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课堂读后感
读懂课堂 读书心得
读懂课堂读书心得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读懂课堂读书心得范文,欢迎阅读。
读懂课堂读书心得一:在当今“知识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的,是每一个国民的“核心素养”的养成。
具备“国民核心素养”是作为国民的“基本人权”。
“国民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的教育习得的,决定这种“核心素养”形成的根本要素,在于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制度,在于从“课堂”出发的“学习的革命”。
初读钟启泉教授的《读懂课堂》,给我深刻印象的就是两个关键词:“革命”和“转型”。
钟教授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教育学见解,这些不但具有技术性,更具有挑战性。
钟教授指出了现阶段我们惯用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和课堂中心。
这让我正视了我或许还有许多其他的老师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
然而这又是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避免不了的矛盾和结果。
随着不断的学习和探索,诸如“杜郎口教学模式”“杨思教学模式”以及我校的“三学教学模式”等等,终究还是摆脱不了“检测”这个目的。
如果我们如西方教育那样,离开黑板和讲台,将课堂变为博物馆、电影院,甚至是大自然。
学生没有了束缚,去自由接受零距离的现实和真相,他们会更投入、更感兴趣吗?课堂需要转型,教育在呼唤转型。
读懂课堂读书心得二:钟启泉先生撰写的《读懂课堂》这本书,给我们教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我第一次知道,教师的教育生涯就是不断倾听教育呼唤的生涯。
呼唤,是一种内在的灵性的声音。
教师倾听三种声音的呼唤,承受来自三方的诉求:来自学生的呼唤、来自教育内容的呼唤和来自制度的呼唤。
那么教师的工作也应作出三种回应:回应学生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爱;回应教育内容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真理;回应制度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正义。
教师在课堂中应当追求的,并不是教学技术,而是如何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真正的学习与成长。
课堂是课程的实践版,也是教师的培养基。
读懂课堂读后感
读懂课堂读后感篇一:读懂课堂有感“懂”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读《读懂课堂》有感邢竹青“懂”是人和人交往的最高境界,是最容易走进人内心的活动。
常常觉得教师是个非常繁琐的且平凡的职业,因为他的对象是人,而且是一群天真烂漫的熊孩子,所以在工作中充满无数未知,即使自己付出了自己的所有精力也不会得到自己期望得到的结果。
钟启泉先生从课程内涵、方法、要素等细细阐述了课程革命的挑战,还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等方面呼吁要倾听儿童的声音,并说明了目前课堂存在的不足,让每一个教师能够在读懂课堂的活动中从“教的专家”走向“学的专家”。
阅读了钟启泉先生的《读懂课堂》,我第一次知道,教师的教育生涯就是不断倾听教育呼唤的生涯。
呼唤,是一种内在的灵性的声音。
教师倾听三种声音的呼唤,承受来自三方的诉求:来自学生的呼唤、来自教育内容的呼唤和来自制度的呼唤。
那么教师的工作也应作出三种回应:回应学生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爱;回应教育内容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真理;回应制度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正义。
作为一名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我来说,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教学活动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首先读懂课堂意味着要读懂学生。
这里的读学生不但是指学生具体情况,包括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基础差异、爱好特长等。
最主要的是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上有多大的发展潜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自己在课堂中能够和学生处在同一认知的水平,让学生能读懂老师的授课内容,并掌握好着内容。
其次要读懂自己。
要对自己有个很清晰认识和评价。
自己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熟悉教材,能活用教材,能在多大程度上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哪些方面需要自己积极提高,是否能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对于自己欠缺的这些应该从哪些方面补救,让自己更加完善。
第三要读懂教学过程,要善于反思才能不断成长。
课堂,是师生互动、知识习得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
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
《读懂课堂》读后感(共3篇)
《读懂课堂》读后感(共3篇)猜你正在找《读懂课堂》读后感的怎么写?那么就给你这篇范文参考。
这个学期里拜读了钟启泉老师的《读懂课堂》,感想颇多,收获颇丰。
书中提到要倾听儿童的声音,要承认每一个儿童都是拥有内在独特性的存在;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理解儿童的心情;要相信儿童拥有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真诚地接纳儿童的种种情绪表达;要保守儿童的个人隐私;儿童的问题需要教师做出仔细的分析。
这为我们所有的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学会倾听。
如此看来,教育的艺术就应该是倾听的艺术,理想的教育课堂实际就是巧妙的倾听的课堂。
可从我所处的实际来看,我们所面对的是小学生,儿童有时懵懵懂懂,而小学生更加敏感脆弱,很多时候我们教者的行为偏于简单粗暴,一味地要求学生对我们服从,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极大的抹杀,经常听见老师讲:“我让你干什么,你必须做什么。
”书中所倡导的学会倾听在实际教学中未得到真实体现。
而这一点,钟启泉老师的《读懂课堂》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倾听三种声音:孩子的声音、教育内容的声音和的声音。
当然倾听不是最终目的,倾听而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帮助。
我总结了下,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持有下面的基本态度:1.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是拥有内在独特性的存在。
2.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理解学生的心情。
3.相信学生拥有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真诚地接纳学生的种种情绪表达。
5.对学生透露的有关生活隐私或秘密予以尊重。
6.学生的问题需要教师做出仔细的分析。
倾听儿童的声音,能够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内心需求及欲望,对于老师实施教育、增进彼此感情和促进孩子全面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所以说在儿童教育中,倾听既是老师和学生增进感情、获得心灵沟通的桥梁,也是老师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
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需要爱心和耐心。
拥有爱心使教师不会拒绝学生的求助、呼喊和抱怨;拥有耐心使教师不会因一时难以听到学生真实的想法而沮丧放弃,持之以恒的忠诚必将换来学生真心的回报。
《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的本质(通用7篇)
《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的本质(通用7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的本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的本质篇1钟启泉教授的《读懂课堂》和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分别立足于理论与实践,全面深入地阐述了课堂的实质,从教育工作者角度来归纳的话,其实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一、尊重钟教授在《读懂课堂》开篇序言中便直接提出:“教师在课堂中应当追求的并不是‘教学技术’,而是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真正的学习与成长。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也有类似的阐述:“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保障(实现)学生的学习权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
要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落实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个人认为最核心的体现就是尊重儿童的选择,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让他们选择自己的人生理想,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做的只是帮助他们分析各种选择可能出现的结果,让他们明白自己选择之后应该承担的责任。
从这个意义上看,尊重儿童的选择,最终的结果必定是成就独立人格与精神的人,成就符合不同领域不同阶层需求的人才,甚至可以成就独立创造与引领新领域的领袖。
然而现实中,如何将尊重儿童的选择权与应试体制下急功近利的普遍社会心态进行有效融合,这对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来说依旧是一个难以破解的难题。
佐藤学对实验学校的教师们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无论学生怎样调皮,课怎么上不下去,在教员室和学校以外的地方,绝对不说学生的坏话。
”反观我们的教育现状,在应试成绩的高压下,能做到佐藤学“不说学生坏话”这个简单要求的能有几个?急躁情绪常常让我们口不择言。
二、倾听钟教授专门用一个专辑特别强调“倾听儿童的声音”,他认为这种倾听“不仅听取儿童的言说,而且听取儿童的内心世界。
读懂课堂读后感范文7篇
读懂课堂读后感范文7篇读懂课堂读后感范文7篇读懂课堂读后感范文1日本学者研究,在教师训斥的场合,在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是反思的情绪,而是增强了对教师的厌恶。
这样的研究告诉我们,对待学生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我经常听到学生这样抱怨:我不喜欢某某老师。
我问他为什么,那你那么功课成绩如何,他说他不喜欢这么课,成绩很不好,就是因为不喜欢这位老师,学生的情绪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老师对学生的情绪影响间接的影响了学生的成绩,这时候教师需要与学生多沟通,因为很多学生并不擅长与老师沟通,或者直接是不沟通,这样长久以来,学生欠下的债也越来越多,成绩只会越来越差,因为学生性格的问题,教师在沟通上就要因人而异,但是毕竟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可以有选择的去沟通,比如说一些有抵触心理的学生和一些成绩在末端的学生,采取鼓励式的沟通。
当然,沟通的形式实在太多,针对每一个孩子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爱,就算成绩不是能够进步,最起码让学生觉得学习生涯中没有缺失教师的那份关注。
读懂课堂读后感范文2“经验单元”是以主题—探究—表达的方式来设计的活动课程的单元编制,它把活动性、协同性、反思性学习作为一个单元来组织。
通过师生的合作或者儿童自身的双手,打破学科的框架,作为儿童自身的经验活动模块来计划于组织的。
这一点让我感受深刻,我在平常备课中运用颇多。
比如在备七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课时,要从单元整体出发,了解掌握整章的知识点,类比七上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从情境探究开始,一步步由学生引入主题,学生学习起来也很自然轻松。
《读懂课堂》让我认识到单元”不是把教学内容碎片化地当作“知识点”来处置,而是有机地、模块式地组织与构成的。
“单元设计”不是单纯指试点传输与技能训练的安排,而是教师基于“学科素养”,思考怎样描绘基于一定的目标与主题而展开探究活动。
读懂课堂读后感范文3华东师范大学的钟启泉教授所著《读懂课堂》,丰富了我的寒假生活。
《读懂课堂》读后感
《读懂课堂》读后感《读懂课堂》读后感《读懂课堂》是钟启泉教授的一本教育著作,这本书以课堂为切入点,探讨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等重要问题。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书中强调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品格的重要场所。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学有所获。
书中还强调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教学职责。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学有所获。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读懂课堂》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路,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课堂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阅读这本书,并将其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学有所获。
《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的本质(二篇)
《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的本质《读懂课堂》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通过对课堂的研究和观察,深入探讨了课堂的本质和教育的价值。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作者首先指出了课堂的本质是知识的传递和学习的场所,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一人表演,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缺乏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主动学习者。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他们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示者。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另外,作者还提到了评估的重要性。
评估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程度和成绩的反馈,更重要的是,它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激励。
作者强调了评估应该是多角度、多形式的,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也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课堂的本质和教育的价值。
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在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评估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多种形式和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课堂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希望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能够运用书中的理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更有意义和有效的教育环境。
《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的本质(二)《读懂课堂》是一本关于课堂沟通的读物,读完该书后,我获得了很多关于课堂沟通的启示和思考。
首先,该书讲述了课堂沟通的重要性。
课堂沟通是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递,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
《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沟通(2篇)
《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沟通《读懂课堂》是一本关于课堂沟通的读物,读完该书后,我获得了很多关于课堂沟通的启示和思考。
首先,该书讲述了课堂沟通的重要性。
课堂沟通是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递,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堂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困惑,获得更好的学习支持。
因此,课堂沟通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该书提供了一些提高课堂沟通效果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启发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倾听和理解,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沟通更加畅通和有效。
最后,该书还提到了一些常见的沟通障碍和解决方法。
例如,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存在语言障碍、心理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障碍,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家庭背景和学生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的来说,《读懂课堂》通过讲述课堂沟通的重要性、提供提高课堂沟通效果的方法和解决沟通障碍的思路,使我对课堂沟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认为,课堂沟通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是一种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体现。
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学生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因此,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加重视课堂沟通,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沟通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
《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沟通(二)《读懂课堂》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通过对课堂的研究和观察,深入探讨了课堂的本质和教育的价值。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读懂课堂》的读书心得
《读懂课堂》的读书心得《读懂课堂》是一本由崔凡编著的教育心理学类图书。
这本书以学生为中心,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教师如何更好地教学,以及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读完《读懂课堂》,我对于教育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书中提到了许多我之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比如学生的注意力问题、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等等。
这些问题很实际,也很重要,但在平日里很容易被忽视。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教育中细微的影响力,以及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在书中,我对于记忆和理解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作者提到,记忆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理解深入才能够更好地记忆。
这给了我在学习中更明确的方向,不再只追求单纯的记忆,而是注重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很多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的方法,如归类法、联想法等等,这些方法对于我提高学习效果很有帮助。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重要性认知的概念。
作者认为,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越高,他们的学习成效就会越好。
这点我非常赞同,因为我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的体会。
当我认识到学习对于我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就会更加投入学习,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认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效果。
总之,读完《读懂课堂》给我的收获很多。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极其有益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增加了对教育的认识,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的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读懂课堂》阅读感想
《读懂课堂》阅读感想《读懂课堂》阅读感想当细细品味品看完一本名篇后,大伙儿对人生道路或是事情一定造成了很多感受,使我们好好地写份阅读感想,将你的获得和感受记下来吧。
干万不可以觉得阅读感想随意适应就可以,下列是我搜集整理的《读懂课堂》阅读感想,仅作参考,热烈欢迎大伙儿阅读文章。
《读懂课堂》阅读感想1读钟启泉老先生编写的《读懂课堂》这本书,给大家老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口。
我第一次了解,老师的文化教育职业生涯便是持续聆听文化教育召唤的职业生涯。
召唤,是一种本质的灵气的响声。
老师聆听三种响声的召唤,承担来源于三方的需求:来源于学员的召唤、来源于文化教育內容的召唤和来源于规章制度的召唤。
那麼老师的工作中也应做出三种回复:回复学员召唤的文化教育职业生涯导向性爱;回复文化教育內容召唤的文化教育职业生涯导向性真知;回复规章制度召唤的文化教育职业生涯导向性公平正义。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理应追求完美的,并并不是课堂教学技术性,只是怎样确保每一个学员的学习培训权,完成每一个学员的真真正正的学习培训与发展。
课堂教学是课程内容的实践活动版,也是老师的培养液。
好的老师理应是三料的权威专家;科学研究大学问的课程权威专家和科学研究少年儿童的发展趋势权威专家。
她们不但了解教材内容、读懂儿童,并且了解课堂教学。
了解课堂教学,是每一个教师成长的标志。
课堂教学,是合作学习、专业知识习得的主战场,是执行新教材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一个平时、一般而又神密的地区,是一个授予沒有性命的专业知识以性命魅力、给与不太完善的小孩以完善风采、让小孩运动起来,让专业知识活起來、让性命放风彩的场地。
不管课堂教学改革怎样开展,搭建合理的语文教学应当变成老师永恒不变的工作中追求完美。
哪些的课堂教学才算是理想化的课堂教学?假如用一句话来归纳,那便是:容光焕发出性命魅力的课堂教学才算是理想化的课堂教学。
20年来,我一直置身于文化教育的梦想与现实中间,一直在追寻,一直在勤奋。
《读懂课堂》读后感
《读懂课堂》读后感关于《读懂课堂》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读懂课堂》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懂课堂》读后感1这个学期里拜读了钟启泉老师的《读懂课堂》,感想颇多,收获颇丰。
书中提到要倾听儿童的声音,要承认每一个儿童都是拥有内在独特性的存在;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理解儿童的心情;要相信儿童拥有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真诚地接纳儿童的种种情绪表达;要保守儿童的个人隐私;儿童的问题需要教师做出仔细的分析。
这为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学会倾听。
如此看来,教育的艺术就应该是倾听的艺术,理想的教育课堂实际就是巧妙的倾听的课堂。
可从我所处的教学实际来看,我们所面对的是小学生,儿童有时懵懵懂懂,而小学生更加敏感脆弱,很多时候我们教者的行为偏于简单粗暴,一味地要求学生对我们服从,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极大的抹杀,经常听见老师讲:“我让你干什么,你必须做什么。
”书中所倡导的学会倾听在实际教学中未得到真实体现。
而这一点,钟启泉老师的《读懂课堂》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倾听三种声音:来自孩子的声音、来自教育内容的声音和来自制度的声音。
当然倾听不是最终目的,倾听而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帮助。
我总结了下,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持有下面的基本态度:1、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是拥有内在独特性的存在。
2、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理解学生的心情。
3、相信学生拥有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真诚地接纳学生的种种情绪表达。
5、对学生透露的有关生活隐私或秘密予以尊重。
6、学生的问题需要教师做出仔细的分析。
倾听儿童的声音,能够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内心需求及欲望,对于老师实施教育、增进彼此感情和促进孩子全面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所以说在儿童教育中,倾听既是老师和学生增进感情、获得心灵沟通的桥梁,也是老师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
《读懂课堂》读后感(精选6篇)
《读懂课堂》读后感(精选6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懂课堂》读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懂课堂》读后感1课堂,是师生互动、知识习得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
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
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构建有效的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永恒的工作追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20多年来,我一直行走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一直在求索,一直在努力。
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才能算是一堂好课呢?对此,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课程的理解,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第一要点是趣味性。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
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负担。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以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
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变成了愉快的事情,就会学得积极主动。
教师可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故事演讲、猜谜语、表演、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情景,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地理知识趣味化,静态知识动态化,生动活泼地呈现教学内容,充分以境激情,以情激趣。
《读懂课堂》优秀读后感(精选6篇)
《读懂课堂》读后感《读懂课堂》优秀读后感(精选6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懂课堂》优秀读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懂课堂》读后感1教学十多年,对教育教学思考了很多,实践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一直遵循着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的教学原则,既能读懂自己的课堂,又能读懂他人的课堂。
今日手捧钟启泉教授的《读懂课堂》,心中又升腾起曾经的思考——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读懂课堂了吗?仔细阅读这本书,发现里头有很多有悖于过去甚至现在教育观点的主张,惊讶现在的教育研究者敢于发出如此不同的声音,惊讶之余心中油然而生对钟老的钦佩之情!真的,有些观念我们要改变了!很多教师对“分层教学”情有独钟,并且将其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倡导,诸如“分层教学的好处”、“分层教学实施方案”、“分层教学优秀案例”……我们经常能读到这样的教学论文。
书中明确指出,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国际教育界就表明了“分层教学”的无效性与危险性。
教学上采取分层,实质上压低了“中位”组、“下位”组的学习层次,扩大了学历的落差,从而导致整个学校的学力提升。
那么为什么教师、乃至家长仍然对“分层教学”乐此不疲呢?这是因为,“分层教学”是作为“优等生“和作为“困难学生”的实感而形成的。
如何改变?既不粗暴又行之有效!钟教授提供了一些策略,并强调:儿童学习价值的追求已从单纯“量”的追求,更多地转向注重“质”的追求,即如何丰富而深刻地获得真情实感的体验。
和教师朋友们共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正是“教育公平”的本意所在。
“分层教学”是同“教育公平”背道而驰的。
替代“分层教学”的学习方式不是基于划一教学的学习,而是每一个人的多样性得以交流的“协同学习”。
真的,早该有些不同的声音了!这几年,“慕课”、“微课”、“云课堂”、“翻转课堂”之类的说辞漫天飞舞。
读《读懂课堂》有感
读《读懂课堂》有感读《读懂课堂》有感读《读懂课堂》有感1何为“课堂危机”?《读懂课堂》一书中并未给出明确解释,但书中提到“中国教师在传统课堂文化束缚下的困惑与无奈”以及“中国课堂无视儿童、剥夺儿童声音”这两点却引起了我自身的反思。
经过为期半年的教学实践,对于地理教育教学,我已不像刚工作时那样迷惘,对于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如何解决课堂突发状况、如何进行教学测评等,我也积累了一套自己的方式方法。
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我的困惑与无奈也越来越多。
地理作为一门小学科,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副科”,其学科重视程度一直不高,开卷考试的形式也让很多学生觉得临场发挥、临时抱佛脚就可以将期末考试应付了事,对自己的要求自然就是“及格万岁”。
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尽力保持地理的趣味性,希望通过兴趣引导孩子们学习。
可是课堂纪律却成了我最头疼的问题,不论怎样约法三章、连哄带骗,总有那么几个“淘气鬼”管不住自己,行为习惯相当差,甚至还要影响他人。
我生气、埋怨、发牢骚,好在我心态还算不错,大半个学期下来,我发现这些“淘气鬼”虽然还是很淘气,但是他们在进步,比如他们学会了不打断老师讲话、知道尽量不能影响他人等等。
于是,我给自己定下一个要求:每节课至少发现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觉得你的教育是善意的。
套用书中的一句话:“学生应该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
即使他们现在并不完美、并不成熟,但是,那是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的,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这些理论每位教师都耳熟能详,可是课堂似乎仍然受控于一种控制力,按照教师预设的逻辑顺序为学生铺就学习之路,无意中就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我认为,正视课堂危机是促进课堂创新的牵引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牵动力,我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以体验代替说教,从禁令走向倡导,让无声胜过有声,用理性克服冲动。
读《读懂课堂》有感2这几天仔细阅读了钟启泉教授的《读懂课堂》这本书,发现里面很多有悖于过去甚至现在教育观点的主张,惊讶现在的教育研究者敢于发出如此不同的声音,比如《分层教学有悖教育公平》一文,还有《“微课”的诱惑与反诱惑》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读懂课堂》读后感
《读懂课堂》读后感《读懂课堂》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懂课堂》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课堂”。
咬文嚼字,“课”,左边言字旁,右边结果也,说话的目的是为了有个“结果”;堂这个字好玩,上是学字头,中间是个口,离开了学,离开了说,谈不上课堂。
课堂两个字反复告诉我们的是:要让学生说,要让学生表达。
我没事情的时候喜欢拆汉字分析,中国的象形文字,造字非常科学,十分巧妙,从繁体字的“學”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状况被表现的淋淋尽致。
“學”字的上部,中间的两个“×”表示“交往”的意思,上面的一个“×”表示祖先,也就是和文化遗产的交往,下面的一个“×”表示学生之间交往的样子。
那包着“×”的两侧,好像是大人的手,意味着大人千方百计地向儿童的交往伸出双手,或者说,表示大人相尽办法支持学生在交往中成长。
这就是学校中“学习”的本质,也就是在老师的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活动,要创造以学委中心的教学,就要千方百计地促进学生的交往,而不是让教师解题为零散的个体。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学习“习”。
习的'繁体字是“習”,这个“習”字最初又是从象形字演变过来,上面的羽是鸟的翅膀,下面的臼,《辞海》的解释是白云,也就是天空,因此,“習”的相形含义就是雏鹰在天空中试飞,说明“習”字就含有尝试的意思。
你看,我们的祖宗多么伟大,简简单单的一个汉字,就蕴藏着这么高深的哲理:要让学生的学习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分析了这么多的繁体字,都蕴藏着一个共同的特点,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场所。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堂课好不好,关键看学生。
有人提出课堂“四看”学生:一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
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
读懂课堂读后感 [《读懂课堂》读后感(五)]
《读懂课堂读后感 [《读懂课堂》读后感(五)]》摘要:要想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自主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就应尊重学生,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表现自己的情感,在课堂中,要想让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教师就要善于倾听,掌握倾听的技巧,在倾听中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就应走进学生的课余生活,倾听学生毫无装饰的童真,与学生敞开心扉相互交流,使学生少一份胆怯,多一份信任《读懂课堂》读后感(五)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教育促进者。
要想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自主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就应尊重学生,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表现自己的情感。
一、转变教学观念,学会真诚倾听常听有些教师这样说:这个学生原来很调皮,现在被我制服了,变得服服贴贴,却不知,正是这种服贴,也许就磨灭了这个学生许多的个性和理想,也有教师对学生三天一大火,一天三小火,上课时滔滔不绝,使学生每天秩序井然,又抱怨学生在课堂中不积极回答问题,却不想想在这种带着火气的课堂中,学生还敢发言吗?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要想扮演好新的角色,就必须改变这种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从心底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会真诚倾听孩子的心声。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和丰富想象。
教师要平等的面对学生,让学生从你真诚的眼神中树立起自信,敢于将自己智慧的火花绽放在宽松的课堂中。
二、不断学习,掌握倾听的技巧在一些教师的公开课上常有这样的现象,老师问,学生答,学生的思路一直跟着老师走,老师在听学生的回答时,只是在判断这个回答是否符合自己心中的标准答案。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由老师灌输的知识就像一朵朵插在花瓶中的花朵,不久就枯萎了。
《读懂课堂》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读懂课堂读后感
读懂课堂读后感篇一:谈教师怎么样读懂课堂有感谈教师怎么样读懂课堂有感课堂,是师生互动、知识习得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
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
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永恒的工作追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20多年来,我一直行走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一直在求索,一直在努力。
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才能算是一堂好课呢?对此,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课程的理解,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新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学观念是教学工作者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及其规律、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主观反映。
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知识观、新的人才观、新的评价观、新的质量观。
2.思路新——即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进行的:教师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X高。
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
有的组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长、宽、高,计算出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
教师《读懂课堂》读书心得
教师《读懂课堂》读书心得《读懂课堂》是一本由罗伯特·斯博理亲自撰写的教育类著作。
这本书通过作者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探讨了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更加有吸引力和有效性的方法。
本书以故事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带来了很多有启发性的思考,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阅读这本书过程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核心角色是引导者和学生的学习伙伴。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以知识的传授者的身份在课堂上发言,而学生则以被动的接受者的身份接收知识。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反,作者提倡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共同探究。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通过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和组织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读懂课堂》还对如何布置有效的课堂作业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指导。
作者指出,课堂作业不仅仅是对课堂学习的检测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要确保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和形式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另外,《读懂课堂》中还提到了一些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作者强调了教师要善于提问和引导学生的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要学会问出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鼓励他们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在读完《读懂课堂》之后,我深感教师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责任的职业,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成就感的职业。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
读《读懂课堂》有感:正视课堂危机(2篇)
读《读懂课堂》有感:正视课堂危机何为“课堂危机”?《读懂课堂》一书中并未给出明确解释,但书中提到“中国教师在传统课堂文化束缚下的困惑与无奈”以及“中国课堂无视儿童、剥夺儿童声音”这两点却引起了我自身的反思。
经过为期半年的教学实践,对于地理教育教学,我已不像刚工作时那样迷惘,对于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如何解决课堂突发状况、如何进行教学测评等,我也积累了一套自己的方式方法。
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我的困惑与无奈也越来越多。
地理作为一门小学科,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副科”,其学科重视程度一直不高,开卷考试的形式也让很多学生觉得临场发挥、临时抱佛脚就可以将期末考试应付了事,对自己的要求自然就是“及格万岁”。
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尽力保持地理的趣味性,希望通过兴趣引导孩子们学习。
可是课堂纪律却成了我最头疼的问题,不论怎样约法三章、连哄带骗,总有那么几个“淘气鬼”管不住自己,行为习惯相当差,甚至还要影响他人。
我生气、埋怨、发牢骚,好在我心态还算不错,大半个学期下来,我发现这些“淘气鬼”虽然还是很淘气,但是他们在进步,比如他们学会了不打断老师讲话、知道尽量不能影响他人等等。
于是,我给自己定下一个要求:每节课至少发现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觉得你的教育是善意的。
套用书中的一句话:“学生应该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
即使他们现在并不完美、并不成熟,但是,那是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的,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这些理论每位教师都耳熟能详,可是课堂似乎仍然受控于一种控制力,按照教师预设的逻辑顺序为学生铺就学习之路,无意中就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我认为,正视课堂危机是促进课堂创新的牵引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牵动力,我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以体验代替说教,从禁令走向倡导,让无声胜过有声,用理性克服冲动。
读《读懂课堂》有感:正视课堂危机(2)在读完《读懂课堂》后,我对课堂危机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钟启泉读懂课堂有感
钟启泉读懂课堂有感篇一:读读懂课堂心得阅读《阅读课》的体会假期拜读了钟启泉老师的《读懂课堂》,感想颇多,收获颇丰。
“读懂课堂”是教师成长的标志。
钟老师在引言中提纲挈领地提出了这个中心思想,包含着对中国教育和教师向上发展的无限期望。
在这里,我想谈谈一些关于阅读儿童和阅读课堂的肤浅经验。
书中提到,我们应该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其固有的独特性;我们应该从儿童的角度理解儿童的感受;相信孩子们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真诚地接受孩子们的各种情感表达;保护儿童的个人隐私;孩子们的问题需要老师仔细分析。
这为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学会倾听。
我第一次知道,教师的教育职业是一个不断倾听教育呼唤的职业。
呼唤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声音。
教师倾听三种声音的呼唤,承担三方的诉求:学生的呼唤、教育内容的呼唤、制度的呼唤。
那么教师的工作也应该做出三个回应:回应学生对教育职业导向的爱的呼唤;回应教育内容呼唤的教育职业指导真理;教育职业公正是对制度呼唤的回应。
课堂是师生互动和知识获取的主阵地,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战场。
教室是一个平凡、平凡、神秘的地方。
它是一个给不成熟的孩子以无生命的知识活力、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发光的地方。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是教书育人的主战场,是施舍的场所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让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神圣殿堂。
我们的课堂正逐步完成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的转变,从独角戏向师生互动的转变,从填压、灌输的教育方式向学生自主探究方式的转变,在这样的一个转变过程中,如何保障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权益,实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作为课堂的实施者,就必须思考怎样倾听,倾听什么内容的问题了。
至于如何倾听,我们需要分析具体问题。
我想把重点放在如何倾听孩子们的声音上。
首先,我们应该以儿童为朋友,强调平等。
其次,要以儿童为教师,突出主体性。
这样,孩子们对独立的渴望就可以得到释放,让他们自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懂课堂读后感篇一:读懂课堂有感“懂”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读《读懂课堂》有感邢竹青“懂”是人和人交往的最高境界,是最容易走进人内心的活动。
常常觉得教师是个非常繁琐的且平凡的职业,因为他的对象是人,而且是一群天真烂漫的熊孩子,所以在工作中充满无数未知,即使自己付出了自己的所有精力也不会得到自己期望得到的结果。
钟启泉先生从课程内涵、方法、要素等细细阐述了课程革命的挑战,还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等方面呼吁要倾听儿童的声音,并说明了目前课堂存在的不足,让每一个教师能够在读懂课堂的活动中从“教的专家”走向“学的专家”。
阅读了钟启泉先生的《读懂课堂》,我第一次知道,教师的教育生涯就是不断倾听教育呼唤的生涯。
呼唤,是一种内在的灵性的声音。
教师倾听三种声音的呼唤,承受来自三方的诉求:来自学生的呼唤、来自教育内容的呼唤和来自制度的呼唤。
那么教师的工作也应作出三种回应:回应学生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爱;回应教育内容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真理;回应制度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正义。
作为一名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我来说,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教学活动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首先读懂课堂意味着要读懂学生。
这里的读学生不但是指学生具体情况,包括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基础差异、爱好特长等。
最主要的是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上有多大的发展潜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自己在课堂中能够和学生处在同一认知的水平,让学生能读懂老师的授课内容,并掌握好着内容。
其次要读懂自己。
要对自己有个很清晰认识和评价。
自己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熟悉教材,能活用教材,能在多大程度上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哪些方面需要自己积极提高,是否能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对于自己欠缺的这些应该从哪些方面补救,让自己更加完善。
第三要读懂教学过程,要善于反思才能不断成长。
课堂,是师生互动、知识习得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
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
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构建有效的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永恒的工作追求。
在课堂中我们要学会提问。
例如,英语课堂中的提问,林老师反复强调要先提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思考模式,而不是先把学生名读出来再提问问题,这样其他的孩子没有思考的动力。
课堂中我们也要善于运用板书的教育功能,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越来越多地运用,很多课堂中就没有了板书。
在课堂中我们要采用能让学生适应的的先进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特别是英语课堂,让学生在充分的教育活动中锻炼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新课改后的教材很多语言项目非常符合实际生活,所以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对学生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howdoyoumakeabananamilkshake?这一单元。
本身学生们就对西餐文化很感兴趣,在课堂中让学生把学习语言的过程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在课堂中读懂学生,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成长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状态,细心解读学生的成长需求,寻找并确定学生发展的最佳活动。
当我们在读懂学生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的时候,“教学相长”才被赋予其真正的意义。
篇二:谈教师怎么样读懂课堂有感谈教师怎么样读懂课堂有感课堂,是师生互动、知识习得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
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
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永恒的工作追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20多年来,我一直行走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一直在求索,一直在努力。
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才能算是一堂好课呢?对此,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课程的理解,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新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学观念是教学工作者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及其规律、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主观反映。
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知识观、新的人才观、新的评价观、新的质量观。
2.思路新——即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进行的:教师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x高。
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
有的组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长、宽、高,计算出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
有的组将圆柱体木块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计算出了圆柱体木块的体积。
然后让学生比较报告单上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与体积的关系,使学生确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最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
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3.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人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它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教师就可以两次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第一次:用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
并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就是三个圆的周长。
观察: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
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第二次:屏幕上出现大小不同的圆,各滚动一周,得到三个圆的周长,再用每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的周长。
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
再让学生任选一圆,并在屏幕上加以验证。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电化教学手段在传递信息方面的诸多便利,但也决不能排斥或代替其它的教学手段,黑板该用还是要用的,必要的板书还是要写的,电教手段只有用得巧、用到位,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趣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
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负担。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以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
1.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人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
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变成了愉快的事情,就会学得积极主动。
教师可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故事演讲、猜谜语、表演、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情景,将教材内容生活化,数学知识趣味化,静态知识动态化,生动活泼地呈现数学内容,充分以境激情,以情激趣。
2.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
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
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l)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3.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样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积极激发学生的情趣,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
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近30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渡过了最佳时期。
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的表现尤为明显。
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
低年级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小小运动会、数学扑克、争当优秀邮递员、猎捉老鼠、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
为了使游戏更有趣味性,教师可制作一些小动物头饰,做游戏时,让学生戴在头上,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高年级主要是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
三、活活——即教学方法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
1.教学方法灵活。
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了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内容后,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模式,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行为、手段的总称。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
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都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都要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