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753.1-2016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 第1部分:应用迁移

合集下载

政务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大厅数据接口规范

政务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大厅数据接口规范

ICS 03.160A 00 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T 1625—2013政务服务中心 电子政务大厅数据接口规范2013 - 11 - 12发布 2013 - 12 - 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类型 (1)3 接口涉及的交换数据要求 (1)4 系统运行环境 (4)5 接口数据格式 (4)前言本标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岳立、牛建平、朱利民、罗光辉、杨玲、张凯峰、张应杰、罗定兰、杨路、李旭峰、周磊。

政务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大厅数据接口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政务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大厅数据接口的类型和接口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省、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2 类型电子政务大厅提供一种数据接口,实现与政府部门业务专网应用系统的数据对接。

3 接口涉及的交换数据要求3.1 功能该接口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电子政务大厅与入驻政务服务中心的政府部门业务专网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的接口,实现对业务专网的办事服务情况实时监督和管理,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简化窗口的办事服务流程,降低办事服务成本,提高政务服务窗口工作效能。

3.2 数据交换3.2.1 数据交换结构数据交换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交换结构图3.2.2 数据交换原理政府部门业务专网系统将数据更新到前置机数据库,政务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大厅系统通过交换平台读取前置机数据库的新数据到政务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大厅数据库,实现政务服务中心数据和政府部门业务专网系统数据的同步。

3.2.3 数据交互要求3.2.3.1 业务专网系统流程与电子政务大厅的数据交互说明见图2 。

图2 数据交互说明示意图3.2.3.2 申报阶段(第①项信息交换)企业可通过电子政务大厅网站访问政府部门业务专网系统的链接入口,提交申请材料到政府部门业务专网系统。

山东省质监局关于批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 第1部分:应用迁移》等31项山东省地方标准的公告 2016年第5

山东省质监局关于批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 第1部分:应用迁移》等31项山东省地方标准的公告 2016年第5

山东省质监局关于批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第1部分:应用迁移》等31项山东省地方标准的公告2016年第5号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第1部分:应用迁移》等31项山东省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布(见附件)。

附件:《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第1部分:应用迁移》等31项山东省地方标准(不随文件发送)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6年4月29日序号地方标准编号地方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1DB37/T148-2016阳信鸭梨栽培技术规程2016-04-292016-05-292DB37/838-2016沿海港口能源消耗限额2016-04-292016-05-293DB37/839-2016营业性道路运输企业载客汽车燃料消耗限额2016-04-292016-05-294DB37/840-2016营业性海运船舶燃料消耗限额2016-04-292016-05-295DB37/841-2016营业性道路运输企业载货汽车燃料消耗限额2016-04-292016-05-296DB37/T2751-2016高压实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通用技术要求2016-04-292016-05-297DB37/T2752-2016通讯基站及储能用磷酸铁锂电池组通用技术条件2016-04-292016-05-298DB37/T2753.1-2016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第1部分:应用迁移2016-05-299DB37/T2753.2-2016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第2部分:应用部署2016-04-292016-05-2910DB37/T2761.1-2016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第1部分:线划电子地图2016-05-2911DB37/T2761.2-2016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第2部分:框架数据2016-04-292016-05-2912DB37/T2761.3-2016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第3部分:服务接口2016-04-292016-05-2913DB37/T2762-2016山东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生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2016-04-292016-05-2914DB37/T2763-2016地理标志产品平邑金银花2016-04-292016-05-2915DB37/T2764.1-2016金银花种植技术规程第1部分:扦插育苗2016-04-292016-05-2916DB37/T2764.2-2016金银花种植技术规程第2部分:整形修剪2016-04-292016-05-2917DB37/T2764.3-2016金银花种植技术规程第3部分:采收及产地初加工2016-04-292016-05-2918DB37/T2765-2016光伏大棚茶叶生产技术规程2016-04-292016-05-2919DB37/T2766-2016长蛸养成和越冬技术规范2016-04-292016-05-2920DB37/T2767-2016刺参池塘中间培育技术规范2016-04-292016-05-2921DB37/T2768-2016海带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技术规范2016-04-292016-05-2922DB37/T2769-2016海水鱼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2016-04-292016-05-2923DB37/T2770-2016海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技术导则2016-04-292016-05-2924DB37/T2771-2016黄颡鱼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2016-04-292016-05-2925DB37/T2772-2016六线鱼亲鱼培育技术规范2016-04-2926DB37/T2773-2016脉红螺苗种繁育技术规范2016-04-292016-05-2927DB37/T2774-2016日本沼虾苗种繁育技术规程2016-05-2928DB37/T2775-2016水产品中己烯雌酚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016-04-292016-05-2929DB37/T2776-2016乌醴集约化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2016-04-292016-05-2930DB37/T2777-2016缢蛏底播增殖技术规范2016-04-292016-05-2931DB37/T2778-2016中华绒螯蟹稻田养殖技术规范2016-04-292016-05-29。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数据规范(V1.0)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数据规范(V1.0)

附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数据规范(V1.0)2016年9月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统一交易标识码编码方案 (3)3.1统一交易标识码的构成 (3)3.2交易分类码 (3)3.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3)3.4日期码 (3)3.5流水号 (3)3.6校验码 (3)4 公共资源交易分类 (4)4.1分类原则 (4)4.2代码结构 (4)4.3分类类目表 (4)4.4扩充原则 (5)5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数据集 (6)5.1 项目及公告 (6)5.1.1项目 (6)5.1.2招标项目 (7)5.1.3标段(包) (10)5.1.4招标公告与资格预审公告 (12)5.1.5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澄清与修改 (14)5.1.6投标邀请书 (17)5.2 开标 (19)5.2.1开标记录 (19)5.2.2投标人名单 (20)5.3 评标 (22)5.3.1评标专家 (22)5.3.2评标报告 (23)5.3.3中标候选人 (25)5.4 中标 (26)5.4.1中标候选人公示 (26)5.4.2中标结果公告 (28)5.5 合同和履约 (30)5.6 资格预审 (32)5.6.1资格预审/资格预审澄清 (32)5.6.2资格预审申请文件 (34)5.6.3资格预审结果 (35)5.7 招标异常情况报告 (36)5.8 附件集 (37)5.8.1附件集结构 (37)5.8.2附件采集项 (37)5.9 代码集 (39)5.9.1招标方式 (39)5.9.2招标组织形式 (39)5.9.3公告性质 (39)5.9.4公告类型 (39)5.9.5评标结果 (39)5.9.6公示类型 (39)5.9.7标段(包)分类 (39)5.9.8保证金缴纳方式 (41)5.9.9资审方式 (41)5.9.10评标方式 (41)5.9.11开标结果 (41)5.9.12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澄清与修改文件编号 (41)5.9.13异议类型 (41)5.9.14专家类别 (42)6 政府采购数据集 (43)6.1 交易信息 (43)6.1.1采购项目 (43)6.1.2采购(资格预审)公告 (46)6.1.3更正事项 (47)6.1.4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49)6.1.5采购合同 (51)6.2 附件集 (53)6.2.1附件集结构 (53)6.2.2附件采集项 (54)6.3 代码集 (55)6.3.1采购方式 (55)6.3.2采购组织形式 (55)7 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集 (56)7.1 成交行为信息 (56)7.2 成交宗地信息 (58)7.3 代码集 (61)7.3.1招拍挂类型 (61)7.3.2供应方式 (61)7.3.3公示类型 (61)8 矿业权出让数据集 (62)8.1 探矿权招拍挂出让公告信息 (62)8.2 采矿权招拍挂出让公告信息 (63)8.3 探矿权招拍挂出让结果公示信息 (65)8.4 采矿权招拍挂出让结果公示信息 (67)8.5 其他方式出让矿业权公开信息(探矿权出让公开信息) (69)8.6 其他方式出让矿业权公开信息(采矿权出让公开信息) (71)8.7 其他方式出让矿业权公开信息(划定矿区范围公开信息) (72)8.8 非油气探矿权登记公告信息 (74)8.9 非油气采矿权登记公告信息 (76)8.10 油气探矿权登记公告信息 (77)8.11 油气采矿权登记公告信息 (79)8.12 附件集 (81)8.12.1附件集结构 (81)8.12.2附件采集项 (82)8.13 代码集 (83)8.13.1出让方式 (83)8.13.2矿产种类代码 (83)9 国有产权交易(实物资产类)数据集 (90)9.1 实物资产类产权交易 (90)9.1.1挂牌披露信息 (90)9.1.2交易结果信息 (91)9.2 代码集 (94)9.2.1资产类型(实物) (94)9.2.2交易方式 (94)10 国有产权交易(股权类)数据集 (95)10.1 股权类产权交易 (95)10.1.1挂牌披露信息 (95)10.1.2转让标的企业信息 (97)10.1.3转让标的企业股东信息 (99)10.1.4交易结果信息 (100)10.2 代码集 (102)10.2.1交易方式 (102)10.2.2报表类型 (102)10.2.3经济类型 (102)11 主体信息数据集 (103)11.1 法人信息 (103)11.1.1法人基本信息 (103)11.1.2招标人扩展信息 (106)11.1.3招标代理机构扩展信息 (107)11.1.4投标人扩展信息 (108)11.1.5采购人扩展信息 (109)11.1.6采购代理机构扩展信息 (109)11.1.7供应商扩展信息 (110)11.1.8出让人扩展信息 (111)11.1.9受让人扩展信息 (112)11.1.10竞得人扩展信息 (112)11.1.11法人交易业绩信息 (113)11.1.12执业人员基本信息 (115)11.1.13执业人员资格信息 (116)11.1.14执业人员业绩信息 (117)11.2 自然人信息 (119)11.2.1自然人基本信息 (119)11.2.2供应商扩展信息 (120)11.2.4竞得人扩展信息 (121)11.3 附件集 (122)11.3.1附件集结构 (122)11.3.2附件采集项 (122)11.4 代码集 (124)11.4.1税务登记证类型 (124)11.4.2法人机构类别 (124)11.4.3主体角色类型 (124)11.4.4资质等级 (124)11.4.5资质序列、行业和专业类别 (125)11.4.6资质类型 (125)11.4.7主体类别 (126)11.4.8法人业务状态 (126)12 专家信息数据集 (127)12.1 评标专家信息 (127)12.2 评审专家信息 (129)12.3 专家信用记录 (131)12.4 附件集 (133)12.4.1附件集结构 (133)12.4.2附件采集项 (133)12.5 代码集 (134)12.5.1奖励或处罚类型 (134)12.5.2限制的行为 (134)13 监管信息数据集 (135)13.1 行政监管事项信息 (135)13.2 项目报警信息 (136)13.3 投诉信息 (139)13.4 附件集 (142)13.4.1附件集结构 (142)13.4.2附件采集项 (142)13.5 代码集 (143)13.5.1限制的行为 (143)13.5.2交易方式 (143)13.5.3报警等级 (143)14 信用信息数据集 (144)14.1 违法违规信息 (144)14.2 黑名单信息 (146)14.3 撤销黑名单信息 (148)14.4 奖励信息 (149)14.5 履约信息 (150)14.6 社会信用信息 (153)14.7 附件集 (154)14.7.1附件集结构 (154)14.8 代码集 (155)14.8.1奖励或处罚类型 (155)14.8.2评价等级 (155)14.8.3限制的行为 (155)14.8.4违法违规类型 (155)14.8.5达标状况 (155)15 通用编码 (155)15.1 身份证件类型代码 (155)15.2 是否 (156)15.3 是否(国有产权交易) (156)15.4 性别 (156)15.5 金额单位 (157)16 数据项术语说明 (158)16.1 值域 (158)16.2 数据类型和数据格式 (158)1范围本规范规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交换共享数据的数据项格式要求,并定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中各类交易行为的统一标识码编码规则,以及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分类方法、分类体系和分类类目。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平台技术规范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平台技术规范
2020年7月,《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络安全工作的通知》(皖数资函﹝2020﹞86号)要求 全省要建设安全监测平台,实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安全管理中心和中央级政务外安全监测平台对接。各市局要 结合本地实际,提前谋划,按照国家建设标准规范和要求,新建或改造本地安全监测平台,实现与省级对接,共 同推进安全监测体系建设。鉴于此,制定了该标准。
主要起草人:朱典、张明阳、张静、陈先才、邹莉强、杨阳、陶峰、顾纺、李晓飞、龚政、戴国建、潘磊、 宋康、江涛、姚远、张佳桐、王彦翔、龙飞、柏光华、陈向军、徐纪虎、吴松、王书生。
标准目次
参考资料:
内容范围
地方标准《电子政务外安全监测平台技术规范》(DB34/T 4282-2022)规定了电子政务外安全监测平台的基 本要求、平台架构和平台功能。该标准适用于电子政务外安全监测平台的建设。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平台技 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地方标准
01 制定过程
03 内容范围 05 实施建议
目录
02 标准目次 04 引用文件 06 意义价值
《电子政务外安全监测平台技术规范》(DB34/T 4282-2022)是2022年9月30日实施的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 安徽省地方标准,归口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
地方标准《电子政务外安全监测平台技术规范》(DB34/T 4282-2022)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 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规则起草。
起草单位:安徽省大数据中心、六安市大数据中心、滁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六安市数据资源管理局、阜阳 市数据资源管理局、马鞍山市大数据中心、中国联合络通信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融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汉邦京泰数码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安恒信息 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省电子政务外网技术规范——第1部

湖北省电子政务外网技术规范——第1部
23.11

二级网络主要指省级核心局域网、省级广域骨干网、省级城域网和省级政务部门用户接入网。
23.12

三级网络主要指市州级核心局域网、市州级广域骨干网、市州级城域网和市州级政务部门用户接入网。
23.13

四级网络主要指区县级核心局域网、区县级广域骨干网、区县城域网和区县级政务部门用户接入网。
24
23
DB42/T 362-200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3.1
国家电子政务传输网
中央到地方统一的传输骨干网络,由自行铺设光纤线路和租用线路构成。
23.2
政务内网
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业务网络互联而成,主要用于满足各级政府部门内部的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同时满足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特殊办公需要。政务内网被定性为涉密网络,同其他非涉密网络之间为物理隔离。
23.3
政务外网
政务外网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办公网络或内部局域网络互联而成,主要用于满足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管理、公众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政务外网被定性为非涉密网络,同政务内网物理断开,同公众网络逻辑隔离。
23.4
湖北省政务外网
湖北省根据自身业务要求,按照政务外网统一标准规范,自行建设的连接省内各单位、各市州的网络,实现与国家政务外网中央广域骨干网的连接,包含省级及省以下网络。湖北省政务外网,由省级、市州级和区县级网络构成,其网络管理层次分别为二级网络、三级网络和四级网络(一级网络为国家网络平台)。
图5湖北省电子政务外网架构
注:区县级核心局域网应尽量不独立设置。
湖北省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平台采用分层结构,分为省级、地市级及县区级;

电子政务工程造价指导书

电子政务工程造价指导书

目录电子政务工程造价指导书编撰组织(拟定) (I)序言 (I)目录 (II)前言 (I)补充说明 (II)指导书的总体框架 (III)第一章电子政务工程及发展趋势 (1)1.1.电子政务 (1)1.2.电子政务工程 (2)1.3.电子政务新技术应用 (8)1.4.电子政务工程发展情况 (10)1.5.电子政务工程发展趋势 (13)1.6.移动电子政务的兴起 (15)1.6.1.移动电子政务的概念 (15)1.6.2.移动电子政务将与传统电子政务并驾齐驱 (16)1.6.3.移动电子政务能够使公众参与面更广 (16)第二章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发展 (17)2.1.信息安全问题 (17)2.2.安全可靠产品的发展 (19)2.3.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推进 (26)第三章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及费用构成 (29)3.1.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阶段划分 (29)3.2.立项阶段及费用构成 (30)3.3.招投标阶段及费用构成 (31)3.4.设计阶段及费用构成 (32)3.4.1.初步设计或概要设计 (32)3.4.2.详细设计 (32)3.5.实施阶段及费用构成 (33)3.5.1.项目试运行 (33)3.5.2.工程建设 (33)3.6.验收阶段及费用构成 (33)3.6.1.项目验收评测阶段及费用 (34)3.6.2.项目验收及费用 (34)3.7.运维阶段及费用构成 (34)3.7.1.运维服务模式 (35)3.7.2.运维服务方式 (35)3.7.3.运维服务内容 (35)3.8.其他 (36)3.8.1.工程监理费 (36)3.8.2.预备费 (37)3.8.3.建设单位管理费 (38)3.9.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费用估算表格 (39)3.9.1.投资估算总表 (39)3.9.2.应用软件开发费用明细表 (39)3.9.3.系统软件购置费用明细表 (40)3.9.4.硬件设备购置费用明细表 (40)3.9.5.机房工程建设费用明细表 (40)第四章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取费指导 (42)4.1.前期咨询费 (42)4.2.招标代理服务费 (43)4.3.工程设计费 (44)4.4.工程监理费 (46)4.4.1.以投资总额为依据确定监理费用 (46)4.4.2.按照监理人员人工费用标准计算监理费用 (48)4.4.3.工程施工监理取费指导 (48)4.4.4.工程咨询设计阶段、系统运维阶段取费指导 (49)4.5.工程建设费 (49)4.5.1.应用软件开发取费指导 (49)4.5.2.系统软件购置 (55)4.5.3.硬件设施的购置 (56)4.5.4.智能化工程建设 (57)4.5.5.系统集成取费指导 (59)4.5.6.培训服务取费指导 (60)4.6.工程预备费 (61)4.7.建设单位管理费 (62)4.8.第三方评测费 (62)4.8.1.按投资总额计取 (62)4.8.2.政府网站绩效评估 (63)4.8.3.立项评估 (65)4.8.4.验收测评 (66)4.8.5.安全评估 (71)4.9.运维服务费 (79)4.9.1.比例系数法(预算上限计算方法) (79)4.9.2.工作量计算方法 (81)4.10.专家评审费 (82)4.11.其他 (83)4.11.1.传统信息数据化 (83)4.11.2.数据库及服务取费指导 (84)4.11.3.云计算服务费 (85)4.11.4.大数据服务取费指导 (87)第五章电子政务工程信息安全保障 (88)5.1.政策依据 (88)5.2.安全保障主要内容 (88)5.2.1.物理安全保障 (88)5.2.2.网络安全 (91)5.2.3.主机安全 (96)5.2.4.应用安全 (99)5.2.5.数据安全 (102)5.2.6.信息安全咨询规划 (103)5.2.7.安全评估 (104)5.2.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 (111)5.3.取费指导 (112)5.3.1.服务报价指导 (112)5.3.2.产品报价指导 (113)第六章电子政务专项取费指导 (118)6.1.政府购买服务 (118)6.1.1.购买主体 (118)6.1.2.购买范围 (118)6.1.3.购买服务方式 (119)6.1.4.经费安排及支付 (119)6.2.科研(软课题)项目 (119)6.2.1.科研(软课题)经费组成 (120)6.2.2.科研(软课题)取费指导 (120)6.3.电子政务服务能力水平评定 (121)6.3.1.基本能力等级评定条件 (121)6.3.2.专项服务能力评定条件 (124)6.3.3.评定流程及费用标准 (124)6.4.政务流程优化服务 (125)6.4.1.广东省政务流程优化研究中心简介 (125)6.4.2.服务内容 (126)6.4.3.服务提供者 (126)6.4.4.服务费用参考 (126)第七章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过程部分文档模板汇编 (127)7.1.立项阶段主要文档模板 (127)7.1.1.项目建议书模板 (127)7.1.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136)7.2.招投标阶段主要文档模板 (147)7.2.1.项目招标文件模板 (147)7.2.2.项目投标文件(商务部分)模板 (150)7.2.3.项目合同书模板 (151)7.3.设计阶段主要文档模板 (157)7.3.1.任务书模板 (157)7.3.2.设计方案模板 (160)7.3.3.用户需求说明书 (162)7.3.4.概要设计说明书 (164)7.3.5.系统测试方案模板 (167)7.3.6.系统测试报告模板 (168)7.4.实施阶段主要文档模板 (171)7.4.1.施工实施方案模板 (171)7.4.2.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 (173)7.4.3.工程变更申请表 (174)7.4.4.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174)7.4.5.监理工程师通知回复单 (176)7.4.6.质量问题报告 (177)7.4.7.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177)7.4.8.工程延期申请表 (178)7.4.9.工程周报 (179)7.5.验收阶段主要文档模板 (180)7.5.1.验收资料清单模板 (180)7.5.2.项目验收申请模板 (181)7.5.3.项目总结报告模板 (183)7.5.4.项目专项审计报告模板 (184)7.5.5.项目竣工决算报告模板 (186)7.5.6.用户报告模板 (188)7.5.7.项目使用手册模板 (189)7.5.8.项目培训手册模板 (190)7.5.9.项目验收报告模板 (191)7.6.运维阶段主要文档模板 (193)7.6.1.项目运行维护方案 (193)7.6.2.安装维护手册模板 (195)第八章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政策法规标准文件汇编 (197)8.1.政策法规 (197)1.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招标代理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197)2.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 (198)3.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计价格〔1999〕1283) (215)4.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 (217)5.国家计委关于印发《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229)6.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 (232)7.广东省物价局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 (238)8.2.发展规划 (241)1.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 (241)2.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245)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通知 (249)4.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259)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2696.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 (278)8.3.标准规范 (287)1.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287)2.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与咨询服务收费标准 (301)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的收费标准 (303)4.广东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取费行为 (308)第九章电子政务工程产品和服务选用参考 (315)9.1.安全可靠产品和服务名录 (315)9.1.1.CPU (315)9.1.3.服务器 (317)9.1.4.操作系统 (333)9.1.5.数据库 (338)9.1.6.中间件 (340)9.1.7.办公套件 (346)9.1.8.终端 (346)9.1.9.应用软件 (348)9.1.10.测试验证 (349)9.1.11.存储系统 (352)9.1.12.外设 (364)9.1.13.云计算服务 (365)9.1.14.运维管理 (374)9.2.其他产品与服务名录及参考价格 (379)9.2.1.机房 (379)9.2.2.智能化系统 (385)9.2.3.网络系统 (397)9.2.4.服务器 (400)9.2.5.基础软件 (401)9.2.6.外设 (401)第十章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411)10.1.广东省部分地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411)10.1.1.广州市2012年人才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南方人才市场调查报告)41110.1.2.深圳市2012年工资指导价位(南方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414)10.1.3.珠海市2012年工资指导价位(南方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416)10.1.4.佛山市2012年工资指导价位(南方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419)10.1.5.东莞市2012年工资指导价位(南方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422)10.1.6.中山市2012年工资指导价位(南方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424)10.1.7.惠州市2012年工资指导价位(南方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427)10.1.8.潮州市2012年工资指导价位(南方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430)10.2.国内部份省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433)10.2.1.华中地区 (433)10.2.2.华东地区 (434)10.2.3.华北地区 (436)10.2.4.华南地区 (437)10.2.5.西南地区 (442)10.2.7.东北地区 (444)第十一章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及服务单位参考名录 (449)11.1.广东省电子政务协会 (449)11.2.广东省电子政务技术应用支持联盟 (451)11.3.广东省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452)11.4.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 (454)11.5.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454)11.6.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454)11.7.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 (454)11.8.北京人大金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454)11.9.京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54)11.10.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454)11.11.广东南方信息安全研究院 (454)11.12.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57)11.13.广东金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457)11.14.宝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57)11.15.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 (457)11.16.江南信息计算技术研究所 (457)11.17.北京北大众志微系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457)11.18.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458)11.19.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459)11.20.联想集团 (459)11.21.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459)11.22.中标软件有限公司 (459)11.23.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 (460)11.24.湖南麒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460)11.25.神舟通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460)11.26.武汉华工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 (460)11.27.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60)11.28.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 (460)11.29.广州尚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460)11.30.珠海金山软件有限公司 (460)11.31.北京永中软件有限公司 (461)11.32.北明软件有限公司 (461)11.33.广州广软信息系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61)11.34.海华电子企业(中国)有限公司 (462)11.35.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462)11.36.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62)11.37.广州市博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462)11.38.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 (462)11.39.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462)11.40.广州中大电讯科技有限公司 (462)11.41.广州市全周至程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462)11.42.广东同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63)11.43.广州时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463)11.44.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463)11.45.广州途乐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463)11.46.普巍存储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463)11.47.广州鼎甲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463)11.48.广州乐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463)11.49.广州银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463)11.50.深圳杰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63)11.51.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 (464)11.52.广东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64)11.53.上海天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464)11.54.深圳市深信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464)11.55.广东智冠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464)11.56.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464)11.57.江苏中科梦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464)11.58.深圳金蝶中间件有限公司 (464)11.59.广东省粤信创信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465)11.60.广东新支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465)11.61.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465)11.62.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465)11.6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465)11.64.北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466)11.65.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466)11.66.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 (466)11.67.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467)11.68.中国赛宝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467)11.69.深圳市乾云启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467)11.70.中电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467)11.71.南京百傲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467)11.72.深圳市坚地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467)11.73.广东腾创科技有限公司 (467)11.74.广州优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468)11.75.北京易思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468)11.76.中科方德软件有限公司 (469)附录 (470)附录1.1 本书使用方法 (470)附录1.2 电子政务术语 (470)版权归属声明 (484)。

国家标准公告2016年第7号

国家标准公告2016年第7号

9
GB/T 3810.3-2016
孔率、表观相对密度和容重的测定
3810.3-2006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 4 部分:断裂模数和破 GB/T
10 GB/T 3810.4-2016
坏强度的测定
3810.4-2006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 5 部分:用恢复系数确 GB/T
11 GB/T 3810.5-2016
3810.11-2016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 11 部分:有釉砖抗釉 GB/T
裂性的测定
3810.11-2006
2016-11-01 2016-11-01 2016-11-01 2017-03-01 2017-03-01 2017-03-01 2017-03-01 2017-03-01 2017-03-01 2017-03-01 2017-03-01 2017-03-01 2017-03-01 2017-03-01
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的确定
17421.2-2000
2016-11-01
GB/T 57
17421.4-2016
机床检验通则 第 4 部分:数控机床的圆检 GB/T

17421.4-2003
2016-11-01
GB/T 58
17421.6-2016
机床检验通则 第 6 部分:体和面对角线位 置精度的确定(对角线位移检验)
14 GB/T 3810.8-2016
测定
3810.8-2006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 9 部分:抗热震性的测 GB/T
15 GB/T 3810.9-2016

3810.9-2006
GB/T 16
3810.10-2016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 10 部分:湿膨胀的测 GB/T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大纲(建议书、可研、初设模板)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大纲(建议书、可研、初设模板)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建设单位是指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审批部门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

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申报和审批管理第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

第七条电子政务项目原则上包括以下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对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及特殊情况的,可简化为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第八条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附件一)的规定,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报送项目审批部门。

项目审批部门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复,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

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运行规范

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运行规范

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运行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企业公共服务类网络平台运行的基本要求、服务要求及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企业公共服务类网络平台运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DB34/T 3727 中小企业社会化公共服务规范3 术语和定义DB34/T 3727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enterprise related public service network platform由各类企业服务机构等主体依托互联网建立的具备企业公共服务功能的网站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

3.2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运行机构 enterprise service organization负责运行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各类服务机构主体(以下简称运行机构)。

3.3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入驻机构 enterprise service organization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自愿注册成为服务平台使用方的各类服务机构主体(以下简称入驻机构)。

4 基本要求4.1 运行机构应建立基本的服务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包含但不限于:机构及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必要的资源保障措施、工作和运行计划等。

——应有专门负责运行的机构或岗位设置。

包括服务平台日常运营监管、功能完善、宣传推广和用户管理的专门内设机构或岗位。

应明确专门内设机构或岗位的职责、要求等;——应有健全的工作管理制度。

工作制度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服务平台的更新、维护、升级、安全,机构入驻审核、需求对接、跟踪调度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信息收集范围、更新时间、内容审核等方面的信息发布制度;服务内容审核、办理流程,服务质量保证等方面工作制度等;——工作和运营计划。

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技术指南最新版

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技术指南最新版

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技术指南最新版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一部分:导言。

公共服务质量的监测对于相关部门部门和社会组织具有重要意义。

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DB37ICS F01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3153—2018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Guidelin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system for safetyproduction in gas industry2018 - 02 - 24 发布2018 - 03 - 24 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潍坊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潍坊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思春、赵献荣、朱文军、吉伟、戚玉玺、徐海东、王小杰、张辛田、王锦志、李岩、王可湘、王增富、宋健、刘江伟、许英磊、代磊、史卫国、韩刚、王勇、刘丙刚、刘志军、张旋、孙海圣。

引言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2016)、《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3019-2017)的要求,系统总结潍坊港华燃气有限公司等燃气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运营实际经验,结合我省燃气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适用于规范和指导燃气行业同类型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燃气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的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规范和指导燃气行业同类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运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7T 2753.1-2016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 第1部分:应用迁移

DB37T 2753.1-2016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 第1部分:应用迁移

ICS35.240.01L 7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2753.1—2016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第1部分:应用迁移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迁移准备 (4)6 迁移设计 (4)7 方案评审 (6)8 受理与分配资源 (7)9 安全要求 (7)10 迁移测试 (7)11 业务运行 (8)12 迁移交付 (8)13 监督和管理 (8)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应用迁移准备所需文档参考 (9)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应用迁移过程所需文档参考 (12)参考文献 (18)前言DB37/T 2753《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目前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1部分:应用迁移;——第2部分:应用部署;——第3部分:电子政务云服务目录。

本部分为DB37/T 2753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山东省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方可、张媛、胡鑫磊、常立丽、公伟、王庆升、许立前、蔡柯鸣、朱勇、贺进。

引言在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的国家政策指导下,山东省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的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5﹞7号)。

为充分发挥云计算等技术的集约化优势,从2015年起,山东省各级政府部门(除涉密部门外,下同)业务应用系统都将依托云平台进行建设。

各级政府部门现存业务应用系统将采用迁移模式逐步迁移到云平台上运行,其它不适于迁移的现存业务应用系统将采用托管模式集中到云平台运行管理体系中。

为有效保障各级政府部门现存业务应用系统向云平台迁移过程的规范化,需要制定《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第1部分:应用迁移》,作为我省云平台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迁移过程中的迁移准备、迁移设计、方案评审、受理与分配资源、安全要求、迁移测试、业务运行和迁移交付等工作提供规范和指南。

(七)关于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08]2071号)

(七)关于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08]2071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发改高技[2008]2071号关于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国务院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事业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公安厅、保密局: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加强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07]第55号)的有关规定,加强和规范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国家的电子政务网络、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基础信息库以— 1 —及相关支撑体系等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应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二、电子政务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信息系统资产的重要程度,评估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存在的脆弱性、已有的安全措施和残余风险的影响等。

三、电子政务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按照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和非涉密信息系统两部分组织开展。

四、涉密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应按照《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法》、《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审批管理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测评指南》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和标准,进行系统测评并履行审批手续。

五、非涉密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应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等有关要求,可委托同一专业测评机构完成等级测评和风险评估工作,并形成等级测评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

等级测评报告参照公安部门制订的格式编制,风险评估报告参考《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非涉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格式》(见附件)编制。

项目采购需求

项目采购需求

项目采购需求一、项目名称2021年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城域网扩容(一期)项目验收测试服务二、用户需求本项目预算金额:人民币9,000.00元。

(一)项目背景项目建设内容为对2021年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城域网进行升级扩容,在原来基础上升级分前端接入交换机、分前端汇聚交换机及相关光纤模块。

(二)服务范围(三)工期要求自签订测评服务合同之日起,至最终完成验收测评工作,中标单位提交2021年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城域网扩容(一期)项目测试报告。

(四)技术要求项目的测评依据包括两个方面的材料,一方面是项目建设实施相关的项目文档,另一方面是国家、行业针对测评的相关项目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文件:(1)项目相关材料➢项目采购文件➢项目投标文件➢项目合同➢需求规格说明书➢工程变更单➢其它相关技术文件(2)国家、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验收测试的依据:GB/T 25000.51-2016《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51部分:就绪可用软件产品(RUSP)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GB/T 50312-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21671-2018《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局域网(LAN)系统验收测试方法》GB 51171-2016《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GB/T 32420-2015《无线局域网测试规范》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8448-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增城区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2. 需要进行测评的项目要求与标准(具体测试内容视建设内容而定,测试必需要覆盖建设内容)(1)功能性(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安全保密性)(2)可靠性(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3)易用性(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易吸引性)(4)文档(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易理解性、易浏览性)(5)可扩展性(升级性、适应性、集成性)(6)效率(时间特性、资源特性)(五)服务要求投标人应具有实验室认可证书或省级以上(含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检验机构认可证书及实验室认可证书。

公共区域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要求公共区域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要求DB4403T 59—2020

公共区域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要求公共区域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要求DB4403T 59—2020

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要求 (3)5 城市道路清扫保洁 (3)6 垃圾收集与运输 (7)7 公共厕所 (7)8 城中村 (11)9 公共交通运营场所(含车站、港口、机场、口岸、地铁) (12)10 沿街门店(单位)、集贸市场 (14)11 文体活动、购物场所 (15)12 公园、旅游风景区、绿地 (16)13 公路、高速公路、铁路沿线 (17)14 水域 (18)15 建筑工地、待建地、预留地 (20)16 其他区域 (20)参考文献 (22)引言为加强城市环境卫生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环卫清洁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创造整洁、优美、文明的城市环境,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参照国家建设部有关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并结合深圳市实际而制定。

公共区域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深圳市公共区域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城市道路、公共厕所、公共交通运营场所(含车站、港口、机场、口岸、地铁)、城中村、沿街门店(单位)、集贸市场、文体活动、购物场所、公园、旅游风景区、绿地、公路、高速公路、铁路沿线、水域、建筑工地、待建地、预留地等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公共区域环境卫生作业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0653 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CJ/T 280 塑料垃圾桶通用技术条件DB4403/T 58-2020 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公共区域 public area人群经常聚集、供公众使用、对公众开放或服务于公众的场所。

3.2废弃物 waste对持有者失去了继续保存和利用价值的物质,通常以固态、半固态和液态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35.240.01L 7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2753.1—2016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第1部分:应用迁移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迁移准备 (4)6 迁移设计 (4)7 方案评审 (6)8 受理与分配资源 (7)9 安全要求 (7)10 迁移测试 (7)11 业务运行 (8)12 迁移交付 (8)13 监督和管理 (8)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应用迁移准备所需文档参考 (9)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应用迁移过程所需文档参考 (12)参考文献 (18)前言DB37/T 2753《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目前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1部分:应用迁移;——第2部分:应用部署;——第3部分:电子政务云服务目录。

本部分为DB37/T 2753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山东省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方可、张媛、胡鑫磊、常立丽、公伟、王庆升、许立前、蔡柯鸣、朱勇、贺进。

引言在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的国家政策指导下,山东省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的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5﹞7号)。

为充分发挥云计算等技术的集约化优势,从2015年起,山东省各级政府部门(除涉密部门外,下同)业务应用系统都将依托云平台进行建设。

各级政府部门现存业务应用系统将采用迁移模式逐步迁移到云平台上运行,其它不适于迁移的现存业务应用系统将采用托管模式集中到云平台运行管理体系中。

为有效保障各级政府部门现存业务应用系统向云平台迁移过程的规范化,需要制定《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第1部分:应用迁移》,作为我省云平台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迁移过程中的迁移准备、迁移设计、方案评审、受理与分配资源、安全要求、迁移测试、业务运行和迁移交付等工作提供规范和指南。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第1部分:应用迁移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山东省各级政府部门现存业务应用系统向云平台迁移的要求,对迁移过程中的迁移准备、迁移设计、方案评审、受理与分配资源、安全要求、迁移测试、业务运行和迁移交付等内容进行了规范。

本部分适用于各级电子政务主管部门、实施应用迁移的各级政府部门、云服务商、应用开发商和软件系统集成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647—2010 电子政务术语GB/T 31167—2014 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DB37/T 2753.3—2016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第3部分:电子政务云服务目录3 术语和定义GB/T 25647—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应用迁移利用云平台所提供的各类服务,实现新旧应用系统的切换,保证业务正常运行的活动。

3.2P2V迁移即物理资源迁移,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从物理服务器环境向虚拟服务器环境的应用迁移。

3.3V2V迁移即虚拟化资源迁移,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从虚拟服务器环境向虚拟服务器环境的应用迁移。

3.4P2P迁移即物理迁移,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从物理服务器环境向物理服务器环境的应用迁移。

3.5服务管理机构对应用迁移进行管理的机构,是向云平台应用迁移的管理方。

注:本部分中的服务管理机构指电子政务主管部门。

3.6服务使用机构向云平台进行应用迁移的用户方。

注:本部分中的服务使用机构指各级政府部门。

3.7服务提供机构提供应用迁移的服务方,主要是提供应用迁移的云服务商。

4 总则4.1 应用迁移的角色及职责应用迁移应由服务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在服务使用机构的配合下,由服务提供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主要角色及职责如下:a)服务管理机构。

负责应用迁移的审核、评审和服务评价,审核应用迁移申请及组织应用迁移结束后的服务评价;b)服务使用机构。

应用迁移前,向服务管理机构提出应用迁移申请;应用迁移中,与服务提供机构共同成立迁移工作组,并协调现存业务应用的开发商和软件系统集成商,确定迁移方案后向服务提供机构提交服务需求说明;应用迁移结束后,组织迁移交付。

交付过程中,与服务使用机构签订服务水平协议;c)服务提供机构。

应用迁移前,配合服务使用机构完成准备工作。

应用迁移中,与服务使用机构共同成立迁移工作组,负责确定应用迁移清单、人员分工、迁移策略和复原策略、迁移方案、受理服务使用机构的服务需求、搭建测试环境并完成测试和业务运行。

应用迁移结束后,配合服务使用机构完成交付。

4.2 应用迁移流程应用迁移的流程如下图1所示:图1 应用迁移流程4.3 应用迁移流程说明应用迁移的流程如下:a)迁移准备:包括迁移的申请、审核、成立迁移工作组、确定人员分工、调研分析、确定迁移目标等具体工作;b)迁移设计:包括迁移类型评估、制定迁移清单、明确迁移策略、制定迁移方案和计划等具体工作;c)方案评审:对迁移方案进行评审;d)受理与分配资源:确定迁移方案后,服务使用机构向服务提供机构提交服务需求说明,服务提供机构根据需求进行云服务资源的分配;e)迁移测试:在测试环境中测试;f)业务运行:实施新旧应用系统之间的切换和试运行;g)迁移交付:服务提供机构向服务使用机构交付迁移工作,双方应签订服务使用合同作为服务费用结算依据,并签订服务水平协议;h)服务评价:服务管理机构组织,服务使用机构参与,采用多种形式对服务提供机构的服务进行评价。

5 迁移准备5.1 申请应用迁移由申请开始,服务使用机构填写《×××应用迁移申请》,然后向服务管理机构提出应用迁移的申请。

申请审核不通过,不予迁移。

《×××应用迁移申请》格式请参见附录A.1。

5.2 成立迁移工作组5.2.1 服务使用机构和服务提供机构联合成立迁移工作组,由迁移工作组承担应用迁移的具体工作,迁移工作组的责任主体是服务提供机构,即云服务商。

5.2.2 服务使用机构应与服务提供机构签订信息安全保密协议,确保迁移过程中的用户数据安全。

5.3 确定人员分工迁移工作组应制定人员分工表,确定责任分工并形成文档。

服务使用机构应提供用户方联系人、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服务提供机构应提供应用迁移负责人、实施工程师(实施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数据库、虚拟化和业务应用等迁移)以及负责与用户方沟通的联系人。

5.4 调研分析迁移工作组对服务使用机构现存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架构进行调研分析,包括迁移目标分析、应用运行环境的指标参数分析,明确实施应用迁移的技术要求,并对迁移后的云平台运行环境进行规划。

形成《×××应用迁移需求调研表》,调研分析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访谈和会议讨论的形式。

《×××应用迁移需求调研表》格式请参见附录A.2。

5.5 确定迁移目标服务提供机构应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与服务使用机构共同确定应用迁移的目标、技术要求和迁移约束,包括确定迁移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启动迁移。

6 迁移设计6.1 迁移类型评估6.1.1 根据现存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环境,应用迁移分为P2V迁移、V2V迁移和P2P迁移三种类型。

具体如下:a)P2V迁移。

服务使用机构现存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的服务器环境中不存在虚拟化资源的迁移,适用于支持虚拟化的应用;b)V2V迁移。

服务使用机构现存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的服务器环境中存在虚拟化资源的迁移,适用于支持虚拟化的应用;c)P2P迁移。

服务使用机构现存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的服务器环境中不存在虚拟化资源的迁移,适用于硬件资源松耦合,且不支持虚拟化的应用。

6.1.2 服务提供机构须明确应用迁移服务属于上述何种类别,定义应用迁移服务的范围和规模,并进行风险分析,形成向云平台迁移的《×××应用迁移评估报告》,以制定适用的应用迁移策略和技术方案。

《×××应用迁移评估报告》格式请参见附录B.1。

6.2 迁移清单迁移工作组应制定迁移清单,根据《×××应用迁移评估报告》确定需要迁移的硬件、软件和配套措施的各项列表,以及需要迁移的各类数据,形成《×××应用迁移清单》,格式请参见附录B.2,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待迁移的应用和资源列表;b)各应用和资源的开始迁移时间和结束迁移时间;c)各应用及资源的负责人员。

6.3 迁移策略6.3.1 说明迁移工作组应结合人员分工表和迁移清单,根据迁移类型评估结果,确定应用迁移策略。

按照应用迁移评估报告,应用迁移策略分为P2V策略、V2V策略和P2P策略。

6.3.2 P2V策略制定P2V策略应明确以下内容:a)基础设施资源和软件现状分析;b)检测物理资源使用情况,保证对迁移后云服务资源的合理规划;c)清理物理服务器,避免对无用文件和数据的迁移;d)卸载与特定硬件绑定的相关软件;e)运行环境的选择和配置;f)应用的原始环境打包、导出、传输和安装;g)数据迁移,包括数据导入、适配及转换、校验、备份、恢复以及安全保障等,提供增量数据同步传送服务,支持断点续传;h)迁移过程监控和安全运维保障。

6.3.3 V2V策略制定V2V策略应明确以下内容:a)虚拟化资源和软件现状分析;b)虚拟化资源迁移的可行性评估服务,包括明确是离线迁移还是在线迁移;c)虚拟化资源环境的选择和配置,保证对迁移后云服务资源的合理规划;d)数据迁移,包括数据导入、适配及转换、校验、备份、恢复以及安全保障等,提供增量数据同步传送服务,支持断点续传;e)迁移过程监控和安全运维保障。

6.3.4 P2P策略制定P2P策略应明确以下内容:a)基础设施资源和软件现状分析;b)清理物理服务器,避免对无用文件和数据的迁移;c)卸载与特定硬件绑定的相关软件;d)运行环境的选择和配置;e)应用的原始环境打包、导出、传输和安装;f)数据迁移,包括数据导入、适配及转换、校验、备份、恢复以及安全保障等,提供增量数据同步传送服务,支持断点续传;g)迁移过程监控和安全运维保障。

6.4 迁移方案6.4.1 说明6.4.1.1 迁移工作组应以迁移策略为指导形成应用迁移方案,包括数据迁移方案、软件迁移方案和迁移复原技术方案,迁移复原技术方案将作为意外情况下指导系统恢复的应急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