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教育文献综述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第一篇:教育类文献综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智慧的荟萃。
随着人们对知识含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述教育类文献。
一、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在古代,教育主要是在家庭和宗教机构中进行的,而且通常只面向少数人群,如贵族、士兵和祭司等。
到了现代,随着教育的大众化和全球化,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部智力,包括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和谐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三、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包括传统的讲授、互动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实践教育等。
而最近提出的新型教育教学方法是“反转课堂”和“混合式学习”,它们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教育的改革教育改革是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的,它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之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需求。
教育改革的重点包括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育技术和学校管理等。
而关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最近有不少研究成果,它们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义。
总之,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二篇:教育类文献综述教育是一个人从身体和心灵两方面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在社会各个层面中适应和融入的过程。
作为时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始终在不停地变革和前进。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来综述教育类文献。
一、教育的类型教育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个类型。
每个类型的教育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目标。
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
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被引入到教学实践中。
其中,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与体验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进行综述,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及其效果,以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首先对体验式教学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区别。
接着,从理论层面探讨体验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教育学依据以及其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理念的契合点。
在此基础上,文章综述了体验式教学在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应用实践,包括教学设计、实施策略、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文章对体验式教学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其对学生学习兴趣、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建议。
二、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参与、实践与反思的教学方式,其理论基础深厚且多元化。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体验式教学符合人类认知发展的规律,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形成长期的记忆。
建构主义理论也为体验式教学提供了重要支撑,它认为知识并非外界灌输,而是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而成的。
体验式教学正是这种建构过程的最佳实践场所,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体验、反思,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体验式教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失败,感受到合作与竞争,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些理论都为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使得体验式教学在实践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体验式教学将成为一种更加普及、更加成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教育类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教育类在进行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时,文献综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以下是一篇教育类文献综述的范文模板,供您参考。
一、引言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1.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在教育理念方面,研究者们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
张三(2010)认为,教育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李四(2012)则提出,教育改革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课程与教学方法在课程与教学方法方面,研究者们关注课程设置、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
王五(2015)指出,课程改革应注重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赵六(201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采用探究式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
3.教育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研究的热点。
陈七(2016)认为,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刘八(2019)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李九(2011)研究发现,家庭教育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学习动机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
赵十(2014)则认为,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总结与展望通过对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我国教育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关注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课程与教学方法、教育信息化以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未来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以下问题:1.教育改革的实践路径与策略;2.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4.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关系。
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一、引言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涌现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关于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教育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教育研究的现状1. 教育公平与质量近年来,教育公平和质量问题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
学者们从政策、制度、资源分配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如张华(2018)通过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分析,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资源配置的公平。
2. 教育信息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学者们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公平、教学质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李明(201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教育信息化对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3. 教育政策与改革教育政策与改革一直是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
学者们关注教育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如王丽(2017)分析了我国教育政策的演变过程,提出了完善教育政策体系的建议。
4. 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学者们从教师培养、教师发展、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刘洋(2019)通过对教师职业发展的研究,提出了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建议。
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1. 教育公平与资源配置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焦点。
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2.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质量教育信息化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
学者们探讨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3. 教育政策与改革教育政策与改革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关注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4. 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学者们关注教师培养、教师发展、教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结论本文对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梳理了教育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
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
2010年第6期总第194期黑龙江高教研究H e i l o n g j i a n g R e s e a r c h e s o n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N o .62010s e r i a l .N o .194收稿日期:2010-04-11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G H 08092)。
作者简介:张金华,吉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叶 磊,吉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张金华1,2叶 磊2(1.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 2.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摘要:体验思想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是体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在近几年才开始的。
文章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体验式教学的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综述的基础上,先后就体验式教学研究的起源、体验式教学的概念、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以及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最后对体验式教学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预测。
关键词:体验;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 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10)06-0143-03一、体验式教学研究的起源及发展体验教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K n a p p (1994年),并且与室外教育和源于杜威的进步教育运动享有共同的哲学基础。
K u r t H a h n 进一步强调了个人体验的重要性,而且导致了户外锻炼活动和相似教育机构的发展[1]。
杜威放弃实验室的研究方法,而把真实的学校生活作为研究对象。
他反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而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经验为中心。
他创造性地提出儿童的生长就是积极地学习社会、适应社会的观点,坚持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展的思想,从而为教学研究与实验的整体主义模式奠定了教育学基础[2]。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教育类文献综述。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涌现出了大量的文献,这些文献不仅丰富了教育理论,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本文将对近年来教育类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教育心理学文献。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了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规律。
在近年的教育心理学文献中,研究者们着重关注了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成就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Smith等人(201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有着显著的影响,高度的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此外,Jones(2017)对学习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不同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为教育者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教育管理文献。
教育管理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的是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组织、管理和运营。
在近年的教育管理文献中,研究者们主要关注了学校领导力、教育政策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Brown(2019)对学校领导力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领导力培训方案,为学校领导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此外,Johnson(2018)对教育政策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了教育政策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和学校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三、教育技术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近年的教育技术文献中,研究者们主要关注了在线教育、移动学习和智能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Wang(2020)对在线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在线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在线教育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Li(2019)对移动学习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了移动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为教育者和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综上所述,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文献研究涉及了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和教育技术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教育文献综述
教育文献综述教育是建设社会文明和发展国家经济福利的重要基础,因此,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以更新教育理念、构建教育体系、实施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服务水平等为主要内容。
其中,教育文献综述是教育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直接和间接作用。
一、教育文献综述的定义教育文献综述是一种文献分析研究,通过检索、汇总和研究已经发表过的与教育学有关的文献,以提炼出教育领域的研究主题、理论框架、研究思路、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等内容,从而形成一种教育文献的系统性概述。
二、教育文献综述的重要性1、帮助科学研究人员解决问题。
教育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关于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发现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研究中给出合理的建议,从而解决研究问题。
2、帮助完善教育理论和实践。
教育文献综述可以汇集和整理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关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如果综述较全面,可以帮助完善Education的理论和实践,从而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建设。
3、有助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
教育文献综述可以帮助学者们深入了解有关教育学科的研究状况,增强对某一研究成果的理解力,增强自身的学术研究水平,从而发挥更好的科研潜能。
三、教育文献综述的基本构成1、检索环节。
检索环节是教育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整个教育文献综述的重要基础,主要是通过检索、搜集和选择与教育学有关的文献,以便于文献综述的正确撰写。
2、分析环节。
在分析环节,文献需要进行详尽的深入分析、比较、考察和综合,以提取出与教育相关的研究主题、理论框架、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等相关内容。
3、总结环节。
总结环节主要是根据文献的检索、分析过程,对教育文献的研究状况、思路和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以提炼出教育学科的重要内容。
四、教育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系统性。
文献综述要体现出系统性,必须从教育学科的重要问题出发,全面检索和研究已经发表的文献,对主要研究成果有清晰的总结和评论。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教育类文献综述。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类文献综述是对教育领域内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对于了解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以及研究热点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类文献综述的定义、意义、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首先,教育类文献综述是对教育领域内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
教育领域的研究内容繁多,包括教学方法、教育理论、学生发展等多个方面,而教育类文献综述就是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研究的薄弱环节,为教育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其次,教育类文献综述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教育类文献的综述,可以及时了解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以及研究热点,为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教育类文献综述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再次,教育类文献综述的方法多样。
在进行教育类文献综述时,可以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准确地了解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
同时,还可以结合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等方式,获取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信息,为教育类文献综述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最后,教育类文献综述的实践应用也十分广泛。
教育类文献综述不仅可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还可以为教育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指导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
同时,教育类文献综述还可以为教育机构和学校提供决策支持,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类文献综述是对教育领域内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实践应用。
在进行教育类文献综述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全面准确地了解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本文能够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教育文献综述范文教育文献综述。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育文献综述则是对教育领域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对于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从教育文献综述的定义、目的、方法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文献综述的定义。
教育文献综述是指对教育领域内已有的研究成果、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和评价的一种学术性写作。
它旨在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同时也可以为教育实践者提供可行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
二、教育文献综述的目的。
教育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在于梳理和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同时,教育文献综述还可以为教育实践者提供可行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
此外,教育文献综述还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三、教育文献综述的方法。
教育文献综述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查找、文献筛选、文献分析和文献综合等。
首先,研究者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相关的文献,包括图书馆、数据库、期刊等。
然后,对查找到的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与研究主题相关、权威可靠的文献进行综述。
接着,对选定的文献进行分析,提取其中的重要观点和结论。
最后,将这些观点和结论进行综合,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献综述。
四、教育文献综述的意义。
教育文献综述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教育研究工作。
其次,它可以为教育实践者提供可行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教育实践工作。
再次,它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教育文献综述是对教育领域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对于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教育文献综述的编写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教育文献综述
教育文献综述(一)教育文献综述概述文献综述是对单个文献的阅读评析和内容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简称文献综合评述,它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依据文献综述的对象看,文献综述可以分为综合性的和专题性的两种形式。
综合性的综述是针对某个学科或专业的,而专题性的综述则是针对某个研究问题或研究方法、手段的。
依据文献综述的内容性质看,文献综述有“述而不评”和“述评结合”两种方式。
“述而不评”即不加评论地综合介绍某一学科、专业、课题、专项研究的实际情况或研究成果,属于三次文献。
“述评结合”则是研究者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加入自己的评论、观点和见解表达出来。
一般而言,大多数文献综述均是依据对过去和现在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指出目前的水平、动态、应当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
并依据有关理论,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等,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为当前的研究提供基础或条件。
对于具体科研工作而言,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严密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在某种意义上,它起着总结过去、指导提出新课题和推动理论与实践新发展的作用。
文献综述具有内容浓缩化、集中化和系统化的特点,可以节省同行科技工作者阅读专业文献资料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迅速地了解到有关专题的历史、进展、存在问题,做好研究定向工作。
(二)教育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文献综述的内容决定文献的形式和结构。
由于课题、材料的占有和资料结构等方面的情况多种多样,很难完全统一或限定各类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一般来说,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五个部分:标题、绪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目录。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篇一:教育类文献综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研究现状随着教育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可以在学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学校承担教学任务。
本文综述了当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研究现状,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
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定义和分类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参与学校和课堂中的教育活动,作为一个积极的教育伙伴,与学校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合作,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支持。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按主体可分为学校参与、家庭参与和社区参与,按参与方式可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如学校委员会、家庭作业辅导、家长会等。
二、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作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学术成就、学校出勤和纪律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
它还可以帮助学校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并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
三、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障碍尽管家长在学校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数量及质量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一些障碍包括缺乏资源、对家长参与的认识缺乏,以及学校与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等。
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成功指南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方面,还有一些成功指南可以被采用。
这些包括鼓励家长参与、提供足够的资源、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为家长提供关于奖学金和职业发展的信息等。
结论:在本文中,我们综述了当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定义、分类、作用、障碍和成功指南。
近年来,随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受到重视,人们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将不断深入。
我们相信,未来随着家长、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数量都将得到提高,取得更加积极的成果。
篇二:教育类文献综述——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追求,学生自主学习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教育类文献综述doc
教育类文献综述.doc 题目:教育类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始终处于不断变革和发展的状态。
本文通过对教育类文献的梳理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教育理念的发展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针对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各国学者提出了多种新的教育理念,如“以人为本”、“多元智能”、“终身教育”等。
这些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倡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信息化教育的推进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教育的远程化、个性化和自主化。
此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对教育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两种教育模式的平衡发展。
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考试成绩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寻找素质与应试之间的平衡点,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四、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联近年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越来越关注教育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许多研究表明,教育方式和内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如何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五、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未来教育将朝着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强调教育与生产实践的结合,加强学校与社区、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更加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
文献综述范文 教育类
文献综述范文教育类教育类文献综述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出各种关于教育改革、教学方法、教育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综述教育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以便读者了解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
首先,教育改革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单向接收知识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如何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项研究表明,项目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项目学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通过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教育评估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学校和教育机构需要衡量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养,以评估教育质量。
在评估方法方面,有一项研究发现,基于学生展示的评估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
传统的考试评估方法只能考核学生的学术能力,而基于学生展示的评估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术、情感和实践能力。
再次,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研究发现,教师的反思和自我调整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的效果,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此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项研究表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教育改革、教育评估和教师角色等。
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可以为教育领域的发展贡献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教育类文献综述。
引言。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它对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学者们也对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旨在对教育类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教育研究的最新进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教育的定义和意义。
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使人们获得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的进步。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古代教育以传统的师徒制为主,注重传统文化和礼仪教育;近代教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现代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育的理论。
教育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重视刺激和反应;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认知结构的建立;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产物;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通过建构知识来实现学习。
四、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教学法、现代教学法和创新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现代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创新教学法则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
五、教育的评价。
教育的评价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定量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强调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六、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跨学科教育的兴起和全球化教育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个性化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跨学科教育将会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全球化教育将会强调国际化和多元化。
体验式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体验式学习研究文献综述一、国内外体验式学习研究的现状即使古人早就意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但直到20世纪上半叶,人们才开始研发体验式学习,以直接透过体验来建构知识、获得技能和提升自我价值,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集自我、情绪和知识经验为一体的新型学习方式。
(一) 体验式学习在国外的兴起、发展和研究状况。
1、著名教育家杜威最早拉开了体验学习研究的序幕。
杜威认为:“经验包含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其特有的形式结合着。
”这两个要素的前者是为求得某种结果而实行的尝试,后者是接受感觉或承受体验的结果,只有当主动的尝试和被动的承受结合起来的时候,才能构成经验。
由此,人们开始理解到体验的重要性。
2、“体验式学习” 在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美国,在此期间,先后有两个机构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并使其有所发展,一是户外发展学校(Outward Bound School),二是PA 主题式冒险训练机构(Project Adventure Inc.)。
二者分别从个人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和团队建设(Team Building)二个方向切入。
虽然有着不同的训练结构,但都共同使用“体验学习”的教学模式,强调“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并且设计了很多“具体的经验”,如游戏(Game)及活动(Activity),在培训的过程中以轻松生动的方式(Everything is for fun)实行引导,让学员发现自己原本存有的优势与弱势,达到认知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
很明显,这种体验式的学习仅在技能领域得到应用,而没有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应用。
3、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完整提出归功于20世纪80年代的哈佛大学库伯(David Kolb)教授,1984年他构建了一个体验学习模型——“体验学习圈”,并从哲学、心理学、生理学角度对体验学习做了很多研究,后来又发表了大量的论著,随之Boud,Walker,Dean和Joplin等做了更多的研究,至今美国体验教育协会(AEE)己经成功举办了32届体验教育年会,体验学习研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教学实践过程文献综述(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实践是教育工作者将教育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教学实践过程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教学实践过程的研究现状、主要方法和存在问题,为我国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二、教学实践过程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教学实践过程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师角色。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如知识传授者、学生引导者、评价者等。
教师角色认知和角色扮演对教学实践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2)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学策略。
国外学者对教学策略的研究较为深入,如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3)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评价。
国外学者认为,评价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学者对教学实践过程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核心问题,我国学者从教师素质、教师培训、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2)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学策略。
我国学者对教学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3)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学生发展。
学生发展是教学实践的目标之一,我国学者从学生认知、情感、道德等方面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学生发展进行了研究。
三、教学实践过程的主要方法1.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反思、实践、改进等环节,不断优化教学实践的方法。
2. 教学叙事法。
教学叙事法是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事件、现象、感受等进行描述、分析和反思,以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的方法。
3. 教学案例分析法。
教学案例分析法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的方法。
【精品】教育文献综述
【精品】教育文献综述到了幼儿园后,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园长把我安排在学前班。
通过和幼儿初步认识和接触,懂得如何和孩子们相处,就是要把自己扮演的角色掌握好,和他们成为朋友,并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生活里做孩子的妈妈;游戏中做孩子的伙伴;精神上做孩子的朋友;困难前做孩子的导师;为幼儿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要以正规学校的教育模式去要求幼儿,教育方式应符合幼儿的心理,以游戏形式对幼儿施以各种教育,让幼儿在欢乐中学习,使生理器官和个性品质都得到健康发展。
尊重幼儿的自然发展,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学会如何安排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活动设计在幼儿教育理论课程中也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小学教育中活动往往被理解为是教学的辅助形式,而在学前教育中则代表着教育的全部。
幼儿园里没有单纯的讲授和课本,一切教育都需要幼儿心理和身体系统的投入,都需要通过活动来完成。
活动设计应鼓励和引导幼儿玩泥、沙、石、水。
在大自然里随处可见,是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材料。
幼儿玩这些东西的,比玩价格昂贵的机械玩具,电子玩具对发展各种能力有更积极的意义。
总之,教育是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幼儿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
通过工作和学习我总结出了幼儿教育的三种模式:启发式:表现为一切活动都不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的,唱主角的是孩子而不是成人。
孩子们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去随意活动,并可以不受拘束的从一种活动转到另一种活动。
秩序式:表现为每一东西都有它固定的位置,每一项活动都是在有秩序的方式下进行的。
幼儿在有条不紊的秩序中生活,会感到舒适和安心,并有助于培养他们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责任感。
传统式:在这种模式里,一切活动都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
这种传统的习惯和结构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安全感,并教会幼儿去组织自己的活动和合理的安排时间。
总之,酸甜苦辣样样都有品尝到,可品来品去,觉得酸也甜、苦也甜、辣也是甜!这并非是在作诗。
教育实践类文献综述题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实践创新与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旨在总结我国教育实践创新的主要特点、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一、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基石,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实践创新作为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我国教育实践创新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挑战,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我国教育实践创新的主要特点1. 教育理念的创新近年来,我国教育实践创新在教育理念上呈现出多元化、人本化的特点。
教育者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
2. 教育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模式上,我国教育实践创新呈现出多元化、灵活化的特点。
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兴起,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教育技术的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在教育实践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在线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教育实践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4. 教育评价的创新在评价方式上,我国教育实践创新呈现出多元化、过程化的特点。
如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方式逐渐取代传统的应试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我国教育实践创新的发展趋势1. 教育公平与质量并重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实践创新将更加注重教育公平与质量并重。
一方面,通过改革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地区、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教育实践创新将更加注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3.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教育实践创新将更加注重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小学综合实践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通过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目标、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旨在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将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1. 定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为特征,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的一种新型课程。
2. 特点(1)实践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2)体验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3)探究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体质、审美、劳动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1. 确定课程主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课程主题,确保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2. 创设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环境,如实验室、实践基地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
3. 设计实践活动根据课程主题,设计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开展评价与反思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实践活动质量。
5.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具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
体验式学习文献综述
体验式学习文献综述
概念:
体验式学习首先要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
它泛指个体通过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新知识、技能、态度与方法的学习过程。
体验式学习指带有至少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的一系列事件,在这系列的某一阶段或某些阶段中需要参与者的积极参加,并指出该过程中的几大要点:参与者卷入、直接学习、参与者的责任感与体验式学习的灵活运用性(Walter & Marks,1981)。
理论基础
体验学习在国外的发展源远流长,其研究史可直溯杜威、皮亚杰、勒温、詹姆斯、荣格、弗莱尔与罗杰斯等人。
杜威的体验式学习理论模型
勒温的体验式学习理论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对学生具有培养情感、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道德感生成等多种教育价值。
体验的亲历性分为实践层面的亲历和心理层面的亲历。
实践层面的亲历, 即主体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某件事, 是从身体参与和行为发出的, 是体验者置身于一定的关系世界和生活情境之中对自身及其他存在的生存状态及意义有所感受和感悟; 心理层面的亲历, 即主体在心理上虚拟地亲身经历某件事, 包括对他人和事物的移情性理解和感受, 是体验主体对间接经验的真实理解, 对他人经历的切实感悟及对事物意义的理解[1] 。
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 主体总是从自己的命运与遭遇, 从内心的全部情感的积累和先在的感受出发去体验和揭示生命的意蕴; 而体验的最后归结点也是情感, 体验的结果常常是一种新的更深刻的把握生命活动的情感的生成[2]。
[1] 刘惊铎. 道德体验论[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76.[2] 童庆炳. 现代心理美学[M]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体验教育是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 它以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开放性为特点, 与以往的灌输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 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青睐。
由于它是新事物, 人们还不十分熟悉, 需要认真研究它, 认识它, 明确其教育价值, 把握实施关键, 从而更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界对传统教育反思的逐步深入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 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认识到不应依靠灌输, 而要注重学习主体的内化、建构、生成。
于是, 体验教育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并从实践探索到理论研究, 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 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
从实践层面上看, 最有代表性的当属2000 年10月开始的, 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发起的少先队员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符合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少年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 让青少年儿童体验我能行。
它突出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 采取追随体验、换位体验和模拟体验等形式, 帮助少年儿童寻找一个岗位, 扮演一个角色, 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 养成一种品质, 学会一种本领, 使他们在亲身实践中逐步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从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
著者对体验、道德体验教育作了系统论述,给体验下了新的定义:我把体验定义为一种图景思维活动, 其中不仅含有混沌的直觉领悟, 也含有理性的反思; 它是符号、文字、语言串行信息和行为、图像、情境并行信息综合作用的融通式思维; 它源于生存实践而又超越生存实践, 穿越和贯穿具体生活经历的场景, 透视生存实践的意义。
[ 2] ( P65 ) 指出了体验作为一种图景思维活动的生理机制:其生理机制既不单纯是主要依靠左脑的抽象思维, 或在脑的形象思维功能, 而是左右脑多种功能模块交互作用状态下的融通式思维, 是图景信息在大脑中的转换和创生。
[ 2] ( P67)[ 1] 全国少工委办公室. 用体验教育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 N]. 中国教育报, 2001- 06- 15.[ 2] 刘惊铎. 道德体验论[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 刘惊铎, 刘慧. 新德育体系: 回归生活世界, 促发道德体验[ N]. 中国教育报, 2003- 10-20对体验教育虽然理解角度不一样, 但是, 共同目标是质疑教育中的问题, 反对把教育变成没有生气、对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个性化发展的压抑, 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人是在体验中成长。
人通过感官的触摸或观看, 以及通过言说等多种交流方式, 使人与外在世界建立交往关系。
这种交往关系, 既是人的身体、人的感觉器官与外在对象直接接触的过程, 又是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互交融过程。
通俗地说, 人与外部世界交流的过程中, 是人不断地接受各种信息, 综合信仰、价值、情感、知识等个体内在因素, 学会反思、比较、判断并作出行动。
是社会信仰、价值及知识与个体原有的信仰、价值、知识等因素进行互动、冲突、融合与整合的过程。
按这一思路理解学生的体验, 就不会理解成是抽象的意识活动或纯粹的精神观念的活动, 而是学生与周围世界及自身建立的认识、反思关系, 即建立了决定学生日常生活中一言一行最基础的生存结构意向性结构。
这是说, 意向性结构是指体验是体验者与体验对象建立互动关系的过程,是人对一定对象的体验, 但对象在尚未被人作为体验对象时, 对象是客观的, 是事实的存在状态。
而一旦人与此建立互动关系, 人既在感知事实, 又在理解事实, 不仅要用脑思考, 甚至要依赖身体,与身、心、灵都有关系。
重视体验教育, 实质是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意向结构, 让学生意识到与周围世界交往活动的方式、向度和敏感性, 使学生自觉体验日常生活世界, 感悟生命活动, 反思人活在世上的意义, 关注人与周围世界的和谐, 实现人的主体性。
审视当前的教育过程不难发现,学校教育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学生在学校中受教育时间越长,其与现实社会的距离越远,具体表现为学生解决社会实际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从历史上看,凡是某一时期的教育不重视生活实践,学生被过多限制在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时,人们就会呼吁让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以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
随着教育的外延日益拓展,体验教育观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实践者接受,学校教育针对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太少、接受性学习太多的缺陷,重点提出了探索、经验、体验、真实性(任务)[1]。
注重体验的教育理念成为现代教育变革的趋势。
也有学者认为,体验是“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和心理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内容为对象的,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体味”[3] 。
体验,既有认识论的意义,即以体验的方式达到认知理解,或者促进并加深理解,所谓顿悟、内化,其实都是深刻体验的结果。
同时,体验又有本体论和价值论的意义,即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
教育不仅关心人是否学到知识,而且更应关心人是否获得了体验、体验到了什么、追求什么样的体验,以及如何感觉自己的体验。
教育应当把学习主体的体验过程看作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强调学习中的体验,体验后的领悟。
由于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和以说理灌输为核心的教育手段,过多地强调概念、判断、推理、原则的掌握,却忽视了个体情感、体验、领悟、想象等心理过程;过分地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背诵、模仿,却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儿童和青少年的直觉、敏感、童心和灵性。
教育教学的结果只求知识再认的正确性而完全忽视儿童的内在的感受和情感体验的能力。
这种现象概括为情感体验缺失(emotional experiencedeficit),其含义是指:个体在情绪和情感的知觉、理解、表达过程中,在经验和技能上明显低于或偏离于常态的现象[7]。
第一,横向结构性失衡,即情感体验在情感种类(广度)上不均衡,因此,青少年对于很少体验过的情感缺乏相应的调控技能。
如,对于很少体验过挫折感的学生,一旦遇到挫折,由于缺乏有效的调控和应对技能,很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第二,纵向深刻性不足,即情感体验程度(深度)不够深刻,过于肤浅化,从而表现出情感淡漠、无法准确理解他人的表情、对各种活动兴趣低落、难以与周围的人建立稳定和持久的人际关系。
情感体验缺失的一些日常表现,可以通俗地解释为情感世界苍白、内心荒漠化、缺乏同情心、无法理解周围的人等等。
有学者认为,人对道德信息的接受以情绪的活动为初始线索,人对道德价值的学习以“情感———体验”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的道德行为的发生受情感的引发和调节,而且情感作为核心的动机系统是个人道德发展的内在保证[8] 因此,强调情感体验与道德体验是形成道德规范的前提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实际的、新颖性的教育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有规则与没有规则的不同情感体验,逐步认识规则的内在价值,并要求学生通过反思、讨论,形成自律性的道德规范。
[1] 赖瑞云. 新教材中的体验课程观[N]. 中国教育报,2002-08-28(8).[2] 詹姆斯·H·吉尔摩,B·约瑟夫·派恩. 体验经济[M]. 夏业良,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3] 童庆炳. 现代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54.[4] 田丽丽,金盛华. 经验合作教学:校本教师培训的新思路[J].教师教育研究,2006,3.[5] 孙俊三. 从经验的积累到生命的体验———论教学过程审美模式的构建[J]. 教育研究,2001,2.[6]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36.[7] 宋振韶. 青少年情感体验缺失的发展心理学研究[J]. 教育科学研究,2006,4.[8] 朱小蔓. 情感教育论纲[M]. 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32-55.[9] 林崇德.“心理和谐”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催化剂[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1.[10] 高玉祥. 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98-303.[11] 宋振韶,康长运. 教学资源的选择、评价及开发建议[J].基础教育课程,2004,9.在1984年, 大卫·库伯曾在他的著作《体验学习:体验——学习发展的源泉》(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一书中提出了颇具影响的体验学习概念。
并且,他把体验学习阐释为一个体验循环过程:具体的体验——对体验的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行动实验——具体的体验,如此循环,形成一个贯穿的学习经历,学习者自动地完成着反馈与调整,经历一个学习过程,在体验中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