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的职业防护

合集下载

HIV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及暴露后处理

HIV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及暴露后处理
6
危害等级Ⅲ 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 危害等级Ⅲ(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 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 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 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 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
15
3.实验室安全操作 实验室安全操作
(1)进入实验室穿隔离衣、戴手套。 )进入实验室穿隔离衣、戴手套。 (2)标本、试剂外溅要及时消毒。 )标本、试剂外溅要及时消毒。 (3)注意血液标本的转移。 )注意血液标本的转移。
(必须使用移液器来操作实验室的所有液体) 必须使用移液器来操作实验室的所有液体)
危害等级Ⅳ 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 危害等级Ⅳ(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 容易直接、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 愈,容易直接、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 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病原体。 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病原体。
HIV职业暴露的 HIV职业暴露的 安全防护及暴露后处理
知识要点
什么是职业暴露 生物因子危害程度分级 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 实验室安全防护 爱滋病职业暴露
2
一、什么是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检 验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毒感染者或者病人 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 含有病毒的血液、 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 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18

HIV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及暴露后处理

HIV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及暴露后处理
hiv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及暴露后 处理
目录
• hiv职业暴露的危害与现状 • hiv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措施 • 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 预防hiv职业暴露的培训与教育 • 结论与建议
01 hiv职业暴露的危害与现 状
hiv职业暴露的定义
01
hiv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中因接触 hiv感染者的血液、体液等物质而 面临感染风险的情况。
使用防护用品
提供并强制使用适当的个 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 罩、护目镜和隔离服等。
避免直接接触
尽可能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 物和其他可能含有病毒的 体液。
操作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遵守操作规程
确保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 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发 生意外。
减少暴露风险
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避免 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病毒的 体液。
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定期开展职业暴露安全培训,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职业暴露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员工的健康问题。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加大对职业暴露受害者的法律援助和救助力度,维护 其合法权益。
护知识和技能。
绩效挂钩。
05 结论与建议
加强预防措施的落实与监管
制定严格的职业暴露预防措施,包括使用防护装备、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等,并确保员工严格遵守。
建立监管机制,定期对职业暴露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对违反职业暴露预防规定的员工进行严肃处理,提高违规成本,形成有 效震慑。
定期开展培训与教育活动
组织定期的培训课程,讲解HIV职业 暴露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理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理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 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符合服药条件者应尽早服药,越早越好。 一旦服药,应坚持全程(28天)服用,切
勿随便停药。
基本用药程序 2种抗逆转录酶抑制剂 用法:1#q12h
强化用药程序 2种抗逆转录酶抑制剂 +1种蛋白酶抑制剂(克力兹) 用法:2#q12h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
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 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 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 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 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 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 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
(二)在诊疗、护理操 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 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 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 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 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 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 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 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 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 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 者围裙。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 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 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double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以后 的处理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伤口的处理 风险的评估 预防性用药的实施 暴露后HIV抗体监测及健康追踪 登记与报告 做好对发生职业暴露当事人的咨询与相关
处理措施:
大力挤压伤口部位刺激出血,并用碘伏、酒精消毒
医务人员立即抽取患者吴XX的血液送医院检验科检测HIV,约30分钟 后医院检验科应用快速检测方法发现吴XX的血样呈HIV抗体阳性反应
预防保健科张医师(已接受相关培训)对蔡技师的暴露情况进行登记, 并陪同其前往广州市CDC艾滋病防制科进行风险评估,同时将患者血 样送检作HIV抗体确证试验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

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 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10分钟)
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
包扎伤口
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并报告主管部门及领导
预防用药
风险评估
定期随访
16
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风险评估
根据职业暴露的程度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暴露级别 及是否需要预防服药。鉴于医务人员暴露后的感染率很低, 而预防用药的不良反应大,所以应正确评估暴露级别,严 格掌握用药的指针。
10
2、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 为保证消毒效果,器具必须用热水和清洁剂洗干净
后再消毒。所有符合消毒规范的消毒程序都足可以杀灭 HIV、乙型肝炎病毒和丙性肝炎病毒。
11
3、认真洗手 医务人员手上沾着的体液,可以很容易地用肥皂和
水清除干净。
12
4、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 根据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量的多少 ,决定采用适
17
感染的危险性
据国外研究资料,暴露后的危险依次为:皮肤 完整<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受到损害,暴露时间短、 接触的血少<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受到损害后的暴 露,暴露时间长、接触的血多或由实心的针刺伤< 有空心针刺伤、伤口深、伤口有可视性出血,或针 曾穿破病人的动脉或静脉。同时结合病人的状态, 判断来自病人的危险性有多大。如果病人无症状或 高的CD4,危险性相对较小;如果病人有症状、高的 病毒载量,或是低的CD4,危险相对较大。
18
确定暴露级别
根据暴露类型、损伤程度、暴露量、暴露时间、部位 等分为三级。
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损伤的皮肤、粘膜,暴露量 小且时间较短。

HIV职业暴露防护原则

HIV职业暴露防护原则

HIV职业暴露防护原则
HIV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
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在医疗工作中,由于与HIV感染者接触的
机会较多,医务人员经常面临HIV职业暴露的风险。

为了有效防止HIV的
职业暴露,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了HIV职业暴露防护原则。

1.个人防护
首先,医务人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戴好医用口罩、手套和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粘膜,减少HIV传播的可能性。

2.工作环境防护
医务人员在工作环境中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消毒工作台面、器械
和工具,减少污染源,防止HIV的传播。

3.规范操作
医务人员在处理HIV感染者时,应遵循规范的操作程序,正确使用消
毒器械和工具,避免手术操作中的不当用力、溅射和划伤,减少感染的风险。

4.暴露报告和处理
5.接种疫苗
医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接种HIV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
HIV感染的危险。

6.心理疏导
对于暴露HIV的医务人员,应及时接受心理疏导和支持,缓解心理压力,降低恐惧和焦虑感,保持心理健康。

总的来说,HIV职业暴露防护原则是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和规范,旨在减少医务人员在处理HIV感染者时的感染风险,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医务人员应始终遵循这些原则,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预防HIV的传播,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职业防护(艾滋病职业防护)课件

职业防护(艾滋病职业防护)课件
洗手
在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 者或污染物后。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在使用前应检查防护用品是否完好无损,并 按照正确的方法穿戴。
禁止吸烟、饮食等行为
避免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可能污染口、鼻、眼 等黏膜的行动。
应急处理与上报流程
暴露后预防
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 即进行局部处理,并尽快 服用抗病毒药物。
手套
选择合适的手套,如乳胶手套 或丁腈手套,并确保其没有破 损或漏洞。
护目镜和面罩
在可能产生飞溅或喷溅的情况 下,应佩戴护目镜和面罩。
防护口罩
在可能存在病毒气溶胶的环境 中,应佩戴N95或更高级别口 罩。
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
遵循标准预防原则
采取接触隔离和飞沫隔离措施,避免直接接 触血液、体液等污染物。
实践经验分享与启示
实践经验一
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职业人员对艾滋病职业防 护的重视程度和防护技能。
实践经验二
制定严格的职业防护制度和操作规范,并加强监 督检查,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实践经验三
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处置职业暴露事 件,减轻危害后果。
谢谢观看
体液等感染性物质的风险。
警察
在执行公务时,可能遭遇暴力反抗 或遭遇吸毒者、卖淫嫖娼者等高危 人群,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救援人员
在灾难现场救援时,可能接触受害 者的血液、体液等感染性物质。
职业防护的必要性
01
02
03
保护员工健康
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 可以降低员工感染艾滋病 病毒的风险,保障员工的 健康权益。
VS
详细描述
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方法包括推广安全性 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接受检测和治疗 、减少歧视和增加关爱等。个人可以采取 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接受检测 和治疗等措施;社会可以加强宣传教育、 提供检测和治疗服务、加强监管和打击违 法犯罪等。

HIV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HIV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洁暴露部位,并冲洗至 少15分钟。
立即报告职业暴露事件,并接受相关评估 和咨询。
及早寻求专业医疗建议和进行HIV检测。
暴露后的随访及支持措施
专业咨询
接受专业咨询,包括心理 支持和HIV预防知识培训。
定期检测
定期接受HIV检测,以确保 及早发现和处理任何感染。
社区支持
寻求来自你工作和个人生 活中的支持,以帮助应对 职业暴露后的挑战。
教育和知识
缺乏对HIV感染和预防知识的了解可能使 职业暴露风险增加。
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设备
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如手套、口罩等)可以降 低HIV职业暴露的风险。
安全操作
正确处理危险废物和使用安 全操作措施可以防止HIV职业 暴露。
良好卫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频 繁洗手,可以减少HIV职业暴 露的风险。
HIV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详细了解HIV职业暴露,掌握预防措施,确保您和他人的安全。
HIV职业暴露的定义
HIV职业暴露指在工作环境中意外暴露于HIV感染源的身体液体(如血液)的 情况。
HIV传播途径
1 血液接触
HIV通过血液接触进入人体,例如血液输注或创伤性伤口。
2 性接触
无保护性行为与感染者进行性接触可能传播HIV。
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1
手套
在可能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的工作任务中佩戴耐用且符合标准的手套。
2
口罩
戴医用口罩可以防止通过呼吸道感染HIV。
3
护目镜/面罩
使用护目镜或面罩可以保护眼睛和面部免受飞溅物的伤害。
4
防护服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以覆盖暴露部位,并防止直接接触感染源。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0.33% 0.09%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普遍性防护原则 目的:把意外接触到病人和医务人员血液体液
减少到最低程度 内容:在为病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时,无论是
病人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也无 论病人艾滋病病毒抗体阴性还是阳性, 都应作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加以防护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 戴手套 分类 注意事项 —— 穿隔离衣和防水围裙 —— 戴口罩和防护镜
(5)正确处理废弃物
艾紧急处理
报告
危险性评估
不用药
用药
毒副作用监测
HIV监测及随访 心理咨询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皮肤暴露
75%

肥 皂 和 流 动
压 伤 口 旁 端 , 将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3)手术操作时的防护 ☆ 手术单标明感染者 ☆ 收住隔离手术室 ☆ 严格按手术操作规程执行 ☆ 所有应用的器械和物品单独使用回收 ☆ 使用过的手术室进行彻底终末消毒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4)治疗操作时的防护 ※ 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操作制度 ※ 凡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应彻底清洗消毒 ※ 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高压消毒后弃去 ※ 污染物盛器完好有标志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4、构成职业暴露的要件
接触物质是否含存活的艾滋病病毒 粘膜或皮肤有伤口 有体液交换发生 要达到一定的病毒量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5、暴露后感染HIV的影响因素
暴露源的情况 暴露情况 暴露时间 暴露范围 暴露后处理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针头刺破皮肤: 破损黏膜接触: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一、基础知识 二、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 三、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 四、艾滋病职业暴露组织管理

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

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

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多种途径。

在职业环境下,医务人员、实验室人员等可能面临职业暴露的危险,因此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与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

一、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
1. 加强职业规范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实验室人员应穿戴好相关防护用具,减少不必要的操作,以降低暴露风险。

2. 开展防护培训
定期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3. 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
使用针筒、手套等医疗器械时,要确保其质量可靠,避免因器械漏洞导致艾滋病病毒的暴露。

二、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
1. 隔离患者
对已知或疑似患有艾滋病的患者,应当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其他人员。

2. 合理使用防护用具
在处理血液或其他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物品时,应当使用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有效隔绝病毒的传播。

3. 暴露后及时处理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当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和消毒,并尽快接受医疗观察和检测,以确保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及时发现和干预。

通过加强预防意识、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可以有效减少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风险,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安全。

希望相关人员能够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将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工作作为重要任务,共同维护职业健康与安全。

艾滋病: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与防护措施

艾滋病: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与防护措施

艾滋病: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与防护措施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多种途径。

作为医护人员,在处理艾滋病患者时,面临着一定的职业风险。

因此,了解艾滋病的防护知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1、职业风险在护理艾滋病患者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能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或其他感染性体液,存在被病毒感染的风险。

此外,医护人员在执行手术、皮肤穿刺、注射等操作时,也可能因为一不慎而被感染。

因此,医护人员成为患者的第一道防线,也面临着较高的职业感染风险。

2、防护措施为了有效预防职业感染,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循以下防护措施:(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血液或其他体液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2)遵守手部卫生规范:频繁洗手、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并在需要时做好手部消毒,有效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3)注意医疗废物处理:将使用过的注射器、试管等医疗废物进行正确分类和集中处理,避免意外伤害和交叉感染。

(4)定期接受职业防护培训:不定期接受防护知识的培训,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职业感染防护意识和能力。

3、心理疏导与支持在面对艾滋病患者时,医护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恐惧和焦虑情绪,建立起对患者的尊重和理解。

同时,艾滋病患者也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爱,避免因为疾病带来的歧视和排斥。

4、结语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构成一定的风险。

因此,医护人员在护理艾滋病患者时,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职业感染的发生。

同时,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减少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共同为控制艾滋病疫情作出努力。

希望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艾滋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关爱。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五篇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五篇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一、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1、防护重点是避免与病人或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有直接接触2、加强对医务人员防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树立良好的消毒灭菌观念3、医务人员应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物质,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正确的操作程序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4、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接触任何含病原体的物质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1)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立即洗手,必须时进行手消毒(2)在操作过程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可能溅起时须戴手套、防渗透的口罩、护目镜;在操作时若有血液、体液可能发生大面积飞溅或可能污染医务人员时必须穿防渗透隔离衣或围裙,以提供有效的防护(3)建议工作人员暴露部位如有伤口、皮炎等应避免与血源性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等感染者的护理工作,也不要接触污染的仪器设备(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操作过程中,应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规范的操作程序,防止发生意外针刺事件。

5、摒弃将双手回套针帽的操作方法。

如需回套,建议单手回套法,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拿着污染的锐器在工作场所走动,避免意外刺伤他人或自伤。

6、污染的针头和其他一次性锐器用后立即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或进行安全处置。

医院口腔科职业暴露防护为了保障我院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和《黑龙江省艾滋病性病防治方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集贤县人民医院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请遵照执行。

一、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及执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一般防护措施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一般防护措施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一般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在接触HIV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血液、有潜在传染性的体液、黏膜和损伤皮肤时,应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2.在医疗活动中,若病人血液和体液可能发生喷溅,则应戴口罩、防护镜和防水围裙。

3.医务人员若皮肤有破损(划伤、擦伤、皲裂、皮炎等),应避免接触HIV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或艾滋病人血液、有潜在传染性的体液、黏膜和可能被HIV污染的物品。

若需接触,则必须做好防护,使损伤的皮肤避免暴露。

4.检查病人或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立即用肥皂彻底洗手。

5.对病人进行治疗时,应注意避免针头、手术刀和其他锐器引起的损伤。

用过的锐器应置于防刺的容器中,清洗锐器和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时,应避免损伤。

6.采集或处理病人标本时,应防止标本容器外污染。

传送HIV阳性或疑似阳性标本,必须用带螺盖并用封口塑料袋包装,以防二次泄漏。

7.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衣服、床单、被套、枕套应每周更换2次,被血液和体液污染时要及时更换。

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的物品。

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床上用品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消毒30分钟,单独清洗。

8.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须进行消毒、毁形,按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HIV职业暴露防护原则

HIV职业暴露防护原则
报告内容
报告接触者的基本情况、接触时间 、防护措施等信息。
HIV职业暴露的监测与报告实施
实施监测
按照监测计划采集接触者的血 液样本,进行HIV检测。
及时报告
如发现接触者有发热、淋巴结 肿大等疑似感染症状,需立即
报告。
跟踪随访
对接触者进行跟踪随访,及时 了解接触者的健康状况,并提
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掌握应急处理技能
01
掌握应急处理流程
了解和掌握HIV职业暴露的应急 处理流程,包括初步处理、报告 和后续处理等环节。
02
掌握相关解毒剂的 使用
了解和使用相关解毒剂,以降低 感染风险。
03
接受培训和教育
定期接受有关HIV职业暴露的培 训和教育,提高对防护原则的意 识和技能水平。Biblioteka 3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对接触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进 行HIV检测,了解接触者的感 染状况。
监测接触者防护措 施
对接触者采取防护措施,如使 用安全套等,监测防护措施的 有效性。
HIV职业暴露的报告制度
建立报告制度
建立HIV职业暴露报告制度, 规定报告的时间、程序和对象

保密措施
为接触者保密,不将接触者的个 人信息和感染状况透露给无关人 员。
物质。
及时清洗消毒
接触血液、体液等物质后,及 时用肥皂水清洗消毒。
黏膜暴露的防护
01
02
03
戴手套和护目镜
进行可能接触黏膜的操作 时,戴手套和护目镜。
避免直接接触
尽量通过使用吸管、针头 等工具避免直接接触黏膜 。
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如防 护面罩、防护眼罩等。
接触体液的防护

HIV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

HIV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

3
采取抗病毒措施
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
个人防护措施
戴手套
在接触体液、血液、分泌物、渗出物、肿物、 以及受污染的物品和表面时戴手套。
戴口罩和护目镜
在有可能飞溅物体的情况下应该配戴护目镜和 其他面部防护设备。
穿洁净防护衣
根据不同的操作需要,穿不同性质的防护衣。
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职业暴露的最基本方法,特别是 在接触患者后、使用洗手间时,以及接触有关 物品或清洁物品后应洗手。
职业暴露风险评估
暴露途径 皮肤 黏膜 注射
暴露物 污染物质 污染物质 污染液体
感染风险 很低 中等 高
防护建议
建议使用防护手套和 口罩。
建议使用防护手套、 口罩和护目镜。
建议使用防护手套、 口罩、护目镜和防护 衣。
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
1
立即洗手
立即洗手使用பைடு நூலகம்皂和水清洁受暴露的部位。
2
去医院检查
尽快去医院进行检查以避免迟发性疾病影响治疗效果。
机构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预防方案
机构应定期制定、评估和更新有关预防职业暴露的 方案。
提供必要设备
机构应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以及个人防护用品。
提供培训
机构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的培训。
实行记录管理
机构应建立相关记录档案,监测职业暴露的情况, 并分析原因进行改进。
预防职业暴露的重要性
预防职业暴露是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建立正规、科学、规范的职业暴露防控系统,可以依法规范职业暴露 防护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和社会大众的健康。
3 影响
职业暴露可能导致治疗耐药性,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死亡。
HIV感染途径

HIV职业暴露防护原则

HIV职业暴露防护原则
定期审计
定期对职业暴露风险进行审计,确保各项防控措 施得到有效执行。
对暴露事件进行报告和记录
报告制度
建立严格的报告制度,要求员工在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后立即报告 ,以便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记录和分析
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规 律,为进一步改进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跟踪随访
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员工进行跟踪随访,确保他们得到及时妥善的 处理和关怀。
பைடு நூலகம்
开展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防护意识
对新员工进行hiv职业暴露防护的培训,使他们了解 防护措施的重要性。
定期开展员工再培训,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
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料和宣传材料,使员工了解 hiv的传播途径和防护方法。
建立暴露应急处理机制
制定hiv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流程,明确应急处 理的步骤和责任人。
员工培训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他们对HIV职业暴露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掌 握正确的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技能。
对暴露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风险评估流程
制定科学的风险评估流程,对职业暴露风险进行 全面评估,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分类管理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职业暴露进行分类管理, 对高风险暴露实施重点监控和干预。
定期评估和更新培训内容,确保应急处理人员具备最新 的知识和技能。
06
结论
总结防护原则和措施
防护原则
应当采取综合性的防护措施,包括使用防护用品、改进工作流程和教育培训 等,以达到有效减少HIV职业暴露的风险。
防护措施
包括使用安全针具和割伤防护装置、避免直接接触血液和体液、及时正确洗 手和消毒、使用防护服和护目镜等。
《hiv职业暴露防护原则》

hiv安全工作制度

hiv安全工作制度

HIV安全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免受HIV感染,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职业暴露防护工作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诊所等。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医疗机构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HIV职业暴露的风险。

2. 分类管理:根据医务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可能接触到HIV的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3. 及时处理:对发生的HIV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风险。

4. 跟踪监测:对暴露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感染问题。

四、工作内容1. 培训与教育: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HIV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按照规范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 规范操作:医务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不必要的针头暴露和体液接触。

4. 设备管理:医疗机构应配备合格的医疗器械和防护用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使用安全。

5. 暴露应急处理:发生HIV职业暴露后,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包括清洗伤口、用消毒液消毒、报告相关部门等。

6. 跟踪监测:对暴露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监测,包括定期检测HIV抗体、咨询和心理支持等。

7. 资料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HIV职业暴露档案,详细记录暴露情况、处理措施和监测结果。

8. 法律保障:医疗机构应依法保障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免受HIV感染的法律权益。

五、工作流程1. 预防措施:医疗机构应制定预防HIV职业暴露的具体措施,并下发给每位医务人员。

2. 培训与考核:医疗机构定期组织HIV相关知识培训,并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确保掌握相关知识。

3.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按照规范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检查损耗情况。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实验室防护措施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实验室防护措施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实验室防护措施
1.检测HIV抗体应有专用检验室(或至少有专用的生物安全操作台),检验台上应安装紫外线灯。

2.检验室应安装非触摸式的水龙头感应,备有洗眼水、消毒药品。

3.检查室地面应保持干燥,以防人员滑跌将含有HIV的器皿摔掉造成污染。

4.禁止在检查室内进食、饮水、吸烟。

5.检测样品必须戴手套、穿工作服,操作时,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后重新戴手套。

工作服若明显被血液和体液污染则必须更换。

工作完后离开实验室应脱去手套,再脱去工作服,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6.操作台应每天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消毒。

操作时有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消毒,再用一次性手纸擦净。

7.尽量避免使用锐器,用过的锐器应置于防刺的容器中。

8.需要保存的检测样品应有清楚的标签,做好登记,以防引起意外伤害。

9.实验室传染性废弃物应进行消毒后再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滋病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一、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定义
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治安、防爆、监管等工作人员,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情况。

二、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
遵照标准防护原则,医务人员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在进行穿刺、缝合等诊疗操作,要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2、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不能刺穿的利器盒内或毁型器内进行安全处置。

抽血时建议使用真空采血器,并应用蝶型采血针;禁止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复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禁止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人员。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

5、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操作时必须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者手消毒。

手部发生破损时,戴双层手套。

6、在诊疗操作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
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服或者围裙。

7、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9、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均焚烧处理。

*卫生部在2004年下发了《医务人员艾滋病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卫医发[2004]108号)
三、HIV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预防
发生HIV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应采取哪些措施: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在紧急处理时应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
1、皮肤污染:皮肤污染部位用水和肥皂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例如,70%乙醇或皮肤消毒剂(外科用药)。

2、怀疑皮肤有损伤或针刺时,建议尽可能地挤压伤口,然后用大量的水(最好用生理盐水)冲洗。

3、眼睛溅入液体,立即用水(最好用生理盐水)冲洗。

必须迅速。

避免揉擦眼睛。

连续冲洗至少10分钟。

4、如果血液、体液溅及衣物应尽快脱掉隔离衣以防止感染物触及皮肤,为防止进一步扩散。

脱掉防护手套。

洗手并更换隔离衣及手套;将已污染的隔离衣及手套放入高压灭菌器;清理发生污染的地方及放置隔离衣的地方;如果个人衣物被污染,应立即将污染处浸入消毒剂;立即更换干净的衣物或一次性衣物。

*5、重大事故:指的是严重损伤或暴露。

皮肤受损处理同上。

实验室重大损失及泼溅,应按下述第7项立即行动起来,主管领导和专家到场并提供指导。

所有事故和意外必须记录在事故登记簿和意外事故/危险登记簿上,这些记录本必须由单位保存备案。

抽血(0时)检测抗HIV,该血清留样备用。

暴露一年内要定期检测抗体(6周、12周、6个月、12个月);
*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一并报告主管领导和专家,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

检测同前。

紧急的局部处理措施完成后,还应及时咨询有经验的艾滋病医师进行风险评估和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性治疗,同时做好事故记录和向主管领导报告,必要时可寻求心理支持。

6、滋病职业暴露的评估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评估是由疾控机构来完成。

包括确定暴露级别、确定HIV 暴露源头严重程度,以便确定艾滋病职业暴露后药物预防的方案。

对暴露源要检测HIV。

鉴于医务人员暴露后的感染率很低,而用药的毒、副作用很大,所以根据对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的危险程度的评估,来确定采用艾滋病职业暴露后药物预防的方案。

7、确定暴露级别(Exposure Code)
艾滋病艾滋病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可能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可能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
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处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暴露源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种类型:轻度—HIV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细胞计数高者;重度—HIV感染且有症状、进展的AIDS、CD4细胞计数低者;暴露源级别不明—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HIV感染者。

对暴露后预防的处理原则预防性应用AZT(齐多夫定)可使感染率降低79%。

艾滋病职业暴露后预防的处理原则应包括:急救处理、对暴露源严重程度的评估、暴露危险度的评估、药物的预防和报告与保密。

由于暴露后有无采取急救措施对艾滋病职业暴露后HIV感染有一定影响,故应尽量为受伤者寻找医疗机构,以求正确护理伤口和暴露后急救处理,也可介四、暴露源不名情况的处理
如果艾滋病职业暴露时暴露源的HIV感染状态或暴露级别不明,暴露后预防应结合临床病历、流行病学资料、暴露的类型来分析暴露源为HIV抗体阳性的可能性。

如果分析表明有HIV传播的可能性,但尚未对暴露源进行HIV检测,那么就应该开始实施基本用药方案,等暴露源的HIV检测结果明确后,如果暴露源被证实为HIV阴性,应终止预防服药;如果暴露源被证实为HIV阳性,应重新评估暴露的危险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或修改预防用药方案。

·疗程
艾滋病职业暴露后预防的疗程一般为28天。

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一个4周的疗程可以阻止所有治疗动物的感染。

如果服药过程中减少3~10天药物,其保护作用将会减低和不完全。

·监测制度
监测暴露源:如果暴露源没有阳性或阴性的血清学化验结果,最好做快速试验。

如果暴露源有急性HIV综合征的症状,应同时检测病毒载量。

(2)监测艾滋病职业暴露者:由疾控机构抽血检测艾滋病职业暴露者的HIV1/2抗体(包括做快速试验),该血清(0时)留样备用。

如果艾滋病职业暴露者以前已有HIV 抗体的化验结果,则应加以记录。

分别在暴露后6w、12w、6个月、12个月监测HIV抗体。

结果填写在登记表内。

(3)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包括用药开始时和服药两周后的全血检测和肝肾功检测
暴露后的随访
除监测HIV外,为了及时了解艾滋病职业暴露者的健康状况,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HIV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危害,还应对暴露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如通过观察暴露者是否有HIV感染的急性期临床症状,可以更正确地估计感染的可能性,及时调整处理措施或用药方案;另外,通过随访还可了解暴露后是否存在除HIV感染以外的其他危险,如外伤、感染引起的败血症等,给予相应的治疗。

随访对于选择了HIV暴露后预防用药的人员还可以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发生情况及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情况,给予及时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