为此,国家出台了相关标准G A T 1133—2014《基于视频图像的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其中规定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进行车速计算的方法。
然而,由于摄像头与事故车辆行驶方向之间的拍摄视角问题,以及视频帧间率问题,导致了利用视频图像计算车速的误差不可 避免。
本文设计了试验方法,利用P C-C rash软件搭建试验场景,研究各因素对车速计算误差的影响,明确了选取不同参 照物在不同视角下对最终车速计算误差的不同影响程度。
研究结论表明,视频图像帧间率对车速计算结果影响最为显 著,合适的参照物的选取也必须考虑,尤其是参照物距地面的高度应予高度重视。
Abstract: In the judicial appraisal o f road traffic accidents, the most common identification item is the calculation of collision speed. At present, many cities have implemented the no-dead-monitoring angle project which makes more and more traffic accidents happened can be filmed by the surveillance camera,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speed identification o f traffic accidents. To ihis end, a standard nmned TechmcaJ Icfenti行cation o f Vehicle Driving Speed Based on Video Images (G A/T1133-2014)was introduced by the state, which stipulates the method o f selecting different reference objects for speed calculation.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 f the shooting angle between the camera and the driving direction o f the accident vehicle as well as the video frame rate, it is inevitable to have errors in calculating the speed o f the accident vehicle using video images. In this paper, a test method was designed and the PC-Crash software was used to build the test scene to study the impacts o 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calculation error o f vehicle speed so as to clarify the different degree o f impacts o f different reference objects on the calculation error o f final vehicle speed under different viewing angle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frame rate o f video images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vehicle speed calculation results, and the selection o f suitable reference objects must also be considered, in particular, the height between the reference objects and the ground should be given high attention.关键词:视频;车速计算,误差,司法鉴定Key words: video; vehicle speed calculation; error; judicial appraisalo引言首先以一起事故案例探究一下基于视频计算车速的 误差问题:白色轿车在路口撞击黑色轿车侧面。
车辆事故修复率计算公式
车辆事故修复率计算公式车辆事故修复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车辆事故发生后得到有效修复的比率。
它是衡量车辆事故处理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车辆事故修复率的计算公式如下:车辆事故修复率 = 修复车辆数 / 总事故车辆数× 100%。
其中,修复车辆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事故后得到有效修复的车辆数量;总事故车辆数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的所有车辆事故的总数量。
车辆事故修复率的计算公式简单明了,但是要准确计算修复车辆数和总事故车辆数并不容易。
因此,车辆事故修复率的计算需要对事故车辆进行精准统计,并且要对修复情况进行跟踪和核实。
车辆事故修复率的计算对于车辆管理和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车辆事故的处理效率,及时发现和解决事故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车辆事故的处理效率。
其次,车辆事故修复率可以反映出车辆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对车辆事故修复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车辆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提高车辆的安全管理水平。
在实际应用中,车辆事故修复率的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事故车辆的准确定义。
在计算车辆事故修复率时,需要准确定义事故车辆的范围。
一般来说,事故车辆是指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了碰撞、侧翻、火灾等意外事件,导致车辆受损或无法正常行驶的情况。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有些轻微的碰撞或刮擦可能并不会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行驶,这些情况是否应该计入事故车辆的范围,需要进行准确定义。
2. 修复车辆的准确统计。
在计算车辆事故修复率时,需要对修复车辆进行准确统计。
修复车辆是指在事故发生后,经过维修和处理后能够正常行驶的车辆。
在实际统计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车辆事故后未进行维修或者维修不完全的情况,这些车辆是否应该计入修复车辆的范围,需要进行准确统计。
3. 修复情况的跟踪和核实。
在计算车辆事故修复率时,需要对修复情况进行跟踪和核实。
有些车辆事故后可能会出现二次事故或者隐患未被彻底排除的情况,这些情况是否应该计入修复车辆的范围,需要进行跟踪和核实。
货车尾随相撞事故的车速计算
货车尾随相撞事故的车速计算作者:石清辉,陈晖来源:《时代汽车》 2016年第11期石清辉1 陈晖21、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案件调查大队福建省福州市3500012、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马尾大队案件调查中队福建省福州市350015摘要:“尾随相撞”指同车道同方向行驶的汽车,尾随车辆的前部与前车的尾部碰撞的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表明,“尾随相撞”是仅次于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大量发生的交通事故。
本文主要阐述了货车尾随相撞事故的车速计算。
关键词:尾随相撞;交通事故;货车;车速就伤害后结果而言,基于尾随相撞时前后两车间存在一定的速度差,一般情况下前车乘员受到的伤害较轻、后车乘员的伤害较重;因货车驾驶室多为平头框架结构,货车间“尾随相撞”造成的后车乘员伤害程度十分严重。
就尾随相撞事故的车速鉴定方法而言,目前只有轿车通过大量碰撞试验建立的碰撞模型以及由此得到“尾随相撞”事故经验车速计算公式,并为公安部技术标准《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GA/T643—2006)所采纳,货车类车辆尚无车体变形与碰撞速度关系的试验数据或者由此建立的计算关系式,有人将轿车尾随相撞计算公式盲目套用到货车尾随相撞事故的车速计算中,鉴定结果失之千里谬误百出。
交通事故车速鉴定之所以成为交通事故鉴定的焦点和难点,主要源于交通事故车辆行驶轨迹各异,场景宏大,汽车因制动、碰撞、倾覆等因素致动量骤然减小或急剧增大,造成遗留在交通事故现场的痕迹信息不明确甚至混乱,与建立在理想状态的汽车碰撞模型和车速计算公式所需的计算条件间存在巨大差异。
即便是选定的车速鉴定计算公式,也需要对车辆碰撞位置、碰撞角度、碰撞形态、散落物性质、轮胎印迹等痕迹属性进行逐一甄别确认;现场勘查采集到的路面滚动印迹、滑移印迹,轮胎印迹长度、车轮迴转印迹长度等数据,需要根据不同的车辆行驶状态进行有针对性地集合,根据不同的事故场景对路面附着系数和车轮迴转印迹长度进行修正。
也谈追尾事故速度计算公式的修正
Vc=V= !2gφs
( 5)
同时要求:
φ1=φ2=φ
( 6)
此式表明: 当碰撞后两车成一体不分离时, 两
车整体与路面间应存在一个等效附着 系 数 φ, 它
可能等于 φ1, 也可能等于 φ2, 也可能谁也不等, 而 是经过修正的等效附着系数 φ。
的计算公式应该是同样的
追尾碰撞和正面碰撞都是一维碰撞。碰撞过 程中, 两车压缩变形达到最大时的公共速度的计 算, 与碰撞前两车速度方向是相同( 追尾碰撞) , 还 是相反( 正面碰撞) 没有关系。因为根据动量守恒 定律, 压缩变形达到最大具有公共速度 vc 的瞬时 两车的总动量,与碰撞末瞬时两车的总动量相等, 即
常行驶是追尾事故认定的关键。然而前车运动状 态的确定, 如果仅凭现场勘查的材料是不够的, 也 无法计算出前车在碰撞前的速度。因此, 我们有时 可以借助反证法求证前车停止的可能性不存在, 从而为事故的认定提供有力的证据。下面举例说明。
18 警 察 技 术 2 0 0的公共速度计算
追尾碰撞后两车分离的话, 还是那几乎所有
书籍和文章中, 把公式( 7) 推广为:
! Vc=
2g(m1 φ1S1+m2φ2S2) m1 +m2
( 10)
把它与公式( 4) 相比较可知, 两者是不一样
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 下面分两种作进一步分
析。
( 1) 、若碰撞末瞬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即
那么根据能量原理, 碰撞末瞬时两车的速度
分别为:
V1 = !2gφ1 s1
( 2)
V2 = !2gφ2s2
( 3)
代入公式( 1) 得:
Vc=
交通事故中的车速鉴定方法_利用刹车印公式计算车速
摩托车与汽车的碰撞接近完全非弹性碰撞, 所以 V 近似也是大客车碰撞后的速度。由于大客 车与摩托车质量相差悬殊, 可以忽略碰撞对大客 车的减速作用, 于是我们得出最后结论: 肇事大客 车事故前的行驶车速约为 54km/h。
有的事故中, 肇事机动车制动失灵, 在此情况 下如何进行车速鉴定呢? 我们也举出一个案例:
纯滚动 边滚边滑
抱死纯滑动
图 1. 小货车与摩托车碰撞事故现场图。 据调查, 发生事故的原因是摩托车在路口处
图 2 φ- S 曲线 在这个过程中, 摩擦系数(附着系数)φ随滑动 率 s 变化的实验曲线如图 2 所示。横座标 s 表示
14 警 察 技 术 2 0 0 7 /5
交通事故处理勘验与分析
滑动率, 当 s=0 时为纯滚动, s=100%为车轮完全 抱死的纯滑动。纵座标 φ表示摩擦系数。由图可 知, 当滑动率 s=15% ̄20%时, φ=φp≈0.9 达到最大 值; 以后随着 s 的增大, φ缓慢下降, 当 s=100%时 φ降至约 0.7。由此可见, 对于凡是经过车检证明 其制动力合格的汽车, 不论路面上出现几道车轮 的制动拖印, 都应视为四轮有效制动; 制动距离应 以其中最长的拖印为准。因为, 其它车轮拖印较短 或完全不出现拖印, 只说明它们抱死的时刻略迟 或抱死的程度不同。但是, 非抱死制动也是有效制 动, 接近非抱死的制动其摩擦系数甚至比抱死制 动还略高一些。其实, 即使取最长的制动拖印, 也 还是对制动距离的保守估算, 因为还有一小段抱 死前的非抱死制动距离没有计算在内。关于这个 问题, 本文作者之一曾在其他文献中作过更详细 的论述。将相关数据代入式(1)得
本文阐述的是第一个专题: 利用刹车印公式计算 车速。
一起交通事故中车辆碰撞速度的分析计算
一起交通事故中车辆碰撞速度的分析计算许海华【摘要】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速度则是关键性的因素。
汽车碰撞过程本质上就是车速剧烈变化的过程。
如何正确推算出事故发生瞬间的碰撞车速,为交通事故处理提供间接的理论依据。
本文正是基于一起交通事故中,两车碰撞后产生的塑性变形量和滑移距离,运用运动学理论,引用典型事故速度计算公式,推算出两车碰撞前的速度。
【期刊名称】《长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20)006【总页数】4页(P42-45)【关键词】交通事故;碰撞;速度;变形量【作者】许海华【作者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广东珠海519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2.3速度是形成各种交通现象的必要条件。
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速度则是关键性的因素,因为汽车超速行驶经常造成交通事故[1]。
如何根据现场遗留的车轮痕迹、人体被撞击的距离等现场资料,来推断交通事故车辆碰撞前的瞬时速度,是分析交通事故原因和事故处理工作中经常遇到,也是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2][3]。
由于交通事故发生过程十分短暂,而且变化十分复杂,仅凭经验来计算淮确的速度值是很困难,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应用汽车运动力学理论,用分析和试验的方法估算出近似的速度,一般可满足事故分析计算的需要[4]。
汽车碰撞过程本质上就是车速剧烈变化的过程。
在事故分析中,其核心与最终目标就是要能正确推算出事故发生瞬间的碰撞车速,车速鉴定实质上归结为汽车速度变化量的计算。
汽车碰撞交通事故往往都是瞬间发生并结束,很难准确地查明事故原因,因此有必要对车辆碰撞交通事故做系统地、全面地、科学地定量分析与研究。
解决碰撞车辆速度问题唯一可靠的方法是在现场及时搜集充分的证据,然后对这些证据进行细致的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5]。
本文正是基于一起交通事故中,两车碰撞后产生的塑性变形量和滑移距离,运用运动学理论,推算出两车碰撞前的速度。
2009年某天 15时 50分,阴天,在某省道 140km+780m处,一辆东风雪铁龙轿车(简称甲车)与对向驶来的五菱微型普通客车 (简称乙车)发生碰撞,事故造成人员受伤和车辆受损。
速度差计算公式
速度差计算公式
速度差=路程差÷时间。
速度差是指单位时间内两个运动的物体所经过距离的差除以时间,就是速度差。
速度和与速度差关系公式: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距离差÷速度差;速度差=距离差÷追及时间;速度差=快速-慢速。
关于速度差在交通上的应用
1、公式
速度差=路程差÷时间
但速度差不是时间差。
2、与交通事故
国内外的统计表明,在所有的交通事故中与车速相关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1/3,在所有事故致因中排第2,仅次于驾驶员人为因素。
大、小车的速度差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速度差和事故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平均速度差的增大,事故率增大。
GAT643-2006 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 节选
4 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的要求
4.1 鉴定应当依法进行。 4.2 鉴定机构(鉴定人)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在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交通管 理部门备案。 4.3 鉴定委托单位应向鉴定机构(鉴定人)出具车辆行驶速度鉴定委托书 ,鉴定 委托书应符合 GA40 的要求。并提供交通事故现场图、勘查笔录等现场勘 查相关 材料。 4.4 鉴定机构(鉴定人)认为有必要勘验交通事故现场和事故车辆的,鉴 定委托 单位应予协助。 …………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事故前瞬时速度计算方 法
B.1 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事故前瞬时速度推荐使用公式如表 B.1 所示 表 B.1 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事故前瞬时速度计算推荐使用公式表 典型事 序号 车辆事故前瞬时速度推荐计算方法 故形态 v 67l 式中: 轿车撞 v —— 汽车撞固定物前的瞬时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11 ; 固定物 l —— 汽车塑性变形量,单位为米(m) 。 注:该式为国外实验得到的经验公式,实际工作中可对其进行修正。 B.2 常用基础数据采集方法 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常用基础数据采集方法见 B.2.1~B.2.8。 B.2.8 车辆塑性变形量的近似计算方法如下。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纵滑附着系数 adhesion coefficient for longitudinal slippage 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在路面上纵向滑移时的附着系数。 3.2、横滑附着系数 adhesion coefficient for transverse slippage 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在路面上横向滑移时的附着系数。 3.3、有效碰撞速度 equivalent collision speed 从交通事故车辆发生碰撞至各车达到相同速度时各车辆所产生的速 度变 化。 3.4、制动协调时间 brake harmony time 在急踩制动时,从脚接触制动踏板(或手触动制动手柄)时起至车辆 减速度 (或制动力)达到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或制动力)的 75%时所需的时间。
也谈追尾事故速度计算公式的修正
也谈追尾事故速度计算公式的修正
刘段清;景宪光
【期刊名称】《警察技术》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看了李警官的文章《浅谈追尾事故速度计算公式的修正》(发表在《交通科技窗口》2006年第1期)之后,既有同感,但还不解渴,愿把我们的意见提出来与同行们一起讨论。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刘段清;景宪光
【作者单位】沈阳佳实司法鉴定所;沈阳佳实司法鉴定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
【相关文献】
1.从“7.23”动车追尾事故谈侵权损害赔偿限额制度 [J], 管洪彦
2.油气上窜速度计算公式的修正 [J], 王文忠;赵军;张秀红
3.从大秦线追尾事故谈自轮运转设备的安全管理 [J], 卢国平
4.谈对合成氨厂变换工段CO实际变换率计算公式的修正 [J], 荣军士
5.列车追尾事故的故障树分析兼谈复杂系统安全 [J], 李志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中“典型公式”的应用
浅析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中“典型公式”的应用作者:姜鹤来源:《时代汽车》 2018年第6期车速是分析交通事故过程、认定事故事实、厘定事故原因的重要因素。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 (GB/T 33195-2016) (以下简称《国标》)充分研究了国内外车速鉴定最新技术和成果,丰富了车速鉴定方法,规范了鉴定过程。
《国标》附录A中的“典型事故形态道路交通事故瞬间车辆速度计算使用公式”(以下简称“典型公式”)容易限制车速计算中的思路,忽略基本的鉴定方法。
因此从车速计算的方法、“典型公式”推导过程及“典型公式”局限性的分析人手,进行初步探究,以期能为车速计算提供一定的帮助。
1计算最贴近实际车速的方法《国标》是车辆行驶速度鉴定的重要指导。
《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GA/T643-2006) (以下简称《行业标准》)则是主要基于《国标》中动力学理论、运动学理论鉴定方法进行制定的,是对《国标》中第六章节“典型事故形态车速鉴定”的进一步解释说明,相当于《国标》的“子”标准。
计算出贴近实际的车辆速度要依据《国标》的鉴定方法、鉴定过程,运用基础公式,同时还要抓住两个关键点。
(1)还原事故过程。
这是计算车速最关键的一步。
将车辆发生事故时所有的过程逐一还原,车辆在事故中变化的每一个过程细节都要转化成物理公式,少一个环节过程就会偏离实际数值。
(2)由后向前分解动作。
按照事故从后向前的过程,运用力学的基本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和动量矩守恒以及相关的经验公式,用“倒叙”的方法一步一步计算出各过程环节车速,最后加以综合。
2 “典型公式”的产生“典型公式”是依据《国标》的指导,运用动力学理论、运动学理论并按照前面所说的两个步骤推导出来的。
在实际事故车辆速度鉴定工作中,案例只要符合“典型公式”适用条件就可以直接代入公式。
以轿车与轿车正面碰撞为例来说明“典型公式”的使用(推导)过程。
车1与车2在同一道路相对行驶,正面碰撞后车2随车1沿车1方向运动(碰撞前、碰撞后两车均在同一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探讨
也谈追尾事故速度计算公式的修正
沈阳佳实司法鉴定所 刘段清 景宪光
看了李警官的文章 《浅谈追尾事故速度计算 公式的修正》( 发表在《交通科技窗口》2006 年第 1 期) 之后, 既有同感, 但还不解渴, 愿把我们的意见 提出来与同行们一起讨论。
一、追尾碰撞和正面碰撞公共速度
比主撞车 1 小, 否则被撞车 2 肯定比主撞车 1 滑
得远, 不可能一起滑行。也就是公式( 8) 中, 把被撞
车 2 的能量忽略不计是错误的。实际上, 后车 1 钻
入前车 2 后部, 前车的重量通过后车作用在路面
上, 不管前车制动与否, 也不管两车之间是否存在
推力或拉力, 前车的动能照样消耗在路面摩擦功
也适用于追尾碰撞。当然在具体应用时, 若车辆滑 行过程中没有完全制动, 路面附着系数应乘上小 于 1 的修正系数; 又若速度的方向与马路纵向有 一定夹角, 需要将速度投影在马路纵向, 这些应用 中的细节问题不在这里贅述。
二、追尾碰撞后两车不分离时
的公共速度计算
假定追尾碰撞弹性恢复系数接近于零, 也就 是属于完全塑性碰撞, 碰撞后两车成一体不分离 ( 称为粘着碰撞或称钻撞) , 此时后面的主撞车( 1 车) 与前面的被撞车(2 车) 的滑行距离和速度相 等, 即
那么根据能量原理, 碰撞末瞬时两车的速度
分别为:
V1 = !2gφ1 s1
( 2)
V2 = !2gφ2s2
( 3)
代入公式( 1) 得:
Vc=
m1 V1 +m2 V2 m1 +m2
=
m1
!2gφ1 s1 +m2
m1 +m2
!2gφ2s2
( 4)
这就是碰撞过程中, 两车压缩变形达到最大
时的公共速度的计算公式, 它既适用于正面碰撞,
常行驶是追尾事故认定的关键。然而前车运动状 态的确定, 如果仅凭现场勘查的材料是不够的, 也 无法计算出前车在碰撞前的速度。因此, 我们有时 可以借助反证法求证前车停止的可能性不存在, 从而为事故的认定提供有力的证据。下面举例说明。
18 警 察 技 术 2 0 0 7 /5
S1=S2=S ; V1=V2=V 。 代入公式( 4) 得公共速度为:
Vc=V= !2gφs
( 5)
同时要求:
φ1=φ2=φ
( 6)
此式表明: 当碰撞后两车成一体不分离时, 两
车整体与路面间应存在一个等效附着 系 数 φ, 它
可能等于 φ1, 也可能等于 φ2, 也可能谁也不等, 而 是经过修正的等效附着系数 φ。
三、追尾碰撞后两车分离时
的公共速度计算
追尾碰撞后两车分离的话, 还是那几乎所有
书籍和文章中, 把公式( 7) 推广为:
! Vc=
2g(m1 φ1S1+m2φ2S2) m1 +m2
( 10)
把它与公式( 4) 相比较可知, 两者是不一样
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 下面分两种作进一步分
析。
( 1) 、若碰撞末瞬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即
上。假设两车一起滑行的距离为 S, 等效附着系数
为 φ, 公式( 8) 应改为:
1 2
( m1+m2) Vc2=m1gφs+m2gφs=(m1+m2)gφs
所以
Vc = !2gφs
( 9)
把它与公式( 5) 相比较可知, 两者是一样的,
也就是用能量原理推导的公式( 9) 与用动量守恒
原理推导的公式( 5) 是完全一致的。
四、结束语
与正面碰撞一样, 追尾碰撞事故两车公共速 度的计算应采用公式( 4) , 不应采用公式( 10) 或公 式( 7) , 同时要满足公式( 13) , 否则就不符合实际 情况。■
反证法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妙用
雷志雄
随着交通流量迅猛增长, 交通供求矛盾越来 越突出, 追尾事故频频发生, 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追 尾事故更为显著, 据不完全统计, 发生在高速公路 上事故的 35%是追尾事故。然而处理追尾事故是 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因为前车是静止的还是正
V1=V2 或者 φ1S1=φ2S2
( 11)
那么公式( 4) 与公式( 10) 都简化为:
Vc=V1=V2=!2gφ1s1 =!2gφ2s2 ( 12) 这 就 是 说 , 在 满 足 公 式 ( 11) 的 条 件 下 , 公 式 ( 10) 也可以用。致于公式( 11) 中, 碰撞末瞬时两车 的速度 v 相等, 而滑行距离 S 却不等, 这是由于滑 行时两车受到的阻力不同的缘故。 ( 2) 、若碰撞末瞬时两车的速度不相等, 公式 ( 4) 与公式( 10) 就不一样。因为公式( 4) 是两车速 度 v 对质量作加权平均, 而公式( 10) 是两车单位 质量的阻力 φS 对质量作加权平均, 两者不相等。 其中公式( 10) 是错误的, 因为公式( 10) 是从公式 ( 7) 推广得到的, 而公式( 7) 的前提条件是两车作 完全塑性碰撞, 碰撞末瞬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现在 不满足这一条件, 所以公式( 10) 不能用。 另外, 在用公式( 4) 计算追尾碰撞的公共速度 时还要注意, 前车的速度 V2 不能小于后车的速度 V1, 即必须满足: V1≤V2 或者 φ1S1≤φ2S2 ( 13) 否则两车还撞在一起没有分离。实际车速计 算常常出现这种错误是由于在前车的速度 V2 的 计算中, 让前车的路面附着系数 φ2 用滚动摩擦系 数 f 代替, 以致不满足公式( 13) 这一条件。
(m1+m2)Vc=m1V1+m2V2
( 1)
式中: 、m1、m2 分别为 1 号车和 2 号车的质量
( kg) ;
V1、V2 分别为 1 号车和 2 号 车 的 碰 撞 末 瞬 时 速度( m/s) ;
若令: S1、S2 分别为 1 号车和 2 号车的碰撞后 滑行距离( m) ;
φ1、φ2 分 别 为 1 号 车 和 2 号 车 的 路 面 附 着 系 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必须指出的是, 在几乎所有书籍和文章中, 把
追尾碰撞后两车不分离时的公共速度计算公式写
成为:
! Vc =
2gm1 φ1S1 m1 +m2
( 7)
这是假定主撞车 1 已经制动, 被撞车 2 没有
制动, 追尾碰撞在一起的两车的运动能量, 均由主
撞车 1 的轮胎和地面间摩擦功消耗, 也就是:
1 2
( m1+m2) Vc2=m1gφ1s1
的计算公式应该是同样的
追尾碰撞和正面碰撞都是一维碰撞。碰撞过 程中, 两车压缩变形达到最大时的公共速度的计 算, 与碰撞前两车速度方向是相同( 追尾碰撞) , 还 是相反( 正面碰撞) 没有关系。因为根据动量守恒 定律, 压缩变形达到最大具有公共速度 vc 的瞬时 两车的总动量,与碰撞末瞬时两车的总动量相等, 即
( 8)
Polic e Te c hnolog y 2 0 0 7 / 5 17
交通事故处理勘验与分析
由此得到公式( 7) 。这里假定主撞车 1 已经制
动, 被撞车 2 没有制动, 与两车追尾碰撞在一起运
动相矛盾。因为追尾碰撞如果两车一起滑行( 即粘
撞或钻撞) 的话, 被撞车 2 单位质量的阻力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